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荷洲记18-我最不喜欢美国的一点竟然是……?!

荷洲记18-我最不喜欢美国的一点竟然是……?!

2024/9/14
logo of podcast  塔可冲司机

塔可冲司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塔可
Topics
塔可: 我最无法接受美国的小费文化,它已经演变成一种强制行为,将雇主的责任转嫁给消费者。这种制度不仅没有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底层人群,反而加剧了服务员内部的阶级分化,高档餐厅的服务员收入更高,而底层服务员难以进入这些场所。此外,强制小费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使得人们为了避免支付小费而选择不健康的快餐食品,从而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这种制度与服务员的实际劳动没有直接关联,剥夺了顾客选择是否支付以及支付多少小费的权利,使得原先设计中对服务员的激励作用减弱。作为消费者,我常常需要在结账时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以确定最终的价格,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和不舒服。在欧洲和中国,我们没有这样的小费文化,因此我很难适应这种强制性的消费模式。我认为,美国的小费制度不仅不合理,而且创造了更多的阶级分化,使得社会更加不平等。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在美国的“小费文化”的感受,并与欧洲的消费习惯进行对比,引发了对社会阶层、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的思考。
  • 作者在美国经历的“小费文化”与其在欧洲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
  • 作者认为美国的“小费文化”存在强制性,并导致了收入不平等。
  • 欧洲国家如荷兰和意大利的消费习惯与美国有所不同。

Shownotes Transcript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塔可冲斯讲这期节目还是想跟大家聊聊我的生活的一些见闻吧但它不是发生在荷兰然后也不是最近的其实是大概八月中旬的时候我去了一趟美国然后主要其实也不是主要了就只去了纽约然后呢又让我想起了在美国

最让我可能没有办法接受的一个现象吧其实之前在荷兰的时候跟同学聊天就是有聊到说选择国家为什么来荷兰为什么来欧洲啊为什么不去美国之类的然后我记得那个时候一个巴西同学和一个美国同学跟我一起聊这个话题我就说到我说美国有很多我们不太喜欢的东西我最没有办法接受的东西是小费他们大惑不解啊就说

美国有这么多可以值得购币的地方啊但他们没有想到我提的第一件事而且是我跟他们提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小飞因为后来这个对话就没有进行下去嘛嗯

我之前介绍过了我现在的专业是社会学嘛然后同学们就会觉得说哎呀那社会中间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互帮互助然后因为他们工资很低收入很低小费是他们的收入来源然后这无可厚非之类的包括也有说到其实你说低收入的人群的一种怎么说关怀

大家其实都会有一点的吧像在中国其实也不是说低收入人群的问题大家对一些工作非常辛苦的人群包括像外卖棋手啊这样的人群都会有很多的关怀关心

比如说之前也有人提过说我们都不要催促棋手之类的那为什么到了像餐馆服务员其实他是小费的重点人群为什么就变得好像对这个现象对这个文化或者甚至于说对这个制度没有办法接受呢

我先说两个作为背景吧就是欧洲其实没有消费的或者说没有美国式的那种消费的那什么是美国式的消费我放在后面介绍哦

有两个我想说的可以做类比的情况一个是在意大利他们是有一个叫桌布费的东西的就是你去餐馆吃饭然后他们会换那个桌布有时候它并不一定是布的有时候是纸的就是在你吃饭的时候有一张怎么说呢餐垫垫在你的面前然后你的碗筷都放在你的面前

然后当然每个客人用完之后这个纸是会撤换的嘛包括他会给你一个纸包的怎么说呢就是把那个刀叉呀餐巾纸啊都包在一个纸袋子里给你那有点像中国也有一些餐馆会给你一套餐具嘛它是封起来的那你打开通常就会收你费用嘛对吧

它是有一点类似这种情况那即使不是一次性的它是叫桌布费啦字面就是这个意大利文的这个字面意思就是这样的就是撤换桌布的这个费用那我觉得桌布的更换包括服务员的一些劳动对吧跟这个收费应该都是有直接关系的那通常来说呢桌布费可能在两欧左右每一个人

