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里,许愿的优里,闲暇时写故事与短歌的人,努力生活的人。公众号:群星与大地 优里自述:** 放松时喜欢音乐,自闭时喜欢画画,疑惑时喜欢文字。 节目片头是优里自己谱曲自己唱出的自己的短歌哦。 内容由来 优里6月份在朋友圈每天发一首「短歌」(我看来是一首小诗),记录当天的心境和感触,我被这份细腻美好打动,约了8月份聊聊「每日创作短歌」的过程。 优里的画
录完节目当天,优里写下的****短歌
优里的文字 在节目正式录制之前,我们沟通了一轮大概的内容和提纲,优里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想贴出来给大家看,因为这样的文字,给我完全不同的体验,看完这些文字,再去听声音,你会有新的发现。 常常觉得自己可能写不成今天的短歌了。比如加班到晚上的日子,比如打完疫苗后,昏昏沉沉等快餐之时。但还是不想放弃,去回想,去感知,去努力伸出触角,重新激活那些在白日里有些疲惫麻木的灵魂,像一头蓝鲸一样,张大嘴过滤一天24小时,xxx分,xxxx秒的时间之流,筛出零星的片段吞下。 我想起,开车经过十字路口,瞥见一位穿白裙的女孩赶在绿灯亮起前,仰望天空,匆匆拍下一片云朵。 这个在车窗一角,转瞬即逝的片段被我抓住了,我可以写出今天的短歌了。 因为每天要去写,就会促使自己去主动寻觅和吸收。但写的内容不多,所以再忙的日子,我也还是有可能写出三十一个字。 这是写之后带来的缓慢改变。慢慢的,会想要写更多,更长,还想尝试拼贴诗。来自不同文本里的断句,被截取,重新排列组合到一起,成为一首诗歌。每一块不同截句背后隐藏的最初文本本身,一定意义上也是这首诗诗意的一部分。会觉得这和白天做着其他职业,在空闲时刻,出神之时在脑海中写诗的人。会在那么一刻,就像拼贴诗里的截句,跳出了原有文本的限制,生成了自己的诗意。 甚至觉得,拼贴诗才是写诗的真相,所有的诗句都来自其余用途的文本:新闻报纸,说明书,三流艳情小说,广告宣传,考试试卷,会议方案,通知通告等等。没有一种生活是纯粹的写诗生活,它必定有最基础的,最真实的生存背景和空间。所谓诗也就是生活的一个截面,时代的截面。 每日去写这个过程,也像是对自己人生每日生活的一个隐喻。短歌和本人一样,可能是平庸普通的,有朋友喜欢,跟着每日阅读一阵又离去,我有时会对自己满意,有时会自我怀疑。每日要不要写下去,每日对自己短歌的想法,暗合对自己人生的看法。我爱自己普通的自己,要过每一个普通的日子,这也是我对短歌的看法,我会写下每一日的普通短歌,写到我真的写不下去放弃为止。因为我爱自己,所以我会在创作过程中自我怀疑时选择相信自己的短歌,坚持写下去。而因为我每一天都留下一首短歌,所以在回望过去的人生时,我会因这些短歌获得一些成就感,不至于陷入完全的虚无之中。有一种互相借力,相辅相成的感觉。 有朋友提醒,不要有打卡心态。想了想,换一个说法,不算是打卡,我赋予它不同意义,是甜蜜的负荷,是卫兵与公主的约定——城堡下风雨无阻站满100天,是一千零一夜里拖延死亡的讲述,是串起每日命运的塔罗牌。不知道结局,但尽量写更长的日子。 每日短歌,感觉写下去,感觉整个持续写下去的这个过程和形式,是包含在整个创作意义之内的,而不仅仅是单个的短歌内容。就像一本日历,每一个单独的一天组成一个完整的年份,这才是它的全部。 六月底写到七月上旬,再写过七月中旬,七月下旬,又到八月。拉长来看,也可以看出一些不同。六月比较意气风发,惊喜闪亮较多,中间童趣一点,后期感叹和发问较多。也是对应自己的每日的人生状态。 不像日记那样容易流水账,不像故事诗歌那样,难度太高,难以每天完成,短歌刚好处在两者之间,可以促使我稍微提炼一下每日的感触和生活,但又不至于难度太高压力太大完不成。就比较适合我,是我喜欢的方式。在这个持续写的过程中,我对创作的兴趣,这个小火种就会一直保留着,我可以就着这个火苗,慢慢阅读,慢慢写更长的东西,不断添柴。也许,这个火将来会变大吧。 大家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 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保留创作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