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飞行主播 Eva 今天我们飞到了师城新加坡在这里的 CBD 录制本期节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李文敏律师李律师你好能不能跟我们绿人行的听众朋友们先打个招呼然后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
好 大家新年好 绿人行的听众朋友好我是李文敏首先澄清一点我现在应该是前律师 不是律师对 这个缘由呢 我们就后面再展开对 我现在人在新加坡 在新加坡工作
谢谢大家好的您刚才其实也讲到了你之前是在中国大陆做律师然后目前呢在新加坡能不能就是给我们简单的讲一下是什么样的缘由你选择来到新加坡工作
准确来说我是 2023 年的 9 月份就开始到新加坡这边生活但不是工作当时那个时候其实主要就是我家的小朋友刚好在国内上完了小学然后我想把他安排到新加坡这边上国际学校
那就刚好在那个时间点呢他开学然后我就带着他就一起过来了那来了之后呢因为小朋友呢刚刚上中学的一年级所以也就是说对他来讲他在这边至少要完成中学阶段六年的一个
学习所以我是觉得在这六年的时间里面我是肯定要把我更多的这个生活和工作的重心放到新加坡这边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吧所以我就在一开始陪伴他去适应新加坡的学习和生活的这几个月里我也会去
观察和了解这个市场然后去做自己事业上的一个选择那目前来讲呢我现在其实是在做一个 FA 的工作就是 Financial Advisor 财务顾问的一个工作跟我以前做的律师行业呢其实
应该说是有一些关联度因为我原来做律师的时候我不是做诉讼的我更多的是做复杂的商事交易和金融产品的所以我理解跟我现在做的 FA 的这个工作呢其实是有一定的相关性只是角色上有一些变化就是以前可能更多的 focus 在律师本身法律本身那现在
这个 FA 的工作呢其实是觉得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法律这块你当然是要看了那另外的就是商业上的财务上的这些都是我要去关注的
刚才简单的聊了一下就是您为什么要来到新加坡然后你大概在这里做了什么但是其实可能有一些信息我们这个律人行的听众不是特别了解其实李韵诗在之前在中国大陆的这个律师行业其实已经积累了非常非常多的一个事业的积淀这方面你能不能简单的聊一下因为
您之前是在一家红权所已经做到了合伙人而且有比较多的这个客户资源的一个积累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你会不会觉得说放弃了很多东西对这个问题其实有蛮多人
问我的但是我同时也是一个我心里其实没有疑问的一个问题那可能为什么没有疑问我觉得我可以先说一下就是刚刚那个 Eva 问到就说让我也介绍一下在国内的情况我在国内我是在京都工作
做合伙人也做了我看是从哪一年 2012 年开始我就其实就是已经是合伙人了当然一开始不是成为合伙人的时候不是在京都那其实是在整个律师行业是有大概有 20 年的这种职业的经验客观来讲确实也是有一些形成了一些这种有效的这种积累吧
但是为什么我觉得我没有那种放弃感呢
对 其实是当然我肯定是觉得看到了新加坡我认为有更好的机会就是这是一个比较和平衡我刚刚有讲到就小朋友在这边至少要读五六年书那对我来说我是觉得我首先我要去平衡我的工作和生活另外一个就是从工作方面确实也看到了新加坡有不亚于国内的这样的一个
所以对我来讲我觉得就是人生阶段的不同的选择我也没有觉得放弃什么另外一个呢就是说你之前在国内的这些积累我为什么说它是有效积累呢我觉得这个有效呢在一定程度上从律师这个行业来说你可以理解我一说你判断它有没有效其实是在于说这些东西会不会跟着你走
还是说你离开了某个平台之后这些东西只能放回给这个平台那我觉得呢起码对我自己来讲我是觉得有一部分肯定是可以跟着我走的那么这些资源无论是这种知识上的阅历上的储备还是客户的信赖我觉得其实在新加坡我依然是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对所以从这个点上我没有觉得说我是把之前的东西方废掉或者是抛弃掉其实没有了那你有给自己留后路吗因为我们现在也知道大概在 22 年之后其实有很多就是律师啊或者说犯法律行业的人选择说不管是行业的出海或者说自己肉身的出海都很多啊
那有些人也是在犹豫说我出来了之后如果说我不适应或者说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可不可以再回去就是有没有给自己安排这些类似于回购条款之类的
对其实是这样子的我觉得我刚刚也讲到嘛我其实是 23 年 9 月份是小朋友过来上学的时候我就已经过来然后有一段时间其实是维持了一个就是两地飞行工作的这样的一种状态吧维持了一段时间那在这段时间里面自己再去考量自己的一个选择所以嗯
我觉得我首先是有这么一个考虑的一个过程那第二个呢就说这个什么叫后路呢我确实是把我国内的就是在京都这边的工作确实是结束了然后离职了
同时我也注销了我在国内的律师证那注销律师证呢其实它不光是结束了国内的这样的一个职业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意味着我在新加坡这边没有办法去申请以外国注册律师的这样的一个身份去职业也就是说我其实是做出了一个
起码是目前我是离开律师行业的这样的一个选择是不是离开律师行业就叫没有保留退路呢其实我自己
也不是这么看的我更多的是觉得如果你的前路不止一条你有若干个 option 若干个选择而且你自己的成长能够让你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的话那这些选择这些前路它本身就是你的后路就是我自己对后路的理解是选择就是
就是你有得选而不是说我没得选只能一条路走到黑那我才觉得那才叫断了后路那目前来讲呢我是觉得我是以一个
更积极的心态然后去 restart 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在这边其实我看到的是觉得有很多东西可以做只不过是说你的能力你的
家庭各方面对你还是会有构成一些限制那你现在要做的是怎么样去让自己去成长去适应外部的环境对家庭对我来说可能就是小朋友嘛那他也在成长那他其实后面我相信可能他占用我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越来越少
所以我个人没有觉得说这个是一个不留后路的一个选择相反我会觉得它是拓宽了更多的可能性然后刚才其实你介绍了你到这边的一个职业转变我们也发现就好像是法律出身的人的这个背景在这边的选择可能也不仅仅是律师这一个行业了那这块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因为我们很多听众也非常感兴趣
就是如果说你在中国大陆有过学过法律,然后呢可能比如说做过律师或者在法律行业里面有一定的专业积累,那这样子背景的人如果说他要选择来到新加坡,他在职业选择方面有哪些职业,比如说从您的观察和你的自身的经历来看是可以选择?
