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志愿者 杨茜茜
Hello 大家好我是樊宇儒欢迎收听东亚观察局今天这期节目非常不一样因为我们东亚观察局做到现在今年已经是五年第六快进入到第六个年头了然后经常会在评论区大家说你们为什么东亚观察局只聊日韩东亚远不止日韩两个国家然后这次我特别有幸来到新加坡我说今天可以出一期 special 的内容叫东南亚观察局哈哈
然后也来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然后请到了一位非常合适的聊我们今天这一期节目的一个嘉宾我们先介绍来自于我们新加坡联合早报的副总编辑韩永宏永宏老师跟我们大家打下招呼我们都叫永宏各位这个东亚观察局的听众朋友们好
我介绍一下我今天带来我还带来了一个朋友有黄老师还带了一位嘉宾带了一个朋友因为我想可能这个东亚观察局的很多听众是在中国的中国人然后我想他们可能会想要了解中国人到新加坡遇到什么情况生活的融入的挑战等等还有怎么看待新加坡跟中国有什么一同所以我找了一个三年前班
搬到新加坡来住的一个我的好朋友其实他也是中国的媒体前媒体人赵建飞谢谢永宏老师老师怎么突然间变老师了媒体都喜欢称老师东亚观察局的朋友大家好我是赵建飞我是之前在中国的媒体工作过
大概 2014 年离开媒体之后在企业做品牌 PR 的咨询和策略的工作 2021 年期间然后到了新加坡这边也是当时跟着公司搬迁过来的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聊一聊 21 年到现在的话已经快 4 年了
对是 21 年年底年底啊三年半 ok 那建飞老师之前能能说吗就那个在媒体而且还是一个我们的知名媒体啊哦没问题才行我对我因为在北京读大学毕业之后其实就啊到了媒体这个行当
在经济观察报后来在财经杂志后来当财经有重新成立财新之后就加入财新一直在这几个主要的媒体工作金关财经财新因为我原来是第一财经日报就太熟了大家都是一个财经媒体的一个圈子而且老总之间都互相非常的其实关系都很好都有一种战友的那种感觉是的那
您出来就是我先问一下就是您从媒体出来做那个企业这一块的一个因为 14 年嘛我其实从那个传统媒体出来大概是 15 年的年底其实我们中间差的也不是很多嘛您的契机就也出来 10 年了就是为什么不干传统媒体了哦
这个有几方面的原因吧因为在 201213 年的时候我当时拿到了英国的一个奖学金项目然后在英国去读了一个 master 那后来回到北京之后呢就发现当时微信的发展 13 年对非常迅猛那个时候微信公众号就成为了一个
传播的平台而且崛起的非常快那很多媒体的朋友都那个时候开始去做公众号然后有的公众号很快就积累了上万甚至十万的粉丝大号那其实这个时候就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就之前有互联网有一波后来有移动互联现在微信上这个传播渠道其实直接抢走了很多媒体的这个传播和读者
那导致其实在那两年媒体本身的经营和收入下降是比较严重的那那个时候我的年纪也到了一个该思考未来怎么去发展的这个阶段所以就感觉媒体的这个前景吧可能会有
呃一些预期没有那么乐观您当时岗位是记者还是编辑还是我是做编辑工作编辑工作做了比较长时间条线呢有有负责的时候条线吗这种呃我在财新其实主要负责一些啊呃几个方面吧一些当时是矿业比较热能源嗯然后还有中国的海外投资这一块嗯还有一些房地产相关的呃编辑嗯那您来新加坡的一个契机当时你看说跟公司一起出来啊
当时是有犹豫吗当然你说的时间节点我觉得我是能理解的 21 年想出来看一看也是具体的一个原因是什么当时也是因为公司在中国的经营遇到一些问题然后不太好继续经营下去说那时候我迁移到新加坡跟疫情有关吗就是很难跟疫情关系不是那么直接了跟这个行业的政策有些相关然后
老板就把公司搬到了新加坡那作为作为公司的一份子那个时候就考虑了一下觉得先来新加坡看一看嗯啊所以当时也没有决定一个特别长远的计划嗯但是来了之后也就待到了现在那
建飞老师跟永宏老师是你们认识的一个契机是什么因为本来我以为建飞老师也算大概新加坡现在也在媒体工作啊什么的你们在工作场合什么认识啊什么的然后一听居然是企业这一块是有采访过认识还是因为什么契机吗我都有一点忘记了其实他先是以企业的人员的身份认识我们的他在那个企业然后我就发现这个中国企业里面他有一个人是财新老媒体人
然后我原来在中国工作过我在北京工作八年多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2005 年到 2012 年所以我当时有很多中国媒体的朋友什么财新财经金官这些也是也都是久仰大名所以就跟他然后有很多东西可以聊可以聊对后来有中间的朋友然后也有中间的朋友 OK
那杰斐老师到现在已经三年半快四年时间嘛然后刚才我录之前我也听说就是也有在想说申请这边的一个身份是这个是目前的一个状态吗
对因为到了新加坡之后嘛你只要待到一定时间那你有正常的纳税那新加坡的政策是你可以申请这个永居身份就是 PR 嘛我们常说的因为新加坡它本身 PR 是一个制度的就是一个身份制度对这个永居嘛就是 Permanent resident 对啊永久居民对对对因为新加坡本身也是一个说实话
移民挺占比挺高的一个一个国家嗯本身我看去年的数字 500 多万人里面大概只有 300 万人左右是新加坡人嗯本地人对然后有 200 多万都是在这边工作的呀
那长远的发展来讲新加坡也需要提升他自己人口更好的人才所以也要吸引这些国外的人员那他有这样一个体系所以你可以申请永居申请永居之后呢到一定年限你也可以成为转成居民那您过来三年多先跟我们介绍一下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
我其实觉得新加坡整体是非常好的你原来待在北京气候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加坡当然它处于热带地区是比较热然后它没有一个春夏秋冬的四季的变化这个对于在中国生活的人尤其北方的人可能会有点不太适应因为尤其北京是四季分明然后新加坡它整体来讲我觉得它是发达国家它的整个城市的便利程度
还有政府管理的效率都是非常先进的我觉得整体来讲不适应的地方你并不会有那么多除了气候问题如果身体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的话我觉得饮食习惯啊语言啊日常的生活基本上不会有任何障碍对于中国人嗯
我因为这次我是第一次来新加坡然后也是前天才到我个人感觉因为我觉得作为中国城市尤其像我是上海来的比如说我觉得像北京上海比如说广州深圳人作为城市居民来说他可能适应的会相对比较快一点因为大家的那种节奏和那种 lifestyle 就是比如说周末大家去休闲娱乐然后商场然后而且我
你知道我身为一个上海人我这次住在那个 City Hall 那边我就看到那个莱佛斯爵士的那个雕像我就是原来你就是莱佛斯就是你因为这次上海人是个上海人民广场有一个我小时候就有一个新加坡那个新加坡资本头的一个商场叫莱佛斯广场我小时候不知道我们上海很多上海人不知道为什么叫莱佛斯
