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万物生长 FM 一档有关生命、死亡与爱的播客讲述生命科学及一切我是玉米我是野狗我是阿发这一期有力啊这一期聊点有趣的说起来我们之前录了很多跟健康相关的话题无论是减肥啊、干燥啊无糖茶饮是否健康啊还有很多跟医疗政策相关的一些话题嗯
都差点忘了咱们可是那种广义的生命科学类的播客除了健康还有医疗政策解读之外咱们第一期录的可是人类的起源呀没错我还记得前几期录到人类为什么需要肢体接触的时候我们
我们私底下聊选题就说要重新剪一下人类为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和人类起源相关的一些有意思的话题这不我们就想起很久以前就是狗哥给我派的一个任务就是想让我们再聊一聊人类的声音的起源就我在这个基础上就做了个延伸就是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人类的这个耳朵包括这个声音和听觉的这个进化式当时我们在聊人类起源的时候声音就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东西嘛
它首先跟人体在跨越万年间不断进化的身体构造相关它又和后面逐渐成熟的人的语言系统相关说到这儿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机会来聊一聊世界各种语言系统的关系还有不同语言之间的更有意思的事你看这不又一个选题来了又给我吓人物来了这事刚才野格说这个话题确实也挺值得聊的感觉很有意思
可以已经超过半数票了如果听众们也想听我们可以在未来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那话说回来我们这一期还是要关注在或者说聚焦在随着动物进化到人类这个过程当中声音和听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首先我们可能会聊一些关于声音听觉比较有趣的内容比如说鱼
用肺也可以听到声音世界上的第一只耳朵来自于什么动物我们可能也会聊到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关于人类的话题比如说人类的耳朵的起源听觉最早来源于哪人什么时候开始发出声音以及经历了多少年的进化才进化出来了语言而不是单纯的发声嗷嗷的发声而是能说话了
也发展出来了近代化的语言系统的关键转折点在哪等等这些问题吧那就跟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生命中声音的奥秘吧
我觉得我们每次聊进化这个选题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的生物好像都得倒到特别多年以前准确来说可能是几百万上亿年前是的因为声音和听觉属于感官系统的一部分大白话说就是神经细胞的发生发展和功能体现所以这东西往前倒的话最早可能还需要聊一聊神经的发生发展
我觉得如果要聊声音那避不开的就是聊一聊生物听觉系统的发展但聊生物听觉系统神经学我可能真不太懂不过说到第一个拥有神经的动物那肯定得是无脊椎动物嗯 没错因为无脊椎动物出现的时间比有脊椎动物早了至少有一亿年嘛所以在整体的进化方面无脊椎动物肯定更为原始
是的最早被研究人员认为是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还是那种长枪动物就比如说海葵和水母然后最初的长枪类动物分化时间大约在五一七千万年前就早于汉武巨大爆发然后它们是最早拥有可以在发育时分化和通过突出传导来进行信号传送的神经系统的动物紧接着又过了几亿年
这些神经系统不断地进化逐渐进化出来了能够感知声波的神经这儿就有冷知识了
鱼才是第一个具有听觉的脊椎动物是的鱼类早就可以通过一些人类没有的构造进行声音的感知对鱼是可以通过内耳和侧线系统来探测声音的内耳和侧线系统可以感知水中的振动以及它生活环境中的水流水压和微弱电场的动态变化在一些情况下鱼
鱼标还可以放大声音是的鱼的侧线系统其实也非常复杂就是其中能够检测水流的压力变化的这种感觉单元它被称为神经丘然后它就是鱼的这种感觉受体相亲在就是称为顶盖的那种胶状物质的
那种毛细胞就是它的学名就叫毛细胞组成的那个毛就是这个毛孔的毛然后当水流流动的时候呢它就会取代顶盖然后这个水流等物质它就会刺激这个毛细胞向大脑发送信号当这个声波它通过神经球的这个反应之后呢它就可以被预感知道了
所以最早出现的能够感知大自然声音的鱼是什么鱼啊这个我们也就是也稍微做了一下功课最早感知声音的鱼可能是无核鱼大约是六亿年前就是进化的那种无核鱼它们拥有最原始的那种二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那种潜艇系统就是能够去感知这个声音的潜艇系统嗯
