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S3E8|从眼镜到AI交互入口,AI眼镜能否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

S3E8|从眼镜到AI交互入口,AI眼镜能否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

2025/1/10
logo of podcast 泰度Voice

泰度Voice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刘波
饶轶
黄乐平
Topics
饶轶:我认为AI眼镜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应该一开始就追求堆叠所有功能,而应该在现有眼镜的基础上逐步迭代,增加新的功能。就像iPhone的发展历程一样,是在已有形态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功能,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我认为显示功能是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AI眼镜也需要不断迭代,增加显示功能,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光学元件制造正逐渐借鉴半导体工艺,但需要对半导体工艺进行改造,以降低成本,实现更轻、更好、更便宜的目标。 刘波:我认为AI眼镜首先要解决佩戴舒适度和重量问题,只有在保证舒适佩戴体验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增加更多功能。轻量型AR眼镜适合轻量型应用,而VR头显适合需要大屏幕的应用,两者应用场景不同,不会完全融合。微显示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是像素更小、功耗更低,并与光学技术更好地结合,实现无感佩戴。硅基OLED技术在AR和VR设备中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实现高像素密度、低功耗、小体积等特点,未来在VR和AR眼镜中将有更广泛的应用。 黄乐平:我认为AI眼镜目前还不够完善,重量和佩戴舒适度是主要问题。AI agent与AI眼镜结合是理想的载体,因为AI agent需要时刻了解周围环境和用户交互,而眼镜比手机更便捷。目前AI眼镜更像智能眼镜,未来结合大模型后,将需要显示功能,实现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的完美融合。眼镜对于需要眼镜的人来说是刚需,因为它既是医疗设备,也是未来智能穿戴设备的载体,未来眼镜可能像手表一样普及,成为人类必备的设备。AI眼镜的发展需要时间,就像PC和手机一样,需要技术和市场条件的积累。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AI眼镜被认为是下一代智能终端?

AI眼镜具备便携性和第一视角感知的优势,能够叠加拍照、语音交互、信息显示等AI功能,突破传统定位,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重要人机交互入口。随着硅基OLED显示、光波导等核心技术的突破,AI眼镜产业迎来从硬件到应用的系统性机遇。

AI眼镜的技术路径有哪些关键突破?

AI眼镜的技术路径包括硅基OLED显示和光波导技术。硅基OLED具有高像素密度、低功耗和小体积的优势,是AR/VR设备的主流显示解决方案。光波导技术则能将显示信息从眼镜腿导引至用户视野前方,并与真实世界画面自然融合,实现轻量化AR眼镜。

AI眼镜的市场前景如何?

AI眼镜有望达到智能手机级普及率。全球戴眼镜的人数约为27亿到30亿,中国市场也有6到7亿戴眼镜人口。随着AI功能的加入,智能眼镜的市场渗透率将逐步提升,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内,每个人都会戴眼镜,无论是出于视力保护还是智能穿戴需求。

AI眼镜在交互体验上有哪些创新?

AI眼镜通过语音、文字和图形等多种交互方式,极大降低了交互成本。人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70%到80%来自视觉,因此显示功能对AI眼镜至关重要。未来的AI眼镜将实现虚实图像的完美融合,提供更直观的信息交互体验。

AI眼镜在穿戴设备中的定位是什么?

AI眼镜是最适合AI落地的穿戴设备平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接触用户周围的场景,提供更便捷的AI应用体验。与手机相比,眼镜无需掏出来打开应用,操作更加简便,围绕场景设计的功能使其成为AI交互的理想入口。

AI眼镜的重量和功能如何平衡?

AI眼镜需要在重量、电池续航和功能之间找到平衡。首先,眼镜必须保证长时间的佩戴舒适性,重量应控制在20到30克之间。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功能,如拍照、蓝牙音频等,最终实现与大模型的结合,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硅基OLED技术在AI眼镜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

硅基OLED技术具有高像素密度、低功耗和小体积的优势,特别适合用于AR/VR设备。它能够在极小的空间内提供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并且功耗低,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是AI眼镜实现轻量化和高清晰度显示的核心技术。

AI眼镜与VR设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VR设备类似于电脑,提供沉浸式的虚拟体验,适合大屏幕应用如观影、游戏和办公。而AI眼镜类似于手机,更适合轻量化的功能性应用,如信息提示、导航等。两者的应用场景不同,未来将同时存在,各自发展。

AI眼镜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有哪些?