但是就突然有了一个来富士广场然后我今天来的时候我说原来就是因为是有这么一位爵士然后新加坡还给他立相什么的原来这个名字或者这个人对于新加坡的历史是如此的一个重要他那是 1819 年的时候传说中他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然后他来这里发现了新加坡开埠不过其实在他来之前这边已经有过
作为热闹的香港的历史但是在可能加坡独立以后我其实觉得我们也要保持一种国际化的一个形象所以我们也有把那个箱弄起来然后在路上保留这些英国人的一些遗迹他在这里
他这边有商场莱佛寺广场还有学校莱佛寺女校莱佛寺男校还有莱佛寺书院还有莱佛寺初级学院然后昨天我去了那个国立的博物馆
然后看了那个展然后因为国立博物馆他那个展就非常就站在新加坡国家的角度去做一些历史的叙事嘛就刚刚提到就是永恒老师提到说对于来福市他的一个定位我就感觉到了就是他会把他说这里这个地方原来本来就是一个就是说因为他的
地理环境交通然后导致其实在 18 19 年他来之前其实就是一个商贸可能很发达然后各种人都混居在一起的一个很热闹的一个地方但是因为就是可能因为今年正好是碰上新加坡对于独立建国等于是 60 周年嗯
可能站在新加坡这个国家的一个叙事角度要把一个就是莱佛斯这么一个形象也要放在他的主流叙事里面是因为要看到你刚才说到就是他的国际化的那一面不过那个把莱佛斯放在主流叙事是独立之后做的事独立之后现在没有那么强调这一点了但是独立之后这么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就有这种叙事或者这种话语吧
莱佛市它对于这里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它来代表东印度公司来开步以后然后后来我们这里变成殖民地所以新加坡的这个政府的架构文官体制还有包括我们的一个基本的一个政治结构也是受到英国殖民地的影响这一点其实在我们的 DN 里面是真的是
突出的它不是只是一个宣传而已是然后他包括他那时候来的时候他也他把这里弄成一个自由港然后新加坡的这个定位跟周边的马来西亚其他的定位英国有英国的设计那个也影响到我们的
发展以至到现在这个影响都还在的这点我觉得是因为我去过香港看过香港对于那些比如说它也是殖民地的情况但是我会觉得新加坡它更能够去站在一个很当代的一个角度去审视这一块一个历史
然后这里我也还强调一下我们是独立国家对我们是独立国家是独立国家它是曾经是殖民地后来我们而且是跟英国人谈判争取到独立的 OK 我的意思就是说对于
被殖民的那一块比如说历史啊什么的没有那么负面就是我会我会感受到因为我们我是从大陆成长起来的我们以前对于教科书上比如说半封建半殖民这个事情它会有很多一些负面的包袱的沉重的一种解读的东西我在香港也多少能够感受到一种一些这样的东西然后在新加坡你要知道我第一次来我会对于带着我的一种
感受和印象来的话我会觉得新加坡完全没有这一套包袱就是思想上的一个包袱因为就像刚才永宏老师讲的我们已经独立了而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独立了所以说那个历史即便是一个殖民历史它是把它作为一个就是这个国家叙事里面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解读这个是我作为一个中国大陆来的一个媒体人的话我觉得
可能你让我在书本上跟我这么说我可能就是一行字两行字我能够感受到但来了之后就是我觉得哦就是真的没有把这个事情看得很负面就很沉重就完全没有嘛这是对我的一个比较大的一个就是说在地的一个教育来了之后才能感受到的还有一个就是多民族的一个融合的一个角度刚才我记得录之前永恒老师问我说你来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我说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真的是
就是你任何环境都要对我一个游客上海来的一个游客来说任何环境你都要适应说就是会马路上随时随地都会有大概五六种语言同时在发生着然后就是说会有不同肤色的人大家用就是很正常的在生活着因为在上海的话就是因为我也在东京待过像这样的那种所谓的国际化城市
来的所谓的就是跟主流的就是当地的住民不一样的比如说少数居民也好咱们这真的是真的有原住民的嘛就是几代人都是生活在这边但是在上海它是一个国际化城市但是它的国际化是在于说我有很多老外我可能在马路上看到很多老外但是我很清楚他们是外来的
他们是来玩的或者来工作的在日本也是这种感觉因为日本也是主流民族比如说大和民族马路上有很多老外但这边就是你真的会有一种感觉这里的那种我在想这里的那种华人的青少年他出生之后就根本就是很习惯这种环境
而且就出生之后就是他可能朋友啊朋友啊同学里边就可能就是很正常的就跟这个社会的那个分布是一样的就是有很多比如说马来的朋友或者有一些印度的印度裔的一些朋友或者 Edward 这个是我的第二个一个冲击我要很老实面对我在心里边这种感受真的我可以用冲击来去形容他我可能稍不
补充一点就是我们这里其实叫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多元文化的社会其实多元它其实不是单一的虽然华人华族人口占绝大部分但是这里不是一个华人国家或者华人社会就是这样子然后你说是不是华人都有
很多马来人朋友印度人朋友可能也未必可能也未必你会有认识他们是朋友但是你真的很交心的是不是都那么多那也不是因人而异啦嗯
我觉得正好有话老师说到这个您自己的一个就是家族的一个源流就是您祖籍是哪里的我祖籍是中国海南海口海南文昌对不起不是海口海南文昌海南文昌我的爷爷那一代我爷爷那一代来的我爷爷那一代就是打仗的时候战乱的时候他就来然后我的打仗那就是等于是二战二战的时候二战的时候然后我的
婆婆奶奶就来了他们其实是应该就是在乡下是都是同一个村的然后同一个村的那我爷爷先来然后我奶奶嫁过来那他还说他说那些人就讲你们去看那家那韩家他们的屋子的房头高高的应该还混得不错的还蛮有钱的
其实他根本没什么钱的就让他跑来这里然后投奔我爷爷然后他们就在这边结婚了然后我爸爸是第二代然后我是第三代我爸爸已经是在这里成长了然后我就是完全是在这边成长了对你完全就是新加坡的独立建国之后
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对对对那你从成长的经历上来讲的话就是您算第三代是的第三代的那种认同 identity 跟你的婆婆啊爷爷啊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我刚才要说一点啊我们经历过一个语言跟那个整合的过程吧就是在独立的时候其实新加坡有各种各样的音响然后有传统的华啸嗯
然后我爸他是在他的年代他属于叫华文源流的所以他英语不太好的然后到我这一代的时候我们读小学到中学的时候这个政府就统一了所有的人都是要读两个语言英语跟华语所以到我这一代就没有很纯的华文源流了但是我在新加坡我爸是华文源流的所以我是新加坡里面新加坡人里面华文比较好的