从我自己说起吧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当时为什么没有选择在新加坡去做一个注册外国律师而是选择离开这个行业的这个心路历程吧非常有意思哈就是在新加坡这边我们有一个微信群这个微信群大概的名字叫小坡大堂律师群
那么群里面的人的背景大家都可以顾名思义就是基本上都是来自中国国内的这样的一些法律背景的人那这个群呢我当时朋友拉我进群的时候我是第 500 个也就是说这个群是满的
那后来听说还有个二群加起来我因为我不是群主啊确切的数字我不太知道但是两个群加起来应该有有个六七百号人人数非常多了对其实非常多当然这些人也有一部分是现在已经就是在新加坡这边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离开了新加坡有可能回国也可能去别的国家都有啊
那也有一些是跟我一样也已经不做律师了可能在这边做 in-house 啊或者是什么别的一些行业反正各种情况都有但是大家共性的就是来自中国并且有这种律师的这种从业的背景
其实可以看到大家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一个不同的一个选择那我说说我自己我当时为什么不去选在这边继续做律师呢本来呢因为我不是做诉讼的我的方向是交易跟金融其实从交易和金融这两个业务方向来看呢啊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英美法普通法系其实它是无限贴近普通法的就是这两个领域向来都是普通法统治的领域无论你在哪个市场哪个法律做其实你要做的事情它的底层逻辑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所以其实从你个人的专业能力的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应该是可以去做这样的一个切换的当然了就是说如果你是要职业新加坡法的话呢那你需要在后面还要去上学或者再去考试这个是必要的一个程序那当时呢我主要就是觉得如果是
选择还是做律师的话呢因为我做非诉的话呢其实是需要团队的支撑的那再加上说我是注册外国法律师的话我是不能够去出具新加坡法的法律意见书然后也不能够在新加坡的法庭去做这个诉讼的代理人
那么其实有这两个限制那也就意味着可能我在展业的过程里面我其实是需要找一些做新加坡法的同行呢去做这个配合的其实我是会觉得这种人跟人之间这个磨合
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做飞速的话我还要去建立我的团队我觉得这个时间其实是有点长的那另外一个呢就是确实就是这个是非常现实的
就是我自己的年龄因为我是 76 年了其实也是年龄也比较大了然后加上了这几年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国内的经济也不是特别好所以你会发现新加坡这边比较
大的一些律所其实他对他的中国法业务呢也是抱着一个比较谨慎的一个态度那么这个时候你让他去安置我如此资深的一个人其实我是会觉得他们也有顾虑所以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之后呢我就觉得那我还是选择呢去做一个能够
跟我的年龄和积累更匹配的这样的一个工作好的那能不能说一下就是如果说您刚才提到了这个叫注册外国律师什么在新加坡本它的一个门槛和它的可以做的事情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其实门槛来说呢我觉得就说如果我们国内的律师行业的这些同行啊
只要你没有在职业过程中没有什么历史污点比如说被律协司法局处罚没有只要你没有这些污点的话其实是基本上都是辅助
符合他的入门的门槛那更多的呢其实就是说你在这边要有一家本地所呢愿意接纳你这个事务所这边呢去帮助你去向新加坡这边的律政的这个部门去申请所以门槛来说我觉得对我们律师同行来说我觉得这个门槛是
几乎你可以说是没有更多的是说你这边要有一家合适的大家认为彼此都合适的一个事务所那它的展业的范围呢其实我刚刚有提到就是有两方面的限制就是你不能够
出具新加坡法的法律意见另外一个就是不能够作为这个诉讼代理人在新加坡的法庭去开庭这个是不允许的那其他的呢其实就是说如果你就是做一些非诉的业务呢其实是可以的
这个应该也是目前很多就是国内的律师背景的人在新加坡做的,就说如果他还在律师行业里面,95%吧,都是做这种注册外国律师。明白,那他的这个实际上来说的话,他的主要的专注的这个领域或者业务,或者说他的客户从哪里来?
