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欢迎大家来收听我们的成长中的咨询师播客栏目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刘晓杨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我的同事也是我们的老朋友常绍成他原来也是我们的播客的另外一位主持人今天呢就是邀请常绍成来参加这个栏目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嘉宾出现了短缺而是由于我们马上要开始在 7 月份举办第 4 期
四季的四季论坛然后呢这一季的论坛呢是一个对于当前的心理咨询界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和一个趋势的推动也就是把身体的工作带入到谈话治疗当中常绍成他是这个论坛的主要的组织者也是他主要来进行策划以及这个师资的邀请啊
在这个论坛开始之前呢,邀请长绍成来聊一聊他是怎么酝酿出这个想法的,以及这个论坛有什么特别之处,可能是比较应景的。绍成先介绍一下自己目前的一个背景啊。大家好,我想我跟小杨也都是这个播客主持人,我们也都是新浪潮塞比亚的这边的工作人员,也有点这个自己卖瓜自卖自夸啊。
因为这个论坛是我们的第四届论坛,所以前三届论坛分别是讲非自杀性自伤,然后郭文涛老师也是我们新浪潮的工作人员,他策划了第二季人格障碍,然后第三季也是我策划的跟创伤相关的,我记得在两年前,郭文涛老师在策划第二季论坛的时候,我做主持人就采访他,
所以其实大家可以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往前翻一翻那个播客然后由人格障碍那个话题引发了很多跟自恋型人格障碍以及这个自恋型的受害者的很多的那几期播客也很好所以这是我们第四季的四季论坛我们这个论坛是想把目前海外比较新的并且比较有效的一些临床概念介绍到华语世界里面来
所以这次论坛的主要的核心的关键词就是聚身,实际上就是我们如何把身体带到谈话的治疗当中。我也稍微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是 21 年回到了北京,然后之前在美国加州那边的医院里面工作,然后在工作的时候也学了一些跟身体,就是这个 SE 体感疗愈,
这个培训然后因为这个培训认识了很多老师啊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把 SE 或者其他的一些聚身的元素带到自己的工作当中然后就会发现这个聚身的元素带到工作当中之后就大大的提高了谈话治疗的效果吧针对有一些症状的时候也可以大大的缩短这个疗程
于是我就大概想了想策划了这个论坛所以这个论坛是从 7 月底开始然后大概到 9 月中旬到 9 月底吧我们目前至少会邀请 7 位老师然后呢每一位老师实际上他们都有谈话治疗的背景但同时他们也有
以谈话治疗的角度学了很多巨声方面的疗法的培训于是他们每一位老师都是把巨声跟谈话治疗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运用到他们自己的工作当中
比如说其中有一位老师 Maggie Clay 她是专门用这个巨声的角度去做儿童的创伤而且她跟 ICE 的创始人比特莱文也应该合著了两本书吧就是专门讲这个话题的再比如另外一位老师叫 Eileen 她目前是美国的身体心理治疗协会的主席她同时也学了 ICE 学了头肩骨然后学了一大堆的东西当然她同时也是临床心理学的博士
所以它相当于是从谈话治疗的角度把触碰就是用这个手去触碰来访者或者让来访者自我触碰把触碰带到谈话治疗里面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其实在美国跟欧洲都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就是说在这个谈话治疗里面
但是我想很多的巨生的或者说 body worker 就是身体工作者或者说身心工作者其实有很多老师都去了他的培训发现用到工作当中非常好就是 7 月 28 号的晚上我们会开始第一次直播也就是 Raja 老师他学的是 SE 以及 body dynamic
Bodynamic 目前应该就翻译成身体动力分析所以它相当于是把这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来做它的一些就是聚身性的工作吧我就先仅仅是举这三位老师的例子吧就是说每位老师都是把预身跟昙花治疗结合得很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很值得分享的东西
而且像 Eileen 跟 Raja 他都创立了自己的所谓的新的流派或者新的疗法对所以我想就是稍微比较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即将在 7 月底开始的我们第四节论坛吧其实像 Peter Lavin 现在是在当代是非常的有影响力的但是其实以前在精神分析里
最火的那个年代其实还有一位这个莱西他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啊只是说因为中国之前是以精神分析为主嘛就弗洛伊德他肯定是最大的所以莱西的工作可能就没有那么大量的被介绍进来啊
但是其实这个身体取向的工作早在那个年代其实也是有先驱去开创出来的少晨可以介绍一下身体取向工作的一个历史背景吗好啊其实这也是我在准备这次论坛的时候然后在请这些老师的时候做了一些背后的文献阅读的工作吧同时也是在跟 Raja 跟 Pedro 老师在聊的时候因为他们都各自有各自的学派背景那个 Raja 老师可能是 body dynamic 身体动力
开车老师可能是 ruffling 的这个疗法于是我就是会查这两种疗法于是会发现目前在市面上比较说得出来的用巨深的方式去做心理治疗的疗法背后都会来到这个赖希这个人
然后呢我也就做了一些大概 research 做了一些研究跟文献阅读会发现他的历史很有意思就是赖希这个人他实际上是在 1920 年吧应该他在那个时候在维也纳的时候他知道了弗雷德并且跟弗雷德学了这个精神分析的这些东西于是呢他也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人于是他在
很年轻的时候就写了一本书叫做 Character Analysis 或者 Analysis of Character 就是这个性格分析然后在那本书里面我也找了一些片段来看然后会发现这本书里面实际上他讲的东西就是现在我们在咨询里面用的东西它一点也不过时就是这本书他大概讲的一个事情就是说人在童年早期受的一些创伤可能影响他们的性格