Alpha 说这个前庭系统其实就是现代人的内耳最原始的状态来负责感知声音和保持平衡的其实我想默默地说一下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内耳是个啥东西我来稍微地解释一下就是对人来说就顾名思义嘛有内耳肯定有外耳然后还有个中耳这是耳朵最简单的构造那么它这个内耳就是出于
整个耳朵结构深处的灭骨空腔中它最主要的结构是骨弥录这个骨弥录就是由刚刚提到的那个前庭系统还有耳窝构成对还有一个冷知识就是你摸到的外耳也就是我们能摸到的耳朵你感觉里面是空空的但是内耳中耳窝部位是充满了液体的耳窝中还有两万个特别的细胞就是我们刚说的鱼也有的毛细胞但是
但是人跟鱼就不太一样了这些细胞是有细小的毛发状的突起也就是纤毛深入液体中声音震动引起耳窝中的液体和纤毛震动纤毛震动在使毛细胞通过神经发送信号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将这些神经信号解读为声音这大概是我们体内的
听的一个过程对然后我们的身体也会有这个防御机制就是为了防止毛细胞受损然后中耳的肌肉也会通过收缩它去减少噪音引起的这种细胞的运动这种对噪音的反应就是称为生反射但是即使有这样的保护作用的反射呢高强度的噪音依然会损伤和破坏毛细胞而且毛细胞是受损之后不能再生的细胞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
到了老年到了中老年的时候会耳背然后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这种环境下也会损伤越来越多的毛细胞最终可能导致就还没有到很老的年纪听力就不太行了严重的耳内还经常会出现噪声或者耳鸣所以还是劝耳机党减少耳机使用的时间就给你的细胞一些休息的时间嗯
嗯我们就聊回再聊回进化就是刚刚我们给出的最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那种鱼就是无核鱼嘛其实无核鱼中它也分很多类其中最早的一类叫盲曼的那种无核鱼就是这个无核鱼呢是 2018 年的 Nature 中盲研究当中它找到了一个最早的能够听到声音的鱼了他们同时也研究了世界上仅存的另一种
无核脊椎动物叫七腮曼结果就发现这两种鱼呢准确来说其实是盲曼可能是人类发育出的这个内耳的这个祖先因为盲曼拥有的这个内耳形状呢是一种刺身形状然后这个有核动物的内耳形状呢它也是刺身形状除此之外呢
一种和内耳发育直接相关的基因叫 OTX 然后它这个发挥作用的模式呢在鱼和人当中准确来说是盲饭和人当中它也比较类似所以就会被认为人的这个内耳来源于盲饭刚才 Alpha 说的那种盲饭这个字标准的读音应该读蛮 蛮鱼但是我们大家都喜欢说漫鱼饭其实就是漫鱼饭的那个漫对
刚才阿尔法说到了一个专有名词叫次生性状这个次生性状就是在一种生物目前认为的直系祖先身上找不到的性状就是次生性状因为盲蛮或者说盲曼吧有这种性状它也是次生的并且基因发挥作用的模式也比较类似所以被认为很有可能是人类内耳的最原始的模式没错
但是到这儿其实还是距离人类的耳朵挺远的大概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差不多是从最原始的脊椎动物到人类就是这么个距离吧我觉得在这儿我有必要再稍微补充一下我们之前在人类起源在生命起源的那些节目里讲到过的整个动物的发展历程大概就是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到水生的有脊椎动物慢慢地
爬到了岸上变成了两栖动物再慢慢的变成了爬行动物然后后来又有了猿等这种直立的动物慢慢的发展成了我们的早期的祖先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鱼说起也确实我们的祖先或者说我们更泛化一下祖先这个概念的话我们确实鱼是我们的祖先啊
那我们就顺着刚才的话往下说刚才说鱼能听到声音但是我还挺好奇鱼能听到什么声音你说到这儿我脑子里不知道为啥就出现了那种咕噜咕噜咕噜就那种
敲水的那种声音动画片的声音是吧对对对对其实很多动物的这个听觉比人类敏感的多嘛也挺有意思的然后其中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鱼的进化的副产物就是鱼耳食这儿得注意啊是耳食不是咱们老掏的那种耳食
对阿尔法说的那种耳石石头的石就是鱼的生物矿化作用所致的碳酸钙结晶它在耳膜迷路内就是鱼的那个耳朵一边对打个类比就是人的耳窝里面是液体嘛然后鱼的这个耳膜迷路里面就是这种石头它们都和毛细胞直接接触然后声波呢是以振动的形式穿过水进入到鱼的这个身体内的
