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22 亲密关系中,当代男性有哪些进步空间?《再见爱人》收官剖析

122 亲密关系中,当代男性有哪些进步空间?《再见爱人》收官剖析

2025/1/10
logo of podcast 严肃喧哗

严肃喧哗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门童
通过推动性别平等和提升工作舒适度,空乘员在民航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Topics
门童:在《再见爱人》节目中,观察到70后、80后嘉宾在亲密关系中的相处模式,以及90后、00后对此的不同看法。节目中,男性在生育、家务、沟通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忽视女性生育自主权、责任承担不足、沟通方式欠佳等。 在生育问题上,部分男性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女性的感受和身体健康,例如刘爽在十年后反悔想要孩子,而葛希则因之前的流产经历而拒绝。这反映了男性在亲密关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忽视女性的自主权和情感需求。 在家庭事务方面,男性缺乏参与,将大部分家务劳动推卸给女性,例如刘爽连内裤都不洗,葛希承担了所有家务。这反映了传统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以及男性对女性付出的忽视。 在沟通方面,男性在处理伴侣的情绪需求和生理需求时常常敷衍或逃避,缺乏积极的回应和支持,例如李航亮将自己比作AI机器人,逃避责任。这反映了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不成熟和不负责任。 在自我认知方面,部分男性存在自我认知错配,高估自身价值,贬低伴侣的贡献,例如杨子对黄圣依的打压。这与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不公平的待遇有关。 总而言之,节目中展现的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反映了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不公平的待遇,以及男性自身在沟通、责任承担、自我认知等方面的不足。要改善这种状况,需要男性积极改变,提升自我认知,学习沟通技巧,承担责任,尊重女性的自主权和情感需求,促进性别平等。

Deep Dive

Key Insights

在《再见爱人》中,刘爽和葛希的生育问题反映了哪些性别困境?

刘爽和葛希的生育问题反映了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权力主导地位。十年前,刘爽不想要孩子,葛希因此选择堕胎,放弃了生育自主权。十年后,刘爽改变主意想要孩子,但葛希拒绝了,显示出她不再被动接受男性的意志。这一过程揭示了女性在生育决策中的被动地位以及男性对女性身体和情感需求的忽视。

李航亮和麦琳的亲密关系中,麦琳为何选择多次生育?

麦琳选择多次生育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天然喜爱,也可能是受到李航亮的影响。李航亮在麦琳生完第一胎后送她一面锦旗,称她为“李家功臣”,暗示他希望儿女双全。此外,麦琳可能也面临意外怀孕的情况,尽管她身体在生育过程中受到很大创伤,但她依然选择继续生育。

在《再见爱人》中,男性嘉宾在亲密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男性嘉宾在亲密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是自我中心(ego)过强,缺乏对伴侣情感和身体需求的尊重。例如,刘爽忽视了葛希因堕胎带来的心理创伤,李航亮在麦琳小产后逃避家庭责任,杨子则完全忽视了黄圣依的情感需求。这些男性往往将亲密关系视为满足自我需求的工具,而非平等的伙伴关系。

葛希和刘爽的性生活问题反映了哪些性别观念?

葛希和刘爽的性生活问题反映了传统性别观念中女性性需求的压抑和忽视。葛希多次表达性需求,但刘爽拒绝,导致葛希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的魅力不足。这种逻辑将女性的性魅力视为留住丈夫的关键,忽视了男性在性关系中的责任。社会对女性性需求的忽视和男性对性问题的逃避,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等。

在《再见爱人》中,家务分配问题如何影响了亲密关系?

家务分配问题在《再见爱人》中显著影响了亲密关系的平衡。葛希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包括洗衣服、采购等,而刘爽甚至不会自己洗内裤。这种不公平的家务分配导致葛希长期处于心理失衡状态,最终选择离开。家务劳动的无偿性和隐性付出,往往被忽视,进一步加剧了亲密关系中的不平等。

杨子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如何反映了传统的性别分工?

杨子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反映了传统的性别分工,即男性将家庭责任完全推给女性。他自述童年缺乏父母照料,认为孩子可以“野蛮生长”,并将所有照顾责任丢给黄圣依。这种态度不仅忽视了黄圣依的情感需求,也延续了父权社会中对女性母职的刻板印象。

在《再见爱人》中,男性嘉宾的自我认知与观众的看法有何差异?

男性嘉宾的自我认知普遍高于观众对他们的评价。例如,李航亮自认为是一个“冷血机器人性格的大艺术家”,但他的热门歌曲并非自己创作。刘爽自诩为“有洞察力的人”,但实际上他依赖葛希处理家务。杨子自认为是“收藏大师”和“有智慧的领导”,却在节目中不断打压黄圣依。这种自我认知的错配反映了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自负和缺乏自我反思。

在《再见爱人》中,女性嘉宾的自我价值感为何普遍低于男性伴侣?

女性嘉宾的自我价值感普遍低于男性伴侣,主要源于社会对女性的规训和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支配地位。从小,女性被要求“听话”“懂事”,而男性则被鼓励“勇敢”“自信”。成年后,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往往承担更多家务和情感劳动,而男性则享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这种不平等的环境导致女性即使能力更强,也不敢自信地表达自我价值。

Chapters
本期节目以爆款综艺《再见爱人》为案例,探讨当代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进步空间,特别是关于生育、沟通和自我认知等方面。节目分析了三位男嘉宾在节目中的表现,指出他们ego过强,缺乏对伴侣的尊重和理解,在生育自主权、情感沟通和家庭事务承担方面存在不足。
  • 男性在亲密关系中存在生育自主权问题,忽略女性在生育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创伤。
  • 男性在沟通需求方面存在问题,难以有效处理伴侣的情绪和生理需求。
  • 男性ego过强,缺乏对伴侣的尊重和理解,导致亲密关系中出现问题。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内容」 24年大爆综艺收官,在亲密关系这个课题里,70后80后为主的嘉宾们展现了哪些现象和观点,值得当代年轻人们深度剖析和交流?《再见爱人》男子图鉴中,三位男嘉宾展现了哪些“落后”面貌和仍有很大进步空间的思维逻辑?

在生养小孩、需求沟通(包括情绪需求和生理需求)、家庭事务(包括擦拭马桶圈和日用品采购)、自我认知错配等方面,哪些性别困境需要我们识别与讲述,哪些方法论需要我们掌握与勇敢练习?

欢迎收听、交流。 「本期BGM」 陪着你-魏如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