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欢迎大家收听本周的青刀快马我们很久没有专门聊年轻人的生存状况了都是聊其他的话题顺便带一嘴所以我们今天就回归我自己的研究领域来聊一本专门讲年轻人的书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45 度青年》作者是上海财经大学社会学系的邢婷婷副教授
为什么讲这本书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封面有我的推荐语然后我大概是半年多以前吧看到这本书的定稿我当时是就两个小时一口气就把这本书看完了然后写了这段推荐语我的推荐语呢是这么说的当我们执着于从内卷或者躺平这两个词当中这两个概念当中选择一个去描述当代青年的时候或许从一开始我们的社问方式就错了
45 度青年这样的一个概念试图将年轻人放置到若干组矛盾纠结和悖论当中加以考察比如说年轻人相信人生是旷野但也渴望上岸比如说年轻人追求极致性价比但也为快乐买单比如说年轻人既害怕孤独又恐惧在亲密关系当中失去自我
恰恰是这些既要又要的矛盾纠结悖论生动地诠释了作者提出的青年是一种境况青年也是一个过程
所谓的 45 度青年,就这本书的标题,从何而来呢?我们说躺平就是零度,零度角,然后你站起来,站起来去卷,这就是一个 90 度,那么介于零度和 90 度之间,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也就是所谓的 45 度青年。那为什么作者会说青年是一种近况,青年也是一个过程?
什么叫一种近况如果我们借用一个更熟悉的一句话来说我们经常会说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近况通过这句话我们再来理解青年是一种近况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一点
我们讲所谓青年是一种近况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讨论的年轻人这个概念它并不仅仅是一个生命周期或者说一个年龄意义上的年轻人我们不是去讨论说 20 多岁的人如何如何如何我们讨论的是一种理想预期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我们讨论的是个体的自由和结构的不自由两者之间的冲突我们讨论的是一种无力感讨论的是这样的一种近况
当我们在讨论这种境况的时候你说谁是青年 00 后是青年吗 90 后是青年吗不重要就出生对列的绝对值那个年份你是 1990 年还是 2000 年然后以及说 2000 年出生跟 1999 年出生他是不是两代人呢以前会有很多这种非常无厘头非常无聊的讨论所以这个年份在作者看来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这种体感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这本书当中所描绘的所勾勒的那种无力感如果你也感受到了那么你就是青年这本书就是在讲述你自己的故事
与此同时当我们在使用近况这个概念去定义青年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潜台词就是说这样的一种近况它跟年龄没有关系所以它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就自然而然的改变了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其实我在很多场合我自己在去做分享的时候去分享我自己包括我所在的研究团队关于年轻人的一些研究的时候
经常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你说的这些现象很有趣年轻人的想法也很有意思但是有没有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年纪比较轻社会经验不足思维活跃想法很多有没有可能等过几年他们接触社会多了结了婚成了家他们的想法也会变得越来越主流呢
很熟悉对吧这样的一套话术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表面上好像是在跟你探讨这个话题但实际上我们都能听得出来他也不是真的想跟我聊这个话题他只是想说年轻人就是吃的太饱了没有吃过苦不知道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才会有这样那样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当我们在使用近况这样的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在回应上面这种不怀好意的问题
不好意思,大人,世界变了,我们看到的现实是 95 后 00 后在进入职场之后并没有变成 60 后 70 后所期待的打引号的大人。
相反 挣了钱的年轻人和之前他们作为没挣过钱的年轻人相比他们最大的区别 他们不是在于他们变得更主流了而是说他们可以用钱 用消费 用这样一种现代社会最直接的最过瘾的方式去给自己喜欢的那个世界 给自己期待的渴望的那个世界去投下一张珍贵的选票
