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这一期的《曲线长》我是杨一那今天呢邀请了一位老朋友是华思瑞思瑞欢迎请你给大家打个招呼大家好我是思瑞 OK
一请斯瑞上来就知道今天要聊跟美国媒体相关的事情了因为这个刚刚过去这一个月美国媒体圈发生很多新闻然后这些新闻已经在中文媒体圈产生了非常大的涟漪就是我已经看到无数的公众号在写这些事情就是 BusFeed 跟 Vice 的这些关门或者是这种申请破产保护这些东西然后
是不是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等等等等但是就是也发挥了中文媒体一贯的风格就是大家对事实面的东西写的并没有非常清楚然后上来就直接再分析一些行业影响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先回到一些这个消息面本身跟四月先聊一聊就是过去这一个月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样的事情我们还是先从最新的新闻开始说吧因为四月其实之前跟新闻实验室的方可成老师录过一期
然后当时其实聊的更多的是 BuzzFeed News 的这个新闻部关门所以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有一些背景其实他在那期节目里讲得很清楚然后我们年初在做是跟 Chad GPT 的母公司做合作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大概聊过一些 BuzzFeed 的这个公司流传比较广的一些传奇吧之类的包括这个新闻部是怎么组建过来的所以我觉得 BuzzFeed 的背景可能对于
我们来说已经有很多的渠道可以了解了但是最新的新闻其实是在 5 月 15 号也就是这个礼拜一然后这个 VICE 这个其实是一个对于中国的很多网友来说更熟悉的一个美国的数字媒体品牌然后他正式申请了破产保护那我们四人我们俩先聊一聊就是现在这个 VICE 的这个破产所谓的破产这件事情
就大概是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进度这公司是完了吗这个公司其实没有完然后 VICE 这家公司虽然申请了破产保护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一个重组嘛所以他家公司还活着他申请破产保护当天其实他自己的 VICE 这家公司还在运营嘛所以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然后自己的网站上也发布了自己要申请破产保护这个新闻
所以其实还挺魔幻但是这家公司还会继续在只是说因为有破产保护之后他们可以把之前的一些包袱之前的一些债务对一些债务给抹掉然后从头开始所以这家公司之后还会在但是可能因为有了破产这个先例在所以他们可能更加关注于
如何去赚钱如何去盈利这上面就是他们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前其实已经做了一系列重组都是为这个破产保护在做准备的然后他们之前也把他们的一个旗舰新闻节目叫做 Vice News Tonight 给裁撤掉了包括他们的新闻部门其实也进行了一些重组他们之前有一个专门负责国际报道的 Vice World News 然后这个新闻部门和他们的一个美国总部的新闻部门
和平到了一起然后一些国际上的记者也受到裁员的影响嗯也是一个这个就是减员增效的一个对感觉是这一年吧可能是媒体行业的一个主流那 VICE 的话我觉得可以先针对于他最近的一些困境可以稍微多聊两句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当然就是他走到最后这一步就是说他开始申请破产保护那
后面的话应该是有一些财团会用一个比较低的价格然后呢去可能在后面如果就是说如果没有新的接盘侠或者没有新的资金进入的话那么有一些财团我记得我看到的像堡垒资本他们就可以会一个比较低的价格去接管这家公司然后呢他现在的管理层那个 CEO 就是一个那个特别放荡不羁的那个朋友哈哈
好像还会继续来做它的管理层但是就是说这个公司的日常运营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可是我看纽约时报在写这个新闻的时候他当然也就特别提到就是其实行业真正唏嘘的事情是因为 YS 这家公司在可能几年之前它的估值可能是现在卖掉的这个价钱的或者是重组的这个价钱的
很多倍 20 到 30 倍对对对而且这个迪士尼等等一些所谓的大的一些娱乐媒体巨头曾经都向他们伸出过橄榄枝就说有可能去买他们或者是一个很高的价钱去收购他们等等那当然因为过了这样几年各种各样的原因所以他就走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其实就是一个重组嘛但是呢他的这个估值肯定是不在了就不可能像当年这么高呃
我们可以先聊一聊就这家公司本身到底最近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就是除了像前面提到的比如说一些重组之外美国的媒体行业对 YS 的事情讨论最多的有哪些点呢对你刚才其实已经有讲到 YS 这家公司是上一个十年然后成立了这些所谓的新媒体公司里面估值曾经是最高的一个它最高的时候估值达到了 57 亿美元现在就是卖出的价格可能是 2 亿到 3 亿美元这样一个价格嗯
跟他同时期的这个公司还有 BuzzFeed 还有 Vox 然后还有其他一些公司现在可能有的已经被收购了可能有的已经关门了 Vice 是其中可能最酷的一家然后我前几天跟我女朋友聊了这个事情然后她讲说天哪连陈冠希都救不了 Vice 嘛
因为就是在中国网友里面可能大家听到 VICE 第一个就想到是他在 2015 年的时候跟陈冠希有过一个合作就是有过一个纪录片他们在国际上就在这个所谓的国际扩张上可能做的也是比较不能算成功吧因为现在不行了但是做的比较激进的一家公司他包括在之前是有 VICE 中国然后他们在东南亚也有些分布啊然后在沙特日本对沙特对然后他们在国际新闻上也做出了一些
比较出格或者说就比较受人关注的事情他们当年在和这个 HBO 拍一个纪录片的时候把罗德曼请到了朝鲜请到朝鲜对然后跟竞争人会面他们也有什么卧底 ICS 啊然后这样一些纪录片然后他们在新闻方面的报道其实有的时候做的还是能够获得行业内的一些赞誉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对他的争议也很大因为他们
的做事风格比较放荡不羁包括之前 2017 年的时候有纽约时报有爆出过这个 VICE 的内部有大量的性骚扰的问题然后而且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的创始人之一 Sean Smith 也是在那时候然后宣布离开这个管理岗位然后把这个交给了新的 CEONancy DeBake 但是另外一个很神奇的事情我们最近听到就是行业内讨论比较多的是好像真的没有什么人在看 VICE 就是如果
就从流量上来讲的话看因为美国流量就是跟尼尔森是衡量一个收视率的嘛然后网站流量的话用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叫 comscore 就 comscore 上 vice 的这个他的网站流量和 buzzfeed 这些所谓的竞争对手不是同一个级别的他要比他低第一个量级另外就是可能大家听到 vice 他想到了更多就是他做的这些出格举动建罗什么请罗德曼兼竞争啊陈冠希啊然后美国
特朗普年代的时候有一个 Shallowsware 游行对然后 VICE 当时也派了记者去拍了一个纪录片也在行业内受到了不少的好评都是这些事情但是很难想到就是如果你真的去问你是不是每天在看 VICE 就可能真的没有多少人在看嗯
对 VICE 我觉得我可以谈几个我非常碎片对他的印象他让我第一次留下深刻印象的其实是当年那个非常有名的纪录片 Page One 就是当年 David Carr 老人家还健在的时候然后他
跑到他其实当时在给纽约时报写一篇写 VICE 的报道然后他去了那个 VICE 的办公室里但是后来其实相当于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就跟 VICE 的那几个非常年轻的高管发生了一些口角冲突就是说因为好像是当时 VICE 正在跟 CNN 做一些内容上的合作但是
