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9 对谈金惟纯 人生来是否本自具足?告别是一场新的相遇

vol.19 对谈金惟纯 人生来是否本自具足?告别是一场新的相遇

2025/1/28
logo of podcast 天真不天真

天真不天真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life philosophy and death#life philosophy#self-awareness and introspection#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death#philosophical discussions on mortality#mindfulness and meditation#personal fulfillment#emotional resilience and self-care#avoiding self-justification traps#mind-body health#moral and ethical considerations#self-exploration People
杨天真
专注于沟通技巧和个人发展的著名专家和作者。
金惟纯
Topics
@杨天真 :我认为生命在该结束的时候结束,离别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探讨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最近我思考生死话题,准备40岁生日的告别仪式,是为了对人生进行清理,更好地活在当下。 我有很多人生困惑,有些问题我能解答,有些问题我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我的播客每次都会先选好主题,然后再根据主题来找到我觉得特别适合对谈的嘉宾。 在一段还不错的关系之中,如果对其他人有心动的感觉,要不要去行动?这需要分辨是来自人心的犹豫,还是道心的坚定。 我最近在学习如何爱自己,如何把生命锚定在自身,如何区分转念与自欺欺人。我意识到头脑和情绪会骗人,身体是真实的,要多关注身体感受。 我最近开始注重健康,关注饮食和运动,也开始理解死亡的本质是完全未知与完全失控,拥有的时候珍惜,失去的时候不执着。 芮小丹在《天道》中的选择,体现了人生的高度,每个人做的决定,体现了人生的高度。 我最近一年非常大的感受是,过去忽略身体的存在,现在开始注重身体健康,用身体去体验生命的过程。 @金惟纯 :我在寻求人生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上已经探索了近20年。刚开始的时候透过做义工为别人服务为别人付出不断地修正自己最近这些年呢就自己也开始出来分享有线下课有出书也有线上课。 死亡是人生必然面对的无常,但活着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活。人生每一个当下,唯有“不错过”。我过去忽略与目标无关的人和事,导致越活越孤独,后来我转变了想法,开始珍惜每一个相遇,在人生的过客中照见自己,活得更有感受,没有错过自己的人生。 人生最后的成绩单是面对死亡,能够笑着回想过去,便是当下圆满。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活好的人面对所有发生只有两个决定:行动或接受。大多数活不好的人,所有的事都是“不得不”,活在“不得不”中很苦。 犹豫不定是人心,坚定投入是道心;执念与道心虽然表现形式可能一致,但底色完全不同;道心是舒服的、通透的、贯穿的。王阳明用尽诈术,内心如如不动,体现了“体、相、用”的智慧。“体”是如如不动,“相”是千变万化,“用”是无所不用其极。可以用“德、智、体”来理解“体、相、用”:德是本体,智是智慧,体是用身体。 每个人有因有缘,结果不同;因是先天配置,心性高度;缘是外在环境。人生真正的目的是提升灵魂的高度,其他事情都不是目的。安全感源于自身,而不是外部抓取;永远都不够的安全感,源头是恐惧。获得安全感的训练:相信本质具足,不依赖外在环境。 相信本质具足,人生就不会出于恐惧;不相信,人生就出于恐惧。相信自己有翅膀,才能不活在恐惧中。相信本质具足,就能不恐惧,不控制;发生任何事,都能过关。人生如同考试,不断验证,就能不恐惧,不控制。 即使成长环境不好,也可能相信本质具足;因是天生的,缘是后天的。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人本体是一样的;但出生时条件不同,这是公平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真正的公平在因上,不在缘上或果上。外在的拥有不能求公平,本来就不公平;公平就不好玩了。 一个活好的人,人生定谋是定在内在的世界,而不是外在的世界。起修的标志:思考“我”为什么在意这件事;内疚与自责是一种逃避机制;要区分转念与自欺欺人。头脑和情绪会骗人,身体是真实的;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进入“心流状态”。死亡的本质是完全未知与完全失控;拥有的时候珍惜,失去的时候不执着。 人生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只拥有一次经历的机会;人生只有三个字:不错过。 我起修比较晚,50岁才意识到人生最重要的这件事,是在因上去追求,而不是在缘跟果上去瞎折腾。我现在七十了,我觉得勉强算有一点点是天命的感觉。 我与女儿的书信集结成书《人生总会有答案》,是修行成果的展现;真正的亲密关系是修出来的。 开窍的标志:同样的发生,你的回应完全不同。我现在对生命有一种臣服感,把生命锚定在自己身上,把所有的关系都理解为是我的功课。 活得好的人,相对一直都处在当下。 如何使用自己,关键在于道,而不是术。 起修以后,可以看到外在世界,也可以看到内在世界;最后回到本体,知道自己本自具足,不生不灭。

Deep Dive

向死而生,更好地活着:一场关于告别的深度对话

40岁生日,我为自己举办了一场“告别式”。这并非消极举动,而是对过去人生的清理,一种迎接新生的仪式。半年来,我持续思考生死,探讨死亡的意义,并非为了惧怕死亡,而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更好地活在当下。

