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研究从2022年开始加速,主要是因为算法、算力和数据这三大支柱的成熟。2012年,Hinton的AlexNet论文和GPU的使用使得算力不再是瓶颈,云计算的发展也为AI的产业化铺平了道路。2022年,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AI进入了快车道,算法、算力和数据的结合使得AI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马斯克退出OpenAI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他在2018年特斯拉经历量产危机时,情绪焦虑且不稳定,无法继续关注OpenAI的进展;二是他对OpenAI团队失去了信任,尤其是在OpenAI接受微软投资后,他认为自己被背叛,因为他原本的目标是对抗谷歌,而不是与另一个巨头合作。
周恒星通过猜测马斯克的邮箱成功联系到他,并在2013年成为最早采访马斯克的中国记者之一。对于奥尔特曼,他通过硅谷的社交网络和信息网站The Information的创始人Jessica牵线,建立了联系。周恒星在硅谷的记者经历和中美科技交流的背景帮助他顺利接触到这些科技巨头。
奥尔特曼性格谦逊、真诚,善于沟通,尤其对记者非常客气。他喜欢用小写字母书写,给人一种青少年般的感觉。尽管他表面友善,但在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中表现出极强的控制欲和手腕,被认为是一个“权力的怪兽”。
奥尔特曼未来有可能竞选美国总统。他在AI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使他成为政治界关注的对象,尽管他目前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意愿,但他的性格和手段使他具备成为政客的潜力。
奥尔特曼的1000美元社会福利实验是为了模拟未来AI时代,人们不需要工作,AI创造无限财富的情景。他每月给一些人发放1000美元,观察他们如何使用这笔钱。实验结果与一些社会学家的预测不同,具体细节可以在他的书中找到。
马斯克性格随性、张扬,情绪波动大,有时极度热情,有时冷漠。奥尔特曼则性格稳定,善于示弱,沟通界面友好,对记者更客气。马斯克的控制欲和加速主义倾向与奥尔特曼的政客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周恒星选择写《奥尔特曼传》是因为他认为奥尔特曼是AI时代的重要人物,未来可能对人类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他在2022年ChatGPT爆火后重新与奥尔特曼建立联系,并在奥尔特曼经历OpenAI宫斗事件后,决定提前撰写这本书,记录奥尔特曼的创业历程和AI发展的关键节点。
周恒星认为,未来白领工作将迅速贬值,许多工作会被AI取代。他通过做冲浪教练来尝试通过体力劳动获取报酬,认为体力劳动短期内不会被AI取代。他也在自己的公司中使用AI工具,如ChatGPT的API接口,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奥尔特曼传》主要面向对AI、商业和硅谷感兴趣的普通大众。周恒星在书中做了大量名词解释,力求让读者轻松理解复杂的AI概念和商业故事,使书籍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大家好 欢迎来到这一期的熊家客厅我是熊阿姨这一期我们聊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聊过的互联网科技的话题我们聊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实在太大了我们这一期要聚焦到一个产品上就是 ChatGPT
那 Chad CPT 呢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我们现在聚焦到一个人物上就是这个公司的创始人 Sam Altman 我这次邀请了一个朋友叫周恒星然后周恒星他是一个长期做互联网科技报道的记者和相关媒体平台的创始人先请周恒星介绍一下自己吧
哈喽哈喽大家好我是周恒信大家都叫我 Kevin 这两天有点雾霾然后我散着有点不舒服大家应该听得清楚吧就凑合听吧对就凑合听吧然后我们是一家就是面向海外介绍中国科技行业的英文媒体
就成立于 2017 年然后我之前我是在硅谷做记者然后我们当时就是主要是把一些硅谷的一些最新的前沿动态报道给中国在那之前我是在中国企业家是一个商业杂志在之前我是在美国上学
大概是我的这样一个经历吧那这期我们其实主要是想聊一个人就是 OpenAI 的 CEOSam Altman 为什么呢是因为周恒星刚刚写了一本书就叫奥尔特曼传那我们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奥尔特曼到底是谁呢周恒星能不能跟大家先介绍一下他
首先那个奥尔特曼他是就是 OpenAI 这家公司的 CEO 然后也是最早的几位创始人之一在那之前呢他是那个 YC 就是硅谷最知名的一家科技孵化器的总裁他之前也创过业做一个跟社交媒体相关的一个
一个产品他从 19 岁开始创业然后到今年 39 岁就整整 20 年吧所以他应该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人物如果我们把 2022 年 TryGPT 出现作为 AI 人工智能的元年的话觉得在未来可能这个人物还会更加重要所以我当时觉得说我们可以把他作为一个未来特别是在 AI 影响下改变人类进程的一个这样一个人吧
车机 PTT 火了之后但是国内很多人就对 OpenAI 这家公司特别感兴趣我恰好是在硅谷做记者的时候有认识 Sam Altman 大概是 2014 年的时候当时我们有带一个中国企业家的团去硅谷考察他们说想去 YC 所以我就联系上了 Sam 然后我们就是有聊过几次就建立了联系吧
后面我就回国创业了一直到 2022 年 TragiBT 火了之后我们又发短信说中国这边有很多创业者也挺想可以学习 TragiBT 做这种 AI 产品
我们就重新建立了这个联系我是去年 11 月份当时那个旧金商 APEC 会议期间我飞到旧金商就是对他进行一次采访采访结束之后就是我在硅谷的一家 LBNB 写稿然后写完稿之后结果第二天就发生了一个大新闻就是他被 fire 掉那之后就是又过了 5 天然后他又重新回到这个 CEO 的位置然后当时就是硅谷都非常轰动
因为这么公开的就是一个宫斗就很多年都没有发生了回国之前我就开玩笑我就发短信跟他说我说过 10 年我给你写本书好不好因为我觉得他当时还很年轻 38 岁现在写书太早了可能过 10 年比较合适
但回过之后可能就是有出版社找到我然后觉得说应该让我现在就写一本了后面我想了一下就接受了所以开始就写这本书大概是从去年 12 月写到今年这个七八月份就写完了大概是这样嗯
我觉得这个人是 2022 年横空出世的一个人就以前好像大家对他的就是曝光度啊对他了解并不多然后等到突然有一天说 ChatGPT 这个东西出来了之后才渐渐的从立刻蜂拥而出的这种互联网报道里边听说这个名字
甚至他长什么样他有什么个性好像普通的人还是挺难理解的不像是以前那些比如说马斯克或者什么马云或者是比尔盖茨这些人包括像苹果的这个乔布斯或者现在的库克一样他的曝光率很高大家都知道他长什么样
所以就是你说说你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所有人可能都下意识的也会感兴趣说我想知道他是谁他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产品但你要是在脑海里检索一下发现对这个人真的是一无所知而且更有意思的就是说 AI 不就是一个他能取代原来那些传统的公司的运作方式你很少会想说我去了解一个人工智能背后到底是谁来创造它谁来经营它
