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本期的三点吃茶我是严实我是书玉我是 SY 本期我们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是七夕于大地之上这本书是上一次也就是春季书市的时候狼园那边举办的市集上买的在最早的时候大学生的编辑其实在年初也给我们看了今年的清单这本书也在我们的列表里面然后
然后前段时间也就是在五一加七的时候回家动车上我就把这本书读完了这是一本非常小的册子我觉得这种小册子就特别适合在旅行或者是归家的途中在长途的一个交通工具上进行阅读它能够直接提升你的旅行体验然后我们回到这本书
首先拿到这本书的书名《栖居于大地之上》这个名字就让我马上联想到了一个人就是海德格尔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因为学建筑的人多多少少都听过海德格尔他作为现象学的一个代表人物提出了一句话叫做人是一的栖居者现象学其实它是非常关注存在的一门学科
失忆它作为一个副词其实也是表达了人是如何存在于大地上它是一种某种生存方式的这么一个定义然后因为想到了海德格尔嘛我们又可以往前倒腾一下这句话还能让我们想到谁赫尔德林的人生在世成就斐然却依然失忆地齐聚在大地上
而德林这句话其实在本书中也出现过他这句话其实强调的是后半句却毅然失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个却体现了
赫尔德林对生活也就后半句如何生活这句话的重要性他的前半句是在表述人在理性和现代化的一种成就下因为我们在世上嘛然后去争取自己去获得一些斐然的成就去争取自己想获得的东西但是你真正在这个过程中他所表达的是希望你在生活的过程中放低姿态回归到那个生育众生的大地
前者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成就后者是存在之处的一种真实所以这是何尔德林对人存在于大地之上的这么一种解释然后我们再往回到回到拉图尔
也就是我们本书的这个作者其实这本书它虽然翻译为《栖居于大地之上》但是如果是直译过来的话应该叫做《住在大地之上》拉托尔是一个对科学有非常多理解的人他的生平里面自己介绍的话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生活在实验室或
我工作在实验室所以他对科学的研发和研究和发现这样的一个过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同时呢他对现代性也有比较因为他毕竟是作为一个哲学家广为人知的一个身份是作为一个哲学家所以他对现代性的理解也非常的深刻他自己写的一本书叫做《面对盖亚》那么《面对盖亚》其实也很好的回应了他为什么
去强调栖居于大地之上也可以回应我们之前两个包括海德格尔包括赫尔德林他们为什么会去强调生活在大地之上这么一个概念
那么这本书他自己说了或者是说他的采访者跟拉图尔最后的一次学术对谈那么也是拉图尔本人公开的最后一次学术对谈他在这本书里面就老讲实话他自己也说其实在年轻的时候或者是你还需要在学术界去奋斗的时候人是很难说百分之百的真话的这个
什么原因大家都清楚了这里就不展开讲但是在拉图尔本书中他直接说反正我也及这把年纪了我可以说所有我想说的真正的话然后我就感觉他特别的真实就有一种人之将死其也也真虽然这句话有点不恰当因为他只是年纪大当时还并不是说走向了死亡
但确实当你退休了以后,当你不再需要为所谓的功成名就所谓的成就去追逐的时候,人才能够真正的去讲一些心底或者是去讲一些他认为最真实的内容,这就回到了我们整本书的一个基调,也就是对谈的这么一种性质,其实自从我买到独一之物这本书,我就发现,
我曾经特别不喜欢的对谈它其实是有一种非常斐然的魅力所在的《独一之物》这本书日后也会单独开给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期待一下它也是二者之间的一种思想碰撞的对谈那为什么我会觉得对谈很好呢是因为在早年间我其实对对谈的刻板印象就是学校里的那些讲座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种这个深有感触感觉都是都是来为了让自己的简历上能够多一行字用对都是一种非常公式化的吹捧然后你在下面听那些大佬在互相的
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有一种他们只是在完成此次前来被受邀前来的一个目的我就是来赚这份钱的我简单的输出一些观点然后互相之间巩固一下
学术地位和关系然后是对学校和自身的名誉的一种互惠互利大部分学校里的会谈都给我这样的一种观感但是我后来通过这两本书的阅读我发现好的对谈它真的是能够在碰撞它会有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不同角度的发散然后是非常好的一种疑问之间的互答或者是疑问之间的一种
