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和葛希的生育问题反映了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权力主导地位。十年前,刘爽不想要孩子,葛希因此选择堕胎,放弃了生育自主权。十年后,刘爽改变主意想要孩子,但葛希拒绝了,显示出她不再被动接受男性的意志。这一过程揭示了女性在生育决策中的被动地位以及男性对女性身体和情感需求的忽视。
麦琳选择多次生育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天然喜爱,也可能是受到李航亮的影响。李航亮在麦琳生完第一胎后送她一面锦旗,称她为“李家功臣”,暗示他希望儿女双全。此外,麦琳可能也面临意外怀孕的情况,尽管她身体在生育过程中受到很大创伤,但她依然选择继续生育。
男性嘉宾在亲密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是自我中心(ego)过强,缺乏对伴侣情感和身体需求的尊重。例如,刘爽忽视了葛希因堕胎带来的心理创伤,李航亮在麦琳小产后逃避家庭责任,杨子则完全忽视了黄圣依的情感需求。这些男性往往将亲密关系视为满足自我需求的工具,而非平等的伙伴关系。
葛希和刘爽的性生活问题反映了传统性别观念中女性性需求的压抑和忽视。葛希多次表达性需求,但刘爽拒绝,导致葛希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的魅力不足。这种逻辑将女性的性魅力视为留住丈夫的关键,忽视了男性在性关系中的责任。社会对女性性需求的忽视和男性对性问题的逃避,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等。
家务分配问题在《再见爱人》中显著影响了亲密关系的平衡。葛希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包括洗衣服、采购等,而刘爽甚至不会自己洗内裤。这种不公平的家务分配导致葛希长期处于心理失衡状态,最终选择离开。家务劳动的无偿性和隐性付出,往往被忽视,进一步加剧了亲密关系中的不平等。
杨子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反映了传统的性别分工,即男性将家庭责任完全推给女性。他自述童年缺乏父母照料,认为孩子可以“野蛮生长”,并将所有照顾责任丢给黄圣依。这种态度不仅忽视了黄圣依的情感需求,也延续了父权社会中对女性母职的刻板印象。
男性嘉宾的自我认知普遍高于观众对他们的评价。例如,李航亮自认为是一个“冷血机器人性格的大艺术家”,但他的热门歌曲并非自己创作。刘爽自诩为“有洞察力的人”,但实际上他依赖葛希处理家务。杨子自认为是“收藏大师”和“有智慧的领导”,却在节目中不断打压黄圣依。这种自我认知的错配反映了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自负和缺乏自我反思。
女性嘉宾的自我价值感普遍低于男性伴侣,主要源于社会对女性的规训和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支配地位。从小,女性被要求“听话”“懂事”,而男性则被鼓励“勇敢”“自信”。成年后,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往往承担更多家务和情感劳动,而男性则享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这种不平等的环境导致女性即使能力更强,也不敢自信地表达自我价值。
「本期内容」 24年大爆综艺收官,在亲密关系这个课题里,70后80后为主的嘉宾们展现了哪些现象和观点,值得当代年轻人们深度剖析和交流?《再见爱人》男子图鉴中,三位男嘉宾展现了哪些“落后”面貌和仍有很大进步空间的思维逻辑?
在生养小孩、需求沟通(包括情绪需求和生理需求)、家庭事务(包括擦拭马桶圈和日用品采购)、自我认知错配等方面,哪些性别困境需要我们识别与讲述,哪些方法论需要我们掌握与勇敢练习?
欢迎收听、交流。 「本期BGM」 陪着你-魏如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