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85 穿墙而过的爵士乐:从「堕落艺术」到「国家武器」

Vol.85 穿墙而过的爵士乐:从「堕落艺术」到「国家武器」

2025/6/9
logo of podcast 历史学人

历史学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魏威
Topics
魏威:我对爵士乐的研究源于个人兴趣,并结合历史研究,关注音乐史、艺术史与冷战、政治文化等议题。我发现专业的历史研究领域在国内很少关注音乐史和艺术史,所以我尝试将音乐作为研究对象和材料,来展现我们通常比较熟悉的冷战和政治文化等题目。通过这种结合,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爵士乐在冷战时期的特殊角色,从其起源于美国南部黑人贫民区的“堕落艺术”到成为美国文化一部分,再到成为冷战中的“外交武器”的演变过程。节目嘉宾魏崴博士将深入探讨爵士乐的传播历史、其在冷战中的作用以及美国政府如何利用其塑造国家形象。
  • 爵士乐起源于美国南部黑人贫民区,一度被视为“堕落艺术”
  • 爵士乐逐渐被“漂白”,成为美国文化一部分并在全球流行
  • 美国政府利用爵士乐塑造“自由美国”形象,向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三世界国家输出

Shownotes Transcript

过去与未来一样崭新我是许志远欢迎收听历史学人播客我们将探讨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以及生活在历史中的个体的无穷的可能性

欢迎收听由单向街基金会出品的播客历史学人我是主播高海博那之前呢我们节目聊过冷战中的乒乓球就我们国家乒乓外交的故事这期呢我们聊一聊冷战当中一种特殊的这种美式外交方式吧爵士乐外交这个话题其实跟我们这个播客其实是有些关联的因为爵士乐的这个传播路线很重要的就是依靠广播电台去穿透到铁幕另一边的那

这期我们的嘉宾是来自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博士魏威老师大家好,我是魏威非常荣幸首先感谢高老师的邀请实际上我个人对爵士乐研究的兴趣来源于我小时候对爵士音乐的这些兴趣

然后后来做了历史研究之后我慢慢地发现其实专业的历史研究领域它在国内很少去关注音乐史啊艺术史这样的内容而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个结合所以我慢慢地就在我的硕士论文以及博士论文当中都使用了一些音乐

作为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来展现我们通常比较熟悉的冷战呀政治文化这些题目对爵士乐在冷战当中其实是处在这种文化冷战的一个方向啊当时那个美国之音有一个著名的广播节目嘛他就叫爵士时间这个电台的主播叫威利斯康诺夫这算是我们这个主播界的老前辈啊

据说当时每一个莫斯科的出租车司机都听过他的声音他可以说是穿透铁幕的电台主播 Time for jazzWillis Conover in Washington DCwith the voice of AmericaJazz Hour

魏威老师研究爵士乐的时候是不是威利斯康杜夫属于爵士乐外交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的存在是的我觉得其实我们一般去定义外交的时候都把它作为一个国家与国家之间这样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的建立那种狭义的对外交的定义的话往往他就会去关注比如说把爵士乐音乐家送到某个特定的目标国然后去看

它造成的影响但其实在另一个无形的战线当中美国政府包括一些私人基金会组织他们做了很多很多大家看不到却又产生了很多影响的这样一种工作就是把

爵士乐把它放到电台音乐当中在爵士时间这样一个节目正式出来之前其实爵士乐早就存在于他当时的电台节目中比如说某一个新闻播报之后中间都会穿插一段爵士乐然后或者是他们会邀请当时比较著名的爵士乐音乐家到电台去做一个即兴的演奏

所以在那个时候不论是美国的观众还是世界其他能够收听到美国节目的这些观众他们对爵士乐这种形式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然后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些观众朋友们的兴趣然后他们也认识到这样是一个传播美国文化的机会所以他们就正式做了这样一个节目而其中最著名的主播就是威尼斯康诺夫

其实威尼斯康洛夫本人他也是一个爵士乐迷但是大家往往对他的贡献可能集中在他把爵士乐介绍到全世界各个角落的这样一种看起来有一点文化渗透活动之中但实际上对于他本人来说他真的是想去传播美国本土的这样一种音乐文化所以可能他的这样一种音乐

音乐和艺术的活动打上了很多冷战政治的色彩其实我觉得整个节目它的影响力是要远远超出我们之后会具体介绍的爵士乐之旅的这些旅行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然后可以无时无刻都能够去介绍传播这样一种音乐而

听众也可以无时无刻收听到这样一种音乐形式所以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关注爵士乐在电台形式它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且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提的就是康洛夫往往会在电台音乐中穿插一些对美国风土人情美食和美国政治状况的一些介绍

而很多人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了解了美国所以我觉得它也不一定是一个音乐节目它是一个介绍美国走进美国好像我们现在熟悉的播客的这样一种节目我觉得很有意思

对这属于我们的老前辈了播客界的老前辈我记得看一个材料就说当时很多东欧国家其实都深受康诺夫的影响他们的听众对于康诺夫的声音简直就是可以有点那种生路人心的意思啊

是 我看到一个材料就是美国因为他做这些音乐节目背后都有资金的支持而资金支持一定会有一些数据的支持如果数据不好的话他们立马就会撤资然后投入到其他活动当中所以当时为了支持康洛福的这个节目能够传播的更远因为当时电台它是需要声波的需要大型的设备

所以这个投资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当时的出资人主要是有政府背景的这些基金会他们看到据说有 3000 万人都已经受到威利斯康诺夫的影响甚至有很多很多人他们生活中已经离开不了康诺夫

铁幕那边的一些人因为他们平常的文化生活是相对比较匮乏的所以他们每一天特别是在工作之余能够听一听这种和传统的古典音乐不一样的爵士乐的话对他们的生活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享受所以恰恰是这样一种对爵士乐的需求使这个节目在很长的时间段内都成为一个在世界受欢迎而在美国政府和民间的

认识中又是一个比较极为重要的文化项目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爵士乐的一个传播的历史因为其实刚前面提到了爵士乐它在美式外交里面的一个重要的作用但其实我们更早了解爵士乐它是被认为是一种黑人音乐的

它只不过在美国有一个逐渐被白人接受的过程一度还是很受鄙视的被认为是一种堕落艺术嘛那它有一个逐渐成为美国国家音乐的这样一个过程那你有一篇这个论文就概括的非常明确啊你就说这个爵士乐其实是从堕落艺术到美国音乐的这样一个历史过程的

成为美国音乐之后再会成为美国外交里面很重要的一把武器吧那可以先来给我们的听众就简单介绍一下爵士乐是怎么传播逐渐成为美国主流社会认可的一种音乐形式的呢其实我个人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

我硕士论文做的是这个时间段之后的一段历史也就是在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如何把绝世约把它送到全世界各地而实际上我后来再去构思这个东西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个疑问

就是在美国这样一个种族歧视氛围非常紧张的这样一个国家没想到在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时期一种黑人的音乐它反倒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因为当时精英的音乐家大部分都是白人他们能够认可这样一种黑人的音乐形式我觉得这个本身就是非常值得去探讨的一个问题而其实

