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其实今天我们就是想想聊两个大的话题吧你之前不是去南极旅游了吗然后我我是想就当然就是我很好奇这个体验什么样的这几年我有好几个朋友也都去了然后呃就看了很多照片啊视频感觉都很都很都很赞呃
呃不知道到时候可不可以把你的 instagram 里发的那个视频现在打了一个屏幕上面让大家看一眼呃然后然后那个我这边我想分享的是这几个月来用 cursor 写 code 的一个体验嗯 cursor 反正就跟 github copilot 呀还有其他很多类似的这种竞品差不多的一个东西大概就两个话题不如先聊南极的吧我感觉这个比较 exciting 一点的 cursor 这个聊聊聊的又跟工作成长关系了没那么没那么没那么 exciting 嗯呃我
对我基本上是 3 月 13 日去南极然后转了 9 天整个旅行行程是 9 天然后回来然后这个这个
计划其实是去年看到微信公众号有那种旅行的那种公众号推送然后有一个叫做什么公益组织 Gapper 什么公益组织他们就说他们有这个活动然后现在也有空位
然后我看完之后就非常的兴奋因为我之前我之前非常喜欢旅游就是我在毕业之后就感觉旅游就变成了我一种常态然后对每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来说这种非常遥远的地方都是一种比如说里程碑一样的小目标
对,前两期也说你这个旅行可以帮你散心,帮你这个 recharge,前两期你也说到了对对对对对,然后之前就特别想去几个地方,一个就是南极,因为感觉南极很神,就是它首先不是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占有,然后它又是一块大陆,完整的大陆,然后它我们的这个
环境啊就特别的不一样然后就想去看一看然后以前小学什么作文上也写那个课文上还是初中就写什么斯科特考察站就他们去这个
什么经历千辛万苦到达的几点结果发现那个他们不是第一个到达的反正就是有种这种印象然后反正就是看到那个机会就就感觉也不是特别的贵就之前跟其他人聊好像说要十万块钱要去南极人民币然后那个那这一次我们去的时候大致就是六万
6 万左右 6 万 5 然后我觉得可能比 10 万要便宜一些然后就觉得
大輸血但是非常值就報名了然後之前的準備其實也不是特別的漫長就是其實買一身那個就他發的有那種材料就你買一身防水防寒服然後辦好這個阿根廷簽證因為是要從阿根廷的港口出發到南極所以其實我就是
呃年初的时候去办了一下签证然后买了一些装备然后就跟我的呃朋友一起去嗯呃要提前多久开始这种预约像比如我感觉之前我去不是南极的地方旅行就基本可以说走就走那南极这种是可以说走就走的吗除了签证的问题之外南极肯定不是说走就走但是呃我我跟那个船上的人聊就是我们是
做了一个相当于是探险性质的那种船他不是那种邮轮他英文叫 expedition 就不是 cruise 然后因为就舒适度啊包括这个灵活性啊跟大型的邮轮都不太一样我们是不到 100 个人然后
过去所以就可以登陆那种然后这种准备我感觉就是我差不多是提前半年把这个位置预约到但是我看其实提前三个月或者两个月的时候也还有人就我们到最后船上有一两个空位可能有十个左右的空位有一些是没有来有一些就是还没有定满
所以我感觉就是如果你有签证的话其实一到两个月时间准备就足够但是签证就比较麻烦就是尤其是作为中国公民
阿根廷的签证就需要去办理,然后在美国的话,如果是在中国办,你可以办到 10 年前但是在美国这边办阿根廷,其他任何国家办的话,好像都是只能拿到三个月然后我那时候就是算好时间去办了一下还差点就是他给我的那个时间没有完全覆盖我的行程
火急火燎的落地之后去他的那个理事馆说能不能帮我延长但是他说就是你现在签证刚好可以覆盖到你回回美国所以我那时候就比较幸运但是这个办签证是我 12 月就办了但是其实我的室友就是我当初
也邀请了我的朋友还有就我们住一块然后他的女朋友我们一起参加所以我们一共是三个人然后他俩都是二月份一月份办的这种签证就也都来得及然后具体的这些其实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
和其他旅行特别不一样的准备唯一就是你的装备可能要带这个防水防寒这种衣服但是这种衣服也就是比如说滑雪服或者是专门去户外店买一个只要是防水的然后防风的就可以因为它的那个靴子是船上提供的
然后其他装备其实都不用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冷因为我们是三月末去所以那个时候还是它的夏末南半球的夏末所以还是夏天所以就我们去的时候大概就是-10 度-15 度左右所以就是其实比纽约最冷的时候再冷一点就也差不多
对,其实主要如果冷的话是刮风,但是有时候登陆的时候就没有什么风,就只是温度低,所以感觉还是受得了的,有时候你爬那个,就是我们上岸之后爬那些雪坡都会流汗,都会出汗,对。
所以我感觉就还是挺我觉得主要是这个心理上的建设就是哇去南极了要准备什么然后大家都会去看一些这个跟南极相关的知识啊之类的其他的倒没有什么因为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船上就是跟室内这种温度啊包括环境都很像对那所以说的那在南极大陆上面呢你待了多久呢南极大陆上可能待了
10 个小时
或者是不到 10 个小时我们第一次是这样的就是整一个探险船的旅行比如说他会花两天时间在路上前进然后到了南极之后你在南极这些水域和岛屿之间停三到四天然后根据风浪的情况花三天或者两天就是提前或者是按时返回所以他没有一个很具体的计划
说我们第一天在哪个岛登陆第二天在哪个水域做什么活动因为一切都要看那个天气然后每天晚上就是我们的行程这样就是在路途中的时候就是在开那个开船不登陆的时候每天
会有一些就是他们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这些南极的动物啊就放幻灯片跟那种大学上课一样然后下午就是有的时候是放电影就最后一天然后之前也是讲解就是会有自我介绍啊船员然后一些这种活动
然后他就跟我们说因为这个风向特别的变化特别的快然后尤其是从那个阿根廷那个角落是离南极最近的那个南美的那个尖尖然后我们到达南极州也是离南美最近的那个南极的尖尖就是他叫南极半岛就其实没有在那个
非常深的大陆那个圈内就是在它伸出来的那一点着陆的所以中间那个地方的海域非常的窄然后你会你如果看风向图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就是比如说太平洋或者大西洋太平洋或者是印度洋就是它左右两边的那种很宽阔水域然后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风团但是基本上就是有好有坏但是