可能在言辞当中外斯就表现出了对这种传统媒体的不屑然后就让老人家非常的不爽我觉得这个点是就是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 David Carr 这个人就 David Carr 本身他虽然是一个纽约时报然后年纪非常大非常资深的一个记者
但是其实他个人也非常朋克就是这个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非常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就是觉得自己很屌不是那种就大家传统上一个非常古板的老人就他其实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一个人然后他其实某种程度上跟 VICE 给大家留下的这种年轻亚文化的调性是有点相近的但是问题就是说你会发现当两个都觉得自己很屌的人坐在一个桌子上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其实会有很多冲突
然后就这个事情当时影响很深然后再者就是后来你刚才前面也提到就 VICE 因为他很早开始注意到国际化他那个时候因为陈万熙的拍了个纪录片相当于是那那个时候呢我觉得他当时在中国是赶上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时间段就是刚好那段时间是公众号最火的时候所以他当时其实是在公号里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而且后来他们就干脆直接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公司叫一色一世
然后就是有相当于有本土的这样的一个运营团队当然后来一色一世也就跟他们剥离了嘛那这个大家改成了叫别的对吧对对对对其实就是如果听播客的朋友会知道就是隔壁的 Alex Wood 主持的那个别的女孩那个别人性那个就是他们那个公司做的但是他那家公司现在跟 VICE 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然后还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去翻一下就是那个自卫公社的公众号最近好像写过一篇长文章
也是在写就是说离开了 VICE 的一色意识这几年到底做了什么之类的就是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背景然后另外一个其实我印象比较深的其实就是在特朗普年代就是 1617 年那个时候开始 VICE 很明显的向新闻做了一个转向当然也可能是他拓展了一块新的业务但是那个是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包括你前面提到的像他去采访 ISIS
的一些内容他那个时候应该是跟 HBO 合作做了一个叫 Vice News Tonight 然后因为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个新闻因为我本来就是非常就美国传统电视的这个爱好者嘛所以就是你发现 Vice 居然通过 HBO 这个平台做了一个像每天的一个晚节新闻一样的节目而且是在 1617 年那样一个时代
你会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晚年新闻本身感觉都已经自身难保了然后居然 VICE 还做了一个自己新的一个晚年新闻节目对然后再加上就是你前面也提到他有做国际新闻的团队也出来了而且他后来实际上跟波克相关的是他跟 Spotify 合作有做一些我记得应该是墨西哥独销的一些调查什么的
所以就是他好像很明显的在有一个往所谓的传统新闻或者是说这种比较有爆点的一些新闻内容上转向的这么样的一个风潮但我们其实之前聊巴斯菲特的时候巴斯菲特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在 2010 年代的前几年也有一个往传统新闻转向的一个事情我不知道你会怎么看这个事情就是说为什么这样一些
所谓在互联网行业里感觉这个风头正劲然后非常时尚然后又非常新然后又很知道互联网玩法的一些公司但是他走到某一个阶段都开始往这种传统的新闻上转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转向好像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很好的结果
对然后他们很多像这个所谓传统新闻转向可能好王浩讲是新闻理想然后往差讲可能就是自己的虚荣心嘛呃在美国其实也是一样然后你如果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新闻之后然后会在推特这个同文层里面会有很多人去转发你的然后会说你啊你做的都好你做的都好呃
他们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创始人的确是有这方面的虚荣心说我要去做一个像纽约时报像 CNN 一样的下一代的这个为年轻人服务的一个新闻媒体然后另外一方面可能也是从商业方面考虑因为他们归根结底还是在卖广告
嗯
你自己怎么觉得这个路就是为什么会走不通现在回想起来的话其实这个像 BuzzFeed 像 Buzz 这种公司可能在 2015 年 16 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就是美国最大流量来源还是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当中最大的一个就是 Facebook
然后 Facebook 当年一个一个臭名昭著的事情就是转向视频叫 Pivot to Video 然后 Pivot to Video 的时候他们就告诉所有的新闻媒体告诉所有的媒体说我们现在的算法我们现在推荐算法更偏向于视频而不是
文字而不是外链所以你如果做视频的话你可以获取更多的流量然后他们在 2016 年 17 年的时候的确给了一些新闻媒体一些钱让他们去做一些新闻内容但是后来做了几年之后因为 Facebook 有了这个就是 2016 年大选之后的这些丑闻经常分析的丑闻
他们不再觉得新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好的生意所以他们开始慢慢减少对这个新闻行业的支持但是因为很多公司已经开始走这个转向了然后走了这个转向之后他们已经有了一部分的视频的内容甚至有很多比较小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就倒闭了比较著名的一家也是跟 Vice 和 BuzzFeed 同一批的这样一个媒体公司叫 Mac
然后他就是在因为 Facebook 把他的节目给砍掉了他就倒闭了然后另外一些公司就是那一轮 Pivotal Video 的这个泡沫破灭之后已经有一批公司就出现倒闭啊或者被收购啊或者被迫关门啊已经有这种现象出现了但是像 BuzzFeed News 这种公司他们主要的这个业务来源然后主要的流量来源还是
靠社交媒体然后他们主要的这个内容的形式还是文字为主所以他们对他们来说的话其实是一直是在一个走下坡路一个艰难尾声的这样一个过程对于 VICE 的话可能有一些不同因为 VICE 的话他们除了刚才有讲到他们的网站流量其实并没有很大
他们在这个视频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嗯视频方面可能最大的一个长视频的分发的渠道就是 YouTube 但是 YouTube 之前其实在 2021 年之前它的流量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对于媒体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商业模式因为它可以通过贴片就他们有广告分成对而且这个广告分成如果你的观众是美国的话他们可以通过贴片
广告单价可能会比较高一点所以你如果把视频分发在 YouTube 上然后通过这个广告分成的话还是能够勉勉强强维持对维持一个收支平衡的但是
但是这个事情发生变化因为 TikTok 的崛起在美国在一些别的市场然后崛起了之后呢像让 Facebook 让 YouTube 这些公司慢慢看到说我们做视频不一定是说我们要做长视频我们可以做短视频我们可以做这种竖板的视频