因为这个耳食比鱼的这种周围的身体组织更致密所以对这种振动的反应呢它跟鱼体是不太一致的不太同步的然后这种不太同步的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这种差异呢它会导致鱼食就是这个鱼耳食它能够
和这个内耳中的毛细胞进行接触然后导致毛细胞的这种纤维弯曲然后这些毛细胞的弯曲呢就会产生呃信号然后发送到大脑弯曲的程度不同呢它也会产生不同的这个大脑的刺激就会使那些有耳食的鱼呢能够更精准或是更精细的去感知定位水中的声音因为这个原理呢他们还能去检测重力和线性加速度帮助他们去平衡身体然后
快速的在这个海里游动嗯说到这儿我又知道一个偏方就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就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像沿海广东那边的渔民他们会用敲鼓的方式来进行捕鱼
听说过这个就是用敲鼓的方式引起狮手鱼一类的这种鱼两眉耳石就是左耳和右耳的两眉耳石共振然后让它们在水里昏厥过去这里说到的那个鼓不是我们打的那个圆形的鼓而是几十条船一起敲主板然后逐渐把鱼赶到一起然后那些大黄鱼什么的它就会昏迷死亡我们在这只是分享一下这个
这个上世纪的一个小点啊我们不推荐听友去学这种方法这其实有点节则而余听友说你也太看得起我了首先我得游几十条船一起敲竹板啊对说回这个听觉的进化其实耳食是硬骨鱼特有的然后软骨鱼比如说鲨鱼和瑶鱼它是不存在耳食的所以也是鱼类从软骨到硬骨进化的特征之一吧
算是一种进化中间的副产物然后这个进化呢也有年份了大概在一亿七千多万年前了然后硬骨鱼进化出了耳食之后就是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 3.7 亿年前的这个化石鱼它被命名为了这个潘德鱼研究人员发现呢他们的这个内耳骨
骨头是鱼类向陆地生物过渡的一种形式还有在另外一种鱼就是有人叫它真鳍鱼或者是真掌鳍鱼中一块称为蛇骨下河的这种小骨头它出现了一个小结这个小结阻塞了这个塞孔也就是说这个海里的鱼用来呼吸空气的一种喷水孔然而这种就是已经知道的这种早期的陆地生物比如说四角动物 鸡猿
在这种两栖动物当中这块骨头它其实已经退化了在现在的人类和其他动物当中的中耳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空腔
所以到这儿就基本上是普通鱼类和陆生动物在听觉上的一个分水岭因为我们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我们回到初中生物这个介质有空气有水有固体就是那个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为声音的介质那鱼类它主要精准地来
来识别在水这个介质中传播的声波它就可以来听到声音了但是陆生动物呢实际是需要面对更多通过空气传播来形成的声波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所以耳的结构必须也是自然做出了相应的进化才能真正听到声音所以中耳就是一个非常标志性的
从鱼类的听觉系统向陆生动物的听觉系统进化出来的耳结构没错中间其实漏了一类生物就刚才我也提到了就是两棲生物大概夹在中间那属于是不断向现在陆生动物的这个耳朵结构靠近比如说脊缘 泥缘然后脊缘其实是进化出了灯谷的刚才阿尔法说的那几个什么脊缘 泥缘大概就是那种长着四只脚有尾巴的
又能在水里跑啊游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那种两棲动物人类的这个中耳它中间有一个瞪骨它是位于骨膜后面的中耳腔内它连接在一个极小的薄膜上负责把震动传给我们内耳是的到泥原出现的时候呢动物才具有了类似于我说的是类似啊现在的人类的这种中耳结构它就是相当于有了中耳的这个骨膜的结构我感觉
骨膜结构其实就是动物听力增强的一种证明因为骨膜的作用就是通过和听小骨合作然后通过杠杆原理放大声音的作用力进而它会增强听觉的敏锐性除了传音和扩音这个作用之外骨膜还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内耳的结构因为
内耳结构是非常精细的稍有不慎就非常容易损坏没错那在这些两棲动物进化出来之前它是啥样的呢就比如说一些鱼类它们刚开始上岸了那它们刚上岸的时候它们不应该带的是它们在水里的那一套听声音的那个结构吗
那他们上岸之后岂不是是个笼子我一开始也这么认为然后直到我看了几个报道才发现鱼类可能在上岸之前它就具有听到空气中传播声音的能力了我看过一个报道说是废鱼是和早期入生动物最接近的这种现存的生物了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肺瘀的脑干和听觉神经的活动发现肺瘀这种瘀它能够去检测到频率高于 200 赫兹的压力波当有声波的时候肺瘀充满空气的肺它就会以 300 赫兹左右的频率产生共振并且刺激听觉神经然后使得听觉神经产生高度的活动所以换句话说