一旦到这个狭窄的地方那些风航都会聚集起来然后就很容易形成那种很狂的风然后中间那个海峡叫德雷克海峡这个词好熟悉感觉立刻学过感觉对对对就是之前在那个巴拿马运河打通之前所有的这种航道都要要么是穿过这个德雷克海峡要么就是那个什么
从北边我不知道有没有从北边的但是之前说什么百慕大三角就是那种反正就是这两个地方都是臭名昭著什么事故多发地所以这个地方的风浪就很大然后我们去的时候就是老是颠簸所以在
我说好多,就是在大陆上停留的时间其实不是能很好的预算然后我们比较幸运前两天都可以登陆它的活动就是到达南极之后有半天是登陆然后剩下半天是坐冲锋艇在水域上来回转,然后就是看动物
所以我们前两个半天是在这个大陆上可能每一次会待两到三个小时然后后两天有两次就因为风浪太大没有取消了就出行了可能一到两次所以总共可能也就是十个小时左右
那你们比如说你们下到那个陆地上面我这里看 google threeview 就是穷人的旅游就是看 google threeview 啊我在这里看看这个登录这个地方看起来就是呃感觉那你们往里面走他能走多远感觉这个雪好厚好厚啊 antarctica 对我要大家看那个我看一下就你比如说你搜一个在 google 地图上搜一个叫 paradise bay 就是天堂天堂湾然后搜 antarctica
然后那个地方就是其中我们登陆的我们好像没在这边登陆就是可以登陆的一个地方然后这种地方就是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景就是那个路上全部都是积雪
然后会透露出一些那种岩石的颜色就是如果是那个很大的山的话但一般都会被雪覆盖然后我们走在那个路上我觉得第一次登陆的时候我们是在那个布朗考察站布朗考察站是一个阿根廷的那种南极考察站然后登陆的时候就是先
跨到那些石头上石头上没有什么雪但是比较滑然后走到那个岛上就是大陆上之后就完全就是白雪矮矮的一片然后你走一步就是一个深的脚印那时候好像还下的小雨还是小雪然后就走都是那种新雪然后走一步一个脚印但是有的地方就是有很多动物比如说企鹅然后这个时候企鹅如果走的时候它地上就会特别的脏
然后会有那种什么企鹅的粪便了你把到他们走走那个踩雪之后哎对就就跟这样一样跟土这种混合起来混在一起嗯然后有时候就地上会变得特别的硬对其实都已经冻起来就不是那种很松松的雪了就是那种嗯对这看起来的确是比较硬的像冻土这种感觉呃有点像冻土但是这一般就是动物多的时候动物没什么动物的那些地方都是这种新雪嗯
然后我觉得第一次上的时候就心潮特别澎湃然后就沿着那个就当初我们的向导就说我们在这个就是布朗卡查站这个地方登陆还插了专门插了一个旗就说这是你的这个第七大洲
到达了第七大洲,然后大家都围着照相,然后沿着小路,工作人员会先下船,下船之后他们会在岛上插一些航标,就是那种旗来指引你说你必须要按照这个道路走,你不能去别的地方,因为别的地方可能
比如说危险呀或者是说会有其他的这种动物啊会伤害到他们呀之类的然后你就按照那个一直登山跑跑跑跑跑跑到一个一般就是走到一个山顶上高坡的地方可以俯瞰这个整个岛屿的全貌或者是水域的全貌我们一些登岛的这些
路途大部分都是这样,就比较简单,你看那些人登上的就是一个黑点,然后你就沿着这些走,但是在走的那个过程中,就是有会有很多的这种雪,就不好走,其实,然后有的地方会有很多企鹅,然后他就那些企鹅他们走的那个路多的话,你就会看就是跟那个滑梯一样,他们叫企鹅通道,
就是你如果上网搜应该也可以叫英文叫什么 penguin highways 就是企鹅走的企鹅多了就成了鹿然后就很滑反正而且很臭就是这次我去了之后才发现企鹅是可以远观但是你近距离去跟他们接触的话
你走到他们堆里就特别特别很就是厕所的味就是我记得以前上小学小学那时候厕所还没整修然后我们就用那种很简陋的水泥水泥毛是这样子的东西吗你看到的是这样子的东西吗
对这是企鹅 highway 就是企鹅通道就他们会把这个雪走的特别的陷下去然后那个冰道就滑滑的然后企鹅走路的样子就非常可爱他们就是这种一摇一摆的就你想象一个人把那个双臂摆起来就形成一个梯形
然后手撑着然后对走路就一摇一摆的非常可爱对我刚才搜这个 penguin highway 不知道为什么出来全都是这些动画然后感觉这是一个应该是挺挺对反正就是我得加我刚才加了 photo 也没有用哇这是刚才我得加的 antactica 才才可以就还挺有意思的
这个 Google 不太行对他不知道我们在讲这个东西对企鹅的味道我可是深有体会之前来西雅图刚才西雅图的时候去了两个那种公园一个在西雅图一个在西雅图南边然后都是有企鹅而且是那种热带企鹅他们就是他们都没有在冰的地方待他们就是夏天这种公园他也能够待好像不是所有企鹅都是得要冰冻的然后他们那个地方也是特别的臭嗯
对对对就臭臭的对也很可爱的像他看起来跟跟这个照片里面这种南极企业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至少我看不出区别来然后也都是那样的就两个手那样对
是我们这次去就看到很多可能平常比较难见到的动物就除了企鹅以外我觉得其他的动物应该都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但是我觉得南极因为首先没有什么人然后动物不受打扰另外可能那些环境比较相对嗯
相对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所以我们在沿途看到好多就是比如说鲸鱼我们做那个冲锋艇有一次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他们会放那个充气的那种冲锋艇下水然后你从船上进那个艇然后工作人员就会带着你在那个水面有很多伏兵然后还下雪然后再到处转
然后去找那些动物其实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动物但是动物就特别多你晃悠晃悠就好了然后有一次我们是见到了一个海豹
就趴在一块浮冰上就在那睡觉之类的然后我们去了他们也不那海豹也不 care 然后我们就尽力的哐哐哐对它拍摄然后还有一次是我们刚下船然后就有工作人员发现有好多鲸鱼在我们的水域然后我们就慢慢的靠近然后会发现就
是有两两结对的那种鲸鱼就是你会看见它们是在水面上有一种那种深色的一个弧形在好像在水面下就快速的在飘动然后你就知道是鲸鱼然后就慢慢的靠近然后那次我们跟鲸鱼互动了差不多快 40 分钟就是
