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这段台词来自 2023 年的美剧同路人 Fellow Travellers
由乔纳森贝利扮演的 Tim 在向神父忏悔质问他不明白为什么爱一个人会成为罪孽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李李口口我是爽这期节目是我的单口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近几年最爱的一部辅剧《同路人》温馨提示本期节目会有剧透大家如果介意的话可以看完后再来收听
对于辅剧我很喜欢看甜甜的恋爱像是心跳落一拍这种校园题材的爱情甜蜜的让人忍不住一目笑也喜欢看解救跆拳道的诅咒这类救赎类的题材在看的时候都会觉得你的出现拯救了困顿于阴霾之中的我即便我再三退缩你也没有放弃等待十年相伴一生
这是我们对理想爱情的美好投射也是现实生活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同人》则恰恰相反我喜欢它正是因为它的现实因素在这部影视作品你可以看到政治环境对身份认同的影响那种夹杂着权力、宗教、谎言、背叛等因素的爱情
我喜欢这种将个人爱情放置于大时代背景下的叙事在看到爱情复杂面的同时也有机会重新回顾这段同性历史的曲折其实在看这部剧前我对于美国同性历史的发展并不太了解我知道他们在政治上同婚合法文化产业中会有同性的影视作品也看到一些明星名人公开出柜
但我其实不太清楚他们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过去又遭受了哪些挑战所以同路人这部剧算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不过很有趣的是在我看这段美国历史时我好像也看到了很多中国同性群体面临的现状我都会感慨为什么远在大洋的彼岸语言文化都不相同的两个地方对待少数群体会有如此多的相似性呢
这部电视剧一共有 8 集涵盖了美国同性历史的三个重要阶段首先便是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为首引发的红色恐慌和薰衣草恐慌当时大的时代背景是冷战的初期美国大规模肃清左翼分子 绞杀亲共人士而同性恋原本被归为精神疾病是通过电击、催吐剂甚至脑部切割手术的方式来治疗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用精神疾病变成了一种对政治环境的威胁不过提到这种矫正治疗其实十几年的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虽然 2001 年 4 月中国已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的名单中剔除实现中国同性恋的非病理化但扭转治疗还是存在
北同在 2013 年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在 1600 名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十分之一的人考虑过扭转治疗,也就是通过电机疗法、精神分析法、激素、药物等方式来扭转他们的性取向。大家依旧会觉得性向是需要被矫正的,可能是来自父母的压力,也有可能是想要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直到 2014 年也就是 10 年前中国才有首例同性恋矫正案的宣判就是当时有一家心理咨询中心他们通过催眠和电击的方式来对性向进行所谓的治疗他们被告上法庭后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宣判其为虚假宣传因为同性恋不是精神疾病也不需要接受治疗扯远了再回到这部剧来
为什么美国社会对共产党的恐惧会转移到对同性恋的围剿呢
其实当时普遍的逻辑是因为同性恋群体生活在社会的阴影中所以更容易受到敲诈也就更容易被招揽至共产主义成为国家的间谍盗取国家的信息所以在上世纪 50 年代共和党开展了名为同性恋者渗透联邦政府的问题调查那时共产主义社会被认为是极具感染力的性变态社会是人格破碎与扭曲下自我堕落的行为
而同性恋则是性堕落,是一种对社会致命的细菌,它们存在于工厂,办公室,街角,私人企业之中,它们无所不在。于是政府开启了对同性恋的绞杀,它们通过测谎仪和个人周边的亲友访谈的方式将同性恋赶出联邦政府。
所以在《同路人》这部电视剧里面大家也会看到这样的桥段由马特扮演的霍克他被自己的秘书举报他被迫接受审查而他的同事另一对拉拉也因为被举报同居被搜查了家其中一位也失去了工作其实在看这个片段的时候我觉得很惊讶
因为当时的主流社会对同性恋的认识也是极其的片面审查官是通过霍克的说话方式还有走路的方式来判断他是否是 gay 当然 70 后的今天其实社交媒体上也依旧充斥着这些刻板印象如果大家对这一部分的历史感兴趣我推荐一部纪录片叫做《寻一草恐慌》它里面就提到仅在 1953 年美国联邦政府便开除了超过 2200 名同性恋