他首先是业务因为我们刚刚讲了他输送不能做但仲裁是可以的你说你可以在新加坡的国际仲裁院你还是可以作为仲裁的代理人这个是不受限的
就是说他业务的方向呢其实除了我刚刚说的仲裁之外呢其他就是偏飞速了像这种公开资本市场你需要签法律意见书的你也做不了但除此之外其他的我理解应该是都是 OK 的他的客户来源是不是更多是中国的大陆的客户
我觉得应该是的但是这个应该是目前是这样可能在之前的十几二十年里面他们更多的做的是外资到中国的业务那现在呢可能就是做的更多的是中国的中资背景的客户要出海会比较多
好的明白就是你了不了解或者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类似刚才说的这个注册外国律师在新加坡职业的话大概他的收入情况或者说是在整一个新加坡的这个社会结构中吧他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水位线上我觉得这个说实话就是我只能提供一些我了解的一些个例一些匿名的
个例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呢他在新加坡这边一家中等偏上的一个律师事务所做合伙人然后应该是有个五六年的合伙人的这个经验了那么他的收入呢应该是在 40 到 50 万新币一年这样的一个区间
其实这个区间呢可能大家听起来 40 到 50 万新币按照现在汇率兑回人民币就是 200 多万人民币那这个收入其实可能国内很多同行会觉得这个真的不算高
特别是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个消费很高的一个城市所以你会觉得这个收入确实不算很高但这个也是这边的市场的一个现实就是新加坡整个社会上不光是律师行业我感受到的就是它其实比国内要扁平的多
这个扁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的最基础的这个社会的这个层面他们的收入其实是要比国内要高很多的
但是你的成长的空间其实想象的空间可能不一定有国内那么大包括律师行业也是一样的就是这边蛮多那些受薪的合伙人他的年收入折合人民币的话可能也就是
百把两百万的年收入那么就是这个我对比的当然是目前以及过去未来可能大家如果觉得对经济的预期不好可能这个国内的律师的收入水平也会下降但是按照以前的数据来说大家会觉得这个确实是不是特别理想的一个收入水平
但是从整个新加坡的社会的层级来看呢如果我们就放在整体的工薪阶层来看这个收入还是不低的当然你不算是很高不算很高那如果是在这些新加坡几个比较大的律所然后如果你是那种特别核心的合伙人那这个收入肯定是远远比这个要高
好的明白刚才呢您是聊了说关于这个继续做律师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择然后什么样的情况以及收入我们还是想多聊一下您自己就是因为您刚才说了你到这边来其实你的职业方向还是做出了一个转变然后这块能不能给我们展开讲一下就是你现在做的一些工作的具体的情况
我现在其实做的工作我们是这样子我在这边其实现在还是蛮多想一起做事的人就是像新加坡有点像十几二十年前的深圳
就是你会发现有很多人很多钱很多资源聚集在这里大家都是想要去做一些事情的人所以我认为是比较容易去发现和寻找到跟你志同道合的人的所以我也比较幸运就是我现在其实是有跟几个合伙人一起那我们就是做这个 FA 的这个公司
目前的一个业务的一个方向呢主要就是可以理解为四大块吧一块呢就是做这个境外跨境的收并购
另外一个是做这种融资的项目第三部分主要就是做境外的这些架构的搭建那境外架构搭建这块可能就不是一个纯商业的考量就会结合到一些这种企业家的私人的财富的
配置啊然后包括他的身份的筹划税务的筹划会结合到这些去做一个境外的这个架构的一个设计和论证那第四部分呢就是我们会做一些境外的这种地产的大宗的交易目前这块主要是集中在日本市场大概是有这么四块的这个业务在做
您到这边来你自己有没有感受到有什么挑战可能对我来讲我会觉得两方面吧一方面呢就是可能所有人都会面对的就是一个英文的工作能力第二个呢就是像我现在做的工作我理解就是
它的全局性比我原来做律师是要求更高的所以我是经常要处在一个补课的一个状态里比如说我这个收并购我可能是某个行业的那我要去了解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然后了解这个行业的动态就是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需要补课的东西
你刚才讲就是你可能接触很多关于收并购的业务就是这块业务的来源是什么比如说你的客户你的买方你的卖方是从哪里来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这个行业目前在新加坡有这样子的业务机会这样子就是说这个确实要区分买方和卖方那我们现在就是
如果从买方的这个视角来看呢我们的客户我觉得应该有 80%吧是来自于中国大陆
就是有很多的企业家出海那么他需要在外面寻找一些合适的这种收购的标的那也有可能是说是只是收购一部分的股权然后通过这种参股的方式去跟当地的一些伙伴去实现一个商业上的合作这种情况也有
那么从卖方的这个角度呢其实地域会更广一些就是像我们现在因为 BASE 在新加坡那肯定新加坡当地当然也是一个
比较主要的一个标的的池子但是实际上我们在香港在台湾在日本也都有合伙人然后我们也有一些像欧洲啊中东啊这样的一些合作伙伴所以其实从标的的来源这块呢我们其实是
不只是新加坡本地的包括东南亚的日本的台湾的其实也有欧洲的那么这些标的呢可能确实就是海外的市场呢它的一些热点跟国内不完全一样就是像国内可能大家会更加的关注一些高科技啊新制生产力啊这样的一些这种标的但是在国外呢你会发现大家会
比较老派一些就是说像一些比较传统行业的收并购呢其实也是蛮有市场的比如说像餐饮行业的然后像一些消费类的行业的包括一些诊所啊