所以就是你在十年前其实就跟他有联系你能讲讲那个时候的经历吗那十年前他是 29 岁他当时在硅谷是个很重要的人吗应该说就是 TagGPT 出来之前虽然我们就是绝大部分普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他但他在硅谷其实他已经就是比较有名气了 2014 年他接任 YC 的总裁之后硅谷人都知道他
但的确就是硅谷之外可能大家都还对它不够了解因为 YC 可能更多像是一个硅谷创业公司的摇篮吧就很多一些非常知名的一些硅谷公司 LBNBStripeReddit 他们都是从这个 YC 被孵化出来的啊
所以就是 YC 的这个掌名人也相当于就是硅谷的一个重要的一个社交的节点所以他应该是硅谷是人尽皆知的但是那个中国代表团然后他们也很想了解 YC 是为什么做这么好怎么样可以孵化这么多优秀的公司所以的话就让我去联系但是我记得是那个 Information 的创始人 Jessica 帮我签的线
The Information 也是一个互联网科技信息的网站是吧媒体网站对 就是他们专门报道硅谷科技新闻的现在做得挺好的所以 2014 年你当时是刚在硅谷工作了几年时间我是 14 年开始在硅谷的你当时是给哪家中国媒体做硅谷的极客公园啊
对那比如说极客公园其实它是一个完全中文的媒体而且它不像是那些对 information 或者是连线或者其他那些杂志在中国是如雷贯耳的中国的媒体在美国应该还是比较弱势的嘛那你怎么能建立这个联系呢就说我想找这些硅谷的大人物然后我就能跟他联系上我觉得我当时在硅谷作为一个中国记者感觉还挺左右逢源的吧嗯
因为当时中美算是蜜月期其实硅谷当时也非常需要中国特别是像他们做硬件的需要中国的供应链我经常跟我采访对象说如果你们想了解中国你们想认识中国的谁你们可以找我我可能在国内我又会说我是一个最了解硅谷的中国记者所以我中间可能作为一个桥梁然后就对接了很多一些中美之间的一些交流
但是极客公务员就是每年也会请一些硅谷的企业家去做演讲就来国内演讲此外就是那个马斯克应该因为他当时已经是硅谷的一个大人物然后我是应该最早采访他的中国记者大概 2013 年的时候我当时还没有去硅谷我就采访到他
后面的话到硅谷之后就是他的朋友圈可能也对我有些帮助硅谷的媒体他们也很想了解一些中国的一些最新的科技还有商业的东西所以我们跟他们交流挺多的我在书里面也感谢 David Kirkpatrick 他是财富杂志的高级编辑他当时写过一本书叫 Facebook 效应
然后 Facebook 因为是我特别喜欢一家公司所以我跟他交流比较多就他也把我介绍给他的一些好朋友就这样就慢慢建立了一个网络嗯你当时比如说你在那边的时候会跟他们平时喝咖啡或者什么想办法见个面大家保持这个网络吗当然当然对就是我当时跟他们喝咖啡 catch up 这种频率还挺高的嗯嗯
所以就是比如说找这个奥特曼也是通过这个 information 的那个记者然后你说你想联系他做一个采访就这么联系上了对对对当时就是 Jessica 用邮件把我们就 connect 一下然后因为 Jessica 她也会做一些活动就硅谷的活动他们也会邀请一些中国的一些公司去所以的话就我们会有一些一些合作吧那种交流也比较多一些
那你第一次见到这个奥特曼是什么时候就是当时我说我们想带一个团来鬼谷 Sam 他就说我们可以见面聊一下他当时把我约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教室里面他当时在斯坦福大学上课然后那天我记得是下午吧然后我就去了但是那个课还没结束我就坐在后排听着我就当时感觉他就是看起来特别小
虽然他当时 29 岁他看起来可能就 19 岁就因为很瘦然后个子也不高就也比较脸色就是比较苍白的那种就很像那种大学生的感觉吧
他说话声音特别快然后也挺有激情的这个课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我记得在 YouTube 上都有主要就是面向创业者也有可能就是资产服他们也有开那种创业课就是想学创业的一些学生主要是教他们怎么做一些比如说互联网产品的增长啊怎么做做做营销怎么做融资大概就是这些非常基础的一些创业的方法吧嗯
那你跟他聊当时都聊什么了说实话我不记得因为太久远但就是我应该是介绍一下就我们这个团都有哪些人就我们为什么想去 YC 然后这个交流就是可以给 YC 的这些孵化的企业带来什么帮助吧我感觉他对中国还挺感兴趣的后面他就他也说就是希望可以保持联系就后面他也写过几篇博客
就是关于中国的他说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指标就中国经济其实在 2014 年已经超过了美国但他就觉得说怎么样可以保持美国这样一个强大竞争力他当时提到就是技术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上个世纪许多重大技术进展都来自美国他后面也说就是中国是我最常思考的国家
如果在硅谷之外设立办公室就 YC 的首选会是中国他的确后面在 2016 年的时候就把 YC 中国设在北京但是找陆奇来做 CEO 那你当时带的是什么人去的 YC 创公院但是我在极客公园就是我还有彭总赞彭然后
还有就是张一鸣他当时就是刚完成 A 轮吧就是不是那种自洁的 A 轮还有一些就是一到用车的周航你应该也第二年他也去了一家的刘作虎猎豹的富盛小米的李万强
还有一些创业者大概十个人左右所以就当时也是很多中国的企业它还在初创的阶段尤其在 14 年那个时间然后大家也希望说能找到美元基金的投资这样双方也还能互相交流而且那个时候不还是说什么经常是美国把美国东西 copy 到中国的那个阶段吗但是主要也不是为了找投资吧因为我觉得当时中国互联网还是有一种硅谷崇拜的肯定还是想去学习一些硅谷先进的东西了
我记得我们当时有去 Twitter 特斯拉对我们还见了 Mask
哇然后还去那个 LBNB 还有几家吧反正当时其实我们约他们其实不难就是都可以见到 CEO 级别的我觉得当时一方面就是双方交流比较平凡然后可能关系也比较好就有些是会互相持股嘛比如说后面不是 Uber 他也投资了滴滴嘛然后苹果后面好像也投资了一些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就像当时属于蜜月期吧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 2014 年秋天但是阿里巴巴在美国
纽交所上市纽交所历史上最大的一批 IPO 就整个美国就很轰动就想知道说为什么中国可以产生这么一家公司所以我但是只要我去约基本上都约得到嗯
因为我跟周恒星是第二年认识的也是一个类似的行程就是 2015 年当时极客公园也是招募了一大批就是中国的很优秀的创业者然后他也招了其他的记者去然后我当时很幸运就参加了那个团那也是我第一次去美国然后当时也是走了一些类似的行程我记得那个时候还去参观了一些做植物肉当时做创业的
还去了哈佛对 听了几节课然后还去了麻省理工看了他们当时做的那个机器狗那个机器狗到现在也很有名当时还觉得这些东西都很新鲜而且因为我不是长期一直写互联网报道所以我有时候关注的不是很多但我后来发现就那一次在硅谷和在整个美国看到的一些创业项目其实在后续五年八年里边其实一直影响都很大就那个给我感觉还挺开眼界的
我发现当时跟我一起去的那些其他的做各个品类产品的 CEO 他们其实也是这种感受他们可能就会参观完之后就会很激烈的在聊这些东西所以那个时候美国和中国这个创业者的联系还是挺多的对当然当然而且当时很多就是一些硅谷的华人工程师回国创业对当时这个热潮还挺多
你后来跟这个奥尔特曼又有什么长期的联系吗其实我回国因为我 17 年回国创业嘛其实我就没有但我后面跟他联系上之后我感觉他应该也会就是看我们的网站就 Pandeli 可能他也想会了解一些中国的一些东西吧对但的确那几年我跟他私人联系基本没有就你做了一个网站叫 Pandeli 然后每天会更新各种中国创业的动态中国的公司中国的一些上市的新闻什么的
对我们在读者很多是一些硅谷的一些创业者投资人你那个时候对奥尔特曼这个人的印象是什么呢你刚才说他可能精力很旺盛语速很快然后你书里边我看你写说他在各个场合都用小写字写东西
对这个是我观察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你看他的推特还有他发短信都是用小写字母这个可能只有在美国青少年里面比较多就是如果你对一个比如说商业商务场合你用这样有点不太礼貌感觉他也无所谓这好像是他的一个标签吧但我感觉他是一个沟通界面比较好的一个人他给我感觉就是比较真诚当然这个真诚可能是打引号的
