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51 《受戒》:一蔬一果总关情

Vol.51 《受戒》:一蔬一果总关情

2025/5/30
logo of podcast 活久见bot

活久见bot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A
AZ
N
Never
蜂蜂
Topics
AZ:汪曾祺是我的老乡,以写吃出名,他的小说非常真诚,不耍花招。他毕业后并非立即成为作家,60岁才写成名作《受戒》。他曾被打为右派,后平反,这段经历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80年代后,他重新书写记忆中的家乡,并因此获得了各种文学奖项。他的小说擅长细节描写,能观察到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并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他写吃不是只为了写吃,而是与吃背后的人和命运紧密联系。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我们录了大概 33 篇汪曾祺的短篇小说然后我们会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汪曾祺的生平再来聊一聊我们都觉得还蛮不错的小说片段那么我先来介绍一下汪曾祺的生平其实汪曾祺说起来算是我的老乡和我的祖籍地是很近的高游人其实我们应该直线距离虽然我也没怎么回过的老家

但是蛮早就知道他是那边比较出名的一个作家我以前知道他是因为他是以写吃著名说他写吃写的特别的好其实这一次阅读下来就是确实深有体会他的话是 1920 年出生的然后是在高友那边接受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教育后来的话就是因为抗战爆发了以后他辗转经过上海香港然后到

通过越南再到昆明就是考上新南联大的中文系他考中文系其实最主要的是想要追随沈从文后来果真就是沈从文对他也特别的看重就是觉得他的这个写作才华

打 100 分的话他可以给他打 120 分但是从新南年代毕业以后汪曾琦并没有直接成为一个作家他第一篇成名作我们这次一会儿也会来讨论的《寿戒》写成于他 60 岁的时候新南年代毕业了以后在上海北京等等工作做中学教员然后沈从给了他很多的一些帮助帮他找工作然后帮他疏通各种关系等等

但是后来在大家如果熟悉这段历史的话也会知道那个时候进入到了各种政治运动时期然后他也被打作过右派但是后来挺快的又被平反了所以在他的书写当中他也会写那一段时间比如说他当时就被下放到张家口的一个研究所去他在那边画土豆在他的小说当中黄油烙饼当中其实他也写了这样子的一段

后来的话他参与了一些京剧属沙加帮的改编啊等等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吧所以

后来我觉得他没有受到太大的一个影响一直到他 60 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开始他的写作然后他的写作非常有他个人的一个风格而且他在 80 年代以后开始重新书写他记忆当中的家乡就是我们刚才简单的讨论了一下我们印象深刻的篇目更多的都是写家乡的那段经历的

他写了这个《寿届》之后就是就获得了各式各样的文学奖项他最后是在 1997 年的时候想念 77 岁在北京试试那要不我们先从一个轻松一点的开场既然前面风风提到了汪曾祺写的《吃》是非常有名的所以我们就先来各自分享一些印象深刻的写《吃》的片段他写《吃》的片段实在是太多了太多了对的

我感觉他每一篇当中多多少少都会有那我就来先分享一个前面正好在翻就是他写馄饨的那个就是因为馄饨这个食物非常的普通也比较的家常但是他写一个卖馄饨的人首先就是会非常详细的来描写他用的那个挑子

然后那个挑子就很不一样就非常讲究又讲到它的馅然后有各式各样的馅然后这个馅是怎么样去剁的然后用哪些做料比如说他说这种最讲究的是荠菜冬笋肉末馅的这种肉馅不是用刀刃而是用刀背剁的

作料也特别齐全除了酱油醋还有花椒油辣椒油虾皮紫菜葱末蒜泥酒花芹菜和本地人一般不吃的这个就是那个香菜然后还有什么他用的器皿啊等等就是在他这样子的一通描述以后我就很想去

烤一点馄饨吃对我觉得汪曾琦写吃的一个是他写的特别细然后他能够写出一些比如说我们日常也都吃馄饨日常也都吃茶干日常比如说也吃各种各样水果但是他就能够观察到这一些非常日常食物当中细致入微的然后往往会被我们忽略的一点点

然后再用他很精炼很独特的语言写出来然后他写吃也不是只是为了写吃他其实写吃往往是跟吃背后的这个人有一些密切的关系比如说这个馄饨其实就和馄饨摊主秦老吉和他三个女儿的婚嫁这样一件事情联系起来所以这个吃的东西就会有一种非常接地气非常落地然后会和一些小人物的命运紧密联合的这种关系通过

就是说他穿着打扮其实很像以老阔少那种感觉,

穿着很讲究的什么绸的衬衫啊然后绸的裤子啊做菜慢条斯理的做的都是扬州那种功夫菜一样的菜很快就是他后面就是招进了一个南京的师傅然后那个其实随着就是他们两个人对于饭店权力的某一种争来夺去包括整个大的时代环境

当时他们在昆明其实随着战争持续下去之后整体的经济状况或者说民生状况其实就越来越差所以说他们这当中的这个食物也就从一开始的比如说还挺精致的还挺有特色的然后逐渐就变得越来越窝窝囊囊乱七八糟然后点什么都没有点什么要什么没什么对吧

什么要牛肉没牛肉要面条没面条整个他做的这些东西也变得反正乌糟糟的然后你就可以看到通过这个食物的变化你可以感受到整个人的情境呢他的从一开始相对来说比较松弛自在到后面就变得非常的紧张然后馄饨就跟他端上来的这个乱七八糟的食物是一样的对嗯嗯

而且你说的那篇当中我觉得还有一个细节我当时印象特别深就是说他们有一个女同学也是扬州人然后生病了然后想吃一道菜然后就是一个反正也是一道功夫菜然后呢他们同学就说我去说我去和老板说然后这个当中老板其实没有很爽快的答应下来但是老板还是答应下来了

但是那个就是南京大师傅其实就很不开心因为做这样子一道菜既费时间费钱然后也挣不了多少钱然后在这个当中你会看到面对这样一道菜这两个人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也会看到就是他们在那样的一种战争的情况下其实那个扬州老板他还是

希望能够保有他远处的那种初心但是很难但是很难对的所以就是汪曾晴他有一些动作描写比如说那个扬州人他还是像像以前那样长勺但是他已经不再那样潇洒了而很像是个炒菜师傅的

就是那些好的打扮什么戒指表恋都没了然后他有了很多奇怪的小动作用铲子抄起将好的菜来尝一尝菜好了敲敲锅边用抹布好脏擦擦盘子把涮锅水往干水缸里一倒用火钳夹起一片木柴歪着头吸烟用小指头挠挠发骚的眉毛鼻子吸一吸吐出一口痰等等

就让人觉得这个扬州人其实已经全变了就是就算那个菜可能也许吃起来和之前是一样的但是给人的感觉也完全不同了我一开始是觉得汪曾琦他很擅长写吃的吧后来我就发现也不是他就是他其实擅长写细节对就是他不是只擅长写吃对其实是你会发现他在写一个人的时候他是会把这个人