学校啊超市啊这样的一些标的呢其实都是市场的接受度都是比较高的然后像在一些这种比较成熟市场呢我们也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说有很多发达国家都陷入这种老龄化的这种阶段那么他们会有很多这种老企业家他
他要退休但是呢他家里的这个二代三代的这些年轻人不一定愿意去接班那在这种情况下呢可能会去市场上找一些合适的买家来把他的这个家族企业买下来像这种标的其实也是比较常见的好
然后我们聊完了您的这个业务我们想来聊一下这个职场因为这两年其实普遍中国大陆的很多打工人都会觉得说实在是太卷了想问一下就是因为您也是经历过两地的这个比较过它的不同新加坡这边的这个职场的氛围和中国大陆比的话您有没有观察到一些不同的状态
我觉得可能新加坡这边可能要一分为二来看,我觉得总体来讲肯定是比国内要更平衡,就是大家在这边比较讲究的就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且它目前来说你会觉得这个平衡点还是能找到的。
所谓一分为二呢就是看两个群体一个群体就是在这边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以及我们所谓的新移民这两个群体大家可以看到的氛围是不太一样的在这里我可以先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
因为我自己小朋友在这边上学我们会有很多那种国际学校的妈妈群那包括我们在国内有时候通过一些自媒体也会看到新加坡的孩子也很卷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说法但是我自己的观察其实是这样子的我觉得在新加坡本地人的这个群体里面确实是也有卷的人但是
我觉得绝大多数人我看到的是不卷那么他们的不卷其实是在于什么呢就是他们有很多选择就是这个孩子从他开始上学到后面
他上大学然后工作他有很多条路去走这每一条路都不会太差就我刚刚讲到的他们的下限其实是比较高的所以可能因为有这种被兜底的感觉所以你会觉得新加坡人是有特别卷的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不卷的因为他有的选
那在新移民群体里面呢它不可避免的其实是会把国内的职场的这些卷呢其实还是会带出来或者是说哪怕是这些像我现在接触到的有蛮多这种还是在这边挺长时间的这种新移民那它可能它的勤勉的程度呢有可能也还是会更突出一些
但是总体来讲因为它整个的社会的氛围呢还是比较岁月静好的然后其实很多中国的企业来到这边他也要去适应当地的这种职场文化就像我现在我们自己的公司里面我们有蛮多新加坡本地的同事
那我们不可能会要求他跟我们国内的同事那种卷法你肯定要去尊重他的习惯和文化所以因为这样子之后呢你就会觉得大家其实自发的去做一个平衡但总体来讲新移民圈子肯定比本地人要卷很多
那大概的一个对比就比如说这边对于类似于加班啊或者说是下班后随时响应啊这种有这样子的氛围和要求吗没有你如果是比如说你六点钟之后去找你的新加坡同事谈工作上的事情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不礼貌
对是这样子然后包括前阵子有一个国内的同行说让我帮他在这边找一个印尼的律师那我后来就帮他找了找了之后我后来还发了一段话给他我说我帮你找的这个律师是个新移民他可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你的加班要求但是他的要求是你要先预约为什么要预约呢因为他手下的
这些助理都是本地的印尼人他们是不加班的那
那么如果你实在要他加班那就是得要提早的告诉他让他有心理准备并且呢这个加班费啊什么这些东西也会上去那包括就是说像印尼那边因为他们是穆斯林嘛他们还有灾越他们灾越是不干活的那像这些呢其实跟国内还是蛮不一样的当然我们也有
接触到一些这个新加坡人呢是能够去按国内的这种节奏去工作的其实也有但是这个是极少数
几少数而且基本上都是集中在那些有比较长的在香港和中国大陆工作的背景的人群里面那么可能他能够比较适应国内的这种工作节奏要不然的话基本上就是现在你在这边无论是找律师或找其他中介也好可能就是中间要有一个
有中国背景的人衔接一下可能你会觉得舒服一点要不然的话可能确实大家的这种工作节奏会很难匹配明白就是整个工作职场的氛围还是要松弛很多我感觉对但是新加坡人其实是这样子他们
上班的时候他们是非常勤勉踏实然后做事也是非常的一板一眼就是很严谨的但是就是下班就是下班我们刚才就是也聊到了职场然后我们就顺着这个话题来展开讲一下新加坡的一个整体的情况
刚才因为已经讲到了那个关于律师收入的问题所以我们就顺便来比较一下物价所以说如果是一个就是您刚才提到的这样一个资深的律师或者合伙人在这个新加坡你从中国大陆到新加坡然后他一年大概有
折合人民币大概 200 万的收入的话那在这里他能够享受到的一个生活的这个质量是怎么样的能不能给我们一些类似于物价的数据做一个对比我先说一个概茂吧就是新加坡的物价其实这几年是涨得比较快的就是他现在我自己的体感我原来在国内我是
生活在广州然后其实北上广深经常跑来跑去所以我对这几个城市我的一个比较就是
新加坡的物价应该是北上广深平均水平的两到三倍包括租房的价格也是房租的价格也是这样子我个人的体感就是除了房子之外它的日常消费比香港可能还略贵一点如果是加上房子这个因素呢
房子就是这样子的新加坡的住房呢就是他们大概有 85%的新加坡本地人是住政府建的这个组屋的住商品房的其实是整体来说是比例是不高的但是他因为有这个组屋所以呢他整体的新加坡人的居住条件呢是我认为是远远的优于香港
那么虽然这边租房子贵但是你确实住的房子是不错的所以他的租房的性价比我认为远远超过香港所以他如果说是把这个因素也放进去的话呢你也不会觉得比香港贵