当然高档一些的餐厅可能收费稍微贵一点但是大差不差吧我觉得可能在 2 欧到 4 欧之间我好像没有印象中我遇到过 5 欧的除非那种特别高级的我没去过这是一个我想

介绍作为前情提要且可作类比的一种文化现象那么第二个想说的就是像在荷兰其实包括在德国一样他没有强制的消费制度如果你服务的特别好那当然你可以给或者有些呃外国人即使是欧洲人他也有给小费的习惯他跟你聊的比较好甚至我们以前在咖啡馆的时候

客人比较开心了他会给你一些小费或者给你凑个整吧比如说 23 块 5 啊他就会付个 25 之类的但是在荷兰呢小费不会是服务员的主要的收入主要是由于最低工资的保障那么服务员的收入根据基本工资啊最低档的标准

如果他一周干满 40 个小时甚至你不想干满 40 个小时休息半天干满 36 个小时一般来说收入会是在最低工资的 2300 上下基本上是不会低于这个数的 2300 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你折合成人民币就是乘以 8 嘛那就是将近 2 万不到对吧

另外呢再给一个可做参考的标准是我之前节目其实也有讲过这边的博士是工作嘛那么一个博士研究员他是作为大学里的研究员的一个博士研究员的收入基本上也就在 3000 上下所以你在餐馆打工做满 40 个小时跟一个博士的收入

已经很接近了没有差距那么大 2300 和 3000 或者说 2300 和 2800 这样的差距而且你只需要工作 40 个小时左右如果大家对于学术稍微有点了解的话我相信很多学术圈或者所谓的博士生的工作他都是非常辛苦的他除了学校里的工作之外他自己的研究也要因为是自己的研究可以说是得每日每夜的做

至少不会说我上班八小时结束之后我就不碰这个东西我觉得应该是几乎不太可能的那么刚才也讲到了说有一些欧洲人他如果对你服务比较满意他跟你聊得比较开心他也会愿意给一些消费但这些比例都是非常低的

首先可以这样说它是没有按照比例来的通常就是凑整或者往上更高等位的凑整刚刚举的例子是比如说 23.8 凑到 25 那凑到 30 可能最多了对吧

但是这个都是凭他个人喜好的我也有听到一些朋友的经历会是这样子的就是非常可爱的老外思维就是他去参加一些免费的活动比如说 city walk 对吧现在在中国也很流行他去参加了这个 city walk 之后呢蒋姐的这个带队的算是导游吧

他就是带着大家走啊介绍城市介绍历史啊当他听得非常开心然后觉得非常有收获然后他的讲解是非常有条理有层次这个讲解员他一定是花了很多心思在准备啊然后也时间上精力上都有很大的付出但是这个 city walk 是免费的我有听说过即使是很抠的荷兰人他也会

按照怎么说呢 荷兰人其实他不仅仅是扣两 他是会计算 他认为经过他的计算他认为你的付出是值得我像买一张门票一样来参与的这个活动 所以他会付门票钱就是他觉得我比如说我来这边门票应该是 15 欧 那他就会给 15 欧的消费 就是非常非常高

但是这个就是全凭你喜欢你给一块两块也可以我有遇到过再举个例子我去过一个算是拯救浪费食物的餐厅就是他的餐厅里的食物的原材料都是去拿人家不要的比如说过期的这天快要零期的或者可能不太新鲜没有办法在商店里卖的这些蔬菜

就有人会把它收集起来然后搞一个公益的活动他们每周会在那做一次饭大家都可以去然后是免费的但是他会给你一个怎么说呢就是建议那这个建议是肯定低于你在外面吃一顿饭但是是覆盖大家的一个劳动因为这些东西收进来虽然不要钱但是得有人在里面做饭洗菜然后给大家翻发什么的

对我觉得这个当然也不能算是小费了有点跑题了就更像是捐献但是总体来说在荷兰这边会是这么一个情况然后我小红书上也有看到过有人说现在有些餐馆可能也开始流行或者说暗示甚至鼓励民事客人应该要付小费了当然我觉得可能也是因为物价涨得比较高吧大家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

扭曲之下出现这样的情况然后小红书上的朋友写的就是让小费这种糟粕离开荷兰坚决不服然后呢说回到我今天想吐槽的这个美国的这个情况首先呢我觉得刚才其实有提到过那就是美国的服务员他们的收入是很低的

其实我没有了解过小费的文化的一个历史和演变但是我觉得从他这个现状来看去倒推他一定是这样子就是他想鼓励服务员以良好的服务来换取他的报酬那么你的服务如何直接的评价方法应该是你的服务对象给你的反馈