什么样呢就可能对我们记者会比较客气比如说我给他有时候发短信然后他好久没有回但如果他回他会先道歉讲说我最近太忙了还挺谦虚的吧比如说别人跟他问一些问题然后他也会表现的就是比较好学的那种感觉他会再回问对方是吗对那这不管是不是表演的我觉得也挺不容易了
因为感觉好像这个互联网圈里边有一些大佬做采访的时候这个人就非常的不把别人当回事然后特别把这东西当个性这种人还挺多的对对他挺喜欢就是问记者问题的嗯嗯嗯
你 23 年那次为什么又突然想到采访他呢其实就是去年这个时候嘛对就大概去年这个时候主要是有一个旧金山 APEC 会议吧但是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去了但是我跟他说就是你应该接受一家中国媒体采访就是向中国示范一些善意他就答应了也是通过短信问他的对短信跟他说然后他发邮件跟我全认的
还挺随意的这种方式哪一种方式就是发短信然后就是因为我跟就是硅谷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用短信就是用那种 iMessage 他们的 iMessage 不会被各种推销广告就是挤满吗有可能很多有可能就是他们有一些过滤的工具这也挺有意思这可能也是国内约访不太常见的方式国内一般是什么不就微信吗
微信或者是你要采访一个大公司你就是先要联系他的公关团队然后公关团队给你说你把所有的提纲发给我吧然后发完之后他说那我研究研究然后他再去问最后再怎么样然后这种其实比如说我觉得现在一线的年轻记者如果想跟这些 CEO 建立联系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你很难拿到他个人的联系方式你也很难说直接说我发个短信咱们俩把这事定了或者是你联系他他也一定会给你转成说你联系我的公关吧怎么怎么
对因为我很早就发现就联系公关没有用是吗对我一般都是想办法联系 CEO 比如说马斯克我就是就猜他邮箱可以现在就讲讲就是你当时是怎么跟他联系上的就当时那个呃呃我记得是 13 年就是有传言说特斯拉进入中国然后当时那个我
我们老板就是中企的那个何依凡老师他让我去采访一下特斯拉中国的一个总经理啊叫叫 Kinston 就是个香港人但他没有理我我就说我可以想试一下 Elon Musk 我就猜他邮箱就他的那个首那个 first name 然后还有 last name 还有就是几个组合吧就我猜好几个把他们输进去了
有一个财众他当时的邮箱就是 firstname 就 elonatteslamotors.com 这也太容易了就完全没有防盗的这个他后面可能就太有名了吧他把他邮箱给改了嗯
那你想的也挺大就是因为很多记者还是对采访这种就是创始人或者是高层的人他是有一点恐惧的嘛就你当时是为什么能想到说我直接就采他因为我当时就我很想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就是标签所以我是一个很了解硅谷的记者怎么样可以让别人相信我的就是我要采访一个硅谷大佬
我当时其实我马斯克之前我尝试过联系很多鬼谷大佬像 Tim Cook 啊贝泽斯啊我都给他们发过邮件可能没有猜中或者说他们看了没有回我对一直到马斯克啊
哦那如果猜错的话他会这邮件会被退回吗啊对对会被退回所以你也知道没猜对能排除一下啊对我感觉有几个可能猜中猜中了但也没有回我哦哇所以我感觉这真的是人在很年轻的时候会干的事就特别想干一片大的但就是比如说像奥尔特曼这种人你当时见他的时候你也不知道他未来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他可能是在一个硅谷是一个很著名的人但不知道说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会发生什么
对没有我就把它作为就是我做我一场工作接触的人的其中之一吧因为我当时会接触很多人然后
然后回来 23 年 11 月份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在全球很知名了因为我当时还看过连线写过一篇报道就讲他在 23 年 5 月份的时候就是全球巡回走这大圈白天这种在一厢必赢里边然后这种就是在像花火蝶一样就是在这政客中间怎么来周旋然后他晚上就是又怎么怎么工作之类的就感觉这个人他其实就是完全上了一个阶层他不是一个说硅谷里边开一个创业公司的这么一个 CEO 他相当于是
所有的这些政治或者是国家都会把它当作一个拥有第三方权利的人就是你控制了 AI 然后你可能再引导大家往哪个方向走这个还挺有意思的你 23 年 11 月份见到他的时候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嗯说实话就我跟当时跟跟他聊天虽然虽然就是可能隔了隔这么长时间但他给我感觉还是还是那样可能就稍微成熟了一些他可能二十八九岁的时候还还有点害羞可能这个时候就是有点政客的那种哦是吗对然后但他还是比较谦虚嗯嗯
然后就是比较客气的那种这个倒是没有变你觉得他政客的点是什么呢说话更圆滑了吗对说话非常圆滑因为当时其实已经就是比较敏感中美中美关系嘛所以我当时问过他这些问题他其实回答的并没有特别让人满意吧嗯
比如说我问他说你觉得 AI 时代中国扮演什么角色他就说我认为中国的 AI 领域会很出色在整个人类探索 AI 进程中会是重要一部分这像 Chad GPT 回答了然后我就说你想要怎么跟中国合作或者有具体的计划他说我认为太早了我们还没有弄清楚与其他国家合作但这绝对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我问他说你有一些熟悉的 AI 公司吗有些熟悉有些不熟悉今年对我来说太忙了没有时间去了解就完全是在打太极啊对他回答你了但其实没有任何信息量对后面我就不问他就是一些中国的可能更多偏向产品偏向创业他那个时候就回答的更多一些然后你回来这篇文章你发了吗当时发了反响怎么样
呃当天晚上反响很好结果第二天就出现了那个他被宫斗被下台的事情嗯
然后整个文章就热度就被压下去了所以你其实相当于是赶上了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就是你刚才完没几天他就被攻斗然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就全球很瞩目的一个大型的新闻对对我就感觉我进入了一个风暴眼嗯但还是挺懵的就是我跟大家一样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什么因为我记得我当时采访他的时候他当时是一个非常轻松的一个状态就感觉还挺志得意满的吧嗯
因为当时就是 Tragic B 出来之后他那过去一年都非常的顺就各种顺然后融资还有他去环球旅行见各国领导人就感觉他的这个不管个人形象还是公司的估值还是产品的研发都非常顺利结果大家觉得说他是下一个比如说查布斯或者马斯克的时候他突然就下台了对这个反差就非常大吧然后也非常就是引起轰动的
我记得那几天因为我老是在看二手中文信息就看到大量的人在搬运这种推特上的进展然后还有各种揣测就很乱然后感觉好像半天没刷这个事又开始反转了不停的反转反转然后这个事持续了大概几天一共五天对在我书里面这五天是一个很重要一部分就我那第二部分权力的游戏其实重点写的就是这五天发生的事情
我把它就是详细裁分每一天甚至说几点钟发生了什么然后为什么会出现反转就把它那个来龙去脉都梳理了一遍嗯
嗯那其实对我个人来说我反而是因为这五天这个像闹剧一样的这个新闻才知道奥特曼是谁通过不同的碎片的信息来知道这个人他是什么样性格他怎么来创办了这个企业是对他来说这也是他其实他声明靠这个又更上了一层楼我觉得对他因为这件事情又又出圈了嗯就很多人会把他联想到但乔布斯被从苹果赶走那那那次经历吧嗯
就感觉好像大家对这种硅谷的创业者还是有一点就是神话的那个东西在里边大家都希望他们是有一些特殊的背景或者是一些特殊的性格然后奥尔特曼可能以前没有这样很鲜明的人设但通过这个事之后就突然变成一个有故事的人了就是戏剧性的加持吧嗯嗯
回头说这本书我觉得你这个安排也蛮有意思的因为奥尔特曼他毕竟不是一个在中国而你也不是一个在硅谷常年跟着他这么写作的一个方法你是跟他有几次的近距离的接触你要离开一定的距离来写他要怎么把这个书才能写出来呢我这个书的架构就是说我们第一部分写的就是他 2015 年 OpenAI 成立