所以为什么以白酒为代表的这种老消费是萎靡不振,屡创新地,然后各种各样的新消费,情绪经济,颜值经济,宠物经济屡创新高。所以长大了的年轻人到底是更像上一代人,还是会更像三五年前的他们自己?当我们在使用近况这个概念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说他们并没有变成所谓的大人。
他们依然在这种境况之中所以他们更像的其实是三五年前的自己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说青年也是一个过程这本书的书名《四十五度青年》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这种矛盾的纠结的基调你会看到它几乎是贯穿了这本书的各个章节也是深得我心我特别喜欢这样的一种基调因为
他没有一个结论他没有一个结论告诉你说年轻人就是这样的年轻人就是那样的或者说年轻人就是躺平的年轻人就是奋斗的不是的年轻人是流动的年轻人是一个过程我们今天看到了很多现象似乎
都指向了迷茫焦慮擺爛而且這樣的一些現象很明顯是所謂的主流媒體更願意去報道的因為它更符合老燈們中燈們在去批評年輕人的時候喜歡使用的論調但是真的這就是事實的全貌嗎
其实不是的,从来没有一代人像今天的年轻人这样如此认真的,如此执着的去思考,去探索关于意义感的各种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年轻人是一直都在去试图自我赋能,去追求一种所谓主流的,所谓幽济主义的叙事以外的生活的可能性。
所以今天有没有可能说就给年轻人下一个结论说这代年轻人就是怎样怎样的吗不能没有人有这个资格说年轻人就是怎样年轻人本身是流动的年轻青年本身是一个过程
好 很明顯回到了我自己最擅長最熟悉的領域所以說起來就沒完沒了的然後這本書 我跟這本書的作者也是很有淵源我跟邢庭廷副教授我們認識也有 10 年了 10 年前我們是同一個時間開始關注青年議題關注代替價值觀變遷那個時候我才剛剛開始念碩士
然后我们曾经有很长有好几年的时间都在同一个课题组所以我们其实是有很多的讨论和交流反过来对我来说我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所以就经常是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不管是这本书里面的观点还是作者使用的田野材料因为大家认识很多年是老朋友了
那么这样的一期节目作者是我的老朋友赞助商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感谢营养工厂 EnduAge 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营养工厂老朋友了所以我就长话短说涉及到产品的介绍还有这一次全新的福利机制我后面再细说这个是我们第三次合作了很多听友上次听完节目可能下单了鱼油下单了辅煤 Q 式我们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现在补给的风很大品牌很多播客广告投放也很多
我還是那句話如果大家真的有需求可以先去比較一下各家的有效成分的含量然後比一比價格我不喜歡拉財我覺得沒有必要數據自己會說話而且營養工廠是把數據透明做到了一個極致
你去看他们的小程序里面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每个产品各项的成本价格金额包括说工厂的成本运费仓储打包成品检测推广费等等都公示出来了然后大部分产品的价格一个月的量就是在两位数那么产品的这种第三方甚至是第四方的检测报告也都是直接公示出来
我会在 shownotes 放一张图是我自己每天吃的补剂搭配给大家分享过的鱼油 辅酶 Q10 这些就是我自己每天都在吃的然后也是真的有效果特别是睡眠精力的改善还有情绪的稳定听过我之前聊《屡见屡先》这本书的那一期节目的听友应该也知道营养工厂的鱼油还有辅酶 Q10 在我今年
上半年年初的时候闭关干博士论文的时候是起到了很大很大的帮助所以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的问题比如说睡眠质量差比如说习惯性的熬夜你的情绪起伏很大然后经常会感觉到焦虑压力等等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真的可以尝试一下
那么这一次我们除了评论区会给大家抽免单那么对于第二次下单的老用户还会有一个特别实用的小礼物送给大家这个也是品牌给到青刀快马听友的专属福利真的是专属福利你去看其他的节目是没有的这个小礼物我很喜欢这个待会我得好好说啊
感兴趣的听友可以一边听节目一边一部 show notes 先看起来好吧不啰嗦了这期节目内容我很喜欢然后赞助商我也很喜欢希望你也会喜欢那么按照惯例我们仍然是从四个问题出发重新拆解这本书的观点和内容第一个问题
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为什么年轻人不得不卷在内卷和躺平之间那种更深层次的倦怠到底从何而来在国内要出一本书讨论年轻人讨论中国的年轻人是很不容易的然后在这样的一本书里面要说一些跟主流叙事不一样的话要去讨论内卷躺平这些话题
是更加不容易的所以在这本书里面有一些段落你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是
