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4 点 08 分的北京一声尖利的汽笛长鸣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他亲热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呀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 不能送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董珮 你那骨刷咋样了奶工不开提奶工我学压上去了 股票下来了不让你买你非得买你个马后炮
各位好,这里是五月飞行,我是 VC,欢迎你的收听不知道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你有去什么地方做了非常有趣的城市探索或者是旅行吗如果有的话非常欢迎你在评论区跟我们大家好好分享一下
那今天呢我们要聊一个很久没有好好聊的离我非常近的城市就是我此时此刻正在生活着的北京我们的节目其实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聊过北京了最多呢也就是聊一聊北京城里留下来的那些古代的遗迹
好像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这个北京已经很少特别去了甚至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去看一看好像会发现在整个互联网场域上
可能从逃离北上广这个口号被提出之后,北京就似乎成为了一个互联网上非常不受欢迎的城市和话题,谁如果说自己还喜欢北京,好像立马就会有人问,北京有什么可喜欢的,现在到底谁还喜欢北京啊?
但是作为一个已经在北京学习生活超过了十年的人我跟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其实对这座城市都有着非常复杂的情感
正好几年前其实有一部在北京拍摄的电影也恰好呼应了我们的某些情绪这部电影叫做《白塔之光》它是导演张绿的作品如果简单粗暴地来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话《白塔之光》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围绕着一位失忆的中年男性他的名字叫古文通是由我非常喜欢的演员辛百清老师扮演的
是围绕着这样的一个中年男性的故事展开的在这个故事里有他跟父亲的过往有他跟姐姐姐夫以及女儿相处的日常也有他跟新认识的年轻女性的交往故事还有他跟前妻的短暂会面更有一些作为个体跟整个时代的某种格格不入又紧密相连的那种复杂的关系
那因为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场景其实都是在北京的白塔寺周围拍摄的所以在这个故事里你能看到很多非常熟悉的北京的场景从白塔脚下的胡同胡同里的咖啡馆的天台到西寺的 Postal Post 书店以及他们的咖啡馆
再到乐坛公园,望京 SOHO,这些地方其实也都留下了我跟我的好朋友们很多年的很多脚步和很多故事。那非常巧的是在两年之前,2023 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这部讲述北京故事的电影《白亚之光》获得了包括最佳男主,最佳男配,最佳编剧,以及最佳艺术贡献奖,最佳摄影等在内的多个奖项,同时也提名了当年的最佳影片奖。
那两年之后的四月末又是一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也恰好是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时刻我又一次跟我的朋友一起从北海公园的那个白塔六弯六道了白塔寺的白塔脚下然后又一次的想起并且聊起了《白塔之光》这部作品
所以正好借着第 15 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契机也借着此刻正在北京 798 展出的一个叫做《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大师纪的这样的一个契机我们特别来到了《造梦现场》展览这一次特别设计的一个播客录制空间并且邀请到了三位跟白塔之光跟电影创作
和北京都有着非常深刻渊源的嘉宾朋友一起来聊一聊北京聊一聊《白塔之光》这部电影当中的北京以及我们每一个人人生当中这座可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城市北京
那跟我一起聊天的呢除了我的两位好朋友一位是策展人 Brice 另外一位是播客主播管丢丢之外其实还有一位惊喜的嘉宾他就是在白塔之光电影当中扮演姐夫这个角色的优秀演员王洪伟老师啊
如果你一下子想不起来的话那他可能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导演贾张科的御用男主角在 1997 年的时候他就出演了贾张科导演的作品《小五》之后呢他又出演了《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等一系列的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我相信你一定见过王洪伟老师的身影
那这一次呢我们四个人坐在一起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我们都很爱看白塔之光这部电影我们都曾经且正在北京或读书或工作之后又在北京这座城市一直生活到了今天我们在这座城市做过很多梦也失落过期待过也失望过但是直到今天都没离开过而且短期内好像也没有人打算要离开
所以接下来欢迎你和我们一起坐下来聊一聊北京这座可能现在已经非常不讨喜的城市聊一聊曾经做过的梦 遛过的弯以及一些失忆中年的感受思量一回首不胜悲风起起你提起
今天我们是一个特别特别特别的录制首先我们的录制场合就很特别我们是在 798 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展览的现场然后造梦现场正在面向公众开放的一个展所以我们今天现场会有一位很特别的嘉宾就是这场展览的他的策展人之一先请他跟大家打招呼哈喽大家好我是 Brice 然后是造梦现场的策展人
《造梦现场》是一个聚焦在电影创作之初的展览然后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展览让所有的观众看到电影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也把那些在荧幕以外的故事那些艺术能够带给所有的观众们让大家以一个不一样的方法看电影
如果收听过五月飞行之前节目的话可能朋友会对布莱斯的声音比较有属性因为他当时是一个咖啡馆老板的身份来跟我们聊一聊北京的一些小角落的是的然后今天他是以跟电影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身份来参与到节目当中