我的许多人生困惑,一部分已找到答案,一部分仍在探索中。我的播客以此为主题,邀请合适的嘉宾进行深度对话。

例如,在一段稳定的关系中,若对他人产生心动,是否该行动?这并非简单的选择题,而是需要分辨是人心的犹豫,还是道心的坚定。

最近,我专注于学习如何爱自己,如何将生命锚定于自身,如何区分转念与自欺欺人。我逐渐意识到,头脑和情绪容易欺骗自己,唯有身体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因此我开始更加关注身体的反馈。

我开始注重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也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死亡的本质是完全未知与完全失控。因此,我更加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而对失去的则能坦然放下。

《天道》中芮小丹的选择,一直困扰着我。她的选择,以及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都体现着我们生命的高度。

过去一年,我深刻体会到自己曾忽略身体的存在。如今,我开始注重身体健康,用身体去体验生命的过程,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我的对话嘉宾,金惟纯老师,在寻求人生意义的道路上已走了近二十年。他从做义工开始,不断修正自我,最终走上分享的道路。

金老师认为,死亡是人生必然的无常,但活着的时候,我们有责任好好活。人生的每一个当下,都应该被珍惜,不应错过。他曾因忽略与目标无关的人和事而感到孤独,后来他转变了观念,开始珍惜每一次相遇,在与他人的相处中照见真实的自我。

他认为,人生最后的成绩单是面对死亡时的感受。能够笑着回顾过去,便是当下圆满。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而“活好”的关键在于,面对所有发生,只有两个选择:行动或接受。那些活不好的人,往往被“不得不”所束缚,在“不得不”中苦苦挣扎。

金老师将犹豫不定归为“人心”,坚定投入归为“道心”。虽然执念与道心在表现形式上可能相似,但其内在的底色却截然不同。道心是舒服的、通透的、贯穿始终的。他以王阳明为例,说明了“体、相、用”的智慧。“体”是如如不动,“相”是千变万化,“用”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可以用“德、智、体”来理解:“德”是本体,“智”是智慧,“体”是用身体。

金老师认为,每个人都有因有缘,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因”是先天的配置,是心性高度;“缘”是外在的环境。人生真正的目的是提升灵魂的高度,其他的都只是过程。安全感源于自身,而非外部的获取;那些永远无法满足的安全感,其根源在于恐惧。要获得安全感,需要相信“本质具足”,不依赖外在环境。

相信“本质具足”,人生就不会出于恐惧;反之,则会活在恐惧之中。就像相信自己有翅膀的小鸟,才能在树枝折断时依然能够飞翔。相信“本质具足”,就能做到不恐惧,不控制;无论发生什么,都能坦然面对。人生如同考试,不断地验证,就能消除恐惧和控制欲。

即使成长环境不好,也依然可能相信“本质具足”。“因”是天生的,“缘”是后天的。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人的本体都是一样的;但出生时的条件不同,这本身就是一种公平。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真正的公平在于“因”,而非“缘”或“果”。外在的拥有无法追求公平,因为公平本身就不存在;只有打破对公平的执着,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一个“活好”的人,人生的规划是建立在内在,而非外在。起修的标志是:思考“我”为什么在意这件事;内疚与自责是一种逃避机制;要学会区分转念与自欺欺人。头脑和情绪会欺骗人,只有身体的感受才是真实的;运动的魅力在于能够进入“心流状态”。死亡的本质是完全未知与完全失控;拥有时珍惜,失去时放下。

人生的一切终将过去,我们只有一次经历的机会;人生只有三个字:不错过。

金老师分享了他自己的修行之路,50岁才开始真正专注于内在的修行,70岁时才有了“天命”的感觉。他和女儿的书信集结成书《人生总会有答案》,是修行成果的展现;真正的亲密关系是修出来的。

他认为,“开窍”的标志是:同样的发生,你的回应完全不同。他现在对生命有一种臣服感,将生命锚定在自身,将所有关系都视为修行功课。

“活好”的人,始终活在当下。

如何使用自己,关键在于“道”,而非“术”。

起修之后,就能同时看到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最终回归本体,明白自己本自具足,不生不灭。

这场对话,如同一次灵魂的探寻。它或许无法提供立竿见影的答案,却能为你在未来的生命旅程中,提供持续的启发。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如何更好地面对人生告别,特别是死亡。嘉宾认为,直面生死、离别是为了更好地活着,珍惜当下,不错过人生中的每一个瞬间。
  • 生命是该结束的时候结束,离别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
  • 人生每一个当下,唯有“不错过”
  • 死亡是人生必然面对的无常
  • 人生最后的成绩单是面对死亡时能否笑着回顾一生

Shownotes Transcript

向死而生,迎接不惑。40岁生日这天,我为自己办了一场“告别式”。这半年以来,我思考了很多与生死有关的话题,直到录制这期播客的时候,我仍在为我的“告别式”做准备。也许有些朋友不理解,或者不接受,但对于我来说,去直面生死、离别的话题,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活。

