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告诉你:《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告诉你:《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2024/10/16
logo of podcast 一顿书出

一顿书出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Hello 大家好今天的这一期节目呢是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相关的节目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颁给了三位学者分别是阿斯莫格鲁、约翰逊和罗宾逊之所以颁给这三个学者呢是得益于他们在制度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他们探讨了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同国家之间的繁荣程度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比如说世界上像英国、美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有像非洲、中美、还有蓝牙的这些穷国他们之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肯定是存在显著的差距的那么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困扰了学界很久也有很多方面的研究找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戴蒙德的枪炮兵军钢铁在里面也曾经回答过这个问题那我们放到后面说然后这三位学者他们是给出了另外一种角度的回答就是他们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繁荣程度的差异是由制度导致的

对于这个命题的研究呢阿希莫格鲁和罗宾逊他们的理论性会更强一些他们在这个领域是有两本他们共同合著的书有一本叫做狭窄走廊国家社会和自由的命运另外一本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这本书是 2012 年出版的当时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近 20 年最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之一这本书当时出来的时候他就顺便带火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包容性的增长另外一个是诈其行的增长

这两个概念原本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在 07 年的时候提出来的大家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包容性的增长它是倡导机会平等在增长的过程中会让绝大部分人都会分享的好处这个整体的福祉是有所提高的然后诈取型的增长它是不关心机会平等就只有少数人在增长的过程当中受益与绝大多数人无关

这两个概念一出呢直到现在其实都在不断的引发各界广泛的讨论

我最近在看韩国的一档节目叫做思想验证区域它里面当时有一个环节是辩论它的这个话题就是国家发展的某些时期需要有人类的独裁者然后呢正反双方当时讨论的一个焦点就在于国家的发展到底是谁的发展是少数精英的发展呢还是多数人的发展那其实这个就是包容性的增长和榨取性的增长的范畴了

然后再说回来 这是前两位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然后第三位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约翰逊呢他的研究则更侧重于时政和案例比如说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他就特别关注这个金融危机之后如何进行经济的改革和恢复那么今天的这次节目呢将会把重点放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上面

首先这本书它在开篇就提出社问为什么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会这么大呢比如就拿这个埃及和美国做一个对比埃及的人均收入的水平呢大概是美国的 12%然后预期收命也比美国低一个大概 10 年左右并且大概有 20%的人口都是处于赤贫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埃及会比美国穷很多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呢刚刚也说过其实关于国家何以贫穷何以富裕的研究已经很多了归纳起来大概是有三种假说会比较流行第一个呢是地理假说就很有宿命论的感觉

这种假说就认为国家贫富之间的差异它是由地理位置造成的比如很多贫困的国家像非洲像中美这些他们都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而富裕的国家基本都是处在温带的地区天生就有这个天时地利所以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可能一个直观的感受那就是跟地理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地理位置它是如何对国家的贫富造成影响的呢关于这个作用的机制首先第一个是农业的版本他就认为热带地区的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热带的土壤贫瘠无法保持营养并且这些土壤会被降雨迅速的侵蚀农作物的产量都会比较低

但是呢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里面作者他就反驳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国家之间显著的差异其实是从工业革命之后才开始发端的由工业技术和制造业的不平衡为起点来开始扩散的所以跟农业之间的差别吧它虽然有关系但其实关系没有特别大毕竟各国 GDP 的构成其实农业的占比已经很低了

那比如说像我们国家农业的占比其实就只到 GDP 的 10%而且呢农作物它的产量低吧它也不单纯是因为地质还有很多比如说这个土地所有权比如说这个激励机制等等一系列的原因所以贫富差异如果说只是简单的用地理位置导致的农业生产率的差异来解释的话显然这个说服力就太低了

那么除了农业版本之外,地理假说还有一大支持者,就是刚刚开篇的时候提到的人类学家戴蒙德他在《枪炮并军钢铁》这本书里面呢,他就从演化的角度来解释了地理对于国家贫富差异的作用机制的这个原因和进盈

那么这个演化的螺丝线是什么样的呢首先以地理位置的差异为起点地理环境的不同那么就会导致各个地区它的农作物和生出的禀赋就不同我在修罗子里面放了一张戴蒙德的这个分析图比如说有些地方它有很多野生的农作物像欧亚大陆它的地理环境就会比美洲和非洲更适合农业的发展