这样的视频好像大家更爱看然后更容易流量也更高所以像 Instagram 像 YouTube 这些公司在过去两年然后他们也在转型他们把更多的流量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了这个短视频上但是对于短视频来说现在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之前长视频是有这个贴片的但是短视频就那么十几秒就那么二十几秒就那么一分钟不到你如何去再放一个贴片呢所以
即便是这个两个视频中间会插一个广告这个东西作为媒体作为内容创作者是拿不到很多分成的是的另外一方面就是你刚才有提到 VICE 是在去跟这个流媒体去跟一些传统媒体合作然后把他们内容为这些传统媒体去制作内容的我记得我们之前要聊为期在讲这个所谓的 streaming war 就是流媒体战争对啊
然后但是流媒体战争打到 2022 年突然不行了 Netflix 在应该是 2022 年第一季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这个用户数量没有增长了所以流媒体战争这个泡沫也破灭了之前很多传统媒体公司像迪士尼啊像 HBO 啊他们愿意去花钱去
各个公司去采购内容他们现在发现你不可以就是单纯的去烧钱去采购内容然后最后没有没有办法赚钱你需要去好好想一想哪些内容才是真正能够吸引这个订阅用户才是真正能够留住订阅用户的像 Vice 这样的内容我不一定觉得它是一个因为它说实话其实并不是一个大 IP 想吸引用户去订阅的话一定要是这种大 IP 像
迪西尼为什么可以做流媒体做这么厉害是因为他们有所有的 IP 他们有漫威他们有星战但是一个新闻内容的话是很难建立一个 IP 的所以最后尔巴斯跟这个 HBO 的合作最后就被取消了后来尔巴斯把这个节目放在了另外一家流媒体叫 Showtime 上然后现在 Showtime 它本身已经自身难保它是在这个 Permaglobal 就是之前的 Vicom CBS
在公司旗下的他在最巅峰的时候曾经是一度要想跟 HBO 对标的这样一个付费的有限电视频道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了流媒体的一个附属品现在的 showtime 是叫 showtime 是叫什么 paramount with showtime 还是 showtime with paramount 就是 paramount plus 只是这个 paramount plus 这个流媒体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虽然这个节目现在还在但是我并不是很看好
说 Showtime 一直愿意为这档节目去付钱对我觉得这张中其实有几个有点像是一个背景的东西可以我们可以单独插出来聊一聊第一个事情是你前面也提到关于这些数字的就内容公司他们的渠道问题像 BuzzFeed Vice 这样的公司他们现在的渠道包括哪些呢他要接触到他的受众的话他的方式有哪些
如果是一个最简单的通报方法的话就是一边是社交媒体像 Facebook Twitter 某种程度上像 YouTube TikTok 也可以算是社交媒体一部分他们都是通过算法来分发的虽然每个平台算法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通过算法来分发算法分发的问题就在于你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算法是怎么样的在 TikTok 上你可能不管是你是有一百万粉丝一千万粉丝还是上亿的粉丝如果你这样内容真的非常糟糕然后可能只有几千人能看到
然后这样的算法的话对于媒体来说对于这个内容创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没有办法保证他的流量没有办法保证他的分发然后另外一边就是除了社交媒体之外另外一边是搜索引擎就是 GoogleGoogle 在过去十年可能是相对来说一个比较稳定的流量来源
他们他们一开始的时候其实他们作为网站作为媒体网站流量来源曾经一度被 Facebook 被社交媒体给超越但是现在因为 Facebook 一直在打压新闻内容一直在降低这个外链在他的时间性中的权重所以现在来说的话暂时来说的话 Google 作为一个流量来源的话还是比较稳定的虽然他也在改算法但是大家相对来说会比较清楚这个
所谓的 SEO 就是所谓的搜索引擎优化是怎么做的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容排在更高如何才能去再做这些关键词优化然后能让就是你想要出结手中看到自己的内容让自己的内容在这个就是搜索结果中排名更靠前一些这些都是有一系列的这个方法论在背后的所以现在有很多我们刚才有讲到 VICE 像 BuzzFeed 他们更多可能是靠市场媒体
有另外一些媒体其实他们是在干一个闷声发大财的事情然后他们靠的就主要是搜索引擎就过去的这几年像 Bestway 这些比较依赖社交媒体的新媒体他们可能都是比较艰难的但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些媒体是在闷声发大财的其中有一家叫 Red Ventures
Rare Ventures 这个公司肯定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但是他们旗下有像 The Point Guy 有 Lonely Planet 也是他们的因为他们的 SEO 做得非常好所以他们的内容能够在搜索引擎中排不到比较前的位置这是 Rare Ventures 然后另外一家就是叫做 Dodash Meredith
Meredith 是他收购的一家公司 Meredith 其实是之前的这个 Time Inc 对时代周刊的那个公司除了时代周刊当时因为被分出来没有并在这个所谓 Meredith 的旗下他们旗下还有像什么人物杂志啊 People 啊就是美国可能发行量最大一个娱乐八卦杂志还有别的一些传统杂志然后在
DotDash 这边呢他们更多的是就是在做一个所谓的 SEO 工厂 DotDash 这家公司他们是在另外一家控股公司叫 IACIAC 的老板是传奇的媒体人物叫 AberdeenOK
他们你可能甚至很多品牌都没有听过但是如果你要去搜一些关键词的话你可能一不小心点进去一个网站然后进入的就是这个 Dodash 旗下网站举个例子你要去搜 What is ROI 就 Return on Investment 然后出来的第一个网站可能是 Investopedia 然后这家公司有点像一个专门关于财务啊关于 finance 的这样一个媒体品牌然后他们流量是非常大的然后 Dodash 再往前推的话其实它是呃
另外一家科技公司可能这个是 2000 年的时候的一个事情他们叫 ask.com 然后 ask.com 之前是曾经一度是纽约纽约时报的一部分但是纽约时报在这个应该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非常属性非常艰难然后他们之后就把这家公司给卖到了卖了之后这家公司改名然后重新开始去做这个 SEO 做什么
所以现在其实活态是相对来说很好的就是他们也是一个门生发达才的这样一家公司 OK 因为我觉得其实我问这个问题的点是在于国内的很多人其实对于现在比如说美国主流的一些数字媒体他怎么样去接触他的受众这些事情是有很多问题
我觉得不太清楚的地方因为比如说它可能有几个我觉得是有可能产生误解的第一个事情是可能夸大了社交媒体在这个其中的扮演的角色就认为说所有的这些所有这些媒体就像我们平常在公众号看的一个号一样它是用一个号的方法来呈现然后它是靠着大量的转发或者是这个算法的推荐然后触达受众
第二个事情就是说大家可能要么就是说它带有一种非常传统的那种就是有点像 DTC 的一种心态就是说它可能还是通过一个比较稳定的媒介比如说某一个电视频道或者某一个栏目
等等或者是流媒体等等这样的方式去就是他有一个专区相当于你进去之后就一定能找到他包括你说他的官网上也一样对吧就是他都是有一个比较集成式的一个东西然后去看他但实际上按照你刚才说的话是第一是两者兼有第二个事情是其实还有一些
就比如像谷歌的这个搜索优化这个就是它就属于既不是属于所谓的一个平台上的某一个内容专区也不是完全靠社交媒体通过转发来完成的传播对就是传统的网站然后虽然这个东西在国内可能已经基本上属于不存在了但是在美国就是还是有一个围绕 Google 的这样一个开放互联网的生态存在的
