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20 吃得苦中苦,然后呢?

120 吃得苦中苦,然后呢?

2025/1/7
logo of podcast 严肃喧哗

严肃喧哗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门童
通过推动性别平等和提升工作舒适度,空乘员在民航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Topics
门童:我质疑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传统说法,认为其逻辑存在问题,它暗示奋斗是为了压迫他人,而非为了自我提升或社会进步。 我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苦难的意义以及不同文化对苦难和成功的理解。儒家文化中,吃苦是为了修身养性,也包含功名利禄的功利性目的;而基督教文化中,苦修是为了洗涤原罪,这与儒家文化有根本性的区别。 基督教原罪概念的产生与地中海沿岸多民族、动荡的环境有关,而中国相对稳定的农业社会则没有产生类似的概念。这两种文化对“我是谁”、“世界为何如此”、“如何改变”三个问题的回答截然不同,体现了两种文化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明的信仰更多是功利性的,而非对唯一真神的崇拜。儒家文化推崇圣贤,这既有激励作用,也可能导致个人崇拜和社会问题。 我个人认为,努力本身应具有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功利目的。宗教在世俗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能为人们提供道德基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苦难是通往救赎和心灵进化的途径,而克服苦难的关键在于勇气和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爱是超越自我中心,建立人与人之间连接,从而化解孤独和苦难的力量。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阿辽沙的言论体现了宽恕和怜悯的重要性。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苦难会存在?

苦难的存在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解释。在儒家文化中,吃苦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强调通过努力和磨练提升个人品德。而在基督教文化中,苦难被视为人类原罪的体现,需要通过苦修和忏悔来洗涤罪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则通过文学探讨苦难,认为苦难是通往救赎和心灵进化的途径,逃避苦难反而会加剧痛苦。

为什么原罪的概念主要出现在基督教文化中?

原罪的概念起源于犹太教的创世观,基督教在此基础上将其扩展为所有人类后代的先天罪行。地理和历史背景也影响了这一概念的形成,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多民族、多国家的环境以及频繁的天灾人祸,促使人们寻求唯一真神的庇护,进而发展出线性救赎的史观。相比之下,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相对稳定的大一统王朝,使得人们对救世主或单一神的诉求较弱。

儒家文化如何看待苦难与成功的关系?

儒家文化强调吃苦是为了修身养性,提升个人品德,而非仅仅追求功名利禄。明清之前的文化更注重德行的修炼,而非功利的成功。科举制度的兴起将儒家文化与功名仕途挂钩,导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逐渐流行,但这种观念带有等级色彩,容易引发不健康的竞争倾向。

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探讨苦难?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苦难被描绘为通往救赎和心灵进化的途径。他笔下的人物通过承担内心的煎熬和改变的痛苦,实现灵魂的觉醒。例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德米特里在苦役中反省自我,最终实现灵魂意义上的觉醒。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逃避苦难会加剧痛苦,而直面苦难并通过爱和宽容超越苦难,才是真正的救赎之路。

不同文化对“如何改变世界”的回答有何不同?

基督教文化认为,世界因罪孽污染而出现问题,人类需要通过赎罪和神的拯救来实现终极正义。而儒家文化则认为,社会秩序由人伦关系构建,世界的问题源于秩序未被遵守,因此需要通过自我修德和社会教化来恢复和谐。基督教强调超自然的救赎,而儒家则注重现世的道德实践和社会秩序。

为什么儒家文化没有发展出原罪的概念?