那一个这还是有这个影响吧我当年去北京做记者在联合早报派我到北京做记者的时候然后我就跟我爷爷我爷爷就很高兴我爷爷他说你进京了哦
我就就明白他用海南话讲就进京了在我的爷爷脑海里那还是那种首都首都啊这样然后我爸爸的话呢他就他爸爸我爸爸就是
海外华人的心态他自己他当然给我比较多帮助因为他对中国比较了解他一直在跟这些东西到我这一代的话我们其实就是新加坡人我跟他们的差别就在这儿我不会觉得北京是首都那您父亲和你之间有微弱的差别吗在这个人头上其实有啦
我父亲跟我是有微弱的差别的可能也不我爸爸他有一些也跟他的现实的条件有关系比如说他英文就不是很好所以他阅读的他看的资料他看的新闻他可以去旅行的地方很多都是受限的受限华文这个方面中国这方面他的信息会来自于那里那么到我这一代的话我们的来源就广
然后你的看的东西就不一样所以也其实老实说也跟新加坡独立的年头越来越长新加坡自己也发展的很好这个也很现实人会有自豪感是的所以就这样子那您现在从事华文媒体的工作而且做到了就是联合早报副总编其实算一个很优秀的一个华文媒体人啊
你会做这一行跟你这种就特殊的那种就是家庭环境有没有关系我先要补充一点这个副总编辑我们有很多个所以你不要理解为二把手也很高级一定要讲清楚就是好像中国的市有很多副市长对啊就是所以但副市长也很厉害
他有很多个的然后那个我爸也是记者啊在家学渊源我爸也是这个媒体人啊所以我本来不是很想做记者的但是大学他是什么媒体他原来在一些小小的报纸然后当以前夏波还有比较多报纸的时候他在明报做过之前做过什么知识报然后做了明报
后来他也加入我现在工作联合早报因为基本上选择也没有太多但是我爸爸他受以原先制他自己的事业就没有做到早报的高层但是他对我的影响是大的其实很些小小的东西像我小的时候晚上八点的时候这个电视新闻播报全家不可以出声的
你要是出生会吼你的安静听新闻新闻的时候你怎么会讲话呢就会有这种有这种概念所以他可能他所知道那些什么国际的事情时不时他会说他是我爸的视野我刚刚说他肯定是比较
他的认同跟我会有差距的但是我自己认为我爸是一个五四型的中国人五四型新青年对他是他的新怀家所以我家里面其实他的华文但是他都是华文的书但是他会有什么罗丹俄罗斯小说他有很多西方的只是翻译成中文的他是那一个样子所以我也受那个影响了
就是也是有点文青大陆叫文青文青而且但是它的文艺来源不只是中国它其实有一定的世界观全球化的那种对它有一定的那种世界观然后所以这些东西都蛮影响我比如说我的可能知识的
宽度啦跟我的同辈的人来说我会得益于我爸我这样说真的只是感恩啦就是感恩啦我觉得是要承认而且我觉得我爸如果你说阶级月生他的月生绝对比我大
他小时候是他爸就是一个我爸的爸我爷爷就是一个小贩商贩商贩他卖粥的在路边摆摊卖粥的然后我爸变成一个报纸的一个编辑然后我的乐声没有我爸的乐声大就从编辑变成了副总编而且是一堆副总编里面的副总编
对啊可是他是从一个小商贩的小商贩的家庭变成白领了对啊是啊所以我认为他是很聪明的那他的一些很优秀的杰出的感觉上因为现在有点兜起来因为永恒老师做那个
新聞一方面是做那個華文的媒體的新聞然後一方面您現在主要負責的是就宏觀的然後中國負責中國跟國際中國國際這個其實也多少有一點那個父親的一個影響吧從小接受到的一些視角的一種影響會有這種嗎
是有啦是有啦是有他有做新闻他他那个他很拼命他做新闻的时候他很拼命他老是觉得他的英文不好然后他有工作的热情所以这些东西会有所影响宏观的方面比如说对中国的认识我觉得我当时候可以去中国做记者还
也有很大的挑战但是家庭的这个从小看的书我爸爸的影响是有帮助到我主要挑战在哪里呢就当时等于 20 年前去的其实新加坡人要去中国做记者
经商也有挑战但是做记者更困难是因为你不了解那个政治制度你也不了解他们的文化历史甚至你都搞不明白他们人的社交是怎么回事然后远的历史可能读一点什么唐宋的诗词但是更靠近的
中共建国以后的那些历史那些政治波荡然后那些政治的波动怎么会演变成今天这样子新加坡人不太容易明白的也经历了这么一个了解的一个过程是这吧你觉得你现在应该算一个中国问题专家了吧
在早报我得是新加坡的媒体圈里面应该都算那个中国问题专家得是必须是的不是要不要我得要扛起这个责任应该这样说我有个问题就是您怎么看因为刚才提到建辉老师等于是 21 年这等于出来
您怎么来看待因为我自己经常去日本去做活动然后去尤其疫情后我观察到就是疫情后有一大波就是中国的比如说富商也好或者说一些文化人也好就是选择离开中国大陆然后跑去了东京因为我觉得两个城市是这一波里边特别多的一个是东京一个就是新加坡
如果您站在一个早报的中国问题专家来说你怎么来评论这个现象然后你自己实际上的感受是怎么样有没有真的感受到就后疫情时代有一大堆就是中国的所谓的有钱人然后来到了那个新加坡这个问题啊我觉得可能跟过去有一些年中国本身的经济发展有一点
受到一点困难跟挑战有关系刘洪老师讲了一下措辞对 要很小心的讲这个其实他们也是说挑战很大然后还有可能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有受到一些压抑有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更聚焦的来讲有几个网络公司然后教育
教培受到一些抑制跟打击然后我自己认识的朋友里面就有网络公司的就跑过来了然后还有教培的真的是在中国做不下去的跑过来的所以那这些年中国的人离开中国到日本东京去是什么原因我不是最了解或者我没有第一线的感受但是离开中国来新加坡有一些是看到国内的这个
嗯气氛不太好或者对未来感觉到被关对然后就过来这是一批然后我其实也觉得也跟新加坡这些年来发展的不错有关系嗯我觉得在疫情的时候啊我我本人认为那个执政党领导的那个政府在掌控这个疫情是做的不错了嗯嗯
然后黄总理是在那个时代就是那几年是负责防疫的工作对呀他就是抗疫跨部门领导小组的其中一个部长所以他们整个做的政府是做的挺出色的我觉得他们的成绩也受认可那么这里稳定下来然后你又比较早开放然后再配合国际的形式所以新加坡就有
好像吸引力大增其实那个疫情的时候我自己我不太跑新加坡新闻的然后以前我们都在新加坡然后他们就他们的那个口号他们有个口号他们叫越战越勇
那个抗疫出来的时候政府里面的政府他其实他不是他的口或者说他的目标然后他的你看到比如他的那个宣传册或者是跟你讲要戴口罩什么他会有那么越占用他英文是叫 emerging stronger together
Imagine stronger together 然后那时就觉得这些口号真是但是五年后我真心的觉得他们做到了就是 Imagine stronger together 就是他一开始的时候李显龙那时候的总理他就说疫情一定会过去的这种疫情历史上都有过来来去去都会过去的但是我们要是在最早走出疫情的而且我们要走出疫情的时候走的是很稳健的而且要比过去更好这个
这个他没有这样说啦我不记得他但是他其实就 Emerging Stronger Together 嘛就团结起来更强的从这个危机中走过去他那时候他那时候在国会上演讲啊发表文章的是共克一代人的挑战就是就是这个这种高度吧我觉得最后还是做得不错
所以吸引到了很多别的人来因为刚结束大选然后其实执政党的表现很好我觉得比他们一期中都好得票率是超过上届的您觉得一方面是比如说后疫情时代像包括像您在内的就是新加坡的本地的很多一些选民觉得说过去几年包括李显龙自政包括黄玄才总理做的都 OK 然后大家给他等于投了一个现任票