交织它不一定会给你一个很明确的答案但是它会表达不同的立场不同视角下的一种解读好的对谈是非常能够迸发出思考的而且这个
这两本书有种共通点就是我们都知道哲学的书不好读就我个人而言大部分除了市面上那种地铁读物的那种偏哲学向的一些现代的出版物以外大部分你要是往深色或者是严谨方向的哲学对读都非常的难读但是对谈它是一种非常口语化非常亲切的文字表达它非常的幽默你可以在
里面发现作者就刚才我说他自己说哎呀我总算能说句实话这种很幽默的那种真实的吐槽而且对谈是非常具有当下性的如果这本书足够的新的话这也恰恰是《七句大地之上》这本书因为它是今年今年发布的一本书它相对来说比较新因为拉图尔应该是疫情期间死的但是我在这里我好奇一下他们的对谈具体是
在于一个什么场景对谈比如说是在学术会议上的对谈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了一本书还是说像一个记者一样专门邀请到了这个作者或者说这个哲学家然后找了一个地方专门和他找了个主题进行对谈
你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觉得它更像一种采访就这本书跟之前我提到那个独一之物的区别就在独一之物它很明显是感觉是由至少应该是个学术论坛请了不同专业的人过来对谈然后这本就很典型的你在看就是一个记者在向拉图尔发问你为什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你对这个是怎么看的然后他会引导因为好的记者他的引导性非常的强他能够激发出
受访者很多内容你能感觉到这本书是一种采访为主要的方式那这还不是对谈两个人的这种对谈节目还是比较容易把控一些就是相对之下比较容易就以前有看到他们讲座是一堆人在那里去对谈但很容易跑着跑着就跑偏了变成了互相夸夸变成了互相的肯定也不好说
对也不好说什么这个倒也是能理解是的甚至你夸了一个之后另外的会员是不是也要夸之类的而且会有个问题就是可能这个会议请来的一堆人他们也不是很了解互相的作品可能只了解其中的个别你要是
就是讲多了得罪了谁也不太好反而是像这种两个人的对谈你不管是像记者和拉图尔的对谈还是独一之物这样建筑师和哲学家之间的对谈你至少是在谈之前知道我是有一个很具体的目的在这那么这一本书的话这种作为一个记者和作者的一个对谈的话就感觉就会靠谱很多
是的,而且他能够非常的有针对性就是会把拉图尔他这么多年的一个经历和他为什么去写这些书
的一些目的还有他后来后期做的一些社会实践串联起来所以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去展现拉图尔他的这个一生中的一些科研的理解啊什么的我个人是这么觉得反正我读完了以后我对这个作者产生了兴趣那我们就回到这个作者吧都已经聊到拉图尔拉图尔是 2022 年过世的
他在法国是非常当代的哲学家和社会写家根据他们内容反弹他自己都无法去定义自己的一个明确定位我觉得大部分哲学家可能都会有这种问题就是他很难就是脱口而出我是一个哲学家这个感觉就很像一个搞美术的然后别人说你是做什么的我是个艺术家这就很怪我感觉真的在从事这件事情的人都会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有一点
模糊或者是说他无法去给自己贴上这样的一个标签很恨的很恨的为什么要给人打标签呢而且有一种像是你说了自己是哲学家之后就仿佛像是介绍我是一个游戏策划这种这是我的岗位的感觉对对对或者是你明明只是一个画画然后你说我是个艺术家就感觉好像
不太对的样子你说不出口当时在看拉图尔他在自我介绍那段那种模糊的否定的里面我就感觉到了那种真实性就是你如果是他代入下你也会这样的做不到
别人就说你是举个例子吧就好像是贝宇明那个你是现代主义建筑师然后听到这句话之后就觉得你在给我空帽子这样就很烦对对对我觉得那个画面感瞬间又出来了这可能就是反映了为什么说这种类型的书本它会有一种很强的亲切感因为你就感觉那个人好像就在你对面跟你说话一样他会有那个形象出现你都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去强调一下就是我看完这本书我才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就是拉图尔确实是我目前看过的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哲学理论家因为我首次在他的书里面去看到了一种论调就他一直在高呼现代性的一个终结因为我
在本科或研究生期间接触到的现代性的理论大部分都还是在高呼现代性或者是说去分析现代性的一些进程它的特点啊什么就有一批的理论家在做这件事情但是在看对谈的时候他多次提出现代性其实已经走向了一种没落它是一种大概可以用困境来形容
为什么会感觉如此近呢因为他的很多哲学理论实在是太贴近于这几年发生的事情了他多次的去强调了疫情直接表达了他正是因为疫情去再次关注到了人对生物或者是对生物科学的一种强烈的兴趣和我们跟生物跟细菌跟病毒等等这种自然界的一种关系他多次的去强调了我们现在所处的这样的一种处境