我觉得这也是爵士乐外交能够进行的一个背景就是如果不被这些白人音乐家包括白人精英接受爵士乐的话那么在冷战时期他们是不可能把黑人送出去的因为在他们看来黑人只能产生一些堕落的一些腐朽的低等的文化所以这个接受的过程它持续了非常久的时间

如果我们把爵士乐大致诞生的年代定义为十九世纪末的话实际上在整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前三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面爵士乐都没有受到

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也恰恰是在这样一种被歧视的过程中黑人音乐家通过他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爵士乐的不同特别是不同于传统音乐的这种狂放不拘一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给人们激情和快乐的这样一种音乐形式的潜力

所以有一些比较开明的白人音乐家他开始去尝试接受爵士乐而也正是这批音乐家他们成为了早期的白人爵士乐音乐家而他们也成为了后来

绝术业外交的主力实际上绝术业外交的主力尽管他们是为了宣传黑人但是大多数时候美国政府都愿意去资助白人也就是跟早期他们的接触埋下了这个种子和伏笔的我觉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主流社会对绝术业的接受它其实是有保留的

爵士乐它本身就是一种黑人拿来去反抗白人社会的这样一种抗争的音乐而在这样一种过程中白人他想要去接受爵士乐想要把它定义为能够代表美国的音乐他就必然会让它呈现一个

白人化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这个过程所以早期的那种辱骂反抗然后反歧视白人的这些内容就都被去除了爵士乐后来就呈现出了一种比较舒缓和谐抒情的这样一种音乐形式出来所以其实我们后来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中国我们认识到爵士乐都不是那种很狂躁的那样一种形式它的

与白人对爵士乐的重新改造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个逐渐可以说是漂白的过程是的是的

其实我们也能看一些 20 世纪初的一些年代剧里面往往都会出现爵士乐的身影就像刚刚你说他传到我们东亚这边在上海包括叶上海那首歌其实也深受这种爵士音乐的影响包括我们看巴比伦柏林里面包括一步之遥里面那种舞曲那种大腿舞其实也都是有这种爵士乐的背景的

一战期间其实整个世界似乎有一股这种爵士乐风潮啊能来谈谈当时这个爵士乐在欧洲以及中国的一个爵士乐在欧洲在亚洲的传播它其实构成了一部爵士乐的全球史实际上我近些年我观察到在全球史这样一种研究潮流的影响下其实有很多历史学家他开始探讨比如说牛奶

玉米然后某一种食物或者是某一种文化它在全球的传播而很多专业领域之外的读者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其实我觉得爵士乐也是这样的爵士乐它本身就是一部全球史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爵士乐它已经不是由美国原创的了欧洲的爵士乐亚洲的爵士乐包括日本的爵士乐中国的爵士乐它其实和早期美国传到他们国家的那些早期爵士乐都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

我可以先介绍一下爵士乐它传到欧洲和一战有很大的关系它其实本身是一个战争的场物当时的美国人他们被派到一战战场上在这样一种紧张高压可能见不到明天太阳的这样一种情况之下爵士乐成为了他们很多时候去纾解自己的紧张的情绪缓解自己心灵的伤痛的

一种甚至是可以打引号的毒药的这样一种形式因为爵士乐在美国早期的这种音乐语境中它是非常造狂非常不拘一格甚至没有这种固定的节奏就是好像人们听到它就能随它摇摆的这样一种形式所以当时的军乐队它引用了很多比较著名的爵士乐曲目

而这些军乐队在随着军队前往欧洲各个地方的时候他们也在当地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露天的爵士乐演出当时的欧洲的民众恰恰是在这样一种过程中最早的接触到了爵士乐他们觉得这好像和莫扎特和海顿和贝多芬传统的这种交响乐不同

音乐还可以这样不拘一格地表现出来能够带给他们更欢快的这种情绪所以它其实是一个战争的产物但它又在某种程度上治愈了这些战争的创伤慢慢地在美国的这些军乐队回到国内之后欧洲的一些人也就开始去探索这样一种音乐形式其实当时也有一些美国士兵

他们回到了欧洲开始想要在欧洲通过爵士乐来谋生他们最早比如说有一些军乐队的这些成员他们在巴黎的歌大酒吧开始去尝试演奏爵士乐然后在巴黎的一些不太主流的就是音乐厅之外的这些场合去演奏爵士乐

慢慢给整个欧洲都带来了一股爵士乐的风潮所以不论是英国法国包括德国这些国家他们就都开始有一些本土的自己的爵士乐的音乐形式欧洲的爵士乐风潮的风

也对后来的绝岁外交的政策的制定造成了很大影响因为如果欧洲人不喜欢这样一种意愿形式的话美国政府其实很难把它的这个东西推到整个欧洲的因为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历史语境就是欧洲人他是瞧不起美国和美国文化的

他们认为美国文化是非常粗俗没有历史的积淀因为美国它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它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也没有很长的时间所以他们认为这样的一个国家是没有什么文化和值得称道的音乐艺术可言的

所以他们有一些比较保守和传统的这些人是非常排斥美国艺术包括爵士乐的但这并不能抵挡爵士乐在整个欧洲的传播因为随着整个 20 世纪的到来文化欣赏慢慢下移变成一种大众化的趋势之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而不是贵族能够接触到艺术能够接触到音乐的时候

那样一种传统的音乐厅欣赏歌剧欣赏音乐的形式慢慢的就会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面而爵士乐就会为这种大众化的流行的趋势提供了更多的可以展现的舞台所以越来越多的欧洲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开始玩爵士乐听爵士乐甚至疯抢来自美国的这些爵士乐唱片

所以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左右的时间里面爵士乐在欧洲的流行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现象级的现象这实际上为后来的爵士乐外交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而如果我们把视野转换到亚洲界面来说的话其实也是如此的我们在整个二战之前的一战之后的这样一段时间里面像上海这些比较开放的都市包括广州它其实很容易接触到外来文化包括爵士乐这些比较新潮的这些文化它其实都随着西方的所谓的侵略来到了中国本土

而在租界区内我们比较熟悉的像夜上海这些其实都是当时最新颖的西方的流行文化的这些形式他们慢慢的在我们的这些娱乐场所歌舞厅流行的时候他实际上也从述了我们中国近代的这种文化景观但是我们后来比较有意思的是

中国的爵士乐它又加上了一些传统的这种中国音乐的调性包括在上海大都市灯红酒绿的印称下舞女在舞池当中摇摆歌唱爵士乐的这个形象实际上成为了我们中国人的近代记忆我觉得所有的这些都是远远超出了爵士乐在美国的这种地方意义的它就是一种全球化的现象

随着这种爵士乐的在全球的传播其实都跟本地文化有一个结合的就像您说的它在欧洲其实是伴随着这种大众的市民文化的兴盛它其实听音乐的场所也在发生变化从这种音乐厅变到了酒吧跟舞厅

这种音乐的媒介也在发生的变化听众也在变化所以那个音乐本身也自然而然的是发生着这种变化了从最初的这种交响乐

变成了现在听的这种爵士乐了那我其实也看到就像您说的欧洲人对于美国文化还是存在着一种鄙视的心理的像最初在冷战初期美国人也曾经做过一些这种文化交流项目和欧洲当时他们选送的是那个曾经在罗斯福总统葬礼上演奏过的一首古典音乐吧叫《柔板》

