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back
Vol.12 戴锦华×吴琦:从摄影机到手机,电影还有未来吗
01:26:41
Share
2021/8/4
螺丝在拧紧
AI Chapters
Transcribe
Chapters
作为 vivo VISION+超短片大赛的评审,戴老师有何感受?
评审分歧:如何定义超短片?
达成共识:寻找具有社会洞察与媒介想象力的作品
使用手机创作的超短片,会改变电影的未来吗?
方法论 1:媒介本身的物质性,就是它的社会性
电影是摄制的艺术,不是绘制的艺术
既爱且恨的电影节有何意义?
数码是一个无尽的弥散和粉碎的过程,而电影史也是不断颠覆又不断回答
方法论 2:把电影节的短名单(而不是获奖名单)当作导引图
方法论 3:研究者始终与创作者保持距离,是对彼此的保护
艺术作品的血肉和情感,一定是非理论、非观念的
方法论 4:理论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是一种空气,供大家分享和呼吸
鸡汤发射器的苦恼:意识到行业的困境和不公,如何与年轻创作者站在一边?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电影都是需要用爱发电的事业
电影是昂贵的媒介:不要去独白,至少要倾诉
降低门槛的手机拍摄,带来了哪些新表达?
自我奇观化的影像不等于真实的生活状态
粉丝观察 1:不再被代沟困扰的戴老师
粉丝观察 2:各种围困之下,社会表达变多的戴老师
倾诉与聆听:和戴老师一起置身无尽成长的过程
拒绝成熟:“这才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和特权”
Mirror:单读能在很短时间里将这次对话用视频、音频和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真是太棒了!我想问的是,你认为不同的媒介形态对这次内容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呢?单读最近在全媒体领域的探索又有怎样的考虑呢?
Yino:希望这个特辑一年一度都会有更新,项飙老师的对话,就是为了播客而生。当初看《把自己作为方法》时就在想,把对话变成播客多好!现在,它诞生了!
Shownotes
Transcript
No transcript made for this episode yet, you may request it for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