而就是当然他说那个性格可能跟我们口语当中中文里面说那个性格可能不是完全一个意思但是他说那个性格他管他叫就被 frozen 在那里就被冻在那了
所以就好像在创伤发生的时候一些性格的元素就被固着在被冻在那了而被冻在那的固着在那的那个东西很多的东西是跟身体本身是连起来的比如说跟肌肉的松紧的度啊跟这个肌肉的张力啊等等是有关系的
而他的这个理论其实就包括精神分析里面的防御机制啊也是跟性格有关系的而实际上就是我们只是这么一听其实现在我觉得在做心理治疗的人来说其实都会很认同那个东西但其实当时他这个观点在精神分析学派里面尤其在弗雷德那个年代其实并不是一个主流观点
甚至跟当时弗雷德的觉得都跟利比多有关系都跟性有关系甚至弗雷德会说大部分都跟童年的性创伤有关系所以其实在当时的那个精神分析的主流来说是一个很边缘的一个说法但是后来因为种种的政治原因吧就是他就是这个人他信仰就是
在那个年代信仰共产主义同时他当时还写了一本书很有意思叫做法西斯的集体心理学他当时应该在德国写的在二战就是希特勒上台的大概前期的时候还有在心理学界里面的主流的犹太人其实还不想跟德国的当时的那个法西斯闹翻因为种种原因吧他学说的原因政治原因于是
他就被所谓的读出了精神分析的主流,后来还入狱了,所以他晚年其实这样并不是非常的顺利吧,但是呢,我想他后来从维也纳搬到德国之后,再后来他应该,其实他在北欧的影响力非常大,
因为他在当时的几个来访者都成了他的一波的传承者于是他的后来那几个来访者都把他的那一套东西发扬成了一些各个的学派比如说最有名的一个就是生物动力分析 Bioenergetic Analysis 那个实际上是一个
算是后来西时代的一个很主要的巨生的流派之一再后来也包括就是到了 1970 年的时候吧就是美国的那个 human potential 叫人类潜能运动就西皮士啊然后那个年代那个加州的那个伊沙兰学院也发展起来了呀
包括这个人本主义啊,包括那个格斯塔的创始人,也是在那个年代起来的嘛,所以你能听到这些词,实际上就跟身体,就是身心的这个东西都能连起来啊,所以就是实际上赖希的这套东西,在 70 年代的时候,在西皮士运动的时候,在美国又重新复兴了起来,
只不过即使当时的那个西匕市运动在后来也没有深刻的影响到美国的主流心理界所以后来的一个身心合一这个概念实际上是被美国的主流心理界所排斥的所以实际上即使那个时候在就是广大人民运动当中火了一下也并没有进入主流心理界所以主流心理界依然是后经分时代
即使后来到了 CBT 再到了可能正念实际上正念也稍微跟身体有一些关系吧但是实际上也是很浅浅的关系所以再往后面说实际上就是到了 00 年前后吧就可能更多是学术界还不是心理去了解是学术界把具身认知具身学习或者具身这个概念引入了社会科学
所以才慢慢地在学术界获得了更多的学术界的正当性吧而我觉得彼得莱文他是在应该是在 90 年代中期的时候
开始把他疗法发展起来然后我觉得趁着这个东风然后在 00 年之后这个培训就开始被更多人所接受吧所以就是大概是这么一个历史的过程吧然后再到后面包括我觉得受到赖希影响的包括 Ruffling 啊就是 Pedro 老师学的那个包括 Hakomi 啊包括 Heller's Work 啊其实我觉得
都是赖西的下面的徒子徒孙或者说就是从来访者变成徒子徒孙发展出来的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无论是 Raja 还是 Raja 老师或 Patrick 老师即使比克莱文他其实也是站在赖西的徒子徒孙的肩膀上去做的工作只不过他把赖西的后面的这些东西很好地跟韩化治疗
结合在一起然后发展出了目前可以当作产品去卖的很好的能够用在心理治疗当中的这么一个培训所以我想这大概是这么一个历史脉络吧我想说的是说如果未来有同行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慢慢去爬这个脉络就慢慢去学这些东西
我觉得 SE 是早年的聚焦是有但我觉得 SE 未来会是连接谈话治疗跟聚声疗法中间的一个桥梁吧就我自己作为一个例子也通过 SE 才知道原来在谈话治疗以外还有这么一个很深的一个学术传统而这个学术传统其实在谈话治疗的课本上只字未提是的其实你刚刚讲的那个脉络因为我现在就
有点在爬这个脉络然后我发现根本爬不完就是太多了就是感觉每一个人他只要是从身体的这个角度来工作的他都自己能发展出一套新的学派只是他用
不同的方式像我刚刚讲的那个绘画治疗的它就是它是用那种双侧的躯体的大运动就类似于你是用一张很大的大白纸然后两边用手就是用那种蜡笔然后用两个手在那边就是用这种双侧的运动在那边画画然后呢同时在画的这个过程当中会呈现出来一定的节律
然后在这样子的重复的这个节律的这个过程当中你去感觉到这个时候是比如说他是在释放他的能量呢还是说他是在做整合的工作让他自己的身体去指引他去完成他的这个自发的这个动作然后我就发现说哎呀怎么所有的就是那舞动的就更不用提了那一般学院那边有那么多的不同的优秀的老师对吧
然后他们不仅是做这个 mind body 的然后有的还把 soul 的工作也给整合进去所以我觉得你刚刚讲的从赖希开始再到后面的图子图孙已经是非常的知凡医业茂了只是说他没有引起谈话治疗师的注意就像你讲的一样那么现在 SE 呢我觉得应该开始进入到谈话治疗师的视野那么渐渐的我觉得大家会开始殊途同归
我觉得 embody 这个词在当前的中文的心理咨询的语境当中应该还是算一个比较新鲜的字眼我大概第一次听到应该是在 18 年左右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跟一格聊天的时候他就提到然后我当时就说 embody 是什么然后他就跟我说其实是把身体的工作带进来
然后但我当时就不太知道说那除了舞动治疗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然后呢正好是看了 Bethel van der Kolk 的那个书它里面其实就列出来了一大堆不同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疗法
然后呢我也是在那个之后联系上了你对吧那是在五年以前就 19 年的时候在豆瓣上看到你写了受 SE 的培训然后我就想这个人受过 SE 培训而且这个人会说中文赶紧联系一下他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然后我们才认识,然后再到后面成为同事啊,然后再来做后面的新浪潮的很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其实也是 SE 作为一个缘分,串起了很多人,就包括我也是通过 SE 认识的你,你可以介绍一下就是说就是 SE 现在在你的这个工作当中,它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吗?就它是一个你主要的一个临床的一个角色吗?