所以说还是有很多网站他们也可以从 Google 拿到很多流量这个东西现在还是存在虽然可能因为前几天 Google 不是开了新的发布会他们会对搜索引擎的结果做一些改进然后会加入一些 AI 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也会对这些传统的开放互联网对网站的流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是怎么样我们还不知道但是至少目前来说的话 Google 还是大部分网站最主要的一个流量来源 OK
还有一个事情是我觉得可能也是国内的听众比较陌生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其实聊了好多次以不同的方式来提到就是说过去十年美国的这种 digital media 就数字媒体的这种变化但是这个变化的格局到底是什么样子比如说有哪些媒体参与过其中的竞争然后哪些活下来哪些被淘汰了哪些合纵连横了我们要不要一起稍微梳理一下这个事情
在你的思维当中如果给这个所谓的 digital media 有一个相对比较我不能说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开端吧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你觉得从什么年代开始聊会比较好一点
我觉得最早可能还是要从这个 drudge report 开始就是说你是觉得它整个的这个脉络其实跟后面的事相关的它并没有就是断掉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 digital media 走入可能大家的视野很多时候是在金融危机以后就是金融海啸以后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传统媒体是直接的就是经济上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然后再加上后来这个整个的就是经济的恢复的过程当中就
就我们可能后面会聊到就是说市场上的资金非常非常多很多的新公司拿到了大量的融资成为了明星公司成为了独角兽所以这些东西就会慢慢被大家看到但是其实你会觉得就是他其实可能会比这个更早一点对我觉得会更早一点因为我想从 Judge Report 开始讲因为第一他现在还是一个
可能在美国政治新闻网站里面流量还是在排在前十的这样的网站然后大家去看这个网站的话发现他非常之丑然后非常之简陋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他这个网站在刚创立之初可能是直接都没有一个所谓的 CMS 就内容管理系统就不是说你登录一个后台界面然后去发一个内容不是这样的他可能就是一个
HTML 代码的网站然后你如果要在上面更新什么内容的话你就把这个 HTML 代码给改掉嗯他的这个创始人叫 Matt George 他是一个保守派然后他们这个内容在 DC 因为是政治政治新闻所以他们在这个华盛顿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事情就是关于这个克林顿的拉雷门嘛
其实可能就是从他这个网站是最早独家报道这个的一个网站所以说整个一个风波掀起是因为这家网站然后我想从这家网站讲起是因为另外一家网站 Huffington Post 也就是现在是叫 HuffPost 然后他就是因为老手派有这样一家网站所以在他启发之下做了自由派的这样一个 Huffington Post 做了一个跟他很类似的一个聚合类新闻的网站
嗯然后发自于的创始呃呃 Juno Prade 之前就是在哈菲特的
当一个实习生然后他其实也参与了这个 HalfPost 的创立后来呢 BuzzFeed 在去年还是前年的时候就收购了 HalfPost 对 HalfPost 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波澜他们之前是这个 AOL 美国在线的一部分然后后来 AOL 后来是被这个 Verizon 就是一个美国通信运营商给买了他们又成了 Verizon 的一部分
在这个 Wrathen 旗下他们也改过很多名字他们之前可能是 Yahoo 的一部分然后又变成所谓的 Wrathen Media 然后后来又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叫 Oath 后来 HalfPost 最终是在去前年的时候被 Jonah Pratt 给美下了
他们又成为了这个 BuzzFeed 的一部分 BuzzFeed 整个是比较偏自由派一点因为是在纽约这种地方然后有另外一个其实现在做的非常成功的保守派的新媒体叫做 The Daily WireDaily Wire 可能是保守派里面的一个新媒体里面做最成功的一家就在推特上每天有一个账号会发布这个 Facebook 上链接最火的是条链接 Daily Wire 是经常出现在其中的然后 Ben Shapiro 本人然后也是一个非常大的
网红 influencer 自己就自带流量然后他旗下还有其他的一些保守派的或者是这个自由至上主义者比较火的那个叫 Jordy Peterson 然后也在 Delaware 这边开了一个节目
然后他们还有一个流媒体还有一个订阅服务叫 dailywareplus 据说这个订阅服务已经有了上百万的订阅用户每个月收 10 刀然后这就是一个每个月 1000 刀然后一年上亿的这样一个产业
我想讲这家媒体是因为他们其实也跟这个 Judge Report 然后有一些渊源 Ben Shapiro 这个人之前跟 Matt Judge 然后是应该是也是他的一个实习生跟他会有很多的交集然后好像也帮助他写了这个他当时的一个回忆录你说 Ben Shapiro 的时候我可以稍微提醒一下大家就是 Daily
其实它代表了一个就是其实是美国媒体当中的一个非常有传统的一个东西就是保守派的这个媒体堡垒的这个东西就是对因为因为正好这个最近的这一个新闻当中还有一个就是 FOX 的新闻嘛就是说那个提拔和解什么的
所以就是当然这个是完全另外一个话题所以我有的时候就我自己有的时候看美国的 digital 的媒体的发展的时候我不会特别把 Dady Wild 算进来因为我觉得他那个是一个单独的一个一脉相承的线就是说 Ben Shapiro 他的上一代可能就是 Rush Limbaugh 这些人嘛就是这些人其实从可能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他们从广播媒介广播媒体然后到这个电视然后到互联网就是他们一路走来就是他其实是由于这个立场的关系他一直都是非常稳定的粉丝非常稳定的拥顿而且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美国很多主流媒体都是偏 liberal 一点的
所以他们的影响力我觉得反而在华文世界不太被注意到但是其实这两年有很多的包括一些播客等等都在讨论这个事情就是说所谓的美国的右翼的这些广播或者是这些名嘴
就是或者他们的媒体或者他们的自媒体然后是如何影响美国人的很多观念价值包括人群的这种区分等等其实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有美国特色的事情就是由于他的意识形态然后始终吸引来的一群非常忠诚的受众然后每一个时代都有这个意识形态的一个明星级的人物然后以及一些就是大家非常集中的一些收看或者收听的平台
对刚才其实漏掉了一个就是在这个 George Rapport 还有 Rush Rainbow 这帮人在 Ben Shapiro 之前还有一个人叫 Andrew Breitbart 也是个右翼的吗对右翼的跟班农吧是跟班农班农当时就是 2016 年实际上是这个特朗普的军师然后
可以说在帮助他成为美国总统路上做了一个非常大的贡献然后 Andrew Baird 因为他英年早逝所以说没有见证到这一切但是他在创立 Baird Bar 之前他其实是参与了这个 Huffington Post 的创立所以
OK
那然后在其他的这些就是国内可能提的比较多的这几家比如说刚才其实你巴斯菲特你已经提到了嘛
然后 VICE 我们前面聊到那 Vox 呢 Vox 的起源可能跟这几家不同因为这几家是做政治起家的 Vox 最早的时候其实是一个体育网站体育博客叫做 SB Nation 这个网站现在还是很在行然后现在流量也非常大因为体育是其实也是单独分出来一块跟新闻不同然后体育一直有人看然后而且体育迷一般是忠实粉丝就点开一个网站然后有关于某一个球迁的然后就会不停的刷不停的刷不停的评论