然后我们今天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嘉宾是真的跟电影创作密切相关的一位老师他是演员王洪伟老师请王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哈喽啊大家好呀我是王洪伟第一次录播客会不会说我也不知道我就跟他们说你们来
说我来听我们今天请到王老师是一个特别机缘巧合的事情因为我们正好现在正是北京第 15 届北京电影节正在这个火热进行当中一会儿我们结束完这场录制我就要去看一个今天晚上要开始的一个电影然后我们正好也是借着这个北京电影节的机会呢就是想重温一些过去在北京电影节当中给大家留下印象很深刻的一些电影然后我们就想到了
虽然时隔了两三年但是提起他都还是很喜欢的跟北京相关的一部电影叫做《白塔之光》然后王老师正式在《白塔之光》里面扮演了一个虽然戏份可能并不是那么多但是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的姐夫的那个形象所以一会儿可以也请王老师跟我们多聊聊在这个角色创作过程当中的一些故事
然后我们今天还有第三位嘉宾他是一个对白塔之光有着非常特殊感情的一位朋友同时他也是另外一档商业博客叫在场 talk 的主播管丢丢请他跟大家打个招呼
哈喽大家好我是管丢丢虽然我在自己的播客里聊商业但是我在 VC 的播客里会聊电影聊其他的那首先不然我们先请王老师来跟大家聊聊就是最开始是怎么就是跟白塔之光这个电影就是有过什么样的机缘巧合然后成为了当中的一个扮演之一因为这个电影呢是那个张力导演从韩国回来之后在国内拍的
第一部应该是因为在韩国拍完之后就是在日本就拍两部在日本拍两部之后就回国内来拍电影然后呢因为我跟绿导是很多年的朋友听说了这个故事是关于北京的故事全是请了北京的北京籍的演员像那个白青这些因为那里边只有黄瑶那个角色是外地的
从南方来的会说粤语的这种其他角色因为是一个家庭戏所以所有的演员都是北京籍的因为我普通话很差北京话更不行所以我就没想那么多后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筹备的时候有一天导演给我打电话因为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就是很熟悉就调侃我
我拍电影了你也不关注一下吗我说关注什么呢我说你不请我他说可以请你啊我说你北京胡同的戏我说我一个河南人怎么来弄呢他说那我可以给你改成河南人呢我说那这样可以啊就这样的一个契机嘛就是把这个姐夫拾出成了一个从河南
考大学留在北京类似有点倒插门的感觉其实应该是跟他之前的剧本因为最早的剧本可能我们也看到应该有一定的偏差就是照顾我是一个河南人
就盖了局所以一开始他邀请您来就是来扮演姐夫这个角色的是吧对对对觉得很多观众对姐夫这个这个角色非常有这个代入感或者觉得他很有意思也是因为他的这个河南老家的这个身份就包括里面有一个特别有趣的那个设计就是那个歌谣或者童谣嘛就是本头本头下雨不愁那个那个设计是您自己设计的吗还是那就是临场发挥因为那场戏就是去接那个
小女孩 笑笑其实笑笑的时候呢其实原来想的应该是好像就是放学嘛很多孩子呀什么之类的找的那个幼儿园呢就是白青他女儿之前的幼儿园所以白青对那很熟悉当然我没去过那地方就当时后来是因为拍片计划吧可能怎么做的是那天是周末拍的就没有那么多小孩再说你也再组织一帮小孩来的话就很费劲嘛
所以我觉得张立东就很厉害嘛那我们就是都放学了走完了就剩夏夏了你去接这种你接的话因为我要等那个白青来还车对吧什么之类的啊就是那你怎么跟那个夏夏去聊天呢因为我是演的等于是姑父嘛那就临场发挥我就
说一段内容吧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创作的魅力反而是这种现场发挥的一个小梗然后但却成为了那个角色中让大家记忆非常深刻的地方我觉得就这个一个童谣或者说这是一个俗语吧也把那个场景的那个精华就是概括的非常的好就是从一个就是只有一个小朋友走出来然后一个特别有亲切感的一句话我觉得是很贴切当时的那个环境的嗯
我不知道那管丢丢作为一个对这个片子就是因为我是后来才知道你光这个片子进电影院就看了三回就是你来分享一下这个到底是什么魔力让你不断地进电影院去看这个电影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就是一种电影和文学一样我觉得就是一个有时候它和你就是发生了一些化学反应我喜欢这个电影是因为我是 2008 年来的北京 2008 年正好是奥运会然后里面那首歌嘛你是来看奥运会的没有上学上学上学然后呢就是
就是 18 岁就会觉得充满希望我觉得和当时那个就是当时中国人也都是充满希望的然后这个电影里面不是有一场戏吗就是那个唱的北京欢迎你然后是那个冬奥会的版本就是已经 2022 年了就是 22 年我已经 30 多岁了从 18 岁然后你充满希望到到那个 30 多岁好像有点贴合就跟心脉情演的那个文章有一些类型情绪上的就觉得说嗯
也有点稍稍有点失忆所以我觉得是这种契合所以看的时候那场戏我觉得也是挺好的但是你进了三次你能分享一下这个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这个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好像我有一次是应该是在天津看的就是远离他就是是不一样的对对对是会不一样的就是你第一次看完之后是什么东西然后你第二次又去决定要去就是觉得和这个人物很像
就很奇怪就按说不应该是一个就是你很少就是说一个女性你贴合的说我像古文通的一个中年男性对对对还有里面我觉得就是文艺青年的感觉吧就是可能那个新白青那个角色他不是是一个公众号主编吗就写一些什么的然后我觉得跟我也很像美食博客美食博主对对对美食博主我也是写文字的然后呢什么之前也看故城就觉得所以你也以前想当诗人
没有没有没有想过当事人管九九以前不是想拍电影吗对有很多有一个编剧的梦想对对对所以就是觉得和那些人物比较贴合另外我觉得白塔斯那片我也特爱去就总是然后就觉得说那个空间那个环境有点像是
就是你每天在这过在这经过然后那个电影有点就像还原了你的每天这个日常所以我觉得很好我其实更多的想问王老师啊对 我很好奇就是你在演这个电影的时候就是你会勾勒出姐夫是一个怎样的一个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对 我也特好奇就是你有给这个姐夫这个角色写过什么类似《人物小传》这种东西吗
我觉得这次呢就是一个很因为剧本是调整过的嘛就是我来然后呢因为我跟新板轻的年龄也差不多嘛就是我们他当时是装戏学嘛我是电影学嘛所以那个我们对北京的感受其实是那个年代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是很接近的
所以后来我就跟导演说你也别让我做多复杂的我说就是一个倒插门就行了所以他就 导演就很坏坏的看着我我说行 我给你找个媳妇会很厉害结果就有李群星老师了也有那个身高差呀 也有那个性格上的东西其实就是 我觉得我还是一种就是因为是从就是所谓的那种外省青年嘛 来到北京
可能读了个大学然后留下来了之后就是他就是一个相对因为主线的故事是那家人嘛其实我就是一个趁争引线的一个对吧从那个庄东老师那个叫应该叫什么叫岳父吧然后到这个小小这个下一代他其实就是一个贯通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人物应该就是一个很平和的所以他的