取向然后或者是说你自己就已经很 commitment to 这个就是怎么讲呢就非常对这个学派很有使命感要去发展它其实我第一次听到 SE 是在我去美国读的心理咨询的硕士然后在硕士期间的那个实习的地方看到那个实习机构要求所有的在那个机构工作的人都
去学 IC 那个机构很有钱他又把 IC 的创始人彼得莱文请到那儿去当 senior fellow 就是当这个资深顾问吧于是呢在我实习的时候也有幸看到彼得莱文来到我们实习单位给实习单位的所有的治疗师做了一个团体的督导吧所以就是当时我觉得在实习期间的时候他是允许实习生坐在真正的咨询里面然后
看那个咨询里面发生了什么这样也可以让实习生现场去学习这个东西然后当时在学的时候坐在实际的咨询里面看 IC 治疗师在做咨询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因为即使在美国现在比较主流的心理咨询的硕士项目里面其实不教巨身也不教身体方面的东西
就大概还都是 CBT DBT 称词多一个 mindfulness 就是这个正念再加 ACT 再加短程焦点嘛所以我想就是大部分都是就是很传统的这方面的谈话治疗所以当我去那个实习单位的时候会发现哎这东西从来没有听说过在
教材也没有听说过,但是听着这个当时的那个工作单位的治疗师都说的眉飞色舞的,就说我去参这个培训有多么多么多么多么好,说你一定如果你毕业之后不回中国,你也要来参加。于是后来毕业之后我就去加州去工作,然后去加州工作的时候,因为这个培训在美国当工作时候是 17 年吧,然后在 17 年的时候这个培训在美国已经火到,就是基本上我提前半年报名就已经报不上了,就已经进入 waiting list 了。
那个片子在美国就已经火成这样了但是在我那个加州的工作单位实际上那个时候大部分的治疗师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因为当时彼得莱文的那个第二本书《身体创伤男女之道》也是我跟北京的一位同事朋友庄小兰清流一起翻译的当时是 16 年 17 年翻译的就是那个书应该在出版也没出几年所以实际上 SE 这个疗法并没有被广大的美国的咨询师知道
但是一起参加培训呢我就感觉这个东西会很不一样因为当时在工作的时候我在加州医院工作的时候主要是治疗创伤跟成瘾听众朋友只要同行也知道其实治疗成瘾成瘾背后也是创伤因为成瘾是
人去自我医药创伤的一种方式所以其实就是最后都是在做创伤然后做着做着其实我就会发现在学校里面学的 CBT 在针对一些情绪换取比较高的创伤的时候其实会很吃力
而 DBT 可能提供的更多的是一些 coping skill 就是提供的是一些处理自己内在情绪的一种自我抚慰的方式于是就会发现其实好像这些都只是稍微有点表面化的东西就好像出不到比较深的东西
但是我在学习这个 SE 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就好像 SE 它是就是比如说它给了我一个铁锹这个铁锹好像往下铲能铲的比在学校学的东西其他的铁锹铲得更深一点我在学这个 SE 的时候一边学一边用但当时也是学的云里雾里的在加州学 SE 三年其实我即使三年毕业了我也觉得有太多的东西没有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但是到现在可能学了有六七年七八年我作为 ICE 在北京的主办方在重新上了几轮之后才发现这太正常了就是学这种 ICE 尤其是学聚身取向的疗法学第一轮就学个百分之二三十就是体验到了
听明白了百分之百如果想在头脑上理解概念的话但是可能真的会用的也就是百分之二三十大量的要通过做助教或者复训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可能才能学到超过百分之六七十如果长话短说的话就是疫情期间回到国内因为机缘巧合可能认识了香港的当时主管方钟良辉老师后来他就鼓励我说那你回北京的话就把 SE 带回到北京来吧
于是我目前就是来 CE 这个培训在北京的主办方这个培训也是从 23 年开始的吧所以目前也是北京第一届培训 7 月底要开到第一届的第二年目前我在北京其实主要就是其实主要是做私人职业吧然后可能会在北京的一家外资医院做兼职同时也做一些督导工作但我觉得目前我感觉在我的工作当中
我想很难用百分比说当我感觉到在工作当中有一个地方有点卡住的话会很自然而然地引入身体的角度引入身体的语言在身体上去做一些工作而且我现在感觉如果这个谈话治疗因为在学校学 CBT DBT 其实就像我的母语一样嘛那我如果说聚身的这些东西是第二语言的话我觉得现在我的第二语言跟母语应该是
同等流利的程度吧用这个比喻就是说大概目前在工作当中是这么一个感觉吧我在接触 SE 之后呢我有一个感觉就是说其实要学习 SE 呢不能直接去学它还是得先有一些其他的咨询的工作的基础加上评估和个案概念化的一些能力然后呢把身体的工作在很自然的融合进来不然的话我觉得就是说如果
没有一个前面的基础打好的话直接就走体感的这个工作就是有的时候可能会迷失在身体的感觉当中就有的人他就就说起来其实有那么多技术嘛比如说像资源呀着陆呀调节呼吸呀然后还有像这种边界的
动作啊训练防御的动作啊其实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一个技术的组合那你什么时候用什么技术你用这个技术的时候是跟随的什么灵感它其实蕴含着治疗师对这个来访他的一个整体的一个看法嘛
然后我觉得我之前看 Raja 他的 demo 给我最大的一个印象就是说他其实他是时时刻刻地在那边评估的我要去了解这个我面前的这个人他目前的这个能量能够
被激发到什么样的状态以及什么样的方式去应用它然后我是要去激活它的恐惧然后让它能够去转化这个恐惧呢还是我是应该去激活它的愤怒然后让它能够去防卫同样的我是要让它能够去逃跑
还是要让他能够打回去我觉得在这些临床路径的选择上面他都跟咨询师的经验以及对当前这个情况的评估是有蛮大的关系的所以像你刚刚讲的就是第一次来学古迹学不太明白应该就这个意思啊
那其实是需要自己整合自己原来的咨询的取向然后对来访的对人的理解的经验然后呢再把这些对人的细致的观察然后再把技术融合进去然后一轮一轮的可能再加上复训然后就开始能够用着有点味道了我记得应该我在学的时候我应该小时数也就一千两千吧所以我觉得
一两千的积累学这个确实底子有点薄但是确实是我在拿到加州的执照之后可能有三千四千之后然后
然后会反复的发现原来当时 SE 课程里面教材上写的这个东西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可能才开始大量的碰到就是在早期的时候可能 1000 小时以内的时候我碰到这个来访我都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来访我还慌得不行呢我更没有头脑的空间去想这个来访的这个情况是在教材里的提到过就根本没有空间去做这个联系所以我想这个其实也是一个当
