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每一篇论文你说正不正确就是百分之百正确他们先有意识形态然后再去找文本他们获得理论的能力获得理论的快感和愉悦感要远远超过细读文本所带来的那种可持续性的滋养
我们老师经常会非常清高气傲地觉得这个是常识但学生会认为这是一个知识因此呢你拿你的常识去要求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他们肯定会觉得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大家可以去重新设想这个论文能做的事情它不一定是要写出惊天地开创新的东西它可能更多像是一个对自己大学四年在这个专业的一个交代对于你自己的意义会大于对于这个学科的意义
你在论文当中写鱼联的欲望模式分析你让他学术的表达就变成基于拉康镜像理论的鱼联欲望能指置换研究一下子查成率就低了好吗
大家好,欢迎来到由生焦制作的播客以读攻读我是黄泽臣今天又是我们好久没有出现的辛辣暴论节目是因为我们已经好久没有胡说八道了我自己有点忍不住了当然听辛辣暴论的名字也知道我们这个节目其实是围绕着各种话题发表我们各种各样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就是为了让大家开心一下
那今天呢我们想来聊一个大家都很讨厌的人人见了都很头疼的但是每个人又不得不做的东西就是这个毕业论文现在呢刚好又是每年的毕业季不知道各位听众有多少是刚刚和自己的老师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拉扯或者有这样类似的经历
当然这个刚刚高考完的朋友如果有人在听的话也不要按字庆幸啊不久的将来就会轮到你们了就大学的这个毕业论文这个东西啊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学校其实理论上来说应该都是看得挺重的特别是对于文科专业来说因为它既是这个学生的毕业的凭证然后又是检测学校和老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杆但是
好像一写完之后呢它似乎又变得毫无用处就变成了一堆废纸所以今天这期节目呢我们就来好好聊一个人人得而诸之的这个毕业论文那今天我们也是请到了两位嘉宾刚刚都是从这个毕业论文的苦海里解脱出来的一个是看了无数篇这个狗屁不通的毕业论文每年这个时候都变得非常暴躁的林老师对
大家好我是林小小我又回来了我又回到了这个辛辣暴论这个节目当中接受老黄的变态和接受你们的嘲笑还有一位呢是这个之前也来过我们节目的是这个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的也是刚刚写完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被折磨得痛不欲生的 Kevin 哈喽哈喽
大家好我是 Kevin 这个我先声明一下今天我们要聊的基本上是这个文科的毕业论文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中文系或者是英文系的这个毕业论文所以我们的发言和经验呢可能不适用于这个理工科大家如果是理工科的朋友就听一个笑
那一开始我先给林老师你一个机会让你来发泄一下吧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每年到这个时候林老师只要跟我一说到论文他马上情绪就会变得非常激动看起来是得了这个论文 PTSD 然后呢我也不敢多问所以我每次就很好奇林老师你每次到这个时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我感觉很心累啊就是每次到了这个毕业季我相信广大的同学们也会很累那么大二大三的同学会看到大四的学长学姐们也会感觉到很累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毕业论文啊官方传达的是一个叫做毕业论文工作也就是说它不
仅仅是一个指导的问题是从学生选题开题文献中述到中期检查到论文写作追踪到定稿批改答辩一整套流程你可能会觉得我们老师就是指导指导学生然后答一个辩就完事了他不是的他是整体上你都要参与的但是我刚才说了我们很累学生更累这种累啊关键是什么你知道老黄了就他不是统一的累
这只要你去问学生学生给你的反馈细品之后你会觉得是我们跟学生各有各的累这就比较有问题了如果我累学生不累那说明还行说明我是尽责的如果学生累我不累我是有问题的对不对结果大家都累那说明一定是什么问题呢一定是结构上的问题
不累的师生总是相似的对吧大家躺平但累的师生是各有各的累我觉得我们今天来讨论这个话题就有这个大的一个框架了就是我说到了这个刚才说的这个结构问题啊它就会衍生出一个词叫做系统就像你去看什么结构主义的这个文学批评一样他们老
提到系统这个词系统就是抽象结构的一个具体框架我感觉到的类其实就是现在毕业论文工作系统化带来的一个一系列的类我不知道凯文那边情况是怎么样我先说我们这里我作为一个大陆的高校文科尤其是文学老师我们现在面临了一个东西叫做毕业论文系统老黄估计我们读书的时候是没有这个东西的就这个系统你打开它就会有一个流程管控
然后你把它再打开好了一长串的东西就出现了就崩溃了就是你在教导学生如何把毕业论文一步一步按照这个程序走完你有一个感觉就是一步一步如何把毕业生送走
就从选题开始最后是毕业论文通过这个系统的每一项要执行都要完成前导的那个任务就跟玩那个 RPG 你找 NPC 盖章那道理是一样的要完成这个任务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严格按照某个教务处设定的时间点来完成这个时间点如果错过的话完了就要开始一个复盘复盘再复盘了
学生不及时交我们不及时通过的话就会出现反攻就会出现学生跟我们沟通比如说今天这个任务必须凌晨 12 点钟之前要交要点掉学生真的会晚上 11 点 58 分发消息说老师你帮我点一下
那时候我他妈已经睡觉了对吧我要起床帮他点学生不及时教我们反攻这种情况非常存在的那么我就在想这个系统的这个机制的问题存在我可以理解其实它是一个细化的问责机制就是哪里出问题我们就可以追溯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但管理上设置这个时间这么争分夺秒的去设置时间这不绝杀我们吗用篮球的术语来说就是按照表来走嘛
对不对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提我们高校对毕业生论文的严格要求了就是我们整个本科评估工作大家可能听得比较陌生如果你是高校老师的话一定会如雷贯耳的这几个字就教学检查毕业论文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你们知道毕业论文如果出问题了会怎么样呢学生马上叫回来毕业证书暂扣整个专业拿掉
停开的后果就是你招不到学生招不到学生就收不到学费收不到学费你这个学校就更加缺钱所以这是一个关乎到民生的大问题好吧所以说说白了就为了不出问题管理层呢我也理解他们就要层层把控
就是说问题肯定不是存在于这个系统而是背后的人出了问题就为什么会把系统所累的这些东西夹杂在我们身上这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一点就我这里的观点来说呢就最直观的来说抽象的结构和具体的系统催生出的理应是一个理想化的东西叫态度吧也就是官方经常会说的那句话希望你们重视起来对不对但重视这句话是空的
系统真正催生的我感觉今天我第一个观点就是恐惧在学生那里他们接受到的这个信息会变成了我靠我不能出错然后到我们老师这里呢我们老师就变成了我不能出错的情况下也要督促学生不能出错就这个恐惧的心理就导致了一种和毕业论文写作这个行为完全相悖的一个应对模式就导致了我们工作因为恐惧而累
这非常像卡夫卡写的小说你会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就具体来说学生就会让你阶段性的复批比如说写论文啊他们是这么写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听听看这是不是你啊他们会写一部分写一段甚至是然后呢马上发给你说老师你帮我看一看这一段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们才放心写下去这样他心里才会有底但
你仔细想这就是恐怖催生出来的一个形式正确问题其实是无效的就相当于你每天都坐在那边看书看一点也不管看进去多少总之完成了今天的这个形式仿佛就已经达成了这个考研的目标一样怕总体出错只能去抓局部正确这是非常功利主义的一种思想但这种
思想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矛盾的因为论文和很多东西一样它不是局部加局部就等于全部的一个东西举个例子你不能给我看一个齿轮然后说这个齿轮对于整部汽车来说是没有问题吧我只能说这个齿轮没有问题但车有没有问题我不知道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对不对
论文还和车不一样论文是步步推进论证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的我要看的是一个整体如果结论有问题我们才会去看推论推论错了我们就看材料是不是解读有问题那材料有问题说明文献不够那这样才能评价论文我这里呢就是想总结一下类
累非常累累来自于系统系统催生了恐惧恐惧又加深了我们的累如此循环直到六月大厦崩塌那就是我这里的一个情况我就说吧这个时间点就不能来聊这个东西你看见没有林老师就刚刚就是一大堆的发泄就明显感觉到是满肚子的怨气啊但