处境也就是现代性的灾难我仍然还记得我在研究生期间去读海嫩的作品然后我印象中在研究生期间我看到的那些书引进来的还都是在去强调现代性它是对现代性的一种不能说是高歌猛进的赞扬吧但至少还是一种肯定不得不说其实在那之后就现代性的理论在中国依然能够
看到非常多的作者去逐步或者是译者在逐步的进行把一些新的观点去引到国内然后我们再通过拉脱尔这本书你能够感觉到西方的理论家他对这板块的一些理论的跟进和新观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或者是随着现代发展
发现的社会的变化而快速更迭了然后我们的拧进肯定是相对来说较慢的这也体现了大学问这一次把这本书快速地引到国内我觉得是一种非常好的惊喜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惊喜至少看的时候
然后回到拉托尔,拉托尔刚才也强调他有段时间在实验室工作本书中,他对那段经历是有多次的去回忆,因为正是那段经历让他出版了《科学在行动》或者说是《实验室生活》等等的相关的著作。
那么到他晚年的时候当然写书是非常耗体力的我也能理解所以他更多的是把自己的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他会组织学生或者是社区活动去把一些哲学的一些思想会去融合到比如说策展啊实验性质的一些活动里面去对社会进行一个
拓展或者是说交接吧或者说接触都可以他的实验活动到底是在干嘛他做什么实验他是搞社会工作他比如说我觉得有点偏向于艺术向的策展了但他并不是去展览去那些画作你可以理解成比较实验性的展览原来如此好了你继续然后我们回到这本书的内容
第一部分当然这个并不是根据它的章节的顺序去进行梳理的只是我个人感兴趣的一些点我会拎出来讲讲还是非常的推荐大家能够直接的去阅读这本小册子它真的很薄很小开本然后我觉得内容又非常的饱满我只是抛砖引玉一下首先第一点就是改变世界面对盖亚这样的一个话题在
然后这本书里面他明确地提到一句话叫做生物并非居住于环境而是塑造环境这一点可能跟我们之前大部分接受到的观点会有一点点的差异当然它又是一种给我的感觉有点像读《乡土社会》一样就是他在讲述一件非常客观的事实只是我们之前并没有人把它体验出来而已然后他在这句话里面去反馈的是
他认为生物对环境的塑造其实并不是出于欲望的它仅仅是一种因为两者或者是多者之间的一种相互联系这就是为什么拉图尔非常去强调它的一个联系的一个理论
从中间可以体现吧然后既他们并不是经历他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去经历他者的话我们作为个体是没有办法在这个世界上去延续的我们的生存完全的是虽然不能说叫依赖因为我觉得他这个翻译的词选的已经很精准他叫做经历所以我们并非是依赖我们只是通过
互相之间的连结去构建自己的一个生存的空间去促使我们能够去严绵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
但是延绵它这个翻译的词的好的点就在于延绵能够很直接的体会出它的一个背面就是延绵正是因为它是没有办法去永久存续的所以延绵它跟存在又是一个看似一脉相承但是两者之间有差距的这么一个词汇我觉得这本书的翻译其实做得非常的好它能够通过
中文去很好的尽可能的去精确表达拉图尔他想表达的一些内容我觉得你讲的这个让我想起来小岛的那个死亡歌曲哦为什么你不觉得就有一点相似吗就是你去给别人送货就包括像小岛他自己也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什么绳子理论棍棒理论什么的就是这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也也不是说像你说的什么人和人之间需要依赖他而是一种经历就是人和人之间被关系像是被绳子连接在一起但是他就就像是他要去不同的地方修路送货一样哦我懂你那个表达的意思了对可能比较抽象对是的是的他需要去可能
去体验一下就能盖到小岛他在这个游戏中想表达的内容对就是你在路上去送货的这条路上你会遇见各种七七八八的事情而且这条路如果不是因为有很多玩家在修建在往里面填充材料的话它也会烂掉如果你自己修了一条很偏的路没有玩家给你往里面填材料可能它过段时间就没了
是它不仅是人和人之间它也建立在人和周围一切之间然后
人它或者是任何生物作为一个非常短暂的存在它是会在时间这个场合因为它特别宏大它会非常快速地消散掉但是因为这种同物种之间或非同物种之间的这样的一种像不管你是用联系这个词也好或者像你刚才小岛说的那种绳索的一种牵连也好它所遗留下来的东西
会非常严绵的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出现或者是一直延续下去它的影响会去延续下去然后所谓那个影响创造出来它周边的那个东西才叫做我们并非居住在环境里面而是在不断的去塑造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但这个塑造并不是说像我们现在的说