看到来访多了之后慢慢的心里可能平稳了一些是一个熟练工种之后才能够自然地把培训当中学到的东西用到工作里来
对你讲的这个很重要啊就是说咨询师的一个临在感对于咨询的品质其实是很重要的然后咨询师的临在感是来自于他自己神经系统的稳定的程度就他自己与当下扎根的这个程度你越与当下扎根然后你看你眼前的这个人你就越能注意到你应该去注意的那些细节然后
再去就是做一些动作的时候其实是比较从容的 SE 的这个北京的培训师 Raja 他说过一个话也给我印象蛮深的他就说我们在引导来访放松的时候你有可能可以是很机械地去引导对方放松对吧就我们会见到很多新手他也会放松技术也会着陆技术但是他是可能是很机械地在那边操作的
但是带着你自己的体感和 resonance 的功能融入到当下去带着对方放松的那个感觉是不一样的然后这个是需要时间堆积起来的经验啊
没错没错是的是的因为你也在北京上 IC 的课嘛我猜你在看 Raja 的就是北京这位培训师 Raja 老师的 demo 的时候因为 demo 是 IC 培训里面的一部分每天会有一个 demo 老师会请培训的学员玩挑选因为志愿者现场来讲解当天的讲解 IC 的这个知识点嘛
因为我也参加过其他一些培训了就是我就感觉无论是在北京看北京老师做 demo 还是在加州参加培训的时候看老师做 demo 或者在上海看老师做 demo 就感觉如果是从谈话治疗过来的治疗师
就是参加这种聚身性的培训就是只是在现场看看这个 demo 本身都是一种很大的震撼说原来可以通过这种聚身式的疗法这种聚身式的取向根本就不用太去聊许多细节就可能让来访说话只是一个引子而那个引子说出来之后就可以整个的过程都在身体上进行
然后整个都在身体上进行之后然后结尾再跟来访聊一聊他的感想这个感想可能还是思维层面的相当于说话就仅仅成了一个引子和最后的一个小结而中间整个的部分都是可以在身体上进行就是我在第一次看 IC 培训 Demo 的时候这是对我巨大的震撼的一点因为感觉在学校学的时候都是用头脑说我接下来该说什么接下来该说什么
都是用语言去推进这个治疗的进程所以我觉得这个是让我对于这个巨声疗法很震撼的一点到后面我慢慢也了解到像这个疗愈的触碰啊包括这个颅底椎啊它就是更加的去语言化就是存在身体上做工作而来访又能在身体上切实地体验到这些变化有的时候我觉得对于谈话治疗师会有一种很绝望的感觉哈哈哈哈
这个等到我们下一届论坛我们现在是第四季等到我们第五季论坛的时候我们可以往那个方向走了
因为我最近我也在研究 BCST 然后我就发现他们其实关注的直接是这个 life force 就是生命的原动力的这个部分觉得这就跟现在我们觉得好几个比较 popular 的这几个学派有关就是比如说 IFS 跟真我相关 BCST 它是跟这个生命的这个 life force 你的原动力有关就是你相当于接上一个比你更大的一个 self
或者是一个更大的那个 I 的那个时候你的头脑就已经可以让弦了治疗师在这种工作当中其实很多时候他都是把自己当作一个管道来使用的就是说让自己比自己更大地说话
to each other 是这种感觉就是让他们以非语言的形式或者语言的形式交流但不见得是来自于你你的 mind 不是你的头脑产生出来的语言这个东西因为现在就连巨声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所以
我们刚刚聊的那些可能就要等到我们第五季第六季的时候再来成想还是先回到第四季的论点因为现在你成为了 SE 的这个北京的主办方我也了解其实在这个主办的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像北京现在的课程是有非常多的助教来参加的可以堪称是一个很
豪华的一个阵容我想问问就是你在加州那边受训的时候和在北京这边受训的时候就这两种 SE 的课程的一个比较就是从主办方的角度来讲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现在做比较的话我觉得美国我的 SE 至少当时在伯克利在那个伯克利地区在那个地方参加培训我感觉主办方就只是尽到责任
可能对于课程之间的我们有很多的课程之间的小组练习的活动啊课后的练习的活动啊就基本上没有怎么组织可能当时我也刚去 SE 一知半解然后就感觉当时的 SE 助教老师我觉得对我的帮助并没有现在在大陆的华语助教老师对华语学院的帮助那么大
因为可能美国的 SE 培训因为已经雇得非常开了所以有很多人去申请助教所以对于就是助教的年限啊助教的质量啊我想实际上都没有现在大陆在上海广州北京这三个城市助教的质量高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 SE 这个培训在香港应该是 08 年开始的在台湾应该是 13 年开始的在这两个地区都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所以从 22 年开始 SE 在大陆开课之后来大陆的 SE 的华语助教都是香港跟台湾地区都还蛮资深的助教至少学完三年以上了我觉得大部分助教都是这样
然后同时有很多助教实际上是最早的一批就是学 SE 已经十年或者十五年了所以我会发现实际上在大陆的目前的华裔助教比我当时在加州的助教的那个平均的水平要高很多对对对所以就是你说的像做 SE 的助教应该是学完 SE 的这个课程之后就完训以后应该就可以申请来做助教了对不对
所以也就意味着比如说这个人如果一个人他是临床 1000 小时然后他学完 SE 然后他也可以去当助教然后呢你也可以是临床积累了 1 万小时然后学了 SE 再去当助教所以现在我们大陆这边的一个课程的一个优点其实就是在于说来参与课程的助教其实都是在临床上面已经相当有经验的咨询师了嗯
或者说在 SE 上或者说在 SE 的经验已经很多可能有的助教老师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临床工作者或者说心理治疗师来自于台湾跟香港的助教老师可能背景会很不一样因为很多香港的助教老师可能是比如说在香港就是做临床社工的或者就是在政府的里面做治疗师的或者就是有香港的临床心理学家
而很多其实来自于台湾的助教其实他们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那种所谓的专业的临床工作者但实际上他们做了很多疗愈性的工作
他们走的是 healing 路线就是走身心灵这个疗愈的路线但是也很有经验是的所以我觉得就很有意思就变成说我觉得每次去上 SE 的课程我都还蛮期待的一方面呢我是蛮喜欢 Raja 的他的一个上课的风格就是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印度瑜伽士然后披着 SE 的外衣
同时也在传递着他的人生哲学然后同时呢也可以见到不同的助教的风格然后可以感受到这种比如说这个偏能量性质的体验的部分也可以也有一些比如说偏临床纯咨询偏治疗这一块的这种体验我觉得都会有蛮多的选择的嗯