出同样的钱在这边可以住得更舒服一点所以从性价比角度可能跟香港差不多但是如果扣掉房子这个因素我会觉得它其实是消费比香港还要略高一点
你刚才也讲到了就是新加坡的这个组屋啊这个其实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比较有名的这个新加坡模式解决住房问题的一种方法那但是这个组屋它其实是跟这个申请人身份有关系的对吧
对这个主屋肯定是只有新加坡的本地人就是他的公民和这个永居权利的持有者他才有权利去购买这个主屋但是呢像我们这样子就是持有这种长期签证的外国人呢他可以去租当然就是说那个主屋的房东如果要出租的话呢他是要在政府那边要做一个登记的
对但是出租本身是可以的然后其实你讲到说比如说我这个 200 万的这个收入我在新加坡能够过什么样的生活新加坡政府是非常的保护他的本国国民的
所以你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呢其实也在一定程度取决于你的身份就是如果你是新加坡公民那你基本上很多的社会的福利然后如果你是新加坡的 PR 就是他的永居那你也可以享受绝大部分的福利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持他的 EP 就是比如说是工作签证在这边工作的话那你等于说你的社会福利很多你都享受不到那肯定对你的生活的品质就会有一些影响但是肯定也够花就是了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看你有没有带老人
这有什么区别因为新加坡的医疗非常的昂贵它跟所有的发达国家一样医疗成本非常昂贵因为如果你既不是公民也不是永居的话那你的医疗等于全部哪怕你到公立医院去其实也是一个商业化的一个医疗成本那这块确实是很高我举个例子当然这个不是我们家的我有
看我的小朋友他的一个同学他妈妈说他有一次感冒去这种私立的诊所看病大概前前后后搞了四五天吧就花掉相当于一万多人民币的这个费用所以其实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是老人然后身体不好在这边的话
高
刚才我们其实已经讲到了住房然后也顺带地讲到了医疗然后我们其实想聊的另外一个话题呢就是您为什么要来到新加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小孩子的教育问题那这块的话其实我们肯定有很多听众啊对于新加坡的整个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兴趣这块能不能给我们展开地讲一下对我最快是这样子的因为我
其实小朋友呢当时是我没有预期他这么小就出来留学其实一开始是没有预期的
但是我是有当时是已经想好让他从初中开始就上国际学校然后大学再出来留学当时这是我的一个规划吧但是后来因为各种情况的变化呢我就有了一些调整那小朋友过来这边就是
上国际学校那新加坡这边呢其实如果说这种中小学阶段我们先不说大学中小学阶段它其实有三种类型的学校一种呢就是我刚上我儿子现在上了国际学校还有一种呢就是他们的政府学校就可以对应我们国内说的公立学校那么在两者之间呢还有一种叫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它其实就是上的课程是跟政府学校比较接近但是呢它不像那种国际学校就是这边的国际学校都是真的高度国际化像我小朋友在的那个学校有来自五六十个国家的这种孩子
那他这三种学校呢就是你基本上很多孩子过来的时候呢就中国的孩子都会选择进入国际学校那他国际学校呢也都要考试就最起码要考英文也有一些要考英文跟数学那有些孩子呢就会一直在国际学校上下去
那也有一些呢就是会考到政府学校然后转轨到新加坡的政府学校的升学的这个路径里那私立学校呢就价格比较便宜就没有国际学校那么贵那也有一些家庭呢会选择到私立学校去过渡然后呢再考政府学校这个也是大家的一个选择之一吧
那整体来讲这边国际学校因为我儿子现在在国际学校我会觉得性价比比国内要高就是他一样的师资的质量和稳定性其实现在在国内都很难找到那如果说按照前几年就国内的国际学校师资还比较稳定的那种状况来做很相比较的话你会发现他这边其实
学费其实是比国内的国际学校就有可比水准的这种国际学校其实是会略微便宜一点的它每年大概学费要多少因为这边国际学校也有不同的这种类型就是说一般中国家庭会选的那七八个主流的学校基本上应该是费用是集中在 20 到 50
35 这个区间那这里面影响的因素就有蛮多的有些是不同的学校它可能收费也有一些差别您刚才说的是人民币计价对人民币我都是把它折算成人民币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看你的小孩进去的时候的英文的水平因为这边这种国际学校它都有那种不同 level 的英文的辅导的课程你需要辅导的课程
越多你的学费就会越贵那如果说你的小孩是不需要任何英文辅导的应该是可以大概在 25 万人民币然后他这边呢因为我们其实当时我在国内我也有为我的小朋友去挑选过国内的国际学校那我觉得这个价格呢其实在国内他是很难读到最好的国际学校呢
另外一个就是国内的国际学校其实大家很多家长都会去问说你大概这些小朋友你们在学校的教学语言有百分之多少的比例是英文那在这边呢其实百分之百完全的英文教学所以如果是说大家对这个英文教学比较重视的话呢你仅从这个点你就会发现就是孩子放在这边他的英文能力的
这种成长确实是很快所以从这个点来说它也是会性价比其实还是比国内的国际学校要强的但是问题它贵
它贵呢其实不是贵在学费本身,而是说如果你选择过来这边上学的话,你要租房,然后你要接受这边的消费水平,那这两项其实就可以把你整个成本给抬升上去,再加上很多孩子可能来了之后,因为这种全英门的教育,他不一定马上能适应,你可能要请教授,