那么有了这些龙作物之后呢人们就可以定居就可以安定下了那等到又稳定了就可以开始训养动物然后呢这个产出就会进一步提高比如说你如果是训养了牛那牛就可以帮忙去耕地这种

那么有了多余的产出之后呢就可以有能力去支持专业化的分工了比如说有些人他就可以专门去做木匠啊去做工匠啊铁匠啊等等甚至可以去制造武器相当于即使这一部分专业化的人才他不去务龙那整个社会依然是有多余的粮食来供他们吃喝的

然后等到有了这些专业化的分工之后呢那跟着下来的这种经济啊法律啊这些复杂的社会条件也都具备了就能形成政治单元也就能开始逐步去征税啊去形成资本的剩余了然后再进一步的这些政治单元就可以用这些剩余去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军事装备然后就可以去攻城掠地甚至去降维打击了

而在征战的过程当中随着人类大规模的融合跟着人们一起演化的还有细菌像曾经造成大面积死亡的比如说天花啊 麻疹啊这些最开始都是来自于动物身上的病菌变种

那么在深处驯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呢大家跟动物待的时间会比较长那慢慢就会形成抗体但是相反的像那些动植物环境相对简单的地区人们身上是没有抗体的

所以一旦发生这种长途的征战,这些细军的杀伤力就会凸显出来。我们从历史上其实也能看到,细军他在欧洲人去征服美洲啊,澳大利亚等等的时候,是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的。所以这个演化过程,这个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

但是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里面两位作者也对戴蒙德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们认为戴蒙德的地理决定论的观点非常局限可解释的范围很窄只能解释像这种大洲与大洲之间的贫富悬殊但是对于相隔很近的地区比如说像韩国和朝鲜

它在地理上面除了被三八线给区分开来那其他的其实所有的地理的禀赋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有一个韩国电影叫《共同警备区》就是讲的这个同宗同源的韩国士兵和朝鲜士兵他们在边境线上发生的友谊

那么朝鲜跟韩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离得这么近但是发展水平的差异这么大这其实就完全没有办法用戴蒙德的地理学说去解释了那么除了地理的角度之外呢第二个派系他是从文化的视角去解释国家贫富之间的原因就将贫富与文化联系起来

支持这个文化假说的其中有一个很著名的学者就是马克思韦伯他认为宗教改革和由此激发出来的新教伦理是西欧崛起的主要原因那么相对的相反的比如说这个非洲依然处于贫困那就是因为他们仍然相信魔法啊巫术啊这些并且呢缺乏良好的工作伦理

但是这个文化假说呢其实就更站不住脚了毕竟他自己都不能够自圆其说因为像新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比如说河南和英国确实他们是最早取得经济成功的国家但是呢经济和文化之间它其实只是具有相关性并不具备英国性那比如说像法国它主要的人口其实信奉的是天主教

但是很快就效仿河南跟英国也步入了发达国家之列再比如像东亚的经济体日本啊韩国啊新加坡啊这些也没有任何一个是跟这个新教有关系的

所以文化假说其实解释力度也是非常有限的那么除了文化假说之外第三个比较流行的用来解释国家贫富差异的观点呢就是无知学说意思就是说那些贫穷的国家他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不知道如何带领他的国民去摆脱贫困就比较无知这个学说呢它就非常具有这个个人主义色彩

但是真的对大部分国家都有解释力吗在这本书里面他就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加纳加纳他从英国独立出来之后经济是持续衰退的管理层的政策是集中于去发展国有的工业但是结果就非常的低效比如说他们的政策就很奇怪就会选择在比如说加纳不长芒果的地区去建设芒果的罐头工厂

但是这些政策真的是管理层啊智库啊他们不知道这种政策行不通吗当然不是但是他们依然选择这么做其实就是因为他们要收买政治上的支持以维持他们自己的特权

所以很多领导人的决策造成了大部分国民的贫困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明是非不知道不清楚这个政策的好坏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实行政策之后逃脱惩罚并且在牺牲其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去致富所以这个领导人的无知假说其实也没有办法去回答国家为什么是贫是富的原因