就是我感觉他观察的很细他对一个人的观察是方方面面的就比如他用什么东西他的平时动作他穿什么样的衣服他的习惯是什么他对一个人的观察很细致入微所以在引申到写吃的上面他对于每道菜的感觉我都觉得他就是对每道菜都充满热情

然后而且他笔下那些人其实也很注重吃东西我印象很深就是好像有一篇是说反正店然后说米店的下午他们都要吃夜宵都要吃茶点然后一般都是吃什么要吃面然后或者是吃烧饼或者是吃什么就他们会写的他就会把这些东西都写得很详细然后我觉得有一个特别的是今天早上我读的就是有一篇叫京东心的

然后呢我一开始一直以为他汪曾琦很擅长写的就是我们印象当中什么黄油烙饼啊这种就是馄饨啊这种事情小物后来因为金东兴这篇呢他写的是他很这篇比较特别他写的是一个清朝的算是一个嗯

有一点点地位的落魄文人但是也不完全落魄文人呢他是要陪这些高官吃饭的我们现在社会上也有这种就是你就是抬抬轿子的那种所以他也可以见识到很多比较高档的宴席

然后呢就是这个里面他当时就写说而且他那一餐他写的很特别这一顿饭宴请的人都还蛮高级的是身份地位总督大人之类的啊什么和公曹运什么什么两司对然后呢坐东的是扬州一号大衍商对对对然后呢就请到那个就是铁大人然后铁大人说他接连吃了几天的满汉全西没有胃口然后说请我呢我只想喝一碗碗米西州就一碟香油半

然后他们就说照办一定会按照扬州请客的规矩然后要提前把菜单给他让他过目那么菜单就非常令人震惊了我当时就想说汪森习还是蛮会写的就是凉碟我读一读但是这个有点太长我可能有的时候会跳一跳而且有的字我可能不认识因为我没有吃过都是有名头的凉碟是精华竹叶腿宁波瓦楞明前

黑龙江薰鹿浦四川旭福糟蛋新化醉称笔东台醉泥螺阳城湖醉蟹糟鸭舌高油双黄鸭蛋芥朔茶干拌荠菜凉拌枸杞头热菜啊这刚才只是凉菜热菜是热菜也只是蟹白烧乌青菜鸭肝泥酿淮山药

鲫鱼脑烩豆腐烩青腿子口膜烧鸭掌夹鱼纸用裙边这个怎么字啊鲫花鱼鲫花鱼不用整条的只取两两块嘴厚腮边眼下蒜拌肉然后炒芙蓉鸡片腮芽用大兴安岭活捉来的飞龙剁泥

割蛋清 烧烤不用乳猪用果子狸 投菜不用赤唇生艳 清炖杨非乳 新从江阴运到的河豚

然后他们说那听说有河豚那得有炒楼薅呀什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鲜汁所以他们就要配这个然后后面的我的那个炒菜就不给他念了太长了就是汪尊姐姐总结了说金东兴尝了一尝这桌非时非地清淡而名贵的菜肴就是你会发现其实他都很懂

然后呢而他其实又从这个菜里面他要体现出了这个请客的人和这个被请的人他们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就是你看了这个菜单你大概就知道这些人是什么样子的人了以及他们的反馈和他们吃饭的状态就可以就是甚至于就可以想象出来所以我当时就觉得还是很厉害的就是

他为什么要写这么细因为我们刚才讨论其实他的那个汪曾祺有很多的小说前前后后如果我们要去复述这个剧情的话其实是很难复述的因为他有的时候没有什么剧情他会说这个人病了后来他就死了真的就是一句话他就前面他可能还在讲这个人做了很多事情活蹦乱跳然后接下去就是一句话他病了他死了

然后呢你就会想说啊这么突然就是但是他虽然跳过了这么多戏的这么多内容但是你又不会觉得突兀是因为这个人他王曾琦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其实已经把这个人他的日常生活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送到你眼前了所以他在这个书里面他又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他又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其实你是不惊讶的所以他不是用

我觉得他不是用叙事来推动整个这个小说的发展的他其实就是用这些细节来推动小说的发展让你觉得好像我们也是身处在这个过程当中的人我们好像听到了这些人他们比如说他们的叫卖声然后他们做饭的声音他们晒干茶干的声音他们敲锣的声音那些小孩子在那边跑跑跑来跑去吵吵闹闹的声音

对所以我觉得这个是读汪曾琦的小说给人带来的一种很事情的感觉吧就是我觉得呃

就是很有意思对的而且我觉得他的这种留白就是和现在很多小说的留白不一样现在很多小说留白是硬留对就是你要去猜那后来他到底怎么了然后你可能需要去补充一些就是通过你的想象去补充一些细节而汪曾祺的那个留白你会觉得就是

它有好处然后这种留白你是完全可以去想象的或者你也不用再多说了再多说可能就过头了对所以我在读汪曾琦的就是各种小说的时候我之前不是跟大家说都有种很老派的好看对我觉得可能因为我们之前读了太多的新派的作家新派的作家西方作家确实这个文化上的那种

格还是有存在的然后但是你读王珍奇你就有一些篇目会觉得说非常亲切然后非常的有趣然后其实还有很多就是我觉得他很擅长写一些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已经看不太到的人但他又写的很真

比如说之前那个 Never 提到的那个陈小手就是我觉得就是他很擅长写一些具有某一种特殊能力的能人意识但是那个能人意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可能只是某一个方面做得比较好但这样的人又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但是汪曾琪的文字把他们留了下来就是有这种感觉我们前面提到什么陈小手啊建赏家呀包括其实《寿务界》里的那两个小孩其实也是嘛好我们先从陈小手开始吧

陈销手是在汪森奇的那一篇他有一篇叫《故里三城》里面的一篇陈销手这篇故事还是蛮有情节特点的他讲的是一个叫陈销手的产科医生他是一个男医生一般的那个时候产科医生其实都是女的都是那种年纪比较大的老太太然后他们会去接生男性去当产科医生大家都会觉得很奇怪

但是呢只有陈潇手他是做了一名男性的产科医生他之所以叫陈潇手呢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要小那这样子他而且比一般女人的手还要更柔软细嫩所以

他就可以在接生的时候这个小手就会发挥比较大的作用而且因为他手小动作又比较细腻可以减少产妇的很多痛苦但一般来说大户人家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请请他的因为就是还是男女有别觉得不太好

然后中小户人家或遇到产妇胎位不正的话就会请他来做就是产科医生每次呢陈小丑都会骑一匹浑身雪白的马然后这匹马是没有任何一根杂毛的他就会骑着这匹马又快又迅速跑到人家家里面去接生

同行的医生都看不起他但是大家听他的名字呢都是觉得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就是有水平的大夫然后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是那个时候打仗遇到了孙传荒的队伍下面的一个团长那个团长的姨太太要生了然后生不下来最后就找到了陈潇丑当时是在天王庙接生因为当时的那个部队是驻扎在天王庙然后陈潇丑就去了这个地方