恰逢除夕,在辞旧迎新之日,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人生的告别。

为此,我邀请了金惟纯老师一起探寻这个重要的人生命题。和金老师对话的过程中,我对生死、因缘、甚至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期内容可能有点“玄”,但未来的人生中,如果大家在某个瞬间感到迷茫,希望我们的探讨能为大家提供新的解法与启发。

新的一年,我希望告别过往的自己,迎新而生。不变的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还是保持着很高的要求。就像健美生品牌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非常认真,绝不在产品上走捷径或者轻易妥协,始终秉持坚守百年,品质入微的理念,用起来也很安心。

本期特约播出的合作伙伴,来自加拿大的百年天然健康品牌健美生也为我的播客听友们带来了新年祝福。1月28日至2月4日,上京东搜索健美生海外旗舰店,联系客服并备注「天真不天真」就可以领取健美生送出的新年专属优惠。

最后,祝大家除夕快乐。我的播客《天真不天真》在豆瓣也入驻开始更新啦,欢迎大家关注。

03:27 关于40岁生日的「告别式」;

04:39 告别式的意义,是下决心为人生做一个清理;

05:17 探讨「死亡」,为了更好地活;

05:34 死亡是人生必然面对的无常;

06:24 人生的每一个当下,唯有「不错过」;

07:20 每个人都是过客,从缘分中照见自己;

09:58 活好的标准——面对任何事情只有「行动」或「接受」;

10:52 如何判断要不要行动?

11:25 犹豫不定是「人心」,坚定投入是「道心」;

13:33 区分执念与道心;

15:11 王阳明——用尽诈术,本体如如不动;

18:39 从「德、智、体」理解「体、相、用」;

20:18 每个人有因有缘,而结果不同;

25:07 本自具足——我们是否天生已经圆满?

27:37 如何获得安全感;

36:44 不向外求公平,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

41:13 起修的标志——思考「我」为什么在意这件事;

43:45 内疚与自责是一种逃避机制;

46:12 如何区分转念与自欺欺人;

49:20 头脑和情绪会骗人,身体是真实的;

51:07 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进入「心流状态」;

53:32 死亡的本质——完全未知与完全失控;

55:05 拥有的时候珍惜,失去的时候不执着;

56:01 探讨《天道》中女主角芮小丹的选择;

58:25 每个人做的决定,体现了人生的高度;

59:39 生命的极高层次——体验所有,接纳而不拒绝;

01:03:05 《人生总会有答案》——与女儿来往家书,是修行成果的展现;

01:07:22 生命「开窍」的标志——同样的发生,你的回应完全不同;

01:09:46 重新理解「爱自己」,把生命锚定在自身;

01:12:54 于内在和外在世界的交界处,看见自己的「起心动念」;

BGM:《You》

/ 关于Jamieson健美生 /

感谢来自加拿大的百年天然健康品牌健美生特别赞助播出。

坚守百年,品质入微。作为知名的加拿大百年天然健康品牌,健美生始终秉持着好品质、好配方、好放心的原则,在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以高浓度和更高含量的配方陪伴着我们,用起来也更安心。维生素B100,富含10种营养素,配料干净,每日1片,随水吞服。生物素,每粒含有10000mcg生物素,浓度较高,每日1粒,随餐服用。新的一年,从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开始,开启新的生活状态,从内到外,焕发新生。1月28日至2月4日,点击跳转链接,联系客服并备注「天真不天真」领取新年专属优惠。

/关于《人生总会有答案》/

本书是金惟纯先生与两个女儿的真实家书呈现。

六十封往来书信,是女儿与父亲的情感联结,也是父亲对女儿成长的激励与支持。 通过文字,金先生与女儿坦诚沟通,跨越成长鸿沟,治愈家庭的伤,弥补过往的遗憾。借助书信,金先生也向女儿们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关于婚姻家庭、金钱事业、内心探索、生命状态等给出诚恳建议。

/关于《人生总有一件事》/

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

本书是金惟纯十多年来“学怎么活”的“学习笔记”,也是他写给所有人的一堂幸福重修课。人生的一切都是大功课,都必须从头学起。在本书中,作者主张,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只有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开始调整,才能拥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人生。

/关于《去遇见》/

我的第三本新书《去遇见》已于7月20日在全网上市。

这是一本”答案之书“,记录了我用四个月的时间,到访天南海北的国家和城市,造访老友,结识新友,与多样的人文面貌,无限的自然风光交互、探索、碰撞,逐渐在“去遇见”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如果最近你对生活、工作和自我感到迷茫,不妨读一读我的新书,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你带来能量。去遇见辽阔世界,是成为自己的开始。

/关于《杨天真的高情商公式》/

高情商=满足自己+成全别人=成事

我的高情商课程 总结了我过去工作和生活中高情商成事儿的实践经验,28节音频课,从底层认识到行动,教大家成为不仅让自己爽,还能成事儿的人。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