英文的补习老师啊然后如果那些科目就比如说数学啊科学啊你也要请补习老师那这个整个费用叠加上来那肯定还是贵的
还是要比在国内上要贵但是仅就学费来说其实我觉得是比国内便宜的那您有没有对比过就是这边的国际学校和就是因为我们国内其实也有国际学校这两种状态它的就是小孩子接受的整一个教育氛围或者说理念有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我觉得如果是这种文字上的就是说
大家的教育理念呢其实写出来的都是一样的那国内的呢其实更多的你会有顾虑的是说他这些写在纸面上的这些理念能落实多少而且现在国内有一个特别
严重的问题就是国际学校的师资的稳定性的问题就特别是这些比较优秀的外教它的流动性太强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会更加的担心说它这些理念能不能落实
然后还有很多父母其实也有一个担忧因为您刚才说的这边的英文环境是非常的优秀那有一些就是低龄留学的家长就会考虑到说我会不会到新加坡之后我的小孩的英文变得非常的流利非常的国际化但同时呢他就失去了一个母语中文的一个生活环境你问的这个问题是所有的低龄留学生
的一个父母担心的共性的问题就是有时候我在那些国际学校的妈妈群里面经常看到就是比如说上初中才来的孩子
妈妈就一直在找各种英文的补习然后那种特别小就来的比如说三年级以下的妈妈就一直在找各种中文的补习就是确实会有这个问题当然这方面呢我可能没有特别足够的经验因为我的小朋友是上完小学才过来的所以他没有这个问题
我只是听这些妈妈他们讨论就是他们很多人都会认为说如果在国内上完三年级再过来是最合适的
就是说你又可以语言的切换包括这种教育体系的切换对这个孩子的影响降到比较低同时呢他的母语这块的基本能力又已经具备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做切换大家是觉得是这个平衡是最好的
像我们家小朋友呢我会觉得因为他当时在国内的时候我没有考虑让他那么早出来留学没有做这方面的充分的准备所以他当时其实有头几个月其实在语言的切换上还是有一些压力的有一些困难的但是也还是他还算是很快地克服了就是说如果
仅从学外语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更小一点到新加坡这边来这个留学我指的是可能还是大学之前的这个留学的家长可能对于小孩子未来的更多的这个读大学的这个升学的教育规划更多的可能也是面向国际化的嘛那这块的话你对比比如说在
这个新加坡和中国大陆或者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香港类似于像这几个地方你去接受小学中学的教育跟未来一个大学的申请方面会不会在新加坡更加有优势然后如果有的话它的优势主要是在哪里
我觉得其实他跟香港我觉得应该差不多包括就是他的这两个地方的 IB 的成绩其实在全球都是很高的当然最近这几年可能新加坡会更占优势新加坡已经连续好多年 IB 成绩都是全球第一所以他基本上这边的中学毕业的孩子
就是说申请全球的这些学校这些大学其实这个成绩的认可度是比较高的但是他这边是这样子在新加坡即便是正普学校他也是 A-level 英国的这套体系
所以实际上在新加坡你无论是上政府学校还是国际学校你都是既可以考他本地的大学也可以选择全球的任何你想心仪的这个国家的学校只要你的成绩够好愿意认就可以了所以他哪怕是读政府学校他这边也有蛮多孩子
本科阶段就去什么牛津建桥的这非常多那它本地呢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新国大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这三所学校是应该是最好的
简单介绍一下因为它有这个刚才您提到了 ID 还有 A-Level 可能我们有一些听众不太清楚这个国际课程这个主要的区别是什么这个说实话这个我只能说一点皮毛 IB 呢是一个应该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一个
国际文凭的一个考试那这个是它是有一个全球的考试组织的它面向的就是也基本上是全球的高校都比较认可的这样的一个考试体系它比较强调的是它的理念是这种
世界公民的这种理念我听说的这个我不是很确切说它最开始是用来就很多外交官的孩子在学这个 IB 的这个课程
对 A level 呢就是偏英系就是英国的大学这是他英国本土的一个你可以理解为类似高考的这样的一个考试那新加坡因为以前也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新加坡本地的孩子就是上政府学校的他们上的也是 A level 的课程然后呢还有一个 AP 课程就如果讲到这 AP 课程就是美国这边的
那也是一个可以去用来申请大学的这样的一个考试
那这里面 IB 呢会更加的普遍会认为更难一点就是他对孩子的综合的数字包括你英文的能力包括你这种打通各个学科的这种综合能力要求会更高那 A level 跟 AP 呢他会偏科目就是说他还是分科目然后这样子去考试的
所以可能很多中国的孩子特别是在国内上国际学校的其实 AP 和 A level 会比较常见上 IB 的没有那么多但是新加坡百分之
90 代国际学校的孩子最后都是考 IB 刚才你也讲到了就是说学校里面可能是来自于各个国家的这个学生都有嘛然后新加坡其实它本身这个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然后多元文化融合的这样的一个国家所以我们可能很多在中国大陆长期生活的
这些人他会不会有一些文化上的冲击就是比如说你的生活或者说是你的身份认同上面我突然到了一个这样子多元文化然后虽然说华人在新加坡他是一个人数上比例是一个比较高的人群吧但是