团长就跟他说你大人小孩都给我保住保不下来的话你就要你的脑袋最后他是拼尽全力让这个姨太太生下了孩子生下了一个男孩然后团长很高兴给了他钱然后说赏你的就可以走了

然后陈小丑就出了天王庙跨上马就出门了这个时候团长就掏出枪来从后面一枪把他打死了然后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够被摸来摸去呢这个小子太欺负人了然后最后一句话是团长觉得还怪委屈的就没了你们怎么看这篇文章呢我觉得这篇文章就是其实和汪曾琦之前蛮多篇文章的风格最后的风格不大一样

因为之前我在读比如说读《寿戒》然后包括读也是故里的就是讲一个什么那个十一子对的对的就是读那些的时候其实我觉得因为我觉得它有无数个机会无数个手笔就是可以写成一个悲剧嗯

对吧有无数的气口他都可以往悲剧那里写但他没有他就是留了一个反正都是比较光明的这样一个结尾但是这一篇呢这一篇前面就是你觉得说他可能是要写一个能人意识对对对因为他之前也写了很多能人意识嘛对吧然后怎么而且之前能人意识就是他们

过得还挺好的比如说我们待会去讲那个鉴赏家对吧就是相互成全对吧但是这个就是最后忽然就是如果大家去看那个微信读书啊就是它这个前后的转折大概就是就是一句话它就急转直下因为前面它

就是打枪之前他们还在就是请他喝了酒给他 20 块现大洋然后他告辞的时候说得罪得罪然后那个人说不送你了接下来就是夸上马就一枪就来了然后我会觉得说有点蛮震撼的这个结尾给我而且实际上我会觉得这个当中会有一种倒错感因为首先陈小手当时的这个身份从我们现在来看一个男性的产科医生是很正常的对吧

但是当时他一定是很超前的他其实某种程度上他这个身份是不被当时人认可和承认的但他实际上他做的事情是活人无数因为他前面也就是有感慨嘛就是陈小舍活人多矣嗯

但是当时的这个所谓的孙传芳的军队和联军就是他们过来那么理论上他们是在做这个革命解放做一点至少从那个宏观的角度来说他们觉得是在做好事但实际上他们在草菅人命然后他们杀了陈小肘实际也杀了很多可能可以被他救下来这个人所以这当中的那个讽刺感是很强的而且他最后的那个结局他是转换视角的他不是从陈小肘的

角度去写的他是从团长的角度去写的就团长觉得怪委屈就是那一种那种野蛮对于某一种文明的轻压其实就这几个字就够了他都不需要去写其他的比如说他在这里跟他们胡作非为啊或者杀人啊或者抢什么人啊都不需要他就这几个字你就觉得说就是那一种荒诞感和凄凉感就非常非常强我是很喜欢这一篇的

因为我觉得这一篇就像 Ati 说到的其实前面有好多篇

你都觉得汪曾琦其实他是一个很善良很慈悲的人然后他写每个人他都注入了一些感情但同时又不伤感他发现比如说刚才讲那个大盗往事里面我们现在回看那个年代说实话就是会人命是不值钱的所以很多时候发生很多事情

我觉得好像大家也相对来说比较习以为常很多人会变化很多人会遇到一些妇孺起来的子王包括就是他写到那个新南联大的时候不是也是吗有主教说死就死了对说死就是其实人生了病然后立刻死了就是这些事情好像

也都很寻常所以他不烂情他如果你说你花很长的笔墨去描写这些人的死亡他也不是这样子的所以但写到陈教授的时候我觉得他其实是秉承了一直以来的风格

虽然我们觉得他是一个奇人遗失好像他确实救了很多人我就觉得他这个结尾写的非常的好其实他用这个结尾是表达了他深刻的我觉得他是痛苦的然后他也是为陈小手的死感到不平感到伤心然后也写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在为这件事情领不平可是他用了这样子的笔墨来写

我觉得就是硬核了他写最后一篇桥边小说三篇的时候他就写说有人跟他说你为什么老是写这样子的东西你怎么就是不能够写一些宏观的宏观的事情你怎么老是写一些这种旧时代的这种旧题材然后写这种东西

他说我就是喜欢写这样的东西他说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的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

除尽火气特别是除尽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然后他说这几天小说都是有的是有人物故事有的甚至连人物都没有只有一点感情但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这么写就这么写我这样做是有益的也是

因为这篇它是 1985 年写的陈销售我记得应该是 1940 几年的一篇就是这个你能感受到它的从始至终的一种贯穿而且我们又刚才风风也介绍了它的一个生平经历我们知道了它当中

都懂得他当中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他经历了什么样子的年代他经历了什么样子的政治运动他经历了什么样的时代变迁到最后的最后他的文风当然是有过一些变化的等会我们 83 年他都是那个时候写的但是他写的是旧时代对的对的所以就是我觉得

他为什么反复要写这个东西他其实还是在就是最后那个字嘛就是修辞立其成他当然是知道要怎么去用丰富的辞早去渲染这些东西的可是你真正能震撼人心的就是这个清清的一笔这个清清的一个视角的变化我觉得陈小手这只小手他就印在了我们的脑子里啊这篇文章其实非常的短但是这个小手

让人读完之后你是很难忘却这个人的你也很难忘却说那个荒谬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发生的这个事情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也不断地在发生之中然后所以觉得这个是这篇小说带给我的震撼我觉得它还有一个就是在这篇当中体现出来它一贯之的一个方式就是实际上你看它很多篇就是它的那个主题都是并不会占比很大

他会有更多的就是看上去显比的无关的对于背景的描写啦给你介绍一下民俗啦给你介绍一下那个时代的人包括吃的东西包括像这个顾礼三城后面一篇就是在说他们就是赛神会这些等等就是

他好像都是显比他跟东阿西车对你如果只看就是他主要的人物的话你会发现大量的都是和人物无关的但是你真的读完了以后你又知道他那些的描写都是必须的比如说那个时代接生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情女人生孩子是怎么在鬼门关上要走一圈的

然后包括其实他对那个团长的那个描写说这个太太他还说了就是也不知道他是正方啊与太太啊几方的不知道然后特别的胖等等就是这几个小细节其实你就能够把这个团长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就勾勒出来了呀而且我觉得因为他最终的那个底色都是对于普通人的那种感情所以你也会看到他

他笔下的那些普通人就是有着最最质朴的善良但是他笔下也是会有一些和那个时代传统价值观已经发生变化的这些人的存在然后这些异类我觉得也是前面 Nemo 给大家读的那段当中他讲到就是面对当下的生活其实是一个他到八十年代嘛就是价值观已经有各种冲突各种变化时代发生变化他说他很

是因为很多人也变了然后他没有办法把握住那个人的某一些最本质不变的对于人的态度也好对于事的态度对于物的态度这些都发生变化了然后那些东西我觉得他为什么反复的要去书写旧时代是因为旧时代那些是稳定的

然后像这个团长你看其实是就是军阀嘛他开始用了枪开始用这种就是非传统的武器了然后他好像要革命他可能也不知道要革什么命但是反正能革命了对对然后他就会用自己的这种权利但是他有东西是不变的这个不变就是男人怎么可以碰到我的女人