职业的这种背景我觉得没那么重要相对来讲还算是比较所谓的中产因为当时选的家的环境就是忘经收货边上因为那个房子当时是租下来就是租了几个月前妻侧妹也在那我们唯独居民在那后来我以为是谁家呢后来说这就是你们家
我说我们家有这么豪华吗对面就是身后因为那个拍出来很好看包括跟百姓有一场那个厨房里边我觉得就是张静导演就是因为她也不是北京人对吧她演艺编的嘛就她对于北京的这种感受啊我真的觉得是
拍北京拍的是真的是特别好我有一场印象很深刻的戏就是一家人去扫墓就给岳母扫墓那个是第一场戏对对对里面那个就是说来了就是因为你在那一直摆橘子然后那个齐心老师说快点快点我觉得那场戏是自己发挥还是怎么样因为后来好像现场一聊吧专业各地的这种等于是祭祀上坟的这种风俗都不一样嘛
我就按照河南人的風俗就擺公品相當於這種的因為我在家庭裏邊我就是一個幹活的 受氣包所以就只能我來做那些東西因為這樣的話就是百姓和李行進他們兩個就是姐弟兩個就可以聊其他東西就相當於這種 我就是一個幹活的我要回老家的話上傳的話就是我妹妹跟我去然後弄公品這件事誰呢是我妹夫在幫她弄
包括要怎么摆呀什么的我是跟他那种我觉得这个就跟我们这个群一样就是在一个家庭里会有一个角色是有点像外人然后负责干活然后就是我把空间让给这个家里的自己人你们去聊那些属于你们这个家庭的故事然后我就就是
姐夫那个角色其实有点是我既是这个家庭的参与一份子但我也有点旁观这个家庭的那个感受对但我觉得刚才回到说刚才我们问王老师没有写些什么人物小传我觉得王老师的表演好像不太是人物小传的一个风格自然流的对因为刚才我们第一次戴上这个电签耳机王老师一说话的时候我就觉得就很有那个电影的感觉就感觉这是个很自然的表达方法对
对我觉得所以表演的过程中也很自然就是他始终是就是虽然他好像看起来是一个家这个核心家庭成员的外人但是这个家里面最核心的那个秘密和这个秘密的发展只有姐夫一个人是信息全掌握的其他人都只知道中间的一小部分然后只有姐夫就像那个幕后的那个大手一样他在暗中的知道这个家里面的很多很多事其实就是相当于是家里面的一个特别
就是多而且还是多方间谍就是每一个人他背后的一些事他都知道就从其实从一开始现在回头去看刚开始他们去扫墓的时候那个花到底是谁放的其实可能也就是虽然大家可能隐隐都知道但是也许就是姐夫是那个最知道答案的那个人
对对对他其实我觉得从目的开始就是揭开一种对吧这个家庭的历史性的东西就一直到最后就转到北戴河的时候庄正老师那个防风筝我觉得就是一种
从剧组上来讲我觉得白塔之光是做得非常好的我不知道为啥没有给他一个编剧奖但他去年前年在电影节上还是得了蛮多奖的包括最佳男主然后还有各种奖拿的还是蛮多的 Briz 你自己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
我不知道你看了几遍吗我看了两遍吧一个是就是前年北京电影节的时候我看过一遍还有就是今天上午又复习了一遍第一遍是大荧幕看的吗第一遍是大荧幕看的然后因为就是因为我们之前我跟张旅导演其实在厦门是有过一面之缘的然后我们来一起帮一个短片电影节做评委然后那个时候我就第一次认识张旅导演然后我就看那个片子我觉得跟他的气质还蛮一致的
就是比较温润然后结果看了一条影评叫做看这个片子之后爱上了北京的秋天然后我觉得那个感受其实还是挺特别的但是我看了这个片子的时候其实我可能跟几位的那个感受不太一样的是就我的北京并不太是白塔
我在北京是忘记了对但我觉得就是他会给我一种更像那种我来看一个北京的故事的那种感觉我不会把我自己带入里但我可能会有点像姐夫我在以一个旁观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我觉得他也是让我感受到了一些那种胡同生活的美好的对因为我到北京就是 14 年了然后所以其实我一直生活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 9700798 忘记你的地区
然后每次去白塔斯或者是东四十条什么的对我来说就是有一点像游客感然后我要去探店什么的我是从来没有真实的体验过那种胡同生活的然后我就感想直光是让我看到了这一面就是一个从小可能就是就是在胡同里生活几十年的家庭他们的一个生活面貌是怎样的但是
但是这其实就说到这个电影有很多很多人在看完这个电影之后觉得它一点都不北极就虽然它叫白塔之光然后反映的也是白塔寺周边的这个胡同里面的生活但其实可能大家对北京或者说对于北京的类型的电影就有某一些刻板印象所以当大家看到白塔之光的时候就觉得这里面没有一丝丝就是北京的比如说我们熟悉的那些东西什么胡同里面的那些走街串巷什么的
包括它体现出来的那种城市气质包括里面角色的气质好像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那个北京印象是完全不一样可能除了卢主这一点之外然后都没有这种感觉我不知道就是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看完之后这样的感受就觉得这是你想象当中会发生在北京的故事吗
我觉得可能就是跟张旅导演本身也不是北京人相关我觉得他就像是我想象中会发生在北京的故事但他肯定不是一个那种老北京的故事对那个气质我觉得是有区别的我想问一下王老师因为王老师是哪年来的北京啊我 93 年那时候你印象中北京是什么样北京就是其实那会儿的北京可能更偏向那种传统北京
因为后来就是整个的这种城市化发展无数的高楼大厦因为最早我们拍片的时候假如去北京南站那北京南站真的是破破烂烂那种嫖贩子 乱夹子那种就很鲜活的东西特别多包括我们在西子门的话西子门当时桥底下就理发的什么包括理发有一场戏就是把头发理掉就在西子门底下就那会儿可能更
更有烟火气一些现在叫大家都是回到自己单元房子里面但是胡同里边会有他们胡同里边生活但可能对于外地来的人的话去胡同里边住的这种机会其实不是特别多我觉得大部分都不会去住到胡同里边因为他生活还是不太方便除非可能有一些但是后来慢慢的一些所谓文艺青年就要体会胡同的东西包括我有国外的朋友
他就想住胡同他楼房上觉得太没意思了他就想住胡同住胡同他就要去吃饺子就要拍黄瓜他们可能我觉得就但是他也不是一个完全游客因为那朋友在北京也待了很多年他其实就觉得内侧是北京的但做文外省来的人的话可能觉得无所谓了北京还是一个大都市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北京人的生活里面的东西我们想象不到其实所以这个就是
九几年和现在的区别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因为之前的话我可能九几年可能就四环就是一个界限基本在四环里边但到今天来讲的话就是说进五环的时候都很少除了七九八对吗可能就是有活动这些东西了除了一些活动以外你知道我个人的生活要进到五环都很难因为我在六环外边住我知道您在北京的居住范围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吗那变化太多了
毕业之后去的公司给了一个宿舍就相当于这种在长安门那边然后自己租房子是在进门桥那边因为当时离电影学院近因为那两年刚毕业的话其实大部分人还都会聚集在那附近就在进门桥那边
然后再换就是中间换了一些就是短暂的包括景山后街啊这些啊还有我住的最远应该当时住我清河清河二炮的那种当时实在没办法了就是后来有朋友说啊那个二炮的有个教室给我住住在教室里面那房子就是一大教室的然后我啥都也没有除了书那种叠都很少嘛就是书和衣服就那种背单也裹着
