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 我是门童 欢迎收听严肃喧哗今天这期节目是加更的内容原因是我一直有收听梁文道的八分还有八分半的节目那前两天我就有听他最新的一期节目是他跟刘晴还有颜飞的对谈那期节目的标题是人文教育要提供什么
那期节目呢我一共听了两遍就是三人对谈的部分我听了两遍那为什么会听两遍呢是因为我第一遍听的时候呢我是在做家务然后我的印象里呢道长他就提出了非常好的问题
但受限于很多原因吧比方说三人对谈嘛讲话可能就会稍微散一点所以我个人觉得说有些问题三位老师没有聊得那么透彻或者说他们已经习惯了用一些行话去解释某些问题但道长那期节目问的问题又特别的好所以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再去反复探讨的
OK 那话不多说我们就来看一下他们聊了哪些问题以及我个人基于一些资料的理解跟大家分享那首先呢在八分半那期节目的上半部分吧几位老师就有用到一对概念叫工具理性跟价值理性我们先结合韦伯书中的原文来解释一下这个概念然后再来举例探讨说这两个理性跟资本主义还有
就国家主义 民族主义 邮寄主义等这些个主义到底有什么关系那这两个概念是源自于韦伯的《经济与社会》这本书咱们之前的几期节目有聊过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那本书《新教伦理》那本是韦伯 1905 年的著作而《经济与社会》这本书算是韦伯的遗稿是韦伯去世之后由他的妻子出版的
但据考究韦伯写《经济与社会》这本书的时间跨度更长是跨越了《新教伦理》这本书的那在这本书一开始韦伯就有给出四个概念的定义他说如同任何行动一样社会行动也有四个方面的取向
第一个取向是工具理性的它决定于对客体在环境中的表现和他人的表现的预期行动者会把这些预期用作条件或者手段以实现自身的理性追求和特定目标
所以我用大白话理解一下韦伯对于工具理性的定义其实就是现在很多大公司所倡导的以结果为目的你先定好一个目标然后把周围的环境啊人啊都可以当作是可计算的资源全部都为你达成那个目标而服务
比方说我今天中午吃一家卤肉饭因为我知道现在我们出去点个餐不同的平台可能有不同的补贴嘛所以我开始一整套操作之前我就给我定好目标我一定要找到最便宜的那个方案然后去买单这碗卤肉饭然后我就切换了像是电评啊美团啊还有抖音啊包括是小红书一系列的平台我搜了一遍
最后找到最便宜的一个优惠券去下单我这碗饭其实整个过程还是蛮累的因为我只是想吃一碗饭嘛但为了省钱我还是像上班的一样把这些东西都 search 了一遍这也算是完成了我省钱的这个目的 OK 我们来看第二个定义也就是韦伯他说社会行动有四个方面的取向的第二个取向就是价值理性的
原文是他决定于对某种包含在特定行为方式中的无条件的内在价值的自觉信仰无论该价值是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只追求这种行为本身而不管其成败与否其实我觉得这种价值理性如果用我们的一句古话来讲就是求仁得仁这也是我近些年来比较喜欢去 follow 的一个价值观念吧
所以价值理性就是我为我这个信念本身去行动去买单而至于结果成败如何并不是我优先考虑的内容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在日本专题节目第 113 期
一面彬彬有礼一面纵欲暴力日本千年史研究我们就有分析过日本的匠人精神在这种匠人精神的支持下他们无论是干什么事情制作一道美食或者是打磨一个发动机的零件
他们首要考虑的就是我要把这个事情给做好把每件事做到极致我所捏出来的这个寿司它的口味它的质量是我最优先考虑的部分而不是说我为了量产我为了挣钱或者我为了出名
我记得咱们在第 61 期节目人人都应该拥有生而为人的骄傲对谈爆卖那期节目有一位听友就留言说他有一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所谓的因果报应是否真的存在因为他想到有些人一辈子都很善良但是没有善终但有些人一生作恶多端但是可以潇潇洒洒或者很有钱的离世
而当时我跟那位听友的交流就是落脚点在求认得人上就是我们在选择是否嫌善的时候
我们是否公立就是说我选择不作恶是因为我认可善良的美德还是说我不作恶是因为我怕十年之后会有一个回旋镖的报应如果是前者的话我信不信因果报应都无所谓因为真善美就是我的信仰所以我是求仁得仁的但如果我不做某件事是因为我怕我遭到报应
那很有可能我的生活状态就会比较累而且就算在某些宗教的逻辑里面我也很可能被认为是不真诚的那韦伯讲的第三个社会行动的取向就是情绪的它主要决定于行动者的具体情感和情绪状态
而第四个就是传统的它取决于根深蒂固的习惯当然这本书里的博耶后面有很多篇幅去阐释这四种取向的关系比方说它有对比价值理性跟情绪行动
好像价值理性跟情绪行动很像,就是大家都不太在乎结果,但其实动机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价值理性是源自于你自觉的内在的信念,而后者只是一时冲动。同样的,韦伯也对比了价值理性跟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在工具理性眼里几乎是不理性的,
因为价值理性是把信念当作第一位的嘛所以可能宁可去牺牲一些效率或者说结果的达成所以总的来说这四类行动工具价值情绪传统它们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它更像是一个光谱然后互相视野会流动所以总的来说我个人的理解工具理性呢就是把世界当一个算盘你每天都在那算算算