在美国人看来已经在总统葬礼上演奏过的古典音乐了这应该是他们国家非常重要的一首音乐但是在欧洲反响频频

这也算是早期特别是冷战初期美国在这种文化交流上一些无所适从的一个映射吧是的其实我觉得这个现象它有非常多我们可以去关注和探讨的点这和我后来的研究其实有一些类似的地方就是我后来有关注到美国它想要主动去融入到欧洲

在欧洲的文化圈的时候他始终是想去尝试在欧洲的这种文化框架之下比如说欧洲古典音乐既然在欧洲流行的话那我们美国人也教访欧洲把我们的古典音乐把它做出来甚至我们直接就去模仿我们去复刻欧洲的古典音乐但其实在很多时候包括当时美国已经开始大规模修建音乐厅比如说波士顿的交响音乐厅

后来的在纽约的这些交响音乐厅它其实它的影响范围非常的小而且欧洲人他并不会去关注美国人去弹奏他们的这些音乐因为第一他们觉得美国的水平本身就不够第二也没有什么名家比如说德国人弹到古典音乐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贝多芬他们那

谈到美国音乐的时候他们觉得美国人是没有这个智识和修养能够去谱写出优美的能够展现民族特性的这样一种音乐的所以很多时候面对这样一种蔑视美国自己他也感受到无力

所以说他在早期去尝试用古典音乐用这种欧洲经典性的音乐去定义自己的时候他遇到了很多挫折所以我后来观察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在早期罗斯福总统时期他们还用古典音乐的时候但是在冷战之后更不用说现在了

所有的这些比较严肃的涉及到国家仪式国家型的这种场合爵士乐也都变成了他们的这种背景音乐比如说在国家道教堂他们去纪念为美国捐躯的那些士兵的时候他们会突然来一段非常欢快的这种音乐去庆祝他们的仪式所以我觉得这种反差感

反倒展现了他们这样一种在文化上的矛盾性就是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而爵士乐就是他们唯一的诞生在本土的和欧洲文化不一样的这样一种形式所以他们的这种无所适从就变成了对黑人的爵士乐经过改造的这样一种接受对现在的爵士乐当然已经是登堂入室了但是在

冷战初期甚至冷战前吧美国搞这个文化外交的层面上一直在做这种古典音乐我甚至看过好像还做过芭蕾舞啊这些东西你跟欧洲比起来你简直是太小儿科了你的那首

柔版然后你跟苏联的那个肖斯塔克维奇来相比的话那简直就是碾压你在文化上完全没有优势存在的那美国是怎么一步一步找到了他这个所谓爵士乐的这条路径的呢那感觉像是美国在这些古典音乐啊芭蕾舞啊

文化外交上失利之后他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爵士乐就是这个新的路径很重要的一部分能来谈谈爵士乐是怎么进入到音乐外交这条渠道当中的吗对像您刚才其实提到爵士乐它其实属于整个文化外交的整体性活动的一部分

那其实我想先介绍一下美国他其实在开始爵士外交之前他已经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说他想尝试把自己的古典音乐把自己的古典舞蹈把自己的古典绘画把这些都送出去比如说在欧洲我办一个古典绘画展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分享的就是在 1913 年

美国专门在芝加哥纽约这些大城市办了一个绘画展当时美国有很多在古典艺术方面还比较有造诣的这些艺术家他们参加了这个展览但是来到美国的这些游客他们去看这些展览的时候

对美国的这些所谓的古典性的艺术嗤之以鼻所以在当时主办方又花了那么多价钱办这个活动感受到了一种文化艺术上的滑铁炉的这样一种感觉所以他们后来又不得不把欧洲当时非常流行的这种意象画派梵高啊莫奈他们的作品把它引入到美国又办了一个新的展览也是在同时期同样的城市

迅疾就受到了大规模的欢迎就包括美国人自己都见识到了欧洲艺术的这些形式所以美国的艺术他们当时在走出去的这个过程中甚至本土人他们都不支持不鼓励美国的这种古典的艺术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美国一些基金会一些文化的机构他们其实是遇到了很多挫折的

但是在他后来慢慢去探索这个路径的过程当中他也与后来美国政府对相关问题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美国政府他其实是比较重视文化活动的但是美国他有一种不介入到文化活动的这样一种传统

特别是很多普通民众包括一些在文化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这些政府人员他们都认为文化它是不应该受到政府的干预的这样一种形式所以他们往往会把什么文化能够得到发展以及能够传播到国外的这些决定权它是下放到民间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他们就发现

在 20 世纪头 30 年的时候特别是苏联成立之后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强劲的这样一种文化宣传趋势特别是苏联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很想把自己的文化创造把它送出去让大家都能够了解苏联这样一个新的国家所以在 1930 年代的时候苏联搞

芭蕾舞外交搞德国古典文化相关的这些外交还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国政府也是看到了这些在国际上成功的案例

特别是他们认识到自己对外宣传投入的资金包括能够利用的这种资源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有一些官员开始受美国国务院的指派去调查有哪些文化的东西能够真正的代表美国去帮助美国银行

在外交上落后于苏联的这种尴尬的地位能够去在文化的这个战场上扳回一局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爵士乐进入了一些官员的视野爵士乐正式的进入了大家的讨论地层当中然后最终通过成为了这样一种音乐外交的形式

所以它中间和苏联和整个欧洲的这些文化宣传机器因此其实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到了这个冷战阶段美国也是专门成立了专业部门的就是那个美国新闻署应该是成立了他们其实是制作了一系列的这种我们用今天话讲应该是讲好这个美国故事的这种出版物啊其实是应对苏联为首的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些攻击包括第三世界攻击美国的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点就是他的内部的这种种族问题嘛

针对这个问题不断的去攻击当然美国新闻署也开始有意去挖掘等土文化资源强调多元主义的这些内容也出了一系列的出版物应该是在这样的一种交锋当中爵士乐进入到了整个文化外交音乐外交大的视野里面去是的我其实有关注到当时整个国际的背景就因为我们刚刚讲到

整个世界范围内对文化这样一种软实力的强调它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美国认识到自己的这方面的不足开始去推动相关的活动这其实是来自于内部的这样一种动因但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动因对美国造成影响就是您刚才提到的美国他想要讲好自己的故事

实际上在 1940 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私人基金会包括民间组织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平台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去影响世界用我们比较常用的一个词就是去渗透到其他国家的各个角落在绝血外交开启之前他们最常使用的这样一种形式其实就是出版物

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小说然后小册子宣传册这些东西在里面有意无意的去放置一些能够展现美国正面形象与此同时还要对其他国家进行批判的这样一些条目然后把它融会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这种故事里面

把它讲述出来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些文化团体和组织他们其实都是缺乏严格意义的政府背景的因为很多都是当时的一些资本家他在美国某个部门比如说美国新闻署的这些官员授意之下他们在平常就谈好就比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他们说就是你帮助我们去