那么既然这本书的这两位作者都不认可上面说的三种学说那么他们认为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繁荣程度的差异呢他们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制度假说阿斯莫格鲁和罗宾逊认为不同国家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了他们和其他国家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那怎么理解这个话呢

首先,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由它的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但是呢,经济制度又不是孤立的往往是跟背后的政治制度相关联的所以这两位学者呢,就将一个国家的制度分解为了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两种维度然后进一步的,根据这个制度的包容程度又可以分为包容性的制度和榨取性的制度

那么一个制度的榨取性到底是怎么个榨取法呢?其实历史上面大部分国家它都曾经采用的是榨取性的制度比如说这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法国我们可以通过法国这个案例就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榨取性的这个政治和经济制度到底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一提到法国大革命呢就不得不提到在他之前发生的密西西比泡沫这个是当时欧洲发生的最大的金融危机当时呢有一家成立于法国的公司叫密西西比公司这个公司的所有人当时是身兼的法国央行的行长然后这个密西比公司呢他就声称要在密西比河的下游开拓殖民地

所以呢就借着这个由头仰仗着自己跟这个王氏当时是路易十五的宫廷关系比较好所以就申请在巴黎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股票去圈钱

但是这个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呢实际情况是这个密西比河的下游它除了沼泽就是鳄鱼相当于说这家公司它其实啥都没有就完全是一个空壳上市的公司空手套白狼就撒着弥天大谎去圈了很多人的钱然后自己的股价飞涨

等到后来这个涨了涨呢很快的这个泡沫就越来越大但是呢我们知道这个任何泡沫其实它都有破灭的一片无论是河南的郁金香泡沫也好还是日本的这个房市股市泡沫也好等等等到这个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泡沫破灭的时候它这个股价就开始大幅的下跌那怎么办呢刚刚说了这家公司的所有人其实就是法国央行的行长

所以呢法国央行他就开始决定买入自己公司的股票然后央行呢也就因此耗尽了自己的流动性但是就这样这个股票的跌幅也还止不住那又应该怎么办呢他们又想了一个招就是开动这个印钞机印更多的钞票把央行的信用也给拉下水了

相当于说密西西比公司他利用自己的政治关系去操纵股价去推动这个购买的情绪然后最终的结果呢就是让全国人民都来买单呢所以这么一搞那整个法国人民就对他们整体的这个金融的体系就完全失去了信心了

所以在这个密西西比泡沫这个世界之后那路易十五呢他们就很难再去推动一些信贷计划了因为你的这个信用崩溃了嘛大家都不信任你所以这个政府的债务就只能越滚越大然后借款的利息就越来越高

等到路易十六继位的时候他就发现整个政府的这个财政的预算有一半都得拿来付利息这个财政相当于说就几乎已经是濒临破产了所以呢路易十六他就不得已只能是召开一个很多年几十年都没有开过的一个三级会议来协商这个财政问题

好那么故事讲到这儿呢很明显这个危机它其实是从这个经济领域开始发端的那么后面它又怎么延伸到了政治领域呢这个就涉及到他们召开的这个三级会议了这个三级会议的参与者呢是由三个等级的代表组成的第一等级是贵族然后第二等级是教士最后第三等级呢是平民

大家其实猜也能猜到就从这个人数的构成上面肯定是第三等级平民的人数是最多的但是呢这个会议它在表决投票的时候第三等级就发现他们虽然人数最多但是投票呢却被限制为了每个等级一票而不是按人数来投票的所以第三等级他们这么多人肯定就吃亏嘛就没有这个平等的投票权

那么由此就开始起义就开始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然后呢也就有了我们后来熟知的这个公战巴士抵御包括这个人权与公民权的宣言包括像平等自由法治等政治理念的出台等等好那么回到我们刚刚说的这个制度的这个范畴哈那么从这个案例里面其实我们就能看到一些诈贼性制度的特点

首先从政治上来说 榨取性的政治制度它就指的是人民或者说这个广大的公众他是没有决策权表决权的他既没有选择谁来成为当权者的权利也没有去选择要实行哪一种制度的权利当权者呢要么是世袭的要么就是通过一些暴力革命推翻了原来的统治由军阀或者是军人来担任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精英阶层或者是这个既得利益者他们所选择的所制定的制度其实是为了他们这一小部分人去窃取利益的