所以就 Exponation 至今是一个非常流量非常高的网站然后他们在这个网站基础上后来开始创立了 The Verge 就是一家科技网站也是现在还是做得非常成功的一家科技网站后来开始他们也开始将往这个新闻领域发展然后创立了 Voz.com
应该会有很多人都看过这个 Vox.com 的视频全世界的这个新闻的视频 Explained 对 Explained 他们有很多就是不管是网站啊还是这个 YouTube 视频的标题都是 XXX Explained 所以就成了他们一个标志性的这样一个模式后来他们这家公司也就不断地进行扩张嘛后来收购了一家传统的媒体叫纽约杂志是另外一家也是
有很多年可能 60 多年历史的这样一个传统的杂志后来也收购了 Grimline MediaGrimline Media 的 CEOBen Lehrer 他的爸爸是 Ken LehrerKen Lehrer 是当时参与了这个 Huffington Post 的创立后来也是 BuzzFeed 的一个高管之一
感觉好像这几家都跟哈佛的 Post 有一些关联对其实就是哈佛的 Post 是某种程度上是这个网络美国网络媒体的一个黄埔军校的形象他们有很多的不管是记者啊还是管理层还是编辑啊然后其实后来都分布到了各个网媒各个这个 digital media 的各个角落但是你知道从我的从我的感觉来看我觉得 Vox 跟其他两几家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就是说因为他后面做了很多的收购我觉得他
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媒体集团的感觉就是它不太像是一个单一的平台就是单一的内容品牌然后做一些衍生的那个感觉因为 BuzzFeed 跟虽然 BuzzFeed 后来上市之前其实也收了一些包括他把 Huffington Post 也收了但是在我的感觉上我还是觉得 Vox 好像在规模上或者是在它的一些风格上好像还是跟另外几家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说当你提到 Vox 的时候你很难马上想到 Vox 是什么
但是他可能底下有好几个内容厂牌但是你可能都会知道比如说你前面提到 Verge 也好包括像那个 Eater 对吧因为你如果你在 Google 上搜什么比如说休斯顿最好吃的十家十个龙虾就是基本上 Eater 的这个排名是很靠前的这种文章会很容易出来什么之类的包括 Explained 也是一个单独的内容品牌就是他好像跟这个
另外几家就 BuzzFeed 和 Wise 这种就是我光靠这个公司本身的品牌就能被大家有一个识别好像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前面我们也提到好几次就是你最近在看那本 Ben Smith 的书那个 Traffic 有什么书品吗或者是就我们可以聊聊这本书里的内容就首先先问你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是你会推荐大家去看看这本书吗就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特别对于我来说的话我是 2015 年入行的
呃 Ben Smith 说这本书讲的是他的童年不是真正的童年不是就是现实意义上的童年就是因为这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童年 OK 整个 digital media 的一个童年是他创立 Smartful 之前的那段岁月都叫童年是吗哈哈
对对对特别是 Digio Media 的从业者来说的话是一个童年所以我觉得他故事讲的非常好我看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这个人的名字我听过然后这个人之前可能是我另外一个人可能是我的同事然后另外一个人可能是我的上上院领导这样子所以说我发现自己可能是身在历史中的但是整体来说的话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
但另外一方面如果你想从中获得说媒体未来是怎么样新闻媒体到底有怎样一个商业模式我觉得这本书可能并不一定能给你答案因为他的这个书的大标题叫 traffic 就是流量然后他会让你有一种他会就是好像终于有一个
这个案内人对吧一个 insider 然后给你去解释说在他的眼中流量到底意味着什么然后等等但是很有可能你在这本书里得不到这个答案对吧但是有可能你得到的事情是可能确实是过去 10 到 15 年整个一个和流量紧密相关的行业当中的各种八卦
听众们很难想象当初的 BuzzFeed 有多火然后当初的 Vice 有多火他们就是你刚才有讲到这个 Vice 的 CEO 然后创始人跑到这个纽约时报去大放厥词其实这个 Jonah Brady 就是 BuzzFeed 的 CEO 当年也跑到纽约时报大放厥词过然后她在 2015 年的时候去纽约时报然后一个编辑应该是 Cliff Levy 然后当时就问她说如果你明天当了纽约时报的主编你要做什么
你觉得 preality 就说我会首先去跟股杆立层跟公司说我要涨工资第二件事就是我会把门关上然后开始哭因为就是觉得女人时髦就没有未来了哎呀都是口气大得很
对口气大得很他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他当时除了这个得罪了纽约时报也不能说得罪吧就是在纽约时报大放厥词之外他后来又拒绝了这个迪士尼的收购王巴尔格当时迪士尼 CEO 现在又重新成为迪士尼 CEO 他当时又向这个巴斯约发出了这个收购的要约
给出的价格应该是在五亿美金到六亿美金之间但是 Jonah Pratt 觉得这家公司还有很大发展潜力她不想成为这个传统公司的一部分所以她拒绝了收购但她在拒绝的同时呢她受邀去了迪士尼的这个高管的一个 off-site
在 offside 上发表了一个演讲 Bob Iger 原来是把这个演讲当成一个欢迎 Jonah Paredes 欢迎 Busfair 加入迪士尼的这样一个演讲的这样一个场合但是结果在听她演讲过程中发现不对劲就她没有任何说我很高兴加入迪士尼我很高兴加入迪士尼大家庭的这样一个气氛在所以最后发现
在这个演讲结束之后然后 Jonah Prady 告诉他我不会加入迪士尼我不会就同意这个收购的所以 Bob Iger 当时就非常生气当时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非常大的伤害
最后发现 John Pratt 可能是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这个事情其实很有意思啊这个我先从那个书的话题上插出来一点就是因为你刚才聊了这段我就特别想到其实最近我觉得好多人在聊 VICE 跟 BusFeed 的这些就是快不行啊就是之类这个感觉的新闻的这一系列新闻的时候
其实都有一件事情是好像大家会拿传统所谓的传统媒体跟传统媒体巨头拿过来做对比比如说迪士尼可能不只给巴斯维德他也给 VICE 发过邀约嘛等于是说就是收购等等但是当时他们风头阵劲对吧被资本捧上天的时候这些年轻的创始人们都这个心很大就是拒绝然后呢
当年当他们去纽约 10 号大号决赛的时候刚好可能是纽约 10 号过得最惨的那段时间就是金融危机之后然后传统媒体的渠道也被彻底打破了然后就是属于摇晕欲坠的时候
可是你会发现现在反而过了十年之后就是好像有点风水轮流转的感觉就是迪士尼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就是该活得好还是活得好但是迪士尼最近也才了七千人当然这个我们也聊过但是我从我的角度从我的角度我还是会觉得
他和像这些新媒体公司的这种一蹶不振的状态就是这种感觉上是不太一样的因为我觉得那个裁员更像是一个就是顺应整个经济大环境然后减员增效的一个应对的方式他并不是意味着这个公司的完蛋或者是这个行业的模式的一种终结嗯
包括纽约时报其实也一样就是说他现在也慢慢的缓过来了嘛就是说当然你可以说他现在缓过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传统的那些新闻业务可能是因为他收购了 Athletic 可能是因为他对他可能做游戏做得很好或者他的那些 lifestyle 那些食谱的那些订阅做得很好但是不管怎么样他至少过去十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能赚钱的方式对