出版一个什么物品或者是创造一种什么文化形式在里面安插一些我们需要的内容把它传播到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所以当时进行的这些对外的文化活动都是非政府意义的但是后来再去推动爵士乐的时候它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美国政府资助美国政府制定政策然后美国政府

主导的这样一种对外的外交活动其实在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不只是美国对自己的文化实力的这个考量我需要去影响其他国家认识到美国文化认识到美国的这个实力

他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刚才您也提到了就是他有很大的对自己种族问题的这个担心所以我觉得这其实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也就是美国人在这个时间段为什么要

不遗余力的去推动爵士院外交的重要原因除了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实力文化综合国力的这样一种展现还就是把自己的美国故事展现的完美无缺那就是美国是一个没有种族歧视没有黑人问题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是进步的都能够成为人类的模范的这样一个国家而爵士院

黑人爵士乐就成为了他们这种宣传的武器其实刚刚你提到有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这种文化项目的外交在爵士乐层面其实是由美国政府来主导的我们之所以称它为爵士乐外交正是因为是美国国务院来推动的这样的一个项目就是 1955 年美国国务院开始推动了爵士乐大使项目它是派了一批黑人的爵士音乐家开始进行

全球的巡演而且是到了铁幕对面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东等等第三世界国家去巡演的要不魏老师给我们讲几个当时巡演里面特别知名的这种故事吧

好的其实在美国国务院正式的制定这个爵士乐大使项目之前已经在 53 年 54 年陆续出台了一些我们可以称之为试点性的这种项目当时他们没有正式的去把爵士乐送出去美国政府在资助这些艺术家音乐家出去的时候他们其实发现遇到了很多问题

当美国的艺术家出国的时候一些当地的民众他们会看到这些艺术家都是美国的白人好像没有一个黑人能够代表美国这是为什么是不是黑人在美国不受重视是不是黑人在美国受到了打压

所以当时在推动爵士乐大使项目的时候有一个黑人的一员他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他叫小亚当鲍威尔这个一员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然后和

底层的那些黑人音乐家走得也很近的这样一种精英人物因为在当时的美国一个黑人如果要获得美国政府的一官半职他其实是非常难的就更不要说他能够得到其他的那些白人选民或者是他的白人同事的认可但这个鲍威尔议员

他在当时还反倒是一个比较有威望在大家特别是白人的心目中有一定的正面形象的这个黑人艺人所以他当时其实也是看到了这个机会一方面他认为美国确实需要一种能够展现自己文化实力的音乐和文化形式另一方面他又看到了

把自己的黑人同胞推出去去展现他们的这种形象的国际化的机会所以他当时给国务卿杜勒斯和总统艾森豪威尔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美国本土的音乐把它送出去

当时在去探讨这个项目的时候鲍威尔医院其实多次把他的这个项目计划书把它放到总统的办公桌上在早期的时候都没有受到重视但是后来艾森豪威尔总统他本人有一个转变在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的这个国际形象越来越重要的时候他开始探讨黑人音乐项目的可行性和它的潜力

因为艾森豪威尔本人他其实是一个出身航武的这样一个总统他受传统的那种党派原则的影响其实非常少

所以这个反倒是这样一个将军总统他能够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手段去达到一些特定的外交和政治目的他当时和杜勒斯去商量这个音乐项目的时候他其实提到音乐是一种无形的武器它能够穿越这个国界迅速就能够

到达目标国的心灵它比任何什么导弹也好这些一方面又节省钱然后又有效果所以他们在探讨这个项目的时候刚好看到了办公桌上这个小鲍威尔一员递来了这个项目书我们一些钱把黑人把他送出去这样的话我们又有了音乐武器同时还展现了黑人形象

其实这也和当时整个种族问题在美国的政府政策的优先级有很大的关系因为 1954 年小石城事件爆发的时候当时全世界的媒体把目光都聚焦到小石城高中所谓的小石城事件就是一些白人比较顽固的这些

保守派他们不让黑人去小石城市中心的这个高中去上学甚至对他们拳打脚踢阻挠他们进入这个公立高中上学所有的这些片段包括对黑人吐口水这些都被当时的媒体记录下来了

然后这些画面迅速的就传播到全世界苏联的新闻的头版头条也是这个小石城事件的这个画面然后中国的新闻包括中国的报纸也都在批判美国说美国如果是这样一种种族状况的话那他如何来展现自己的民主如何说美国是一个进步的国家所以当时在国际上引起这种大规模的公愤之后

美国政府他就开始有一个转向和对种族问题的国际化的考量所以爱神好卫政府解决小石城事件的时候他直接派了空军 101 师空降到小石城护送这八位黑人学生然后有意的安排记者去拍下照片我们美国甚至出动军方的力量去缴械当地的

州国民卫队的武器然后就是每天都护送这些黑人学生去上学把这个形象展现出来所有的这些跟冷战与种族的问题相关的这些背景它实际上就构成了整个爵士乐大使项目的一个文官的背景所以当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和

小鲍威尔议员去构思这个绝血项目的时候他们心中勾画的蓝图就是我们把黑人音乐家把它包装得特别的好有我们这个美国政府的标识有一个大规模的这个团队然后给他制定好各种各样出访的计划不让他们操一点心然后再

去到这个对象国之前用大量的这个宣传包括在媒体上去铺垫他们的这些活动然后包括和当地的大使联系去给这些活动造势然后所有的这些就都成为了他们心中去用黑人音乐家展现美国没有种族问题的这样一种构思

而《絕世大使》項目就恰恰成為了他們的這樣一種展現美國民主能夠講好美國故事的武器而吉萊斯皮就是他們去資助的第一位音樂家而之所以選吉萊斯皮也與他的這個名聲有很大的關係《絕世大使》

我们前面刚才其实有讲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整个欧洲然后三十年代整个世界的这样一种爵士乐音乐潮流而吉莱斯皮的这个作品其实相对来说是流传最广然后最受认可的他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早期爵士乐的这个代表性的人物

所以美国政府在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吉莱斯皮但是比较麻烦的是

因为吉莱斯皮他也是一个比较有民权倾向的音乐家他自然而然的是不会完全受到美国政府的摆布所以在他来到国外包括中东亚洲这些爵士乐音乐活动的时候他们就会有很多很多的担心一旦我们把吉莱斯皮送出去他会不会讲美国政府的坏话

所以在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他们其实是拟定了一大批名单比如说吉莱斯皮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布鲁贝克呃

本尼古德曼所有的这些但其实后来也是在小鲍威尔议员的这个鼎力支持下他们觉得不管怎么样既然我们是要展现我们种族进步的形象那我们一定是要用有代表性的黑人音乐家所以最终就促成了这个第一次的迪莱斯皮的出访迪莱斯皮首先他来到了希腊

这当时其实也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因为美国政府当时和希腊在塞浦路斯问题上有很多分歧然后这个分歧它又鼓动了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的这些希腊民众有一种强烈的反美的情绪