刚刚林老师也说到了就是这个整个系统这个问题其实你可以想象就是高校的行政系统之下那所有的东西都要细化对吧所有的东西都要分门归类这样你最后才好找问题但我
但我觉得这个其实我不知道是不是挺有中国特色所以我也想问 Kamen 那边我们刚刚说到的国内的这套流程美国那边是不是这个样子的是不是美国那边的学生和老师也是被这套系统折磨的一塌糊涂也很累呢我还挺好奇刚刚林老师说就是他出问题之后这个后果然后大家是怎么衡量一篇论文出问题了
我昨天准备的时候简单的查了一下美国的 DM 论文然后他们一般很常叫做荣誉论文或者荣誉项目就是 Honest Program 这种东西的历史大概我觉得可能最大的不一样是因为它几乎在我查到的地方它都不是对学生是必须毕业要求的一个过程所以它就变成了一个更荣誉性的一个就是你可以在你的 GPA 有多少多少分以上
然后你有这个愿望你可以去选择做一个 honors program 然后这里面它一般的形式会是一个 BM 论文但是它也可以会有很多其他的形式比如说在我自己读的电影系的话你既可以做一个批判性的研究论文你也可以做一个创意性的你可以去写一个剧本拍一个短片然后他都把它归到叫做 honors program 里面然后同理对于英里系来说的话你既可以去
选择一个 research 的一个论文然后你也可以做一个 creative writing 做一个创意写作然后他们一般可能会创意写作的同时再写一篇更短一点的的一个那种就像一个伴随式的一个论文一样的东西所以因为它不像是国内一样一个必须的要求部分而更像是一个荣誉部分
导致的结果是他这个系统就非常的不确切也不严格,他可能在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系之间会有一些差别,比如说我的体感是因为我是在一个作为大学吧,更强调博爱教育的国理学院,他的毕业荣誉论文体系会更完善一些,但是比起刚听到国内的体系的肯定都没有那么就是一步一步这样对话的特别好,其实我的论文是在我们学校的电影系写的,然后,
他其实整个过程其实我只需要在开题的时候和中间以及结束的时候和我导师见一面就好了但是我中间可能他见了更多不同的面也是因为他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要去写的所以就是一般会去写的人可能是有欲望去写这个东西的所以他可能没有那么强烈你需要在什么什么什么时候
把这些都要写完然后你要给我叫一个一稿二稿三稿然后你要有开题报告解题报告什么怎么样它的过程是更简单没有那么多折磨人的东西这个节目还是非常有用的我希望有一些相关的人员能听到这个信息就是这个 honor 这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里变成一个必须的他们那边相当于是一个荣耀
我觉得这个出发点不同就导致了整个操作的后续是完全不一样的凯文如果好奇我们这里毕业论文怎么样检查出来不合格的话我可以跟大家简单的说一下他们这个检测论文呢是叫抽查的比如说上头派一个人到你们学院然后呢随机抽查几个人的毕业论文那么他们抽查的这个毕业论文呢是抽查什么呢第一个格式是否正确我不知道美国是不是这样我觉得
以我在波士顿的经验应该没有人去讲究这个东西他们可能会 MMI 这样的一个格式去要求那我们中国呢就是有一个格式一定要正确你有什么样的字号啊你的这个这个英文的字号是不是 Time Sending New Man 啊你的整一个中文字体是不是宋琪小四啊这些东西就是非常表面上的东西他们一定会延长一定会延长因为他们
也许你写的内容我看不懂但是我只能看懂你的这个格式是不是符合要求的然后他们会要求参考文献一定要包含两篇外文文献不管你看过没有但一定要有注释是否是规范这个是第一点第二点呢
就是我们待会会重点谈的关于查宠率和 AI 率这个新的东西出现他会觉得你是不是一个诚信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是被查出来的话他们会觉得你办学当中就是不严肃不严格
连格式都搞不清楚所以说我们花了非常大的力气各位同学们你们在听这个节目的时候一定会赞同我的观点是不是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都是在跟老师周旋这个格式问题也花了很多冤枉的钱去买个 WPS 或者说淘宝上
你去找一个什么论文格式修改机器依然通不过就为什么这么折磨人就是因为我们全部是在检查形式方面的东西这就是刚才我说的如果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他只能关心系统表面的形式问题
因此这个形式问题是我们重中之重每次我们领导开会都要拍桌子的说这个东西一定要把它们搞懂页码引用的西方文献要用 P 或者 PP 点中间是一个斜杠中文就不能用 PP 点要第几页到第几页这个东西都是要落实到每一个标点的 Kevin 你知道吗这是非常恐怖的喂
我在想这个原因是我觉得人多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然后另外可能是因为他没有这么多人在管这个事情就是我可以感觉到这个大学会有一个在你提交毕业论文之后会有一个把这个论文封存到他们大学的档案里面这样一个过程基本上就是可能每个系定时把这个东西给学校学校把它封存好然后就完了
都是在系里面完成的所以就是你和你的导师和你的系主任商量好这基本上就 OK 比如说格式的问题我的整个论文 50 多页的毕业论文最后的那个角度部分是我在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写完的最后三场之内�
就是但真是我觉得应该除了我和我的导师没有人读过那篇论文所以也没有人会知道因为好像很多人来管来审核所以他让这个事情突然变得愉悦了很多让你就真的可以关心你到底写的是什么而不是就是我到底字号有没有用对或者是我这里有没有多一个少一个点对我非常喜欢你用的词变得愉悦了很多因为我们现在就是苦涩很多我们
不过于的去注重形式就没人关心内容你们这里是把这个东西松绑了然后我们的关注率全在学生的内容方面我觉得这个就是 honor 对吧我们这里就变成了一个 PTSD 的这样的一个体验那我要说难听话我要总结一下这个国内的情况来就是这个史上雕花是吧你不能这么说这个是我自己的总结跟那个嘉宾无关
但是回过头来说啊就是不管是国内的这边要写所谓这个硬性要求的毕业论文还是美国那边所谓的叫荣誉的作品对吧它其实本质上来说为什么需要其实是要考察一个学生的这种能力就像我们在高考的时候那我们考察能力用什么就是用试卷看你做的对不对那到了大学四年肯定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太合适的那我们就要写论文所以
我想问的既然不管是什么形式中文系英文系都好像要大家来写一个这样的文章那么这个写的文章到底在考察我们这个四年的什么一个能力呢就大家发现没有就是我们好像每过一个阶段就要写一篇论文比如说我们课程结束了以后要解课论文
我们可能毕业论文也要写个毕业论文如果你读硕士博士还要写就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会用一篇文章来检验一个学生的阶段性成果我还去搜索了一下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也是有这个传统的中世纪以来老黄也知道就是经验哲学或者经验他们这种体系他们的一个 research 或者叫 report 他们就是要以这个书面的形式去写出来的
那我们中国其实也是这样就是我们向来有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其实也是一篇文章啊它不会考你各个方面的选择题判断题这种东西对不对它就是一篇文章比如说我们去写一个汉代的策论又是一篇非常大的文章了所以说我觉得我们近代的毕业论文它成为一个机制成为我所说的一个系统它是一个中西合并的这么一个东西啊就是
我查了一下啊这里有几个信息可以给到各位啊就是论文作为一个必要的学业证明它其实是最早的是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金院时代然后普鲁士的教育改革然后经过德国以后就被延续下来的然后我说我们国内啊
就是我们第一个引进的一个阶段啊是在晚清的时候啊是那个曾国藩的包弟啊曾国皇的一个曾孙他叫曾兆伦他是 1920 年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啊去读的化学工程学然后这家伙学完之后呢回到了北京啊在北大担任了化学系主任然后 1934 年开始他
把这个西方的论文制度引进了当时的北京大学然后开始慢慢的被全国高校接受和推广慢慢就成立了我们这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呢就是这个抗战到一个解放之后呢我们就这段时间基本上是不写论文的啊可以想象啊我不知道西南联大情况怎么样慢慢的解放之后呢我们又跟苏联接轨我们就开始慢慢的把苏联那套东西给拿过来了
但苏联那套东西呢其实是非常多非常多的功课院校他们提交的报告其实对我们当时新中国的建设是具有直接的作用的比如说你发明某个专利啊或者说某种材料那你写报告的话是直接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但这种东西呢它由于成型了之后要在全科推广也就是不仅仅是功课文科也要推广慢慢慢慢就规范成了一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