还有一个是不是现在全球比如说以 Trump 那个他这种搞关税啊搞怎么样因为除了新加坡之外你想最近澳大利亚的选举加拿大的选举都出现了谁在抵抗 Trump 的这种乱局的那个政党往往会获胜嗯
这个这种感觉在新加坡的居民里边有没有因为面对这种川普家关税其实我相信新加坡人也很有危机意识的嘛这个是不是也体现在 Holomei 的选举的那个投票的情况上面我回答你问题先我自己感觉有三个因素然后第一个因素呢是呃
疫情的时候政府做得不错其实得到人的认可实际上我觉得从 2011 年以后新加坡政府他们的他们也是把那个政策调整的更重视社会福利你可以说更重视社会公平或者他的那个补贴啊什么做的更多所以
就是一路来这个趋势然后疫情的时候政府做得好总的来说人民是觉得这个政府是可以的就是一个原因但是实际上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这个政府一直来都还人家挺满意的但是也不是每次票都很好然后第二个原因是你刚刚说的 Trump 的因素但是他不一定是我自己的感觉他不是说谁抵抗 Trump 就
那个政府就得到支持而是新加坡人感觉到局势变动不稳定不稳定然后不稳定的时候你要投选一个稳定的政府
你要投选一个而且这个当然这个政府他有他有 track record 他成绩是可以的他功课挑战是可以的而且在这种时候你更加要你可能要放下你的其他的一些旗舰新加坡人不是对政府没有意见的不是没有呃
不满意的地方不是没有质疑的但是我觉得那个票那么高就很多人甚至包括年轻人因为票那么高也包括年轻人就觉得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团结一致然后给这个政府一个很明确的委托也给其他的国家看尤其是黄巡才是心上人心上人所以我要给你一个很强的一个 support 我这个是
他们也是这样讲你们要给我一个支持但是我看那个投票选出来是有这种意思我们说新加坡人有些人说就是有一个大局观也挺奇怪的通常选民不是这样想的但是他有最后票开出来是这样第三点我觉得外面的人可能不明白的可能新加坡人都没有知道就是我们这一届的过去几年这个政府他们的社会的微观服务那些这不是政府应该说
人民执政党的议员在他的社区的微观服务做得很好选民服务选民他们做得挺到位的好像好像这次选票很好的那个陈正生他现在刚刚做国防部长了然后他的那个区跟他周边的几个区都很好但是他那个区他没有做群众大会他没有做
他自己很有把握我过去五年来我可能敲门啊什么小的服务然后有选民你作为部长你也是个国会议员嘛他们也要去去
面对选民服务的然后他觉得他做得很好我觉得这个方面别人看不到但是我们自己的记者有去采访他们有采访什么区他说我这个家这里什么邻居的那个烟囱不是楼下的那个咖啡店的烟囱对着我的家弄得我的家乌烟瘴气的我去找议员然后过一个礼拜他们来跟我解决了那个烟囱转那个方向然后就有人说我不可以不投给嗯
这个帮过我的人有人情在了就是感觉你是帮过我然后我觉得要用选票来支持你你不可以不你不可以惩罚他对但是因为新加坡很小所以这个这个可以可以做我们其实距离很近就没几票就可以影响到头
投票的结果就是说你的议员可以服务到真的服务到服务到很微观点到点的服务你要是几亿人你一个议员服务几千万怎么服务从一个如果规模大一点的国家难以想象一个做到国防部长级别的一个议员或者内政部他在选民服务的时候能服务到点对点
那个冤窗的不是陈振生的意思就是差不多的这个感觉的一个意思是的你可以看得到他的他可能在他的那个区他的五年内他要敲过每一家的门我听一个说法好像连
接到的一些红白喜事可能这个议员也必须要去参加所以这个是非常非常具体你要是请到那个请帖给到他他要来参加他可能没有吃完整个酒席但是他也要来一下对
因为讲到政府职能和政府服务其实我觉得建辉老师就可以给一些自己最直观的一个感受你过来三年半你觉得从政府层面上来讲就是说从服务或者说从政府的一些效率角度你觉得有什么跟我们值得分享的地方吗刚才提到疫情的管控其实我来的时候我还是感受非常明显的对比
21 年的年底对吧因为当时我也去 21 年去过日本待过一个月回中国北京然后又到新加坡所以这中间我有很多接触
因为也有很多其他国家的朋友然后一些聊天我当时后来在 FT 中文网还写了一个文章就专门肯定新加坡的这个疫情管控的这个整个你还记得当时比如说举了哪些点说就首先新加坡没有特别长时间的这种疫情
lockdown 它並沒有它連戴口罩這個強制要求只維持了好像一兩個星期之後政府後來就被迫道歉為這個事情當時有這樣一個事情有有有要戴開始的時候他教大家說可以不用戴所以後來他有點失策後來叫大家戴但是它好像有一個什麼強制性的事情當時後來我記得是李向榮總理有
后来出来为这个事情道歉的不用强制我忘了那个具体的事情就他的整个应对很灵活他根据疫情的情况民众的状况的监测然后以及他经济的整个活动的水平然后他非常灵活我记得当时我们刚到新加坡就是在酒店有一个首先是从机场做完检测在酒店待 24 小时之后你
没有问题然后你就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就完全没有很严格限制你的行动的能够落个挡我觉得这是一点后来我其实自己有观察我就发现我后来在这边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跟一些本地的同事本地的朋友然后有些接触我就发现新加坡人是在整个疫情期间全世界里面我觉得是心理最健康的人就是不论是美国人也好还是日本人也好还是中国人也好
其实在整个疫情期间受到的创伤都比较严重多多少少吧但是新加坡人好像对这个疫情像你刚刚讲的首先过完之后他们对政府的信赖对整个社会的这种信赖程度是非常加强了然后整个死亡率也非常低所以这种就是说家庭悲剧或者这种也很少所以他整个人的整个社会里面的人的心理状态你就感觉他觉得这个疫情没有像
在媒体上看到有那么强的一个沉重对那么沉重的一种创伤我感觉啊所以但新加坡人自己其实没有这个意识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创伤没有比对他就觉得好像政府确实做得也很不错但是他其实不知道政府做得好到那什么程度我觉得啊
所以说相比较而言永宏老师因为你做国际新闻会看到很多一些比较你要提醒新加坡选民但是如果真是在一般的新加坡人我们也不能这样我们也不能这个跟他们没有距离感也可以的而且其实我刚才说新加坡人也是有意见的比如说物价太高如果
物价是真的高如果没有这个 Trump 的这个因素什么的话这个票也不会那么好对对这疫情之后的整个情况但是整个疫情这个事件来讲我自己的感觉最深刻一点就是我接触到新加坡人他心理上没有那么多极端的一些不满没有对这个是当时没有对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悲观的因为可能他受到的影响相对于是很少这是我非常非常直接的感受但很多新加坡人真的他自己没意识
那我们说说那个后疫情时代因为那个金飞老师也在企业里面现在还在那个民营企业里面在做事嘛因为新加坡的那个政府对于那个企业的就是那种服务的那种感觉或者说对于法