对,然后呢,同时我觉得去上课的时候,就是上课的同学的背景也不太一样啊,比如说像上课的时候我就认识了田磊呀,就是像他们做 TRE,做菲登奎斯,我就觉得大家互通有无就是一件挺好的事情。我也通过 IC 这个培训感觉,这个培训至少在美国它是连接谈话,
大治疗跟身心疗愈或者叫所谓的身体工作者当中的一个桥梁吧所以实际上当时在伯克利丹亚培训的时候有不止三四个是瑜伽老师然后有几个是小学的老师就他只是老师并不是小学的心理治疗师然后他也在想怎么把这个东西用到小学的课堂管理上
然后有精神科医生也有加州中医非常流行嘛有那个针灸师或者听起来更玄的说我用气功做气功的治疗师当然我们在可能大陆的这个就是内地的这个背景以下这个有点怪力乱神有点这个封建迷信那怎么会怪力乱神呢我们气功是有多么的渊源流长啊我们的底蕴是如此的深厚你哈哈哈哈
这不是因为历史背景当时在大陆就被禁了吗但我想在美国就是 IC 培训里面实际上就是专业的韩化治疗的临床的治疗老师可能大概是一半到三分之二之间吧所以其实有很显著的一部分的学员其实是来自于这种就是身心疗愈的社区的对
再说说看就是因为现在 SE 在国内的这个培训师主要是 Raja 还有 Pedro 在广州的就是 MagnaSE 在广州的培训也是一位应该来自于台湾成长起来的 Magna 目前是主要是这三位老师但未来会有引入越来越多的老师了
跟这个我们的听众来介绍一下你对于你比较熟悉的培训师的一个了解吗因为我觉得你在跟他们交流的这个过程当中也开始发展出来了一些个人的友谊
所以我觉得你对他们的了解应该也是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的合作的关系想听听你的看法我觉得这是作为主办方的一个额外的特权吧就是可以跟老师聊很多
培训以外的事情,尤其我可能在跟老师吃饭聊一聊的话,就想知道,因为这两个老师都是 70 岁上下吧,就是听他说,您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您当时年轻时候学了些什么,你的临床或者职业生涯是怎么到现在的,其实我也有些私心想知道说,那我以后怎么安排自己的职业成长的路径,或者学习的路径,所以我想先说这个 Raja 老师,实际上这个人,
Raja 老师他是早年应该是在香港教 SE,后来呢其实是香港当时的主办方钟南辉老师推荐 Raja 来北京上课,因为呢我想这个推荐背后其实是有一些思考的,就是因为知道北京实际上大学很多嘛,所以大学里面一定会有心理咨询的这种学,就是从学术象牙塔里面出来的心理治疗的心理咨询的学生,
而以目前的情况实际上来说可能在大学里面主要教的可能更多的是谈话治疗 CBT DBT ACT 等等这一套东西或者说这个主流的 DSM-5 的这个诊断体系所以而 Roger 老师他这个人他本身
其实他首先是临床心理学博士然后他学了很多精神分析啊学了很多各种的流派他都学过所以其实当时推荐他来北京的一个考虑就是他能所谓的镇得住北京的学生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当
有从谈话治疗传统的学员比如说学精神分析学 CBT 或者学 EFT 学这个情绪聚焦疗法无论是这个苏杰森还是 Pinberg 的就是来学 SE 其实在第一年都会非常的有一个文化冲击吧
我想这个文化冲击就是我怎么能够放下自己的语言而开始尝试在来访的身体做工作在来访的身体做工作而我要放下我的语言开始用我的身体作为一个喊纳的容器做工作所以我会看到其实有很多的学员在这一步之后我要放下我的母语也就是谈话治疗其实会有很多的阻抗会有很多的担心恐惧甚至有困惑甚至有愤怒
于是在这些情绪背后就会以问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这个时候如果培训师可以很好的去回应这些问题的话其实我想对于学院派里面出来的学员会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吧
所以我想这个是最开始邀请他来北京上课的一个原因我想在现场做 demo 里面实际上有很多的发展的议题就是所谓的一链的发展期的议题或者所谓用我们大白话说就是童年创伤就可能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次性的车祸的创伤或者跌倒的创伤
而我记得当时在就记得在学校学的时候说那面对这种依恋创伤怎么办我感觉可能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或者说就是总体的谈话治疗的角度来说就是说那我们在疑心跟反应性上工作
然后可能关系的问题要在咨询你的关系当中去解决我想这是于是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学习 attachment 就是这个依附或者依恋的理论然后要了解这个各种其实我想无论是精神分析后期就心理动力或者我想 EFT 情绪聚焦聊法都是从这个角度去出发的
但是我在看 Raja 的 SE demo 的时候以及在私下跟他聊的时候他表达的观点就是跟我之前学的都不一样于是他的那个观点有点像是说我们去在发展期议题在依恋上做工作只是知道依恋理论是不够的或者说可以在一性反一性做工作但是我们也可以稍微地绕过一性反一性或者不把它作为一个主要的东西去工作我们可以在身体上
对依恋创伤做工作当时这个观点让我是一个很震惊一个大开眼界的观点跟 Roger 老师聊得越来越多他首先是 IC 的培训师另外他也在很早年的时候就学了 BodynamicBodynamic 中文翻译成身体动力疗法他实际上研究的是身体上的不同的肌肉的心理学意义也就是说比如说如果我在出生的时候有一些创伤那我身体的某些肌肉的张力是有这个特点
而比如说在零到六个月或者是说在六个月到两岁的时候就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着那个发展议题比如说是自主性啊或者是自我需求的表达呀而这个不同发展时期的议题会跟身上的肌肉的那个张力的倾向有联系这是我自己的感觉就是 Raja 他似乎是
把 SE 跟 Body Dynamic 做了一个整合也就是说从具身的角度然后以这个肌肉心理学意义为背景然后去做这个早年创伤那具体它怎么做呢就是因为早年创伤我们可能尤其在三岁之前我们的语言都记不住这些事情对吧在 demo 里面我们也能看到其实就是去观察来访身体的体态
然后去询问来访身体上发生了什么比如说胸口啊或者哪里啊发生了什么通过让来访者主动地去在身体上做一些动作或者说主动地去做一些姿势而反过来去触发来访者的一个不同的心理状态