就是在鱼类登陆之前就是登上陆地之前一些鱼就可以通过肺来听到空气中的声音了
相当于是为这个登上陆地做了提前的准备吧嗯或者不如说是真有了这种进化它才具备了登陆的条件因为熔岩就是也是另外一种岩它是晚于废鱼的两棲动物也算是第一批登陆的生物了然后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了它是可以用肺来听到水下高于 120 赫兹的声压的这相当于坐实了登陆前和登陆后的早期动物它都
确实
这得靠几十上百年的科研研究成果的积累嘛是的但最终将它们串成线呢就是找到人类中耳和鱼类的关系的其实还是我们国人因为这个中科院古籍追索的研究员呢他联合了这个英国瑞典两国的大佬一起在 2022 年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个我之前也听说过就是网上老传的那个
人类的耳朵是由鱼鳃演化而来的感觉这中间还有很多细节可以再跟我们听友好好分享一下是的前面我们聊了一些提到了鱼类当中的这个软骨鱼和硬骨鱼然后还有喷水孔其实这个喷水孔呢是在两种鱼之间的作用是不太一样的像软骨鱼的喷水孔它主要是用来吸入海水的
硬骨鱼的这个喷水孔呢它主要是用来呼吸就尽管很多的这个硬骨鱼它都有大鼻孔但是那个鼻孔其实是主要行使的是嗅觉的作用可是我的常识告诉我鱼的主要呼吸场所是腮呀没错鱼类的这个喷水孔呢它是位于眼睛之后的河宫和舌宫之间就是一个只含有假腮的这种不完整的腮裂
其实是鱼类非常重要的呼吸习惯所以早期的科学家们就抛出过一个理论就是在具有不完整的这种假塞的鱼和鱼类出现喷射孔之前它肯定得有一个完整的塞包括塞丝的这种鱼才能够将整个的这个鱼类的进化连接起来
对所以研究员在云南找到了一种叫盔甲鱼的化石就发现了没有退化的腮已经证实了刚才阿尔法说的这一点是的然后之后硬骨鱼就逐渐进化爬上了大陆然后进化出了内鼻孔就是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这种肉鳍鱼它爬上陆地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两棲动物诶不是
喷水孔进化成鼻孔吗那按照常理推断这种硬骨鱼用来呼吸的喷水孔本来的功能就是呼吸就理论上讲它应该跟鼻孔更接近才对是的但是没有证据去支持它但是却有证据支持这个喷水孔朝耳朵进化的这种研究成果这些失去功能的喷水孔呢它其实就是逐渐演化成了目前现存的人类的中耳因为硬骨鱼是有核的
所以这个蛇核骨和一些关节骨呢它就逐渐的进化缩小变成了现代的这种听小骨然后这中间呢其实也经历了很多的物种进化我们就是只是大概的来把它说一下然后从鱼到两栖动物到哺乳动物这样是的当时接受采访的刚才阿尔法提到的古鸡追索那位研究员也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
如果你捏上鼻子并闭上嘴使劲鼓气的话你会感到耳朵的骨膜是非常胀的可能很多人都体验过刚才我说的这个动作这其实也就说明我们耳朵跟口腔是相通的
而连通它的正是原来从喷水孔通向口腔的一个叫咽骨管的结构吧这也是我们从鱼类进化而来残留的证据也算是一个遗迹了没错然后形成中耳之后呢基本陆生动物的这个耳的核心构造也都大差不差了
注意这里说的是中耳和内耳这两个核心组成如果再往细的聊其实鸟类和爬行动物还有哺乳动物之间的中耳结构差异还是挺大的因为这里主要在聊人的路线就不再往外扩展了说到这儿刚刚我们总结人的耳朵的结构的时候
不是还有个外耳吗那外耳是从哪进化来的呢其实还是从鱼身上进化来的怎么说感觉聊人的耳朵的起源很难从鱼身上抽离出来单独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生物从水生转变成两栖再变成鹿生耳朵是一个改变非常大的结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环境影响的功能需求的改变
因为声波介质的变化使得这些鱼类朝陆地进化的时候不得不进化出更有利于陆生生存的耳朵它能更敏锐地捕捉到声波来进行捕猎或者说躲避天敌我感觉这个外耳的进化可以再详细聊一下就是它是从鱼身上进化来的应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嗯,其实 VIR 的研究更难,就直到今年,2025 年,科学家们使用遗传学的手段,就是从基因上找到关联性,才去尝试解释了这个进化的路径。那为啥 VIR 的研究它就更难一些呢?就理论上来说,你看鱼是没有 VIR 的对吧?对。那如果鱼没有 VIR,那 VIR 大概率是进化成陆生生物的时候它进化成功的吗?