儒家文化没有发展出原罪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稳定的粮食生产模式和社会结构。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以家庭、宗族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使得社会凝聚力主要依赖于地缘和血缘关系,而非宗教性的团结力量。儒家文化更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这些内容在小农经济下已经足够维系社会的延续。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门童,欢迎收听严肃喧哗我记得在 21 年的时候看过一个视频一名来自河北衡水中学的学生他在一个演讲的舞台上讲自己来自于农村然后学习非常不容易他希望外界不要污名化他们为做题机器因为他觉得他们是很不容易的

他们那样努力只是为了想要抓住为数不多的改变命运的稻草但是他在那篇演讲的最后讲了一句话说我就是一直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所以他当时这个视频出圈也是因为这句话听上去有点刺耳因为

因为我们其实很多人都是来自于小地方的做题家但是后面我发现很多人奋斗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早年我们都听过一句话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有人是为了见到更广阔的世界而读书当然更传统的沿袭了这千年的科举文化这个只有男性能够参加的科举制度

给深深学子指引的逻辑是为金榜提名而读书而金榜提名的背后就意味着可以光宗耀祖也可以娶漂亮媳妇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衡水学生的这句话他发表了

他奋斗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去拱城市里的白菜当然这句话是个比喻能代表的意思是他想要娶一个成立的媳妇或者是更单纯的想要在大城市里扎根下来但是这句话他之所以有点刺耳其实就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励志名言一样

就好像背后的逻辑是你吃苦你奋斗你努力是为了去压迫别的人或者说是为了去把别人踩在脚下所以我一直觉得这句话有点奇怪或者说有点 toysick 那今天这期节目我也是想说尝试从这句话入手

我们来讨论一些更深层次的跨文化的问题比方说为什么苦难会存在这句话的上半句吃得苦中苦为什么苦难会存在为什么我们要吃苦在全球范围的不同文化圈里对这个问题有着截然相反的回答而这句话的下一句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其实也代表着支撑我们每个人生活下来每一天的支点或者盼头是什么

换言之不同文化圈中的人们大家理解自我和世界的起点有什么不同甚至是说苦难在社会维系的过程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这些所有讨论的背后其实都指向了一个对我们个人来说比较终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生活如何存在路漫漫即修愿息我们打起精神的支点或者信仰是什么

在咱们传统的认知里吃苦的程度跟你成功的可能性是成正相关的比如从小我们就背过那句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意思就是你要干大事的话得先经过一番磨练大体上来说我也是蛮认可这个逻辑的因为毕竟从个人经验来说我作为一个女性做体家肯定是吃到了高考制度的红利包括说独生子女政策的红利

因为我的家人一直想要再生一个儿子但是计划生育政策让他们的这个愿望落空了因为我上大学时候才发现就是整体来说北方的计划生育政策好像执行的更严格一点在我们家乡那边如果你是公职人员如果你生了二胎的话那你立刻就会丢工作然后我也认识一些叔叔阿姨他们就是因为生了二胎所以丢了工作

然后开始去做一些小成本的生意那除了做题之外也有其他的一些事情让我再一次印证了我对于吃苦和成功之间的这个逻辑无论是技术上的一些操作还是我做一些运动

practice makes perfect 这个道理永远是通用的然后梳理一些古籍的内容来看其实在明清之前我们的很多文化对于努力的利益点还是在于修炼你自己的德行你的品格

而并不是很功利的说你努力了几分你就能得到多少功名利禄所以吃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呢其实最早也是来自于明末清初那会儿这样一句男性专属的格言或者说谚语还是来自于当时盛行的一个科举的风尚包括当时更加尊卑秩序鲜明的社会结构

才有了这样一个吃苦成功然后成为人上人出人头地的逻辑所以换句话说就是科举制度它把儒家的很多文化跟公民啊仕途这些东西挂钩其实也很容易让人违背儒家修身的一个初衷而且人上人这种描述明显就带有着等级色彩

执意来看的话好像就是在暗示你们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凌驾于他人之上这就很容易导致一种很不健康的涉达倾向而儒家本身想要倡导的一个社会并不是你赢我输的一个零和社会而不是围绕着人爱这个价值观所建立的一个社会氛围其实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之中吃苦勤奋一直都是塑造各种文明的重要元素