而当那个不同的心理状态跟他当下的那个创伤反应相遇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很奇妙的治疗性的反应而就顺着这个治疗性的反应就再继续往下做然后无论从 IC 的角度来说他可能有摆档啊或者低定啊就再继续往下做当然这个可能我们如果不把一个 demo 摆在面前的话可能我们很难用语言表达啊
但我想至少这个东西就大大的打开我的思路因为我觉得在工作当中我觉得 80% 90%以上的来访其实看到最后都是早年创伤都是发展性创伤仅仅从这个思路可以在临床上的应用真的是大面积的真的是可以彻底地改变一个谈话治疗师的临床风格的
我觉得这里我是完全同意的因为我觉得这第一呢就是看 Raja 的 demo 是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还有一个呢就我早年是学精神分析的所以早年学精神分析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依赖一情反一情来工作然后还依靠设置嘛靠设置靠一情反一情然后同时我也学 CBT 所以就依靠那一套工作的流程来工作然后呢直到后面就是就转向 EFT 了那
我突然就发现我会说话了就是也是练了几年然后发现能够
熟练的去做情绪的唤起啊情绪的加强啊就是因为 EFT 里面有非常多的课义练习就是关于怎么样用语言来把这个来访的情绪体验把它这个唤起和加强并且和它保持连接但是呢等到我看到 SE 的时候我突然就发现说其实我不用说这么多话就是也可以让它停留在这样子的情绪状态里尤其是看到 Raja 他的那个演示啊就是
一边他让这个来访停留在这个情绪状态里一边还转过头来跟咱们学员讲课然后呢讲一讲他刚才到底在干啥他观察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他再转回去跟对方无缝衔接
刚才的这个情绪的体验因为他让他的这个身体处于就是同一个频道里面所以对方定没有从那个状态里面切换出来我是没见过人这么做 demo 的因为我觉得一般人做 demo 不都是应该全神贯注的就是只看着你眼前的来访吗哪有这样一边讲课一边做 demo 的但是他能到达的深度是非常深的
所以我觉得也是让我很扩展我的视野然后同时像你刚刚那边讲的就是说对于原来学其他的东西的咨询师把这个 SE 的技术整合到自己的工作风格里面去确实是需要一个比较艰难的适应期
尤其是我之前我觉得好不容易学会这么流利的说话不停顿不口吃的去给人家去做一个情绪的换气和加强现在突然告诉我说我们不用做我们就停留在这你就关注你的胃的感觉或者关注你喉咙的感觉然后我就陪着你一块我们就待在这儿
可能就待到那么二三十秒或者一分钟然后就开始有一些东西就开始变得不一样然后我就觉得竟然可以这么工作那我以前的那个我学的那个技术我要把它丢掉吗其实我那个时候是让我觉得很为难的后面我发现是可以把它整合起来的但是这个中间我觉得我大概是花了三年的时间
就是在我读导的指导之下学会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多说点什么时候少说点就是对于以谈话治疗为主要的工具的咨询师来说是会需要一个适应期的那你刚刚讲到像 Raja 因为他有一个非常丰富的授权的背景
他既了解精神分析他也了解格式塔也了解 EFT 也了解 CBT 所以他跟不同背景的咨询师都能够有一个对话的一个空间当然什么都比不上看他的 demo 有说服力 By the way 我也参加了 EFT 的培训希望好好好
对因为我其实我会发现现在可能在身体上做的工作更多了之后我发现我的嘴越来越笨了所以我要去学 EMT 重新把嘴再给找回来再说一说这个 Patrick 你对他的一个了解是怎么样你觉得 Patrick 因为我之前只是在上海参加过他的督导没有听过他上课嘛
所以我感觉 Patrick 他好像是一个很温和的一个风格那你可以介绍一下他的不一样我之所以也认识上海的第一届的前两年的老师 Patrick 老师就目前上海的第一届的前两年已经讲完了今年的应该九月份会讲第三年第三年就不是 Patrick 老师同样也是另外一个巴西老师叫 Sonia 老师
那就是我之所以了解 Patrick 老师其实也是因为我一个是协助上海的主办方做一些培训的协助工作同时也在上海的班里面做助教嘛然后同时也可能给 Patrick 老师的线下课程的 demo 我是为他做 demo 里的翻译因为都是男性的声音就是比较匹配了所以相当于在做 demo 的时候我会坐在他的旁边就是给他做
声音的翻译嘛所以我是坐在他旁边也从他的视角去看到我们的学员志愿者作为来访者我觉得很不一样的地方是也非常有意思就每一位 SE 的老师他用 SE 都用的不一样都是自己个人的风格 Raja 老师可能他是情绪俱深
情绪聚深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在情绪上走下去并且是从情绪入手走下去就是我会发现 Rana 老师她做代冒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情绪命名的过程说面前我们有一二三三种情绪我们从哪开始好像既是跟学员在说也是跟来访者在说于是那我们从这个情绪开始那看看这个情绪在身上你的体验是什么
但实际上当我在上海看 Pedro 老师做 demo 的时候其实他用 SE 并没有每一次或者大部分都没有那个明显的情绪命名工作好像更多的就是从身体入手从身体入手然后看了身体的神经系统的唤起然后就直接从身体的神经唤起入手然后来开始做一些工作然后当这个唤起开始转化的时候比如说有一些东西
从胸口到了肩膀肩膀有一些下扣然后这个时候可能 Tajel 老师他可能才会轻描淡写地跟来访做一些意义上的一些解释说可能现在我猜你可能想到了什么什么什么或者说让来访多说一些他给一些简单的语言上的回馈但是
我感觉派出老师并不会那么明显地命名情绪从那个情绪入手进去当然可能我猜上海的派出老师他脑海当中有这个东西但是他并不会做得那么明显后来我也跟派出老师在聊这个事情我会发现其实他有非常长久的从身体做心理治疗的经验他应该是从 1970 年就开始做临床工作了
那是不是之前有一些按摩的背景啊?对,他学的那个取向叫 Ruffling,Ruffling 应该是就是,我不知道中文应该叫来夫的一个流派,但是那个 Ruffling 主要就是讲的是重力对身体的影响,如何在这上去做工作。
就仅仅是重力这个东西好像他的那个学派很重视但是我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也不敢多说但可能我想说的是他其实从 1970 年就开始从身体的角度做临床工作然后其实他是到了 1990 年才认识 IC 的创始人彼得莱文所以他在认识彼得莱文之前已经发展出了他自己的很强的一套从身体方面的工作然后认识彼得莱文之后据说他是把他的那个 ruffling 的东西交给了彼得莱文
然后彼得莱文把他的 IC 的东西交给了 Metro 以及其他的那个巴西的老师所以就是可能也多说一些八卦就是感觉 IC 的这个创始人彼得莱文非常厉害就是他培养出来的第一代老师都各有自己的专长并且他从这些老师的身上去学习他们的专长并且邀请这些老师来学习他自己的 IC 的专长