AI眼镜在医疗场景中已有应用,如电子显微镜和医疗设备的取景器。硅基OLED显示技术因其宽色域和高对比度,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显示,帮助医生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和操作。

AI眼镜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AI眼镜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轻量化、低功耗和高显示质量。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AI眼镜将集成更多的显示和交互功能,逐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内,AI眼镜将达到智能手机级的普及率。

Chapters
讨论AI眼镜的舒适性和功能的平衡。舒适性,特别是重量,是长时间佩戴的关键;功能的增加需建立在舒适性的基础上,避免功能堆叠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 AI眼镜的成功取决于舒适性和功能的平衡。
  • 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要求轻便的重量。
  • 功能的增加应在确保舒适性的前提下进行。

Shownotes Transcript

随着大模型的迅速崛起,AI与可穿戴设备的融合成为科技产业新的风口。作为人类最早也最普及的穿戴设备,眼镜天然具备便携、第一视角感知等优势。从电子产品发展历程来看,消费电子的成功往往建立在已有形态的基础上,而眼镜通过叠加拍照、语音交互、信息显示等AI功能,有望突破传统定位,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又一个重要的人机交互入口。

在产业演进过程中,AI眼镜呈现出差异化的技术路径与应用场景,正逐步找到产品定位与市场空间。随着硅基OLED显示、光波导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叠加大模型在交互体验上的革新,AI眼镜产业迎来从硬件到应用的系统性机遇。本期《泰度Voice》节目中,华泰证券研究所全球科技战略首席分析师黄乐平,与歌尔股份副总裁、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饶轶和视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波一起,深入探讨AI眼镜的技术路径与发展前景。

聊天的人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饶轶

视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 刘波

华泰证券研究所全球科技战略首席分析师 黄乐平

时间轴

03:38 AI眼镜首先要确保佩戴舒适,而非功能堆叠

05:27 AI眼镜的产品创新应基于已有形态逐步迭代

06:34 穿戴类设备是最适合AI落地的平台

08:43 眼镜是最贴近人类场景的AI交互平台

10:03 穿戴产品需要在重量、电池续航和功能间找到平衡

15:28 VR设备相当于电脑,AR设备类似于手机

21:05 传统显示无法实现轻量化,硅基OLED带来技术突破

23:20 硅基OLED已在无人机飞行眼镜和医疗场景率先落地

37:45 光学和半导体技术结合,推动AI眼镜早日落地

40:00 AI眼镜有望达到智能手机级普及率 

泰度小课堂

**硅基OLED:**一种将OLED显示技术与半导体工艺结合的新型显示技术。相比传统显示,具有更高像素密度、更低功耗和更小体积等优势,是当前AR/VR设备主流的显示解决方案之一。

**PPD (Pixels Per Degree):**每度像素数,是衡量近眼显示设备清晰度的关键指标。人眼在一度视角内最多能分辨60个像素,一般认为PPD 30-40是多数使用场景的理想区间。

**光波导:**AR眼镜中的关键光学组件,能将显示信息从眼镜腿导引至用户视野前方,并与真实世界的画面自然融合。其制造工艺正从传统光学加工向半导体工艺演进,是实现轻量化AR眼镜的核心技术之一。

制作团队

主编:原瑞阳

项目统筹:韦晔

制作:习翔宇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邓逸轩

本节目录制于2024年11月19日,本播客不保证节目播出时援引数据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法律声明

本播客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下称”华泰证券”)的发布平台,旨在为公众提供宏观、产业、市场热点解读,不构成华泰证券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或提供任何的投资建议、投资分析意见。本播客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播客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华泰证券客户。任何读者在订阅本播客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播客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播客内容可能涉及华泰证券分析师对华泰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解读,或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播客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就本播客内容涉及的嘉宾言论,华泰证券已事先提醒嘉宾其言论及信息来源应合法合规,不得泄露内幕信息、上市公司重大未公开信息或其他敏感信息,不得侵犯第三方任何合法权益。本播客内容中的嘉宾言论仅代表嘉宾个人意见,不代表华泰证券立场,也不构成对读者的投资建议。

华泰证券对本播客节目文字、音频、图片、链接等形式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播客内容所述意见、观点和预测仅作为音频录制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播客文字、音频、图片、链接等形式所载信息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播客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华泰证券及节目嘉宾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播客所有内容的版权均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或部分转载、发表或引用本播客任何内容。

本节目由华泰证券出品,JustPod制作,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同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