毕竟他面对的这个文化的环境是跟中国大陆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说这块来说你本人或者说你观察到你周围的人和你类似身份背景的会不会有一些困难和挑战我觉得其实这个也是跟我当时选择新加坡有关的一个问题其实我会认为
如果说你是一定要出国去长期的生活和工作的话新加坡应该已经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一个融入成本
最低的一个地方这边呢华人大概占了 74%点几接近 75%的一个比例然后尤其是因为我自己是广东人那这边呢他早期来自中国的移民呢广东的特别多也是广东福建海南这三个省份为主嗯
而且他们在这边的传统其实我觉得保留的甚至比在中国本土可能还要更多一些所以我个人是觉得几乎是零融入成本没有太多出国的这个感觉但是你要说我是不是跟新加坡的华人你还是会觉得大家还是会
不完全一样这个细微的差别来自于举个小例子我记得我妈妈刚刚带她过来这边生活的时候然后有时候我妈妈去超市她听到有人讲潮汕话因为是我们老家的话她就会很兴奋然后她就会去问你是中国哪里的人那些新加坡的老阿姨或者那些叔叔们
就会有点懵他会说我不是中国人我是新加坡人然后后来我就跟我妈妈说你不应该这样问我说他们都在这里移民好几代了他的身份认同已经认为他们就是新加坡人了你如果确实很想知道他来自中国哪个地方你只能问说你祖上是中国哪里的你不能够直接说你是中国哪里人
就是说这些就是比较细微的但是你还是会觉得是会不太一样的对然后我家的小朋友呢因为他上国际学校就哪个国家的人都有那我觉得首先是他的这个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政府
新加坡倡导的都是尊重这种多元文化所以你不会在这里觉得会有这种系统性的让你不舒服的地方但是在这种很日常的可能还是会有一些些差异然后像我们家小朋友刚来的时候他就会有问我说妈妈我在这里我会不会被种族歧视
那我可能就是要需要去跟他做一些沟通就包括什么叫种族歧视那我也跟他讲说我说我觉得妈妈理解的种族歧视是什么呢是因为你的肤色或者你的人种你来自哪个国家然后我就对你采取不同的态度我说我觉得这种才叫种族歧视那么如果是因为你的行为失当然后别人对你不友好
妈妈觉得这种不叫种族歧视那你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好自己那她当时为什么有这个疑问呢是我们 2023 年 9 月份刚来的时候新加坡这边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个中国来的一个女生在公立医院候诊的时候发生了一些
冲突后来这个女生就是辱骂那个医护人员后来就警方有介入然后这个女生也被驱逐出境这个事情其实当时很多国内还有新加坡本地媒体都有很多报道然后那时候我们刚来
所以小朋友就会有这个疑问,国内很多自媒体就会说这是涉及到种族歧视,他就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那我其实会跟小朋友说他的行为其实无论发生在哪个国家,哪怕在中国,我也认为他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这个东西就是看你自己怎么去想但是肯定有差异那这个差异很多并不一定是出于恶意而是说我客观上就是有一些观念上的差别那这个差别人家不一定是对你是抱怀恶意或者是敌意的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做好自己吧
做个人吧对就是身份认同这个事情是你当你跳出了你自己以前习惯的一个生活环境可能就是这个问题一直是存在只是说你跳出了这个环境你来到了一个多元社会的时候这个问题就突然摆在了你的面前使你不得不去思考
我是谁但是在这个环境中会不会其实你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或者说你对自己是谁你自己来自于哪里会有更多层次的思考这个确实会的我自己说实话我自己从我仅仅从我个体来讲的话
我会觉得我没有这方面的困惑但是我确实会担心我的孩子会面临这个问题就是他的这种身份的自我认同的问题
就是整天要去跟他沟通类似我们刚刚讲的这样的一些问题当然我们家小朋友也是想的比较多所以我觉得是可能这个是很多在国外的中国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现在呢实际上是我觉得整体的这种地缘政治啊各方面的这种大环境确实对中国人不算友好
所以呢你可能面临的这方面的冲击会更多一点但是其实在新加坡还好吧我觉得这里已经算是对中国人已经是最友善的了而且我在这边其实也
有时候比如说打车遇到一些这种司机是华人的一些比较年长的华人呢虽然他们会认为他们已经不是中国人他是新加坡人但是我感觉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他们还是很为中国这些年的发展自豪的而且他们都认为说只有中国好
全世界的华人才会更好因为他觉得他顶着这张华人的脸这是无论去哪里你都改变不了的那么他觉得中国强了那么华人本身也会在全世界都得到更多的尊重这个是还挺
还挺明显而且是一个普遍共识就是其实在新加坡你还是能够感到就是中国文化的在整个这个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对认同感然后这些元素啊你也是到处可以看到就是我这几天在新加坡我发现一个事情就是在新加坡却可以吃到还蛮美味的中国美食
特别是就是类似于广东和这个福建地方的一些东西对他这边是这样子就是说因为他广东和福建的移民是最多的
那包括海南然后我们都知道海南鸡饭其实不是海南人发明的是新加坡人发明的他用了来自于海南文昌的鸡我觉得更多的是海南的移民对海南文昌鸡的缅怀他这边的鸡其实主要不是来自于海南的