工作人员说就是他也没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过鲸鱼就是我们开到那个地方鲸鱼好像就感觉像在玩一样然后他就绕着我们的船在游然后还从我们船底下就是游从左边游到右边然后就有人把那个 GoPro 伸到水里甚至都可以就是碰到那个鲸鱼然后就会就是很神奇就是我觉得南极给我整体的感觉就是
一旦是在那个环境下
那个云就特别的低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气原因但是给我整体感觉就是每天南极的都是多云然后因为南极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白苍茫茫的所以你会感觉云压的特别低然后旁边的那些山呀然后伏兵很高他们这个尖尖都被云遮住然后你
这个 360 度环绕你就会觉得好像是一个就是天原地方的那种感觉也不是天原地方就是你在一个水晶球的一个中心然后那个天是一个弧度的因为云压得很低然后四周都是水你就会觉得自己在一个比如说那个出门的世界那种封闭的环境里然后旁边就是什么都没有会有偶尔一些动物在你左右就
与世隔绝非常的那种感觉非常强烈对你那个金鱼是多大的也好有那种我之前看到有很大大的金鱼有那种比较小一点点的金鱼这只可以跟你说待好久那只是大带小的呀应该好像是蓝金就是我们这一次见的好多都是蓝金蓝金就是最大或者是第二大的
蓝晶游戏阴谋论这谷歌给我来的什么结果今天管谷歌估计有问题今天估计对我在看你的这个写这个邮寄嗯对蓝晶还挺大的然后我们本来是想看虎精但是好像没有发现虎精
然后那个工作人员就跟我们说就是蓝鲸的性格一般比较温顺吧他们会在这个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海域迁徙然后有的而且那些鸟也是就是他们其实南极的鸟有很少是定居在南极的就是有一种鸟是有一些鸟比如说它会吃企鹅
然后我们有一次在登岛之后看见一只企鹅肚皮那个肉已经露出来了它就在那瑟瑟发抖然后感觉就是要么是海豹或者鸟把它叼的
然后还有一些鸟是它会吃企鹅的粪便就是企鹅的粪便里面可能有它们未消化的食物然后那些鸟就捡它们的粪便吃这些鸟可能是专门在南极生活但是有很其余的很多比如说什么信天翁就感觉这种都是在书本上听到什么雕
他们就是会来回迁徙就是我看一年就会从北极跑到南极我说就特别特别的不可思议吧就是金鱼也是他就花好几年的时间就可绕地球好几圈他们就一直游一直游
嗯就会觉得其实其实这些动物经历的可能要比我还要多就是走过的地方是不像我们就待这个地方就基本待了一辈子不像他们每年会牵起来牵起去是
那你觉得那听起来好像是之前花路途上去的时候就花个几天然后在那里在那个南极附近花个几天然后是每天可以上岸一下然后又回来然后然后其实在南极附近待的时间相对来说短一点是吗因为你其实要坐很久的船过去嗯是其实你待在南极也是很多时候就是在船上
所以真正在南极就是经历感受它的这种时间一般就是在冲锋艇或者是登陆的时候每天可能就有两个活动然后每个活动可能是两到三个小时所以其实整个时间不是很久但是我觉得就一直站在那个岛上也没什么意思就是已经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看了
刚开始可能会新奇哇来回拍照但是后来就是哦又是这些企鹅或者是这个哦又是有一只鸟之类的就是一是习惯另外他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就是他就是雪雪山动物然后水就是给你一种怎么说就是我可以站在那很久但是并不是因为
我对一切都非常好奇而是有一种就是那种很很奇怪的感觉就是与还有我说与世隔绝感嗯就我站在那我就会想我现在在 pto 我现在在放假然后我的同事都在工作我工作离我好遥远哈哈哈哈对那你觉得你这个时间待够了吗还是说你感觉这个是以前是刚刚好的一个时间我觉得这个时间挺好的其实就是如果他
如果我们十天内都在南极,其实很难每天有不一样的这个,其实我也不太知道,因为我感觉我们,就是虽然我刚说就是你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可能觉得没有什么,但是我感觉南极还是非常非常的多样,就是每天我们登陆的地方,每天我们去经过的那些专门去游览的地方,它
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第一天就是 in general 南极,我到了,然后猜猜雪,然后登一下路看看这个科考站然后第二天我们登陆的地方就是跟企鹅近距离接触相当于,就是那个岛上有非常多的企鹅,然后满足大家拍照的这种欲望
然后第三天登的那个岛好像就是呃是之前就是就是除了他的自然风貌以外南京也有很多这种历史然后有一些人类的历史遗迹
第三天我们登的就是岛上有一座有一个巨大的鲸鱼的残骸然后那个是因为之前很多人在南极捕鲸就是挪威那些北欧的人他们会去航海到南极就是比如说上个世纪或者是就是
几百年以来吧近代的时候他们会用那个精油就是炼精油然后用这个油脂来做各种东西因为那个时候可能这种矿产的资源不是很丰富石油之类的然后他们就会用这个去做比如说化妆品食物这种黄油然后还有就反正需要油的东西都很多还有这个发电什么蜡烛这种东西然后
就捕杀了很多鲸鱼然后那种就你看起来也挺震撼的就是人类做出来的这种景观然后最后一天我们登陆就更震撼一点就是他最后一天是我们登陆的叫一个什么捕鲸者湾还是鲸鱼湾然后上面有非常多的这个工厂装置就是他工厂是
之前叫补金工厂然后有很多那种特别特别大的就是你看工厂里那种油罐它就是成倍的比那个油罐还要大然后都生锈了就是铁锈
远远看出就是几个这种不规则的排列我猜就是可能也是有的地方就倒了就这种倾斜着就非常像那种一个外星外星上面有一些荒凉的这种装置然后就给我的感觉就特别的奇幻或者是诡异啊
然后有些那种加工就是那种蒸汽朋克式的那种加工厂就是炼油的那些管道然后在那儿弯起来反正就是每一次登岛都有一种就很新的这种感觉就因为每个登陆点其实景观不是特别一样所以并不会觉得是一样的东西对所以我感觉就最起码我们这个航程
嗯我觉得每一天都有新的一些收获然后呃而且不会特别的无聊就可能在路途上的时候会觉得有些无聊呃加上那个航程颠簸就是呆呆晕的不想不想说话就只躺在床上嗯对我是个晕船的人所以我特别怕坐船就是一上船就开始吐吐到下位置如果要做这种几天这种我不知道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会不会把我这个晕船没给治好还是说就是以后更更不敢去坐船了
我我到对我之前倒不觉得我会晕船因为我感觉我没有特别大的反应嗯但是这一次我是真的就没有吐但是我是真的觉得很难受因为他那个浪都什么三四米高然后我们睡觉就是经过那个海峡的时候嗯那个睡觉晚上就是正在睡然后突然那个床就动把你这样拍起来就跟坐过山车一样床上会绑的完全带吗