并且为了肃清同性恋带来的危害政府开启了消除性变态计划以逮捕华盛顿特区的同性恋者任何一个独自出现在公园或广场的男性都可能会被有关部门拦下审问证明自己不是同性恋即使躲藏在地下酒吧或公共厕所里同性恋群体也依旧面临着被警察抓捕和定罪也因此有人失去了性命在纪录片《薰衣草恐慌》中就有提到
为美国国务院工作的安德鲁在外派巴黎时被指控为同性恋者证据是他和几个男性的合照他被迫辞职最后在家中点燃煤气炸死了自己剧中也有一个桥段是史密斯议员他因为自己儿子同性恋的身份被暴露最后选择了自杀其实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
是当时华尔明州民主党参议员莱特斯亨特他的儿子因为与一位男性卧底警察嫖娼被捕他被威胁如果参加竞选便会将他儿子的事情告知天下和剧中的父亲一样
莱特斯最后也选择了自杀剧中的父亲史密斯语言他不希望牺牲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也不想在政治上妥协所以最后牺牲了自己我当时在看到这个桥段时会觉得
原来性向也可以是政治竞选的一张底牌或是操控的玩具而这样的政治游戏其实在剧中有很多比如霍克我们的主角霍克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同事也是揭露了偶然一次与自己发生过性关系的一个年轻人他也在政府工作只不过他的角色是送快递这种被他看来五官痛痒的小角色
这就是当时的政治背景,我们的主角霍克和 Tim 的爱情也诞生在这个动乱黑暗的时代两个人偶然在共和党的庆祝派对上相遇霍克是一个浪子的形象,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他会在公共厕所约男人,自由随意的发生性关系而 Tim 是一个单纯的小绵羊,初入职场,是在派对上会点牛奶喝的乖乖形象
而且他有着宗教信仰他是天主教的教徒所以大家才会在开头听到那段对话两人的爱情其实发展的很快没有青春剧的那种羞涩推拉的过程也没有渐入爱河的过程不是三观相似而是全凭感觉迅速就发生了性关系这其实也让我想到之前网上的一个段子
说都是同性恋男童们可能已经走完全流程了从喜欢到亲吻到上床吵架分手女童性恋们还停留在因为牵了手而脸红的阶段所以其实我还蛮好奇的因为我自己也是那种第一眼喜欢就是喜欢的类型大家身边有日久生情的爱情故事吗
可以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那因为两个人是在热恋期这层关系始终见不了光听会抱怨他只能在半夜来霍克的家甚至不能睡到天亮因为害怕被邻居看到所以也要半夜悄悄离开他想要和霍克去餐厅吃饭即便是扮演成他的远房亲戚
但霍克始终无法给他这样的承诺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霍克选择了娶妻生子而 Tim 则去当了兵我身边其实也有类似的朋友
他们都是同志群体但其中一方因为社会的压力已经进入到了婚姻我不清楚他是骗婚还是行婚但我的朋友也会说每次假期他都无法和自己相处
因为他要去陪那个家庭他们就这样相处了三年虽然最后分手了但隐约之间我其实也会看到霍克和 Tim 如果生活在当下的中国的一种情况可能霍克最后也还会选择娶妻生子而 Tim 可能也依旧是孤身一人地走完全部的人生那在 Tim 去当了兵后电视剧迎来了第二个篇章同志解放运动
同时美国社会也在进行着 1960 年代的反越战运动和 70 年代蔓延的 Disc 享乐主义关于同志解放运动其实我不太清楚我能讲多少因为节目可能会无法上线
那电视剧其实也没有太多的细节描述两个主角在这部分没有太多的参与因为霍克紧接着就失去了他的小儿子享乐主义倒是能反映一些当时他沉浸在毒品与性的糜烂生活之中而另一对 CP 弗兰克和马库斯在解放运动中的戏份还比较多里面有一集提到米尔克被暗杀救星山的同志群体们决定上街游行反抗
其实在历史上也是有真实存在的人物,他叫哈维·米尔克。他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公开同性恋身份的政治人物,他积极推动旧金山同性就业平等法案,当时其实是禁止同性恋担任教师这种公众的工作。但他最后是被暗杀了,所以引发了 1979 年的旧金山骚乱和甜点抗议。
剧情的过程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也非常推荐大家可以看同名的电影米尔克它是在 2008 年上映的也是一部称泪侠的传奇类电影那回到电视剧上弗兰克和马库斯的戏份其实很明确的就是在讨论是否要出柜弗兰克他是一名变装皇后是歌手而马库斯原先是记者后面是老师
加上种族家庭的因素因为他是黑人原本就遭受到了很多的歧视他当时在报社工作就遭受到了种族的隔离因为报社不允许他使用白人的卫生间所以他算是深柜的保守派我觉得其实蛮能理解的因为如果他再出柜我觉得他的处境只会更糟糕是一种双重的歧视他也会丢掉现在的工作
所以他会劝弗兰克不要参加游行但弗兰克会反驳他弗兰克会希望马库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黑人同性恋我觉得马库斯这条线其实还挺好看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弗兰克一样充满了勇气站在街头为自己的兴趣向呐喊因为其实有很多现实因素他们只能隐藏逃避