大学生必须读过四年之后一定要写论文的甚至我们还出台了一个东西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为了做这个节目我还查了一下它在第四章第 19 条很具体啊是有规定的它说接受本科教育通过规定的课程考核或者修满相应的学分重点来了通过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等毕业环节的审查方可取得学位
他是一定会要有就写进了一个学位法的毕业论文这个东西大家不要幻想他会被取代了不可能除非修正我们的这个法案对吧如果你要说毕业论文他的检测就是说检测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要求我只能说是非常抽象的因为你完全可以把毕业论文当成是你
未来工作上会遇到的甲方比如说我遇到黄泽成就属于这种情况对吧甲方有多抽象有多么离奇你们就可以想象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模一样的比如说啊毕业论文是对你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你的导师会跟你这么想
你听起来像不像一个甲方爸爸说我需要你展现贵公司的综合实力呈现一流的产品比如说我们会跟学生说毕业论文是你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次检验听起来像不像甲方爸爸跟你说我需要你给我做市场调研自主研发独立成品一个产品
比如说毕业论文要求你一年时间里完成一篇论文完成不了你就会延期毕业听起来像不像甲方说我给你一年时间希望你全力以赴让我满意就是说我感觉就是就毕业论文是什么呢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他在到处寻演就是这种感觉
凯文你觉得呢虽然你们那边是一个荣誉的但是你觉得这个东西在考察你的什么能力呢我今天想到比较具体的在人文学科下几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点可能一个是这边的人文教育它特别强调文本细读这件事然后所以基本上大家从最早可能
本科的入门课程开始写的论文是从小网大写而不是从大网小写的就是从最早你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可能会让你写一首诗的分析然后一篇文章的分析或者就是一个镜头的分析或者是一场戏的分析所以就是你一直到写到你的毕业论文这一步的时候
它非常重要的在最底层的论证的逻辑都是你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文本系图的能力你可以从系图里面获得大家之前没有获得的信息这可能是一个最微观的底层的在考察的能力
在最宏观的层面上可能你需要做的是去把你刚刚获得的那个微观的个式证据去连接到不同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体系里面去然后去想说我刚刚通过系统获得的这些观察也好巧思也好他们怎么可以去和更大
的跟可能看起来跟这个文本本身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各种各样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体系产生观念然后才能让我们把我们刚刚的微观和宏观联系在一起所以它的第二个能力是关于你对这一些宏观的话语体系的熟悉程度和运用程度然后第三个我就可能也是去写毕业论文这个事情
比平常的课程论文更难的是你需要把这两个东西联系起来然后去讲出一些可能稍微更有价值的东西它不仅仅是一个观察或者是一个巧思而是你可以把这些东西从微观运用到宏观上去再从宏观上的这个话语体系再反射回微观的观察上所以它会是一个去训练你在不同的这个层级
跑步的某种能力如果这个比喻听起来合理的话其实你写的时候也会是不断地在更微观的戏读层面和更宏观的话语和意识形态体系层面来回拉链一样然后从里面去支出一个看起来合理并且有价值的一条线
然后我觉得就是这个能力对我来说我觉得还是这个学科非常重要的但是他是不是一定要用毕业论文这个形式来考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其实对我们来说大部分的学生是不需要写这个东西也可以毕业我觉得这些能力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把它全部规范化成了一篇毕业论文的话它可能的效果还不如把它分散到不同的课程论文里面要好
那我这里要追问了就林老师刚刚说就毕业论文其实是做了一个假方让这帮学生做乙方他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比如说要你有分析作品的能力要你有这个鉴赏的能力对不对但从这个实际效果来说你觉得写完这个毕业论文之后能不能达到他的那个考核要求或者说能不能从一个毕业论文看出来这个学生到底的能力怎么样
我只能看到他修改的能力怎么样我只能去看就是一收上来的论文是非常糟糕的就刚才 Kevin 说的一个观点我非常同意就是这个是理想化的模式就是我们以小慢慢慢慢变大从细慢慢到
广这样的一个程度这是理应的一个人文的教育的一个模式从一首诗歌从 understanding poetryunderstanding drama 开始然后到一个更宏大的东西跟不同的外部的联系从文学内部研究到文学外部研究的一些接壤这个是非常理想的模式但是我们这里呢刚刚
刚刚好是相反的老黄你知道吗就是我们是以非常宏大的东西入手然后学生才会拿着这个非常宏大的东西去抓一些非常小的东西在论证这个他找到的很大的东西是正确的他们先有意识形态或者说别的那些东西他们发现了大的东西然后再去找文本去印证这个他发现了大的意识形态或者外部的东西是值得去做的
这个是非常奇怪的就是每一篇论文你说正不正确就是百分之百正确这是很可怕的你对人文研究来说百分之百正确的论文是很可怕的相当于你去射箭你不是拿着一个箭去射几环你是拿着靶子去赢这个箭
那你怎么赢都是实还我们这里就是完全是这样的我们没有所谓的 close reading 没有这样子的一个细读的一个习惯和一个培养的模式我们花了好大的力气去教学生大一大二他们可能在 suffer more 这个大二这个年纪就是要求他们细读了好不容易教好大三来了一整套文艺理论包括各种各样的这些话语的分析完全可以把他们盖掉这让我非常惊讶的一点他们会
获得理论的能力获得理论的快感和愉悦感要远远超过细读文本所带来的那种可持续性的滋养这个是使得他们我们看到的毕业论文几乎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但是在人文领域当中百分之百正确的东西一定是错误的比如说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们很多论文就会用一个某某理论来套一个作假那么这个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你不套这个作假你去
换一个作家他的结论依然是成立的你不会觉得很奇怪吗那研究这个作家的一个特殊性的意义在哪里呢我每一次答辩的时候都会问这个问题的我说你把沃尔夫换掉你把它换成杰尔斯汀能不能成立然后学生会很自信地跟我说也能成立那我说你这篇文章通不过的对不对
就是这么一个问题所以说我只能说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把论文修改到现在他们慢慢的能够感觉到这个论文是伪装成一个从细读出发的这个方面我只能说他们修改达到了要求不能说他们的能力达到了要求只能证明他们修改论文的水平
达到了毕业的要求对我感觉好像就是他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就是我们刚刚说到整个人文教育体系里面大家的那个思维框架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我真的开始跟黄老师聊这个话题的时候很难想象大家怎么做到可以不细读然后教大家理论然后教大家文学史的因为就是感觉在我的脑海里面就算是在学最
抽象的文艺理论的时候大家做的事情依旧是把他的某一篇文章让我们现在来读这三段话我们来说他到底这三段话在说什么基本上去做任何教学的一个根基都是让大家去细读文本然后从文本里面出发再把它联系到其他的地方去所以
他倒推过来到编论文这一步的时候觉得对美国的这些教授来说他们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其实完全是相反的他们会觉得大家会都已经倒在写编论文大家写的东西依旧是非常小而可爱但不重要的东西大家都在写戏组但大家不
不去想这个系统之后我得出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它可以被联系到什么更大的框架上去就是所以我觉得在我跟我的教授的交流里面他们其实更操心的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东西但是这个好处确实是大家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很难会是那种就是你刚刚说的百分百正确的东西因为它
它总归在某种程度上是从系统出发的这个系统的水平有高有低但它很难是一个绝对正确的东西如果不是绝对正确的话它还是有那一丁点价值的但我觉得最可怕的人文论文确实只是你刚刚说的那种在先有一个大的框架里面去在里面去找一个缝来填