呃床上没有关系带但他他那个船船舱里的所有家居都把绑上了带子就是要么定在墙上了有那种带子或者是沙发或者之类的下面都会有一个带子跟那个地板的钉但人没有绑在上面对人没有绑在上面人是可以滚下去的然后到但我们没有滚下去就是但是船左右颠簸都差不多就可以把你滚下去那种
我然后我我那时候就脑子里会有一个幻灵就是我这样看一个电影叫悲情三角是叫悲情三角吧三角
对叫悲情三角然后里面就一幕是很多这个人在邮轮上然后邮轮发生了这种就是大浪之类的然后船上的人船上的人走路都歪歪扭扭然后有人还在吃饭然后全都在吐然后结果就是有人在上厕所厕所水又在地上来回反正就是非常的冷然后那个满脑子画面都是那个电影里的那个情节
对我感觉对我看一边听你这里描述一边再把你那几篇公众号的文章一边大家看感觉这个感觉还是会会比仅仅听要好一点呃之后我看看能不能截几张图放在这个视频里面这样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接着看你的这个 blog 但不想就比较偷懒的可以看看视频也就够了嗯对呃那对于这个南极这个旅行的这一个 section 还有别的想这个收尾想讲的吗
我推荐大家如果做一个广告我觉得有就是那个工作人员说就是每年可能有几万还是几十万的人来南极就不是特别的多然后去南极你就必须要经过这些一个专门的旅行项目才能向那里过去确实花销和准备都比较大但是我觉得
真的是一个就是能让你看到哇地球上有就他跟你看电电影或者是书面上拿到的信息跟这种真实的在置身在这个环境里是
很不一样的就我推荐大家都去一下可以对北极也不太一样就我们去阿拉斯加感觉最起码还有人烟或者是最起码这些冰啊什么的你还能看到一些这个树或者是植物但是南极就是就字面意识上的什么都没有就可能有一些绿色的苔藓充其量
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对可以不英传的小伙伴可以可以也不怕冷的小伙伴可以考虑去嗯嗯那我们下一个 section 是关于聊 cursor 的你用过这种 AI coding 的工具吗我我觉得我应该特别想用但是公司的东西就没有办法用然后我除了公司的东西以外我最近很少写其他方面的 code 所以嗯
我就是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用但我一般就用那个 cloud 然后直接用对话框跟他聊对
对我感觉就是用对用 chatgpt 或者 cloud 或者 geminiwhatever your favorite 这个 chatbots 就已经可以实现一个基础的这种 ai coding 了但我感觉把它放到一个这种比如说 vs code vs code 就可以用那个 copilot 嘛 get up copilot 那个好像今年初的时候呃是那什么是有一个开了一个 free tier 所以谁都可以去用一下每个月好像有有 50 还是 100 个这种什么 prompts 一个 limit 然后超过那个 limit 你就得去买他的那个 pay tier
然后像其他的 cursor 什么其他几个就是就好像忘了也没有 free 的了反正因为我们公司 subscribe 了所以我我我就我们公司有个 enterprise 的这种呃 license 所以我们现在天天写 code 都是有用 cursor 然后今天主要是想来分享一些我的这些
就肯定大家多少听到说 AI 可以可以这个取代取代马农啊然后 AI 可以就是改变整个这个 software software engineer 这个 industry 就未来比如说呃十年之后该不该该不该让你小孩读大学选他比如算你这个专业啊这种呃方面的这种话题今天可能我想说的是比较具体的几个几个
很小的 angle 比如第一个 angle 是嗯我不知道你在 facebook 这个 reviewpr 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是叫 pr 吗还是叫 div 还是叫什么你们叫你们叫 div 对不知道你们叫你们 review div 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们比如我们 reviewpr 的话以前的话如果只是一个 research 的一个一个一个 repository 的话可能就
不会特别 rigorous 就大概看一看只要就是互相懂就行了如果是 production code 那肯定会比较严谨嗯然后随着这个
AI coding 介入之后我就发现那其实哪怕是 research reporeview 的这个意义也不太存在了前段时间我们在讨论就是说我之前几年参加了一个这种类似于 incubation 的项目就比较偏 engineering 不太 research 但是呢是一帮 researcher 在这里搞的所以呢所以我们其实是非常倚仗几个这种有很强的工程背景的这种 leader 在那里
教我们哦这是自己的 PR 应该这样子来做不能太大不能太小然后呢他会给我一些 feedback 然后我们通过读他给我们的 PR review 的 feedback 我们就可以去学习嘛然后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一个 engineer 然后呢那现在如果是 AI 写的 code 的话然后我们就在想说那你给的这个 feedback 是是给什么呢
是因为人都不再写 code 了那你去帮人提高写 code 的能力还有这个必要吗然后这是我当时就是跟我同事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 define 有一些有一些 repositive 是 AI 写的我们不要花时间去 review code 了然后这些 repositive 是人写的我们要互相这个 review 对方的 code 来来帮助成长我不知道你对这方面有什么看法
我们内部是有一些这种你要说这个 Copilot 的这种
工具我们内部是有就是我们有一个就是 Metamate 或者 Lama 基于 Lama 的各种这种 tool 但是肯定就没有商业化的那些产品要好我觉得其实不是很好用然后所以我感觉在我们公司里大部分还是用就是在经过人修改之后的这种 code 就哪怕是全是由这个 AI 写的人也会去改动一下
能改动是因为他不 work 吗还是因为人就想去改我不太清楚我觉得对我就只是我的 case 来说大部分是因为他不 work 或者没有完全达到我的要求嗯哼
