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65.《我有病,我装的》:生病正让人上瘾?

65.《我有病,我装的》:生病正让人上瘾?

2025/6/4
logo of podcast 大望局

大望局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林颖
盛文哲
裴风成
Topics
裴风成: 我认为装病在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学生不想上学时会装病。我们需要对装病进行明确的定义,因为它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和程度。 林颖: 我认为装病有机可乘,因为很多疾病的症状并不确定,难以一一对应。医学上存在“无法解释的症状”,这些症状的主观体验难以确认真假,给装病提供了空间。此外,中国人不太能直接表达情感,常通过身体或生病来表达心理需求。 盛文哲: 我认为过去人们认为装病是负面的,但《我有病我装的》表达了更直接的情绪,旨在正视装病现象,并认为这是一种普遍行为。'装'也指捏作和矫情,是许多人身上都有的人格特质,热恋情侣间的撒娇也类似于装病,表达亲密关系。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探讨了装病的定义和表现形式,指出装病并非简单的欺骗,而是一个从轻微到严重的连续谱,涵盖了多种情况。节目嘉宾解释了医学上"无法解释的症状"这一概念,以及它如何为装病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 装病是一个连续谱,从轻微到严重
  • 医学上"无法解释的症状"为装病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 疼痛的主观性给装病提供了空间

Shownotes Transcript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编造谎话,常以匪夷所思的悲惨故事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同情,甚至利用精心设计的骗局获取利益。这就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口中的装病患者。

“装病”是一个从轻到重的心理光谱。也可以根据是否有明显外部获益,分为“诈病”和“做作性障碍”两类,其中“做作性障碍”又以情绪或暴力施加的对象是自己还是别人,分为“孟乔森综合征”与“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

刚刚过去的“525”心理健康日,我们和两位心理咨询师一起解开装病背后的心理谜团。

👬本期嘉宾

盛文哲,朴生心理创始人、心理咨询师、译者

林颖,朴生心理创始人、心理咨询师、译者

🎧时间轴

00:01:06 现在人的病都是怎么装的?

00:07:32 装病和职级一样也有级别区分

00:17:16 做作到极致引发的孟乔森综合征到底是什么意思?

00:32:12 10种人格障碍(回避型、表演型、偏执型、边缘型等)大科普

00:37:27 医学界对于精神类疾病诊断的“高标准,严要求”

00:42:54 孩子不想上学,大人不想上班在心理层面如何纾解?

00:48:00 裴妈妈妙解裴老师的装病小伎俩

00:53:34 孟乔森综合征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发现,也很难心理干预

01:03:03 当代人如何理性的看待自己“病态”的负面情绪

01:16:03 盛文哲、林颖老师的私藏心理类书单

01:23:39 戒掉自己的“瘾”最重要的是先接纳再矫正

❤️本期海报 制作人:雪彤

设计支持: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