而价值理性呢是把信念是把信仰当你人生的一个锣盘那情绪行动就是跟着心跳走怎么高兴怎么来而传统行动呢就是顺着惯性走比方说我们之前聊日本的天皇对
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它就像是一种惯性的传统它以前也存在着那儿现在也让它存在着呗而在 20 世纪的很多时候天皇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更像是一种价值理性是他们的信仰是他们的太阳
东亚真的有很多个太阳我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样在我们过往的生活中都有工具理性跟价值理性的切换比方说我刚毕业的前三年我是没有任何反思的去执行加班这件事我是后面等到我的身心出了问题之后就是我的精神上有了一些问题然后我的身体上更是长了一些东西
然后我才开始刹住车去思考说我为什么要主动加班要当那个工人阶级的叛徒然后开始思考我活着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时候我就已经进入了一个价值理性的范畴因为我不再每天争分夺秒的去考虑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产出比
每天做梦都是 Excel 啊 PPT 啊把自己无限的镶嵌在各种 KPI 的考核里各种 ranking 里我也在思考说我一定要攒钱然后买房然后结婚然后生小孩然后鸡娃这条路线吗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当年的
读书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尤其前两天我又看到某福岛的一个教辅公司吧就是一位员工不是有过劳死吗我就又开始思考这个事情而且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大概率不会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这些概念去讨论具体的事情我们可能会说 a work life balance
或者这个看效率赚钱更重要还是你的身心健康更重要但道理是大差不差的因为可能学术研究嘛他们需要一个高度凝练的概念去涵盖可能不同领域都可以解释的一些现象
OK 那我们继续来说工具理性跟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之类主义的关系首先我们讲最简单的资本主义工具理性当然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天然的盟友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狼狈为奸的
当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概念去解释这个事情比方说异化我之前我很喜欢的一个领导他跟我说你在职场待着你就要想自己怎么样有用你可以像游戏一样就是不同人物的参数属性然后你来衡量自己的属性
领导会看住你的哪些属性值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在竞争中取胜因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机制就是资本逐利跟这个市场竞争低成本高速度把一切事物包括人类都给商品化最终就会有那种工具理性失控的结构性风险比方说我们之前也聊过待遇那种事情
而民族主义呢民族主义是公济理性还是价值理性的呢咱们在第 125 期节目女性掌权之路说明书德国政经史研究那期节目我们就有探讨民族主义这个事儿因为我们也知道 20 世纪德国的民族主义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而民族主义在很多话语体系里面它当然是倡导价值理性的比如它会诉诸于你共同的血缘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情感会强调民族整体是很崇高的一个目的
但如果这个事情极端化或者是被某些人给利用给工具化在一些政治实践之中工具理性就会侵蚀掉价值理性比方说之前道长也讲过的日本的神风特工队大致也是这样一个民族主义转换的道理 OK 我们说了民族主义那国家主义呢首先我们可以区分一下国家主义跟民族主义其实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
民族主义它强调民族共同体是你的最高认同核心的 topic 有文化归属有情感动员有你身份的一个边界但国家主义它就会强调国家是最高共同实体所以就会围绕着主权集体秩序还有资源的分配跟大系统的一个大机器的治理的效率
所以国家主义跟民族主义肯定是有相似之处的比如集体性肯定是在多数时候大于个体性的比如我们聊德国那期节目也有提到德国女性好不容易去到工厂参与了社会劳动但又被纳粹赶回家里为国家为民族去生小孩去补充这个战斗力劳动力所以这两个主义它都会要求个体为更大的一个共同体去让渡部分自由与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如果一旦被利用就会让很多人受到伤害包括日本的很多军人后知后觉发现说他们是被诱骗去自杀而国家主义跟民族主义的差异我觉得就像刚才我们解释它字面的含义一样
国家主义更像一个治理的模板就是强调怎么来管理这块领土怎么来分配这些资源而民族主义更像一个身份上的剧本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政体它会把这两者打包在一起既强调民族认同又用国家机器执行比如我们之前新加坡专题介绍的