法律啊然后整个社会架构的一个东西也是很多我们不待在新加坡的人即便不待在新加坡你作为一个比如说我原来做财经媒体的话多少都大家都听感知过听到过但实际过来的时候有没有一些非常深刻的不一样的那种体会
其实在新加坡时间长了就有点觉得好像这些都很自然习惯了对就变得很自然但其实真的新加坡在服务效率方面从政府的管理以及商业的这种服务方面我觉得在全世界都是水平最高的最典型的其实是新加坡的机场我觉得新加坡的机场它的出境的速度我有一次计时就从飞机落地然后到打上车也就 20 分钟
他们有指标的就是 30 分钟之内你必须上车他其实是有指标他们最近在新加坡在做那个第五航刹嘛第五航刹的时候他们就是说要达到那个跟其他航刹一样的半小时之内你可以上车已经做到第五航刹了在刚刚出那个
宣布说要动工建对我觉得这个是能够特别反映新加坡政府他在治理的时候他的一个维度就是效率是新加坡在全球整个贸易的作为贸易中心作为未来的金融中心作为行业中心他的竞争力所在是明显对那除了您刚才提到的新加坡的整个法治这样的一个他整个立国的一个基石那效率是他
在全世界竞争的一个竞争力所在我觉得所以他在无论是服务个人服务企业然后吸引企业投资这方面他都是把这个作为一个他追求的一个核心因素那从机场其实来过的来过新加坡的人我相信都会有非常深刻的感受而且现在新加坡已经首先实现了你出境的时候你直接刷脸就可以护照都不用拿出来是的我上一次出去我真是
护照都没有拿出我的兜然后就登了机我觉得这个就是他用技术的说法用他整个这种管理能力实现了一个极端高效极端高效因为我去日本日本因为现在有很多的那种游客开始多了起来之后晨天机场雨天机场你难以想象要排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就因为等出关因为我前天刚到新加坡我是凌晨到的
然后就一排那个机器嘛然后有一个老先生说他说你第一次入境对吧他说走走这边然后我就把护照一扫然后扫一个脸然后出去了然后我就想找那个那那种大家印象中的那种海关那种一排工作人员坐着的那个地方哎
我说现在我是什么状态我现在是已经已经入关了吗还是怎么他等于省去了人工的这一块当然跟我到的时间时间那个也有关系如果可能人多一点的话可能会稍微慢一点点但是已经是飞速了但是你相比较跟日本相比的话就是效率就非常明显了这个事情对然后在日常服务其实如果你没有什么意外事件
我觉得你很少会感知到这个政府存在对就除了税除了纳税的时候可能跟政府有一些这个不能往来日常的时候比如像警察你根本也不会无缘无故的然后接到联系什么的我觉得我有个感受这次来我有个成语就是四字成语的感受就是外景内松
因为新加坡因为很多一些媒体的宣传和比如说舆论上的一些印象比如说大家觉得说它法律很严然后甚至有边形或者怎么样给很多没来过新加坡的那个意识就你在新加坡要谨言慎行不知道什么事情你就可能触犯了人家的那个法律这是一个 image 就是真但真的来了之后我发觉大家都好松弛啊
就是没有很多就是比如说公共权力就是公权力的那个部分不会让你特别看到我连警察都没见到过就是新加坡警察长啥样我都不知道然后比如说可能在地铁里边它有一些比较细的一些规定比如说不能喝饮料不能说还不能带榴莲对
楼梁很多地方都不能带对对对就是这个这个标志我觉得很好玩但是其实作为一个我就还是那句话作为一个中国就是一线都市人来讲的话很容易能够适应而且你整个是 chill 你在上海还有上海地铁还有安检的很多城市的北京也有安检的对中国很多城市是有安检的就是但这边地铁你说也很快也很方便那种感觉
的确就是我有感觉外景内松你栽在外面的人你会以为新加坡是一个很严格的甚至严酷的一个地方那来了之后觉得大家还挺挺 chill 的他们有一些话叫做 with a light touch
就是说那个法律是很严但是他执行的时候他不是很他是轻轻的去轻轻柔的去执行刚才有一个东西有一个数字其实建飞我不知道你要补充之前的就是新加坡的人口到 2024 年是超过 600 万了超过 600 万然后有 363 万是公民然后非公民的就 185 万
每一年接受的公民新公民大概 2 万多但是还有接受的那种就 PR 大概 3 万多过去 5 年来都是这个数字对就他服务的效率他也会根据这个形式有变化包括这个 PR 申请因为之前
关于新加坡的 PR 申请有很多这种说法一个是说他各种因为他不像香港或者是或者英国他有一个你到连线然后就拿到所以他是你申请之后他评估才给予你那所以他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他时间以前是没有
明确时间什么时候给你结果的他现在后来也改了他说在六个月之内其实这一点让姓一鸣比较伤脑筋因为你其实你不知道你的概率是多少其实你没有对但现在至少他时间上他说六个月我会给你一个结果
所以他也在改进他的这个很多人也说到底怎么样我才能够做公民呢他他的那个他没有一个硬标准嗯 ok 他不公开嗯这个关于新移民这一块因为其实刚才那个永恒老师也提到说呃我不知道本本地的原住民嗯对于新移民因为说老实话现在不光中国人我因为我因为比较关注日本的这个情况日本有很多企业家或者说一些 YouTuberYouTuber 最明显因为 YouTuber 有钱嗯
他们现在都选择移居有的去多哈嗯就是卡塔尔那种阿联酋那种地方因为他可能也税比较低一点嗯然后还有一个最大的一个一个去走走是就是来到新加坡嗯有很多日本的一些有钱人来到新加坡嗯他可能也是冲着比如说移居啊然后税率比较低啊什么的嗯
而且我这次来感受到我觉得日本的很多一些品牌很多一些 lifestyle 相关的一些东西在新加坡还挺受欢迎的我在那个住那个来富士那边的它那个商场的楼下它有一层楼都是日本相关的一些吃喝的一些餐饮的一些品牌每一家都人好多那种感觉而且好像也就日本那种好像比较好的一些餐饮就新加坡排队新加坡人排队在那边吃
我的意思就是说他现在越来越全球化国际化接受全世界各地来的那个人但我不知道作为原住民的群体来说大家对于新住民的一个观感或者说大家一个态度是会有不同吗比如说会不会有一些也是不是存在一些人没有那么喜欢那么多人涌过来然后挤压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抢夺了我们的资源因为这都是可以想象的嘛
全世界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不会叫我自己叫原住民我觉得原住民比较像是可能马来人其实我也是新移民我只是很或者说是移民我们是一个移民国家你已经八九十年了我的家我的家族移过来我们是移民国家我们可能叫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然后你刚才说的那个
其實是一個問題比如說在選舉的時候在野黨他們就會拿這個是應該選舉的長青課題就是經常會是在野黨質疑的包括在國會上質疑
也包括在选举的时候质疑那么呢人民行动党执政党他会为了这个移民跟外来人的问题会丢票的其实从 2011 年以来就开始这个问题就是是他一个丢票项他要想办法别的地方得分或者是把这个东西掌控好那么
原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他们对于外来的人有的人是热情拥抱的那有些人是不那么热情拥抱的原因有几个一个就是饭碗啊