那是不是就只是需要找到陆地上的第一只出现外耳的动物就可以大概率的找到人类外耳的起源了话是这么说但是首先有个问题就是鱼类没有外耳那它能够进化出外耳就证明了是从现有的身体构造基础上改变过来的其次就是想找到外耳的化石难度也是非常高的你看我们的外耳的这个组成是耳廓和外耳道嘛
主要的架构除了皮肤其实就是软骨而软骨是一种非常柔软有弹性的组织它主要成分其实是胶原蛋白和其他蛋白质机制内的这种软骨细胞想要变得保存非常久的化石首先需要的就是它能够被矿化
这个被矿化就需要高浓度的钙和磷酸盐的含量,这些是普通骨骼当中具有的,但是软骨缺乏了整体的这种高浓度的钙和磷酸盐,就导致了它缺乏矿化的基础,很多情况下就是动物的软骨在动物死了之后它就会被快速分解掉了,
没错所以现在能够找到的都是一些比较理想的情况形成的软骨就是这些动物死后迅速被埋葬了所以被埋葬致死了这样的矿物质可能替换成有机组织并形成软骨化石还有就是一些特殊的动物比如说某些鲨鱼和鸭鱼体内的钙化软骨有时可能变化成化石
但即便如此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就是我们很难从化石证据中找到这些软骨
没错所以现存的软骨化石其实是非常罕见的这本来就对外耳的研究产生了非常大的困难所以到今年一月份这科学家们也是在 Netflix 上发表了文章采通基因层面去找到了人类外耳和鱼的联系把整个理论串通起来聊到基因虽然感觉又会变得很晦涩但是要是不聊一下吧就确实不符合我们的调性不符合
对简单来说就是
来自南加拿大的研究者他通过单细胞多组学的分析吧然后发现了斑马鱼和人的这个外耳软骨发育之间的相关的基因调控模式它有这个类似或相同之处进而它又一路追根溯源到一种非常古老的海洋节制动物马蹄蟹身上它也有这种类似的基因调控模式你说这个外耳软骨的基因调控是不是就是和我们其他部位的软骨比如说鼻子
还有实际上一些其他的部位的软骨的基因调控模式它是不同的没错是只和外耳的这个基因调控模式有相同之处我刚才说的那个节肢动物还有鱼类我插一句刚才说的那个马蹄蟹其实是学名大家更常听到的名字应该是那个特别难写的后就是
就是上面一个穴子头下面一个鱼之前还报道过它的那个蓝色的血液是医用检测试剂和疫苗研发的非常宝贵的原材料
对后身上呢它有一种组织叫输腮也是一种软骨组织组成的呼吸器官这种软骨组织和斑马鱼的腮以及人类的外耳有非常相似的基因调控模式和通路这才算是直接证明了起码在最初的就是这些我说的人呀包括这个斑马鱼呀包括这个
后身上的这种软骨细胞的分化以及发育的最开始的时候三者的这个细胞发育的走向是类似的当然在之后由于进化上的差异它出现的这种细胞的分化发育才出现了彻底的不同
是的总结一下就是我们现在的外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朵极有可能是从鱼鳃如果是从后的话叫输鳃这种软骨组织发展而来进化而来的是的不仅如此如果单聊脊椎动物的软骨的话耳朵部分的软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软骨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换句话说就是耳朵部位的软骨它会更特殊比如说最近的一篇研究当中就发现了小鼠的这个耳朵软骨的特殊性这个耳朵软骨当中呢含有大量只至空泡的这种脂肪细胞样细胞但又与其他部位的这种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特点不同所以说
所以总结来说就是比如说哺乳动物的外耳的细胞的组成可能也是后天进化而来的这就使得耳朵部位的柔韧性更强这个我们自己可以尝试一下比如说你可以用手把自己的耳朵折起来但是如果是鼻子或者说其他地方的软骨首先很难摸到其次你摸到了也很难做这种大角度的形变这么听起来其实还是真的要感叹大自然的
那种回复成功就是类似的组织它也会有非常大的差别有时候真的很难讲就是如果把我们扔到古代在没有这么多科学研究基础的条件下我们看到这么多奇妙的生物之间不管是在外形上也好在这个生存模式上也好它们之间就是加以号的那个巧合然后还有相似的组织之间的这种不巧合
你很难不去想象是不是真的有造物主的存在是的那到这儿基本其实就把人类的耳朵大体结构的进化来源讲的差不多了之后就是陆生动物物种大爆发然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陆生动物和各种各样的耳朵了那到这儿其实有个小问题我们刚才介绍的时候卖了一个关子就是说那世界上第一只耳朵到底是什么动物形成的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有点概念需要提前定义一下就是当我们讨论这个的时候呢还是要定义一下这个耳朵的概念因为刚才我们讨论的时候也聊了如果只把这个只存在内耳就称作有耳朵的话那就太早了有鱼类就有嘛那就没啥意思了其实关于耳朵的定义我觉得大部分人啊
除了那些研究人员除外啊正常人听到肯定下意识地认为这个耳朵就是典型的外耳像人的耳朵或者说我们一些常见的狗的猫的那种能看到外面的形状的耳朵以及它有中耳内耳结构它整个这个是比较完整的这种动物嗯
