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与复旦大学金融系教授、畅销书《置身事外》作者兰小欢,以及小宇宙的创始人xidong,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对话。我们聊到了宏观经济浪潮下,身处上海的年轻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兰小欢教授分享了他作为复旦大学教授的日常工作。与大众印象不同,教授的工作并非主要集中在教学上,而是更多地投入到研究中。如今,职称评定更看重研究成果,因此大多数教授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而非教学上。 他每年教授一到两门经济学原理课程,以及一门关于中国政府与经济的课程,这门课也正是他著作《置身事外》的原型。
然而,学术界的竞争异常激烈,尤其在经济学领域。年轻学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不仅来自激烈的竞争,也来自高昂的生活成本。 上海作为大多数优秀经济学系所在地,生活成本远高于其他城市,而大学教师的薪资水平却并没有相应提高。
教授详细解释了大学教师的“飞升机制”:年轻教师通常签订为期五到六年的合同,只有达到特定学术水平才能晋升为副教授,否则将面临合同到期离职的风险。 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这种风险尤为突出,因为离开高校后,再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就变得更加困难。
高校老师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心理咨询资源的匮乏更是雪上加霜。 教授提到,他所了解的高校,心理咨询热线常常爆满,难以接通。这反映出高校师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对心理健康支持的迫切需求。
经济系学生的压力也不容忽视。与理工科学生不同,经济系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和研究路径,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充满挑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薪资待遇也远不如前几年。 这些都给年轻的经济学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我补充了一些对上海市场波动的观察。上海的餐饮行业对股市波动反应非常敏感。 股市上涨时,餐饮业的营业额会显著增长;而股市下跌时,则会明显萎靡。这从侧面反映了市场情绪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我个人非常理解年轻人的焦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各种选择和比较,这很容易导致幸福感降低。尤其在投资市场,这种选择和比较的压力更是巨大,即使是赚钱,也可能因为与他人比较而感到焦虑。 我建议大家,投资理财应该谨慎,尤其不要使用生活必需的资金进行投资,保持平和的心态更为重要。
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投资建议是:投资自己。 这包括提升自身能力、享受生活、丰富阅历等等。 比起追求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和积极的心态。 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兰小欢教授指出,看待经济周期不能用线性外推的方式。经济下行时,政府往往会出台强有力的政策进行干预,因此经济不会无限下行,而是具有周期性。 虽然经济下行会给很多人带来压力,但它也蕴含着新的机会。 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并积极寻找新的机会。
中国经济的持续开放,将带来更多新的机会,但这些机会可能与过去不同,它们可能出现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年轻人应该积极适应变化,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与兰小欢教授和xidong的对话,让我对当下年轻人的焦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宏观经济波动和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保持积极的心态,投资自己,并积极适应变化,才是应对焦虑,获得幸福的关键。 经济周期有其规律,而人生的意义,远不止于财富的积累。
职位少人多,大家都搞飞升机走,年轻人的压力非常大。经济学系大多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但大学间薪水差异不大,导致压力更大。
因为很多人从事这个行业,感受太明显。例如,股市涨跌直接影响餐饮行业的营业额。
炒股太考验自己,生活本身就挺难,还给自己搞24小时压力。全球新趋势要延长交易时间,更晚结束,给生活加太多压力。
经济不好时,人们更关注经济学,因为经济情况好时大家都忙着赚钱,觉得是自己厉害,经济不好时则关注大环境。
因为下滑的人是因为过去赚钱的方式行不通了,新的赚钱方式不能是过去的方式,否则经济就没政策效果。所以反弹的人和下来的人不是一拨人。
这是一次机缘巧合凑上时间,一拍即合录上的播客。本期的嘉宾,一位是我多年的好友,《置身事外》的作者兰小欢,也是复旦大学金融系的教授;另一位呢是第一次出现在播客当中的,小宇宙的老板xidong。我们因为一条朋友圈凑到了五角场,聊一聊宏观经济浪潮里的人们,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
本期内容包括
👇
02:13 缘妙不可言 天天打照面的陌生人
05:20 学术界的年轻人都在焦虑些什么
10:43 市场金融一浪接着一浪,在沪感受到的起起伏伏
15:02 当每时每刻都有选择且有比较,人很难拥有幸福感
16:05千金难买此刻不操心,不如让自己吃盘好的牛肉
28:25 弯路很多,但不会白走
34:55 我的小卖部偶尔治愈,永远陪伴
40:55心灵鸡汤配点米饭挺好的
49:35想想烟消云散后,这个没有我的世界
59:05 跳出线性外推看冷热高低不断变化的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