他们就是认为美国是用一种霸权去压迫希腊然后去蚕食他们的利益所以在 JSP 演出成行之前其实美国官方一直在担心这样一种活动它能不能够顺利的成行

但是没想到的是 JSP 在当地办演出在最开始还受到辱骂还受到当地抵制的时候但是随着他的演出的进行随着他的这个音乐的传播这样一种敌意慢慢的就消失了

然后就开始有大规模的这种游行希腊的民众开始哼唱吉莱斯皮的一些爵士乐的时候它其实达到了一种美国政府在当时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所谓的

爵士乐它不仅能够展现美国种族正确的形象它还能够化解分歧还能够让美国在外交活动当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吉拉斯皮的这个演出他就为后来的很多很多的活动埋下了一些伏笔也打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所以在吉莱斯皮之后包括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呀本里古德曼呀布鲁贝克呀他们被派到国外的时候都和当时的对象国的民众有亲密的接触包括

包括当时一些负责这个具体事务的官员他们会有意识地去安排一些当地民众比较喜欢的耳熟能详的这样一种活动比方说很有意思的是吉莱斯皮他去到印度的时候专门安排了一场与蛇共舞的这样一个活动吉莱斯皮演奏爵士乐

然后底下的民间艺人演奏他们的音乐然后有一些眼镜蛇跟着舞蹈然后这个照片被拍下来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时候它又展现了一种所谓的美国文化包容美国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尊重各个种族尊重其他世界国家民众的这样一种形象所以在爵士乐行进的过程中他们其实每到一个地方

他们都试图去传达一种美国在民主状况在文化状况种族状况方面都能够为其他国家所登道的这些形象而在这个过程中最特殊的其实我觉得就是本尼古德曼和布鲁贝克把他们去派到东欧和苏联的这个旅行

之所以特殊我觉得其实和当时的冷战对抗的这个国际背景有很重要的关系因为我们知道文化冷战的双方就是美国和苏联那么在苏联去

渗透到资本主义阵营去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导向社会主义的时候而美国其实他们也想要影响更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产生好感美国他做了很多文化方面的工作我们前面提到的他们派很多音乐家派很多艺术家去东欧去苏联就是出版很多小册子去到东欧苏联

其实产生了一些很好的效果而这恰恰就成为了爵士外交在东欧和苏联进行的这样一个不利的背景因为东欧和苏联的领导人他们认识到美国就是在他们国家做一些不可告人的一些坏事所以他们对来自美国的这种文化活动非常的抵制和抗拒

所以爵士越外交在东欧和苏联的进行中间是经过了非常多的磋商妥协然后商量协调它很难像那种出版物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爵士越电台因为它是不需要苏联政府不需要东欧政府去逼准的但是

这种爵士乐演出它必须是要向当地的政府去报备的所以在爵士乐外交总是谈不妥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一些地下的这样一些爵士乐活动它这种爵士乐唱片它甚至类似于一种毒品在黑市上面爵士乐唱片都卖到了非常高的价格只为了能够一睹这些美国爵士乐音乐家的

这些风采很多人在后来很难听到威利斯康诺夫的这个电台音乐之后他们就开始去寻找另外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政府他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如果想要在文化冷战中获得更多优势的地位特别是让苏联和东

美国的民众能够不再去批判美国的种族问题包括我这里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材料就是美国总统的办公桌上其实经常性的会有一些来自苏联的报纸来自东欧国家的这个报纸然后美国总统每天早上都会阅读一下这些报纸这些报纸它的无一例外的主题就是美国民主又是

又展现了他的虚伪性或者说美国又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种族骚乱这些东西都让美国总统美国的高级官员非常的揪心所以他们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必须要让苏联的民众认识到我们并不是残害歧视黑人的那么就把黑人音乐家大

大规模的派到苏联派到东欧所以也是在不断的努力过程当中美国政府谈妥了一些能够成型的音乐项目但是苏联政府东欧政府他们也不会任由你摆布不会让民众轻易的就接触到

好像美国的黑人都是这些光鲜亮丽的成功的代表所以他们在当时的合作条款中明确指出你们可以在我们国家搞音乐活动但是不能派黑人

所以也是在这样一种口协的过程当中美国政府不得不接受把古德曼乐队和布鲁贝克这个白人爵士乐音乐队把它派到苏联和东欧的这些冷战的前线去进行表演这里面恰恰有意思的就是为了应对苏联规定他们只能派白人的这些条款

他们在这个白人乐队当中其实也安插了一些黑人的乐手啊他们也随行来到了苏联所以其实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人们仍然也能够感受到美国政府宣传的这样一种正面的形象就是所谓的黑

黑人和白人能够同台一起和谐的演出不是像电视里面和政府宣传的那样好像黑人和白人的厕所都是分开的去电影院去观看电影黑人和白人的座位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其实确实是美国社会的现实

但是美国政府在绝世外教中他恰恰就设置了这样一种画面的呈现比如说古德曼他是他们乐队的主要表演者那他的副手就是一个黑人音乐家当然古德曼本人他也确实是和黑人音乐家有很多合作的所以在当时的很多演出当中展现出来的和谐的形象也对一些苏联的东欧的民众

产生了一些影响他们也开始怀疑是不是政府宣传的美国的民主是虚伪的是错误的好像美国的黑人也并没有受到压迫并没有受到打压他们也能够代表美国政府也能够来到我们国家所以我觉得

所有的这些设置也好这些活动也好它一方面是美国政府的精心的布置而另一方面它也展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这种真实的状况那就是其实白人的音乐家他就是推

白人和黑人能够融合的这样一种前线其实我们认识到比如说马丁路德金他们在五六十年代去推动民权运动的时候他们做出了很多不懈的努力但是最早期的来源其实恰恰是这些白人这些前线的这个音乐家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把他们

他们的这些乐手把它介绍给白人的观众而白人也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黑人并不都是那些刻板印象中的无理的这样一种形象所以我觉得《绝血外交》本身它也确实传达了一种正确的信息

而这些信心又恰恰是美国政府需要的以及想在爵士院外交中去表达的东西就是一方面影响所有送到的这些国家的民众他的心灵因为我们有一些冷战时的研究者说

冷战就是一场人心之战嘛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抓住他们的这个心灵但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是想展现美国在文化方面同样也是有实力的这样一个国家来配合他在世界领域的这样一种霸权也就是我们后来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就是美国的这个文化霸权他试图

通过这个来在世界范围内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去影响到其他的国家的民众而爵士院外交就是他们在种族领域的一个集中的展现和表达

其实郭德曼这场演出在苏联还是很重要的当时赫鲁晓夫不是还出席了吗当时 1962 年应该是不久之后就应该是古巴导弹危机了这应该是联动的非常紧密当时关系还是非常紧张的这样时刻还能去出席一场爵士乐的演出那你其实前面也提到就是苏联早有意识认为爵士乐是出俗的这种代名词对它早有防范那具体到了

62 年甚至都有这种美国的爵士乐队去到苏联演出那到底苏联对于爵士乐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传播有什么应对之道吗其实我觉得这又是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外交活动它往往它都是双向的它不是一个单向的东西所以国家之间在开始处理外交关系特别是冷战时期当美国的一招打过来的时候苏联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应对的办法