他们会质疑他们会质疑说那个外来的人制造竞争压力跟他们抢工作机会但是其实这里这个新加坡的政府他有规定的就是我们企业我们聘请一个外国人我们要证明这个找不到新加坡人其实你要说我登了这个广告一个礼拜然后
没有找到新加坡人等二十多天二十多天这个你可能还比我更清楚你要等二十多天说没有新加坡人来所以说我才造了一个外籍的
其实你要有一些解释的然后这个是所以新加坡人土生土长新加坡人对外籍人的一个抵制的情绪来源一个就是饭碗另外一个是也包括外面来的热钱多然后他
炒高了物价物价房价物价房价所以新加坡政府前几年那个房地产的印花税真的很高很高嗯但是 70%是不是呃外国人啊对啊印花税不是印花税不是买那个呃外外国人的额外的税买那个私人房地产的 60%60%哦 60%的税啊对哦
所以政府其实以我的感觉一样当然我是从外来者的角度我觉得新加坡他政府通过各种手段
一个是照顾本地人无论是补贴还是一些消费券或者是一些补贴的发放其实还是比较好解决了这个矛盾的问题我没有感觉这个成为一个比较特别突出的一个外来人他已经试图在调和这种矛盾因为新加坡他就刚才永恒老师讲的新加坡所以原住民的概念可能不是特别适合在新加坡因为他
我看就可能现代人的理解对新加坡也就是从独立和从这个从马来西亚脱离之后整个新加坡的这个建构起来的那你要说原住民就是说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属于我们发现我们占有的就像澳大利亚的那样的原住民的确原住民这个定义可能没有那样的我觉得不存在的
新加坡更多的就是比较客观算本土居民比较客观比较现实去看待我们新加坡这样的一个条件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我们未来应当去怎么做我觉得这是从新加坡的政府人的理念面去一贯正的思考的一个角度新加坡人整个社会的人也比较容易去理解政府的这种
其实这次选举他们高票当选高票连任就是表示他的大政方针他的引入外来人才的政策也是基本上得到支持然后刚才建飞说的是其实很多问题我觉得从西安部角度问题不能避免你就是要去 manage 他
你用这种方法来缓解这个矛盾你不可能他他这个一定是一个包袱对但是他需要外来人才而且我们还有我们的人口替代率低不到一了一以下了那么人口会越来越少那么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口我们也要而且你外来人才都都都还筛选过的对啊
都还是筛选然后大家看到这个东西对我们的大局是好处政府要一直说服一直游说游说然后又有很多政策来去照顾你让你感觉到有平衡就可以所以这是他的那个外来人才的这个引进外来人的政策还是得到支持我自己有很多到时候我有很多中国的朋友在新加坡你
你自己就是观察到这几年就是很多的比如说中国新的一些移民进来因为我自己因为做财经媒体出身嘛我比较会好奇一些经济的一些现象
我那天发了一个微博我说我说第一次来新加坡然后怎么抛了一张照片然后就会有一个我的一个网友在下面评论说你可以观察一下中国茶饮品牌目前在新加坡的一个那个就是入住的一个程度我说哦你不说我不觉得怎么我说我我脑子里知道的中国茶饮品牌什么那个茶几啊对吧那个霸王茶几然后蜜雪冰沉蜜雪冰沉蜜雪冰沉是不是
都在那种感觉而且有很多一些在我眼里在国内都算没有那么大众偏小众的一些快快的一些新起来的一些品牌在新加坡都有入这个是不是一个新的一个现象因为现在我感觉好像国内因为中国很卷嘛中国商业社会真的很卷然后尤其互联网公司然后新的一些快销品的一些公司大家
建立了自己品牌之后马上就会有一种冲动要向华人聚集多的地方甚至向那个比如说中国周边的地方去占据一个市场
不知道我就先让那个建泛老师因为咱们也以前也算财经媒体人啊尤其现在你也在民间企业你感受这种强或者这种速度是不是很快而且呃是就是在过去我觉得在过去三四年之间之间来的中国的企业频率其实是在加强的这个也回到你最早问的问题就是疫情期间或者疫情之后有那么多的一些中国人的到日本到新加坡他
除了刚才永恒老师讲到的一些中国资深的内部的问题其实也有一个就是企业成长它遇到了一些天花板因为中国经过 30 多年 40 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那你的用户的成长其实也是会有天花板企业到一定程度之后你也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所以我觉得像瑞信这样的企业他们
它的模式在中国得到验证之后其实它是有信心把它输出到全球其他市场的所以他们从新加坡因为我跟瑞幸的他们的一些朋友还有一些交往的他们的策略其实他们也讲过他们在新加坡想验证他们整个供应链之后他们就会从新加坡向其他地区投产就东南亚的对所以在新加坡也开了蛮多的地
那它证明它确实也可以活下来我觉得就是中国的模式输出到海外慢慢的也变成了
一个小的趋势吧所以各种餐饮品牌还有其他的一些企业也都到新加坡来落点然后再寻求其他的商业我觉得这个确实也是一个商业上的一个趋势吧我觉得我不知道永恒老师怎么看因为我个人站在一个财经纪的角度我觉得这里边可能真的还对于新加坡来讲的话还算利大于弊
因为一定程度上你可以理解为好像中国资本在新加坡的存在感变高我不知道未来可能会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现在至少目前没看出来但至少从商业的那种竞争和那个让新加坡怎么说呢就成为某一种就是中国企业出海尤其在东南亚地区的一种 hub
它成为某种中心环节的一个作用我觉得是加强的不知道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先回答你这个问题新加坡它一定要成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然后中国的企业来这里以这里作为一个跳板进入东南亚一向来都是我们在做的生意但是实际上我们也是西方的资金来这里其实
其实美国应该是新加坡最大的外来投资来源底一直都还是所以我们其实是两边都要做的然后现在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你寻求的就是要左右逢源然后另外一个话你说中国品牌我其实作为从一个观察的角度来说我这是迟早的事
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自己的原来也是抄袭别人后来自己做自己的自己品牌中国的质量做得很好你的那个什么小米的那些电器现在还有中国很自豪的电动车然后还有你的商业模式你的品牌这些品牌什么瑞幸咖啡还有这些是中国的软实力
它迟早是会出来的泡泡马特在这边也是特别好对 迟早会出来它不只是来新加坡你在国内积累了资本运营的经验模式还有你的 IP 你就会到全世界去可能先来这里不知道有时候我在想会不会有一天你在欧洲看到中国的咖啡也
跑到人家老宅去在那里可以有意义也不是不可以想象电动车我想多问一句因为我这次看到有比亚迪的一些品牌和什么的但是其实路上我也观察一下我不知道现在新加坡的汽车市场像中国的那种电动车它的有没有所谓的一些开放引进的那种