刚才我们聊了儒家强调吃苦是为了修身养性当然也有功名利禄这些比较功利的部分而在基督教的文化逻辑里面你进行苦修来锻炼你的灵魂你祈祷你忏悔是为了消弭你人性中原本就带的罪性也就是他们这个文化中根本性的一个概念原罪我以前一直好奇一个事情就为什么原罪这个概念会出现在基督教的这个文化圈而不是其他的人类文化圈子里

当然这个叙事我们是比较清楚的原罪的这个概念的起源是他们犹太教的一个创世观而基督教呢它就是作为在犹太教基础之上产生的宗教他们把亚当夏娃的这个堕落拓展为他们所有人类后代的先天性的罪行所以早期的教会神学家比方说奥古斯丁

他们就在很多的宗教辩论过程之中巩固了原罪的这个官方教义的地位奥古斯丁就有一句经典的话说人现因亚当之罪而全面堕落人无法靠自身努力得救唯有依赖神的恩典所以从此之后西方社会无论是中世纪的一些经验哲学还是宗教改革我们上一期有聊过的新教新启

他们都对原罪这个概念非常重视甚至呢很多学者也认为基督教这种对于人性的悲观主义看法也就是原罪这个概念是直接影响了后世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还有整个民主制度的形成因为呢他们只有假定人性有罪或者人不可信他们才需要一个外在的神圣法则或者一个宪政制度来约束人性之恶所以说到这里大家也能想到

我们儒家文化里面也有这种信善和信恶的辩论比如孟子主张信善论因为他觉得人性中都有恻隐之心然后荀子强调信恶论所以人是需要后天的礼法教化来矫正人性之恶的当然到了后面的成诸理学就有点极端了他们要存天礼灭人欲他们觉得人人都应该通过格物治之来达到一个圣人的境地当然这些辩论跟基督教的原罪概念还是不一样的因为

我们对于人性堕落并没有发展出来一个很系统的神学教义所以我们现在是解释了原罪这个概念因为我们刚才分析到基督教它宣扬吃苦它的论据就是人生来就有原罪所以为了洗涤你身上的罪恶你需要去救赎自己

那我们继续来回答我刚才那个疑问为什么原罪这个概念为什么偏偏就诞生在基督教诞生在西方这个文化圈而不是其他文明人类文明的文化圈呢我翻了很多资料现行的一个比较主流的解释是说

从地理维度来看因为地中海沿岸包括中东地区它们经常是一个多民族很多国家林立的一个文明十字路口所以在这样一个外敌不断然后天灾又平凡的环境之下

人们会更加倾向于去寻求唯一真神的庇护进而在发展出这样一个线性的救赎的史观但是像中国我们一直在东亚大陆这块过着比较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然后除了王朝更替之外呢基本上都是相对稳定的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主导所以大家对于救世主或者说单一神没有一个强烈的诉求

所以这大概是主流学界的一个观点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再深一层的去分析比如我们再换一个逻辑框架在基督教的世界观里他们要回答三个问题

我是谁世界为何如此以及如何改变按照西方世界的这个相关说法我是谁呢我是一个堕落的罪人所以需要神的拯救那世界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他们的回答是世界是由神创造但是却被罪孽污染了所以人类史也是神与人之间的一个互动史

那现在世界有点问题如何改变呢他们的回答就是人类要赎罪然后神会来拯救你最终实现整个世界的一个终极正义还有真爱那按照儒家这样一个高度入世的体系文化会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呢那首先我是谁我是一个有道德潜能的社会人我需要通过

学习和修养成为君子甚至成为圣人那现在这个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儒家的回答就是社会秩序是由人伦关系构建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大家应该各安其分然后以礼乐然后仁义来维系社会的和谐如果世界出了问题那肯定是这个秩序没有被遵守仁义也没有被充分的实践

所以世界如果有问题如何改变呢儒家的回答就应该是大家应该知行合一然后进行更多的自我修德包括整个社会进行一些教化而并不是像刚才基督教一样寄希望于一些超自然的救赎那分析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那个问题为什么儒家没有发展出原罪这个概念那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