其实谈到他们在去谈爵士乐的演出巡演活动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在条款上的限制但是就像您说的当他们真正到来之后苏联的这个民众的热情包括领导人都来出席它其实也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这个东西

有意思的是他们对来自美国的文化却表示了高度的重视并且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去制定政策我们应该到底怎么应对这种来自美国的音乐文化的影响所以当时也有一些苏联的音乐家他们出谋划策他们也参与到这个政策制定的过程当中

其实爵士乐早期在传播到欧洲的时候也传播到了俄国和苏联当时有一些比较先锋的前卫的这些苏联音乐家他们已经开始尝试在一些地下的音乐场合去表演爵士乐但是因为政府查得非常的严所以这种爵士乐的发展其实是非常缓慢的

他们在很多爵士乐理论呀爵士乐调性的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上非常的落后所以恰恰是这种落后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本土化的爵士乐的一种机会而他们也认为这个机会是能够抓住苏联领导人心甚至是能够通过审查的也就是他们想要用爵士乐这种形式去表达

苏联本土的社会和生活状况那么一种新的爵士乐形式就产生出来了就创造于这个时期的苏联也就是红歌爵士乐或者是苏联的革命爵士乐比如说我们熟悉的这个卡丘莎这些曲目它一方面展现了这个苏联民众

团结一致对外的这样一种爱国主义情感所以他们在保留这种情感保留这些歌词的同时又用爵士乐的节奏把它呈现出来那么这种苏联的爵士乐它就诞生了

中文字幕志愿者 李宗盛

在监管人员看来这种表达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它是符合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的要求同时也是符合苏联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但另一方面它对于那些想要推动爵士乐发展的音乐家来说但它又确实是爵士乐它用的切菲音

他用了大量的节奏的这种锻炼来展现这种音乐呈现形式的不同所以后来在这些音乐家的推动下他们成立了一个半官方然后半民间的机构开始有意识地发展爵士并且在

美国的这个爵士乐巡演结束之后他们开始宣传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听美国的爵士乐我们苏联也有自己的苏联特色的爵士乐

在这个社会背景之下苏联政府官方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审查的机构当然这个机构并不是专门去审查爵士乐的他们主要是为当时的苏联的爵士乐音乐家和苏联的爵士乐表演者去设定规范设定条目类似于一个准入的这样一个官方的机构然后它又和苏联的这个政治特色结合起来就是第一

凡是参加爵士乐演出的人必须要有官方颁发的这个资质类似于爵士乐表演证这样一个东西这个证的审批它是经过行政部门层层审批的需要在相关的官员盖章然后要问你你为什么要演奏爵士乐你的内容是不是合格的对你进行一个比较深入的审查之后

你获得了这个爵士乐表演的官方资格然后你才能正式的开始爵士乐但是对爵士乐演出和出版物包括唱片的那个审查会更加严格一些包括对它内容的审查一旦出现不符合

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社会宣传的这些表达的爵士一定就会被取缔甚至是吊销你的这个资格所以苏联政府的应对实际上也是在找一条本土化的路径尽可能的

消除美国爵士乐队苏联的影响而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苏联民众对丰富的这个社会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博弈它其实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方出招了之后另一方又对它进行一个回应但是我们也可以对苏联的这种应对进行一个评价那当然它其实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总体上它就是失败的因为都已经听爵士乐了我还要听那些展现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对他们来说是不过瘾甚至是根本不够的所以当他们的这种官方的应对出台之后有一些民众并不买账他们的

真的黑市爵士乐交易仍然活跃甚至是收听康诺福的电台音乐节目尽管被屏蔽了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获取到这些爵士乐的资源所以总体上尽管苏联政府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应对但是毕竟爵士乐它就是美国的土生的一种音乐形式你想要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形式的创新

就能够取代他的地位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美国在苏联的这种爵士乐巡演活动它是成功的尽管它只做了有限的几次活动但是它却造成了长期的影响也引发了苏联民众对两国不仅是制度经济军事实力的这种思考也对两国在文化上面的差距有了一种更加直观的认识嗯

所以我向魏老师求证一下因为我也不太懂音乐就像卡丘莎这首歌它其实也是吸收了一些爵士乐的东西在里面的是吗其实传统的卡丘莎它就是一个古典音乐的表达但是这里其实我想提到的一点就是我们通常都会说爵士乐爵士乐它是一种音乐但是我其实更想去强调的是爵士乐它是一种表达的方式

其实早期的爵士乐它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调性然后所谓的后来的先锋爵士乐冷爵士乐硬爵士乐笔波谱没有这些形式诞生的时候它其实就是一种节奏的变化你不要说任何音乐它其实都可以变成爵士乐只要把它的节奏变成切分音

变成爵士乐比较有标志性的那几个音乐的节奏它的呈现就是一种爵士乐所以当时在说爵士乐的时候并不是说它其实变成了爵士乐音乐本身而是变成了爵士乐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它

又与美国的这个他们提倡的他们想要讲述的美国故事有很紧密的关系这和爵士乐的特质有一个密切的联系就在于第一爵士乐它是一种完全颠覆古典音乐传统的音乐就是在古典音乐看来你的走调你的这个抢节奏你的这个任何这种

弹奏和演奏方面的错误在爵士乐看来都是一种提倡的极性的这种表达然后另一方面爵士乐本身它又非常的提倡你的自由你的不问出声

任何人我都可以加入过来毕竟它诞生于黑人贫民窟嘛这样一种音乐它本身就是跟传统的那种受到严肃的训练的古典音乐形式它又是根本不一样的所以

在后来美国白人美国政府在做爵士乐外交的时候他有一个宣传上的导向性他认为美国能够产生爵士乐这么自由这么不问阶级的音乐就是美国本身的这种制度和社会优势的表达美国民主的精神就是爵士乐的精神他们这种把

音乐政治化的这样一种建构其实又是内在于以及潜藏于爵士乐外交当中的一个隐性的但是又是他们非常想要去展现的这样一种文化政治的表达嗯

刚前面其实也提到了就是康诺夫主持的那档爵士时间这样一个节目那这样的大的背景其实是跟爵士乐和广播技术的一个结合我当时看纽约时报给那个康诺夫写的符告里面他就提到

康杜夫可以媲美一支 B29 轰炸机的战队啊他可以想象当时他对于东欧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这种影响力啊那可以来谈谈这个广播跟爵士乐的这样一个结合对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他们要

制定政策然后实施然后开展活动其实都是有成本的但是相对来说广播这样一种形式它去输出爵士乐的时候它的成本是非常非常低甚至是没有风险

也像刚才提到的不需要其他国家的批准尽管会被屏蔽掉但是他们又会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换它的波段然后用加大马力然后换机器然后不停的 24 小时无间断的像特

特别是东欧国家和苏联国家把它发射出去所以当时如果有一些东欧和苏联国家的民众他比较乐于去钻研这些跟广播跟收音机相关的这些知识的话他其实是很容易就能够捕捉到频道变换了的这些更加隐秘的电台节目

所以才会有一些当时的一些乐评人包括在 20 世纪末的时候当时时任总统克林顿他专门去强调爵士乐在整个冷战时期为美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我看到案例他们把那个原版的爵士乐的这个歌词