那我给大家简单的讲一下寿届的剧情其实寿届的剧情也非常的简单它的主人公是明海明海呢是 13 岁的时候到了一个安堂出家了他在家的时候呢叫做小明字然后他们家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这个地方呢是出和尚的这个小说当中的介绍就是这样的就是有的地方出杀猪的有的地方出芝席子的有的地方出巫统的

有地方出弹棉花的所以呢他们这个地方呢就是出和尚的他呢是被他舅舅带去当和尚的就是当一个家里养了太多的男孩然后家里的地其实已经不够重了这个时候当地的家庭往往就会选择把最小的那个儿子也就是多出来的那个儿子送出去当和尚这个戏剧有点让我想到日本

以前不是有一段时间就是只有长子可以继承家产然后那些老二老三老四就生下的儿子其实都是长子像奴仆一样的这种感觉但是当地呢他们就是有一个更折衷的方法就是去当和尚当和尚呢就可以有饭吃然后还可以攒钱当然他当和尚也需要一些硬件设施啊咱们就是说要面如朗月要身如中沁啊

然后要聪明记性好就你不能长得太苛诚你声音得响亮然后呢你得有点记性因为他们当和尚要去做法事啊背经书啊等等其实都是需要你有一个好记性然后好在我们的主人公小明子他是符合上述三条标准于是他就可以当一个很好的和尚然后呢他就去了一个叫做波济安的地方当和尚那么去波济安当和尚的路上呢就有一个

船长就是划船的船夫船夫呢有一个和名字差不多的女孩子他在拨一个连捧尺于是他们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当然这个女孩子就是整个小说的女主人公吧他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说是你要到波吉安当和尚吗名字点点头然后女孩子就说当和尚要捎借吧哦你不怕名字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的摇了摇头然后那个女孩就自爆家门

说他叫做小英子然后小英子呢就是和波吉安他们家是邻居就是连在一起于是他们这是他们的初次相遇之后呢他就介绍了一下这个

小明子在波吉安的生活状态然后这个生活状态呢其实跟我们想象中的这个旧社会还是很不一样的就是这个寺庙里的活动也比较辛苦但是总的来说就是很正常的学习比如说学早经学晚经然后整个庙里的人口也比较简单也不是很复杂

在这个慢慢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之外呢他跟邻居小英子就成为了非常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也会相互一起来互相帮手比如说农忙的时候这个明海也会帮忙去帮手等等他也介绍了一下小英子整个家里的人口他就有两个女儿

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小英子然后等等等等这两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就是在这几年里面可以说就是有点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这么个意思了说的后续发展就是名字他在波及案中一番学习之后他终于要正式去授戒了那所谓的授戒呢就是去烫戒巴烫完戒巴他就是一个正式的和尚

他就可以出门去做法事他就可以攒钱等等了最后的结尾就是小英子早早地把船划到了波加门前他就去送明海去捎解吧这时候呢咱们还

作者还插入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就是他去善阴寺是当时的权宪第一大庙去捎戒吧还说善阴寺的住址有一个很年轻的太太也就是在这个小说里面知道在当时的这个风气里面就是和尚也是可以正常的娶妻生子的然后在这么一个插序之后呢明海就完成了授戒授戒完了之后小英子又接明海

回到船就是要把它渡回这个波前于是在这个船上他们就完成了一个表白就展开了一段非常孩子气但是又很真挚但是又非常动人的对话就是

小英子忽然把奖放下走到床尾趴在明子耳朵旁边小声的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的大大的你说话呀明子说嗯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明子大声的说要你喊什么明子小小声说要快点滑

因子跳到中昌两只蒋飞快地滑起来滑进了芦苇荡芦花彩土心碎紫灰色的芦碎发着荧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蚌通红的像一只一只小蜡烛

青扶贫 紫扶贫长脚蚊子 水蜘蛛也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庄一种水鸟擦着炉睡噗噜噜飞远了这个就结束了这个是写在 1980 年 8 月 12 日写 43 年前的一个梦这就是汪曾祺的

从情节上来说其实也非常非常的简单但是就像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的内容一样汪曾琪她的小说其实并不是以情节建厂的她并不是要设置很多戏剧的情节然后一环扣一环去推进整个小说的发展

相反他就是在很诚挚地写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然后他们经历过的流水一样的日子然后在这当中铺成了大量非常美的细节整个故事其实我读完我会觉得就是非常的清新然后非常的清爽然后我看到很多评价说他很像一个就是一场很美的初恋

他又很浪漫确实也是我读完整个小说的这个感觉吧我还有个感觉就是实际上他们的这个生活一定是苦的但是他把那些苦的地方写得举重若轻又把甜的地方写得举轻若重所以这个就给他整个故事有一个很很美亮的底色因为你想这个小明海他等于是家里养不起他了把他送走了他要去当和尚很年轻的你想十三四岁现在可能就

初一初二的小孩要去个全然陌生的环境要去学习然后要去烫那个戒巴那戒巴是真烫呀就是真的就是拿那个香灰把那个头烫出这个疤来然后这小英子他们一家他的爸爸是船夫嘛但是也有地要种他们家是没有男孩的就你也可以想象在当时这个社会一个家里如果没有男丁的话其实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但是这些他其实都没有起

他还是去写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内容比如说他们在农忙的时候怎么样去种菜他们家一年四季都是四食不缺瓜果瓜豆蔬菜的也就是一家非常有生命力然后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人去写他们家的

石榴树制紫花然后再去写他们家很擅长做的比如他很擅长绣花等等等等然后他们俩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的简单比如说明海给小英子画花样明海就帮他种那个荸薺然后吃这个荸薺等等然后他们俩之间的这个相处就是比如说小英子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他跨着一篮子避其回去了在柔软的田梗上留下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他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指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这个就是他心动的瞬间

就写的也非常的克制又温柔所以这个就是我大概的一个感受吧我觉得我看这篇的感受应和你刚才 AD 刚才问到一个问题就觉得说好像汪森奇笔下的人物都很有生命力然后他们为什么都好像过得很充实我觉得就是你刚才提到的那个就是汪森奇就是我们的想象其实这个日子还是挺辛苦的

肯定是很辛苦包括我记得我印象很深就是他讲到小英子他一家人的时候他们这个日子他说因为这些年人不得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汗大水闹蝗虫所以日子就过得很兴旺那你想要多少前提的情况下他们的日子才会过得稍微好一点

然后稍微好一点的情况是他们家有田然后又租了一些赵大伯其实是不仅田里厂商样样精通他还会造雨洗磨凿什么东西笼凿笼吧凿什么东西这个笼是什么东西我觉得是那个就是田里他要排水的就是一道一道我猜啊然后是我们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污筒劈面然后脚麻绳

