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92:假消息的真面目(上)

292:假消息的真面目(上)

2020/5/1
logo of podcast 原来是这样 Dscience

原来是这样 Dscience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冰封
旭东
Topics
旭东:信息时代充斥着大量信息,部分信息真伪难辨。即使明知信息不可靠,人们仍可能选择相信,这与人们的知识局限性有关,尤其在不熟悉的领域,人们更易受误导。信息不对称也是重要因素,虚假广告等利用信息不对称性来欺骗大众。此外,在恐慌情绪下,人们更容易相信谣言和阴谋论,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 冰封:人类思维活动存在主观性,并非完全理性。人们相信谣言是自我保护机制的正常现象。当人们对某事不确定时,会频繁搜索相关信息以缓解焦虑,这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安慰。不确定性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事件本身是否确定无关。认知闭合需求理论解释了人们在模糊情境下寻求确定性答案的倾向,人们希望建立逻辑自洽的因果关系,以避免不确定状态。寻求确定性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快速搜索信息形成假设;第二步是巩固假设并忽略不符信息。一旦假设‘凝固’,就很难改变认知,即使有新的信息出现。人们相信不靠谱的答案是因为他们觉得它靠谱,这其中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固有的观念会影响人们对新信息的接受和选择,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与已有观念一致的信息。自我确认性偏差指人们倾向于忽视与自身观点相悖的信息,而重视与自身观点一致的信息。认知闭合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避免不确定性而寻求形成一个封闭的认知体系。 冰封: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行为会改变态度。实验表明,人们在做了某些行为后,即使明知是谎言,也会调整自身态度以减少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的程度与外界压力和个人归因有关,如果将不一致的行为归咎于自身选择,失调感会更强烈。如果找到外部原因,例如金钱诱惑,则失调感会减弱。人们不愿改变既有观点和行为,是因为已经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成本,不愿承认自己之前的行为是错误的。人们相信不靠谱信息的原因,除了认知偏差,还可能与压力环境和信息传播途径有关。压力环境下,人们的判断力会下降,更容易相信不靠谱信息;信息传播途径也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判断。谎言重复多次可能会被人们当作真理,但谎言本身不会成为真理。

Deep Dive

Chapters
信息爆炸时代,真假消息混杂。即使知道消息不靠谱,很多人依然选择相信,事后又想不通原因。这期节目将从人的思维活动出发,探讨人们处理信息的过程以及影响决策的因素,并对假消息进行定义。
  • 信息爆炸时代真假消息混杂
  • 人们的思维活动存在主观因素,并非完全理性
  • 对假消息进行定义:明确错误或未被证实的信息
  • 建议多听科普节目,学习科学知识

Shownotes Transcript

明明是假消息,为什么还有人多人会相信?明明证据都摆在眼前,为什么人们依然难以被说服?什么是认知闭合需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行动会改变态度?一切扒一扒这“假消息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