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08 备胎、断供、反杀:聊聊华为鸿蒙的十年生死战

vol.108 备胎、断供、反杀:聊聊华为鸿蒙的十年生死战

2025/6/5
logo of podcast 知本论

知本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孙冰洁
方兴东
Topics
孙冰洁:鸿蒙电脑的发布引发了全网的关注,但也伴随着一些质疑的声音,例如“安卓套壳”和“做系统有意义吗?”。这些问题伴随着鸿蒙系统一路走来,有些有了眉目,但仍有待解答。本次节目将以鸿蒙系统为切入点,探讨华为的故事。 方兴东: 2003年思科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任正非认为若败诉华为将不复存在,此战奠定了华为全球化的基因。 中国过去30年的高科技产业是建立在美国的核心技术和生态之上的,而华为要遵循15%的研发投入规则才能在全球竞争。 华为也是在被逼到绝路的情况下,才开始真正研发鸿蒙系统。 华为是中美科技博弈的支点,只要华为不倒,中美科技战的格局就不会改变。 华为在2010年左右开始意识到必须与美国竞争并超越美国,因此启动了备胎计划。 2011年美国国会调查华为后,华为从2012年开始全面准备备胎,但仍漏算了安卓系统断供和芯片制造被卡两大漏洞。 华为启动备胎计划后,发现安卓系统断供对其业务造成巨大冲击。 谷歌断供GMS服务后,华为手机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导致销量断崖式下滑。 华为手机销量因断供大幅下滑,业务受到重创。 芯片制造是华为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华为的备胎计划实际上是两条路线并行。 华为的备胎计划必须在内部找到应用场景,不会单纯为了等待某一天使用而投入研发。 华为在2012年左右开始全面准备操作系统,最初主要用于安全手机。 华为通过在专用手机和服务器中使用自研操作系统,不断迭代和完善。 2019年鸿蒙品牌推出时,手机中使用的并非完全是华为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而是一个在特定场合使用的系统。 直到2024年3月20日发布的哲理品,才拥有真正的鸿蒙系统,之前的鸿蒙系统仍是基于安卓的双框架。 鸿蒙并非安卓套壳,其开源部分的代码百分之百由华为开发,只是过去几年无法满足手机应用需求。 2019年,美国对华为实施制裁,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售技术和产品,谷歌也暂停了与华为在安卓领域的部分合作。 任正非和徐直军面对制裁从未沮丧、灰心或动摇,但余承东则表现出担忧。 余承东因业务下滑而情绪低落,但高层仍保持信心。 面对终端业务可能消失的困境,华为高层仍保持信心。 任正非对外部表现出信心,并表示没有裁员和降薪。 芯片禁运和手机销量下滑给华为员工带来压力。 华为与其他公司不同,即使在困难时期仍保持信念。 华为在2019年面临危机时,还在筹划写书,这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很少人相信华为还能重新回来。 华为全面开放,让我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一款产品从无到有的打造过程。 通过访谈,我深入了解了华为高层的决策、大兵团作战的组织方式、技术难题的攻克以及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磨合。 通过深入华为内部,我对中国高科技和华为有了全新的认识,包括公司的理念、研发体系等。 我放弃了任何概念、理论和模式,只是尽可能清晰完整地呈现整个过程。 书中呈现了很多冲突、弯路和代价。 鸿蒙系统克服了许多困难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但我们缺乏对具体验证技术和商业路线的感知。 在鸿蒙最初立项的2015年,操作系统格局已被微软、苹果和谷歌等巨头垄断。 在操作系统已被垄断的格局下,超越巨头几乎不可能,华为是否有其他更容易的路线选择? 挑战谷歌和苹果的操作系统非常困难。 华为首先尝试构建HMS,但用户体验与安卓无法相比。 华为的松湖会战旨在构建自己的应用服务生态,但效果不佳。 松湖会战虽然耗资巨大,但为华为争取了时间,并为后续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开发进行了大练兵。 华为首先想到的是在安卓基础上构建生态,但最终发现此路不通。 华为最终决定必须采用自己的系统,不能再依赖安卓。 华为内部对是否应该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存在很大分歧,主要集中在生态构建的难度上。 独立操作系统需要长时间才能真正做出来。 鸿蒙系统的研发离不开技术团队,陈海波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在鸿蒙立项中有两个关键人物:王成录和陈海波。 陈海波主要负责单框架鸿蒙操作系统的内核建立。 华为没有个人英雄主义,能够进行几千人上万人的团队作战。 华为研发骨干战斗力强,能纯粹地执行任务,心态好,能承受压力。 华为员工在恶劣环境下仍能爆发战斗力,令人敬佩。 华为员工自觉加班,是一种习惯和自觉。 鸿蒙是真正的生态,合作伙伴非常关键。 早期与华为合作的伙伴可能吃苦最多,但他们不后悔与华为的合作。 与华为合作不仅是产品问题,更是一种对高科技的全新认识。 华为服务态度好,与合作伙伴共同战斗。 鸿蒙今年非常关键,要快速提升用户数量,但也不能太快。 购买华为单框架鸿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便,但这是一个必然过程。 鸿蒙在技术路线上存在分歧,一种是基于AOSP的双框架,另一种是单框架。 最终决策采用的是单框架,为什么? 谷歌不合作,华为必须自己来。 双框架路线旨在保持业务连续性,