理家管理新加坡的模式也是会为国家主义去赋予一个价值一个意义但好在新加坡的国家主义它是有一个制度化的制衡的或者说把价值理性跟工具理性平衡的很好
不可能说纯纯的追求效率也不可能说完全的就不谋发展那就有点像哈贝马斯他后面强调的不同的理性在公共讨论中对话那价值理性跟工具理性应该有怎么样的配合模式呢我觉得价值理性是一个脱底是一个底线在这样一个底线之内去找用工具理性去找最优解因为说白了工具理性就是做的要快
价值理性呢就是你要做对的事虽然说既要又要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在这样一个系统里你不可能说事实都贪婪都得到嘛所以要做取舍我觉得 996 呀福报呀朗信文化呀就是纯纯的工具理性吧而像日剧我到点下班那种就是比较 balance 的一个做法
OK 那我们这一 part 最后再讲一下优季主义其实这两年讨论优季主义或者说批判这种优季主义的声音很多但最开始优季主义它是蕴含着价值理性才出来的这就有一点像我们对于高考的朴素的认知就是公平嘛那
那幽济主义本身也是这样的一个诉求让大家都有一个平等的机会个人通过努力然后成就自我的实现价值而不是说像有些社会一样就什么都世袭制社会的上升通道被基本上关掉
那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批判优季主义或者说都在反思优季主义也是因为优季主义它已经从价值理性滑到了工具理性因为一方面优季制度它已经开始背离原有的一个平等价值
因为我们知道家庭背景呀或者是文化资本呀或者是质量更好的补习班呀这都能决定说你在这个跑道上你是不是起跑的更早与此同时呢很多人会产生一种道德飘移就是他们把我赢了当作是我应得的那些没有能够取得我的成就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不努力
所以寒门才越来越难出柜子以及不同阶层不同同温层的人愈发难以对话这就是工具理性的程序公正但是没有兑现价值理性的结果正义所以事情的局面最后就变成了我们不得不努力因为你努力了未必会成功但是不努力的话你还会被人道德指责
同理呢我们说的鸡娃呀包括之前我们聊过的彩礼啊整容啊这些事它都可以放到工具理性跟价值理性的这个框架下去聊
比方说鸡娃这个事,我想起多数的鸡娃它都是一个工具理性来主导的项目,对,就是把一个小孩的成长当做一个项目在管理,但是小孩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这个时候价值理性已经缺席了嘛,这就跟很多时候我们反思家庭,原生家庭的教育一样。
似乎父母都不太 care 我们是不是真的快乐那快乐是不是最重要的呢当然父母的想法可能是你不努力那你现在的快乐只是暂时的痛苦未来将会是永久的然后小孩呢可能就会反驳说那你为什么不努力
所以这里面既是有结构性的困境的问题也有认知的问题而整容这个事情呢它肯定也是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因为有一个数据是在一线城市雇主对于形象管理的岗位溢价会非常高可能会高 30%到 40%
那彩礼这个事情我们之前也讲过因为它涉及到钱嘛所以它肯定也算是一种工具理性但需要强调的是它是应对重男轻女这些糟粕文化以及职场的性别歧视这些所谓的负面价值理性的一个工具理性吧
所以我这样讲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好笑似乎是生硬的要把一个概念套到某一个事件中去解释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一些知识分子讲话会让大众觉得很不爽所以这就到了我们接下来要聊的两个话题我们来聊人文主义教育以及民众跟知识分子的关系以及知识分子跟权力跟资本的距离
首先在节目里面我记得道长是问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就是人文主义它是拥护传统还是批判传统的教育首先什么是人文主义那基于我们 168 期节目《我的天才女友如何还有明天》意大利女性史跟宗教政治研究那期节目我们有聊过人文主义大致有三波浪潮那第一波就是 14 到 16 世纪的意大利为主的文艺复兴
第二波呢就是 17 到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那会儿康德他们提出了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这一类思想而第三波呢其实就是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反法西斯反极权还有世界人权宣言这些
旗帜或者说思想成果所以我个人理解人文主义嘛它就是把世界的重心从可能神灵啊移回到了人人文主义相信人的理性尊严还有创造力是值得优先被关注的所以
所以人文主义就是以人为本你先做个人你再谈别的而人文主义跟传统的关系是怎么样呢我觉得它并不是说拥抱传统或者说我要推翻传统而是用以人为本的尺度去丈量传统什么意思呢我们判断一个思想或者一种文化它是否符合人文主义
关键点不在于说它发源于哪里它流传了几千年几百年而是说它是否把人的尊严和理性放在了优先级最前面所以人文主义它当然是一种价值理性或者说价值理性高于工具理性的精神