但是相反的是这些好像当时被资本捧上天然后故事讲得非常精彩的这些公司反而你会发现他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呢当然还是一点就是也并不意味着他死掉嘛有可能这只是他的一个波折就是从高处跌落的一个波折也许他可能冷静下来重新思考缓过来也许找到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他可能不会像当年做的这么夸张做的这么大但是他至少可以是可以
有一套自己的玩法的我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个事因为我感觉这个角度其实最近有很多人不断地在谈这件事情就是当然有很多人心态是嘲笑的心态就是觉得当年你太狂了然后现在你会发现当年被你嘲笑的人其实活得还很好但是你自己快完了对就是我不知道你会怎么看当时其实他们为什么活得很好一部分是因为就是这个网络啊社交媒体兴起其实跟国内有点像然后大家在美国也有这种所谓的互联网思维
我觉得巴斯瑞可能不是一个媒体公司它是一个科技公司科技公司就是什么呢科技公司就是我前期需要给很大的投入但是我一旦有了这个所谓的增长飞轮之后我就可以进行指数型的增长像 Facebook 像 YouTube 这样平台然后就可以不断的去获取新的用户然后有新的内容进来然后可以不断的卖更多的广告
他们当时觉得这个 BuzzFeed 这种公司可能也是新一代的这个互联网公司或者是科技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家生产内容的公司结果现在我们发现并不是这样子不管是像 BuzzFeed 这样过得比较惨的甚至是像 Netflix 这样可能现在还过得比较好的公司他们归根结底还是一家媒体公司那做媒体公司的话你生产内容还是需要很多的钱需要很大的投入的我觉得是有这样一个泡沫破灭吧嗯
那
那某种程度上你觉得会不会是当年很多人对于这种所谓新媒体模式的预判过于乐观了呢就觉得他们这几家明星公司就可以颠覆传统的一些模式就是会不会有一些这种感觉在里面对他们肯定是当初觉得这个就是媒体的未来觉得再过那么十年二十年可能就大家不看牛尔士巴拉看的就是 Batfield 就是 Ben Smith 有没有尝试从他个人的这些经验的角度去看
给过去这 10 到 15 年发生的这些媒体行业所谓新媒体的这个趋势他做一些类似于解读或者是谈一些自己的感想的这种事情我觉得他是后来有做一个反思他最大的一个反思或者说他最大的一个懊悔就是他觉得他在做 BuzzFeed News 的整个过程中没有考虑这个商业模式的问题就从头到尾没有考虑过如何赚钱的问题
这个错误可能是他的也是 Jonah Brady 本人的他们一直在想说我可以用 BuzzFeed 除了新闻之外别的一些部门的收入去补贴新闻部门
但是补贴这个东西是讲得通的就你赔本要赚 1 盒是可以的但是你可以用卖白粉的钱去补贴卖白菜的生意但是你不能用那个卖白菜的钱去补贴一个根本不赚钱的生意因为卖白菜的钱赚的钱就已经很少了 Basic 除了 Basic News 之外别的部门他们是在赚钱的但他们赚的并不是一个白粉的钱而是一个白菜的钱
我觉得这好像也是国内很多做媒体的就是创业的人的一个误区大家很容易都会想到说拿白粉的钱补贴白菜的生意的这个思路但是问题就在于真的有收入的那个东西他赚的那个利润并没有那么高就是他并不是真正在卖白粉就是他他其实是一个小本生意
可是却要用一个小本生意来相当于来补贴两个生意还有一个事情也是我那天包括我听你和方可神聊那次过程当中我自己也一直很感兴趣或者也有一点疑惑的事情就是说这些公司它的创始人看上去对于传统媒体都有某一种的不屑但是呢其实你会发现他们后来走到某一个阶段之后还是回过头去好像做了很多其实是传统媒体在做的事情
尤其是我当时因为方老师的那个他有一些个人的一些这种立场在就是说他其实对于传统媒体的那套东西包括一个媒体有 DTC 的渠道这些东西他其实有自己的坚持在的所以你当你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你会很容易
就听你们俩那天聊天的时候你会很容易有一个这样的代入就说这些人好像最后走来走去这个不断地挑战反叛最后他到了某一个阶段还是要回过头来做媒体的东西可是好像最后的结果又没有那种真的做了 100 年的媒体做得好我想聊聊这个心理就首先是你觉得在你包括你看这本书也好或者你个人平常接触到的其他的一些新闻也好
你觉得为什么像 Ben Smith 这些人或者 Jonah Pratt 这些人就是说他们虽然做了一个所谓的新媒体创业可是他到了某一个阶段之后好像不由自主的还是会回到所谓的这种传统新闻的这套价值观或者论述里来比如说他要去搭一个新闻团队他要做一些扎实的调查报道他要做一些很猛的新闻他要去争取一个普利策奖嗯
就是他还是回到了这套里来你觉得是有什么样的原因在里面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我一个人见解啊然后我觉得可能跟纽约就是因为不管是 VICE 虽然是发家在发家在加拿大但是他后来总部还是在纽约嘛 80 岁总部也是在纽约
我觉得跟纽约的这个环境还是很有很大的关系的大家看到还是纽约时报大家看到还是甚至或者是 MTV 这样的传统的媒体公司所以有还是会以传统媒体的这些标准去评价他们如果想象一下有一个平行宇宙
然后就这些公司都创立在硅谷那他们是不是会就变成了 BuzzFeed 是不是就会变成了今日头条那个样子我记得之前是有这个说法把 BuzzFeed 叫做美国的今日头条或者把今日头条叫做美国的 BuzzFeed 有的有的有的国内好像一直有这个说法但是其实根本就不太一样因为今日头条是一个基于算法的一个内容分发平台但是 BuzzFeed 是有大量原创内容的一个内容公司但如果 BuzzFeed 身在硅谷这样环境的话它可能就做出来的东西是一个完全
就不再是一个媒体公司而真正是真正成立意义上成为了一家科技公司然后通过算法推荐然后做一个新闻聚合 OK 所以你觉得其实是就是由于他最后的立足是在纽约是一个更媒体中心的地方而不是一个更科技技术为主导的地方所以使得这个公司的某一些风格变得不太一样嗯嗯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大家还是想要这个所谓的文化影响力的因为文化影响力跟你的钱其实并不是对等的并不是就是真相关的嘛就想象一下为什么 Elon Musk 要去收购 Twitter 而不是去收购 Facebook 而不是去收购另外一家公司当然他买不起 Facebook 了但是他买 Twitter 就是因为
推特的文化影响力而不仅仅是因为推特是一家社交媒体公司是一个媒体平台更多是因为推特是这么一样一个所谓的公共舆论场所在跟微博一样它的文化影响力要比它的商业影响力要大太多太多太多了
因为我当时看到这些美国新媒体吧相当于美国新媒体的故事的时候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想到很多国内的事情就是国内其实一年以后随着公众号兴起其实也有很多也有一大批的所谓的传统媒体人走出来走出体制然后去做新媒体创业可是你会发现当然有一些人比如像咪蒙这种他可能就走得更远一点就是说他对他更摆脱了传统媒体的这套风格而是走了一套更
其实更有网感或者更靠近新媒体的这种内容逻辑的一些东西但是你会发现也有一部分传统媒体人他其实在新媒体的渠道当中但他做的内容其实更传统就是说甚至他觉得他要补足很多所谓的就是持牌的机构媒体都没办法做到的一些东西
然后在这个东西在行业当中有的时候他一旦做了一篇好的特稿或者是说他把某一个大家都不太敢讲的话题但是用一篇比较正儿八经的一篇报道的方式点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也会得到很多的好评就是他其实在新媒体里面做了一件其实他认为更有新闻理想跟新闻价值的事情但是问题是这个现象在美国这个土壤又不存在就是美国其实一个新媒体公司你又不需要证明自己比
传统媒体更懂新闻专业对吧那他往这种传统的风格上走他到底能得到什么因为我相信在很多这些创始人的脑海当中他可能也知道传统媒体尤其是当你经过 08 09 年之后你也知道他的某些商业模式或者是受众的这种消费的习惯也在发生变化那他为什么还要再往那个方向走呢
就哪怕美国可能跟中国的环境不一样但是还是有这个大家一个评价标准在的所以说对就不管是巴西还是 VICE 他们在做出一个优质的新闻或者是深入调查报的同时发出来之后同样推特上会有很多人去点赞同样推特上会有人转发然后去说你做的多么多么好