Deep Dive

Chapters
华为鸿蒙系统电脑发布引发热议,有人质疑其意义,认为只是手机操作系统的升级。本文将探讨鸿蒙系统的诞生背景、挑战和意义。
  • 华为鸿蒙系统电脑发布引发全网热议
  • 质疑声不断:是否只是手机操作系统的升级?
  • 探讨鸿蒙系统的意义和价值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节目,聊聊华为“鸿蒙”的故事。

5月19日,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电脑发布。意味着鸿蒙系统,除了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家居设备、车载娱乐系统外,在最传统的电脑上,也攻占了阵地。

消息一出,从朋友圈到热搜,全网都挺激动。有人说:“没想到这么快,又见证了历史!”......可是,在这些刷屏的弹幕和评论之外,也有一些人留言质疑:不就是一次手机操作系统的升级吗?有什么好激动的?更直接的问题还有:做出鸿蒙操作系统很了不起吗?不是有安卓和iOS了吗,华为为什么非要自己做操作系统?做出来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问题,伴随着鸿蒙系统一路走来,有些有了眉目,有些却依然有待解答。

鸿蒙的含义,是天地初开,一片混沌。

2019年8月9日,在华为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的背景下,HarmonyOS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准确地说,鸿蒙起步于2015年,那一年华为内部开始正式立项,至今,鸿蒙已走过了十个年头。

鸿蒙,是华为在苹果与安卓两大操作系统二分天下的格局下,被迫进行的一场豪赌;也是中国科技企业面对美国科技围堵走出的一条“反杀”之路。

本期节目,知本论对话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发起人方兴东,一起聊聊鸿蒙系统的故事。

作为互联网实验室和博客中国发起人,方兴东近30年全程见证、参与并研究中国互联网,20多年跟踪研究华为。近期推出新作《鸿蒙开物》,采访了超过100位关键人物, 形成了近200万字的一手素材,**全景式还原了整个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历程,**让我们看到了鸿蒙一路经历的挑战、波折和内部异见。

任正非曾说:“只有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鸿蒙开物》不仅讲述了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与挑战,也讲述了一群普通人用勇气、智慧、决心和使命感,在一次次失败与跌倒后,最终完成了一次IT史上的壮举。

【私享会号外】

知识圈子

中信书院·知本论已在小鹅通开设「私享会」知识圈,我们将在圈子内分享精华内容,包含:播客学习笔记(非AI生成)、访谈手记以及中信书院APP延伸阅读推荐。此外,我们还将不定期邀请知本论重磅嘉宾「空降」圈子与大家互动。

参会席位

每月精选知本论节目录制场次,以线上录制+私享会的形式对会员开放,成为中信书院APP会员,即可与重磅嘉宾闭门深度交流。

加入方式

订阅中信书院APP信享会员或睿读会员年卡后,扫码添加中信书院会员小助手微信,即可进入私享会圈子、预约知本论播客的线上私享会席位。

下拉至文末,可扫码加入知本论听友群。

【本期嘉宾】

方兴东

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

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发起人

【本期主播】

孙冰洁

中信书院主播

**【你将听到】**​

00:00-01:30 开场:鸿蒙发布引发的两极争议

  • 鸿蒙电脑发布全网刷屏,但质疑声不断——“安卓套壳”“做系统有意义吗?”