然后说服诱惑了这些老师来成为了 SE 的培训师就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事情就是我觉得 Peter Levin 他在当代心理学里面的一个影响力真的还是很大的因为我现在在同时在看好几本书一个是 CST 的一个是 BCST 的还有那个有一个叫做虚体绘画治疗的一个学派
然后所有的他们的这个学派的创始人都认为自己在跟 Peter Lavin 交流过之后获得了重要的启发然后觉得和他们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并且为他们在临床当中就是一线收集过来的工作经验提供了理论的基础然后对他们其实
我觉得都可以看得出来 SE 的一个影响和影子在里头。是的,所以我也想接着刚刚的说,就感觉 SE 的老师像 Pedro 跟 Raja 这样,他本身可能是临床心理学博士,他可能其实是做谈话治疗,以谈话治疗为基础在做身体工作,但其实像很多其他的 SE 老师,他可能就不是从谈话治疗这个方向过来的,
可能本身就是 body walker 本身就是身体疗愈者或者本身就是身体工作者所以我知道 IC 的这个 faculty 就是这个老师的团队里面其实有一些比如说应该是广州的第一届的第三年老师叫 Russell Jones
他也是从巴西过来的但是他本身并不是一个心理咨询的临床心理学家他可能就是从 body walker 这边过来的同时他可能也是应该是跆拳道的一个高手吧所以就他在身体上做了很多自己的工作吧然后同时
在广州的另一位老师也是台湾的 Magna 他可能有一些钻石呼吸的背景所以实际上他可能也不是从那种纯学院的心理治疗的谈话治疗的那个取向过来的但是他也有他自己的一些背景所以会发现其实这些老师都是带着他自己的东西跟 SE 整合
整合在一起去教 SE 培训里面做 demo 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带出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也感觉到就有点像是说学员跟着这个老师学其实是学他自己跟 SE 的整合于是毕业之后就很喜欢当助教做助教就到不同的城市去跟不同老师学于是原来 SE 还能这么教
还能这么做原来 IC 还能这么做于是他就变成了一个就是梅德根斯坦有一个概念叫家族相似就每个老师他做的 IC 都是家族相似的东西但是呢你又没有办法明确地说出来差别大概在哪就是可能哥哥跟弟弟长得不一样但是长得又很相似
所以就有点感觉这个助教老师听不同老师课从不同老师汲取营养但那个根在 SE 但是跟老师一聊你会发现原来你是这么整合这两个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是 SE 课程很有魅力的一个地方我应该没有从其他的
我目前参加的可能有三四种其他的培训,没有其他的培训是这么一个感觉。我觉得这个就说明学派还是有它的一个包容性嘛,所以它允许不同的背景,然后以不同的人以他们自己的风格,
来展现出来 SE 的这个技术因为说实话我当然现在因为 SE 只学了初阶嘛所以我们就只了解到一个基本的这些技术的一些应用但是其实我看 Roger 他在做 demo 的时候说实话他用的招数也不多他用的就是这个他初阶教给我们的这些招数但他可以达到一个很深的一个效果
我就感觉到说就 SE 它可能关键的还是在于说我们去把它内化到我们自己的神经系统的一个过程就是说从一开始的一个比较浮躁的然后在那边有很多技术但不知道该先用哪个再用哪一个的那样子的一个状态
然后变成一个安顿的临在的一个状态然后同时在这个时候你用哪一个技术似乎都是可以的因为你就算试错了你还有可以补救的余地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争取来访者他的头脑跟你一起合作你和他的头脑一起去探索由他的身体表达出来的潜意识
就是在干这个事情就我觉得 SE 可能在里面浸泡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准备我们自己的神经系统的一个过程吧
是的所以我觉得像这种巨声取向的培训它都拉得很长都拉到三年那个 Bodynamic 是四年 Hakomi 也有应该有两三年包括菲登奎斯好像也是四年吧就是就刚开始我会觉得这些人都怎么的拉这么长有什么东西要学四年跟上个大学似的然后
但后来也其实发现其实是在学员的身体层面做一些改变而那个内化的速度就是要那么慢他没有办法像理解数学题一样这个公式学会了就能够应用到那么多地方它是一个另外的一个内化的那么一个速度的方式
我现在感觉这也是 IC 培训的一个在选择老师的时候的一个平衡就是我会觉得 IC 的老师在做 demo 的时候当然会有差异但都能做到那个高度但同时这个老师做 demo 做得好不一定意味着他讲课表达清晰对就有老师他讲课讲的因为我大学毕业之后在新东方
新东方教我英语我会知道新东方怎么培训老师抓住学生注意力呀然后干货水货怎么能够掺一下啊就是怎么把这个事情先讲个故事啊讲的生动有意思啊怎么把这个知识点给 present 给这个展示出来呀但我会发现其实很多 IC 老师他的 demo 太厉害了但是讲课真的是学员听的云里雾里的
就我觉得这个没有办法就是这个确实就是巨深做的好的老师不一定他讲课有逻辑这个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就是每个人大脑的优势功能不一样对吧就有的人他基于这个 logic and facts 就是逻辑和事实他能够很好的描述出来但也有的人他就是有那个直觉有那个感觉有那个灵感
但是他没有办法把他用语言描述出来这到底是个啥,就是在定义的这个层面上,可能这不是他的优势功能,咱就是尽量挑选左右脑比较平衡的老师来当我们的培训师好了,是的,对,然后 SE 我觉得就是,
还很重要的一点呢就是因为练习也是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之前看有一本书叫做《聚身认知》他就讲了一个例子他就说比如说你在那边听一个橄榄球比赛的广播然后呢如果你自己是有过打橄榄球经验的人
那你在听那个广播的时候听那个实况转播你的大脑就会跟着被激活就是比如你听到谁谁谁跑到哪里了他现在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动作怎么样传球怎么扑然后呢你在听的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区域都会被实时的激活因为你实际上你自己已经有过这样子的体验你的神经回路已经在那了所以你听的时候也是在训练你的神经回路但是假如你自己没有打过球的话