但很多时候它也会被工具理性给收编比方说我们很常见的刷题这种事情可能你分数刷的最高并不代表着你很有人文精神那我也遇到过那种人文社科的分数都很高的朋友吧或者是同学但如果深入聊天的话他可能会讲出那种荡品宝岛这种话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的人文精神藏得太深一般人看不出来我记得很多年前很流行一个词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词就很能解释我讲的这个现象价值理性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了他们自己内在最真实的工具理性的一层包装纸而已而且多数时候他们会把自己都绕进去大白话讲就是自我合理化嘛
所以说到这一点我就一直有一个困惑想要聊出来那就是儒家文化它是算人文主义吗或者说儒家文化它是倡导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呢我觉得首先儒家文化跟人文主义它们是有相似性的
因为儒家文化也强调人嘛强调义强调人爱这说明儒家很多思想的落脚点也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还有共同生存上这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另外一种讲法而已跟人文主义讲的人事目的是比较契合的而且儒家还有个主张就是通过教育通过自我的修身养性自我的修养而并不是说期待什么神迹来改善整个社会
而差异之处也很明显比方说传统儒家思想是更强调
家族啊国家这些偏集体性的责任还有秩序利益当然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孔子本身也是把忍者爱人作为一个更优先的价值理性而礼乐制度啊这些教育都是服务于这个理性的一些工具理性的辅助只不过说在后续的很多实践中会有人本末倒置或者说直接选择性的叙事
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跟传统儒家更强调集体性这一点是不太一样的我个人会感觉说人文主义它对于人的定位跟自由度会更广泛一点换言之呢它更偏个人自主性一些当然有任何不同意见的听友也欢迎随时交流或者指正我的讲法
那我们讲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民众为什么感觉愈发的不信任知识分子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道长他在节目中也阐释的很清楚他说过去传统的信息传播是一对多的其实言下之意就是过去知识分子对于知识传播是有独家的代理权的但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很多信息很多知识的传播它是多对多的
所以知识分子的声音本来就会相对变小这也是更民主的但是如果知识分子他的观感会让群众觉得说背离了群众情感的话那你作为专家的权威你的信用就会大大的降低
当然道长跟刘晴老师还有袁非老师又讨论一个问题就是说知识分子应该跟权力还有资本保持什么样的距离他们也举例阐述说知识分子比方说卖书赚稿费算不算是被市场捆绑或者说做付费的播客节目算不算是屈服于资本其实这两个问题我觉得是类似的因为现在来说做播客也算是一种数字出版嘛
我觉得出版换取费用这件事情它也是在一个光谱之上的我就以我自己做播客的经验举例比方说如果我是做付费的节目这种收费的路径平台也好或者是品牌方资本也好它对于内容的影响力度是最小的
所以内容跟表达的纯粹性与自由度也是最高的那如果是有接广告或者接商单跟品牌方合作的内容当然这个也取决于合作的内容深浅但大致上呢你的选题以及更多的比方说我们合作商单也会跟品牌方签合同嘛
那合同里面就会有更多的要求比方说这个版权呀这个节目的时长呀这个节目保留的时长就是你不能把它删掉在那个合同中都是有约束的包括说你内容里面哪些能讲哪些不能讲品牌方也是要把关的那这个时候呢合作方对你的内容的影响就是比较大的了相对来说你的自由度也会下降而对于像八分半那期节目的嘉宾老师们的 J
这一类知识分子我觉得也是类似的你得有个底线像刘勤老师他就说嘛也有人给他开出很高的价格让他去做某件事情或者是做一个背书但是因为可能违背了他内心的一些准则所以他拒绝了但是这个事情的落脚点如果说纯纯的就是靠个人自觉的话
很有可能如果定力不强的知识分子他就会滑向一个向下的自由吗所以我个人觉得说还是需要有这样一个公共的监督所在因为市场化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你得有一个底线而那条底线怎么能够出现呢我觉得把一些权威建立在透明和可质询之上是一种很好的思路那同样的你跟权力的关系
你跟权力的距离其实做过高校很多研究的朋友都会有类似的一些合作项目我觉得这种合作是完全可以去展开的但有一个前提是你不能丢掉你的批判力不能放弃你批判的声音否则的话知识分子就已然是一个已经死掉的伪概念了
那以上就是今天加根这期节目的所有内容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有任何问题或者不同的意见都欢迎随时交流那祝大家今天有个好心情好身体这也算是我们可以身体力行做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之一吧我是门童我们下期见在夜里我问过你
在春天我擁有你在冬季我離開你有相聚也有分人生本是一段情有幻想也有哭泣不知誰能誰能躲得過去你說人生眼裡唯有一眼
你说人生有余我自由我必承受这一切承受数不尽的春来冬去你说人生眼里我没有意义你说人生有余我不言语自由我必承受这一切
千山数不尽 仅仅春来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