大新土木的基建它并不是出于一种我强烈的目的性或者是强烈的欲望性它仅仅是因为存在本身之间的一种连结而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化学反应然后到了下一个概念就是其实临界区并不是拉托尔提出来的概念应该是他们法国那边不同的哲学家理论家都会有他就提出两个词或者说引用两个词叫做着陆和临界区
这一点就可以感受到我觉得跟中国的思想很像他其实想表达就是我们跟世界虽然说是一直在接触的虽然说一直是延绵的或者是人类确实是极大范围的在改造世界的表面但是我们跟世界的接触面或者说那个接触的界面其实对于整个地球或整个宏观的环境来说是非常非常的渺小的这就表达了一种
我感觉有点像中国传统哲学的那种自然观就是我们在自然面前是非常如浮游这样的一种观念它二者跟上面那个理论其实是互相欠道或者是互相支撑的虽然看起来很矛盾但确实是互相的进行了一个组合那么
在此之上我们改变的是一种景观意义上的环境这个景观意义就是有一点像社会景观的这个概念跟我们现在说的园林或者是跟我们看到的花花草草还不是一个
等同的概念通常意义上我们会认为环境是地球系统或者宇宙系统中的一种生存条件但是拉图尔他又把我们因为现代性中的一些景观概念引进去把一些社会的景观引进去很大程度上的改造其实是我们个人作为人类个体或是人类集体的一种社会景观的环境营造和理念营造
这一点吧我觉得其实你能够通过他们的对话感觉到哲学这个东西吧就是确实东西方它并没有完全的割裂虽然从构建知识理论体系上是割裂的但是从观点上也有千丝万缕的演习
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非常熟悉的传统东方哲学对人和自然关系的一种认知的理解是有非常相似的地方的但拉吐尔做了一件事情毕竟他是西方哲学体系下出来的他非常自然地把这件事情又引导向了政治这里会后面去重新讲他为什么会引导向政治然后我们先回到网络他为什么如此
强调生物网络为什么去如此强调存在网络这两者是有种递进关系他是通过身边的案例当然我觉得疫情一定是对拉图尔老爷子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所以他非常的把自己的关于科学的理论和关于生物这一块的一些兴趣结合在了一起他甚至让自己的儿子希望让他去往生物这一块走他当然后面会提到他对他儿子的一些期待
当然他也没有去强迫他也说了这是他自己的事情然后因为毕竟是哲学家他必然会去扣问一个所有哲学家都会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存在所以他的存在网络的那一套理论是这么一个逻辑去慢慢的深化和搭建出来的所以你通过他的对谈你会发现他们有些书就比如说我们去读海德格尔我们去读
黑格尔他们的理论就是他已经想好了然后他就这么写为什么是这样的然后你就感觉非常的绕通过一些当年非常深色的翻译去引到国内但是你是通过这种看起来很轻快的对谈你会去从
对谈里面挖掘或者是感受到他是如何去构建自己的一个思考脉络的这一点我觉得是这种小册子能够有别于传统的理论类的或者社科类的书籍带给我们的一种惊喜感然后回到科学他是了解科学的生产过程因为他毕竟有非常长的一段经历这也让他看到了
科学是怎么去运转的所以他提出的一个理念叫做行动者的网络希拉拉托尔提出的一个主要的立场之一吧他提出用行动员去取代了行动者他在对话中强调了一个点让我感触非常深就是我们会过度的去关注人本身或者是去过度的关注某个科学家会去崇高化一个人
就国内也是如此其实在西方好像也是如此但这样的一种宣传或者这样对个人的一种推创其实恰恰忽视了科学发展或者说科学发明它并不是由个人的天才成就而推动的虽然天才很重要但确实天才的背后是一批的生产力我们老说什么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但是这句话其实只有在科学实验室里才能够
通过诸多的细节去推论他是亲眼见证了一些化学元素的科研的发现过程然后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他看到了非常多科学资金的投入看到了非常多科学设备的投入而且大部分的科学实验室都是有团队去跟进的然后他们很多实验室之间去做的其实是研究的一个东西他
他们不能停下来因为你总会有别的实验团队也在同样的方向下去奋斗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矛盾又是属于互相辅佐互相的去推动这个所谓的人类的文明的发展的一小步同时也是一种竞争类的关系包括后面的投资者包括一系列的后勤的一些人员所以拉脱尔在
其中生活的过程恰恰让他发现了科学的研发并不是新闻报道中所宣传的那个样子并不是我们脑海中所常常看见的样子
所以他对科学的过程或者发明的过程产生了新的一套认识理论也欢迎大家去阅读一下他有关科学的一些书本我估计会比较真实因为这个人他确实每一套理论跟他的生活和他的生产的经历是紧密扣连的
然后他毕竟是个哲学家多多少少我们看到所有的哲学家都会对主观和客观认识论等等进行一个阐释所以他必然也对存在和认识论进行了一个阐释他说明了一点就是客观性它是可以被生产和创造的这一点可能是