霍克也是一样,所以两个人会在地下酒吧相遇,而且相比种族,性向的地位更低。马库斯他会因为遭受种族不公而与酒吧的保安发生冲突,但在弗兰克帮他解围的时候他又会退缩,因为他不想因此暴露自己的性取向。
不过也有可能种族的特征是外显的而性向更可以隐蔽吧而且大家如果回顾当时的历史也会发现其实社会并不允许他们出柜
美国其实在 2010 年才取消了不问不说的政策这是在 1994 年克林顿提出的他指的是同性恋者只要不主动表示他的兴趣向军队就不能够试图揭露并驱赶同性恋也就是你不说我就不会问而在克林顿颁布此项政策之前美国的同性恋是不能参军的其实我之前也有一种想法和马库斯很类似
为什么一定要大家出柜呢因为好像你不出柜就是不认同你的性向我觉得这反而会有一种压力一种强迫的身份选择网络上也会有一些声音说同性恋们都好高调你们就低调的生活啊不要让大家看到就好了但有时候我会想这和不问不说的政策有什么区别呢好像不说就不存在了之前奇葩说好像也有一个讨论
你到底要不要出柜我记得有个论点是你不需要出柜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柜子不存在因为直男就不需要出柜就不需要说自己的性向是喜欢女生我当时听到这个论点我会觉得很棒但其实现在想想这当然是好的但这是一个结果是不同的性向已经被社会平等地接受了柜子才不存在
而要达成这个结果的过程就是越来越多人出柜因为骑士和偏见的存在所以要出柜要让更多人看到新乡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先被看到才能消除偏见马库斯他最后也是跟自己的父亲出柜了我觉得那一段拍得特别美他的父亲吹魂吹声然后马库斯和他的父亲说我有对象了叫做弗兰克他的父亲说
这个女生的名字很特别马库斯犹豫了一会儿说这是男生的名字在电视剧中看似是一个很平静的一个过程但我会知道马库斯他内心其实是非常的煎熬他一定是想了非常非常非常多的事情才能够看似这么平静的说出这件事情因为和家长出柜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有时候就算你已经非常接受自己的性向了但当你要和你的家人说出你喜欢的是男生时它又会变成一个难以启齿的事情那几个字你真的非常难说出口马库斯也是用了一生的时间在最后选择向他的父亲出轨当然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弗兰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霍克也是中期一生他最后在 Tim 的葬礼上和自己的孙女坦白那一段也非常感人霍克说他不是我的朋友他是我爱的男人可能看完这部剧的时候很多人会说霍克就是个渣男啊露西才是受害者露西是霍克剧中的妻子露西是被他骗婚的的确骗婚不对这没有什么好开脱的
但我觉得不能只把批评停留在后刻的个人层面上那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种选择我会觉得如果千千万万个人都被迫做出相似的决定那个人层面上的道德审判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而且我觉得三个人都是悲惨的天衣无法护的家庭
霍克和露西虽然表面过着所谓正常的生活但他们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爱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下的牺牲品随着霍克逐渐走出丧子的悲痛他们也来到了 1980 年代的艾滋病危机
其实同路人是通过倒序和插序的方式所以大家在第一集就知道了听患上了艾滋病他的身体每况愈下那因为是插序的方式所以其实你会在每一集里看到年轻时的他和看到感染艾滋后的他以及艾滋对他的摧残和折磨
关于艾滋病这段历史推荐大家可以阅读《世纪的哭泣》这本书它很详细地提到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 AIDS 获得性免疫综合症是如何在美国发现并传播的
那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当时艾滋病大范围传播都是因为同性恋没有道德他们性生活混乱是他们活该我觉得这是对这一问题极其片面和简单的看法而且也正是因为这种偏见导致了最后很多人因此丧命大家看那本书就会知道其实当时的里根政府也是这样污名化艾滋和同性群体
他们认为艾滋集中在男童性恋、毒品注射和少数族裔群体认为这是对道德败坏群体的惩罚所以他们不太关注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开这一病毒没有及时普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导致了大众对这一疾病的恐慌和对特定群体的歧视里根政府的反应有多慢呢?
