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18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颗粒度极高的轴 | 对话意大利青年作家亚历(下)

ep18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颗粒度极高的轴 | 对话意大利青年作家亚历(下)

2025/5/16
logo of podcast 碰撞BOOM

碰撞BOOM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C
Coco
亚历
果冻
Topics
亚历:作为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我感受到表面友善与实际文化距离之间的矛盾。即使我努力融入并产生归属感,我的外国面孔始终无法改变,有时甚至会听到一些不该听的话,这让我意识到我与中国社会之间始终存在着隔阂。因此,我开始接受这种身份差异,并珍惜那些能够与我进行顺畅交流的时刻,而不是过分关注那些负面经历。 果冻:我认为世界并非简单的融入或不融入,而是一个颗粒度极高的轴。在新西兰这样的移民国家,我并没有强烈的融入感,因为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环境。我甚至觉得我与新西兰本地人的距离,可能并不大于果冻与中国某个小村镇居民的距离。因此,文化差异和融入问题并非绝对,而是存在于一个连续的谱系之中。

Deep Dive

Chapters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如何平衡融入与保持自我?作者分享了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在欧洲的类似感受,探讨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保持安全距离的策略,以及如何看待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 在融入的过程中,既要避免过度亲近导致的伤害,也要避免疏离感带来的隔阂。
  • 文化差异是常态,接纳差异,寻找共同点比强行融入更重要。
  • 作者在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文化融入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的对话发生在今年年初,我们有幸邀请到一位特别的嘉宾——来自意大利的 90 后作家亚历(Alessandro Ceschi),他是《我用中文做了场梦》一书的作者。 这本书出版后迅速走红,成为豆瓣 2024 年度非虚构类外国文学第一名,亚历本人也被选为“年度图书作者”。 2014 年,亚历以南京青奥会记者的身份初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此后,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导演硕士,从零开始学中文。在中国的六年里,他当过外教、群演、广告演员,也在文字里慢慢摸索出自我。 这场对谈,起于在意大利帕多瓦的一次下午茶。果冻旅行路过亚历的家乡,一句“要不要喝杯咖啡”的线上试探,换来了一段难忘的下午,也开启了我们今天的对话。 我们聊了很多现实又浪漫的命题: • 写作能不能养活自己? • 自由职业是不是另一种不自由? • 为什么二十几岁的人总想跑到国外开始一段人生? • Gap 之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以及:在世界折叠的缝隙里,我们是不是还有别的可能。 欢迎收听这期慢慢展开、层层叠叠的人生拼图。 上集 二十出头的冲动:决定来中国 同龄人都在稳定生活,而我还在迷路 在中国做外国人是种什么体验? 北京折叠般的多样人生,他只想继续流动,不做选择 别人好像都有了归宿,我还在 gap 的意义是什么? 写作收入能养活自己吗?市场未必买单 没有稳定收入、没有医保:自由职业的代价与不确定性 为什么我们要支持创作者? 下集 “你永远是外国人”:无法改变的面孔和文化距离感 世界不是黑白,是颗粒度极高的轴 第一世界的脆弱:你在饿肚子,他们却怕去火车站 TikTok 难民与小红书奇观:一场误解中的互相窥视 世界在变窄,我们却在目睹一次开放的发生 作家日常是什么样?宣发期、空荡期与第二本书的计划 想开中文写作馆,就像宇宙尽头的中餐馆 项目失败了很多,但我还想继续做下一个 【提到的作品】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 《北京折叠》 【还能在这里找到 Ale】 豆瓣 ID:Alewrites 小红书:alewrites 国内 - 小报童 海外 - Patreon  【BGM】 片头弹奏:Searoo(bilibili@Searoo) 老狼 - 一个北京人在北京 【求关注】 **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微信听一听|豆瓣播客|网易云音乐| Spotify|Google Podcast 同步更新! 【联系我们】 WeChat:**cclkj666(添加进听友群,注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