对对对但是就是说包括像我自己是潮汕人我在这边我也会看到很多这种潮汕的饮食的习惯在这边还是影响很大
对然后你也会看到一些就是很民间的那种很土的这种烹调方式有些甚至可能你在潮汕本土都现在可能大家都不一定那么常用的东西在这边都可以经常看到对然后就是还有一个就是这几年其实国内的餐饮行业的出海呢
很多都是首选到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它出海的第一站所以你可以在这边看到很多国内的连锁品牌比如说茶饮的就是
洗茶然后蜜雪冰城霸王茶几在这边街头都非常多另外一个就是几个火锅品牌最出名的就是海底捞海底捞是 2017 年就在这边开了第一家店它现在在整个新加坡全岛有 20 家左右的店那还蛮多的对然后还有很多火锅品牌包括国内什么
臭臭什么怂火锅反正就是这几年来的真的特别多然后几乎所有的麻辣烫品牌
像张亮啊杨国福啊在这边在 CBD 楼下你都随处可见当然价格就基本上是人民币平移换成新币对所以价格就肯定是比国内贵很多的但是这些东西其实在这边现在还是大部分还是能吃到对所以如果即使你不是这个大陆从这个南方过来的人啊
也是其他地方的人其实如果说你要到新加坡长期居住在这个吃方面还是能够选择到你在其实是有的特别是你像牛车水就是新加坡的唐人街那边它其实还很多这种中国各地的菜系的这种小馆子东北菜然后什么川菜香菜都其实都非常多
就除了这些大的连锁品牌这种小管子也是很多的就是价格你觉得不太友善比起国内的话确实确实会有这个感觉好的然后我们其实对这个新加坡的整体环境也聊了很多嘛然后最后我是也想问一下虽然您现在不是职业律师了但是
还是称呼你大家都很习惯叫我李律师李律师能不能给我们就是说如果有一些我们的听众朋友们在同时法律行业的在中国大陆可能现在有一些犹豫说我要不要肉身出海呢对于这些朋友们他如果说想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他需要考虑几个哪些重点或者说有没有一些你可以给他们提示的
一些点或者说一些鼓励的话
我觉得我可能稍微拓展一下你这个问题就是说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是说现在国内也蛮多人讨论的就是到底什么人适合润的这个话题那其实大家普遍都认为是两端的人是最适合的就是什么是两端一个就是极其有钱的人他反正去哪他都能活得很舒展
还有一个就是处在社会底层然后可能你有
一些技术就是这些蓝领的这种工人就大家觉得反正他在国内也没有什么好失去特别是那种就是说如果自己有一技之长那么其实在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因为他的人力成本都比较高所以蓝领有一技之长的蓝领工人在这边其实很容易立足的当然他可能不一定
有机会去转成一个新加坡当地的永久身份这个机会可能低一点但是在这边立足是没有太大问题的那这两除了两头之外呢其实就是中间这一层像我觉得我就典型的就是中产这个阶层的人呢出来呢其实我是会觉得考虑两个点吧第一个就是
你的经济上的一个原始积累够不够你在没有办法获得一个充分的现金流的情况下你能不能撑一段时间这个很重要
很重要因为这个阶层的人他肯定是希望能够维持住他原来的状态无论是经济事业那么你要维持这个是没有那么容易的所以你一定是首先是要有一点原始积累去
给你自己时间去探索去寻找那么这个就需要一些这种经济上的一个基础我觉得这个是挺重要的其实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是说你可能要反问一下自己就是你有没有这种成长的能力
其实很多我觉得很多中产为什么他觉得肉身出海这件事情他会感觉到恐惧或者说没底呢其实是因为他不知道他在外面他能不能去
做跟他原来差不多或者是符合他预期的一些工作并且还能够获得认可和回报其实很多人是在这个点上就特别现实就比如说你的英文的能力那这个时候就是实际上我是觉得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
但是你肯定是要去付出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是要走出舒适圈的那就是你要看一下就是说你外面
为你的要求是什么或者是你想达到你的预期的那种状态它需要你做什么这个差距有多大你有没有信心去跨越这段差距那如果说你是有这个信心的话其实我是觉得还是欧
OK 的就是有一点原始的财务积累再加上你有一个成长的信心我觉得主要就是这两个吧然后最后就是如果这两个都有的话我觉得大家普遍都在说你就是缺一个决心那你就很容易下决心那就是只是一个你生活的一个选择而已
是对所以如果说你可能还没有想好说要不要真的肉身出海但是我觉得至少有一个选择可以你买一张机票反正现在是免签可以到新加坡先来看一看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给大家能够提供的这个旅游的体验还是非常的好
它这边的设施包括整个城市非常漂亮新加坡非常它没有什么大景点都是人造景点为主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它就非常适合 city world 对就是这个是个充满细节的城市是非常就是审美也很高然后因为这边是热带城市整个城市的绿化确实是非常的漂亮对然后你也可以在这边吃到很多多元化的美食
整体的这个旅行体验是非常好的欢迎大家来新加坡走一走看一看然后再决定说要不要来长期生活对那今天非常感谢李律师带给我们的时光然后也祝愿我们在这个聆听这个节目的所有的听众朋友们和李律师一样能够生活
工作都非常的顺利祝大家今天是在农历的大年初四给大家录制这项节目祝大家新年好新春愉快舌年大吉大利结尾再祝大家一生新年好谢谢大家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