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单机游戏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单机游戏

2025/6/1
logo of podcast 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丁馨雨
听众
无足够信息构建个人资料
张友发
徐鲁青
潘文捷
Topics
丁馨雨: 我在豆瓣上发现了一个名为“我的游戏化人生”的小组,他们将日常生活视为游戏,通过游戏世界的语言来管理待办事项和记录生活。例如,将申请留学视为“主线任务”,租房视为“现实紧急任务”。 徐鲁青: 在设计领域,游戏化设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支。设计师们尝试将项目游戏化,以提高人们的参与度。游戏化设计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公司打卡系统、积分奖励和关卡设置。然而,一些学者批评这种可量化、可追踪的设计会强化监视和纪律系统,使人们无止境地追求绩效。 张友发: 我认为游戏化确实有积极意义。在狩猎和采集时代,人类的行为类似于游戏,他们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并通过与社群的互动来影响周围的世界。游戏化的核心在于能够及时改造世界并获得反馈。然而,工业化社会割裂了这种游戏链条,限制了人们的游戏性和狩猎属性。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探讨了豆瓣小组“我的游戏化人生”的现象,小组成员将日常生活比作游戏,完成任务、挑战关卡,以此提升生活动力。讨论了游戏化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这种做法的意义和潜在问题。
  • 豆瓣小组“我的游戏化人生”将日常生活比作游戏,设置主线任务和紧急任务。
  • 游戏化设计在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例如公司打卡、积分奖励等。
  • 游戏化设计能提升参与度,但可能导致对绩效的过度追求。
  • 游戏化能减少生活中的阻力,让人更沉浸式地体验生活。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主持人 | 丁欣雨

又到了一年儿童节,根据往年经验,快餐店里的玩具套餐应该不是只有小孩子会买,此刻在游乐场排着队的应该也不只是陪小朋友来玩耍的一家子,结伴而行的成年人们分布其中,也在享受着“当一天儿童”的限定快乐,所以也要祝屏幕前的你节日愉快,在今天能拥有一段暂时不用被烦恼打扰的童趣时光。

即使只看节日当天的人群特征,似乎也足够瞥见时下社会的缩影——人们越来越厌倦或不甘于过一种严肃正经、成熟稳重的大人生活了。具体表现有:“小孩姐”“小孩哥”的称呼在网上成了一股潮流;不仅自称“宝宝”,还爱炸薯条和可乐椰汁、爱迪士尼乐园和三丽鸥玩偶;信奉“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而“生活也像游戏打怪”,经历的大小事是在做主线剧情,打副本和收集成就图鉴。

也许有人批评说,把一切娱乐化和幼稚化会消解掉很多讨论的意义,但我们恰恰也想要了解这些做法背后是否自有意义。当人们把儿童和游戏的世界移植到长大后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渴望从中借鉴到的是什么,又想要拒绝或认同什么呢?

本期嘉宾 | 徐鲁青 张友发 潘文捷

音频剪辑 | 周文晴 徐鲁青

[时间线]

01:25 豆瓣里的“我的游戏化人生”小组

03:14 打卡、积分与关卡:游戏化设计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05:22 游戏玩家和设计师是一对权力关系

10:42 复制现实经验的游戏、填满现实不足的游戏

12:26 游戏帮助抽离痛苦,也更容易激发人性黑暗?

17:39 游戏=幼稚?当被主流批评的一代人长大后

19:40 新媒体模糊儿童与成人的界限,带来青春期的永存

22:13 抗拒成年世界的权威,年轻人现在不想长大

25:16 不管有没有用,好玩也有意义:游戏出自人们抵御工具理性的本能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美]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日] 宇野常宽《〇〇年代的想象力》

[荷] 约翰·赫伊津哈 《游戏的人》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影视:

[日] 新海诚《你的名字》

[日] 新海诚《天气之子》

[韩]《鱿鱼游戏》

[美]《饥饿游戏》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游戏:

《塞尔达传说》

《英雄联盟》

《阿瓦隆》

《钢铁雄心4》

《维多利亚4》

本期使用音乐:

开头:捉泥鳅_杨烁

结尾:歌声与微笑_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