我觉得这可能也是因为国内的 B 论文是一个被整体调控的东西这个完全是我的不成熟的暴论但我觉得就是可能对科学方面的论文来说大家想的事情可能是去填一个缝然后我可能是去找出现在现有的理论或者现有的研究里面有哪些地方是没有被写到的但我觉得这套逻辑不能够被直接运用到人文研究上来是因为就是填缝这个事情它不
所以我需要去读他其他的作品去读写他的批判性文
然后这个人发现他们都没有非常准确的描述到我在一开始读他的时候描述那种心态所以我才会想要去写篇论文来找到一种更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他到底让你着迷的点在什么地方所以我觉得他在人文的研究根本上的逻辑不能够被这样的逻辑来概括所以当我们要用那个逻辑来写的时候就会很容易产生出我们刚描述的那种现象
我跟你们说啊就你们的这套想法就是象牙塔里面还没转过来我跟你们说一下我的实际经验我当时写论文的时候就是我们一个老师一般是指导大概五到六个学生那可能有的学生就是写不出来那写不出来怎么办老师就说那你套理论吧你去找一个文学理论把它套在某个作家身上然后看看成不成立这是一个非常公
公立主义式的做法为什么要公立主义式就是回到了前面那个系统的问题对不对我面临着我三月份我要交开题报告对吧我四月份要交一稿如果我写不出来那怎么办我要倒霉学生也要倒霉那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这一套方法论去套这个东西嘛所以至少在我的当初的那个学校里面确实是有这样的就是老师会主动让你去这么做为了交差
这个是一个事实当然我不知道这个事实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一套现象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论文是用着理论去套一个文本然后变成了一个非常格式化的东西我觉得这个还是刚才跟我说的这个东西吧就刚才你也说了就是你的同学当中和你的老师当中会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存在就他越要交差越怕出错然后
又教不了猜这种问题那么学生怕犯错那怎么能够不犯错呢就找一个最稳妥的方式那可怕的是什么呢学生也找不到稳妥的方式是老师告诉他们你们要用一个理论去套一个文本那么
那么这种方式呢肯定是不会错的结论先行永远是不会错的那肯定也是最容易操作的因为有一些 BN 论文其实你光看它的题目你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它的结论是什么
他没有写这篇论文之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结论然后呢相当于我说了很多次了相当于你知道了一个谜底你的毕业论文就变成了去补一个谜面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当然不会错了
因为你知道谜底是什么你就完全可以把谜面搞得扑朔迷离一点这个是最容易蒙混过关的刚才凯文说到的一点我其实非常同意的一点就是我们理应的那个模式就是应该这一整套流程就是我阅读到了一个让我感觉到欣喜的点
这个新世界点我非常希望用我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但我想看一看别人有没有用他的语言表达过跟我相似的地方那这样子就进入了一个文献论证的过程
那我们会看别的批判性文章当中是怎么谈这个问题的那么就会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方向第一个方向我不同意他说的这个东西我找到那个材料和文献当中那个写作者的观点跟我相反我们就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驳斥的对象论文要论的嘛
反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找到一个跟你方向相同但是他的观点跟你的观点相比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你的可能比他想的更远一步了那你就可以接着他的观点去说那么这样也是一个补充型的一个论文的一种写作方法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往前迈一小步人文学科
进步没有这么夸张的创新性没有这么强的不可能你今天搞一个新材料明天又搞一个新化肥出来没有这么快的它一定是一点一滴一点一滴往前走的你作为一个本科生你能点滴的往前走一点点那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呢如果按照老黄的这个逻辑来说所有的东西都套一个理论来做的话那么我们所获得的一个结果就是永远正确永远原地踏步永远把脚下的那块土地越踩越深都把自己埋掉了然后埋出了一个大坑让后面的人继续往里面跳
那么这样的一种模式我觉得根本就达不到毕业论文它最初的一个初衷了因为毕业论文它有很多的要求比如说创新性有多少创新性是我们必须要观察的你不可能说你研究一篇文章老师一看见这个题目就觉得这个题目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你不要去做了那么学生就会觉得什么都
这些东西是新的不是他发现的观点是新的而是他运用的理论是新的他们觉得这就是创新性我 N 多年前我可能用荣格的理论我现在用拉康了那拉康比荣格总是先进的嘛那我就用他了那后来现在又变成一个乱八七糟的各种各样的理论加出来了他用各种各样的文本以这种新来代替创新
那其实是二手的心来代替原创的心这种创新是被误读的是被误解的所以说我就导致了现在整一个理论套文本的方式我悲观的估计还会继续下去到 2026 年 2027 年我还会在每个六月份爆炸的依旧会这样因为这个方式太稳妥了它不会出错如老黄所说的它能
救人于淋雨之际对所以就是在中文说这个 honor system 就很好就是因为你要是写不出来就不写就好了反正你也可以毕业因为就是确实是因为我在开题的时候经常和有很多朋友到最后解题的时候人数会变少然后我
I assume 他们应该就是有人就到中间就没有再继续下去然后也一样的可以毕业但刚刚我们有说到创新这件事情我觉得就是因为大家先有了一个对创新非常狭隘的认知说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新的文本我一定要想出一个完全全新的观点这才叫我在创新然后这个我觉得它也是受到一种更科学式的超前看的然后要打引号的科技创新式的那种创新
让我们这样来想创新这件事但其实就是在人文学科的创新它的新和旧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可以被画一条直线出来的就是更新的人他们写东西就一定更新更老的东西他们就一定更老我们也要用更新的理论来看
就是人的思想的发展不是这样一条直线下去它是可能在悬崖交错这样来回往复的所以你不能去找到一个更先进的文本来覆盖更老的文本然后第二点是因为它创新可能更来自于一些更小的更细微的就刚刚说到你可以去把
他写个东西往前面多写一步或者他可能是他大框架里同意那里面有一个小点你不同意然后你把这个小点单拎出来说你去找一些很具体的论据来想这个小点哪里你出了问题然后你再回头来想说那我再去论证这件事情到底在这个大的框架里面
哪一些不同的影响所以大家可能就会陷入那个要去理论套文本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可能对创新的想法太狭隘了但是这个也同时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更严格的一个评价体系需要让更多的人来评价你是否是创新所以会导致它需要被回到一些更可以简单被量化的指标上来
当这个体系不断地扩大的时候它不再是一个课程论文它是一个毕业论文然后再往后它是一个要发表的论文它都会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就因为你体系扩大之后你需要把这东西告诉别人你为什么重要所以就会被无可奈何地去依赖一些更需要量化更能够被指出被清晰地看出的一些指标它可能在国内国外感觉都会存在
没错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就是我们最主要的当下执政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对创新的理解过于的狭隘然后对学生的传递的东西又没有这么细所以才会导致了我们这个环节最终会出现这样一个非常尴尬的一个局面
我们刚刚一直在说这个论文的创新这个东西这个其实是我当时写论文的时候自己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到底能写出什么样创新的东西就假设你们刚刚说的这些都是成立的就假设我们在一个非常好的这种论文的环境之中你可以用你想用的任何方法来通过一个微小的点来写但是真的有那么多点可以写吗或者对于一个
从本科生来说要求他在论文中写创新是不是一个过于高的要求了我觉得这句话我还是要站在我们教学的角度上来说一句的它不算是非常苛刻的要求因为为什么呢就是我们每一代人他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那么每一代人他所接触到的整个世界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不是说让他们盲目创新而是我们想看到的是这一代人他通过
这么长时间的一个学习对一部经典的文本也好或者说对某一个现象也好他有一个自己与时俱进的他们这一代人的观点上面有什么不同这个大概就是要创新了而不是说你非得想出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