所以呢老板就相当于省了这笔钱了他只给很低很低的工资可能每小时只有几美元然后呢服务员向他的服务对象去收取小费那么服务对象可以根据他收到服务的满意程度

通过不同的比例的消费来更直观的表达我喜欢你那就 20%我觉得你今天服务特别好 25%我今天吃的开心的不得了甚至你给 30%更多也没关系我也刷到一个新闻说小李子就是 Leonardo DiCaprio 最近在法国吃了一顿饭他付了消费 5 万美元然后那个服务员当场感动的哭了出来

如果你给我五万我也可以当场哭出来那这个是一个小小的背景吧但是由于服务员的工资特别低就从老板那边拿来的所谓合同上规定的法定属于他可以拿到的工资特别低导致这个小费已经演变成而且其实是很多年了不是最近的事情了

演变成一种强制的情况大家如果去刷社交媒体尤其是你看一些美国啊加拿大啊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是如果你不给足小费甚至于像中国人有时候过去我觉得不光是中国人啦就是没有小费这个文化的地区的人过去之后没有这个习惯有时候真的是会忘记的服务员会追出来

我觉得礼貌一点呢有时候以前我看到的是服务员会问说我今天有什么不对吗如果你给的小费特别低甚至于忘了给了忘了给他肯定是会提醒你我给特别低他会说我今天对服务有什么问题或者你对我的服务有什么不满意吗那这种就委婉的说法大家可能都听得懂开始暗示那有些人可能就是不想给那么多或者给不了那么多

因为我就想说你在跟我说我应该去像是资助一个底层劳动者但有没有可能我也是底层劳动者有没有可能我也在一个咖啡馆里打工这种概念就相当于说如果你要提倡说当我们去餐馆用餐的时候要帮助这些底层劳动者那说明我的生活状况应该是比他更好否则你应该是像那种 girls help girl 那种的

就是互帮互助我也可以理解作为一个在餐馆打工的人那如果更小一点范围我们放在美国当你在餐馆打过工之后你会对这种文化更理解你觉得这是他们的生活来源衣食父母但是这种强制首先一个就是把付款把责任加到了消费者身上那为什么消费者不满意

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肯定是这个钱就整个的这个开支啊它没有降下来如果你真的能够感受到这个开支它降下来了它真的是少了 20%那这 20%你在服务费当中通过小费的形式补上完全无法后飞随着物价飞涨但其实我在之前

19 年疫情之前去美国的时候我就对这个很不理解了因为每一次当然这个脑海中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你忘了至少我是这样经常忘了要算上小费这一部分每次你看到价格的时候第一个你忘了它没有算税他们都是写税前的税你得另外付第二个你忘了小费所以你看到一个价格

先得加上 3%另外还要加上它 20%的小费所以加了百分之将近 25 之后最少也要加百分之将近 18 也就是 3%加 15%的小费这个价格跟你最早看到的时候的预期以及跟你认为这个东西应该是多少钱它就会让你觉得不值那么多钱在纽约我感觉比如说吃饭的时候的价格基本上跟阿姆斯特丹也差不多

我举例子就是一杯咖啡可能也都在四五美元左右当然有更贵的像星巴克有些那种烘焙店或者那个叫什么 reserve 的那个店新选嘛是不是叫这个这些店里面的一些特调咖啡可能都要到七块九块甚至以上美元啊很不能理解还是不算税不算服务费的

我是说在这个价格下你告诉我那 20%没包括在里面这个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老板把这钱赖了揣口袋里了然后仍然是应该消费者来承担的除此之外这个当中也有很多的怎么说呢就是窍门吧或者小心思是我们外来的游客不知道的就像朋友告诉我们的

它到底是先算的 3%的税还是先算 15%的小费这当中又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基数变了嘛那它怎么跟你计算这个东西一来一二去的就价格又有变化所以每次我感觉老外数学又不好每次我们拿到这个单子都像是做数学题一样的大多数情况我还能有时候不动身在脑海里大致算一算

但是你真的说到刚刚说的那种这 30%是先算还是后算整个账单应该怎么加真的得拿到账单就开始掏计算器从手机上打开计算器开始一遍一遍的按然后算出一个价钱大概凑个整看怎么样最好可能对于生活在美国和加拿大那些有小费文化地区的朋友已经熟悉了我们欧洲也没有这个文化我感觉有几天的酒店