我们有比较稳定的粮食生产模式因为我们有长江黄河流域的这些灌溉农业然后百姓也主要依靠我们之前讲过很多期的费孝通说的家庭和宗族进行生产

所以社会的凝聚力就来自于这种地缘和血缘而并不是像西方世界一样需要一个宗教性的团结力量换言之在咱们古代封建的社会里面这个系统它更加注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

而这些内容这些思想已经够用了在小农经济之下社会可以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但是对于西方他们一个多民族又经常有天灾人祸的环境他们更加的需要基督教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的需求才能够让他们团结一致把生命一代一代延续下去所以说在基督教这个环境中诞生的人

他们自我认识的起点常常就是人与神的关系出发也就是人的原罪跟神的恩典这样的一个逻辑链所以他们对于个人对世界的诠释包含着很强烈的神学超验诉求什么是超验诉求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超越我们经验世界物质世界的一种维度或者实在

也就是信仰者他们会把人生价值世界意义寄托在一个超越性的存在和目标所以这种神学超越诉求包括基督教强调的上帝是超越万物的佛教呢也会强调涅槃还有空性的超越然后对于伊斯兰教来说他们也有阿拉无可比拟的这种超越所以呢跟这些神学超越诉求对应的就是他们会有一个人格神

这个人格神的翻译乍一听有点奇怪啊它的英文是 Personal God 意思是能跟人沟通能发出命令然后体现出他的慈悲他的怜悯的这样一个具有意志具有情感具有判断等人格特征的神灵比如上帝比如阿拉比如佛祖当然佛祖他在佛教里面并不是唯一的神讲到这里呢我就想到了三个事情或者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呢是我小学的时候读的一本小说叫绿山墙的安妮里面的情节呢是一对夫妇领养了一个红头发的小女孩就叫安妮然后安妮被领养回来之后呢这对夫妇就教她说你每天睡觉之前要做祷告

然后安妮因为是个孤儿嘛她说我从来没有做过祷告我为什么要做祷告因为我小时候也不太了解西方的文化嘛所以我当时跟安妮有一样的困惑在我阅读的时候我说为什么要感谢上帝赐予她的一切要做这个祷告呢而且安妮一开始很生气她觉得上帝并不关心她比方说上帝给了她红头发让她一直受别人的嘲笑

然后收养安妮的那位母亲就非常生气她决定立刻开始对安妮进行宗教方面的训练她说安妮你在我家必须要做祷告但是安妮连祷告的姿势都不知道她不知道要跪下来所以经过一番沟通之后玛瑞拉忽然间就理解了安妮小说中有一段话我还给翻到了它这么写的

她突然觉得那样一篇简短的祈祷词虽然对于身穿白色长袍服在母亲膝边牙牙血雨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神圣的但是呢对于这个满脸雀斑对上帝的人爱一无所知毫不在乎的女孩根本不合适因为从没有人通过爱的方式向她说明这一切所以她和她的丈夫马修一起就决定

耐下心来一点一点的来教安妮来给予安妮他们能够给予安妮的所有的爱所以我想起绿山墙的安妮这个故事是想说我忽然间理解了他们对于上帝的信仰它可能是一种仪式也好方式也好但

根本的落脚点呢还是在于人首先要有感恩之心要人与人之间互相相爱那我觉得这个落脚点是非常棒的这种感情和品德它是可以跨文化在不同信仰的人之间流通的

因为无论哪份教义哪本文化书籍他们最根本还是呼唤一个真善美然后我继续讲我想到的第二个故事就是我们之前分享过的白鹿园里面有个情节是田小鹅死了之后她变成了一个女鬼然后呢这个村子就发生了一些怪事然后这个女鬼呢也在村子里飘来荡去到了此时呢很多曾经欺负过田小鹅的村民们就开始出于恐惧开始供奉田小鹅跪拜田小鹅当然目前