你看他会做这么多事情然后那个说赵大娘也会做很多事情他每天他是一天都不闲着他要煮猪食喂猪腌咸菜然后什么捣粉子磨小豆腐冲粉子磨小豆腐边缩衣边卤裤

织炉筐这个是啥织炉肥然后还要捡花样子这里嫁女儿所有的这种陪嫁的这些东西都需要大家都会来找她去捡就是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生活

一刻不停真的是一刻不停因为小英子这两个女儿其实也事情很多也一直在做事情我觉得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汪曾祺的小说或者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我们来读汪曾祺的小说会觉得特别的不一样

我自己反思一下就觉得我们的生活确实有点太脆弱了我们的生活有的时候经常也会觉得挺忙的可是我们的忙还是比较单线的就是我们比如说你是老师那就做老师的工作就是我们都在一些单线的工作上忙碌但是呢他们的忙碌是多线成员的

而且他们是真的就是一手一脚要把自己的生活搭起来的我觉得这还是跟我们的生活很不一样的我们的生活有很多还是可以假借系统假的就是借别人的手比如东西坏了找别人来修买菜我们可以点叮咚点河马但是他们的所有东西都是要靠着我们说天气也好然后气候也好然后这些有没有病有没有灾还有这些嗯

非常具体的自然的生活来搭建虽然所以他们的生活其实也很脆弱但同时又非常的非常的反脆弱我觉得所以我们才会在他们的生活里面看到这么多充满生命力的地方就像我们今天不是刚看过梨花吗我总觉得他们给我一种就是

很像田里的庄稼的感觉就是你播种了下去有的可能他比如说他遇到不好的时节他长不起来但是你只要给他一个好的天气然后给他一些养分然后给他浇上水他就会蓬勃的蓬勃的长了起来然后这些人这些事他们好像就这样子

他们就能活得很好我觉得就是这篇这篇小英子和明海他们的感情是很天然的是很天真的是没有任何的矫饰的嗯就是我关心你我喜欢你关你一起做事情对嗯然后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好像就产生了一些彼此的感情我印象很深就是那个敏海去授戒嘛小英子就问他说那你要去授戒吗这个会疼吗然后敏海说会疼小英子就有一种不舍和不忍心那就不能不去嘛对我本身在想是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导致了他们的关系没有办法发展就我想象是一个

对对对受了戒以后就是咱们走成归城进归土我想像是这样子的一个恋情对啊但是因为从一开头的时候就和你说他们在庙里的师傅都有老婆然后过年杀猪对对对对啊所以你一看就知道我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他用一些规则因为世俗的禁锢他们的感情是不是会有一些问题后来发现不是啊他们

他说没有任何的这样子的问题他表达的是这种自然而然的感情所以他为什么不让他去受街不是因为你去受街了你变成了什么大和尚你就不能跟我在一起了因为善音寺的住持也是有老婆的

过得还挺好的对所以他不让他上街单纯就是怕他疼真的所以我看到那个的时候我就觉得原来有人是这样子的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现在讲的无条件的爱怎么套上这个帽子以后我觉得就不那么真了

不是我觉得就是其实是那种就是很自然的比如说我看到你累了那我希望来扶一下你我看到你怎么样子了我希望来帮助就是他讲到他当时去受戒的时候回来了小英子就去看他嘛

然后还对他说我走了就是其他的和尚都有点侧目然后那个明海向着小英四的方向好像去点了下头还是什么然后第二天小英四自然而然就来接他了他就自然而然上了他的船然后小英四就对他说了很多很多的话像一年都没有说过话一样那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感情

这就是因为我很久没有看到你了然后我就很想念你我很想跟你说话然后所以后面的那个表白确实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它之所以它得奖了吗是的也是有一些道理的就是因为确实吧这样子的感情因为里面很多人说很像沈从文的那篇《远程》吗对对对很像那篇我觉得是那个气质上是有一些像的嗯

就我觉得甚至你在读这篇的时候都不会有一种特别的对于爱情就它是一篇爱情小说嘛如果你读完了以后就是问我的话我可能都会论一论这是不是一个爱情小说呢可能都不是虽然它写了一个挺美的故事然后所以他最后说它是一个梦但这个梦当中前面 Nero 说到有一点其实让我觉得特别有触动的地方就是说那些人都是在

毛毛碌碌的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而且他们也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觉得会做然后你又要自己去解决你的生活是被各种事情充满的然后被这些事情充满了以后呢更好的一点是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不带有怨气的他们没有去抱怨比如说老天老天怎么待我不公

怎么我要做这么多事怎么这么忙然后或者说怎么我就要就是家里就养不活我了对对对他们好像对于每一步的安排都是就接受啊那就是这样的然后你的

条件还挺好的那我就可以去做一个和尚甚至说后来不是那名字还说就他说山英四一个老和尚告诉他说四里有意选他当沙弥韦对对对然后什么什么就是觉得他是一个比较像貌啊或者是自身条件上确实挺好的一个也会被山英四这个大四的和尚就是一眼相中的这个那么他也是一种就是自然而然的嗯

就也没有觉得这我以后可以当方丈就怎么样了就抖起来了也没有了对对就是我觉得他们对于各种是一个接受的一个态度嗯

然后事情来了那我就去应对就去处理比如说英姿的姐姐要出嫁那个时候呢她就是看中了就是城里面他们这个地方其实非常的荒凉你想一下就是一户人家再加几个和尚这可能放在一个别别的人的然后再像一个岛上演的地方对所以就是她姐姐说看到就是城里面的那些姑娘她们的那些绣花的东西就是比较漂亮哎

然后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那我们来想想我们怎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呀我们怎么自己搞一个怎么自己搞呀然后这个活花活草怎么弄他母亲绣的都是那些比较老式的比较老式的然后这个小英子就想到了说我想到了这个名字他好像挺会画画的然后就叫他画画然后名字也没说我就是个和尚我应该在那边念经的然后就跑过来画画

你要我画什么甚至你而且我觉得他确实也挺能的就是什么摘了一朵石榴花他就能画出一朵石榴花来什么凤仙画竹石子对啊就是然后他就成了就是专门给方圆他说方圆三十里都传遍了就大家都来找他画然后好像他庙里面的事情不做也没有关系你会觉得他们面对生活的方式包括庙里面那些和尚也是的什么

消磨时间的方式是什么一起打牌打牌然后还把老师书那个只是关在房子里面去念经的老师书也一道叫出来一道打牌还要唱歌唱唱小调对然后唱唱小调等等就是他们面对生活当中所有的问题的那个态度我觉得这是现在特别特别难

难见到的因为现在我们对很多事情好像充满了一个抱怨的一个底色就是怎么那么烦怎么那么多事情怎么又来了怎么又是你但是好像在他们那边没有这种情绪在这个可能也是因为

再回到就是八十年代就是那一篇为什么一出他一写出来八零年的时候一写出来就获得大家那么高的一个赞誉所以也是和那个时代也有关啊就那个时代就是文革刚刚结束改革开放然后那个时候的文学其实很多还是什么伤痕文学啊在写那些苦哈哈的事情对然后再诉苦然后他这个