就弄了一个行军床所以大教室里边就是一张行军床一包书 一包衣服就那样住 再后来就到了山药局对外经贸大学里面就北四环旁边在那住的时间是最久的我在山药局应该是 8 年但后来也是房东可能要用我就没办法了后来我就也是机缘巧合就去了松庄当时去松庄觉得特别遥远
但现在觉得就很习惯了刚到松庄的时候我每星期都要跑两三趟市里边就觉得那边生活不习惯但现在来讲就完全就反了所以我说现在让我进武汉都很所以在松庄反而就住的时间就特别长了
08 年到现在就是北京最长的是战胜王北京就是太大了所以就是像王老师可能是在北三环四环那个地方是你眼中大部分的北京然后布莱斯就是望京附近就是是他的北京然后可能管刘刘我不知道你自己的北京的记忆是哪一块我先讲讲我印象深刻的北京我那会不是也想考电影学院但是最后没考上因为我在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假人科的电影
然后呢我一看贾仁科电影学院毕业的我就想说那是不是我也应该去一下作为山西人然后我都去了当时我都记得就是出世是过了然后呢复世的时候应该是跟那个中戏是同样一天的然后我就是冬天那应该是一个
二月份然后我在进门桥北那个桥上我给我爸打电话我说爸我这个初试过了然后呢不知道但是跟那个另外一个学校是同一天你说我这个复试要不要参加当时好像漫游还有漫游特贵就只敢打一分钟然后呢
然后打完我爸说你自己看吧我就当时记得那个天桥有个卖红薯的我两块钱买了个红薯在那就是从这个天桥这头走到那头说哎呦我都淘汰那么多人了要不我继续吧我觉得那个就是给我印象深刻的北京我觉得如果用一个形容词的话我觉得可能是热情怎么说热情呢还是跟考试有关因为我考试的时候好像是我前一天要去看那个考场但是我好像问人那个
我记得我当时应该住在东直门然后坐个 123 还到不了金门桥北应该是到金门桥西要走那边然后当时也没有导航嘛然后就随便就走了一下然后可能都走错了我就问一个人我说那个电视学院怎么走啊那人给我指了一条路然后过了十分钟吧那人骑着自行车回来他说我刚才给你指错了啊是另外一条路我说我当时就觉得哇太热情了然后呢另外一个热情是
就我当时就是作为一个追梦的青年太激动了电视学院我记得考试应该是九点还是十点考试我六点就去了就睡不着觉啊就是感觉是被梦想灼烧然后呢就是我去了之后发现
哇塞这个很多人跟我一样就在门口等然后天南海北的大家就聊天可是到了真正应该是考试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中考证没带然后呢别人都进去了然后我就在那等着突然间穿出来一个就是长头留长头外的应该是个大二大三的学生他问我你怎么了我说我没带中考证
他就说行我带你去然后那个男生就是就是在前面跑着在后面跑着然后他说我先带你去那个招生办看一下有没有你然后呢查了一下有我最后当然我就顺利的进去了所以我觉得那时候北京人就是特别的热情那是那是 07 年吗 08 年 08 年给我的印象就是特别热情就是所以我就是那时候觉得哇这城市太好了而且我想象当中因为其实你就是作为一个
就是高中然后特别爱看假人科电影的就是你跟同学有点多少有点格格不入啊就是
你把自己给孤立出来对对对多少有点这个意思在山西也是格格不入的吧对对对山西其实也没人看假人科当时我就想象说在北京一定有一群人特别喜欢看电影当时我记得就看完太多想要说的了然后没人说就是我记得我妈在家和面我就跟我妈说妈这电影太好看了那个站台真的太好了这个简直了太好了对对对所以你当时考的也是文学系吗也是文学系没考上
差点成为了王老师的学妹对对对是的就这样听起来你对北京的印象其实是其实可能跟北京这座城市它实际上的那个样态并没有特别直接的联系蒙上了一层你的那个追梦的色彩以及你遇到的一些在与之相关的一些人然后所以你当时对北京有那样的一种热血少年追梦的那个滤镜在
我觉得生活了这么多年我还依旧觉得热情你看那个公交司机他有时候你看人在追着那个公交跑然后司机可能已经关上门他还是会打开的我觉得还是有那个热情在的而且我发现北京好像还蛮容易跟学校划上联系的
像王老师跟管定队伍都是电影学院嘛对不是电影学院我是考电影学院没考上对但后来你去了这个就是海淀区上学对在上学的时候因为太热爱电影学院了就没考上我想所以我在上学的时候就经常的又去电影学院晃晃悠悠
然后恰好有一次我就正好看到了那个张鑫敏老师所以又跟那个电影有某种契合就是看到了很多对对对 是的是的所以你对中关村那个就是没什么感情是吗也有也有我觉得虽然我学的就学的新闻但那时候就觉得哎呀太遗憾了就是没有考电学对 没有考上就我每天就是会要求自己看三部电影比我们还厉害
每一天对对对因为我那时候觉得我没考上的原因可能我分析啊越偏亮不够越偏亮不够全派假装课了对对对然后还有一点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把假平蛙念错了人家当时说你看谁的书我说念假平凹然后那个老师说你看了他你不知道他正确发音吗你作为一个山西人然后可能是因为这个我分析啊那我觉得不会老师这个故意就是故意让你轻松一下吧
海淀的印象我觉得其实就是也是就是中关村那片我们学校那片我觉得也挺日常的我想象的不是想象就是我上学的时候经常会去那个稻香村买东西而且那时候稻香村非常夸张就是一分钱还给你找对也是排队的所以我觉得也是那种比较日常的北京
就是我反而觉得如果大家长时间就是居住在北京然后你想象北京可能就是东三环那种高楼大厦的气质但我觉得其实不是就是它其实有胡同然后有海淀那种
就是学习对对对然后也有东三环这个时候我觉得它其实是非常多样的可能大家只看到一面我可能是因为上学可能最早的还有滤镜然后我觉得我看到了非常多面我之前就是对北京的所有的印象都停留在定服装周边
就是因为对因为订服装周边其实我甚至因为在看这个电影的过程中包括我看后面就是两年多里面大家很多对这个电影的讨论嘛就很多人说这里面的很多人大家都是一种没有故乡的感觉或者说没有根的感觉但我就觉得我在订服装还蛮有这个归属感的可能因为订服装就是
这个范围比较小而且它相对来说并不像比如海淀它是那种就是跟其他高校在一起的它就是一个孤零零的可能最多就一个二外在旁边所以它自己就形成了一个小的世界或者小社会那样的感觉就很像是一个我暂时的小家所以我对那还挺有归属感的
天哪我们今天这个座位如果大家就是能看到视频的话会看到我们是王老师跟 VC 坐在一边我跟管家就坐在一边我们就是两个考上了一个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跟传媒大学的人跟没有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跟传媒大学的人
是这样吗对啊因为我刚才想说的那个点就是我第一次去丁富庄那边的长阳路那边的传媒家学院的门想说天哪这是中国传媒家学院好小门这么小然后所以我后来我当时就是想考传媒家学院的新闻的研究生然后所以我住在珠江绿洲那我们也是差一点成为了同学对对对然后我每天来因为我当时在豆瓣工作嘛然后我每天来九千桥上班然后我觉得那个过程其实对我来说还挺特别的因为我是经历过八同县那个
拥挤的那个人不把你推上去就是人生最无助的是什么就是你走到了巴同县然后你在那个不是你在那个它限流的最后一刻冲进去了但你身后没有人推你就只能看到那个 TTA 校地远去就非常崩溃的那边住了多久啊那边住了
一年多就是一年吧就从我想考研然后去那边然后后来到多班说你别考了我们想让你转正我说那好吧那我就不考了然后我就就搬到了望京对然后我就搬到了这边来住所以你喜欢那边