其实就是跟人的耳朵长得差不多的耳朵是的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又有趣的冷知识只有大部分的哺乳动物具有典型的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结构分布确实在水里的那些哺乳动物比如说鲸鱼它们确实没有典型的外耳结构你看不见它们扑扇扑扇的那个耳朵所以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只耳朵到底是什么动物的这个问题就可以被替换成
什么不入动物拥有世界上第一只耳朵是的所以目前人类已知的拥有世界上第一只耳朵的动物是一直被叫做 Spinalistis 的
已经灭绝的哺乳动物我不知道我读的准不准确啊因为它严格意义上就说不算是英语然后这种动物呢它是生活在 1.25 亿年前的然后生活在早白俄世纪时期的就是现存的西班牙地区的一种动物为什么呢就是刚才我说我是在读英语但是它其实可能也不是英语呢然后除了这个之外呢其实我想说中文呢但是我没有说到中文它叫什么嗯
但是你搜那个字母就是搜那个英文字母其实可以搜到这个动物的图片这是一种形似老鼠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大概只有二十几厘米体重可能只有五十到七十克左右没错就这个我们这个名字我们一会儿会放在这个胸脯子里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查一查
然后到这儿基本上后面就是哺乳动物随着不同的进化方向开始出现不同特点的耳朵然后听力的敏锐性上也逐渐拉开差异然后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进化其实也是伴随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嗯那说到听觉最早期的人类或者说我们人类的祖先跟现代人类之间听力水平的差别应该还是挺大的嗯我觉得聊到听觉那其实就和声音是完全分不开了它
它俩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嘛又有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是就是真正被研究证明的就是人或者说人的祖先它发出声音的时间是啥时候对我觉得聊这个的话我们是不是得把人类发声部位的构造给稍微讲清楚一些才方便理解我稍微说一下吧我们简单快速地介绍一下我们的发声部位人类主要发声的器官是喉声带声道包括了
咽口鼻那喉呢就是在我们颈部的喉咙所谓的它里面有声带它的功能主要是参与呼吸也能吞咽和发声喉主要控制的是音调和音量整个喉部的作用简化描述就是喉部下方的气压会增加然后这个气体到声带的时候再给它吹开配合其他部位来发出声音声带呢
这是位于喉内的一个组织瓣它通过振动来产生声音它被粘膜覆盖水平延伸到喉部声带的振动是响应通过喉部的空气而产生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喉部作用的过程一样这种气压压力迫使空气通过声带在我们呼气时产生吸力能使我们说话唱歌发出其他的声音再到声道呢
这是喉部发出的声音被过滤和形成腔体它包括咽喉、口腔和鼻腔声道在排气的过程中会改变它的位置和形状从而产生各种声音以及其他的声学表现形式
对当然如果在扩大跟发声的相关的这种器官组织的话其实也包括了肺因为肺是要提供声带产生振动的这种气流嘛还有横隔膜就是肺下方的肌肉它在调整呼吸和发声当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后还有舌头还有上下颚以及嘴唇和牙齿等等整体来讲就是嘴巴的大部分区域其实都参与了发声然后他们一起负责将声带发出的声音塑造成现在我们
比如我现在正在说的真正的这种人类的语言词汇这个其实还挺有趣的另外我还想补充一个冷知识就是
人类在没有嘴巴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发声的我觉得这个可能大部分人知道或者说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就是我们没有嘴也能发出声音对就像我们可能下意识会认为发出声音主要是张开嘴巴然后通过嘴巴来发出声音但是后面我们了解了一下之后
总的来说没有舌头甚至说没有嘴巴它都是能够发出声音的因为声带才是发出声音的源头嘛对但是如果失去了舌头只剩下口腔的话它可以依靠喉咙这个部位来发声但是没有办法发出更多更复杂的声音只能发出一些简单的一些声响嗯
现在的这个医疗技术就即使失去了声带可以依靠其他部位发出声音并且