放在那个时代和放在现在来看就是都是一股清流是的而且人们是可以从他写的这个故事当中真的是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和那种就是生活是美好的对我现在觉得就是因为现在大家整个社会大家不是都有一种怨气吗然后又想要躺平然后又有人想要卷前面我们在讨论我们的差别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确实是这种感受幸福的能力嗯就是我在看汪真琪的小说的时候我就有的时候会感叹就是想说这日子明显蛮苦的但是怎么能被她写的很有信味好像就是还又很幸福所以昨天我在读完最后一篇那个《酱店》《酱店老板》的时候嗯

然后我昨天跟我朋友感慨我就说我觉得开一家酱店也不错就是倒不是说我一定要去开个酱店而是我感觉到就是王分子笄笄下来人物我从其实从一开始第一篇大家第一篇写的是杀手啊第二篇好像就是西安名家不不不那不是第二篇有一篇是讲一个卖卤味的一饼对卖卤味的然后他

就是越开越大对对对义秉是他讲一个卖卤味的一个人然后他每天都去卖卤味但他那个卤味店生意就越来好其他店的生意都不好但是他游着这个卤味店他又他画了很长的一个笔墨写的是旁边的一家药店药房然后因为这家药房的生意会开到很晚所以那个卤味店老板经常会去那个药房然后引申出这个药房他们的掌柜是怎么做

他们的人员流动是怎么培养人的对对对我当时看的时候我想说那这个卢卫的人去哪里了你看的时候你都会恍惚你就想说主角到底是谁或者是你到底想讲什么我觉得汪泽齐很擅长写这样子的笔墨他又会把所有人都连在一起但是最后最后你会发现其实一饼确实讲的还是这个

麦鲁威的人嘛那为什么这个麦鲁威的人会升于越座也好确实因为我觉得他比下的这些人他们都有更同的特点不管是这个麦鲁威的也好不管是那个刚才前面提到的陈销首也好虽然他们的最后的结局也许不同可是我想象陈销首在最后一刻之前他过的每一刻都是满意的嗯

就是他在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然后他在很好的应对他的生活他就像他有什么事他就会做什么事嘛因为他有很多事情要做他有什么事就会做什么事然后那个卖卤味的也是他虽然也当中也会去什么听书什么赌钱但他都有很有规矩

他知道什么时候他就要不赌了他什么时候他一定要去出摊他什么时候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最后他不是说了吗他说了他的天赋他的一饼是什么对因为人家都说一个人生意能做得好一定是他拥有一个特别的天赋就想问他天赋到底是什么因为他前面

扯了很多那个就是这个药铺里面的人很多人有的人不得意嘛就是有的人要被开除了然后有的人做事情一直做的不好就是有一个小的血绝毒一直被打然后他们就问这个卖卢威的人说那你到底有什么异禀呢然后那个卖卢威的人说了一个他说我大小姐分开我看这段话的时候我当时想说什么

然后后面他这个人他又给大家解释了一下他就说他也自己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就是他小姐和大姐他是要分开上的他不会一起来

然后他说这是他给自己的一个规矩虽然很荒谬但是你听听也觉得懂吧就是他的所有的规矩他们其实都是立于生活之中的他都是在生活里面的所以我觉得他对于生活他是有一种觉察的他能够大小姐分开就说明他在上厕所的时候他知道他在做什么因为我现在也观察了但是我没有

看别人上厕所但是比如说我有时候看那个就是大家在地铁上比如说所有的人都拿着手机姿势一模一样非常的像僵尸真的很吓人然后有的时候就是走在路上也是就是电梯下来大家每个人的动作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种时候但我也不是评价价因为我喝了很多时候我也是这样子的但是我就会觉得确实我们有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感受生活的能力但是汪尊奇陛下的人他们做一件事情他们就在做一件事情他在沽桶他就在沽桶他就在捡点那个样子就在捡样子他在卖芦苇他就在卖芦苇他在上厕所所以后来另一篇异禀的结尾是

那两个就是药店里工作不太得意的那两个人立刻去上厕所他们是在厕所遇到当然这也是个非常戏谑的结尾但是你就能想象到汪泽鑫想甚至他是没有表达的他不是说他想要给我们教我们做一个道理他其实就是这

这就是当时他们的人这些人他们的生活状态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生活的比如说就是那个酱园呢他卖那个豆腐干然后他说其实这个豆腐干后来都成为了当地的一个特色特产然后你去走亲戚的时候你都会带他的豆腐干但是他豆腐干其实

我觉得它当中有一段的描写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说这个老板他平时可以做别的事情但是一旦就是这个豆腐干要出锅的时候他一定是一起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情的然后还讲到就是后来这个老板去世了以后这个豆腐干他们就不做了因为做这个豆腐干很费事情就是需要有十几位的这种做料啊甚至是药材啊等等放在这个其中后来就没有人做了对然后我前面其实

突然又想到了一个点就和我们现在会去讲到日本人的那种匠人精神或者是我们去看日本很多电影小说甚至你走在日本特别是小一些城市的这种街头的感觉其实是有一种相似性的因为那边它可能就是一家小店然后这家小店它可能就开了很多很多年卖炒卖面只卖一样东西

但是你在中国你现在跑到任何的城市的街头卖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的烘干辣油鱼对啊热干面臭豆腐也是但是汪湛琪笔下就是其实我们曾经我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和我们所

推崇的讲日本人的那些生活方式比如说那天我们讲到那部电影那个卖红豆沙的《尘沙之味》对《尘沙之味》然后这个当中一个麻风病人他做红豆沙然后就是要很早要起来然后要熬那个红豆然后要过滤他做出来的这个红豆沙就是不一样你看汪曾琪其实在写的都是这样的一些人比如说卖水果的《鉴赏》

这篇非常值得对我也很喜欢这一篇就是鉴赏家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纪陶明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但是这个叶三的职业其实非常简单他就是个卖果子的

但是他卖果子我觉得某种程度上就是卖到了极致也很呼应我们前面说的就是汪曾琦笔下的很多人他们完全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然后他们完全沉浸在他们的生活里他卖果子那他就只卖果子而且把每个果子都卖得非常非常好他是专门给大宅们送果子的这些人他首先走得很熟第二个他所有的果子都是跟着师姐走的

然后它所有的果子都是最好的对的就是产地直销然后所有的果子都是应着时节走比如说就现在我们就是春天了那么春天的时候它会卖什么呢历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那就可以想象那个萝卜肯定是很脆水分很多然后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线白的像一团雪直嘴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blablabla 然后一直卖到卖山药卖百合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等等然后他当中说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他说不少身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的了

这个就是卖果子的叶三卖最好的果子然后之所以说他是鉴赏家是因为他一直给一个画家卖果子画家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这个纪陶明纪陶明因为他有一个脾气就是他喜欢一边画画

一边喝酒救水果所以对他来说果子很重要因此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果子总是首先给纪陶明送过去在这个过程中呢叶三就成为了欣赏纪陶明画作的一个人因为他擅长卖果子所以他对所有的果子都理解得很透