如果玩家打我要求我就是我是这样就是如果他给了我扣的我一般会先去跑一下然后发现这个结果差不多的话就会去看一看就是我不会我觉得就是虽然不是我写的但是我也想理解一下他的这个逻辑然后我百分百的这个掌握了他怎么写的之后我比较有信心用到其他的地方
所以我感觉这个整体的 flow 还是要有人的参与但是你说这个什么反馈之类的或者这样说这样问你比如你现在给你的队友这个 co-worker 去写你的 diff review 的时候你
会 focus 或者说你想得到什么样的这个 review 呢是你想得到一个 approval 你就可以 merge 了还是说你想真的得到一些 growth opportunity 还是有别的东西我没有什么我觉得 code 的这一方面就是我们现在组里面做的一个东西也是偏这种 incubator 的呃东西然后大家都没有什么就是我觉得我
很少有那种特别偏产品然后大家一定要遵守什么样的规范这样 code 的写法而且我觉得其实 AI 在这上面已经做得特别好了就是 code 的规范然后你应该怎么定某种模式所以我现在我们现在更多的
关注点是在于这个比如说这些功能它有没有做全然后你的 code 里面如果哪些地方我不太理解它会 comment 一下就主要还是这些我并没有觉得我们组会很有那种 code 上互相通过这个 review 来互相学习的这种
对我感觉我感觉我我是几年前也是也是各种机缘巧合加入这个这个 blink 的这个 incubation 项目我觉得这个完全改变了我对于 engineering 方面很多看法就是嗯虽然我肯定现在还不会是一个就是
就是一个实打实的一个 software engineer 毕竟就不是我的 I'm not trained to be this 但是我感觉我已经能够比绝大多数的 researcher 要写出更好的 engineering 的 code 了然后现在我面临的一个对于 cursor 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说那还需要这样这个 skill set 吗就是像你说的吗那如果说 AI 可以帮助你做各种规范啊这种东西的话是不是说未来嗯你不需要学这种
这种这种这种范式啊这些东西的我觉得是 high level 吧就是嗯怎么说呢嗯给我的感觉是现在是你懂这些是更有用的因为有很多时候比如说如果我不太懂代码我给他的 prompt 更多的是你给我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功能就根据我的经验啊比如我之前会做一些个人小项目然后我就跟他说你给我写一个网页这个网页要 ABCD
然后我发现他给我的代码就只是为了实现那个功能就是因为 AI 可能也不了解你的所有语境就他不知道你是为什么要做这个你之后的打算是什么所以他给我的就是一个 OK 我可以 work 然后给一个输入会有一个输出
但是我拿到之后我肯定不满意,然后我其实尝试我一些手段吧,就是后来我就觉得 OK,首先我发现我把所有功能都列出来,然后让他实现一个会很慢他输出,而且很多时候不 work,就是你一下让他做一个很大的工程。
但是如果让他从一个小功能做起他就会忘前面的或者他会你的这个 chat 到 limit 就没有办法一直迭代然后我后来就是如果比较复杂的话我会先说 OK 这是我想做的东西现在呢你是一个这个 TOM 就是 tech lead 或者是你是一个这个这个规划工作规划管理的专家
然后你先给我写一个文档设计文档你先跟我说这个东西想实现首先把功能给我都列出来然后它的优先级另外你怎么实现它需要用到什么样的模块它们这些模块的大致的实现思路是什么样然后它就会给我一个文档给了文档之后我会先去看一下就是哪个 make sense 哪个不 make sense 然后我先把这个文档给它
就像一个大体的计划给它弄好之后我可以把这个在味道不同的现成里面就是让不同的人不让不同的这个 agent 或者 LM 来帮我实现不同的这个模块然后就相当于我是做一个整合调整的作用然后我觉得这个也非常适用于那个写 code 就是就所以我觉得 AI 它因为它不是我们人就它
我觉得我们跟 AI 就是 situational ship,我们想用的时候跟他说一下,他只了解片面的信息,但他掌握不了我们所有想做的,包括我们的工作优先级,我们工作的环境,所以他很难给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跟 code 相关的,比如说我说你帮我实现一个这样的 feature,
它可以帮我实现,但是如果接下来我要实现 featureC,featureD 跟这个是比如说平行的或者是 base on 这些的如果它一开始给我生成的那些东西只是为了做某种 feature,那它可能后来的改动就会非常的差就是我觉得我给它的 coding example 会决定它给我的 code answer 的 quality
所以如果就是脑子里没有一些那种范式就比如说我想 ensure scalability 或者是我想 ensure 这个 flexibility 我需要比如我要写一个 agent 我可能会想要一些 agent 有可以用 tool 然后可以用一些可以有 communication 的 protocol 就是这些东西我可能需要还是需要人去规划好
然后它有了这些信息它才能给你一个比较好的这个就是比较怎么说 potential 比较强的这种 code 但是我感觉这个可能就是设计模式或者是你说这种大体的这种 system design 上的东西但是 engineer code 我给我的感觉就是
那些比如说怎么说写 code 的那种习惯很多时候其实他都比我要做的好就比如说写注释命名的这些东西但我觉得这些也是怎么说因为这些他其实我觉得不算是一个就你没有人说这个人这个 software engineer 因为命名特别的这个
特别的准并且全面所以我们要招他就我觉得他这些是一些习惯所以当这个 AI 给了我这些 code 之后我反而会把我的命名也尝试跟他这种就向他靠拢所以我觉得就强一莫化也会让我写的 code 更就比如说我让他先用 Python 代码
他所有的 Python 代码都是那种有 type 的,我也觉得好麻烦但是为了跟他的标准一样,有时候改小地方也会就 follow 那种东西所以我觉得还是就看你怎么理解这个,怎么说,就是 engineer 这种写代码的习惯,就我觉得
一个真正经验比较多或者知道每一个代码这种逻辑架构的东西的那些知识还是非常有用的对可能我是因为是就是至少在 PhD 期间都是写思加加为主的是一个 strongly type 的 language 然后入职之后