有别于之前我们认为人是去认识客观世界客观性是真实存在而不是被主观能动所创造出来的这一点他提出了个质疑但这个质疑跟我们早年看到特别古老的一些哲学家并不矛盾因为科学的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确实
那个年代的科学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认识和发现那么到了我们这个年代我们确实看到很多合成的元素等等这些东西确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它也会不断地对自己产生新的疑问对自己产生新的根底我觉得很有意思
那么下一点对于科学霸权的论他提出了大部分的科学家他其实既想要科学的实践又想让自己定义真理的特殊方式凌驾于其他方式之上他认为大部分他接触到的他在实验室里面沟通过的科学家他其实是会向有些朋友们会向哲学家去提出疑问他们希望通过哲学家的沟通和他们的理论去解答他们的疑惑或者构建他们的一些认知论
对他们这样的一种认知提供侧面的帮助但是他会发现科学家其实会非常笃定的认知他自己定义的那些打引后的真理因为真理它随着时间是不断地被革新的
所以他会认为这种真理是凌驾于其他的就是非他的专业领域那些认知之上的这样的一种观点是他的一些沟通过来的感触吧这一点他认为跟宗教非常的像其实宗教最开始的时候也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灾难它其实是对人的心理或者是对道德的一种规范但是
宗教它的所谓的真理或者说宗教它的话语是具有转变和改变话语对象的这样一个特性的就比如说你去西方的教堂里面去忏悔然后牧师会给你提供一些引导它是会真实地改变那个被引导的人的一些思想和他的行为这间接地去改变他所引导对象的一些特性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方式正是因为宗教话语具有这样的一种特性就体现它的一种入侵的特点宗教开始入侵其他的模式宗教开始声称自己不仅仅是在宗教的模式中是真实的而且它在道德的模式在科学的模式在法律的模式中都是真实的这点我觉得还是因为西方大部分是由基督天主这一个脉络中出来的
就是由圣经这个脉络中出来的他们的历史宗教就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角色就算不了解的话也读过
什么义务教育的历史书,我们也大概知道他们经历过的宗教改革,有十字经的东征,他们的宗教的教权是高于皇权的,对世俗有非常强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到现在我估计也并没有完全的消失。所以拉托尔他提出,宗教最大的灾难并不在于宗教本身,而是在于政治。
那么现在在一个科学技术无比发达的时代其实宗教它需要一个新的时代的突破口因为他们的理论其实也是在更迭的我们也看到圣经的修顶有新约旧约等等就算圣经没有大量的修顶但是它的解释权还是在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更迭的
至少他跟宗教的一些人士沟通他自己也信教的时候他感觉到生物哲学给了宗教新的时代的一个突破口当然这一点他自己吐槽说可能宗教人士并不会这么认为我觉得可以看原文他真的说的特别多然后我们回到政治毕竟西方的哲学跟政治是
强绑定的或者说西方他把政治的研究推的非常的高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我觉得跟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思想比的话他拉脱尔为什么强调了一些生物的哲学但是又跟我们的不一样呢就是因为他最后落脚点还是在政治方向或者是他的其一落脚点在政治那么
就必然提到了一个阶级的诞生因为他觉得我觉得真的讲得非常的激进啊在这里面他觉得任何一个阶级都应该有一个阶级的计划和视野所以他把自己的这套理论也就是生物哲学包括前面的这种联系理论
提升到了一个阶级上面的斗争的一个理论就是他认为我们需要有这么样一个阶级这一点就特别像当年就是马克思提出了资本论的时候那种状态我觉得可能西方就有这样的一个传统然后他认为无产阶级是不需要宏大的叙事的他需要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重建政治
这一点虽然我们在学校里天天听什么建筑师是自上而下的但是我们更需要有一种自发性自主性的自下而上我们在学校里面听了无数次这样的论调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就是我们在学校里面在设计里面听到这种论调更多的是一种口号式的论调但他在这本书里面通过对时代的分析通过对技术的分析通过技术时代的革命
