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男作家能写好女性吗?

男作家能写好女性吗?

2025/5/18
logo of podcast 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友凡
彭凯
馨雨
鲁晴
Topics
彭凯:我希望通过讨论《卿本著者》事件,探讨男译者是否可以翻译女性主义著作,以及文字和文艺创作是否与性别身份有关。同时,我想将这个问题延伸到更广泛的创作领域,例如健全人出演残障者等,探讨特定群体是否拥有对话题的解释合法性,以及如何理解文艺创作中的身份问题。 友凡:我认为对于翻译中出现的带有侮辱性的词语,需要根据文学语境来判断,不能脱离角色本身。如果是不尊重女性的男性角色说出来的话,那就是角色的本意,需要看形象的建构是什么样子,而不是要求每个形象都说出符合现实的正确言论。 馨雨:我认为需要区分能否写好某个形象与生理性别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因果联系。另外,我们需要思考作家是否必须经历过某个真实身份或事件才能写好相关题材。好的创作不仅是对真实经验的复刻,还包括对他人身份的深刻理解。有些男作家无法真正理解和共情女性,因此无法写出好的女性形象,这与能否说出正确的女性主义言论不同。 鲁晴:我认为写作存在权力问题,过去几百年文学史中,男性作家更突出,对女性话题的讨论也多由男性作家提出。写作教学中,更多的是教授如何写男性,写女性更难,这反映了写作环境中的权力结构问题。弗洛拜写《包法利夫人》被认为是重要的女性形象,但不能因此认为弗洛拜是女性主义创作。弗洛拜创作《包法利夫人》的灵感来自两位女性,她们的小说与《包法利夫人》相似,但不如后者有名。弗洛拜与两位女性在小说创作上产生争执,因为他贬低了她们积极从事的女权运动。《包法利夫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弗洛拜对身边女性的汲取灵感,但女性自身的写作在当时并未达到他的成就,这与写作中的权力结构有关。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文艺创作与身份的关系,引发热议的《卿本著者》事件,以及电影《独一无二》的选角问题,探讨特定群体是否拥有对话题解释的合法性,例如男作家能否写好女性形象,健全人能否演好残障角色等问题。节目延伸到更广泛的创作,探讨身份政治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 《卿本著者》事件引发关于男译者翻译女性主义著作的争论
  • 电影《独一无二》选择健全演员出演残障角色引发讨论
  • 探讨特定群体对话题解释的合法性
  • 身份政治对文艺创作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主持人 | 王鹏凯

日前引发热议的《卿本著者》事件中,有关男译者是否可以翻译女性主义著作的争论持续发酵,有读者由此出发梳理了过往男译者作品中潜在的男性凝视和文字厌女,也有出版方推出了全女译者书单,文字是不是有性别?翻译乃至文艺创作是否与性别身份有关?

这样的问题不只关乎性别,而是可以延伸到更广泛的创作中。本月上映的听障题材电影《独一无二》(中国版《健听女孩》)中,导演也选择由健全演员出演残障者,这回到了文艺创作中长久存在的问题:是否只有特定群体拥有对话题的解释合法性?类似的问题像是,男导演能不能拍好女性形象,健全人能不能演好残障电影,中产能不能写出底层生活,等等。

在身份政治愈演愈烈的当下,我们如何理解文艺创作中的“身份”,它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活?

【本期嘉宾】张友发 丁欣雨 徐鲁青

【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

【时间线】

00:53 文艺创作中的性别与身份

04:10 书写的权利:为何女性叙事由男性书写?

12:05 女作家的视角无法被替代

15:07 “男频”和“女频”的分流成为一种趋势

19:31 从性别聊到边缘群体,共情是否真正存在?

31:42 听障题材电影火热的背后

34:39 我们讨论身份政治之后,转变、困境与未来之路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美】王鸥行 《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

【意】埃莱娜·费兰特《我的天才女友》

【英】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法】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加】方秀洁 《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不说话的爱》

《健听女孩》

《独一无二》

《小小的我》

《惠子,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