就政治上然后从这个经济上来说呢诈取型的经济制度就可以好比是这个当权者自说自话他们会通过各种垄断啊专卖啊包括市场控制啊等等手段去掠夺普通的老百姓这个反映在当时的法国就可以看出来当权者他会去使用一些金融的手段去以权谋私并且呢当时的法国他的一二等级

还有类似于像免税权这样的特权他们的教士不仅不交税而且这个教堂还是用了土地的用了土地之后把这个土地给到农民然后把这个税收也强加给农民而且他们在这个政策上面比如说你制造业在城市里面这个制造业是受到管制的是禁止普通的百姓去开办新的实业的

相当于说人为的去形成一些政策的垄断给垄断者给自己的利益者创造额外的收入

那么这种榨取型的制度其实不光是在大革命之前的法国存在历史上有很多殖民的国家那比如说欧洲殖民者他对莫斯科对秘鲁的殖民他们在殖民地实行的大多数的政策其实也是榨取型的制度土著的居民往往都被剥夺了各种政治和经济的权利被迫为殖民者工作

那么作为榨取型制度的对立面那什么样的制度才算是包容性的制度呢

这个包容性我们也从两方面理解首先从这个经济上面来讲他就是强调这个自由竞争没有通过垄断通过专卖去窃取超额利润的机会人人都可以获得生产性收益的全部或者是绝大部分并且呢获得的这些收益是由产权制度来对其进行保护的那么大家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这个生产性的动力了

然后从政治上来讲呢包容性其实就是指人民能够参与政治活动比如选举领导人然后呢这个领导人他是人民的代理人而不是统治者国家能够去包容多元的观点等等那么这个包容性的制度会促成一个国家的繁荣这个好理解那么诈取型的制度就真的不能够促成一个国家的繁荣吗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呢炸曲型的制度是有可能带来经济增长的比如说苏联它从一战之后到上世纪 70 年代确实是历经了 50 年左右的高速增长的

苏联当局当时是通过像比如说这个集体农场的强制劳动啊包括像这个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的剪刀叉来集中资源发展工业等等这次实施是实现了工业的迅速增长的但是呢它的问题就在于它是不可持续的从 70 年代开始就已经无法再维持这样的增长了所以呢在这本书里面两位作者他就给出了一个观点

包容性的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而榨取性的制度是一个国家失败的充分条件所以回到这本书的标题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是因为实行了榨取性的制度而导致的失败那么榨取性的制度为什么没有办法实现持续的繁荣呢这背后其实是有三个原因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它的统治者的任期都是有限的那么榨取型的制度就必定会导致它短视的行为在任期内就尽可能的会去榨取更多的资源而忽略了国家的持续性的发展

并且呢统治者因为在榨取型的制度向下他都不是由人民来选举的所以就会导致在没有人民约束的情况下如果说他违背了民意其实也没有被撤还的风险这是第一个

然后第二个呢我们刚刚也说了在包容性的制度下呢人们他是可以自由的去参与市场竞争的获得的收益呢也是有产权保护的从而就可以激发出大家的竞争意识但是在榨取型的制度之下呢这个激励机制啊这个产权保护啊这些其实都是有缺失的

员工他就算表面上认证工作他实际上其实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摸鱼来对付强制他们劳动的人然后第三个原因呢是这种制度他往往会形成一个利益的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不正当的协作啊或者是竞争啊这些行为

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打个比方 比如说同样是世界富豪像比尔盖茨 他是在一个包容性的制度下去通过创新来获得有利的生产条件 从而获得超额利润然后呢 他在获得了这些超额利润之后 还会去经常受到像反垄断的调查之类的

而我们对比来看反观墨西哥的电信巨头他虽然也是这个世界富豪但他其实主要是依靠跟总统的这种当权者的关系去垄断了墨西哥的电信产业将整个电信产业收购为私有来致富的所以这个致富的路径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包容性的制度又为什么能够促成一个国家的繁荣呢

我们举个例子像美国的石油达和诺克菲勒他曾经也是一个著名的垄断者他所建立的标准石油公司在最高的时候是控制了美国的大概 88%左右的成品油流量就迅速给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那他这种情况如果是在一个榨取型的制度之下那么垄断我们也知道是这个既得利益者他获取超额利润的一个常规动作都见怪不怪的