通过对现代性他觉得现代性是种灾难已经走到了终结的这样的一个地步为什么他需要这样的一个阶级他是有个脉络下来了你瞬间会觉得说的有道理或者是有一种我觉得他你会很愿意去听他这么讲会很愿意去听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这就是理论家的一个或者理论书籍的一种魅力吧我个人觉得这一点在社科里永远是这种光芒是不会消失的然后我们又回到
这本书的内容就是美界的一个消失我觉得拉脱尔为什么给我感觉特别近呢因为它在里面体现了就是我们现代在互联网也好主战场还是在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给了我们一种虚拟的虚拟化的一种社交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跟我们现在所处的空间不太一样所以它在上面提到那些非常疯狂的意识形态去提到那些
我们用现在的话非常直接的能感触到就是一些骂战一些战队一些疯狂的评论他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东西那么这样的东西的他提出的核心原因就是媒介消失了
他说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较之于之前的时代人更疯狂了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有接触过更好的教育没有更好的去思考并不是说所谓的愚民政策而是我们曾经在中间的那个政治角色那个政治的媒介消失了那么是哪个就是他说的那个媒介是什么呢
就是最早的时候曾经的政治其实是一种也不是最早的时候吧其实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是普遍的认为政治它是一群人的意识集体体现就是它会是作为一个集体的意识的扩大那么一个人和一个人之间我们两个有共同的观点然后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小集体那么当人数不断地扩大的时候我们的话语
必然会被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最后政治发展的后面当到了什么大选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演讲人的话就跟口号一样但这个口号它肯定跟每个人心中所想表达的观点都不一样但是它至少是我觉得求同存异可能是一个打引号的词在这里可以作为一个代表
但是互联网并不是这样的互联网它其实给了自我表达和自我价值的表达它这样的一种纯然的表达在整个社会里面看起来是给了很大的自由这是它的原话它说我们现在看似但是不是竹子的原话我这边得强调一下但是我们现在可能看似做了一种
每个个体的自由化的或者是你可以纯然的代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是一种独立的所谓的在现代社会这个环境下的那些所有很好很美好的词汇独立的自由的代表个人的我要做自我表达我要做
互联网上小红书上所宣扬的那个论调就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那种论调你可以放任地做自己的这样那种论调但其实在政治角色缺失的这样的语境下面它代表的是一种灾难但这个灾难看起来很夸张为什么它会用这个词主要是因为
他提出了一个词或者是说那个记者提出了一个词他说的是双击的时代因为我们其实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语调语库里面和这个所谓的互联网这个特别大的全球化的这样的一个语调里面你是不会真正的做到你的每一句话都被清清楚楚的传达给所有在场的听众这是不现实的
你最后做的事情就是双击你的双击只意味着不可调节就是我认可和不认可只有这两点就你不管是在参与骂战也好你的骂战对你本身的观点表达其实并不充分它可能只有 1%那么多你最后所表达的只是你的一个立场你的立场只代表你双击的肯定和否定仅此而已
但是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个非常强大的或者是非常灾难性的问题就是你的否定或者是你的选择因为他只有两下就点了一下就点了一下鼠标或者是点了一下手机的那个选评就代表着这样的接触或者这样的投票是不可被调节的
你一直在否认别人的观点因为不可能有一个人的观点跟你是一模一样传统的政治它的一大作用就是作为一个集体的调节器但这样的一个集体的调节器在当下在现代化或者是现代性发展到目前这样的一个当下它消失了政治作为一种调节的媒介它消失了这是拉图尔在《政治》这个板块中去强调的
他认为从一个我认为到另一个我认为的流动是不可以转化的,因为它里面缺乏着一种沟通和协调,或者说隔着互联网这层皮,没有人可以真正的做到沟通和协调,这就意味着其实对所有的模式的连续性是破坏的,拉图尔是不管从生物学的生物哲学的理论,还是从就我们刚才说的盖亚那一块一直到,