这个创新是绝对不可能靠一代人能够完成的就是我觉得从创新的角度上来说一定是我们传递有误学生肯定是没有想到这一点因为我相信学生他们真的能够意识到创新原来是这样的话他们应该比我们更加的活泼更加的具有新鲜的一些观点他们只不过缺乏怎么把他们的一种全新的视角引入到一个所谓正规的必然性
会让大家就会羡慕那个非常
糟糕的恶性循环里面去但另一方面我觉得确实就算在我这边我觉得在本科论文就是我读到的我身边的本科论文然后大家写作的水平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层次不齐的一个阶段因为大家确实没有读过那么多书然后大家也没有那么完善的学术训练所以大家写出来的东西不可避免的然后又是在我们这边可能是一个更没有那么系统化的一个过程就是大家
最后在每年解体的时候能讲的东西其实是特别千差万别的然后可能会有特别好的然后也有特别平庸的但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正常的结果就是它不一定要要求大家写出来的都是非常在学术意义上有价值的东西它可能更多是你在对你的四年的经验
大学生涯里面一个对你自己个人体验和你的个人阅读经验的一个系统化和理论化它可能并不是对整个系有价值而是对你自己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
然后这个过程某种程度上至少完成了它一部分的作用然后另一部分如果说你同时还创造出了一些可能对这个系对这个学科本身有价值的东西那你可以在继续之后的学习里面去深造这个部分就是我也觉得有很多人写东西就完全狗屁不同但可能也没有关系
就刚才我补充一点就刚才凯文提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词也是我们可能大陆的那个读者或者学生非常关心的四个字学术训练凯文可以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你在你那边的学术训练它是一个专门的系统化的一个练习和教学吗你经历过哪些东西可以被认为是学术训练的呢
其实我觉得这边的学术训练非常的不系统化比如说之前我们在另外一期播客里面有聊到说我们是不会讲文学史的我们其实就你学完四年你也不知道这个文学史从头到尾什么样子它只会给你不同的几块积木然后你可能会一开始会学一些很具体的点子来学一个作者或者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国别的写作
你在大概四年里面可能会大概会上 12 到 15 节课左右然后你可能就会有 12 到 15 块积木然后这些课可能他训练的最好的能力是刚刚说的我们系读的能力因为所有的课要求你做系读所有的课都会让你要每周写可能一些类似于阅读报告然后讨论问题然后每个课基本上到最后或多或少有一些论文的部分然后他们都会让你做系读我觉得就是在美国这个英文系的学术体系里面可能最完善的
培养的是你的系统能力但是到写作能力以及你去把我刚刚说的认识到宏观的各种话语体系和连接微观到宏观这个能力的培养其实是非常弱的就所以刚刚会产生教授会去头疼说你到毕竟论文你写的还是一个很具体很小的点而不是一个重要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他做的学术训练是一个非常小而美的学术训练这个小而美既是包一又是编一的
就是我们这里的学术训练这四个字我是自己概括出来的就是我自己认为的就是我读到硕士之后才会有这一系列的学术训练刚才 Kevin 说到的一点很重要就是刚才说的工具化的这些东西就是细读这个是能力的我们这里可能会更加培养学生的一种工具化的一种使用比如说数据库会不会用我很惊讶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做我们外国文学论文的学生
到开题的时候竟然不知道我们图书馆里有一个外文数据库是可以搜索外文文献的他们不会找然后呢我每一次都得去教他们怎么用图书馆你知道吗这个应该是大一新生就应该入学就应该会用的东西他们没有人教他们然后呢找文献找不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块第二呢他们也不会读文献就是他们不知道看一篇文献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他们的观点在哪里我说你们应该会去先看 abstract
Abstract 如果跟你没关你就这篇文章就扔掉然后你觉得 Abstract 对你有用然后你就可以看它是怎么论证出来的那么就是读文献的过程第三步就是做怎么样把文献跟自我观点的一个结合你去建立一个对比比如说他的观点基于什么得出什么我是基于什么得出了什么这两点对比一下能 argue 就 argue 不能 argue 就往前推进一步
这就是自我跟材料之间的结合最后一步也是我最想聊的是我们高校没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教学生写作的这样子的一个课程我们的基础写作课都是扯淡的
都不知道在教什么我觉得是在延续高中的继续文啊议论文啊这种大而无当的东西没有所谓的专门的写作训练更不用说学术写作训练我今天在学校里面看到我们讲台上扔了一本书我觉得挺有意思叫做学术英语训练
一看就是老外针对中国人写的一本东西学术英语训练就翻开来一看呢又是一个草台班子就是他又告诉你怎么阅读理解怎么用固定的表达就是论文的固定句式有哪几个让学生去学那但是这个东西有没有用有用机械吗机械
至少你要让学生换一种语言用学术的语言去写他的观点那这叫做学术训练从去搜索材料发现材料与材料对话到怎么落实材料怎么去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东西都是要训练出来但是我们没有所以说这个是非常遗憾的一部分
对这个也是我想说到就是写作的能力写论文的这个能力其实是需要通过训练的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很多人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当你知道你大肆需要写一篇可能四五千字的文章的时候这个文章还是一个学术论文的时候你是不知道怎么下手的因为我们之前
就没有写过这样的东西可能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要写这样长度的一篇文章还需要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还需要找到这个你的论证对吧还需要用这个学术性的话语把它表述出来对于很多人我觉得
甚至我说难听一点对于 90%的这个学生来说这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记得我那个时候我看到有一些我身边的同寝室的人写出来的这个东西就像读后感一样我说难听一点如果你不是一个在大学里特别认真学习的人仅限于文科专业可能根本就没有看过任何除了作品之外的任何分析的东西或者他看的任何分析的东西只是豆瓣上的评论这样的东西所以
呃整个来说既然你最后是要写出一篇东西你这个写作的能力其实是在之前完全没有得到训练的我不知道呃凯文那边你们会有这种写作训练的课程吗或者说老师会教你怎么写作吗呃
有是这样的可能有两块我现在的体感是写作课也是一个对美国大学的就是这些人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因为美国人写作也超烂一般这些大学他们都会要求所有学生会上一节那种写作训练课一般会叫 writing seminar 但是他这个课是一个对不管是人文学生或者学理科学生都会要求的一节课所以他能够做的事情是一个
教你非常泛泛地说你要怎么去做研究教你一些最基本的写作类型训练但因为它足够广所以它就会非常的不具体那些课上教的很多经验其实并不能够被直接运用到一些更具体的人文写作上面去然后所以另外一块的写作训练就是来自于你在不同的课上写的课程论文然后我的感觉是可能因为我们这边
几乎所有的人文课不会有考试所以如果你要写辩论文之前其实可能已经在你大概 10 到 12 节专业课上已经写过 10 到 12 篇了然后就是可能从那个里面会获得一定层面上的写作训练但也不会太多就是因为刚刚黄老师提到的这个问题就是大家可能只是写了 12 篇读后感这个是完全可能的大家可能每次写的时候有一个他
想写的文本他可能去读了一篇他的批判性文章然后他可能用这样的模式写了大概 12 节课他可能得的分也不会太低他现在要写 BNO 文他可能会把 BNO 文再写成另外一篇更大的一个读后改所以我觉得他们可能也在头疼就是他们的写作教育并不是一个非常完善的一个过程但他通过这两层面上他还是有了一些基本就你很难会到
毕业论文这一部看到一篇非常糟糕的东西但是它可能会很容易是非常平庸的读后感我觉得我们也不能怪学生这个还是我们教育体制的问题我指我们中国大陆的文科教育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我觉得我最累我之所以累每年五月份开始要很累脾气会很暴躁是因为我帮他们改论文的字数是非常多的我如果一篇学生的初稿交给我
我会批注上面一直批一直批我统计过我们现在老黄已经不是五六千字的毕业论文了我们的要求是一万到一万二左右一万到一万二左右的一篇初稿交给我的时候我会把它们先筛减到八千字左右因为他们很多都是在那边循环论证就说那种车轱辘话