之前做了很多个项目三四个项目也都是偏西加加为主的然后之后被迫学写前端在 incubation 里面学前端然后学了 type script 然后一开始是在有可能几个月的这种 transition period 就是那个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是用了 java script 然后我就特别不习惯因为他没有 type 就我特别不能够就是至少我的 mindset 就是我不能够接受一个 variable 不知道他的 type
那所以当时我们那个团队从 javascript 转到 type script 的时候我感觉哇好熟悉啊这就是一个 ci 加只不过是一个跟风不灭对其实一个是个不一样版本的 c i 有 type 然后你说到 python 有 type 我也是觉得每次我写 python 的时候我觉得我很怕这个 type 哪里的地方就被就被被转走了然后呃像你说的很对 ai 有时候写 python code 他会加 type 然后我我感觉虽然是个好事但是
又跟我理解的拍等不太一样因为我从来没有读过人写的那种拍等扣的是有太对就这就算有也是很这有那里没有就不会那么 consistent 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比来
嗯就关于你刚才说有一点我觉得非常的有有意思就是我不知道你对这个什么 multi agent 或者是这种 coding agent 有没有了解但你有说了一点跟我之前读到的几篇这种 blog 都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就是要有一个文档这个文档是帮助你和帮助 agent
进行一个 context 的一个 sharing 的一个空间就是就 agent 不能够一直在 blahblahblah 一直写 agent 得通过这个文档来跟你沟通然后然后包括 agent 跟 agent 之间如果他只通过 code 来沟通他们很快就用完自己的 context window 了就算他们 windows 很大比如像什么 gemini 什么有 emilion 或者更大的 window 他其实越长那个至少那个 performance 还是比较会会蛮下降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能有一个这种 shared contact shared memory
as the form in the form of 这个这个这个这个文档我感觉挺好的嗯这个我感觉你说的挺挺有挺有意思的对我我觉得就是嗯嗯一个人控制多个 agent 就会感觉到这个管理团队管理就是人跟人之间就越来越类似人跟人之间的这种
合作但其实你要是转念一想他 AI 之间需要人这样类似的合作吗还是说只是因为为了便于人的这种管理因为我毕竟是我们在用它就完全也不太可能是个阵痛可能等到 AI 再变得更强大就不需要这么多个 AI 了就一个大模型就说不定就可以了一个世界模型一个
嗯你刚才提到另外一点就是你说现在这个 codingcoding model 可以写比较小的 feature 比较好用啊这个我也非常同意就是你如果比如给他一个现现成的一个一个文件然后你说就模仿这里面的这两个 function 写第三个 function 对吧他基本上可以写的挺好的就是基本上基本上可以 99%的情况可以直接就过了我也不会再去修改什么了然后这带来了一个一个一个 consequence 就是很多以前不写 code 的人他其实通过这样的 cursor 啊
他可以写 code 了比如说我们公司现在有有几个 designer 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比如说他们这某个地方想加一个 slider 对吧想加个 slider 看看不同的这种 experience 以前他们只能用什么 Figma 呀设计出一些 design 然后然后但他们看不到真正在产品里面会什么样的一个呈现形式就是 user experience on real data 会怎么他看不到然后现在他们相当于去跑进 Cobase
然后然后跟克里斯说一番话然后这样克里斯把他扣的帮他比了一下然后他就可以可以有一个这种 local build 跑起来了然后在至少在现阶段这些他们的 jpr 还没有说要去 merge in production 因为他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写的 code
是不是百分百正确的他们也不知道是不是符合这种呃就是 engineering 的这种要求的但是通过他们通过他们自己 design 的角度他们已经足够他们自己做一些测试了我不知道你收到过你们内部一些 designer 啊他们他们有用用用用这种 coding 工具来去 push 你们 engineer 干活吗
我们其实没有太多的就是我现在做的组就是推荐算法就没有什么没有对对对基本上就是一个工程家算法的组但是我之前工作的就是我也很烦 Figma 我觉得怎么说呢就是就是 designer 的设计语言和工具就是 Figma 吧但是什么时候都都用来 Figma 然后跟我说哎你把这个实现一下
就觉得很怎么说我觉得就是因为 Figma 给你的是一种我可以交互了给你一种错觉我这样用但它不会给你一种真正用产品上之后你怎么想就比如说我之前做键盘会有这种不同的动效然后你 Figma 上看起来哇这个亮闪闪或者那个炫酷但是你真正打的时候就非常的这个怎么说嗯
扰乱你的视线或者注意力但是你用的时候但是很多时候 Figma 上你点两个键试一下就行了所以我觉得这个 feature
就我觉得你们的你们那些底单呢还都这是我们就是我们的那为什么要学这个因为他可能感觉有时候他给了一些 feedback 然后 engineer 实现的时候又不太好所以底单就得重新回去设计这其实给双方都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增加整个 cycle 的时间如果现在 design 能够用一些简单的去做一些这种测试他其实就马上能辅助到自己的 design 然后再去做新的新的一个 iteration 是的所以我觉得
就是你这样想但我我之前工作里面我觉得没有 designer 会这样做我的 designer 对自己的那个范围还是 scope 的对自己的 scope 还是嗯怎么说守着自己一目散对得罪他反正随着 ai 工具出现这些这些 boundary 都会都会变得模糊然后然后对因为我之前感觉说呃叫什么