然后到 2022 年 TradGBT 出现大概中间算是他创业到创业最高潮 TradGBT 出现这几年发生的事情然后第二部分叫做权力的游戏我觉得这部分算是他人生还有公司的一个转折
而且我也是清理了现场我把这部分放在第二部分然后在第二部分开始我是写了就是硅谷的宗教战争我觉得这不单单是一个权力的斗争而且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斗争我觉得是有点像那种宗教的战争那种感觉然后第三部分我再重新回到就是他 30 岁之前在密苏里长大
一个中西部的孩子怎么去斯坦福大学求学然后 19 岁创业一直到就是 28 岁就是成为 YC 总裁这段放在最后面最后一章我是有一个叫做山姆德世界就是他的未来蓝图我把他的整个对于未来的规划就做了一个总结吧
这个书其实我读下来的感觉是用这个奥尔特曼这个人作为一个线索你是来讲一下说这一轮说 AI 的爆发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之前大家老提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已经提了几十年了它也没有什么进展然后为什么这一轮大家突然生活就开始被这个人工智能改变那中间到底什么发生了变化然后我自己读下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实你第一轮的时候就讲了说提了一个概念这可能是一个 AI 圈里边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公认的概念就是说 AI 的发展要有算法算力和数据这三条腿
这三条腿可能是放在三五十年之前它可能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长短那他们就补不齐然后中兴能不能跟大家讲一下说这个算法算力和数据这三条腿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学科其实已经有非常久的历史大概从 1970
70 年代就开始有人做研究但一直到 2000 年之前大家没有什么进展原因就是有很多一些短板是没有补齐的但是到 2012 年的时候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但是那个 Hinton
他今年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做了一个论文叫做 AlexNet 的论文然后他同时又使用了 4 个英伟达 GPU 在一个我记得是李飞飞他创立的一个学术比赛里面识别准确率达到 97.3 超过人类这个是引起了轰动后面大家就发现之前的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比如说 GPU 是比 CPU 好用
那么算力就不再是瓶颈同时呢那个云计算的发展也为这个新时代到来做好准备吧啊
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算法算力和数据在当时就是已经准备完成了它的产业化进入了快车岛然后我觉得第一前面一部分最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整个这个过程其实有大量的科学家和这个商业人物他们不停的参与嘛中间他们有商业上的竞争也有商业上的融合和一些分裂的这个过程其实他讲起来是非常非常复杂的但是我觉得你这个写法非常好就是你像一个
名词解释一样就是不停的引入新的名字然后很多名字我们其实听起来是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们原来可能不知道它在这个这一轮 AI 发展里边起到了什么作用比如说里边讲了马斯克怎么之前跟谷歌的那个创始人拉里佩奇关系非常好但是因为俩人在 AI 这个长期发展上还有一个不同的意见然后
聊着聊着闹崩了然后两个人再也不联系了黄仁勋黄仁勋这个人也是这两年突然被大家特别特别熟悉因为他可能带着很多人都发家致富了他的那个英伟达在整个美股的成绩非常好那这个人他之前到底跟
AI 是什么关系你这里边也写到了黄仁勋他当时是造访了 OpenAI 在旧金山的办公室然后把一个超级计算机新手交给了马斯克对然后他还在计算机的机身上写着说为了爱龙和 OpenAI 团队为了计算机和人类的未来我将世界上第一台
DGIE 作为礼物送给你们我觉得他也挺 drama 的就是他会把这个东西变得好像很里程碑一样的意义对他是很会做影像的就我觉得华人军是很有意思的人他创业差不多应该有 30 多年了我在硅谷做记者的时候我们都觉得
英伟达是上一代的公司就大家年轻的记者是不会去跑芯片公司的可能都是去跑互联网公司黄润勋当时可能在硅谷也是算是二线的创业者不是那种不过酷啊对不是一线虽然他竟然穿皮衣那大家觉得你的公司也就做一般般吧我觉得他有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他很注重差异化就他一直注重说要跟英特尔
就是要有差异英特尔进入领域他都不进入英特尔没有进入领域他都会花大力去做比如说最早的那个游戏可能游戏芯片英特尔当时可能看不上就他当时就就大力发展游戏芯片 AI 的话我觉得应该也是这个这个同样的逻辑他觉得英特尔暂时没有看到然后他很想试一下
所以后面就找到马斯克和 OpenAI 然后给他们最先进的芯片然后你书里提到一个细节我觉得挺逗我的说 2022 年黄仁勋第一次尝试使用 ChatGPT 他让他写一首关于他公司的诗然后结果让他非常满意结果这个诗是什么呢是第一行英伟达迎接挑战第二行凭借强大的 GPU 和人工智能第三行他正在推动技术编辑
这什么呀这叫诗吗而且你现在我觉得在 24 年让那个 Chad GPT 写诗的话肯定会比这个写的好很多你就想着短短两年时间内就是他这个变化会有这么大对就给他一种暗示吧
就说 GPU 和人工智能可以挂上关系我觉得这是他最看重的我觉得你这个书里边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你写了这个奥尔特曼跟马斯克之间的恩恩怨怨而且马斯克其实他开始做 AI 是非常非常早的但是马斯克中间就不停地跟别人闹掰闹掰闹掰就他最后其实是离开了 OpenAI 的这个董事会能讲讲这个过程
我觉得这两个人他俩性格是非常鲜明的两个人而且他们现在在美国的科技界包括政界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我在书里面也大概梳理一下这个过程就是马斯克和奥特曼其实一开始就是想做一家非盈利机构然后来对抗谷歌
因为谷歌当时是一个巨头谷歌 CEO Larry Page 他就觉得说未来机器人早晚有一天会统治人类他觉得这件事情 OK 了马斯克就说我不能让这个发生当时 CM Ultimate 他是在 YC 他给马斯克发邮件说我们一起来我来传一个局大概就是说你尽量出钱然后用你的影响力
我们去招募一些顶级研究员来做一家研究机构来对抗谷歌在刚开始的时候当时就有一些钱然后有一些研究员但是还是跟谷歌差距非常大的从 2015 年
OpenAI 成立到一直到 2018 年这三年间其实 OpenAI 走很多弯路吧就他们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说做一些机械手臂用游戏去训练 AI 但后来就是没有太多成果出来
然后 2018 年的时候是马斯克他当时特斯拉经历了一个量产的地狱他当时在硅谷的 Fremont 离 Open Air 总部大概两个小时车程的一个地方他就每天就住在这个工厂里面他就说我一定要每周造出 5000 辆车来不然我这个公司就破产了
所以他当时就是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一个产量爬坡的这个过程然后他当时情绪也非常焦虑很不稳定他当时其实并不知道说 OpenAI 已经有了一些成果这个成果就是 2017 年的时候那个谷歌他们有一个 Transformer 的一个论文出来但是他们首席科学家伊利尔就觉得说我们就按照这个论文里面写的规模法则大力出奇迹