然后呢我的批注我给他们留的批注大概三千多字的批注全部会问他这个点是怎么得出来的有没有文献支撑这个真的是这样的吗逻辑不通啊因为你第一段里面已经否定过这个观点了这里又变成了赞同他的观点你是怎么去自圆其说的就是帮他们去梳理这些东西但是有很好的效果就他们能够短期就能够明白你的严肃性嗯
老师如果能够通过每一次认真地去改学生的我的理想是当然我也做不到就是所谓的课程论文的话学生是有这个意识的我相信是有这个意识的我觉得我们老师可能更多的是黄老师遇到的老师就是觉得我很恐怖不要犯错赶紧去那个理论套文本对吧因为因为
很多东西我觉得问题就出在于这里我把它概括了一下就是我们老师经常会非常清高气傲的觉得这个是常识但学生会认为这是一个知识因此呢你拿你的常识去要求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他们
肯定会觉得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们老师可能写文章写的多了觉得这个问题是不会犯的这是一个写作的常识你为什么还犯呢但是也请这样的老师跳出来想一想你也是这么过来的你也是把论文写作当成一个知识再慢慢幻化为你的常识去写的所以说我觉得双方的只要能够配合就至少我
我辅导的学生当中还是能够被我骂得狗血淋头之后今天给我拍毕业照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至少没有闹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修正的是整一个教育体制或者教育过程当中的系统性的 bug 我们不是在针对人这一点我相信也是非常重要的
好刚刚我们是讨论了一个传统的情况也就是这么多年来论文写作中一直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那下面我们要来讲一个这两年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新发展新趋势就是这个 AI 我相信各位在听节目的听众如果你正好是一个
在读的大学生那你肯定是使用过 AI 工具的不管这个 AI 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你进行了学习和作业的写作当年在这个 JTGPT 刚出来的时候我就
进行了一次试用我当时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他进行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然而当时他给出的那个答案是让我非常惊讶的至少从这个表面上的水平来看肯定是要超过
相当一部分的普通的大学生的那我当时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完蛋了以后肯定有非常非常多的学生会用这个 AI 工具来进行论文写作那现在差不多也两年过去了 AI 也是进行了多次的迭代现在的效果肯定要比那个时候肯定是更好的
而且国内的大学的现状大家应该也是知道的其实是相当功利的毕业肯定是所有人的头等目标没有人希望自己会被论文垮住再加上我们前面所说的论文又是那么的难写
我完全可以想象今天一定是有无数的大师毕业生动了用 AI 写论文的念头甚至是付出实践所以我们做节目也不要藏着掖着了大家坦诚一点吧林老师你那边到底有多少人是拿 AI 在写论文至少出稿交上来是用 AI 在写论文的
我这里的情况呢因为刚从一线退下来刚从答辩的这个现场退下来没多久就是我们这里呢说一句实话啊就这样做新拉报论的话就是我们这里的 AI 率啊这个还没有具体出台只有试行的几所高效但是我所在的那个高效已经把它当成一个检验的一个标准了我们这里的要求是 AI 率也是不能超过 20%啊跟查从率是一样的不能超过 20%
但是就我看到的一些情况来说可能都是 30%到 40%的也就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AI 的使用率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广这个 AI 的使用率它非常高它就说明现在的学生想要去省力去写这个毕业论文的这个初中
他们想要轻松去用 AI 去写作这个情况是挡不住的就是以后有更高级的 AI 出来对就我再追问一下林老师毕业论文这个是学校有个硬性规定就 AI 率要超过多少那平时的作业呢我这个最想知道有多少人是拿 AI 写的
平时作业如果你要硬说的话我可以直接说的平时作业用 AI 率使用非常高我的态度就是这样你用 AI 写我用 AI 批看你的 AI 给你自己打多少分你就多少分如果你自己写我就亲自批如果你是 AI 加自己写我就用 AI 加自己批就是恐怖至极了话
他们用 AI 写作的这个概率非常高甚至甚至有同学在复制粘贴的时候把最后一行字也复制上去以上内容来自 DeepSick 仅供参考他们都会把这些东西复上去
所以说 AI 的使用率在我们课程论文上是比比皆是至少在我所教授的大学的某些专业当中是比比皆是的这个是非常恐怖的我不知道美国那边情况是怎么样的我觉得这边还是蛮高的然后两个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是一个是我自己在学校给一节课当 TA 然后这些课是一个那种半
就是宿舍 program 然后办一个电影课就大家就是每周去一个宿舍给大家放两小时电影然后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个小时是一个非常就是简单轻松的一节课然后我在那课上做题然后我就负责一些的电影放映然后带他们讨论然后有的时候这个放映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办的时候我们就会让学生自己回去看了之后然后写一篇影评过来甚至不是一篇论文就是一个简单的影评基本上那一节课上我们收到的可能 80%的都是很明显的 AI
另外一个数据是我之前跟我一个朋友然后他教一节本科的课我就跟他聊天的时候跟他聊我们当时上那一课的时候期末交叉人的情况他说大概可能那一课上二十来个人可能有四五个人都是用 AI 写的然后他非常痛苦是因为他知道是 AI 但是他又没有办法直接去说你这个不合格你这个我不能给你分所以就感觉是学生在读老师然后老师在读学生的一个那种非常不好的博弈的感觉
他甚至会说他里面看到一篇非常糟糕烂的单单是人写的文章所以就是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普遍且吓人的看来我的这个担忧是真了就是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大家一定都会用但是林老师刚刚说了一点我其实觉得挺奇怪的就是说 AI 使用率要低于 20%对吧如果按照理论上来说我觉得难道 AI 使用率不应该是 0%吗
对不对 20%就说明你这个文章有 20%不是你自己写的但别论文不就是要求你是自己写的吗为什么会有这个 AI 使用率要低于 20%这种说法呢是不是就是某种程度上认为在今天的高效的管理者来看 AI 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被用到的
AI 这个问题它跟查虫率是衍生的问题我们有查虫率我们才有 AI 率没有查虫率的话那么 AI 率就不存在那我们首先要讨论 AI 它为什么会有 20%这个限那我们就要去追问查虫率为什么不能降到 0%那我就想问一下老黄你觉得查虫率 0%的文章存在吗我觉得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文章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对了对了关键就在于这里你知道啊用全英文写作就是我们中国啊中国的全英文写作当中查从率反而是越低越恐慌它跟我们一般的中文写作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英文系他们那边会流行一句话叫太高了不行太低了不权威你能听到他用的这个话吗叫不权威就是你刚才所说的问题如果
太低就意味着你整一个文章完全是自说自话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是完全是自己胡乱的在那边编造一些东西是完全不可能达到毕业论文检测的一个要求因为毕业论文要求是有对话的也就是说你要引用文献的那么在引用文献的过程当中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
红与黑这部小说是 1830 年记事这句话你写不写你写了他肯定就会标红因为这个是常识所有人写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时候可能都会提到这个常识性的内容它就会变成一个重复率那么这些内容它不可能不出现你如果说红与黑是写于 1831 年的记事那么他就不标红他就认为这个是你原创的观点但是它不符合常识
你引用的东西对方也引用你没有引用标志他就认为是重复那么一篇文章当中这些常识性的内容它是肯定会存在的这个叫查从率那好我们说 AI 率
AI 率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查从率的一次更新颖的表达因为 AI 就我们国内情况来说学生运用的最多的比如说 Kimi 比如说 DeepSeek 这些软件来自于互联网那么它也可能会涵盖住一些常识性的表达因此我们会说这个 AI 率它一定会存在一篇文章不可能百分之百所有的每个字的表达
