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为什么恐婚恐育?婚育背后的结构性困境

为什么恐婚恐育?婚育背后的结构性困境

2023/2/28
logo of podcast 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周芸芸
孟常
谢凯玲
Topics
周芸芸:从生物学角度看,母亲对婴儿更敏感,但父亲也可以通过参与育儿变得同样敏感。社会习俗和性别分工导致男性在育儿中的作用被浪费。当前经济结构将生育劳动排除在外,女性的生育劳动不被看见,这与市场经济中以生产力衡量价值的模式冲突,尤其对女性影响更大。她本人曾对生育感到恐惧和排斥,这与她在豆瓣社群中看到的讨论有关。稳定的教职对女性学者的生育选择有很大影响。 谢凯玲:职场对女性人生轨迹的限定和规训,是基于男性模板的,女性需要被迫适应。从个体日常经验中提取反思,并结合社会背景进行反思,对理解低生育率很重要。中国女性的生育意愿可能是全世界最低的,远低于更替水平。即使解决了生活压力大、性别歧视等问题,现代社会女性的生育意愿可能仍然偏低。低生育率是否是一个问题,以及如何定义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问题。所有国家都重视生育率,并将低生育率视为危机。新自由主义经济结构下,个体价值由生产力衡量,与生育存在冲突。新自由主义经济结构加剧贫富差距,并使生育劳动隐形化,导致其不可持续性。所有生产性劳动都依赖于无偿的再生产劳动,而这种劳动主要由女性承担。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建立在对女性劳动的剥削之上,女性选择不生育是可以理解的。将不生育简单等同于解放是一种暴政,女权主义应关注结构性问题,最大化个人选择权。女性面临多维度压迫(性别、资本主义、阶级、种族),拒绝生育可能是通往自由的一种途径。真正的性别平等不应局限于单一选择,拒绝生育不应成为一种暴政。 若含:应支持女性生与不生的权利,并为两种选择争取权益。生育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暴乱,创造生命是女性特有的权利。将生育神圣化是一种霸权叙事,需要被解构。母亲对婴儿的敏感性有生物学基础,但父亲也可以通过参与育儿变得同样敏感。生育体验既可能带来掌控感和力量感,也可能带来失控感。人类身体的流动性挑战了性别二元论。社会强加的性别分工并非基于不可改变的生物学基础,可以进行创造性实验。同性家庭的育儿模式可以为异性恋家庭提供借鉴。 孟常:豆瓣小组“生育对女性意味着什么”的讨论揭示了女性生育的真实境遇。女性在豆瓣小组中分享生育经历,展现了被边缘化的创伤体验。女性生育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常被忽视和隐瞒。豆瓣讨论中被边缘化的生育体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女性拥有生育的知情权,应了解生育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挑战。女性应拥有生育的知情权,能够做出知情的决定。丧偶式育儿导致女性与自我剥离,体会到孤独感和被抛弃感。女性在产房中经历的非人遭遇,体现了女性被客体化。生育辅助技术和精子库为女性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仍存在阶级差异。独立育儿和选择生育的门槛和阶级差异。讨论女性自主生育时,应考虑阶级差异。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播的话】

今年一月份,中国发布了人口报告,中国人口增长率在过去 61 年来首次实现了负增长。在低生育率背后,女性恐婚恐育有哪些更为结构性的因素。作为女性和社会学学者,又如何思考婚育问题?

过去几年来,芸芸和凯玲潜伏在一个叫做“生育对女性意味着什么?“的豆瓣公共话题组当中,进行学术研究与分析。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激情分享了从个体生命体验到学术研究上的反思。试图解答在如今低生育率背后,女性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本期主播】

若含:@_R若含

孟常:@孟常

【本期嘉宾】

周芸芸:奥斯陆大学文化与东方研究与东方语言系副教授

谢凯玲:伯明翰大学国际发展系讲师;

作品《Embodying Middle Class Gender Aspirations: Perspectives from China’s Privileged Young Women 》

【本期剧透】

04:17 从个体经验出发对于生育这件事的看法?你们会有恐婚恐怖这种想法吗?作为学者来说,进入家庭或选择生育这件事情会变得更加困难吗?

11:00即使解决了现今视角下导致低生育率的问题,女性的生育意愿还是偏低吗?

23:50没有能力得到自我反思或是她的劳动力并没有纳入到全球化经济体系当中的女性选择会更少吗?个体如果想要去反叛我们的选择,是不是选择不生育就是一种解放了吗?还是我们有其他 transition 的选择?

31:04 创造生命意味着什么?

35:47 生育带来的失控感

38:52 如果我们可以打破性别分工在育儿责任这件事情上的划分,是不是本身现在的同性家庭育儿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某一种借鉴?

40:35 研究中观察到的真实女性群体境遇

44:55 被边缘化的真实疼痛

49:15 生育的个体差异性

52:45 丧偶式育儿带来的自我剥离

54:32 女性的知情权

55:54 生育过程中女性被客体化的经历

1:03:38 生育知识的霸权主义

1:05:34 女性独立育儿,自由选择生育本身是否是一件有门槛和阶级的事?

【本期音乐】

片头:菅野よう子 - Beni 紅

片尾:菅野よう子 - Space Lion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编辑】Melissa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xiao红薯:@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