他们是会形成一个激励机制的 OK 我最后其实想聊一个其实还是跟我很多这种对媒体的看法相关因为我一直都觉得媒体是个生意就是说当然很多时候你会去讨论说就是你也可以带着很多新闻理想的心态去说你看到最终其实所谓的新媒体走到最后还是要走到传统媒体这块对吧或者是说可能传统的老牌的媒体你觉得他好像已经快被时代淘汰了可是他在
某一些情况下你会发现他还是更能经得起考验当然你可以用这种比较理想化的
的方式有一点情绪性的去看待目前最近在美国发生这些事情但是我自己其实还是要把它拉回到一个比较经济跟商业的领域里来看因为本质上你可以说这个我自己的感觉是现在美国的这些所谓的新媒体公司所遭遇的这些问题跟纽约时报这种传统的媒体在 08 09 年 10 年遭遇的情况其实在大环境上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其实就是因为整个经济发生了一些周期性的危机或者是变化那他不再像过去的十年里有这么多的书写有这么多的投资人会不断地给他一轮又一轮的投资不断地让他烧钱他一旦要面临说我的生意本身能不能挣钱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发现他缺乏思考了所以我们要不要聊聊这方面的事情你会怎么看待这一两年
就是美国媒体行业本身所受到的冲击因为它其实不只是我们看到这一两个比如说什么部门关闭或者是破产的情况其实也包括大量的裁员等等等等大家都很迷茫然后不知道接下来的未来是怎么样之前可能会有人告诉我们说 BuzzFish 是它的未来那所有人都往这个方向走结果发现这条路没有走通
在传统媒体在这个电视媒体也是一样之前所有人都告诉大家说 Netflix 就是我们的未来流媒体对流媒体一窝蜂去做流媒体结果发现做流媒体没有怎么容易所以所有这些之前旧的东西现在在这个面临经济压制压制情况下又被拿回来又成为了一个新的东西
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个周期在的因为我能感觉到这个周期其实很短因为 2020 年这个疫情之后经过了一个短暂的萧条之后媒体行业在美国其实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 2020 年之前会有人很多人讲我们一定要做订阅我们一定要多元化我们要做活动到了 2020 年之后所有的线下活动一个都不能做了结果发现广告可以卖很好就又开始有媒体说我们把我们的付费墙撤下来我们不做订阅了做订阅太难了因为你每做订阅你就要去打广告然后就要去就这个获客成本很高然后广告其实是最容易赚钱的一个虽然它的周期性很强就是它的周期波动非常大但是赚钱来还是挺容易的
对因为我当时我记得你跟方可成聊的时候你也提到说就是纽约时报的付费想能做成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纽约时报有足够的实力去做大量的 marketing 去做营销去这个拉新然后方老师就说他的 newsletter 其实也都是存量订户会比较多一点就是真的你说新增用户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
纽约时报是一个特例可以看到跟他对标的华盛顿邮报他们的订阅数量也在减少他们的他们背后可还是世界守护 Jeff Bezos 然后他们他们还是有同样的特存的这个订阅数有一个天花板在然后走到这个天花板之后如果不是通过收购或者说更这个更激进的一些营销的方式就没有办法把这个订阅数做上去
我觉得我们也许可以稍微发散一点去聊这个事情就是说我先提一个就是可能算是一个标题或者是一个感觉但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同意这件事情比如说对优质新闻内容的需求它很可能是恒定的就是它可能不需要这么多的内容供给就我不知道你会有这种感觉
甚至这几年是在下降的就至少在美国我自己个人有一种感受就 2020 年大选结束了我终于可以再不用看新闻了然后就有很多人说就是比如说我们刚才一直在谈上一个十年就说上一个十年的后五年或者后六年就是大家如果这个媒体其实
如果不是因为川普很可能有很多媒体公司很早就已经暴露出自己的问题了你会同意这样的说法吗就所有的有线电视台不管是 CNN 还是 MSNBC 还是 FOX 如果不是川普的话他们可能就是现在状况要会惨很多很多很多倍
所以我觉得就是你要讲 digital media 跟这个我不觉得有什么关系但是从 2016 年到 2020 年这个期间某种程度上媒体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还是受益的还有一件事情其实也是前面有聊到但是我觉得可以再拿出来再聊一下就是说我
我们说前面的十年是一个经济更繁荣然后资本非常活跃的一个十年所以有很多的新的生意是在资本的鼓吹和激励之下做起来的然后当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开始有一些退潮资本没有那么活跃的时候大家就开始被逼着去想说那我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就是我做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赚钱
你觉得现在在美国吧就是比如说这个行业当中很多人是已经开始想明白这件事情了吗还是说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当头一棒才刚刚开始就是其实很多人还没有完全想清楚这件事情
还是有人没有想清楚这个事情有一家网站是昨天刚刚 launch 的叫 The Messenger 首先他拿了很多的投资他应该是一开始就拿了 5000 万的投资他在昨天一天发了可能有 100 篇到 200 篇的文章其中有一条内容就是只是一个推特就是直接贴了一个推特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全文
然后在 messenger 创始人之前他的前一家公司叫 the hill 是在 dc 的一家报道政治新闻报道政治新闻为主的媒体但是他们的风格也非常的小爆化
什么内容都会直接搬运过来所以迎来了广泛的批评就不管是从整个版本的设计还是什么他们之前在纽约时报上就有登过一篇报道这篇文章里面说他们的目标是在一年内实现月访问量一个亿然后年收入也达到一个亿这个应该是基本上不可能实现了
然后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把它叫做这个新闻行业网络媒体行业的亏弊了哇这个黑的有点狠啊你看来想象这是一个昨天刚刚老师的媒体
但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到 Ben Smith 他的新书嘛就是他其实我们之前也在节目里提到过就是那个 Semaphore 嘛他新的一个创业你觉得他这个新的创业有吸取什么值钱的教训吗因为他书里不是也提到说他们当时创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赚钱的事情吗对我觉得他吸取了一些教训了他在这个 Semaphore launch 之前他打出了一个标题是我们要服务全世界
两亿还是二十亿的这个讲英语的对对对我记得用户对就是对标就是 Bloomberg 对标就是纽约时报对标就是 The Economist 这样的就是最传统最大规模的媒体嗯
但是现在发现他走的其实并不是这条路然后他们主要的分发渠道第一还是 newsletter 会员通讯对第二还是这个线下的活动所以他们走的还是一个更走的还是一个更加小规模化精致化但是可能
因为他们针对的人群都是所谓的经营人群嘛所以说广告啊赞助啊可以卖出比较高的单价其实这样的媒体最近有很多然后另外一家叫 The Punchball 是 Politico 就是另外一个当年的政治性媒体 Best in Business 也在那边做过一段时间
political 几个人几个报道国会的记者出来创业搞的他们可能整个公司不超过十个人然后每天就是发一个 newsletter 除此之外就是每天在推特上更新然后他们还有一个短信平台就是每天去给这些自己的订阅用户发短信然后告诉他们发生什么发生什么看
他们对他们规模做很小他们的用户基本上就是和生的同一个游编的这帮人但是他们现在做的还是比较成功因为有这个需求去有很多广告商啊游说集团啊他们都想去触及到这样的一些用户