你现在你你你直接可以用我忘了 Figma 有个功能至少当时当时我们公司在试图收购 Figma 的时候当时我还对 Figma 有很多了解想了解他们是干嘛的看看有没有对接 Tech Transfer 的机会啊各种东西的然后我也了解到他们当时想要做一个这种从 Design to Code 的一个这种类似这种 Feature 不知道他们现在 Shift 这个 Feature 没有但其实这个 Feature 其实就是会 address 你的这个痛点嘛就是 Designer 他们起好 Design 之后有个一件事生成就可以把相对的 Code 生成他们就可以去跑那个 Code 了
然后其实这个相对上 design 的跨界嘛在 Figma 之内加这种 coding 的功能同时现在我们在 cursor 里面也可以通过这样 coding 让不太会 design 的人他也可以正你刚才说的嘛你直接帮你写个网页你让 cursor 就可以帮助你去
设计一个网页那你就不用去生你只用跟他说啊他应该长得像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东西他就会帮你去网上搜一些图是你可以发一张图给他他可以去帮你去 pars 我看这个这个这个跨界已经发生了然后只是说可能现阶段的 ai 他只能还只能支持在小规模比如说一两个文件啊几个 feature 当我感觉按照现在这个 trajectory 如果你相信这个 ai hype 的话他接了几年他如果能够 scale 上去的话我觉得是会一个是会是一个这种 paradigm shift
是我现在就觉得你刚说这个 designer 交流然后他甚至扣的
现在还是一种硬 translate 的方式就相当于我想表达我的一种想法以及我的那种我有一个目标然后因为我不会这个语言所以这个 AI 帮我 translate 成了把我的想法 translate 成那个语言但是 exactly 是不是那种描述可能我也不太清楚但是以后的方式就可能甚至是说就这个 code 可能
就是会不会生成会不会有一种比如说只有 AI 知道的语言然后我们说的东西然后 AI 是对 AI 来说是最优的但是我们不需要去了解但是我们只我们只有 Input 跟 Output 我们 Output 就是看到我们这个表现这个现状然后 AI 加上他的语言就是这语言其实就也是另一种 code 来操作这个
应用的运行嘛但是只不过他是专门为 AI 优化就我们就没有没有必要去管这个 code 怎么跑了而是说如果能达到每一个他呈现出来东西我们都可以去 tweak 的话就是比如说去跟 code 一样去 modify 但只不过我们是用自然的语言输入那可能就非常的非常
非常的强嗯对你说的全世界想象我想到说之前我看了一个视频是两个 AI 说话他们在用自己的话对对对他们发明了一个奇怪的语言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语言反正他们肯定认为这个应该效率更高比他们用人类的语言是的是的所以就可能不用那么多的 context window 我的我的钱就不会
就他自己的这个 coding 呃机制可能就上每一个字符的伤都会非常的大对然后对对对然后所以刚才就讨论了这个 pr review 然后 design 的 coding 嗯对然后然后我就感觉最后一个可能我想就是我们玩的今天时间也差不多最后一点可能我们没有时间聊的太深就是对于这个
soft engineer 这个职业的未来会怎么样我感觉通过几个月的试用我感觉写这种底层扣的就是 low level 的 coding 是这样子的工作将会慢慢慢慢的被 AI 所取代然后在现阶段
像你说的这种 architect 这种你要做一些 scaffolding 你要做这种这种 stock 这种 review 的这个职业我感觉暂时还是存在的因为呃现在也还不够厉害就你还得需要帮他搭个架构但是我总感觉这是一个中间态就好像去年还是前年 chai gbt 刚出来的时候 prom engineer 是一个很很火的一个职业然后但是至少当时我感觉我也做了很多 prom engineer 的东西就比如说给给给
给 gpt 3.5 或者 gpt 4 刚出来的时候你给他一个 instruction 如果他 output 一个 json 你得给他各种各样的 guard rail 让他 output 一个 json 但是今天今时今日基本上你只要跟他简单说一个 output 的 json in this format 他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了非常好的了
所以这方面的 prompt engineering 就已经不需要了然后我就在想说那这样子的作为写 code 方面这种 scaffolding 这种 doc 是不是也是某种意义上的 prompt engineering 然后过个一两年这也不需要了如果这个不需要的话那 software engineering 这个职业将会有什么样的改变是挺有意思的我觉得我觉得不会不需要吧就是如果交流对象是人的话总是需要有一些交流的媒介
只要你去跟分享有这个合作,只要中间涉及到人,不管怎么样都是需要有一些这种媒介,然后现在这些文档啊,包括它就是我们现在可能感觉比较舒适的媒介。
或者是比较好用的一种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它会存在但可能会有一些范式就比如说甚至是那些 prom engineer 现在可能以前是 low level 的就是你需要比如就跟这个文章一样你需要定义每一个 feature 它 input output 怎么写因为 LM 自己可能会写乱
但是呢就跟那个 Jason 一样但是现在 Jason 基本上就就是想完全遵循那个风格但是你还是需要用很多的 prompting 就 prompting engineer 还是一门
很玄的学问只不过现在大家发现了很多有用的就把它定式化了所以我觉得就是可能会发现这些 work 就不用下那么多的功夫嗯就比如说什么 react 或者什么什么 self critique 就就这种乱七八糟的这种范式呃放上了但是嗯
就是整体比如说你的文档整体的架构然后大的方面的东西我觉得还是得需要有这些作为参照但是就像你说如果
模型发展的特别特别的先进之后可能他他能做的东西然后他的记忆他跟我们交流的方式就更自然这是我感觉可能会迈向的一个方向然后他就更像一个人就像一个合作伙伴一样然后我们跟人之间交流的这些东西就比如说跟一帮英国