步走再走了或者怎么样因为我感觉上马路上还是以日系车或者韩系现代还挺多的这个我不知道因为我第一次来我觉得这个核心的原因是新加坡的车牌的制度因为新加坡的拥车证本身是拍卖它每个拥车证现在都 10 万新币如果你首先付了 10 万新币买一个牌照之后你想买什么车这时候你会想是买一个
更贵的车就更豪华的车我还是买一个电动车这个可能是一个原因因为另外我似乎来之前也听过朋友讲过就是因为新加坡他这个本地他不造车所以他都进口车所以他有税那他这个收税的制度体系好像是根据车的这个马力然后来征那电动车本身它的马力是
偏高的嗯就特斯拉在新加坡我记得那时候韩朋友买了一个特斯拉的那个嗯
三海什么吧就是那个县但它的价格就非常贵它根据马力来不是根据你的排放对照理说大家会觉得新能源车好像是这样这个东西我不是了解的特别确切我也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看到中国的朋友来他们就问你们怎么那么少中国的电动车然后我不开车所以我也没有什么但是概念但是我印象中我们是没有限制是没有限制而新加坡好像
我记得三年前来的时候充电桩并不是特别多这是一个问题所以那个时候开特斯拉的开电动车的人不方便是没有那么多但是我也能感受到经过三年四年之后现在在新加坡你如果用当地的打车软件 Grab 打车的话
打到电车的概率明显比以前高了我昨天就因为有朋友那个带我他打的车然后我们上的就是一辆电车所以这个过程也是在我觉得在进步的就电车的普及数也是在增加的我自己感觉也还有习惯大家习惯日本车然后还有可能大家心里面比较放心欧洲车日本车他们觉得比较优把握这个用电动车的文化还不是很普遍
然后延续那个比如说大陆来更多的那个移民这个趋势我还想问一个就是昨天我来那个就是报约中心参访的时候就是我突然感受到一个事很有意思就是我们昨天是周五嘛联合早报有副刊副刊里边有一版是有那个读者投稿那个中文新诗啊
我那天好感动我昨天我昨天我昨天鸡皮疙瘩都起来我说国内都没有报纸说接受大家的投稿写诗我们一直都有对我觉得这个这个真的是我就是说就
就触发了我的一个感觉就是我觉得华文媒体因为原来我会觉得说联合早报嘛就是因为新加坡就可能华人多就有一个华文媒体它很正常就是你是提供那个华文新闻媒体服务的但其实一定意义上说是在也在做很多坚守的一种
工作就是华文的那种文化的那种东西尤其我昨天看那个新诗写的还很好我拍给我国内的那个媒体朋友我说我在上海都没见过有媒体要登什么新诗啊什么的然后在这个演讲上我昨天有一个感觉就是
我不知道这两三年有越来越多的比如说像建辉老师这样的一些就是说中国大陆的一些居民然后来到新加坡未来肯定在某个阶段它也会形成新的那种化学反应文化上的那种化学反应因为咱们这一代出来的那个移民跟
像永宏老师这样已经第三代第二代在大家虽然都是 Chinese 都是华人但其实文化还有微妙的一些不一样的一些东西未来大家也会再融合再产生新的化学反应这一块我不知道这一块就是说呃
就作为永宏老师你这样的那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你是怎么怎么看待的你对于比如说我昨天了解到一个说新加坡的年轻人我问他们我说他们看中国电视剧吗他说看就是连马来人都看对他们觉得那个飞来飞去的很好看他们可以看字幕啊
我知道你是怎么来看待这种现象就是未来是不是会期待说新加坡会有新的一种来自于中国大陆的一种中华文化然后或者怎么样就是形成新的化学反应我先来回应你第一个谢谢你帮忙宣传了一下联合早报
我挺感动的我们一向来都有就是你去看那个其他地方的华文报纸他可能没有我们一直都有文艺城然后哪怕而且现在会有阅读节有的早报办的哪怕你那个看了文艺城的人不多但是报纸
就是报纸的领导层他还是坚持这个文艺复刊文化艺术的这个报道因为在新加坡这个社会里面联合早报要作为一个维持华族文化华文语言承传的一个重镇
所以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情除了这个报纸有那个文艺城它每一个礼拜都有一些这样的这个版面然后我们还有举行有关华族文化的节日的像那个春到河畔迎新年我们也是其中一个主办的然后我们有办新瑶节你知道那个那个
很多歌星孙燕姿其实新遥界是就音乐和唱歌对音乐唱歌博物馆里我看过有这一块新遥的展览现在我们还有办歌唱比赛然后还有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我就参加过很多联合早报办的什么少年什么学生诗歌朗读比赛相声比赛讲故事比赛之类的
所以这方面一直有在做然后书展我们也是主办方现在书办变成阅读节了然后还有请这个中港台的华文写作的人来到这里但是在这个华文方面我们是
我们不是只是对接中国大陆的我们也对接香港跟对接台湾就是全球的华人文化只要是华语选作他有包括马来西亚的所以我要谢谢你提醒我要宣传一下我们有这个文化使命的然后也为这个一直在做出投入然后就是一个然后你说未来会不会有一个新的华人文化这个我想
很必然吧他其实有一个前提我更多的时候是关心好像政治啊
经济这样子的它的真正的前提就是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的科技教育知识制造产业全面的崛起然后你的影响就会带动到别的地方然后软实力也会上来那就会有新的作用了我们真的有人看马来人看中国的那个电视剧他们我们街坊都打来打去的什么这样他们觉得很好看
然后好像你说现在中国的那个夜店
他们来到这里开始休闲娱乐方式那以前这里的夜店可能是一个嗯现在你这些夜店年轻人他们去可能是华语歌还是 tiktok 上面的那种音乐还有可能的对也也也也也有可能所以就会啊会会有一个好的呃那个呃相互激荡了嗯其实其实这个我可能只有因为我其实
日常在这方面参与不多但是我有一个细微的观察就是比如像中国现在脱口秀很流行其实在新加坡也有现下我下午要去做那个活动就是一个在新加坡在地的一个脱口秀俱乐部帮我去运营承办的他们就是几位从大陆出来的脱口秀演员自己在做的在地的一个俱乐部是当然我们要对新加坡来说我们应该你要成为一个这个有很好的呃
消化能力就是把后面比如说可能这几年来的新移民让他们融入到新加坡来我们不是我们的整个新加坡的这个文化不是大融入的就是每个人保留自己的特色就是华族 马来人 印度人但是同时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生活空间然后彼此相互尊重的一些规则那么我觉得在接下来这些年新加坡要再做的就是
把这个新移民就是让我们相互了解然后融入那他们能够接受这个新加坡常年的一个就是立国的一些基本的一些东西会的啊就是我比如说我的同事们有些新移民有一些就是这几年来的也有一些就是
第二代了我是第三代他们第二他可能是他 20 岁他六岁的时候他跟他的爸爸来的或者是他的父母是第一代他在这边出生的像这些人他我觉得他们从小在这里的环境长大他会很认同新加坡的对
但是他也会有他父母给他的那个中国的触角知识他的眼界那这些会让我们这边的机会更丰富啊知识也更广播啊朋友更多那我觉得可能就是一直在形式上比如像脱口秀这样的东西他也在新加坡出现然后也是华语的