肯定会做出东西来的其实在 2018 年的时候他们已经离 GPT-1 第一代已经非常接近了差不多还差两个月就做出来但马斯克他一方面等不及了另外一方面他也不再信任伊利亚这些人所以在 2018 年 2 月份的时候
他就完全退出了然后 Sam Altman 他当时也在 YC 但他可能对这个团队的进展是更了解的他知道说东西马上做出来所以他觉得我们还是要坚持一下他当时做的就是去找钱他当时找了很多一些投资人比如说那个 Reed Hoffman
就 LinkedIn 的那个创始人还有他的一些朋友然后 Reed Hoffman 就建议他说去找微软 Sam Altman 在一个 Sun Valley 科技峰会上找到那个微软的 CEO 说服了他然后统资了 10 亿美元那个是在 2018 年年底的时候但从马斯克的角度来说他知道之后非常生气他觉得就是说我无偿给你们
投資也不說投資吧就捐款捐了這麼多年就是為了對抗谷歌結果我一走你們就抱另外一個巨頭的大腿
然后他觉得他被三毛子们骗了这个大概就是他们这个争执的来源吧那他不就是功败垂成的时候就差离门一脚他不干了他就处在自己经济上比较紧缩的时候感觉微软这个博士他有点像足球场上的捡饼就他马上到球门了他又踢了一脚这球进射门了但是我觉得还有意思可以往前捣一捣就是说
马斯克他到底跟那里佩奇因为什么闹白的他俩不是非常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吗包括就是婚礼啊什么小型的 party 他俩都像很好的哥们一样互相参与然后你书里也提到他们俩是因为 AI 安全的问题闹白我觉得这个也很有意思能简单讲讲吗我
我觉得一方面 AI 安全就是 Larry Page 跟马斯克中间是有一些分析的比如说 Larry Page 他非常达尔文主义他觉得就是优胜劣汰如果有一天 AI 智力超过人类就应该统治人类但马斯克他就说我热爱人类我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就我要让机器永远
听人类的话就是后面说的那个超级对齐我觉得就是另外一方面我也感觉马斯克他是一个非常有控制欲的人他看到 AI 这个行业即将迎来爆发所以他不愿意袖手攀关他想掌控这个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也是另外一个原因但他没有说出来他就说我是为了
对抗谷歌但我觉得这只是他的一个说辞吧就从他在其他领域他的那种控制力来说其实我觉得这是他的一种本能吧
是因为他现在的形象完全就是一个邪恶科学家邪恶互联网大恶的形象他把推特都搞成什么样了现在就是你说他反而是不相信机器以后会控制人类我觉得就是这个放在电影里边这个人物是拧巴的对就是我在书里面写他在 2018 年的时候他其实非常明显是一个有效加速主义者就是他一直在 push 团队说你们太慢了你们要快一点他担心完全没有体验安全的问题
其实他当时跟奥尔特曼是同一战线的是那种资本家的角度就说你们要快一点只不过后来就是他失去控制权之后他才开始说 AI 安全的问题那他现在马斯克还在投资一些 AI 相关的公司吗当然当然就是他的那个 XAI 他应该是从那个 X 里面分叉出来单独融资现在估值应该是 500 亿美元
他等于说自己又做了一家公司然后也是做大模型做 AI 现在应该也算是算第二梯队吧排前五但是离 OpenAI 还是有一些差距的那你自己跟马斯克跟奥特曼都打过交道你也长期关注他们的动态你觉得这两个人他俩在性格上或者是做事的风格上有什么样的区别或者相同吗
我感觉就是从那个沟通界面上来说我更喜欢跟阿尔特曼沟通一些他可能看起来比较谦逊然后比较真诚对记者更客气一些我觉得马斯克的话就是比较随性然后有些时候比较张扬一些就有些时候比如说我以前会发一些我们写的文章给马斯克然后他有的时候也会回
就感觉他有些时候就是高兴的时候他就愿意一直跟你聊有些时候他就不回你奥特曼他性格比较稳定不太容易喜怒不形于色吧可能他也很会示弱就是通过示弱去获得同情马斯克的话我感觉他比较两极化吧有些时候他就是特别特别冷漠然后有些时候他又特别
特别热情特别嗨的那种感觉就是好像艾萨克森那本传记里面有写到他应该有那个叫什么双向情感障碍双向的对我记得我第一次采访他的时候当时我在他工厂里面见他的时候他当时像个机器人一样
我感觉他看着你特别空洞地看着你像看着一个杯子后面他就说 Kevin 你可以参加我们第二天有个 party 那个 party 是他们一个发布会的 party 然后我去了之后我感觉他整个人完全就变了我不知道他当时是不是喝了酒还怎么样就是特别嗨的那种感觉聊天就是他也非常愿意跟你聊突然变得很话唠就是我觉得他那种感觉反差挺明显的
我觉得有点可怕我刚才突然就带入到他那些孩子身上了就是如果你有这样的一个爹这个爹今天对你好明儿对你不好然后突然又开始带孕给你生了其他的这个兄弟姊妹我突然理解说为什么他的那个大儿子现在不认他了是吧对对其中有个大儿子对他应该第一个是一个双胞胎后面是个三胞胎他那个变性的应该是双胞胎之一哦
哦应该是他最大的对是的但你要想到这个人他现在
尤其从这半年开始就高度地集中地拼命地参与这个美国的政治然后现在他在这个川普的这个幕僚里边他已经有这么重要的位置他包括什么川普跟别人开会他都要参会一讲我就觉得这个事就有点可怕我就想说如果不是他是南非人在南非出生我都怀疑他以后可能要竞选美国总统我就完全是一个漫威电影的这个脚本
但是奥特曼他同时就奥特曼没有体现出这种极强的操控欲或者是极强的参与政治的意愿但是我觉得现在政治也找上门来找他那你看最近这个十月的美国大选里边就奥特曼他有表现出对政治的兴趣吗他有没有公开讲过说自己这次投票投给了谁先说马斯克吧就马斯克我觉得
虽然我不知道他跟特朗普是不是有一些非常具体的一些谋划交易但我感觉就是以两个人的性格来看根据我之前对马斯克的一些观察他很有可能就会跟特朗普闹掰这两个性格都特强太强了就是我不觉得马斯克他会
是那种屈居人下然后愿意为特朗普马首是张的那种人就他们两个就是跟路线没有关系我觉得跟性格有关系就很有可能会分道扬镳而且特朗普在他 2016 年的 2020 年那个任期之内他实际上换了非常非常多他下面的幕僚
我觉得这种事情很有可能会发生在马斯克身上但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猜测阿尔特曼的话其实我觉得他也有很强的参与政治的一些动机我感觉但他不会像马斯克这么强烈的去赌
比如说欧印 克兰普阿尔特曼是不会这么做的他一般会两头下注我觉得他应该这次因为在加州基本上都是民主党的票仓他可能表面上支持民主党但我觉得他应该背地里也有在
在特朗普那边下注它具体的措施的话我是听我一个朋友说他新一轮的这个投资的领头方的背后是特朗普家族但是这个我没有去 verify 过就我觉得是有可能的
就以他的性格他可能会两头下注吧他之后的话我觉得他应该 AI 肯定他有一套他的未来蓝图就我在书里面就最后一部分也非常详细的分析了他具体想用 AI 做什么事情我觉得他肯定是要跟政治结合起来的这个我们可以再观察一下然后我觉得马斯克他是根据美国宪法是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但
阿爾特曼他是有可能的就我們會不會等到二三十年之後看到他去競選總統覺得是有可能
对就是这个书里边写了很多这些很有意思的细节你还能再跟大家介绍几个就是你在写书里边觉得很好玩然后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就我记得我写第二部分的时候因为我觉得那五天发生很多事情但五天重要的地点其实很少一个是奥特曼的家还有一个是欧凡埃总部
那 5 天发生大部分时期其实都是在这两个地点但是奥尔托曼从 Vegas 回来然后他就躲在家里面指挥各种各样的谈判但是很多知识差员工都去他家里面就把他作为一个临时作战室
所以我当时就想用一些非虚构写作的方法就是把它勾画一下就他那几天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就我会去地图上查比如说他家是在旧金山一个山坡上他们家是什么样子
我虽然我没有去过但我就会想早上起来比如说他肯定就是会会喝咖啡然后那个咖啡我查一下他最喜欢的咖啡是但是硅谷很有很有名的就是单地的一一款咖啡然后我就说他
在被解职的第二天起来先冲了一杯那样的咖啡看向窗外当时因为是阴天所以的话海面上可能就是雾蒙蒙的我就把这个场景加进去我在这跟你的