并不会说完全无法发出声音是的这个扯远了其实聊这个还主要想回答人类真正出现声音的时间的这个问题那其实就是人类真正出现能够发出声音的这个整体器官结构组织构造的这个时间那其实就是和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时间应该是一致的吧因为在进化出现代人类之前其他先在地球上出现的人类祖先就已经具有发声音的能力了
差不多就是 500 万到 700 万年前我们最近也看到好多听友又重新回到我们第一期去听了就是听到感兴趣的听友也可以再回去跳着听一下对我也看到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好节目还是会有人再回去听的你俩别给人王婆卖瓜了我们前面那些节目我都不好意思让别人去听的觉得我们说的可烂了对对对
不过话说回来就因为生态是包括人在内的一些陆生动物发出声音的主要手段所以要是说第一个出现生态的动物那其实就是 2.3 亿年到 1.8 亿年前的青蛙了所以说类人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其实自他们出现就具有发出声音的能力的然后发出声音和听到声音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吗虽然说
人类可以发出声音的波长的区间非常大大概是 60 赫兹到 1300 赫兹之间但是它比我们能够听到的区
区间要小得多我们能听到 20 赫兹到 2 万赫兹这个区间的声音没错所以学界内普遍认为听力的进化其实是可以用来去论证语言系统出现的时间的就刚才玉米说的那个 60 赫兹到 1300 赫兹之间其实主要我们的语言系统的一个发出声音的波长区间一般来说现代人拥有更好的听力就相较于古代人的话
这也代表着就是可能现代人会比古代人拥有更成熟以及更复杂的语言系统比如一般来说我们能够很好的去听到刚才我们说的那个区间的声音然后口语交流的时候发出的许多的声音就是在这个区间范围内
绝大多数我们就是常听到的语言音就是英语的那个语言音它大概落在 2000 赫兹以下然后更高的频率呢其实更多的包含的是辅音虽然其他的灵长类动物比如说黑猩猩和沸沸也能听到但是它们对 1 到 4000 赫兹的这种声音呢是不太敏感的所以很难能够去具有非常复杂的发声的这种语言系统
说到这儿我其实很想问一个问题就是科学家们他们是怎么去检测出比如说这个时期的古人类能够听到多少赫兹的声音的现代技术主要还是模拟比如说我找到了这个耳朵结构的化石然后比如说就是耳道耳膜耳窝等等这种构造大小的这种数据我收集到了之后呢我再去使用电脑数据模型进行模拟训练
再在这个黑猩猩等动物上进行这个模型的这个训练验证然后验证了这个模型的准确性之后呢进一步再拿去计算古人类的这个听力水平那其实就是相当于是一个大致的估算的一个水平对但是这个出入不会很大所以按照这个数据计算的逻辑推理这些早期的人类应该说都更靠近黑猩猩和沸沸他们的那个听力的区间吧
因为我们在第一期聊人类起源以及第 55 期又深入地聊包括像 Lucy 在内的早期灵长类像人类进化和早期人类的这一部分的时候比如说现代人距他们的时间还是非常远的没错比如说早期猎人猿物种比如说 200 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非洲种和这个
粗壮种蚌人猿就是可能具有与黑猩猩相似的这种听觉模式但是略微偏向高频其实也能解释得通比如说在非洲它是主要以草原开阔地带为主的这种地形它发出和听到更高频率的这种声音更容易引起同伴的注意有助于在大草原上进行短距离的通信我甚至都怀疑我们现在还保留着这些特点就比如说我们身边会有一些人
他们一旦受到惊吓就会立刻一嗓子有时候就是把我们自己都吓一击了遇到危险了就能够发出那种极短然后那种声音来提示队友逃跑或者说去支援没错科学家们说的大概也是这个逻辑总体来说那个时期的猎人员对那种刺耳的叫声比较敏感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发出那种声音让大家共鸣一下
没事毕竟你也不是类人语言所以在这个 200 万年前的类人时期科学家认为还没有出现近似现在的语言系统那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了跟目前语言系统比较近似的发音或者是说整个语言体系呢那其实就是早期智人出现的时候又是玉米刚才提到的就是我们之前录的那两期的那种知识点了对
听过我们刚才说的那两期的朋友应该记得早期智人里面的亚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等这些名称吧因为尼安德特人比丹尼索瓦人出现的时间要早所以说如果是早期智人那应该就是尼安德特人不过也有报道说自从人类开始能够一起围猎比自己大的猎物比自己大的那种动物还有一些复杂的石器技术
大约在 150 万年前到 200 万年前能够传承下来这其实也暗示了很可能在那个时期打双引号的这种人类的群体中就已经有语言存在了因为大家已经开始需要协作了嘛不能光
光靠拿着石头画很难学会一些比较复杂的这种技术是的不过毕竟没有研究证明嘛所以如果讲证据的话最早发现的还是狗哥刚才说的尼安德特人