在纪陶明的眼中他觉得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愚昧因此他们俩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高山流水玉之音的关系就这当中我有个印象很深的是在说

叶三点出他一个画画错了为什么画错呢是说红花莲子白花偶他画的是白荷花莲盆全那样大莲子宝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你的这个花和你的莲子是错配了的

但是这样的这个细节其实只有叶三才点的出来然后纪陶铭也是欣然接受他还写了一首诗叫做红花莲子白花偶果泛叶三是我诗惭愧画家少见识未经破例着胭脂所以就是为了这个叶三他就把那个白荷花画成了红色这样他整个的画就对了这就是他们俩之间的这个

然后祭办到最后是姬桃明其实一直在送叶三他画的这个画作但是叶三呢就是不管怎么样都不愿意把这个画作卖出去他把姬桃明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即便在姬桃明死以后他的画价大增还是叶三一直说不卖然后一直到叶三也去世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姬桃明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

这个就是他们的结尾我觉得就是知音啊这就是知音而且这是一段善始善终的关系我在后面很担心他做出什么事情对对对而且也很担心什么日本人抢走然后一批枪把他打死对啊而且其实他写到了日本人而且这个人他就是日本人那为什么他没有抢走呢可能也是一种尊重的

因为他面对这些画的态度其实也是非常的虔诚和慎重的就是真的是呢他说就是清水洗手缝了一炷香对画者拜了一拜然后才展开来看就是他对于这样子的画家的作品他也不会去阅读嗯

但他一看头说是日本人我只是看到这一支的时候就在想紧张我觉得这一篇特别好的一点就是在每一个人都都恪守本分然后这种恪守本分从最一开头就开始了就是他去给这些人家送果子

然后这个主人看到他就是也不看知道是什么果子然后卖的也不说价的反正他说买果子的也不会亏待他然后各种就是大家其实就按照一种约定俗成的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因为这个叶三其实走街串巷卖果子这件事情好像应该也算是比较低贱的一个

所以就是他的两个儿子因为两个儿子都是还挺出息的对很有出息所以就不希望他继续做这个但是呢他们这么说了然后老爷子说嫌我给你们丢人了然后什么两个大布店的先生有一个卖果子老爹不好看然后儿子只是说年岁大了什么什么的然后他说他跑惯了然后儿子好像也没有就是强求他

对只是给他打了一个寿关对对就给打了个寿关是为了讨个吉利对对然后包括就是帮他就是表了话什么的这种然后最后的时候儿子也是本本分分的就是你说你要和这些话和葬和葬那就一起和葬吧嗯

然后包括这个季陶明和叶三的这个交往也是一样啊你会在这个当中看到人和人最最单纯的一种交往方式嗯

季桃明也会体谅叶三其实可能有的时候会比较手头拮据啊所以他会体谅说我给你的一些话没有落款没有上款这样的话你可以拿出去卖但是叶三说不用对所以他当时就说了一句嘛就是他一张也不卖的然后他也就信守了这样子的一句话的承诺

这种关系真的是就好像就是在什么水果嘛就是什么节气什么节令吃什么水果是一样的但是现在因为比如说暖棚所以现在很混乱对就很混乱你到超市里面去你到菜场新社会你是看不到就是什么是时令比如说现在应不应该有西瓜

不应该吧不应该啊肯定不应该啊对啊包括草莓也是的就是草莓这个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其实草莓应该是到就初夏的一个水果对然后后来它变成冬季的变成冬季的对而且冬季大家都在推草莓其实那个时候我就有一种混乱感嗯

对我觉得很难得的是他笔下的这些人他们之间一个是你说他们都遵守了自己的本分一个是这种信任感包括就是买水果的人他们也信任对方就是你能发现他们之间是没有这种算计对就是没有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很担心的这种对我们担心的

也不能完全说汪泽齐的作品里完全没有这些事情发生可是好像他就说嘛很多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正在过着他们普普通通的生活这篇里面其实就是很朴素对就是一些大家都在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就像你说的像水果像现在开花一样就是比如说三月里面什么时候花就应该开了然后它该谢的时候它就应该谢了

好像就是这样子的就是都很平淡但是又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好像现在确实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得是因为我们我们好像过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我觉得这个是有的时候觉得

离他的生活很远的地方而正因为我们的生活很不一样我们才会有很多的担心我们会有很多的担心很多意外的发生或者是担心会有一些不信任的地方或者是缺金少两或者是你会不会占我便宜就好像我们这种信任感他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他

就没了对他就消失了这种鉴赏他们俩之所以有这样子互相欣赏我觉得这是由于叶子涵他不是一个专门的鉴赏家呀他只是爱画他就是单纯的喜欢画他不是说我学了中央美院然后我要去做一个评论家他才去做这个事情他也不要靠这个事情赚钱他去卖果子他不是最后他说我一定要还是要给那个计划家送果子吗嗯

是因为他就是喜欢她的话他就想去给她送果子这样子他就可以去看她的话就是你会觉得他的愿望好单纯哦他的这个愿望里面他没有别的东西这个是我们现在很少见的部分

因为那个季陶明他就说嘛就是他说很多人都会在他的这个画前然后评头论足啊然后来显示自己很博学但是所以他是不当众做画的只有叶三在的时候他说叶三的称赞是出于肺腑不是甲虫内行也不是产妹所以包括他也可以非常自然的就说出你这画是不对的嗯

他们两个的身份地位就相差极大如果你有一些就是人情事故对吧你就不能直接的去说吧你说你画错了你画错了然后但是更好的一点也是就是纪唐明听了以后还非常的高兴还改了然后还要提一首诗还要谢谢他对包括叶三在左街穿上他知道纪唐明是喜欢就是一个什么画家李富唐的一个策业嗯

所以他看到了对他就帮他去寻来这些都是非常出于本真的嗯对而且他的我觉得他的点评也确实很棒我特别喜欢那段就是讲紫藤的因为他说就是对季唐明画了一幅紫藤我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他说你怎么知道的他说花是乱的嗯

就是叶三他在走街船他在寻找那些水果他甚至知道哪一棵树上的果子结出来是最好的他对于生活对于自然是有非常细致的一个观察的而画其实讲到底最终要留的也是那个针对我觉得这篇好美对很美每个人都美然后他做的这个事也很美其实嗯

而且就是他写水果的时候你就真的能够感受到似乎有果香飘过来就是我们前面讲了很多就是他比较美的然后很朴素的很动人的对但其实光森奇他所书写的年代还是比较多的比如他对于曾经的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比较动荡的时间也是很有记录的嗯

我们接下来讨论的这个黄油烙饼其实大的背景就是三年自然灾害嘛然后这个故事其实也比较简单吧就是他从刚刚开始大跃进大家把锅都上浇了大家吃食堂然后那段时间刚开始的时候吃的还不错后来呢就是越吃越差然后越吃越少最糟的情况下就是他的奶奶实际上就是被饿死的然后呢当然在他奶奶这个被饿死之前其实他爸爸是送来了一些营养品的