意见不太一样我觉得这不能叫非虚构的写法这个就是一个我就不应该这么写我觉得你这个推论肯定是查了很多资料但是他当天有没有做这个动作如果你不在现场或者没有一个其他在现场的人表达过的话就是不能这么写的对但我后面也把这些发给他看他并没有就是反对好吧那只能说对我就这是种写法因为比如说
就是 10 月 18 号周六清晨然后这是一个阴天远处恶魔岛的上方笼罩着一大片乌云我觉得这个是个客观事实因为你可以查天据报但是你说他走到窗前跳往远方我觉得这个就不是个客观事实我觉得这个可能可以商榷一下但你会不会觉得说如果他
喝咖啡的时候他在冲咖啡的时候冲完咖啡是不是就是会但我觉得这不行就是他他你只要这个场景你没有第三个人看到或者他主动说出来这个东西就不一定那人情当天早上胃疼然后没喝咖啡就描述的不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嗯
也挺有意思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一种一个大家的争议吧反正如果是我的话我除非看到一个照片或者视频里边描述他还可以然后否则的话我不大会给他增加这些动作就我会就是我把基本上那五天的所有的报道我都全部看了一遍然后我找一些很有意思的细节吧把它们拼在一起你当时会查哪些资料然后来验证这些事情呢
他其实还是个黑像嘛就能当时能接触到他团队的人然后能在现场看这个场景的人肯定还是很少的就是媒体记者其实很多的是吗当时他那个 OpenAI 总部外面有维码的媒体记者我去看了一次但我进不去了因为他那个门其实非常小只要关起来之后就没有人看得见那个门里面的他不像那种很多大公司他是那种玻璃门嗯
它是一个一个密封的门那个门你必须要保安的电话然后告诉他我是谁我跟他约了谁然后好像还要查很多一个流程然后你才进得去对我记得我当时进去的时候我还要上传我的照片就是一个流程非常繁琐我当时想去碰碰运气我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然后我就发现什么都看不到但我在外面很明显没了很多记者那有多少个记者在现场
十来个吧那所以就是拿着长枪短炮就对着那个门吗还是没有没有长枪短炮但我感觉他们就在那站着其实也等不到什么对那你在那站着的时候他门里出来过什么人吗对这个看得到嗯对但我去的时候没有人出来哦
所以其实他这个宫斗其实都是在一个内部的状态里边你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后但是他随时随地都在推特上被各种人直播所以很多留言很多谣言我还想到宫斗的时候就是阿尔特曼他接受时代杂志采访的时候他有说到就他们前几天他家里进了一只狼是一只土狼然后那只土狼就就待在他的沙发上不肯走还又还挠着他的门
他把那照片给记者看了
但那个是发生在宫斗宫斗之前在在那个古罗马神话里面这个这个狼是一个象征的危险啊萨斯比亚他有一个有一个戏剧叫叫凯撒大帝啊凯撒在元老院被另外一排共和派的人啊元老给给刺杀了这个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历史事件吧啊我我把他们就是翻在一起我有点想把它像那种萨斯比亚戏剧一样啊托曼他
但是处在一个非常知德意满啊甚至说有点像登上王位的那种感觉同时那个危险正在潜伏这只狼就是给他一个警告
回头再看这个它的重要性在于就是当时大家看了很多非常碎片的信息然后也有后面也有一些美国媒体写的一些长文但这里边怎么把它们从头到尾再按时间顺序讲一遍还是挺重要的因为再过三五年其实大家不会有那么多时间说我回头翻当时的推特写什么然后照片里写什么视频写什么
就是你重新叙述了一下这个故事然后这个故事里边你可能有自己的判断和自己一些综合的这个信息的整合就有一天我看到那个奥特曼感恩节那一天他说他跟另外一个董事会成员叫 Aiden 就一起吃饭然后那个 Aiden 他是董事会里面投了要把他开出票的一个董事他们他为什么也要让 Sam Altman 走人呢
就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一些竞争关系因为他做了一个类似 app 叫 poe 这个我还分析了他这个性格就我去翻了 Adam 他过去的一些经历他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从来不认错非常冷血但在感恩节那一天 Sam Altman 把他约到家里面吃饭吃完饭之后 Sam 他有发一条推特就说感恩节快乐我们的家庭感谢你们的家庭然后那个 Adam 他就转发这条推特
就很明显吃饭是他们两个又和解了 Sam 他非常上于拉拢别人所以这个细节是你发现的是吗对你就研究他的推特什么的对像个断案的过程回头看我觉得这个书里很有意思的一个就是他有很多的判断我觉得这个判断很必要的因为你这个讲是一个商业故事而且你很多东西是回头来看的你能判断出来
他当时一些比如谷歌的一些决策或者是微软的一些决策他到底对不对然后他最后有什么样的结果其实你做一个整合的然后一个写一个像传记写传记这样的一个作者你确实需要很多判断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就扔那儿让自己理解吧那这对读者也是很不负责任的然后现在想说比如说对他这个收购和对他们这个合作的判断是很好下的但对人的性格判断怎么做这个判断呢
因为我觉得很多企业家给我的感觉就是企业家是有双面人格的就包括想到一个有意思的事就是 15 年我不是去硅谷吗当时去硅谷之前我在国内因为别的事刚采访了一个企业家然后企业家就说我现在对金钱已经没有什么渴望了你们大家都买房然后我觉得买房没有什么意义每天晚上你不就是回在一张床上睡觉吗
就我在北京只有一个房子然后那个 14 年 15 年可是当时房地产最热的时候往上走的时候大家都在买房我就当时心想哇这么有钱的人确实想法跟我们不一样结果我们到了硅谷之后那几个 CEO 坐在那闲聊他们就说那谁谁刚在硅谷买了个房然后他买了个别墅怎么怎么样
然后当时我作为一个年轻记者那些人就是无数个震撼就会觉得我天哪他怎么能当着媒体的面说是一套自己做的是一套人怎么能这么说话呢
然后我觉得好多企业家可能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企业家为什么什么时候都要通过公关因为公关可能给他一套话说就是这些话他就在这个框里说他很少会说抄出来的东西那回头再看你做了这么多采访之后你怎么判断说这人的性格到底怎么样他到底是一个追求权利的人还是一个什么追求什么什么的人先介绍你刚才说的啊这是为什么我一般采访我不喜欢通过公关嗯啊
所以很多公司的公关也特别讨厌我因为他们觉得我总是绕过他们直接去找老板但我觉得这的确是出达企业家最真实一面最好的办法吧至于奥尔特曼我的确跟他联系的就他们的那个公关可能就是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当时就在旁边他也啥都没有说啊
其实我感觉首先我在书里面对他的判断就是他很像一个政客就原因就是说因为我觉得他表面是非常友善非常谦虚非常客气的一个人但他表现出来的包括他后面公司内部宫斗的结果看得出他是个非常有手腕的人所以我在那个最后一面觉得他是一个权力的怪兽吧
就他用各种手段去获取权利我在这本书开头部分我也引用了一个匿名人士接受时代杂志采访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他说那个 Sam 是个是个很有善的人他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但他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会用各种极端手段去追求权利
所以我就觉得像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政客嗯我也记得那个《权力之路》里面是关于那个美国一个总统叫约翰逊的一个笔本传记
就我读了这本传记我后面就觉得这两个人还是挺像的关于这个权力的解释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因为很多创业者其实是很逃避出这个形象的他也不愿意跟这个权力或者什么管控欲挂钩所以最后这个是你是通过不同的人接受采访里面他们说的这个话来整理出来的是吗
对因为我看就我看过他所有的报道包括他所有接受的采访就还有别人对他的评价吧嗯我差不多写完这本书之后