我觉得在丁富庄生活的日子还挺开心的因为我们住在京通快速路的这一边所以对我们来说每天走过天桥去丁富庄西街去吃饭然后觉得还挺有意思而且那时候我记得传媒大学是一个至爱办校庆的学校而且我们当时应该正好经历了 50 年还是最盛大的那一次然后你就觉得挺有意思的这个学校对
我觉得可能就是比如说我们这种比较在 18 岁前后然后到北京来的人大家对于北京的很多印象也好记忆也好都是叠加了那个就是求学以及当时自己很多梦想承载的那个城市的感觉的但是我不知道毕业了之后就是慢慢当你开始跟这个城市有了新的接触之后会有
失落感吗会有那个就是被社会毒打了的感觉吗王老师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过一个这样的阶段就是零几年的电视说实话最不景气的时候其实也想过转行但我也干过很多其他的东西我做过最夸张的应该可能你们现在想不出来
我做过对外汉语培训就是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他们搞的一些但当时我是负责做就像汉语就玩具一样我是负责拍片子那还是跟本职相对有一些关系对有一些关系纯粹是在干活相对一种但是跟电影其实很远离的当时就是 05 06 年那会儿
我觉得是最难的时候后来应该是 06 年三亚豪然得奖之后就感觉有点震惊了那种感觉这种片子还能得奖吗因为我们拍的资金很少拍的很艰苦其实那个片子就小机器拍的就是用的索尼的小机器当然就是拍纪录片用的一些东西但后来就得奖了之后
那会就有一些包场就是我的一些师弟什么之类的说这个票房这么差我们包一场给说给增加点票房其实增加点票是没有这个意义就是三下好人的时候是吗对其实那会是有包场了但是我那个师弟他们是
我相信是哪 华夏的好像所以他们还是有这些关系或者就报了一些实际上很多人去看我说我都不看了我说我可以你们看完这吃饭喝酒可以那会儿我觉得就是一个转折然后再到 08 年的时候整个的运营奥运会的东西我觉得奥运经济所以就那个活力会多了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所以那个时候特别不好的时候有想过离开北京吗那倒没有因为我觉得你留在哪就是你的自己的一个选择可能也不会回到老家的但我这种人我也不太想去假如去上海去广州对吧我觉得可能还是做电影的话还是在北京所以就没有太想过是去其他的城市
我是 14 年来北京的我大概从 18 年开始就要喊着我要离开北京但现在已经 25 年了从来没有依然没有而且我是那种就是管家又跟 VC 跟我比较熟知其实我几乎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出差的
但我是这种非常恋家型的我大概出差一个礼拜我就说不行哪怕我只有两天我也要回北京待两天然后我再出发我也是可以的我觉得北京还是给一种我觉得它还是蛮有那种归属感的就你觉得在这里很熟悉比如像在上海或者像我在成都都不太会有那种熟悉感对
对你觉得这种熟悉感是来自于什么是过去的长年的生活经历带给你的还是什么东西啊不好说因为我真的已经喊了我要离开北京太多年了但是就是不管有没有机会我都从来没有做过这件事情我就是从来没想过就每当我走到胡同里的时候我就觉得天哪我上辈子好像住不在这儿
然后还有当你去海淀然后走进万圣书院你说这就是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去的书店然后走那条路说这是以前我经常吃的东西然后走在白塔斯那个附近说这个咖啡馆我常去我觉得就是一切太熟悉了然后就是太有精神归属了就从来没想过离开
之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还在聊这部电影或者还在聊为什么喜欢这个电影是因为这个电影当中它本身就已经就是记录下了并且展现出了很多时间和记忆的这种累加在城市的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面然后我们每一个看这个电影的人呢又在这个过程当中把我们自己的很多记忆叠加在了这个电影的故事里面去
所以就是这种空间的叠加和记忆的这种情感的叠加就是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就是让我们跟这个电影也好跟那个街区也好跟那个城市也好有一个特别不一样的链接的那个感觉
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白塔之光也好或者北京这个城市也好那个特别的地方它其实是多元但又共同的就可能我没有生活在胡同里但我看白塔之光我依然会对它描绘的北京所吸引但如果我们回过头来比如看上海那可能对上海的电影来说它的共同感觉会更强一点那要不然我就这样弄它然后
然后或者是我就讲陆家嘴金融白令什么的然后那那个一致性其实很强的他并不像北京可能白大四然后望京然后或者说像那个中安村订服装他哪怕一个小区块都有这个属于这个小区块独特的魅力对
其实我跟《拐个六海》其实是无意当中走了一个这个白塔之光电影的 city world 城市巡礼就是那种圣地巡礼的感觉应该就是今年春天的时候我们正好是在先去另外一个白塔就是北海公园的那个白塔去公园里面逛然后晒太阳紧接着从北海公园出来就一路往西城那个方向走然后就一路走到了
白塔寺以及白塔寺周边然后甚至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还走到了那个月潭公园而且那个月潭公园其实是我第一次进到那个月潭公园里面去然后才发现了那个月潭公园就是在因为月潭已经它不像日潭和什么天潭地潭它那个里面的那个祭坛是保存完好的它都没有了
然后在他那个地方就是放了一个假门然后假门的背后是一个巨高的那个电塔直到我这次重新回顾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才发现就是新百清早上去遛弯的那个公园就是月坛公园我看到的时候就觉得有一种就是现实和电影相呼应的那个特别奇妙的感觉我觉得其实这次在看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我觉得电影刚才想说那个词就是人生矿位就是它真的是太像了
我想说的是那个就是里面那个男女主人公那个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彼此靠近是因为他们也有一些重叠相像的地方比如说那个女主说觉得那个男主像她爸爸而那个男主觉得那个女主的名字像她姐姐就是其实那些相似性会让我们觉得说彼此靠近也像是这个电影
然后因为跟我们生活的就像我们 city walk 无意间走那条然后你会觉得它的链接很深就是你之前是不是也没有发现那个是月潭公园没有没有就今天也是在看的时候包括你那天说了然后就对啊这是那个月潭公园所以有点像这次在看的时候我就想说电影中哪个场景取景的地方是我熟悉的就会发现真的里面去找一些熟悉的场景之前还不知道那里面那个商场是哪个商场
就是他们坐那个女主坐那个小火车电动小火车对对对应该是一个还挺就是应该是一个破旧的不太有的人经常会光顾的一个广场对是一个应该小商场你像我的职业病就是让我今天复习完之后搜了一下白塔之光里的咖啡馆是哪一家它有两家嘛有两家 Post Post 和那个已经关门的熊主是的