科学然后回到宗教再回到我们刚才的政治就刚才我们一直这样顺过来以后他一直在强调一个词就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的生存模式是需要一种很强的连续性的但这种连续性正在被现代性给破坏这是他对政治的表述的其中一个观点他其实还有很多我只是挑选了我最感兴趣的几个观点跟大家聊聊
因为我们已经聊到现代性嘛就回到他一直在强调就一开始就在讲的话题就现代性的灾难与终结我们其实在做播客的时候也有个专辑叫做永不停歇的现代性这句话其实是对现代性定论的一个抽象表达它意味着
现代性它是永远向前更迭的它不管我更迭的对还是更迭的不对它不管我的下一步是否是走向的更好那它更迭才是现代性的一个根本然后拉托尔就对现代性这样的一个特性直接提出他说这就直接意味着我们终将被淘汰现在这个口号的影响力太大了它的影响力巨大到以至于我们忽略了它其背后那种特别复杂特别严酷的残忍
我觉得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真的好深有体会其实我们现在一直有一种被推着走的感觉不管是你在读书还是说在走入了工作岗位走入了社会岗位你会发现
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卷了我们可能当年是大三去实习现在大一就要去实习了那些在初中或者在高中的同学们那些朋友们他们可能很早很早就要去学习一些曾经我们到大学才需要干的事情我们一直在疯狂地迭代这种迭代的背后其实就是我们曾经高歌现代性现代这个词
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它背后的另一面它必然这种迭代会带来这种压迫还有一点就是现代性它是这个词的诞生就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时间观因为它前面就叫现代嘛对不对它就代表着它与过去和未来的切割
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它代表着我们这个东西我们现在所干的事情跟过去是不一样的它至少很明确的对过去的自己进行了一种区别但是所谓的这种区别所谓的这种现代性它所谓的我们的进步不一定是真正的进步
它其实强调的是一种不可能持续的增长,它想要的是防荣,但是我们通过疫情,通过现在这个全球化的一个倒退,通过我们目前看到的时代的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没有人,没有一个族群,没有一个国家,所有的集体单位和个体单位都是不一样的,
不可能持续地在增长中的尤其是像现在我们现所处的当下历史也告诉我们所有的朝代都有兴衰更替时代是有发展的从全球史的角度来说是有繁荣是有战争是有落魄是有发展的我们不可能处在永远不断的增长之中这是一个悖论这是一个与现代性它所代表的精神的一个现实悖论
这也是拉图尔为什么去说现代性发展到现在其实已经走向了一种灾难和终结,当然我们大部分在哲学家提出这样的定论以后就会去问他如何去应对,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发问,所以本书中也去提到了这样的问题,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应待这种现代性的灾难呢?
然后腰封上有一句话叫做一切粉末登场一切已然消逝一切皆已结束一切还没有真正的开始我觉得他说的很唯美但说的跟没说一样但确实也表达了现象的一种困境他并没有提出如何解决所以拉托认为
其实是绝望的你去看这句话虽然讲得很美好现在性可能要走向消逝了可能要走向结束了但是真正下一个时代却还没有真正的开始所以他自己也直接论掉他认为他自己是绝望他非常容易走向这样的一种绝望
但是他又话锋一转说他认为哲学家尤其是哲学家他不应该在这个时代做悲歌吟诵者他因为自己认为哲学是很有魅力的他觉得我们是需要恢复行动的力量的不管你所处的绝望是多么的看不到光芒都不应该作为一种发生者因为哲学家他毕竟是理论的一种发生者他觉得我们不应该去唱衰这个时代
至少你应该有能量去推动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这就提到了前面说的为什么说他回归到了政治他回归到了新的阶层前面政治的部分已经提到需要形成生态的阶层这种生态的阶层应该要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传统的教训他认为需要
根据其存在的物质条件来定义自身我们可以从他的对话中感受到法国人或者是传统西方哲学家的一个思维脉络哲学脉络就是他最终会落回到如何通过阶层的
定义凝聚起的无产阶级可能他们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论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总结和归纳去给新的阶层构建一种力量回到哲学本身我们回到哲学他直接提出了叫做哲学美哉这是一个翻译翻译的非常的中国本土化我觉得也非常的到位他认为虚构