那营养品当中呢就是有一个黄油有两瓶黄油但是在那样一个比较艰苦的岁月里呢其实奶奶是完全不舍得吃那个黄油的她就是把黄油放在糖柜上啊时不时的拿这个抹布擦一擦然后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呢她就越来越饿最后她说浑身都肿腐肿就是真的就是饿死的饿死了之后呢这个

主角就是肖胜他是一个小孩小男孩他就跟着爸爸去了巴尔上的一个土豆研究所然后他就跟这个爸爸妈妈生活在了这个马铃薯研究站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呢也没多少人也只有几个工人也是一样的他们生活的环境或者说生活的这个食物就是越来越少

刚开始的时候有蘑菇在后面呢可能有红高粱饼子有甜菜叶子汤等等但是后来就是越吃越差越吃越差可是有一天开了一场三级干部会三级干部会上呢他们吃了三天饭他们吃的内容在当时看来就非常好不是头一天中午羊肉口馍子蘸油面啊

第二天炖肉大米饭第三天黄油烙饼晚饭是马马虎虎的但是这个香味呢就传到了吃得很差的这些人的鼻子里然后这个小男孩肖胜他就问他说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他们开会开会干嘛吃黄油烙饼他们是干部干部为啥吃黄油烙饼他爸爸就说哎呀你问的太多了吃你的红糕亮饼子吧

然后这时候他的妈妈就忽然站了起来把缸里的白面倒出来又从柜子里取出一瓶奶奶没动过的黄油挤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兑点起子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抓了一把有麦结塞进灶火烙熟了

黄油烙饼发出的香味和男士汤里的一样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肖顺面前说吃吧儿子别问了肖顺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痛哭起来高笑了一声奶奶

这个就是小说的结尾我们看这片的时候我们还能隐约的猜到年代到小时候我

未来会不会大家就已经看这篇的时候就已经不太理解了呢未来他们还会看王珍奇吗我觉得他把原来写那些旧时代生活非常虽然苦难但非常美好的那种笔出用来写就是大跃进之后然后公社食堂然后食堂的那个餐食的一个变化用了同样的细腻的嗯

但是你依然会觉得他写的非常细致然后完全能够去想象出来他们的生活的一个变化然后他没有一个字去评论对评论这个时代

然后评论说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他就是通过就是一个孩子的一个视角就是他的食物的变化然后这个黄油其实他父亲那个时候来看他和他奶奶的时候是带来的但是他奶奶没有动然后最后还是饿死了他们又把这个黄油又带回去了带回到了马铃薯研究所对马铃薯研究所最后他的这个眼泪既是为他奶奶

但是其实也在为就是生活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干部和他们吃的是不一样的东西为什么干部一开会就可以吃好吃的对就是他是有这种控诉在的但又是在讲食物又是在讲吃对而且我觉得他这个视角选的很好他是通过这个孩子的视角来一些来看待

当时的整个的变化的过程包括他不是有一个细节是说那个黄油来到他们家之后奶奶是知道这是能吃但奶奶舍不得吃所以奶奶还经常擦一擦然后又把它放起来他是不馋的因为他城外没有吃过所以他们

他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所以他不馋黄油你就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视角里面孩子其实不明白说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好像我们在公社里面一开始还吃得挺好的然后越吃越不好其实他都没有觉得吃得不好因为他是个孩子他很饿他只要给他吃的他都能吃所以他们说那个伙食开始掺入越来越多就是不够

细的那些粮食的红高粱饼子掺了糠对的时候奶奶其实就已经吃不下了因为年纪大人就是这个东西她对她消化不好嘛但她还能吃她还是吃得很香但是越是这样子你越看的时候你会觉得从一个无辜的天真的孩子的角度看待那个时候其实都是大人犯的错嘛都是大人

做错的事情但是确实它的后果都是让

让孩子来承担包括为什么他一直问那个问题爸爸没有办法回答他他其实是在替大人提问呀就是为什么开会要吃好的为什么干部要吃好的为什么他们的吃好的为什么我们吃的是这个大人也想问但大人已经问不出来了所以爸爸爸爸和妈妈没有说话最后爸爸跟他说你别再说了别再问了最后给他烙了那个黄油烙饼然后他吃了之后

他的眼泪也是真实的我觉得这个通篇确实也能感受到汪曾祺的善良这篇文章你可以完全换视角你可以换角度他也可以写我相信他也能写得很好但是我不知道他是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笔法来写我觉得汪曾祺看待所有的事情他好像都还是保留积分

所以正是因为他有这样子的视角他才能写出这样子的看起来他有愤怒但是他好像又保存着一些温暖的一个部分的文章我觉得这是他就他一直都写得很克制对就他写悲伤也很克制对他写那些让人感到很愤怒的事情其实他也写得很克制甚至他还能写出一个很光明的结局

我觉得这是他很厉害的地方但是他又有他的坚持他不是完全退让就是他让人感受到一种柔和的坚定而且这个一定是和他自己的经历是关联的他那个时候下放就是下放到那里对的就是去画土豆

所以你甚至从这个当中都无法去推测和想象就是他真实经历了他到底看到了什么而且就是呼应我们最开头是用吃来引入的话其实他很多故事最终其实也是落脚在吃上面就像前面我们谈到有一篇大家也都印象比较深的是讲西南联大嗯

因为除了讲那个旧时代他还有很多的篇目在讲西南联大以及在讲后来的大跃进文革等等的然后因为他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他那一篇写了一个因为那一篇其实故事也很简单讲有一个教授他通过种花然后把花卖了然后可以来换吃的

所以他们家一直会有七国鸡然后他又觉得有一个年轻的生物助教挺好的做事也很认真然后也很严谨然后也很勤奋每天早上很早就到办公所以他们俩关系还挺好的然后但是他就是笔锋一转就是说他后来就病死了

这个生物助教病死了然后他的那个结尾我印象特别深就是那天他们家又吃七锅鸡然后他突然想到说如果如果那个助教他也能够每天喝一碗鸡汤喝一碗鸡汤就不会死了所以他那一锅鸡一口都没有吃下就是他的一口没吃下和这里就是这个小男孩就是吃到了黄油烙饼觉得都是有那种异曲同工对

他通过食物和人的关系来去写他的一些情感的流动但这个其实又是真的是最真实的对我觉得之所以是食物还是因为每个人都要吃饭啊不管是新社会还是新时代的人

大家还都要吃饭然后每天大家也要起码要一日要吃两餐吧然后好像吃就是一个跟我们息息相关然后串联在我们生活里面的事情通过一个人吃什么东西你就能看出一个人他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这个生物助教他当时生病主要是因为他这篇其实没怎么讲吃的除了讲到齐国鸡以外因为这个生物助教不怎么吃饭

因为他比较穷所以他不怎么吃饭他就是欣然吃西南联大提供的很糟糕的饭对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还是可以读一下汪泽齐这个书尤其是春天我觉得春天很适合读他的书就是你读了之后会有一种觉得生命很美好的感觉那我们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了拜拜好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