我就有这么一个比较清晰的影像出现在我面前了刚才我们讲的都是说奥尔特曼做 AI 相关的这些活动他除了 AI 之外他有没有参与其他这种推动社会进程的活动吗比如说你书生后边快速地提到了一些比如说他贷款做投资还有他做过一个 1000 万美元的实验这两个事是怎么回事呢对就是奥尔特曼他是他在 YC 包括他早年其实做过很多投资嘛
就他的人脉也是通过一些做投资这个经历集中起来的其实是华尔街预报发现的就是他因为很多人觉得很奇怪就奥尔特曼为什么这么多钱去做投资后来发现原来是他就自己去借钱从银行借钱来投资的这个其实是非常少见的就大部分投资人特别天使投资人他们一般是自己财富自由然后很多钱之后用自己的钱
或者用家族办公室去做投资像奥特曼这样去从银行贷款做投资其实是非常罕见的就说明他也是有非常强的赌性吧但是他会像马斯克表现这么明显
他这个一千万美元的实验实际上是他想模拟未来 AI 时代大家都不需要工作了 AI 会创造无限财富无限的商品大家就是住在家里面收钱他想实验一下在那个时候人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所以他这个实验的话大概进行了几年时间我在书里面也写到了就最后的话它是叫 Universal Basic Income 全民基本收入大概每个人就一千美元看他们会怎么花就他是选了一些人然后每个月给他一千美元对在这个实验后面就有一些
結果我在書裡面也寫了可能不是像之前一些社會學家預測的一樣會增加比如說大家的一些幸福感或者怎麼樣這個實驗結果還挺有意思的就是大家可以在我的書裡面去看一下
你这个书写的过程中你又跟他谈过吗因为我觉得这也是挺有意思就是一个传记其实你是没有完全的跟他做反复的采访这种书需要授权吗我当时准备写的时候我跟他说了我当时也想就是他比如说完全可以授权给我我可以多做几期采访但他没有同意反正虽然他表面说就是我
我太忙了然后觉得现在太早了那我感觉可能也是啊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说他不想有一个中国记者给他写一本完全授权的传记啊但我觉得现在这本书就是有点像马斯克传记啊他两本书第一本就《鬼舞钢铁侠》嘛然后我也是译者
然后第二本书就是埃萨克神的马斯克传所以有点像是硅谷钢铁侠那本书马斯克是知晓 Ashley Vance 他在写这本书同时 Ashley Vance 他也采访过马斯克
但写出来之后马斯克并不认同这本书他没有给他做宣传然后第二本书就艾萨克森这本书他其实马斯克是充分授权就完全配合的那种但是马斯克就有让艾萨克森在各种场合就陪着他一起比如参加会议啊家庭聚会啊然后出差啊所以艾萨克森就像影子一样跟着他
我觉得那个就是就是充分授权充分配合的书所以说有两种写法的专辑写然后你这本书写完之后给奥尔他们看了吗我就用那个 Chad GPT 翻译就丢给他他怎么回复的呢他觉得我那个收集的资料特别详尽对他说他印象很深刻对他还有个评价就是他觉得他
他说他等到退休以后很想参与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哦那不错这是很高的评价了就是我觉得你这个书你觉得在国内的目标读者是什么样的人嗯其实我还是想就是面向大众的可能对 AI 对商业
可能对硅谷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普通人都可以读懂吧对所以我花很多时间做很多名词解释然后我也尽量就是把里面的一些概念可以解释清楚让大家看得懂
我觉得这个你做的挺好的就是非常有用我看这个书它每次出来一个新的名词的时候你都会用很尽力的方法来把它解释而且会铺陈一点这个历史上的小故事或者是它里的一些背景然后就能看出来说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个状态的因为我其实自己很恐惧听那些专门讲 AI 的播客或者是
专门写 AI 的文章然后就感觉上了一大堆词我就都不认识然后前三个字让你把我拦走了我就再也不看了对我很多就是我看有些书评他们说就这本书都比较好读吧就可以一口气读下来对我还是挺重视这个就是我觉得可读性还是很重要的那现在就是你同时除了写书之外你其实还是在管那个 PanDaily 每天的这个运营嘛你现在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你都不在北京了你在干嘛就我们现在大家都是远程办公的状态就我从 22 年开始我就离开北京我一开始先去了海南待了半年然后后面就是福建漳州的一个海边一边写书然后就一边运营这个 Pan Daily 然后我们团队现在就是
也是分享在全国各地然后我们每天会一起就讨论一些选题啊我们会通过飞书开会用那个共享文档改文章也会用很多 AI 的时候做一些翻译啊校对的工作潘德利在新冠之前你们关注哪些话题新冠之后有什么话题这中间有什么变化吗我们主要就是根据我们读者他们关心什么样的话题吧新冠前他们可能更关注的一些中概股
就是比如说在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动态比如说发了什么产品啊有没有什么人事变动啊他们高管最近有没有一些什么内部讲话啊
我们把它们就是编译一下嗯最近几年就中概股表现不太好海外投资者越来越少可能就是有一些比如说新能源车海外关注比较多一些比如比亚迪啊未来理想这种一些 AI 公司因为 AI 线比较火然后中国其实虽然落后于美国但就是也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
一个 AI 的市场所以这个海外关注也算还比较多的那你怎么看关注多少呢是看每篇文章的点击量吗对我们主要看数据哪些以前会很关注的现在大家就不看了比如说华为对华为现在其实已经基本退出海外市场可能还有一些就是一些手机硬件产品就有一些
海外用户比较多的像小米啊 OPPO 啊这种还是关注比较多的嗯小米 OPPO 这种他因为他跟海外这个投放还挺多就是现在印尼的工厂的普通的员工他用的全是 OPPO 对对和小米嗯
是的新冠之前你提到说你还会接待一些从国外来中国考察的一些外国投资人那他们当时会投什么样的项目其实我们当时那些团除了投资人之外也有一些创业者其实印度创业者一直都对中国创业非常感兴趣他们也很崇拜一些中国企业家像马云啊之类的
我记得当时还有人给我们发邮件说怎么样可以去那个湖畔大学哦我们主要带他们去参观一些中国的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一些企业比如说美团啊小米啊我们地平线腾讯然后就是去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中国的场景吧比如说去吃个海底捞或者说洗茶啊去逛一下华香北啊
这些都他们觉得很有意思嗯然后新冠之后这些人就不来了吗新冠那三年就没有就来不了嘛后面其实我也想就是可以把他们重新弄起来但因为之前做活动的团队就没了
对我最近在忙写那本书嘛然后就没有精力在做这些就看之后吧如果合适的情况就把它再做做几次尤其是对你这种小公司来讲这个新贯这么大的变化你整个的架构
整个的业务都要变对我最近有种观察就是现在的确在中国的外国人变少了所以现在政府也给很多国家给单方面免签了然后我这次就是我去欧洲然后回来的时候我们那个飞机上从英国伦敦回来的还蛮多外国人的结果落地之后呢我发现那些外国人都是转机了我不知道他们转去哪了反正就是因为我们排队嘛
有一对是入关的还有一对就是不入关直接转机的我看见外国人都是转机的中国跟我们入关的已经很少了这确实包括最近什么维珍航空都要退出中国市场了也是他从
有一种说法就是说比如说像维珍他这种从上海飞伦敦的这样的飞机一个是他不能走俄罗斯他这个成本很高第二个就是大量的这种在中国的外企的高管他们已经都不在国内了外企撤走了然后从上海这么能飞得起商务舱或者长期这么两地飞的人也变少了所以这些航空公司就撤掉了那具体到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里边来看也是
差别挺大的包括你说你离开北京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这两年好多人都离开北京了大家的生活已经跟原来这个节奏完全不一样包括之前尤其中美双方的变化也有这个关系的变化也是受很大影响像之前像比如机构公园或者是其他这些媒体每年会有大量的这种论坛然后他会邀请海外的知名的创业者科学家来中国做论坛现在这种活动也少了很多