然后我觉得那个 Post Post 那个就是我其实之前也常去然后因为我大概就想应该是 Post Post 的然后我就今天在电影里看到那个场景然后就觉得说哎呀还挺特别的其实就跟我们就是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观众正在我们旁边看展览嘛其实就那个感受是很像的那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我时隔几年
在复习的片子用拿出两三两个多小时完整来看它是比较难的但很多我们的展览观众跟我们反馈说我在这看到了一个什么东西然后我回头又去重新看了一下那个电影我觉得这种是很特别的因为电影可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我们现在用手机屏幕来看
其实是你很难获取到的一个内容你要在十个几年走进大演书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如果能通过一个展览或者我们通过今天的一场对话让大家重回看那个片子再感受一次在当时像管家就这种进去三次看一部电影的感受我觉得还蛮美妙的
而且因为它确实发生在一个真实的这种城市空间里面你就是可以通过你比如说时隔很多年之后你再重新走这个街区你可能发现那个街区已经完全发生了这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了比如说这个
这个白塔周围的店就是已经非常非常不一样了今天如果大家去白塔公就是白塔寺周边的话你会发现有巨多的网红咖啡馆打卡的人拍照的人就是他和白塔之光里所呈现出来的那个那种比如说有点可能有点萧瑟的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感觉这个电影可能票房不怎么样但是带火了那个就是感觉这个电影之后吧那片特别火对对嗯
其实现在我觉得电影也有这种功能就是把城市街区景点给弄出来挺好的包括我说刚才之前我说东子诗条这片子可能片完也很惨但是那肯定就很多小文青就会去了也就是电影的一种功能它其实就是对于一种环境的塑造有意思的东西可能你在那住的时候你也没感觉出来但是电影拍出来还有这点意思
我觉得这是电影很有魅力的地方吧从我们很熟悉的北京的白榻到比如像那个路边野餐的导演让所有人知道贵州有个地方叫凯丽我觉得现在大家去凯丽可能大部分都是为了路边野餐巡礼才去的我觉得这个是电影我觉得相比于其他的艺术非常不一样一个
对 焚烊就更实了那焚烊是不是据说焚烊县城现在又要拆又要什么拆迁然后要要要更城市更新了然后所以最近有很多人就是要要去说如果再不去的话就看不到贾正科导演电影里面的焚烊县城到底长什么样
你是不是之前有去过是我高中的时候因为太热爱了嘛但我家不是肥养的就是我也得坐车一段时间然后才能去到当时就觉得太想去看看了去了之后有点失望觉得这城怎么这么小还不如我们林粉呢
但你不会有一种我来到了我最喜欢的那个电影的取景地的感觉就是圣地取景地我觉得是就是电影中它有一种神秘感但是你到了现场你就去昧了我记得我看完特别喜欢包括贾仁科那个书我也看了他说粉养有一种特殊的光线怎么着我一去看怎么特殊了
也是描述对对对是这样每一个人看一个城市可能都还是会或多或少带着自己的滤镜的就可能在贾长科导演的眼里他看到的非常就是那样的就是有一个特殊的光线存在但你可能就没有对对对
但我觉得对故乡的感情还是就是复杂的吧对那个贾仁科可能这么多年他拍电影一直是粉羊粉羊一直要用粉羊画我觉得可能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那我不知道王老师现在您对自己的家乡会有什么特殊的一些情感或者是记忆吗就现在因为年纪大了嘛这个东西其实有点
因为在北京时间大于在老家的时间了因为偶尔回去嘛就是就变化很大嘛主要是人在长大长大长大长大了快老了就是小时候那个东西和现在的东西完全是不一样因为以前我们家在那个老城区住嘛后来等我上学的时候就搬出老城了
就像分洋一样 就像平遥一样 老城里面全是那些商业或者是古迹这些东西了 你到城外之后就觉得任何城市都差不多你住进那个小区 住进这个楼房里边所以我对安阳还是说老城区里面的一个东西是安阳你出去之后任何城市都一对吧除非那个地域差别特别大的 你假如说是
沿海城市或者就是西北城市它跟气候这种有一些变化我觉得没有太大差别您有想过比如说以自己的家乡来作为一个题材来进行创作有过因为我小时候住的是一个大杂院就跟北京的胡同大杂院一样我们那个院住了有可能得有 20 多户吧
就形形色色的就是各种字节的什么都有有越来越有很老的房子就是古建式那种的啊那但我们家要住的是一那种就是老房子旁边盖出来的那种红砖房就是以前叫工房这种的就就很市井的东西特别像虎头所以我我们叫县东街 37 号嘛县东街就是县政府老的县政府的那个东边那条街嗯就其实都是一个古城的那种概念所以我县东街 37 号
可能我要老的话写回录的话那个院能写很多很多因为小的时候那个东西就太离得越远嘛你反而其实能够能够想起来的话能勾出来很多东西冰雪覆盖天地时间改变季节改变不变是我幸运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我还特别想聊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失忆的中年人这个话题为什么会聊这个事因为当就是因为我正好昨天在重温这个电影的时候正好昨天北京也是阴天嘛然后你会发现这个电影里面也就是几乎没有什么晴好的天气都是秋冬季节的北京然后要么就是在清晨要么就是在傍晚要么在深夜要么就是下雪
总之它都是弥漫着那样的一种淡淡的诗意的感觉包括里面每一个几乎每一个角色好像都是有点类似于这样的感觉包括管刘刘也说到就是从 08 年到 23 年包括里面用到的一个经常被大家谈论到的那个场景就是唱北京欢迎你那个其实到了 23 年这个 22 年 23 年这个电影在上映的时候有很多人正好赶上冬奥会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
重听北京欢迎你甚至大家就是不免会想到由冬奥会会想到过去的这个 08 年奥运会时期的北京再加上 23 年也是一个比较就是 22 23 年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这个时代背景我不止一次的听到有人跟我说在 22 年冬奥会就是筹备期间听到北京欢迎你 08 年那个版本的时候会
就是流下眼泪就是我觉得这个流下眼泪这个这个这个行为本身可能背后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有这种比如说时代的变迁然后这种国家的变迁可能也有自己对于这个国家对于这个城市的情感的变迁就是包括我们自己也经历了从 18 岁到 30 岁的这种转变我不知道大家会觉得就是怎么来理解
失忆这件事你会觉得就是人过了 30 岁之后会成为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不是一个失忆的人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的人会像就是顾文通这样的人成为了一个所谓失忆的中年人感觉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我们三个在对比到底谁更失忆一点我觉得失忆还有一个另外一个就是失忆的反应词是什么