01:30-03:50 华为的生死时刻:2003年思科之战

  • 方兴东回忆2003年思科起诉华为侵权,“若败诉华为将消失”,此战奠定华为全球化基因。

03:50-06:06 为什么必须是华为?​

  • 中国高科技产业真相:90年代靠“市场换技术”,华为是首个让美国巨头感到威胁的中国企业。

06:06-07:12 科技战本质:针对华为的“斩首行动”​

  • “只要华为不倒,中美科技战格局就不同”——华为成中美科技博弈的支点。

11:27-13:31 鸿蒙起源:被迫启动的“备胎计划”​

  • 2011年美国国会调查华为后,华为启动技术备胎,却漏算两大致命漏洞:安卓系统断供、芯片制造被卡。

16:38-19:02 2019制裁夜:余承东深夜独走至天亮

  • 手机销量暴跌90%,余承东在办公室“唉声叹气”,任正非却淡定:“工资照发,怕什么?”

24:22-26:03 松湖会战:耗资百亿的生态突围

  • 华为首战安卓生态:3000人研发团队试图替换谷歌服务(GMS),最终发现“在别人地基造房行不通”。

27:14-29:00 鸿蒙之父是谁?华为拒绝个人英雄主义

  • 王成录与陈海波双线作战,研发团队“自觉加班到凌晨”成常态,“华为的人怎么都在加班?”

32:33-35:39 路线生死抉择:双框架还是单框架?​

  • 内部激烈争论:兼容安卓(保业务连续性)VS 纯自研(掌握主动权),徐直军一锤定音:“没有操作系统,中国无未来!”

40:05-42:38 生态反杀:开发者为何愿陪华为“填坑”?​

  • 开发者自述投入2000万差点破产却不后悔:受够“苹果税/安卓税”,华为服务团队“驻场比自家员工还拼”。

45:13-47:25 颠覆认知:中国根本没有“真高科技”?​

  • 方兴东反思:过去30年中国IT业只是“高科技周边组装”,研发投入仅5%,华为15%-20%才达硅谷基准线。

50:05-52:01 鸿蒙终极目标:从产品公司到生态革命

  • 任正非的格局:鸿蒙必须成为公共基础设施,“要活大家一起活”,打破美国生态垄断才是核心目标。

54:33-56:45 2030年展望:中美双体系全球抗衡

  • 方兴东预判:鸿蒙将先立足中国(2020年代),再进军亚非拉(2030年代),最终倒逼美国重启合作。

59:08-01:04:39 华为启示录:不正常的是中国企业

  • 振聋发聩的结语:“华为才是正常企业!中国公司过去靠人口红利,未来必须回归15%研发投入的硅谷逻辑。”

【资料卡片】

提到的人物:

任正非:华为创始人

徐直军:现任华为董事会成员、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

余承东: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

王成录:曾任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主导了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如今加入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任首席执行官

陈海波:华为Fellow、基础软件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提到的事件:

**松湖会战:**2019年的10月上旬,在与谷歌合作受限后的第五个月,2000多名来自于华为全球各地的工程师受“号召”集结于华为的东莞松山湖园区,对谷歌移动服务(GMS)的缺口进行紧急“补胎”。这场后来被称为“松湖会战”的技术攻坚会议,被认为是华为成立以来会战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最具有挑战性的一次内部资源合作,也被视为华为构建移动应用生态平台的里程碑事件。

【制作团队 】

出品人:朱虹

本期策划:姜艺萍 孙冰洁 岳嘉

后期制作:筝源华夏

视觉设计:赵妍

运营推广: 余芬

【在这里找到我们】

欢迎在小宇宙、中信书院app以及其他播客平台收听「知本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下载中信书院app

关注视频号“中信书院”参与互动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信书院”私信或留言。

附:知本论听友群二维码

【商务合作/嘉宾推荐】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中信书院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大家独立思考,谨慎决策。对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主播及节目嘉宾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或部分转载、发表及引用本播客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