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的未知物质可能通过改变宇航员的DNA结构带来感染风险,尤其是可能改变DNA的双螺旋结构。检测设备可以使用传统的DNA检测技术来监测这些风险。此外,宇宙辐射也可能对DNA产生影响,宇航员需要穿防护服来减少辐射带来的健康风险。
根据目前的研究,人类寿命的天花板大约在100岁出头,主要受限于遗传物质和端粒的缩短。然而,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和抗衰老疾病研究的进展,未来人类的寿命可能会突破这一限制。
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药物研发、个性化治疗、医学影像分析、智能诊疗辅助等。特别是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互联网医疗和医保控费等领域,AI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未来还可能在脑科学和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信息学方向的研究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编程能力,因为该领域与计算机科学的竞争非常激烈。未来的就业方向可能更多集中在AI方向的生物学公司,这些公司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长期独居可能导致生活无聊,感到孤独。然而,独居并不一定带来负面影响,关键在于个人如何应对孤独感。可以通过参与社交活动或培养兴趣爱好来缓解独居带来的孤独感。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性取向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而是由基因、环境、心理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因此,理论上异性恋经过刻意练习可能会喜欢上同性,但这并没有科学研究直接证明。
提高认知可能不会直接缓解死亡焦虑,但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死亡的本质。通过哲学和医学的认知,人们可以更珍惜生命,活在当下,从而减少对死亡的恐惧。
互联网医疗并非伪需求,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问诊和患者参与,但其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业模式的成熟,互联网医疗有望成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的解决方案。
万物生长FM目前每周更新,未来可能会根据选题进行加更。我们希望通过播客消弭生命科学领域的信息差,未来可能会尝试付费内容和更多商业化模式,但目前仍以内容创作为主。
说来也快,从万物生长FM第一期节目上线到现在已经两周年了(虽然第一年更新频率不很稳定
这期两周年特辑节目之前,我们发起了一个提问问卷,两周的时间内,有几十位朋友向我们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几十个问题。
这些问题中,有关于生命科学未来的迷思、有十分严肃地学术探讨、有生活困惑的倾诉、有行业发展的问道、也有个人成长的困惑、更有对我们播客未来的关心,还是要感谢大家的真诚。
本着真心对真心的态度,我们认真回答了所有的提问,由于时长的关系,其中部分类似问题我们做了合并同类项。
问题时间轴:
2:25 因为有热爱航天儿子而被迫且快乐的学习理工科知识的纯文科妈妈问,外太空是否会有未知物质的感染,以及如何检测?
7:50 人类寿命的“天花板”在哪里?
13:36 生物行业的研究生问生物领域的发展和就业方向&高三爱生物的学生问生物领域的就业前景
16:35 AI在未来医学领域最有可能用于哪些方面?
24:43大学要考研吗&失业了怎么办?
25:44 野苟今年喝了几瓶可乐&Alfa的个人微信怎么加?
27:56 腰椎管狭窄、甲状腺疾病、急性荨麻疹相关的一些问题
32:57 怎样把日子变得有趣起来?
36:15 长期独居对身心健康有什么负面影响?
39:02 异性恋经过刻意练习会喜欢上同性吗?
40:37 提高认知能缓解我的死亡焦虑吗?
48:02 世界范围内互联网医疗有没有商业模式?
53:38 万物生长FM赚钱了吗?未来有什么规划?线下活动?书籍推荐?招人吗?
#song list
听友群加VX:hooley777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