就我在想可能是成功成功成功的反应是得意得意就是春风得意然后你就是成功了嘛但是就是我们会原来对这种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想象吧就是你会好像到了三岁你就应该成功了然后你就什么都有了十八岁的时候或者更早十几岁的时候会想有这个成功但也许那种所谓的失忆是你
发现自己是个普通人然后你一开始不能接受后来慢慢接受了我觉得是这样比如说我 18 岁我就觉得
无所谓,反正我是山西一个小地方来的我当时在电影学院介绍的时候那个特别狂妄的我说我就是中国第二代鲁迅世界第二代莎士比亚我是这样来的啊怪不得人家不要你所以我肯定会失忆啊因为我可能 30 岁我根本就没有做到第二代鲁迅然后也没有做到什么世界第二代莎士比亚我可能就做这一份普通的工作那对我来说我觉得这就是失忆而且另外一个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
08 年我觉得那时候经济是非常好的然后大家都是充满希望然后赚钱搞钱到了 2023 年然后大家经历那个那个特殊阶段之后就回归到普通就觉得日常的然后呢我可以就是出门随意出门的然后健康的就是回归到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非常简单对对对其实做减法嘛就把一些不切实际的这种幻想抛弃你不抛弃也不行
所以王老师会有觉得自己是失忆的中年人的时刻吗我觉得还好吧我觉得但这我就得以一种不是说跟年轻的学生们这种接触多我也没那么封闭我觉得就是跟年轻人在一块聊聊吃吃喝喝这种我觉得这种就是一种生活的本质的东西就是人的一种需要跟别人去交往的东西
如果没有这些学生什么之类我会觉得单纯作为一个电影行业里面来讲你说也不可能天天去拍戏对不对那你日常生活是什么那还是就是最平淡的东西反正我是比较悲观的人所以我你们说失忆的话我说那个翻译词不是得意吗反正我是对得意这两个词这两个词我是挺讨厌的就那人就是真的对吧得意忘形我觉得还是绝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是失忆的或者就是一个
正常状态得意也都是很少的时候失忆也是一个阶段性的东西我有一个好奇啊王老师二十来岁的时候演假人科是假人科的男主然后呢可能经常去各种电影节对吧然后后面现在可能就是只能演一些就是演爹姐夫会失忆吗我觉得这也不能叫失忆吧就是说你的
生活在变你的团队在变这个电影环境也在变对吧你所拿到的这种电影项目也在变我觉得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走向吧我倒没有太失忆只不过有时候会觉得为什么不是我现在还是会有这样的对有一些项目来讲假如说对吧我说如果换成我的话那当然是自己的想象嘛对吧所以我觉得不能说是失忆吧是一种假设一些东西
不可能没有假设还有一个犀利的问题为什么不跟贾仁科再继续我觉得他最早演了这么多不太的电影为什么不一起玩了为什么不再是他的团伙的意难了没有因为这些东西大家都在变我刚才说团伙我指的是年轻的时候你要有一些团伙人越老我觉得越会所谓的不是享受孤独你就会有自己的一种更明确的或者你自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对吧
因为大家都到一定时候我真的觉得到 40 岁以后就你的生活的轨迹除以的话已经定型了因为大家都在发展嘛都在变嘛所以我觉得当然也跟这个大的这个我说电影的环境有关系嘛那因为蒋大爷有他的就导导演的这个途径对吧那我就被当成演员的时候更多嘛那我就是我在演员里边的这种途径那其实就其实就从合作上来讲的话就会有变化我觉得很正常
我最近经常安慰自己的一段话是我觉得中年都是时宜你很少会遇到得意的中年因为我觉得就是大家知道就是什么年轻的时候比较容易得意比如说我觉得相比 30 岁的我 30 岁以前的我就是比较得意因为你处理的问题简单你只要遇到一个目标完成的一个目标比如 30 岁的我对我来说可能
就是我要好好工作在工作上取得漂亮的成果我只要做这一件事就够了但你人到 30 岁就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更多更复杂的比如说我想做创作那我也有家庭然后我也要照顾小朋友什么的我觉得就是我觉得 30 岁以后的人是很难得意的起来的因为就当你每当你得意一点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把你再拽回来一点对我觉得
我想不到谁是生活中就不会就是他让你就是说我所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对我觉得这是很少的我觉得就是之所以今天很多人能更越来越多的理解比如说失忆这个词是因为我们确实整个的这个就是比如 08 年之后所带来的那种
繁荣的泡沫已经一点一点一点的被戳破了直到今年之后你会发现曾经非常这个光辉的大厂的这个中层中高层的人也都开始面临着失业等等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就是失忆的中年就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多被大家讨论和提及的一个词所以我看白亚之光的时候大家虽然对那个
这么新的角色的定位是很颓嘛但我觉得他其实挺快乐的呀还能吃好吃的呢他还挺沉浸在自己的那个对啊然后就每天都有人陪他喝酒吃饭时不时去胡同的小二楼喝杯咖啡然后挺快乐的我觉得就是当你还能找到这些生活的乐趣或者是当你还觉得说吃好吃的东西是一个乐趣且我能对外输出的时候其实我在看有些其实他也没有
外表看起来那么颓就你觉得他内心其实还是一个有一个坚挺的东西在的就像我跟管家刘在那个西城胡同里面溜达的时候也还是挺快乐的虽然我们也都没有一个非常所谓稳定的工作然后但是就是因为你没有稳定的工作所以那天太阳特别好的时候你就能出去晒太阳然后看落日然后在胡同里面瞎溜达然后聊一些非常不着边际的这个一些一些话题
我觉得就是人还是要抓住那些就是要什么欣慰的时刻的就跟做这个展览我们熬了快二十个通宵嘛然后到开幕那天你看到大家我非常有一个爱好就是我很喜欢观察观察观众就是我就站在旁边看听他们聊什么嗯
然后我觉得那个感受有一种他们在审视你的作品的感觉然后我觉得那个可能跟演员或者是一个导演拍摄一个片子在大明荧幕上给大家看到的感受是一样的我觉得还是要珍惜这种生命中的一些小惊喜跟就是能够被别人欣赏的时刻吧那你会遇到就是不欣赏的人吗我会当然当然
我觉得就是叫什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因为我觉得其实做展览也好拍电影也好大家都是带着镣铐在跳舞你会受限于你的预算你的拍摄环境然后包括比如说你的演员的档期等等的那就是这是不是你就会问自己这是不是你能在现阶段做到的比较好的状态
如果是的话呢比如说他跟你说什么问题那你就觉得下次我要把钱花在这上但如果有的就是解决不了的我也不太会困扰自己吧王老师呢就是您在就是这么多年的创作过程当中现在我不知道这个外界评价还会困扰你或影响你吗现在会少很多了年轻时候可能会有那我觉得就是还是年轻时候的这种
经的事不够对吧你自己会有自己的一种内耗对所以呢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就是把这个内耗简单提除掉吧现在就是无所谓了所以王老师年轻的时候是受到过什么演技方面的批评吗应该没有吧我不知道所以你也不关从来不去就是特意去看吗就是外界的我不看我像豆瓣之后回来他们就有些学生们给我看的吧