是否存在呢就是曾经我们都觉得虚构这件事情本身就代表着不存在但是不代表虚构背后没有力量他可能对虚构是否存在还是存疑的但他肯定的认为虚构背后是存在的
存在着某种非常绵绵的力量虚构是借他物得以把自己的一些思想和能量进行延续正是因为人他没有办法永续自己或永久地存续自己所以他需要借过虚构的植物去对自己的某一个我们最通俗易懂的就是某种思想进行传达吧
包括文学家包括理论学家包括设计者反正只要你还在干某件事情你所表达的东西你所遗留下的东西你所虚构出来的那个产物它背后的力量它会存在的可能是十年可能是二十年有些大家他的能量可能能存续一百年谁知道呢但是每个人都在做这样的件事情
那么哲学家,哲学家从来不是引导者,哲学家是存在的牧羊人,但他们无需为羊群给出正确的导向。我觉得他们俩,就是至少那个记者和拉图尔在聊天的时候,让我们窥到了哲学家对自己的一个定义吧,或者他们真正目前是如何去定义自己的行为和他们所努力的方向的。
然后我们就可以提到回到之前我们也提到拉图尔他有个儿子他儿子已经 40 岁了至少在当时他儿子叫李洛已经 40 岁了
他说的一个点让我感觉到了一种中国人曾经的传统思想的智慧他说如果十年二十年解决不了我们不妨看一下下一个二十年他用时间的长度去消解现代的绝望或者是消解现在的灾难我觉得他看到了一种世代相传的角度
他说我们会持续的着陆就不再绝望因为之前也提到了着陆的那个词汇的理论这边就不再去赘述
然后我看到的就是特别像那个鱼公鱼山,我小时候读鱼公鱼山,我觉得鱼公特别的蠢,就是为什么你不能绕出去呢,然后当时我记得幼儿园吧,老师说这是一种精神,可能到了现在,重新去看这样的思想和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开始能够去理解它这个神话故事它背后所代表的一些东西了。
看到了当年新闻上说的对荒漠化的治理对内蒙的一个土地治理我们能够看到内蒙和外蒙是纯然的两个世界作为生活在北方的朋友们一定深有感触每年到沙城暴的时候你都能感到外蒙的风尘伴随着西伯利亚高压直接扑面而来的那种窒息感但他们仅仅只是国界线一线之隔而已
我们会看到早年北大荒的开发会看到防风顾沙的一些治理我觉得在自然的着陆上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智慧看拉吐尔他提出的观点
有他们传统的那一脉思想的影子然后但是我们回归到自己他会回归到观点本身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共通处而且所谓的一代一代人的着陆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可能作为一个传统就有这样精神或者思想的民族已然从骨子里就带有这样的思考和智慧所以还想跟拉脱说你说的 20 年还是会有点保守
你看看中国动不动就是什么百年大计这种思想它是一个非常长时间带的是有几代人共同努力的这样一种思想对于个体来说那一定是消亡的我们回到之前讲的那个所谓的双击时代没有一个人会希望自己成为时代洪流上的牺牲者就是
连韭菜都不如啊朋友们但是从一个很宏观的角度去看的时候确实是一代一代的人在推动的每个绝望的年代往下继续的去发展所以拉图尔给儿子的一个祝福是希望 40 年后坐在一起回顾当下的时候他们俩会觉得
当年讨论的问题非常的奇怪就像我们现在坐在这个会议室里面我们去回顾中世纪的教堂的时候你只会去感受那个时间那个教堂作为一个庞然大物矗立在一个城市里面它会跟这个城市格格不入但是我们又会深刻地知道那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伟大的事情
保持着那个时代期待和力量的一个工程这个工程不是一代人能建立的但是是由这种非常严绵的力量人类的绵薄的力量去一点点堆砌出来的它可能是在下个时代里面的奇奇怪怪的一个巨物但是在当下或者是在我们在他们那个当下或者我们当下所干的事情在我们当下的意义是非凡的
所以我感觉拉托尔他一直在强调的就是保持一种期待和力量,如果眼下的事情无法解决,那就让历史和几代人的推进中共同去面对这件事情,那你几代人的推进中必然会迎来新的一种开始。
学习大多都是过去的种知识凝聚嘛包括我们现在在看书给我大部分的感觉也是对过去前任的一种思考和智慧的一种总结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给我最大的一个
激励就是你能够看到当下的哲学家应对当下的问题的一些思考和他们的一些想法举措所以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可能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前半段就是以史为镜后半段就是着眼于当下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感谢各位听众的收听这里是三点吃茶我是严实我是书彧我是 SY 我们下期不见不散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