也忘了在床头放消费对我也不知道服务员有没有记恨我们但是真的就没有这个习惯完全想不到不是故意不给而是真的完全忘记第二天回到酒店一想哎呀房间已经被打扫过了但是今天好像没有摆钱还有一次因为放在不正确的地方我放在了卫生间里导致打扫卫生的人并没有拿这也是让我非常困惑的就这个事吧

为什么也让我真的很难受就是它如此的日常如此的常发生但是对于我们一个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都没有这个文化的人来说真的是时时刻刻经经常常的不舒服那最后一部分关于这个小费的就也要上点价值的吧我再分析一下这个为什么整个制度它不合理

因为它是按百分比的它不是按照小时工作制的就像我说的在荷兰它有最低小时这个工资的限制那么它可以保证你只要在那边上班它就可以拿到它的钱那最极端的情况下如果老板没有生意这个小工这一天他也没有小费可收如果老板生意很好

这小工就拿更多的钱但是其实话不是这么说的就是生意即使差不多的情况下每一桌点的甚至这个单价都会影响他的收入但是这个本身跟他的劳动其实没有直接关联的你说我坐下来是只点一份炒面还是比如说点个什么香辣蟹这就直接让他的收入

发生了可能两倍的变化但是他其实从劳动上没有什么变化他都是把这个东西端给我而已我们以前去过一家美国的就是吃饭的时候他餐厅比较大所以服务员是分成区域的每个服务员负责几张桌那这个就又很奇怪的就是两个服务员在餐厅里但是他的区域忙和闲

就会影响到这两个人收入是不一样他的区域即使一样忙他们的客人点的东西多和少点的东西贵和便宜都会让他们的收入不一样但是这个就是我说完全不合理为什么客人的选择在他们劳动差不多的情况下会影响他们的收入呢当然更不用说客人的这个出手大方不大方的吧那这就是另外一回事现在就像我前面其实提到过的

这个消费的范围某程度上也由不得顾客选它就是 15 开始或者你没有很强的理由的情况下你也不能选 15 一下我觉得很可笑为什么我们好像做错事的人一样当我选了或者我说我没有权利选 15 一下为什么你什么也没干或者你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你只是点了个菜然后把东西端过来

我就要给你付 15%所以最近我觉得也是因为新冠疫情之后的情况外卖发展的也挺多因为外卖省这个小费嘛因为你没有在餐厅里吃它这个东西你就不用付服务费但是我觉得也相应的我看了我在纽约的时候找了几个线上的外卖看了一下可能他们也会相应的去减量调整你外送食物的不管是

里面的配菜还是整个的量就是它跟餐厅里还是不太一样当然还有一种选择是你到现场你就说我要打包这样也可以把消费省下来那么说回刚才说要上价值的地方就是这服务员或者说一个人的劳动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是跟你的收入和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挂钩的

两个人都在餐厅都上了八小时为什么就因为客人今天点的东西的不同工作区域来的客人可能他们相互之间的收入也好饥饿程度也好的区别就让他们的收入有区别

这不合理总的来说这个体系就是把老板的责任转嫁到了顾客身上现在由于这个强制性的消费就是你没有权利选择你只能选择 15%和 25%来表达你的不满这哪有一点点表达了我的不满使得原先设计当中的这种所谓的一点点的约束或者说正面的激励也并不那么多了而且

刚才讲说只是一个餐厅里不同区域服务员的区别更大的阶级差异其实也是在服务员当中你不要看说最早讨论的这个都是底层或者相互关心谁有资格到最贵的那些餐厅到米其林餐厅到人均消费 100 以上的餐厅当服务员我都想去当服务员但是你说普通人一个

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或者有色人种或者等等就是他的本身机会就很被剥夺的真正的底层的人群他在餐馆打工当服务员他有机会去米其林餐厅当服务员吗以及像整个西方社会他要的那个体系他想要你有工作经验有背景有知识

这个时候你那些普通餐厅的知识和背景和工作经验不适用那些高档餐厅啊你根本就去不了高档餐厅当服务员一样是服务员正常情况下或者你比如说在中国就真的是可能大家都是底层至少没有差距那么大吧但是在这种社会下他就是会在这个服务员内部再创造一个阶级分化因为他是按消费的比例来的也许啊