其实这也是我觉得你现在你当时跟我说说你在写奥特曼这本书让我觉得很惊讶的一个点因为我觉得这好像是你一贯的这个
工作的方式包括当时采访马斯克翻译马斯克那个传记你和当时你的其他同事做的好多都是那种中美双方交流的这些工作这些工作好像就突然有一天就没有人干这些事所以你来写这本书我觉得好像跟你原来的工作的模式还很相似而且你很适合做这个事情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天哪就原来还是有人愿意往外边看一看把一些美国发生的故事来再跟中国人讲一讲
而且我觉得这个书还挺有价值的就是因为所有人都在讲 AI 那其中 AI 里面这么重要的一个人我们当然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它其实我觉得中间还经历过一些过程吧我感觉就是 16 年就是川普当选总统之后一直到 18 年贸易战 20 年就是孟晚舟被抓这几年我觉得就是中国跟美国之间其实是越走越远的
一方面就是中国互联移动互联网我觉得在 1617 年吧的确啊很多已经比美国先进了特别是像移动支付啊还有一些移动游戏还有一些互联网产品就是其实比美国做的好啊另外一方面的确就是川普在选之后吧就是比较排外然后这种风气也比较愈演愈烈 20 年之后有一些中国企业家不敢去美国因为孟晚舟的事情哦对所以
双方越走越远吧我记得当时在硅谷有一些 VC 他们其实是中国背景的就是他们的钱是中国投资人给的然后那些 VC 可能也是华人他们当时想在硅谷投一些项目但后面这些我听说啊就是很多公司都把钱退给他们了因为他们不敢拿 FBI 调查这样的这几年的确就是
我就待在美国没有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当时也有人说你为什么不回美国去做报道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记者去美国做采访其实很难很难接触到那种最核心圈层的这些企业家可能就只能采访一些像华人工程师这样的
但我觉得现在有一些做的还不错的比如说我前东市的刘红军做的硅谷 101 我觉得他们做的还挺好的到 2022 年之后可能就是 TRACGPT 出来之后就大家重新又开始崇拜硅谷之前是那种对硅谷取美现在是重新燃起了对硅谷的那种崇拜我可能就是因为之前积累的一些人脉然后一些经历
就让我有这个机缘巧合吧可以写这本书我也希望中国的读者就了解到硅谷最新发生的一些事情我觉得还有一个点就是现在大陆的这个创业者和这个企业家他也不太敢接受特别详细的采访因为他们现在在公开发言会越来越少
一些比如张明思之前还有微博然后王兴时期还有范否现在大家都不说话了这个其实留给这个互联网行业的记者他能施展的空间也比原来小很多说张朝阳还在网上讲物理课是吧你感觉好像其他人不怎么出来说话还有雷军但雷军他们现在做的是这种个人形象的这种包装他其实跟真的在讲这个行业讲的
这种科技上的看法还挺远的更像是一个商业宣传这跟十年前真的变化太大了对 是的 是的你现在每天在看什么商业或者互联网相关的新闻报道呢这半年关注 AI 比较多还是看美国的一些媒体比如说 The Information 但是我订阅了华尔街日报 The Verge 是一个科技网站还有就是看 X Twitter 就刷一些新闻网站的对国内可能就
像晚点啊有跟他相关的那你下一步打算写到什么呢其实我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当时在本来在筹备另外一本书就是关于中国新能源车
就是过去十年发展历史的因为我当时也有见证就是特斯拉 2013 年进入中国它形成一个鲶鱼效应就催生很多中国的一些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我觉得这十年的故事也非常非常精彩吧就我当时想写这么一本书我当时想写英文的目前还在筹备阶段就写了一部分没有找好出版社先写着这个书也是一个挺大的工程对
那你能不能变成一个吴小波那样的写法呢其实国内出版行业已经没有十年二十年前这么繁荣了如果你只是做一个全职的作家还挺难养活自己的那你不是手里还有那个 Pandeli 吗就是你有那个可以来维持日常的这种运转的一个就看吧对啊
如果比如说我能出英文书的话可能稍微比国内好一些哦有道理你还是说面对国外的读者然后来讲说中国新能源的这个行业是怎么变的你刚才说你靠全职写作无法养活自己但你现在的第二个收入我也觉得非常匪夷所思你跟大家介绍一下吧就是你
你除了运营这个 Pandeli 和写书之外你还有第三份工作是什么我现在住在那个福建詹州其实是一个比较 CMP 的一个小渔村吧我们那个村里面有个冲浪俱乐部就我在那个俱乐部有做兼职的冲浪教练对就是我算是就业余冲浪教练吧就我第三份工作为什么今天开始突然做教练了呢手头太紧了
我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感觉未来白领的工作会迅速的贬值就以后白领可能就很多作用会被人家取代比如说我昨天跟一个律师聊就他之前比如说他做个律所他需要很多助理帮他整理档案整理资料他主要负责去出庭啊什么的
可能之后就那些助理都不需要了就他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律所他只需要去跟人打交道比如说像设计师设计工作室我觉得很多设计师其实以后就直接用那种 AI 生成主片生成视频就可以了那比如你自己的公司呢现在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吗你们日常会用什么样的 AI 工具
我们有很多那个 checkgpt 我们是 opni 的那个 API 接口就做很多一些编译的工作
就直接不用再用人来翻译这些英文的东西了对我们之前还需要雇佣一些老外做一些校队的工作现在完全不需要了我现在就有点像就是理想中就是超级个体嘛就可以一个人运行一个网站我们现在刚才是个松散的一个通过远程办公集合在一起的组织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超级个体就是通过体力劳动就获取报酬的我觉得是可以
不会短期内被 AI 取代对我觉得我做冲浪教练有一点点是想尝试一下是不是可以通过体力劳动也可以养活自己就劳力劳动跟体力劳动可以结合起来可以轮转比如说有时候我写稿就写得很头大我就冲个浪回来之后我就就可以写了就在城市里面比如说你要
我之前在北京就游泳但游泳的话我可能最快可能也要半小时之后就是从我想去游泳到跳进泳池啊我现在住海边我就随时就拿着冲浪板就下海你有多边那个海走路五分钟我每天早上差不多四五点钟起来嗯
就天还没有亮就因为我早上写东西比较有效率有创造性的东西我一般早上写比较有灵感然后写到天亮我就去冲浪冲完浪之后回来就继续写就早上浪一般都比较好因为它没有风所以浪比较干净干净的意思就是比较规则就不是那种左一下右一下那种其实不太好冲到中午我可能就吃个饭休息一下然后睡个午觉然后下午就是处理一些
就 PenDaddy 的事情
然后晚上其实我睡很早差不多九点钟我就睡了感觉你在过一个加州人的生活在海边冲浪然后做数字游民然后就看起来又很繁星可以在小红书上做博主这个我倒没有想过但的确我们那个村就是可能大家觉得我就是一个无业游民这个书还是很推荐大家看一看的因为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一种写法
你能从这个迅速的补齐说到底过去的两三年发生了什么然后甚至是为什么我们这代人会遇到这一波 AI 发展的浪潮为什么上一波或者之前的那些科学家他们没有把这个 AI 发展下来因为这个书里边他讲了其实 AI 有两种路线之争这个 AI 到底在生活中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也是一个可能是我们未来十年二十年会遇到的一个社会的变化吧好的那今天谢谢周恒星希望这本书大卖谢谢大家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下冲浪然后多看一下我这本书然后希望可以忘记说什么了希望你的嗓子早点跑对
no 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