使用都是你独一无二的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好的我就想维特根斯坦的他那篇逻辑哲学论啊他那篇硕士论文交上去他的查询率应该是非常低的因为他的表达体系都是新的连他的导师罗素都看不懂那就说明这个东西他的表达和他的观点都是新的那我们这里的表达
和我们这里的观点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新的因此会有重复力还有一些问题就是学生的表达越来越 AI 化学生因为看到的内容更多的是来自于 AI 他会不自觉地去学习 AI 那么他会
他写出来的东西机器是检测不出来的他们会认为这个好像就是 AI 写的所以说 AI 的律也会存在我是从这两个角度去想的我刚才想就是 AI 律和查虫律它们不一样点在查虫它其实是一个直接看你的这个话语没有被复制出来然后 AI 律其实是一个更模糊的就是我在想它到底是怎么去查它可能是在去找一些文字上的风格线索也好重复性也好
他们俩的那个差别 AI 仿佛在查冲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事情是他给了你他仿佛帮你又多做了一步就是让你去把这些文献也好你的思想也好 AI 帮你做了一个联系而这个联系仿佛是一种思考的形式然后你刚刚有说就是因为学生想要去反 AI
然后就成了另外一种 AI 就是我觉得这个就特别好的反映了就是用 AI 来写论文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就是它会让大家像 AI 一样思考了因为它不具备真正的原创性所以它能够做的事情只是一个在某种
统计学意义上一个最正确的结果这是我自己的感受所以就是他最后得出来的结果是把你所有的信息杂揉在一起之后得出那个在统计学意义上最可能的结果就像我们刚刚说的他可能是一个在某种程度上绝对正确的话当你在写绝对正确的话的时候他一定是在一个人文的学术价值上有问题的你甚至应该写的是一个看起来更有可能错误的话
就是你做的应该是一个更不可能的联系而不是一个可能的联系而就是人文学科的创造力可能就恰恰在你去把一些可能大家之前没有觉得有关联的东西放在一起然后去让他们碰撞产生的思考结果所以 AI
它在根本逻辑上解出来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像是一个陈词滥调的再陈词滥调化然后当我们不断地去模仿 AI 或者让我们的话不那么像 AI 的时候我们也会陷入到那个非常可怕的螺旋向下的循环里面去然后我们又再不对一个已经被陈词滥调化的一个话语再重新再来翻一遍然后是可能我跟我的教授里面大家聊 AI 的时候最感觉大家最害怕的东西是因为它就会反射到我们人自己的思考上不是 AI 越来越像人而是人越来越像 AI 了
就是我刚才突然之间很激动凯文说到的一点刚好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创新我觉得凯文非常完美的回答了人文的创新就是建造一种不可能的联系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棒的一个观点可能是我整个五月份到六月份听到了最好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的创新就是理工科的创新就是建构可能把没有的东西变成可能
但是人文学科我要郑重其事的说就是刚刚凯文说的非常棒的观点说你们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创新就是在一种看似可能的对方去建构一个不可能的触及这不就是文学和艺术要达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
对啊所以不可阻挡的现在大家一定都在用这个 AI 不管是多大程度上在用 AI 帮你写论或者帮你写作业当然在我们这边老师和学校应该都是一个比较反对的态度你看就 AI 绿这个东西都这么快出来了说明大家还是挺重视的我不知道
CAM 里面是相同的情况吗因为我知道其实在 CHAT GPT 刚出来的时候有一些大学是专门发布了一个 CHAT GPT 的使用指南就是告诉你 CHAT GPT 应该怎么怎么使用你应该怎么看待它得出来的结论看起来好像是比我们这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要更
跟得上这种时代的发展我不知道 Kevin 你们那边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吗就是老师们会对 AI 这样的工具有一个更包容更开放的态度
对我觉得因为他在逻辑上有一些根本上的跟人文逻辑的违背所以我的感觉是这边教授的态度总体来说很少会有接受用 AI 写的因为我没有只听过 AI 这个东西同时查重力在这边也几乎不存在所以大家可能比较常规的做法是直接禁止大家使用 AI 但这个常规做法非常的没有意义因为大家都在用所以我听到的我觉得在我的不同的教授里面大家
比较我觉得可能有效的应对方案是把 AI 单独提出来不把它当成一个房间里的大象说你不能用而是把它提出来让大家去讨论说它能做哪些事他们的体验是因为学生是会对这个事情感到激动的这是一个他们自己的东西被放到课堂上来聊了所以他们会其实还蛮愿意来参与到这样的讨论里面去
然后我见过的另外一种是我的一个朋友的一节课这个教授让他们先用 AI 对一首诗写了一篇论文然后你再写一篇论文来批判 AI 它生成的这篇论文所以我觉得在现在一个 AI 已经没有办法被挂进一个不可言说的一个区域里面的这样一个情况下可能稍微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你把它当成一个东西提出来说对它切面之后让大家
知道他其实就做的生意也就只能到那了然后剩下的东西你也只能自己做如果你要写出一篇好的东西的话可能是一个我见到的比较合理的应对方案但总的来说我觉得大家的体验还是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然后我有比较激进的教授他们就会再可能
比较高阶的课上也让大家去写非常具体的就他会把这个题目现在非常死就你只能去写这一部电影的这三分钟不能写其他的他通过把这个问题问的足够细去问够关于细读的问题来防止 AI 我补充一点就是我觉得我们还是一眼能够看得出来就是学生提交的东西是不是 AI 写的就不用过那个 AI 查从率那个机器我们就能看出来
就是 AI 写作它有一个问题无论是你怎么样的 AI 就是刚才凯文也说到了就是它会跳过中间的人情味什么叫人情味呢它不是空泛的话它是具体的就是说学生会往往会写这样的论文就前面一段材料后面就直接给你结论它中间没有推论的过程
我会觉得很奇怪你是怎么得出这一块的呢后来仔细想很可能就是 Deep Seek 中间那一段他自己在演绎的部分学生不看这个东西的他只看到材料
和结论他就把中间很重要的思辨这一块没有跟材料对话没有引论出自己的观点这一部分给省略掉了那么省略掉之后就是材料 结论 材料 结论非常非常机械的这一看就是 AI 的味道
非常非常明显那所以林老师你觉得 AI 有什么地方是可以被使用在这种论文写作里面的吗我这里呢还是还是要说一句可能对我们老师这个行业大逆不道的话
我觉得学生可以善用 AI 的我这里有非常多非常多搞笑的话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就大家自行的辨别一下就是我们怎么用 AI 我们刚才说到英文系或者说其他的一些特殊的论文当中查从率不能太低不能太低太低的话就是自说自话这样子的话会很有问题
还有呢就是你可以用 DeepSeek 把它的查询率变高这个是可以实现的还有更多的一种使用的场景的话就很搞笑就怎么用 AI 降低查询率我给大家去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例子啊就是我觉得学生的查询率实在太高了我会跟他们说你把你的中文用翻译软件用 DeepSeek 翻译成英文然后翻译成英文之后呢再用另外一个翻译软件再翻译成中文你看一下查询率低了没有他说有奇效如果
如果不能怎么办把它翻译成俄文它的查从率就会很低我觉得以前几件还可以用啊就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 deep seek 就是还要搞那个什么 Kimi 啊这些东西的时候还可以用现在呢倒高一尺磨高一丈他们
这个软件更新了这套方法可能就不太行了还有一种方法呢就是如果用不了就是我们比如说 AI 的翻译或者说太机械了你查重力过不了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用呢就是你让 AI 把你说的人话变成不像人说的话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说的话非常的淡不像学术用语你就跟 DeepThink 说我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我想把我的话说成一个比较具有学术的话比如说举个例子西红柿炒鸡蛋你就改成杨柿子烩母鸡卵一下子就很高了
比如说你在论文当中写鱼联的欲望模式分析你让他学术的表达就变成基于拉康镜像理论的鱼联欲望能指置换研究一下子查询率就低了好吗这个查询率一低你反持道而行之就是把
你能说的白话用 AI 把它变成学术化有奇效各位啊就是现在还要写毕业论文的就大二大三的学生这招有奇效但是我想说呢这个不是欠是你把 AI 当成一个学术的工具就是你能明白学术用
你没有接触过没有老师教你过 AI 就是你的老师他会告诉你打引号的不说人话的那种话是怎么表达出来的这个用 AI 的话他就是从根上能降低你的查冲率因为你如果你的表达就是非常的泛的你想一想你的表达非常的宽泛