改几句或者是完全换掉就直接变成这种歌唱美国呀展现美国民主的这些音乐很多时候其实苏联东的民众他在听这些节目的时候他们是睡觉的状态就有时候其实也有一些研究讲人在睡觉的状态去听这些周音

冷战当中的电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各国其实都有收听敌台的日子

是的其实我看过一些材料就是说康诺福之后应该是去过苏联和南斯拉夫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他在当地其实是比摇滚明星还要受欢迎的多的这样一位人物是的是的

我看到这个材料其实就展现了他当时去到东欧和社会主义国家我忘了具体哪个国家了当时采访康洛福的这个主持人他说没有一些民众从小就听你的节目但是我们一直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听你的声音长大的对听你的声音长大的今天终于见到你了然后当时他飞机下来的时候我记得应该是南联

然后在飞机下面就有夹道欢迎的这些人只想看一看他们长听的这个电台主持人他到底长什么样子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所以其实我觉得这又回到了刚才我们展现的这个话题其实在整个冷战过程当中苏联其实花了很大的力气

提升他的军事的实力去提升他在工业方面的这样一种优越性但是你花很大的价钱有时候还真的不如在电台当中然后通过这样一种无形的手段去潜移默化的去赢得对象国的民众的这种心灵这样一种手段所以

从普通民众对威利斯康诺福的这样一种欢迎崇拜甚至有一些人的敬畏都可以看出在总体上冷战时期美国的爵士院外交它是达到了某些目的甚至是在总体上应该是比较成功的评价的它和其他的那些

早期的文化项目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的对前面我们更多的是聊到了爵士乐外交其实在整个国际冷战上的一个影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其实这些黑人的爵士音乐家

跟美国国内的这些民权运动也是有着紧密的互动的这些医院家其实并不只是美国政府的一个宣传工具啊他们其实也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推动国内的这种民权运动的就是前面刚刚提到美国国内的那个小石城运动时候爵士乐的大使叫阿姆斯特朗巴他其实正好要有

去苏联的演出其实还产生过微妙的互动魏老师可以来谈谈这些黑人音乐家是怎么跟国内的民群运动有着怎样的这种互动的我其实觉得这个问题它非常有意思

因为我们前面讲了这么多好像黑人音乐家是美国政府的这个提线木偶和傀儡美国政府认为把这些音乐家把他派到国外去比如说把吉莱斯皮把他派到国外去好像他就能够真正的按照他们要求的那样你就能达到某些目的

所以刚才我们评价了爵士乐外交它总体上是成功的时候但是在这里我又不得不对爵士乐外交它的效果要打上一个疑问这就和整个黑人对爵士乐对爵士乐外交对美国政府以及他们的使命的这种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就像您刚才提到的黑人

冷战外国政府美国政府他们之间有一些微妙的互动和平衡其实我前面提到有一些政策的制定者他们非常的担心

如果说这些黑人把他派到国外去他们不讲我们想要的美国故事去讲美国的坏话怎么办所以他们其实当时和当地的那些大使啊包括还有一些特工其实都布置了任务比如说有一些特工和大使的工作人员他们就混杂在人群当中

他们就想要达到某种去影响现场甚至是监视这个音乐家的这样一种目的当然他们也会在出发之前做这种出发培训的时候专门对这个音乐家强调你不要乱来你说了什么话我们都是能够知道的也是有过政审的对也是有非常严格的政审然后政审结束之后他们也会

强调你们一定要按照我们提供的这个大纲来说不要说其他的东西也不要过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是毕竟音乐家他们是有主体性的个人而且我前面提到的吉莱斯皮他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有民权倾向的想要通过一些活动来表达他们的群体的诉求的这样一个进步的黑人音乐家所以当把吉莱斯皮派到国外的时候他讲了不少美国政府的坏话而所有的这些坏话其实在某种程度上

他又冲击了这个爵士院外交在表面编织的这样一种和谐的美国的种族氛围杰莱斯皮在每次表演结束之后他都会来一次自述我的祖上就是被美洲殖民者把他掳掠到美洲的这些穷苦的奴隶

他们常年在种植园甚至不能得到人类的待遇然后话锋一转你们以为到了现在之后我们的状况有改变但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生活反倒不如以前以前那些奴隶有时候还能吃饱饭毕竟他作为奴隶主的财产奴隶主因为担心他这个财产受损也会对他的健康有一些基本的把握

但是在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盛行之后很多黑人连根本的这种生活的尊严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当吉莱斯皮把这些真实的这种状况把它展现出来的时候现场的听众其实是非常恶然然后也非常的同情美国黑人的遭遇的所以对于吉莱斯皮来说他一方面也确实是想把爵士乐把它推到国外去因为

对于他们来说爵士乐是黑人的文化遗产

那么爵士乐能够受到欢迎不仅是美国国家的这个实力的展现同时也是黑人族群他们这个文化活力他们的创造力的展现因为在当时的很多民众即便是外国民众的心中黑人都是那种大字不识没有文化没有这个音乐修养但是身体非常好的这样一种刻板印象

类似于种族歧视的这样一种态度其实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当时以吉莱斯皮为代表的这些黑人音乐家他们非常想展现我们不仅不下流不仅不粗俗我们反倒能够在很多领域取得成功

所以对于黑人来说绝世外交反倒也是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种族推出去把自己的权利表达出来的这样一种争取民权的武器

但是刚刚提到现场会有一些安插的眼线当这些眼线把这个活动把它报告给美国国内的这些官员特别是国务院的官员之后他们就深感大事不妙所以在后期很多时候去推动绝说外交的时候一方面刚刚提到的苏联在条款中规定

你只能派白人但另一方面美国有时候他也只想派白人因为他觉得他很怕黑人去国外去讲他们的坏话这不仅达不到绝世约外交的目的反倒还成为了加深美国种族不和谐的印象的这样一个切入口但是这样一种提防其实他并不能够完全恶绝

整个来自黑人音乐家的反抗而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也是刚才在讲爵士乐外交这个形成的时候没有提到的主要人物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他本人其实是非常有强烈的这种爱自己的种族以及有国际关怀的这样一位音乐家因为他非常的有名

很多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这个音乐形式是他创的包括他的那个沙哑的这个嗓音都成为了这个时代包括我们现在对美国爵士乐的这样一种认识 I see trees of green red roses tooI see them bloom for me and youAnd I think to myselfWhat a wonderful world

但是当时即便这么有名的这样一位黑人音乐家他之所以最终没有获得美国政府的支持一方面与他本人的态度有关系

在 1955 年开始绝世约大使项目之后正好发生了小石城事件布朗安判决这些对他造成很大影响的事件当时路易斯阿姆斯特拉看到小石城事件自己的同胞被白人辱骂甚至殴打的时候他的内心非常的纠结他认为我们自己的同胞在国内受到这样的待遇而我却作为你的工具我被派到国外

我要为你们说好话这对于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来说他是无法接受的所以他当时对来和他沟通和协商的官员说我不仅不要帮助你们去讲你们所谓的美国故事我还要自己出钱自己来到国外去讲述真实的美国故事然后他对那个美国官员说了一句下地狱去吧你们就是展现了他这种