然后就是一些内容上他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创新我觉得无论是在电影层面在音乐层面或者在文艺作品那这些新来的这些外来的人人才吧那他带进他的不同的视角那他可能会产生一些这种方面的创新建辉老师你平时就除了工作之外应该是喜欢运动啊
我看你今天穿的这个衣服应该是运动吧我的运动其实跟新加坡本地人相比也是差非常远的新加坡人是非常爱运动的我那天在那个滨海那个公园那边走
好多那个跑步的对 户外运动是新加坡人最流行的一个时间这个消闲的方式你平时有什么那个休闲娱乐的方式吗我看书看碟看剧比较多然后日常有一点点运动那就有一个问题就正好是认给像你这样的那个就新来的那个居民你会更
期盼说那个中国大陆来更多的一些文化内容的一些东西充实你的一些文化娱乐生活因为我去年年底在东京做了一场呃我们播客的一个活动在许致元老师的那个呃书店在营做的那个书店然后就有很多的一些生活在东京的一些呃
中国人他就说我经常听你们的播客然后我也会去看一些脱口秀以后你们要常来他说我们在日本也没什么就是说中国中文的东西可以去消费他说你们要常来我不知道这个东西在新加坡的中国军的住民这边有没有这种需求
我感觉我可能不是特别典型在这方面因为我比如说如果是看剧我可能就看线上看就可以了对看看看 IP 上的去看多看纪录片看这一篇然后阅读的话我觉得在新加坡有一个非常特别好的地方是新加坡图书馆系统特别发达然后他的图书馆呢海外的书中文的也特别多所以台湾的香港香港出版的你都能看到而且办一个图书馆不用花多少钱
也能借很多本他现在新加坡图书馆主管的原来他只能看不能借的一些书现在也开放了所以这个对我来讲是比较有价值的那你说其他的线下的娱乐的方式那可能如果是
一些华语的演绎或者是演出他来到加坡还是会说很是欢迎的对我觉得这个确实是需要的我其实老实说我我们新加坡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的好的演出像那个《执此青绿》他也来了这里但是他他是舞剧对可能开始的时候在这边看的
我觉得本地的人接受中国的文化就是土生土长新加坡人还有一点距离所以只是群里在中国是爆满的是很难买票的然后在这里是有做的然后呢但是其实你说新加坡人有机会看到很好的然后我们去采访的有人从中国飞来这里看因为他说我飞去北京看买不到啊买不到票来这里看买得到票然后还有郭德纲也来了对对对嗯
会有很多不光中文这两天 Lady Gaga 新加坡成为一个亚洲的一个就是文化就是一个就是说怎么说一个中心城市了不过这个《持死训练》我们还专门写了一个稿我们说他是出国出步出圈
他出就是我们希望中国的这个文化呢可以走出去你要走到当地的人不要只是走到海外的中国人他还是有一点说你们来看我的文化多灿烂的那种感觉他可能他宣传的渠道他没有答对当地的人的我觉得他概括不到就是新加坡土生土长新加坡人的点在哪里
他只能是理解说中国的中国就是大陆的居民可能哪些点哪些还有一个就渠道问题渠道就他可能用什么小红书或者是微信应该在联合早报多登广告一下这是然后还有他可能还有他可能是他可能他可能比如说新加坡的人看广告是看什么车牌或者是看 Facebook 他可能没有走这些渠道
然后我觉得也是挺可惜因为很好的作品是很好的作品而且你我真的我们还专门写不了我们说中国演出你既然出国了你不要出国不出钱你要把你的文化带到中国人中国海外中国人以外的那你才叫成功
是的确我觉得永恒老师这句话很妙不要出国不出圈都已经出国了对不对那叫出海不出圈其实今天就是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就不能耽误两位太多的时间然后永恒老师你自己是有也有一个自己的播客节目对吧是他又帮我宣传了你真是一个很好的主持人
我有一个播客节目叫做东谈西论主要是谈时政的最近这一期有点有趣大陆的朋友中国大陆朋友有共鸣因为谈了中国的网红神曲为什么激怒印度对我也听过就是硬巴飞机那个事情就是那个豪哥哥的飞机被打下来港麦的飞机港麦的飞机那个对也很有趣所以也有一个但这个是有什么样的收听渠道吗
在早报网可以听或者是在 YouTube 然后老实说在中国的那个
平台像喜马拉雅或者小宇宙不是很容易打进去可能我们要注册都很难它外媒应该有一些限制外媒会有点限制对所以如果你们要听的话欢迎到联合早报官网请去正统的官网因为也有山寨的居然有山寨的官网有山寨很久不是山寨的官网是山寨网这是那个打不死的它你灭了一个它又再出来一个
这个也是一个现象因为就是我的感觉啊因为我自己做媒体出身我感觉早报在最近几年他的这个对他的需求对他的内容的需求是变得越来越强了因为可能有一份中国人出海呀或者
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或者其他媒体的这种服务的对象其实在扩圈我觉得对然后本身我直接的感受前几天我在网上搜一些信息的时候我发现中文信息里面你可信的渠道现在是比较少的有质量的很多自媒体的信息其实很多但是你并不能够确认不能甄别它的真假对反而像早报这样的
首先他是机构媒体然后他长期然后在中国的事件中国的报道上他有积累那其实他的信息的这个价值我觉得是变得更高了是所以这个其实就是对永恒来讲是一个对早巴来讲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谢谢建平嗯
非常感谢永恒老师非常感谢建辉老师那个这次因为实在就是非常荣幸啊能够获得联合早报的同事们那么多的支持啊昨天带我看参观了一下编辑部然后今天又跟那个永恒老师能录这么一期然后
我作为一个媒体人来说挺感触的尤其当我觉得在新加坡做一家华文媒体那么多年如果从源流上来讲百年报纸了我们记住了百年百年报纸然后我觉得现在反而会觉得说就像刚才建斐老师说的因为有一拨新的中国居民来了之后其实对于
连早有更多的那种想象空间了对吧然后可以玩更多的一些东西我就玩打引号的就是可以有更多的一些内容生产的一些可能性出现然后我觉得也感谢你们一直在坚守中文华文文化我昨天看到那个新诗真的就是我就我说我在国内都没看到有媒体在
还有纸媒在登新诗这件事情而且中国年轻人我不知道都有多少人写诗可能已经没人写诗了有啦有有可能学校那个体系里边大学里边可能会有但是一般大家都不以这个东西为一个
可能真的就是怎么说呢就是一种文化认同的东西反而是像新加坡这样的华人群体里面大家更迫切会有更强的那种意识这种感觉所以说我这次第一次来也收获非常大也非常感谢两位的时间期待说今天这一期给到很多新加坡的一些观点也是我们东洋观察局这个节目因为平时都是中日韩那个北
东北亚话题会比较多第一次有接触到东南亚尤其新加坡的一些观点相信可能很多人会针对我们讨论的一些话题会在评论区里面有一些自己的一些看法也欢迎大家去留言也期待说能更早的就是说怎么说呢我觉得如果连早作为外媒要做一个什么内容账号可能有困难的话我觉得永恒老师你个人都可以开一个账号我们先请这个主持人你来帮忙我们这个
没问题或者我们可以谈一些什么东南亚的东西对对对没问题这个就后面我们可以继续沟通这个事情那我们今天这一期的节目就到这边再次感谢两位谢谢我们下一次节目再见大家拜拜谢谢尹如谢谢谢谢各位
我的心像那温暖太阳风儿呀吹动我的船舶望儿呀送呀
送我到日月思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