和跟一帮什么俄罗斯的人交流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就他们可能会 develop 就跟我们刚才说的刚才说的一样他们自己之间的语言但是只要是要跟我们交流都是需要有一些这种这也是一个交互的问题吧都是需要有一些这种媒介或者是工具
作为这个参照或者是互通的一个方式所以我感觉他可能就是未来的这种如果是工程师的话他可能更多的就像你说的关注的是高层这种可能他他不再是搬砖了就不像我们说搬砖了但是就可能就变成建筑师那种就是画图就
反正不管怎么样这个职业是不会消失的我感觉最最起码近一个世纪 50 年那你比较那你这个时间线比较久我可能感觉会了最近五年可能这个职业不会消失但五年之后我不太确定就可能我的感觉是说其实这个就两条路径一个是这些 coding 模型他们能够
极大增加我们的这个生产力所以每个 engineer 可以干很多很多的活了然后所以我们会用到然后如果又假设世界上还是有这么多 engineer 的话那我们得到一个结果就是世界上有更多好用的软件出现了嘛这也应该对吧因为你人又没有变少然后每个人生产效率变高那如果一切都是好事情的话那肯定每个人用的软件会更加的 customize 更加 personalize 这样子的
这个是一个可能的 outcome 然后另外一个可能的 outcome 是世界总的这个 software 数量并没有变化就是可能我们已经到一个软件需求的一个饱和度了就是你不需要第二个 tick tock 了你也不需要第二个 facebook 了你已经就就就就这些 feature 了然后
那如果效率变高的话那意味着就是我们不需要这么多年间年了就可能只用一半或者只用十分之一或者只用百分之一点间年对吧像以前比如说做做这种 low level 什么
我也不知道什么 assembly 我也不知道怎么什么什么好例子反正就是现在 ai 模型能干好事情的这这些工种可能就已经消失了然后慢慢的随着 ai 模型越来越强大然后这个消失的这些工种就也越来越越多然后直到直到每个公司只剩下一个 ceo 然后就公司的总共员工就一个就是 ceo 他他他就是这是一个极端的情况了对我觉得是就是
怎么说就给我的感觉是这些工种不会消失但它会进化就是它可能写的 code 不但是写的这些 code 我们这种 code 但是就跟你说它跟 AI 的这种交流可能会变成一种新的
写 code 的形式是就对就比如说对就跟现在这种 prompt 很类似就跟那比如说二三十年前写 code 的意思是可能弄那个 punchcard 对对对写 assembly 那现在我们写 code 就可能五年前写 code 是写 python 写 javascript 那今年写 code 的意思可能是用 english 或者用用用中文或者用 whatever 这种 natural language 来写 code 的对然后但是做的事情嗯
本质上还是类似的比如说几十年前可能跑一个科学计算现在我们也是跑一个计算但是你做事的这个范围和他可能可以实现的这些目标就会高好多数量级但是我感觉工程师嘛就反正就是做事的人把东西实现的人我觉得这个职位是不会
不会变的但是你说写的是代码还是软件还是说这个
其他什么东西我觉得可能会但我感觉你刚才说的最后有一点很好就是嗯我觉得他的需求是永远都有的就是人对工具的需求和进步的需求都是有呃和工具进步的这种需求所以他可能是你比如说有一个 tiktok 足够了但是可能每一个人都想有一个他自己的这种工具所以当如果这个呃
如果这个人力达到饱和的时候比如说他人力就是我们可能会定义一些这种范式就比如说有这种短视频软件或者是有这个记账软件但是 AI 我感觉它可以解锁的是比如说每一个人他都可以去有一套自己的这种适用的这种工具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会越来越高对
我也同意我感觉就是因为现在的工具其实还是挺 software 各种各种 tool 还是比较 rigid 就是对因为比如说这个 zoom 我我可能几几年之后我就说哎把我这个以后每次出现的时候都给我换装成一个什么什么什么然后或者是这个嗯我有两个显示器这个
以后每一次的时候我都可以在两个上面看这个是谁以后这个李丁出现的时候就把它放那个显示线然后他就给我加一个这样的功能对我其实有挺多 idea 关于就是不是挺多 idea 有些想法就是什么样的软件是特别适合 personalize 什么样的软件是适合大家有一个 common
common understanding 的就是你刚刚说到 zoom 我感觉 zoom 就属于这种需要 common understand 因为它是一个 collaboration 的一个 app 吗它如果我们如果
你用的工具跟我用的工具完全不一样的话这是不是会影响我们的 collaboration 有些工具是自己用的比如说我就自己在写扣的我就自己在看视频那那这种情况下说不定嗯作为一个完全 personalize 的是更好的但我这想法没有想的很透所以之后可以下下一期或者什么时候再细聊一定要多想透一点嗯对这些对我最后一件我觉得其实现在就可以就是如果你的软件形式
是以这个就假设啊假设我们把软件的代码或者是软件暴露成一个功能它可以改自己的代码然后你有一个功能叫对我进行修改然后你只要 trigger 那个功能你跟他说这个话然后他就会调用 AI 把自己的那个代码逻辑改一下然后现场 build
嗯或者是网站就现场给你刷新一下哇期待这样子的软件就可以有对有那种新的功能之类的嗯对对不知道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工具存在如果如果听众有有这样子的想法可以可以给我们来个信嗯对今天这个节目其实结构比较有意思相当于是呃我我问
我问明锐让他 propose 一个 topic 因为最近刚好去旅游了然后就不 posed 了这个那我自己刚好最近用 cursor 有很多体验所以我来讲了我的这个体验然后之后可能也希望看看每个月或者是每每反正就一个 regular 的一个区间我们都每个人能够就是
想一个 topic 想聊的对想聊这个东西这一个月之内发生的事情他比较随意可以是可以是吃喝玩乐的也可以是工作呀可以是有的没的这种东西然后这样的话每期的话题刚有两个嗯比较有就不一样的点但是呢又反正都是我们两个人各自都很感兴趣的东西嗯对
对就是上下半场没有关联对没有关联就是强行强行关联一下对对那这期节目就到这里了然后我如果有什么对于这种形式有什么反馈或者说对于南极或者对于 Cursor 有什么反馈欢迎给我们来信那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