但是在包容性的制度之下呢 当时这个垄断的受害者和反对者他们就联合起来形成了平民党 并参与到了总统的选举当中然后呢慢慢的影响了这个管制垄断的立法而且这个影响力还越来越大 最后促成了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出台

这还没完 后续包括罗斯福在内的连续三位当选的总统都跟民众许诺要限制这些经济部门的大亨去敛财并且由于在包容性的制度之下大家是有表达自由的所以当时美国又涌现出了一批记者专门去披露这些大型托拉斯的丑闻从而充当了公众监督员的角色

所以总结一下在包容性的制度向下由于有多方的约束统治者他其实是很难去篡夺这个权利的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政治决策的过程当中

并且也可以享受到公平的市场准入的制度参与到这种经济博弈的过程当中来从中获利而且还有一定的公众监督的机制能从第三方的视角进行制度建设上面的纠偏那么刚刚既然也说了历史上面其实很多国家都是实行的榨取型的制度那么如何才能够转化为包容性的制度呢

在《国家为什么失败》这本书里面,两位作者其实是给出了一个比较悲观的看法很多时候吧,我觉得我们回过头去看历史,往往都会觉得某件事情的发生好像是有历史的必然性我记得以前初中的时候上历史课,考试经常都会问到某某事件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然后我们就会按套路来回答某某世界发生的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导火线是什么就感觉吧这若干原因组合起来就导致了这个历史世界必然会发生一样

但是作者反而认为在一个国家从榨取性的制度向包容性的制度转化的过程当中首先这不是必然的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还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偶发性

这个转型的困难吧大家可能都能够预见到因为毕竟这个制度它背后其实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这个蛋糕要怎么分配谁能够拥有权利谁能够行使权利而制度呢导致的这个经济增长也是有赢家也有输家的就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这个工业革命我们现在来看它给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肯定是一个跳跃性的这种显著的推动的作用

但是呢其实在当时技术的变革往往也是伴随着像经济学家从比特所说的这种创造性的破坏就比如说在工业革命之前大部分的欧洲国家的政府它是由贵族去控制的他们的收入呢主要来源于土地和贸易的特权

而工业革命一开始之后呢就涌现出了很多新的商人很多新的制造业者就反过来去侵蚀了他们的贸易特权并且那些被机器取代的工匠

他们其实也是工业化的输家所以说他们像这个勒德派就会组织起来去破坏机器反对工业化像当时真理仿杀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就动了手工业者的蛋糕他们就冲到哈格里夫斯的家里面去捣毁机器然后呢哈格里夫斯就不得不离开家乡流落去了洛丁汉

这是工业革命然后再回到我们刚刚说的这个制度的层面其实也会造成赢家和输家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个榨取性的制度往往会导致国家的贫穷但是国家的贫穷不意味着统治阶层的贫穷他们往往是能够通过这些制度去获得自己的利益的所以就并没有动力去向包容性的制度去转型

一个国家它从榨取性的制度向包容性的制度去转换的时候呢往往是会经历一个制度漂移的过程在叠加冲突啊革命啊创造性的破坏啊这些偶然的世界才能够转化成功

这本书里面呢提到的这个制度飘移就指的是原来两个相似的社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它在某些制度上面是存在着细微的差异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次细微的差异会让两个原本相似的社会逐步进行飘移和分化然后呢再叠加偶然世界的助推就会走向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一点我们可能就比较能感同身受那比如说对比这个鸦片沾沾和黑船事件

鸦片战争之于我们就好比是黑船事件之于日本但当时的日本呢它虽然是在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之下但是德川的这个统治的范围其实并不完整就是说它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像在日本的这个南部它仍然是自治的而且正因为如此日本它推翻德川幕府的发端其实也是源于这些自治地区的力量

也就是说这些与中国的这种间接的差异虽然在初期看起来很小我们经常会问为什么一个走向了明治维新他成功了但是另外一个他走向了洋务运动失败了这本书里面也给出了解释就是这些初期看起来很小的社会差异它在长期的时间演化过程中会逐步产生明显的分化

最终在经历了像黑船世界这种偶然的爆发之后就会走出一条不同于我们的道路所以像包容性政策的转型不仅需要从细微的这种制度差异中形成的积累也需要通过一些突发世界的这种契机才能够共同造成这样的转型好了今天关于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