第一例艾滋病的病例是在 1981 年首次被报告而里根政府直到四年后的 1985 年才首次在公开的讲话中提及
而且他们直到 1987 年才开始推广安全性行为和使用病运套作为预防手段不仅如此里根政府也没有给艾滋病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 1987 年美国联邦政府给艾滋病研究投入 5400 万美元听起来很多但远远不够
群球那一年已经有 80 万人死于艾滋病了对比一下癌症癌症当时得到的预算是 20 亿美元美国 CDC 当时也强烈要求增加数亿美元资金用于防控和教育但预算也没有达到这一水平当时的媒体报道充满了同性恋的杀手同性恋瘟疫同性恋威胁同性恋癌症的字眼这导致很多同性恋们害怕去检测也害怕去治疗
它也间接导致了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的上涨而且这其实对同性平权运动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公众们会认为艾滋是对性解放运动的惩罚
抗爱的宣传他们也强调对性伴侣保持忠诚所以大家会认为 HIV 感染者就是烂交所以他们会歧视艾滋病患者也同样仇恨同性恋和性解放运动所以在电视剧里面已经得病的 Tim 最后想要做的事情
就是希望霍克帮助他联系加州的州长,希望政府加大对艾滋病的重视其实当时也有很多真实的人物像 Tim 一样非常勇敢地站出来像是 Bobby Cambier,他是美国首批公开自己 HIV 阳性身份的人他在旧金山的药店橱窗里展示了自己病变的照片以此来挑战社会对 HIV 感染者的污名
他想要告诉公众我们是你身边认识的人我们值得被关怀还有 Mary Fisher 在所有政客对艾滋病闭合不谈的时候他也勇敢地站出来发表了名为 A Whisper of AIDS 的演讲大家可以在 YouTube 上搜到这个视频他讲述了他作为感染者的经历
他希望打破艾滋病只是某些特定群体问题的偏见他呼吁政界和公众重新审视对艾滋病的态度也希望将艾滋病议题带入到主流政治的讨论当中
我记得电视剧里面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Tim、马库斯、弗兰克还有一句同志朋友们他们在霍克的帮助下进入到了晚夜他们勇敢地站在舞台上挥舞的旗帜他们希望加快通过保护的法案他们高喊我们不是死于爱子我们是死于冷漠不好意思我这集
情绪真的是很失控其实当时在看这一片段的时候也会让我想到另外一部电影是法国的每分钟 120 集它里面有一句很类似的台词艾兹 同志 我们死于末世这部电影也非常推荐大家看是关于法国的 AdUp 组织
这是一个缩略语,全称是 Escalation to Unleash Power,叫做艾滋病人联合起来释放力量它是保护艾滋病患者权利的组织,是希望提高人们对 LGBT 群体和艾滋病患者的关注希望普及同性和艾滋病的知识,让人们正确看待并认知同性恋,瘾君子和艾滋病患者
他们就是在政府开始行动前就已经在学校科普艾滋的知识给大家发病套在这部电影里面其实也有一幕是他们组织在学校科普他们就遇到一个女同学说我才不要这个我不是同性恋我没有你们的风险我不会得艾滋所以这就是当时普遍的看法艾滋就是同性恋的病大家都事不关己
但现在大家都知道艾滋病不是专属于同性恋的它会通过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播会通过虚掩和母婴方式的传播每个人都有风险每个人都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此外我还想分享的是 AdUp 它还反对制药公司对药物的垄断
当时 AZT 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 HIV 的药物但非常非常的贵它的年治疗费用高达 1 万美元换算成现在大概是 2.5 万美元也就是 18 万人民币这完全不是一个普通民众可以负担起的药品
而且当时这家公司在研发这个药品时部分的研究经费是由政府资助完成的所以大家在抗议这种用纳税人的钱开发药物去让私企独享利润的行为如果大家对这部分感兴趣也可以看一部纪录片叫做《如何在瘟疫中生存》它讲的就是 Adopt 如何与制药公司以及 CDC 的斗争最后再回到《铜轮》这部电视剧
我喜欢这部剧的原因就是主人公的故事它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它不是简单的一段架空的故事而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也正是因为如此它让开头的那段话变得更加的真切和动人为什么爱一个人会成为罪孽呢当然 Tim 说这句话的时候背后还有很多的终架的因素而且鉴于当下的环境
其实我有很多想说但不能说的话那最后我想用每分钟 120 集里的一句话来收尾送给收听到这里的大家如果普通人的心跳是 80 下那处于落实的你我需要每分钟 120 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不受践踏地活下去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