你听那些转播就只是一个纯资讯而已它只是一个信息但是它不会激起你的具深认知方面的体验所以我们去学习 SE 的时候自己的练习非常重要因为你看老师的 demo 假如说自己是有体验的
你听老师说那些话同时自己在旁边作为观众自己的一些体验也会被激活起来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练过的可能就只能去记一个很机械的竹子稿然后就是记完竹子稿其实也没有体验这是两回事是的 是的 是的我也现在看到在看一些可能其他的巨神疗法的介绍或者教材的时候
可能我会比三年前四年前可能更知道他在说什么尤其现在在重新看因为这个 SE 在中国大陆的简体版的教材也是我正在做翻译的工作所以我在重新看 SE 三年的教材的时候会觉得原来这个教材说的东西是这个东西我能想象到按照这个教材做可能是具体在咨询当中是怎么做出来但如果是三年前四年前第一轮学的时候我懂
我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就只能靠想象力就跟自己想象一个科幻片似的但实际上真的自己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原来他说的是这个意思再说回到咱们的这个论坛它是从 7 月延续到 9 月中间举行的形式是每周有一场主讲的一个讲座对不对是的然后大概是在大部分会在周一的上午或者周一的傍晚
因为有老师是在欧洲有的是在美国所以时差可能会不一样尤其我们其实提前跟每位老师都开过会聊过然后呢讲过中国的情况同时呢我们也跟老师上了一个结果就
感觉是巨深这个东西确实只用 PPT 讲有的时候讲不出是怎么回事就是我们极力的推荐老师能够在讲座里面放一个 demo 然后呢这个 demo 呢要不然是他们之前自己做的当然有来访者的知情的这个签署的书的
或者呢就是找我们身边的朋友跟老师通过线上现场做个 demo,然后把这个 demo 加上字幕啊再给现场放出来。所以呢目前我们目前定了七位老师里面应该至少有三位老师或者四位老师是有 demo 的,通过这个 demo 可以让这个来参加这个论坛的听众或者同行朋友更好的能够用眼睛看到说他具体是怎么工作的。
当然这个就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了要加字幕啊要剪辑啊等等的但是我们也觉得这个是非常值得的吧同时在这个整个系列论坛的第一场的时候就会是我们北京 SE 的收购老师 Raja 老师在现场讲因为他那个时候正好是 SE 课程中间的一天晚上
所以就会在 SE 的那个朝阳区的这个培训场地里面所以我们当时是我们到时候会希望能够邀请到能够有北京的这个本地的一些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的同行朋友来现场来听这个东西所以就是第一场是线下后面的会都是线上所以大概每周大概有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吧所以大概是这么一个形式特别好我觉得第一场线下正好那个时候我也在现场也可以听一听
我其实还蛮好奇那个 NAT 就是这个 Neuroaffective Touch 它的 demo 它有 demo 吗它能放吗目前还不确定我们之前问了这个老师这个老师说之前要回去去找一找对对对因为其实像 NAT 是我之前我也体验过就是找 SE 的一位助教吴秀菊老师来体验的
然后我觉得也还蛮特别的就是因为大概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有点回复到那个婴儿的一个身体的状态然后呢他来帮我就是他用他的手来支撑我的那个心跳然后会激活我的一些原始的反射比如说他会把他的手指头塞到我的拳头里头然后呢我会自动的握紧他这是一个婴儿最原始的抓握反射
然后让我的身体回到那个状态然后看我的身体想要去怎么样然后我在那个过程当中我就开始我就头就开始就是开始很缓慢的就是很迟钝的向周围很笨拙的移动啊就
会让我想起我儿子比如说我们婴儿刚生下来那个小 baby 他也是就是感官都还不是很敏感然后呢他那个时候在探索这个周围的时候在只能活动他的这个脖子的这个感觉我觉得很有意思但我就觉得这个 NAT 可能我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就是 demo 应该是很难展示出来你只能自己去体验了以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就看这个老师怎么讲吧
反正这是一个很大的领域然后呢是一个很大的坑然后有非常非常多的不同的学派然后很多有创意的人发展出来了各种各样的巨声工作的方式学一个就三四年生化学习又来三四年哇这六七年出去了然后再学一个再来六七年欢迎大家来听咱们的第四季的巨声新浪潮论坛
然后欢迎大家来上 SE 的课然后欢迎大家对这个议题感兴趣同时如果是已经有经验的一些同行想要加入到我们的这些沙龙呀论坛啊然后相关工作的这个领域的开拓当中来也可以联系我们我觉得从我个人来讲无论是我个人还是还是这些发展都深受这个巨深的取向的东西的受益吧所以我也
希望能够我自己能够做一些事情把它更多的带到大陆的或者内地这边的华语的专业的助人职业者或者说就是心理治疗师的这个社区跟群体里来吧所以可以把这个概念能够让更多人知道然后能够让更多人来慢慢的学习这个然后受到他的益处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把它当做一个疗法去学习同时能够让更多的来访者受益吧
我觉得这个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让我自己很开心的事情鼓励听众可以来听我们的论坛然后在这期播客下面的文字介绍里面会有具体参加我们这个论坛的方式如果已经过了 2024 年的 9 月份之后你再听到这期播客可能就是论坛已经结束了你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来这个用公益的价格购买这个论坛的回放然后来看看论坛里面
都讲了些什么对对对我们这个论坛其实是公益的所以呢来听的同学如果时间赶得上的话直播是免费的时间赶不上后面这个已经过期了回放的话就是一个公益价格但是价格也很低 129 元对不对一顿卖当王的钱欢迎更多的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然后以后我们也会有更多的灵感把更多的相关的这些知识带到我们的播客中
我们的这个新浪潮的内容相关的这些节目里面来好 也谢谢小杨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来做这个播客的嘉宾好 那谢谢听众朋友们好 那就这样吧拜拜好 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