你的数据查从的数据库一连接就是互联网上豆瓣啊微博啊小红书啊这些地方的一些评论那么他查从率怎么会不高呢如果你用专业化的术语在专业化的表达那么他的这个查从率一定会相对来说低很多但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学会了什么叫做学术化的表达他虽然没有人情味他虽然不像人说的话但是他有可能我只能说有可能
可能是一个学术表达我自己用 AI 可能用的最多的就是在我写论文的时候可能就把它当一个还比较好用的词典比如说我想找一个词当我突然想出来那个词是什么我就会给他描述我想说的意思是什么什么什么然后写可能三句话给他然后给我找五个词出来
然后我再从那我词里面挑词或者我说让他再从哪个词再去找这个可能是我用的最多的场景就是去给他一些非常具体的指令然后它是一个比搜索引擎更好用的一个这样的东西然后他可以给我一些非常具体的回复我的体感是一旦我的指令稍微泛泛一点它生成的东西就不能用了就非常糟糕它就会变成是一个 Translator 式的一个大杂
所以我觉得把它当成一个很具体的更好用的工具是可以的但就是大家一定要意识到它生成的东西在普遍意义上是非常糟糕的话因为它只能够把这个世界上所有
糟糕的陈词烂调综合起来给你生成出来一个比例陈词烂调再糟糕一点的东西再返还给你因为他没有办法写出来新的东西但是这个也是一个我特别特别分识技术的文科生对 AI 的观点大家不用同意也可以在评论区骂我
对我要补充凯文的一点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就是我们对 deep seek 的或者说 AI 的整一个使用的情况希望过高我们希望我们是白痴他是天才然后呢他能给我们生产出一个天才的东西但是大家永远不要忘记就是凯文说的很对你的 deep seek 的使用习惯它不能等同于百度你一定要
把你的指令变得更加具体你会发现你的 deep seek 会给出来的条件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的万能公式是什么呢如果我要去查一个现象我肯定会先说我是谁比如说我是一个一般爱好者我是一个那个纳斯达克的购入者或者说我是一个高效研究者
我现在要干什么我现在要找某某某个材料我希望得到什么这三个句式一定要越具体越好然后你可以跟他提要求不要出现类似于泛泛而谈不要出现雷同的数据不要出现相似的或者矛盾的观点这个括号给他打上他思考的时间会长甚至有时候会告诉我网络连接错误
或者索性他就会给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来反问我但是我想说的观点就在于当 AI 反问我们的时候说明我们问题问对了很多我们做不好人文学科的研究不是我们找不到答案往往就是因为我们问题找错了这个是我觉得 AI 对我的最大的一个反思就是他
反向提升了我提问题的能力和提问题的清晰度这点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能够逼迫我们跟 AI 进行一个对抗的各位听众你们看着用然后如果出问题不要怎么跟老师说是听了某某节目的某某观点我们这里先把这个责任撇清楚学术严谨还是非常重要的对吧
OK 那今天我们是聊了这个毕业论文的这些种种的事情反正我的感觉就是不管你怎么说这个还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事情所以就像 KFM 说的我一直在幻想就是比如说国内如果不要写毕业论文会是一个什么情况我甚至在幻想如果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够
很好地做到就是考察这样的结果林老师觉得如果是 Kevin 那一套美国的方式在中国行得通吗首先我觉得行不通因为所有人宁可不要 honor 他们就要毕业对吧他们不要 honor 对吧他们
他们只要毕业证书第二个呢我想公平的说一句啊大家一定要客观的看到我们并不是为毕业论文论我们有很多很多替代型的毕业论文的成果已经是纳入到了我们毕业论文的替代考察当中了比如说我们的写作
学作专业的比如创业写作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他可以提交作品提供自己的虚构作品来替代毕业论文这是另外一套评价体制了另外呢可以提供专利
就你发明了一个什么新奇的玩意儿如果申请了某一个专利达到了某某某某级别他也可以替代这个还有呢就是理工科那边我问了一下我的那些同事们也好或者说同学们也好他们那边可能会更加的宽泛一点他们对论文有一个细细化的细化的一个描述比如说你提交的论文是不是一个实验报告
报告也可以成为毕业论文就是你不用去论述你只要在实验室里面把你采集到的数据做一个整理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包括人类学你可以提交一份完整的田野调查报告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但是可能在我们人文研究领域当中我把那些创作类的专业排除在外毕业论文依旧是一个
可以让学生反思所学最快捷的一种方式因为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到如果把毕业论文拿掉会给我们的教学造成多么大的混乱这就相当于你跟一个学生说我们这门课是不用考试的你会保证他们的出勤率吗他们哪怕在了他们也可能只是来谈恋爱的
那么他们能听课吗就这个约束性的东西肯定是要有那只不过我们要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反思的一点就是我们约束的方式能不能更加符合学生现有的条件比如他们有 AL 比如他们现在接触到的数据就是比我们那个年代丰富多彩多元的那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能不能也相对来说
放的稍微宽泛一点不要用一成不变的论文检测方式不要再苛求论文格式是否完全正确了 Kevin 也说了他的参考文献很可能就是没有看过的对不对听我们这个节目就有反思的意味在其中当你把某样东西放松了哪个重点就会突出了它的创造性创新性就会突出了你死扣那些形式有什么意义呢类似
累死这么多学生累死这么多老师只不过是为了管理上的一种可标记出来的数据化它的漂亮那意义在哪里呢我不明白毕业论文要有但不要以这种方式有我的观点是这个
对对对我觉得我特别同意林老师说的就是论文这个形式本身是还是很难被替代的但大家可能可以去重新设想这个论文能做的事情它不一定是要写出今天地开创新的东西它可能更多上是一个对自己大学四年在这个专业的一个交代对于你自己的意义会大于对于这个学科的
然后我之前跟我们教授聊天他就像你自己在大学四年之后有了一个你自己的孩子一样然后你之后做每一件事你就可以告诉他说我去写了这一篇论文它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论文它是一个对你自己的一个总结性的东西然后所以大家就可以去
去设想它的不同的形式比如说对于一个更创意性的专业他们可以用创意写作用虚构的作品来替代研究论文因为这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总结他们思念生涯的一个东西我也会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松绑是因为我当时的心态是
我非常想做这件事我特别想写一篇我自己特别自豪的论文然后每次你这样去想的时候你最后写出来的东西就它不可能会百分百符合你的预期但我后来想就它并不是一个我要写出来一个我以后可以用在任何地方的论文我最后写出来可能是一个我觉得我学了这么多东西之后一个我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所以它也是可能对我自己的意义大于对学科或者对这个学校的意义
如果我们的体制可以松绑之后让大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设想论文的话可能还会变得更远一点点吧至少还是很痛苦的确实还是很痛苦的还好我已经毕业很多年了不用再写这种狗屁不通的毕业论文了
也不知道我们今天聊的能不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因为这个国内的现状短时间看起来还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的那如果你已经写完了那我们这里就祝贺你终于解脱了如果你还没有写或者说即将要写这个毕业论文希望我们今天的这个节目能够给你一点点的帮助那其他我们也爱莫能助了 I wandered through each chartered street
near where the charter thames does flowand mark in every face i meetmarks of weakness marks of woein every infant's cryin every voicein everythe mind forged medicals i hearknee sweeperscry every blackening church upon
I hearHow the youthful harlots curseBlast the newborn infant's tearAnd blights with plagues the marriage hurtStreet daughterHands disflowFace I meetMarks of weaknessMark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