明白最后我觉得想聊一个可能跟就是也是跟前面提到的这个社交媒体这些相关的就是说因为社交媒体本身其实我感觉是不是也在进入到一个拐点就是受到算法平台的影响吗就是你觉得比如说美国的媒体现在他已经准备好面对一个比如说 TikTok 的时代了吗
或者说如果我们用一个比较展望或者开放性的预测的心态来说因为我们前面提到这几家很可能它是在社交媒体时代里面运用好了一些社交媒体的规律然后抓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然后做起来的当然它可能也随着社交媒体没有那么的就是在 peak 那么顶峰了之后他们自身的命运也会受到一些变化那你觉得就像算法平台
他是不是就美国的媒体比如说现在已经有的媒体是不是已经准备好面对适应他然后以及算法平台有没有可能带来一些别的可能现在还没有出现过的一些媒体的形态出现这样子嗯可能大家现在都没有做好准备呃说这个 tiktok 就是未来的这样一个趋势因为大家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先活下去要紧所以哪里赚钱做哪里但 tiktok 没有办法赚钱嗯
所以大部分的媒体还没有做好准备其实就很悲伤了就大概真的就是好像没有人去想未来是怎么样不管是 AI 不管是 TikTok 就没有人去想
当初的算法平台像 Facebook 这样算法平台虽然是算法推荐但是你的这个用户数你的订阅数其实都会对你的分发起到一个挺大的一个作用就你在 YouTube 上你如果有 100 万粉丝 1000 万的粉丝那你还是你的内容哪怕质量再烂还是会被放在大部分订阅用户面前让他们去点击的但是现在 TikTok 你可能如果这个内容非常糟糕的话就没有人去点击了嗯
对于媒体来说的话这是一个非常不可预测的分发的模式所以即便知道这个东西是未来的一个潮流可能也不一定会去做另外一边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潮流所在所以大家更多是想去做一些不受算法影响的分发渠道所以反而是因为现在的经济环境各方面的压力使得现在很多的媒体还没有开始实践或者思考算法平台上应该怎么存在这个事情
或者他们就已经对算法平台失望了我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为什么我最后讨论这个话题我会强行的把它跟经济这个东西扯上关系因为我还是觉得这点的事情其实关系还是很紧密的因为
比如说我现在自己做公司我也会有这样的一个心态就是说当整个大环境它其实都在希望你降本增效的时候如果有受众能真的为你直接付钱这的确是一个更直接的收益至少在中文的 podcast 里面它的商业模式还没有美国那么成熟的一个环境当中
对就是你广告的这个东西不管是跑量还是跑效果都没有办法很明确的证明自己价值的时候反而可能直接 2C 的一些东西是有一些想象空间的吧我会这么理解这件事情但是换句话来说从一个所谓媒体行业的角度来看至少在某一个立场上来说我觉得它是把你的行业做小的一个
一个东西就是你放弃了你把你大量的其实原本属于你的受众其实拱手让人嘛他变成某一些自媒体内容相互之间的流量他已经跟所谓的这种媒体行业已经没有关系了大家是基于传统的社交或者是说我个人自己拍一个视频然后大家彼此互相看他其实跟媒体行业已经没有关系当然你也可以说那些人他只要参与内容创作都是一个行业的人但是事实上又不是嘛对吧他并不是一个媒体从业者
你相当于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你放弃面对挑战然后你就失去了很多有可能未来是会成为你受众的人或者是你在一个新的媒介渠道里找到一个姿势的机会那我会觉得这个会比较可惜因为只是因为你现在处在一个不太好的一个经济环境里然后使得你放弃这个机会但是有的时候时间又不等人对吧就是你放弃了其实就放弃了你后面可能也追不回来那我反而现在会觉得你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
08 09 10 年那个时候反而是一个挺好的一个机会就说虽然那个时候大家也面对经济危机可是在当时还是有像 Huffington Post 这种比较新兴的媒体出来它跟传统的那些受到了经济非常大压力的纽约时报是不一样的然后随着后面经济环境转好
那资金变多那这些 waiting 吧就是等待着一个机遇的一些媒体它就跳出来了然后你就有后面我们是十年看到的这些东西但我现在是反而担心的事情是说如果大家的心态都是我不面对我说美国如果说大家的心态是说我都不面对挑战了就比如说像抖音这样的算法平台我觉得它可能对我也没有什么用再加上前面十年的某些失败的经验让我觉得这个东西可能对我来说价值也不是很大稳定性也不是很大
然后我就从一个比较收缩的心态去看这个事情我又会觉得很可惜因为你当然你从实打实的就是我前面就是我们前面一直在聊的就说你从实打实的商业模式角度来说肯定这种收缩的精致化的去粗取精的一定有它的好处可是你好像又失去了一个适应新时代适应迎接新用户的一个机会
就我会觉得这个比较可惜那我就会觉得这个现在这个状态可能还不如 10 年的时候好对啊我最后问你你有什么你觉得就是其实跟最近的这些因为最近其实新闻确实太多了就是又有福克斯这种新闻然后巴斯菲的这种新闻
然后还有工会裁员这个工会跟裁员对我来讲是差不多一回事就是跟 labor 相关的事情就是有好多跟媒体有关的事情你觉得有什么是有相关性但是我们其实前面没有提到的我们上次有聊到这个就是最近还有另外一个新闻就是 MTV news 被关掉了突然又让人想到说第一是原来 MTV news 这个东西还存在就大部分人都已经忘掉这个东西存在另外一个就是大家当初很多人
就很多这些媒体对标的不仅是纽约时报 CNN 嘛也是 MTV 因为 MTV 是上一代年轻人最爱的一个媒体 MTV News 被关掉的时候这个 Hollywood Reporter 有写一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就是有很多这个 MTV News 的之前的员工的口述历史然后其中有个人讲到说 MTV
当初的影响力就相当于现在的 TikTok 加 Snapchat 加 Spotify 加 YouTube 有所有这些平台加起来可能是当初 MTV 的文化影响力但是 MTV 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僵尸型的
就他们的电视频道是一个僵尸他们只有两档节目然后其中一档节目还是 YouTube 就是 YouTube 爆红视频激进这样的叫 RidiculousMTV 是一个确实让人觉得非常唏嘘的一个品牌就是对因为他前面讲的也不是很夸张的他 80 年代那个时候刚刚起来的时候的确是最先锋最前卫代表整个那一代年轻人的就是文化符号吧
然后他又是相当于第一个把媒体做成或者是可能不是第一个但是也是很早期的就是把媒体做成一个品牌就是这个品牌他不是单单的说我认识你这个 logo 而是说他是一个 icon 就是这种感觉的然后他又变成一个中心化的平台让像 Michael Jackson 麦当娜这一批的天皇巨星就是能够变得更变成主流就是他的确是有很强的然后他后来
到了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做一些年轻人的这种肥皂剧包括真人秀什么的其实也还是在引领某一些风潮但是现在就完全失去了所有的价值了就是音乐的价值也没有了然后这个流行时尚文化的价值也没有了就他的流行时尚文化价值某一个时刻就是被 vice 赶超了嘛对然后大部分只能被 YouTube 给取代了
对没错没错没错 MTV 但是对但是的确确是是他的确是一个就很难得的是一个媒体兼具流行文化的一个品牌和符号的这种东西但是也好像就最后你也发现也没有办法而且就是这个特定时代特定产物因为有 cable 对他是真的是因为就是 cable 不行了就就是 card cutter 然后就就就就好像就就这个符号也没了就是这种感觉
而且他的受众就是最早 Card Call 的那帮人啊 OK 最年轻的那帮人最付不起这个 Cable Bundle 的这帮人他们最早就会去用 Snapchat 用 Spotify 用 YouTube 但是 MTV News 当时他们这个东西本来是在做什么就是各种 Like
就是又回到这个话题就是什么东西火了就想做一个新闻然后他们可能更多还是这种 celebrity news 比较多吧感觉我印象当中的 MTV news 好像做的也是一些娱乐新闻比较多了也没有说认为他做的是个主流行没有对没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