所以当时尽管他没有获得资助但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自己来到了苏联来到了东欧国家还有第三世界国家他的巡演又和官方的那种巡演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竞争但是有时候能够加强官方的宣传效果有时候又能削弱了官方的宣传效果

官方的宣传效果的这种非官方的爵士院外交活动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他来到德国柏林当时因为德国分为了东德和西德嘛然后柏林也分为了西柏林和东柏林然后横更在两个国家之间的是一堵高大的柏林墙

但是在某些比较关键的节点都会有一些港哨是可以穿越这堵墙的但是要想穿越这堵墙他所受到的阻力和审查又是非常非常严格的而当时路易斯阿姆特斯特朗正好来到了西德和西柏林进行他的巡回演出整个西德都在他的这个音乐氛围中狂欢这个音乐的声音

正耳欲聋甚至传到了东德那一边墙的另外那一边东德的民众早就收到了这个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来到柏林演出的这个消息有时候他们就隔墙在墙的这一边就听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在那边的演出甚至直接就对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呼喊

或者有人给他写信托人带给他就说我们东德的民众也非常希望你能够来到我们国家为我们带来你的精彩的表演当时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顺利收到了这些声音他立马就做出了决定他认为音乐是不分国界

不分意识形态的所以他当时立马就和自己的团队规划好了这个东德的行程包括去哪些城市怎么来表演但是他们也认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想要去到东德他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不是那么轻松和容易的事情

所以就在有一天晚上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来到这个柏林墙的边界来到这个两边的港哨有西德的港哨也有东德港哨守卫的这个边界卡口这里的时候西德的士兵对他说祝你好运

而他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来到东德那边的时候他原本以为会受到严格的审问甚至是坚决会不让他过去这样一个结果但是没想到当时把守柏林墙的东德的这个港哨士兵正好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歌迷

然后他也非常想要听到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演出所以他当时立马就和自己的上司汇报了这个情况而他的上司在经过和政府沟通之后认为这个活动可能并没有显著的坏处的时候立马就给这个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团队放行了

所以瑞森阿姆斯特朗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在冷战时期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随意的穿越柏林墙穿墙而过是的当时很多即便是政治人物社会名流他们想要从西德来到东德都是非常不容易甚至是绝无可能的事情而在那样一种紧张的冷战对抗的这样一种

环境之下爵士乐它不仅抵达了这些世界各国民众的心灵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一种穿越政治边界穿越这种意识形态的边界真正的能够把

西德的民众东德的民众乃至全世界的民众把它联系在一起的这个音乐的桥梁而这个最终呈现的这样一种结果恰恰也是艾森豪威尔总统对音乐外交和爵士外交的构想也就是通过音乐来搭建一座桥梁而不是通过导弹来炸毁敌国的城市

其实整个 60 年代我们知道是前面提到那么多爵士乐外交的这样一个时期但是我们也知道 60 年代又是风起云涌的这种民群运动的时代在整个世人看来这可能是有一定的悖论的因为只要有种族歧视或者是隔离制度的存在你的爵士乐外交你讲述的美国故事它的说服力就始终是有限的不管是从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其实都面临着这种困境

爵士越外交它应该是在 1970 年代初就开始逐渐退出了美国政府主导的这个外交领域了爵士越外交的退出跟这种困境跟悖论是有关系的吗

其实我最近的那篇文章的结语部分就提到了这样一个悖论所谓的绝血外交它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政府精心编织和构造的一个和谐的网络但是

你背进国内他那些种族歧视的问题国内的民权运动风起云涌之后又不断的有一些种族的骚动我们耳熟能详的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些都是在 60 年代发生的所以一方面是美国政府资助的这个绝血外交活动在国外讲述着种族正确的事情

另一方面又恰恰展现了美国它确实在种族问题上有约线和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这样一种悖论它又是绝世约外交没有办法解决也无力去解决的一个问题这

这个又和美国本身存在的这个文化的悖论有关系其实一直到现在包括前几年黑人弗洛伊德事件他通过社交媒体很轻易的就让我们全世界的民众都看到美国这个国家

即便在我们这样一个时期仍然对黑人有着这样一种深刻的种族歧视所以每当爆发这样的种族歧视的事件像 1963 年 1965 年 1966 年都有这种地方上的事情比如说一些极端的白人种族举译者他要把黑人烧死

或者是那些比较排斥黑人进入到公立学校的那些市政府他们用高压水枪去驱逐黑人学生所有的这些画面都同时和这个绝岁外交的这些画面传播到国外然后上到各大媒体上到这个电视机前成为了大家探讨的这个话题

所以这个时候当我们再去评价爵士院外交的时候也不得不考虑到它这样一种深刻的悖论

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点那就是外交的使命其实某些时候他就是希望能够在国与国之间产生一种亲善然后达到一些外交和政治目的然后使对象国的这些民众对你产生一些好感

但是在很多时候你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它又和你国内的这种政治状况又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美国你只要一天不解决种族问题你只要一天你的黑人是受歧视的受打压的那么你即便对外做更多的活动你即便讲更好的故事你总会被曝光出去而一旦曝光的话

你的这种外交活动它的这个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进入到后来美国政府实际上也认识到了这样一种深刻的悖论当然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国内 60 年代末整个民权运动

他获得这种法律层面的胜利之后民权问题它不再是一个问题这种制度性的种族歧视被彻底消除之后美国政府的这种要展现种族问题的迫切性已经没有那么强烈的时候他对绝岁外交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的强烈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其实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当

只要美国出现种族问题只要美国出现我们比如说津津乐道的枪支问题毒品问题

它都会上到很多国家的新闻当中因为美国这样一个号称自己在道德上是最高尚的这样一个国家却频频发生一些违背它的价值和信条的事情你即便做再多的外交活动和外交努力它都是没有用甚至是失败的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评价决胜外交的话我们又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它在长久的这个深层次的这个范围里面它又没有扭转人们对美国种族问题的认识因为美国本身没有改变

学世界外交确实是整个观察冷战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视角啊就他和美国国内的这种民群运动又紧密的互动再加上冷战中这种广播技术的这个加持其实就有了非常多的解释的空间啊那最后我们可以

让薇薇给我们推荐一首歌吧我们之前好像聊到过的我们广播界的老前辈康诺福的《爵士时间》里面好像有首歌就特别有名你来给大家说一下那首歌的特殊性吧康诺福的《爵士时间》其实每次他的片头曲都是同一首也是著名的黑人爵士乐音乐家艾琳顿公爵他的代表作《Take the A Train》

这首歌它开头就是钢琴比较欢快的律动的旋律然后紧接着又是其他的那些贝斯啊鼓啊又慢慢加入到它的这个合作当中这样一首歌曲它实际上成为了那个年代

苏联的东欧的包括其他世界收听到爵士时间的这个民众对美国爵士乐的最直观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认识所以我觉得我们去听这首歌的话也能够感受到当时爵士乐在冷战时期的这样一种氛围以及爵士乐本身它带给人的这种欢快的感觉和它的魅力《爵士乐》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