当然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图自己的一个平安所以我们虽然像刚才说的没有一个唯一的真主但是很多民间的文化里其实有很多神仙的信仰什么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还有城隍土地等等大家去祈福去祭祀的一个态度要么是敬鬼神而远之

就像田小娥这个例子一样要么就是更加功利主义的希望保佑我金榜提名或者是金玉良缘所以虽然说我们的道教系统还是有比较那种注重长生修炼成仙的这样的一个文化不然现在修仙小说也不会这么火爆但是更多的以儒家为主导的这个入世文化

他还是一个多神的状态就是一方面他没有全面否定神仙就是神仙呢你还是有用的另一方面呢也没有把某一个神仙当作唯一终极的信仰我记得我前一阵子去福州机场转机然后跟当地的朋友聊天他们就说他们不同的村子里面可能都供奉着十几种不同的神仙

甚至还有很多我们想象不来的布达嘎尔的神仙拼盘所以很多古籍著作里面都有提到天命这里的天就不像是基督教里面的人格神它更多的就是说一种自然法则或者说是道德伦理

当然我小时候也听过一个观点是说虽然咱们没有唯一的人格神但是我们的儒家文化比较推崇圣贤也就是某种程度上把人当圣当神那这种思想其实也是需要辩证的来看一方面它是有激励作用它都会去努力修身立功立德不然也不会有我命由我不由天准化或者是王侯将相应有种乎

但是另外一方面在这种思想之下有些个体也可能会过于膨胀或者说过于对其他人进行一些个人崇拜我相信大家可能也会想到很多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包括我们第 109 期节目讲的精英过剩为何危险就提到洪秀全自封为天王我记得前一阵子圣诞节的时候我在 B 站看到一个视频

然后那个视频的标题是生日快乐红袖犬先生所以可能当一个社会里没有一个唯一的神就会存在一部分人他们很乐意去造神所以这里就要讲一下我自己的一个个人观点一方面我觉得对于造神的这种趋势和现象是需要警惕的因为人无完人就算是古代的所谓圣贤他们肯定是有自己的缺点也干过一些错事或者蠢事

然后另外一方面吃苦和努力这件事情我更加倾向于康德的观点就是说你努力做一件事情不需要一个外在的动机比方说为了上帝为了自我救赎因为你有原罪所以你要努力就像有个成语叫求仁得仁一样我想做这件事我做了这件事那就够了我行为的动机非常纯粹或者说美德就是我目的的本身

当然我并不是说否定传统很多宗教里面的思想因为我有罪所以我要努力向善因为对于很多信徒而言这些宗教情感这些动机也不是外在功利的他们也是内心的真实需求

他们是出于对神的敬畏对来世的期待或者对于灵魂得救的一种渴求从世俗的这个视角来看宗教的社会作用也在于帮助很多大量的普通人获得公共的有利的一个道德基础尽管他可能是经过一个从敬畏再到内在化的过程

但是怎么说呢这个东西还是看结果或者说还是论计不论心那刚才我说聊今天的 topic 让我想到了三个故事嘛我说了绿山墙的安妮然后说了白鹿园而我想起来的第三个故事就是我阅读过的托斯托耶夫斯基的很多作品比方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在托斯托耶夫斯基的笔下苦难呢往往被叙述为一个通往救赎以及心灵进化的途径

他塑造的人物就表现出人不可能通过逃避或者压抑的方式来消灭罪恶相反的你是需要勇敢的去承担一些内心上的煎熬以及改变的痛苦比方说德米特里也就是卡拉马佐夫的大儿子

当他被冤枉为杀父凶手之后他经历了一些痛苦和绝望的过程但同时呢也在苦役的这个过程之中他开始反省自己的过去而这种自我反省和自我发现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灵魂意义上的觉醒再比如说他们家的二儿子伊凡

有一些译本也会译作为伊万这个二儿子他是一个理性主义者我记得他有一个很著名的情节就是他要退还这张入场券大意是他不承认这个世界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他对于人类的苦难也不太理解然后这个二儿子最终也有一点崩溃因为他对于人性的丑恶还有苦难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