因为我不看多半这些东西我评论都是很多人转给我说就这么说了我再看一下我自己不会去搜这些东西不会去关注我觉得那都是一种你工作之后的就是人家对你工作的一种评判而不是对你个人的东西
最后一个问题其实今天我们在我在来之前就是不停地在想就是我发现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好像在谈论任何一个城市的时候已经很少再去谈论北京了就是
就是我们可能谈论上海谈论成都谈论谈论北京的时候就是逃离北京就是成为了现在的这个流行叙事所以我觉得我们四个人坐在这儿来谈论北京的时候也有一种很奇妙的这个与时代脱离的感觉就像这个白大海之光这个电影里面所展示的一样就是
他好像并不是那么与时俱进的也并不是那么春风得意的他是一个好像还很多人还停留在一个对过去的美好的想幻想对于美好的记忆的一些追溯里面去所以我不知道各位在 2025 年的这个时间段再去回望的话或者说此刻再去切身的去感受北京这座城市的话他对你来说
还有什么东西是能持续地留住你的或者说持续地让你觉得你会跟它继续共存下去的我觉得万圣书店没有品 T 就是这个书店还有那些咖啡馆还有那些胡同还有那些热情的人如果有一天可能这个城市的人不再热情我觉得可能会失望万圣书园对你的特别的意义在哪呢
我觉得它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书它永远就是像别的书店可能都是畅销的书但那个书店它是有一些你发掘不到的书你去那还是会有惊喜的那老板都亲自选对 我觉得这个是你去上海然后去别的城市你找不到这样的书店王老师有没有什么我说我对北京没有这种感觉因为我住的六环外我觉得就是
跟河北差不多但宋庄应该是有它独特的特色它很独特我现在在那时间的十几年的话很习惯那边之后说来就想象不出来北京因为最早去的时候那帮当地的原住民就会说要上北京他们要进城就要上北京通州的话都说要上北京所以就通州
本身就已经是说要上北京的话你想要再送装那种的话那更是那种了进北京对所以我是在那个环境待的太久了吧其实对北京的这种感觉没有那么强烈可能就一些活动这些东西北京还是比较多除了这些之外我都说我们很少进到武汉外欧湖武汉里包括以前回酒吧要去吃个什么东西还有那种回街之类的后来就越来越没有了
因为其实这个展览的空间设计师在去年搬到了松庄 巨开心因为她是 young mate 然后她在那租了一个大的工作室然后画画然后偶尔来城里接伙做做展览空间设计我觉得还挺快乐的我觉得住在松庄的人都挺快乐的
相对来讲那个空间都会大一些嘛就你居住的环境也会大一些即使租院子的话他有院子啊就那种生活的方式不一样人还是得在一个相对自由余裕的空间里面而且你知道住在宋庄其实是某种的自由
因为我可以选择我什么时候要上北京工作对这其实你不觉得听起来挺好的吗对一旦想逃离北京我们想上北京一趟对这就也是那种跟北京是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我似乎在北京但好像又没在北京对我觉得这种其实
挺好玩的东西所以 Brice 的北京留住你的东西是我觉得现在对我来说肯定是咖啡馆了我觉得就是管家又说一点因为我们在北京成都包括我们短暂在上海都有过咖啡馆我觉得北京的店还是非常特别的尤其是我们的那家店我们这家店就是因为我们咖啡我们最近现在有一个新咖啡室他那天突然之间问我一个问题他说
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全是明星然后我说哦差不多吧然后他就说那他们都表现得很自然然后我说对所以你也要自然一点我觉得这也其实挺特别的因为我们在丽都嘛就附近几乎都是导演啊编剧啊也有一些演员啊什么的我觉得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觉得还挺特别的对
对然后我觉得就是对我来说回北京的店里是充电就是每天不管干什么我的第一站一定是因为我们家现在离店里非常近大概步行三分钟我就一定要走三分钟去自己的店里买一杯冰美食再出发那个对我来说有点像是一个充电或者叫起点或者是就是很舒适的一个感觉的地方对
那除了店里呢就是其他的地方我觉得七九八也还是挺特别的我觉得就是在中国你可能找不到第二个像七九八这样的地方就每天发生着无数的新的事情然后你是能感受到就是整个国际上最新的艺术然后文化当然也有非常 local 的部分然后我觉得还是挺特别的对我觉得这个是上海也好成都也好杭州也好都没有的地方嗯
感觉大家推荐的这些全部都是一些就是超出了大家就是其他地方城市的人对北京的那个印象和想象的地方大家可能想到北京就是一些刻板印象的词南罗古乡什么
对就是传统的就是什么天安门故宫长城然后再接下来就是胡同然后这个什么炉煮炒干之类的但是我觉得生活在北京其实生活了超过十年以上在北京生活的人大家就是对于城市的很多感受和记忆和讲述和那种情感都一定是带着就是自己的很多个人经历和你包括你认识的朋友带给你的很多东西在这个里面的
我觉得这个也是在不同的城市里面拍电影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比如像白塔之光它就不是一个那种胡同串子拍出来的那个北京老电影的那种感觉所以也很期待就是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在这种城市空间里面讲出一些不一样故事的作品因为
好像我有看过张玉导演他有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他很多时候去拍一个地方他不是那种先想好一个故事然后去这个地方而他会先去到这个空间里面然后就去感受然后他这个空间带给他什么样的感受他就会在这个地方创作什么样的故事我觉得这个对于其实可能不只是电影吧各个领域的创作者可能都还是蛮有启发的最后大家还有什么其他要补充的吗
就是欢迎大家来看《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多多支持我们的门票我们还是做得很用心的对然后我觉得尤其是现在北京电影节期间我觉得当你赶场赶放映赶累的时候来这样看一个电影的展览还是一个蛮特别的行程的对
这个展览会到这个展览会到 6 月 3 号对然后在中间而且重点推荐的是我们王老师也帮助了我们一部分的我们每周六下午三点都会有一个经典德国电影的放映然后尤其是在七有八这样一个包厚斯建筑群里看一部德国的经典电影非常非常推荐给大家最近要在上海办一场是吧对我们 6 月会在上海做一个全新的系列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好的那我们就跟着电影一起
这个到不同的城市去看一看好呀好呀那今天特别感谢我们的三位嘉宾特别是感谢王老师从遥远的这个六环外上北京来跟我们一起聊天好谢谢大家好谢谢王老师好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吧我们期待下次有有意思的话题我们还可以一起来多聊一聊然后欢迎王老师多上北京来跟我们玩好谢谢好拜拜人生就是戏
优优独播剧场——YoYo Television Series Exclu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