科学家们就是通过 CT 扫描去构建了这个尼安德特人的耳朵构造并且进行了刚才我说的那个计算机的计算然后发现了这个尼安德特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去接近现代人听力的这种早期智能了他可以接受的低频比人类的这个能够接受的低频要再低一些然后高频也稍微低一些
听力和发音能力对应的话尼安德特人放到现在应该是那种中低音天赋型选手差不多还有就是以英文为例有主音有辅音嘛主音就是刚才我们之前聊过就是英语那一 part 就是我们学过的这个 AEIOU 然后辅音呢它其实就非常多了然后比如说以 BCDF 为代表的这种 20 个英文字母
比如说英语组成就是刚才阿尔法说主音有的地方也叫原音就是原音辅音搭配形成一个词汇然后才有读音嘛对虽然人类语言中的大部分升学信息它是集中在大概是 2.5k 赫兹的这个区域
但是一些关键的辅音它其实出现在 3 到 5000 赫兹的波段这个频率发源机的辅音主要包括轻赛音就是赛音比如说
英语字母当中的这个 T 和 K 读出来就是特克就是这个特克再轻一些我有点尬对应的这个声音相关的这个塞音然后还有就是轻擦音比如说这个英语的字母当中这个 F S 和这个 TH 对应的这种擦音就是 F 的话就读 F
然后这个 S 就是 S 这种声音你读了两个根本都听不到这么尬吗哈哈哈哈
对这个那只能自行搜索听了虽然也有其他的辅音并且出现在比较低的这种频率范围内但是呢就是高频辅音是人类语言当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特征这种辅音的发音哎呀不知道刚才到底能不能听到啊没事没事我们就意会一下就行其实刚才我说的那个青菜音是在全球超过 90%的这个语言体系当中存在的
然后其中就是 T 和 K 比较常见同样的就是摩擦音的这种辅音它其实也是存在于全球 90%以上的语言当中的然后在摩擦音当中那个 S 读音是最常见的清擦音存在于大概 80%的语言当中然后刚才我提到那个 F 其实也是存在在高频当中的所以
演员基于黏德特人可以接受的声音频率去推断这些辅音可能就是最早最古老的辅音组合了还有一个冷知识就是在人的大脑中刚才阿尔法说的原音和辅音是分开处理的这感觉也挺合理的我自己下一次感觉了一下比如说听到
AEIOU 中的 A 和听到这个 S 它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是 A 的声音再大感觉也还行但是这个 S 这个声音即便它不太大也可能会感觉到自己的神经它就会有一种让你的神经立马紧张紧绷起来那种感觉这可能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刻在基因里的东西而且还与年龄相关就是比如说我们听力损失的一些
现代人这些成年人当中高频辅音也是最先受影响同时听不到这个高频辅音它可能也伴有人对语言可理解性包括理解能力的下降所以这个高频辅音不仅在
人类语言系统的进化中应该说至关重要还跟大脑的活动密切相关没错所以就是现在总结一下回答前面的问题就是最早出现的简单的语言的系统可能就是在 13 万年前尼安德特人那个时期然后在那个时期呢出现了这种可能产生辅音的发音方式也算是为未来的这种就是我们现在的这种人类的语言体系发展做出一种铺垫吧嗯
那尼安德特人发音的变化可能就是人类构成复杂庞大的语言系统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之后的故事大家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内容
随着一步步的进化到最终早期智人到现代智人的一步步进化最终我们拥有了能够听到宽阔的音域的耳朵也能说出非常复杂的言语然后也能够取悦自己然后制造出能够发出不同声音的乐器然后创造出
美妙的音乐然后还能说出来那种特别动人的语言是的基本到这儿就是人类的耳朵听觉和声音的主要起源与进化了嗯这一期我们也算回归人类起源的话题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人类耳朵是如何一步步进化而来的以及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冷知识比如说鱼能用肺来听声音我们的外耳可能是海洋动物的软骨进化而来的还有嗯
刚才说的尼安德特人可能是个中低音的好手对除此之外我们还聊聊人类的这个发声部位结构以及声音和听力相辅相成的这种起源与发展是的欢迎大家向自己的朋友们显摆显摆从我们万物生长 FM 了解到的有趣的知识确实我觉得这挺适合那种小孩们听的就感觉挺有意思的如果你们非常喜欢我们这一期的话也欢迎在我们的节目评论
当然也可以转发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对如果我是说如果真的有人非常喜欢这一期的内容且意欲未尽的话欢迎去回去听第一期和第 55 期解解馋好呀那我们这期就到这了下期见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