所以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陀温可能是想说无论是多么理性的头脑如果你没有像绿山墙的安妮一样经过这种爱的包围这种信仰的支撑你还是有可能会坠入黑暗所以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存在苦难陀可能也是借这个二儿子之口问出来这个问题然后通过一整本小说给出了他的回答

人类对于自由意志的滥用会带来苦难背离了道德背离了真理会带来苦难逃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逃避爱会带来苦难然后陀也是通过三儿子阿聊沙这个人的塑造回答了人如何看待苦难如何对待苦难那通过阅读

妥的小说我得到的启发是首先第一步你不能逃避苦难因为逃避反而会加剧痛苦比方说地下室手机里面的那个主人公他是以一种依构极强的自我放逐的姿态来抵抗整个外部世界结果他愈发的被苦难吞噬了他的痛苦

痛苦在绝望和孤立中一步一步的放大再比如说在《罪与罚》那部小说里面杀人的主人公一直遭受着良心的谴责精神的折磨但是他最终在流放的过程中也反思自我甚至发现了爱发现了感恩的价值所以如果用妥的小说里面的话来说你把苦难转化为自我救赎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有勇气去直面那个问题

而除了勇气之外呢超越苦难的最大的力量就是爱因为爱一个人往往就代表着谦卑因为你愿意把自己的 ego 先往旁边放一放爱也意味着你愿意去跟其他人建立这个连接从而化解你的孤独所以爱也意味着宽容或者说包容因为你爱这个人所以哪怕他做了一些错事你也愿意给他再来一次机会

所以本质上来说在陀的文学作品当中他所描绘的爱就是突破自我中心看到一个更大的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体然后经历了苦难学会了爱你成长为一个 new man 一个新人你才会收获一份对于生命对于世界的坦然那今天这期节目的最后我再为大家分享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它来自于这本小说的第七卷

别挖苦人垃圾金别皮笑肉不笑别谈论死者他比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崇高阿聊沙的喊声中含着热泪我不是作为法官对你说话而是作为一名罪孽深重的受审者

和他相比我算什么呢我上这儿来是为了自强我对自己说反正就这么回事没什么了不起这是由于我的怯懦而他受了五年的苦楚一旦来了个人向他说句真心话他就尽气前嫌流着眼泪把过去的事一笔勾销他的负心汉回来了向他发来的信息他准备宽恕那人的一切过错向着那人宰心宰奔而且不带刀子肯定不带

不 我自愧服辱我不知道你有何感想米莎 反正我自愧服辱今天刚才他给我上了这一颗凭着一颗仁爱之心他比你我更高尚这是一颗还憋着太多怨怼的灵魂应当怜悯他这个灵魂里边也许有一座宝藏

阿聊沙没再说下去因为他感到呼吸受阻拉基金虽然恼怒但还是露出诧异的神情他怎么也想不到平日斯斯文文的阿聊沙竟能如此大发红论我不知道不晓得他对我说了什么我全部晓得我只感觉他把我的心翻了个底朝天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怜悯我的人这我知道

天使啊你为什么不早来女人忽然发狂似的在阿聊沙面前跪下我一辈子都在盼你这样的人一直在盼我知道会有这么个人来宽恕我我相信对我这样一个坏人也会有人施以仁爱的并不是只有那种爱我没为你做过什么呀阿聊沙感动的笑着回答同时俯下身去亲切的把他扶起来我给了你一个葱头一个最小最小的葱头仅此而已

那以上就是本期严肃喧哗的所有内容了那祝愿大家在生活里能够给予冲头收获冲头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有任何想法和建议都欢迎随时交流喜欢本期节目的话欢迎帮忙转发推荐或者打赏我是门童我们下期见

你能找回单纯的你不是数字上的姑娘我会一直在你身旁陪着陪着你展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