也许它甚至是好的因为让一部分服务员先付起来但是我的问题就会是你确定那个先付起来的是底层群体我刚刚举的那些例子我刚刚说的所谓的真正的底层它没有资源可以接触到让它变成合格的高级餐厅的服务员的情况我觉得这个所谓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底层先付起来真的是打个问号的

我觉得他无非是创造了更多的阶级那么再说一个跟阶级有关的他从服务员的阶级将要转化对社会上人的阶级就是再重新回到我前面说的我们可能或者有些人可能他就是我不能说付不起这个钱但是你一定没有宽裕到说我出去吃饭我就是给 20%的消费为什么我也没有这个必要对不对就是有时候中国人喜欢说这个话就是有钱也没有让你这么花的

但是本质上来说它其实创造了或者增加了一个人们的负担就是我得负担这些人然后这些人当中呢就像我刚刚说的它有底层的服务员有小饭馆的服务员也有中档的也有高级饭店的那你不仅要负担你自己的

这个饮食所谓的小小奢侈一下你还要负担如果你想稍稍奢侈一下的话再去负担那些高级服务员的收入你真的是在帮助底层吗还是说直接就分化了阶层中下层的人他也不可能去负担一个高级服务员的收入所以他也不可能当然不是说真的不可能你真的说我咬咬牙对吧我为什么就不能去吃一顿呢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它其实也限制了大家对于各种餐厅的一种怎么说呢我也不能说准入嘛但就是这种接触最最典型的就在纽约啊真的我觉得很夸张它几乎在所有的马路十字路口甚至在十字路口都不止一个点可能在十字路口四个点的人行道的转角处

都会有那种流动餐车他们卖的东西几乎都是一样的全都是那种类似中东的炒饭炒面汉堡包甚至都不一定是汉堡就是热狗这一类的东西餐车买了就走或者像肯德基啊麦当劳啊当然美国肯德基比较少的像 Burger King 啊什么 Five Guys 啊等等等等这种快餐他们都是不收服务费的

你想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就是如果你不想承担负担不起生活还没那么富裕或者有时候还得要省点钱的情况下那你就只能选择这些了那快餐所谓垃圾食品直接的后果都是你吃的没有那么健康对你自己健康不好有可能你会变得肥胖我不能说美国的肥胖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这个造成的我们有这个数据但是

在这样的社会下肥胖摩托成素上就是一种阶级病它不是一种有钱人吃得好吃得多的表征它跟中国就完全不一样它是你没有钱你只能选择垃圾食品的后果至少一部分来说是这样所以再回到服务员那个阶层就我们从普通人再回到服务员那个阶层因为我以前的节目在来了荷兰之后我也说过

学生按照他们的所谓年轻人的自我独立的要求如果你家里尤其是不是很有钱没有办法负担你的情况下你就得打工很多的情况你就得去当服务员那第一个就是刚才已经讲过了服务员有不同的阶层你一个

穷学生你一个不太能够知道高级餐厅的用餐规则到底是什么东西的学生可能就很难去到那些高级的地方你只能去到跟你的阶级阶层相接近的餐厅非常悲哀但是也许就是这样另外一方面你越是需要打工你越是收入不太够你越是需要靠自己来挣这个学费

你花的时间在这些上面越多你的学术你的学习在各方面甚至于在学校里的这个社交在学校里其他方面的时间就更少你被迫花更多的时间挣自己的这份钱但是实际上就是这个阶层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了

这就是我说从个人再回到那帮打工的其实不是那帮我也是其中之一需要打工的人群当中这就会让整个的制度更扭曲然后大家面临的这个分化更严重第一次我同学问我为什么美国这么多

怎么说就是可以指摘的地方你却选了一个可能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想到大多数人不会觉得这是美国最不好的一点的一个地方就我选择了小费文化后来我也想我该怎么把这个背后的逻辑来讲清楚理清楚对上个月又去了一次之后我觉得我想明白或者说想得更完整了一些也可能会不断的变化我觉得但是

今天说了这么多是我考虑下来我觉得还算是比较完整的一个思维对所以也想分享给大家今天节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对小飞这样的文化也有一些亲身经历或者有不同观点也非常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大家的收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