是不得不讲的比如说我们谈到 00 后谈到 05 后我们一定会说中国经济腾飞一定会说这一代人的物质条件如何如何好那你说这些有错吗这些当然是没错的但是这些可能就相对来说比较鸡肋啊就是我就没有必要展开讲了我觉得呢在今天啊我们要理解青年我们要理解东亚与镜下的年轻人有四个理论是比较靠谱的哪四个理论啊
第一个压缩现代性理论我们讲过的韩国学者张庆谢提出来的所谓的压缩现代性讲的就是说东亚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实在是太快了而且整个转型非常的剧烈以至于我们会看到那种
不同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可能它本身在誕生的過程當中在孕育的過程當中它適應的是不同的社會結構但是這些適應不同社會結構的價值觀就會像馬賽克一樣被擠壓被拼貼在了一起這種不同的價值觀之間的衝突就會導致代際之間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之間的關係非常的緊張對於後發國家來說
这种跨越式的发展这种 30 年里面走完了人家 200 年的历程我们都很熟悉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是伴随着巨大的代价比如说社会福利的缺失比如说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均衡那么这些代价往往又是由微观的家庭去承担的比如我们会说掏空 6 个钱包要去供一套大城市房子的首付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因为区域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这就会使得什么这就会使得在东亚家庭作为一个微观的单元它一方面要承担这种转型的代价
但另外一方面又会变成价值观冲突的主战场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各种各样关于东亚的叙事你会发现它往往跟家庭是有关系的而且往往可以在压缩现代性理论当中找到解释好我不展开太多大家如果对这个理论感兴趣可以去找那一期节目这是第一个我觉得理解东亚年轻人很重要的理论压缩现代性理论
第二个理论个体化理论这个就更不展开了因为这个我讲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就是 identity 这个东西它在今天它不是一个天然获得的东西而是一种需要付出巨大的个人努力去实现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就会伴随着个人从传统的社会关系从传统的文化观念当中脱离出来然后也会伴随着社会风险的个人化一方面带来了自由但另外一方面也带来了现代人的这种身份认同危机好 这是第二个理论 个体化理论
第三个理论金融化理论这个也是我们前面其实有很多节目当中都提到了最经典的比如皮凯蒂写 21 世纪资本论资产的回报率长期高于经济的增长率特别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万物皆可证券化万物皆可资本化所以在今天
你有多少资产在中国的语境下面可能特别的 60%到 70%的中国城市的家庭资产都是以住房为一个主要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所以可能这个问题在中国就变成你有一个什么样的房子这个房子在哪值多少钱有多少资产会比你能够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从事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机遇
在中国从 1998 年住房市场化改革到 2015 年我们讲货币化棚改涨价去库存借助金融化理论你会很好的理解说为什么今天年轻人会对工作屈昧了
因为你有什么工作其实不是最能够决定你过得好不好的因素工作还重要吗为什么对工作去昧为什么会如此的厌恶资本这些其实都可以通过金融化的理论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解释好前面罗里巴索讲了这三个理论而且你会发现这三个理论在过往我们的节目当中都经常提到讲了这三个铺垫的这三个理论其实是为了引出最后一个理论也就是社会加速理论
这个理论在我之前的节目当中其实也聊到过罗萨的社会加速理论但说的不多我们今天讨论的这本书《45 度青年》在我看来作者谈社会加速理论的部分是相当精彩的作者也是通过社会加速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为什么说年轻人不得不卷以及为什么卷到最后
仍然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一无所有得到的只有深深的倦怠好我们就看一看作者是怎么聊的首先呢在这本书里面作者是区分了时间
和时间感我们说时间一个小时 60 分钟我们可以认为说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一个小时就是这么长但是你觉得这一个小时是过得很快还是过得很慢这其实是一个跟你的主观感受有很大关系的一个产物以及呢
我们放在一个更大的尺度上面去看一个人到了 30 岁他过得好或者不好他人生的路走得顺或者不顺或者说按照一个幽济主义的标准他现在是比较快的还是比较慢的这些东西就更加明显的是一个社会化的产物比如说我们经常会去讨论社会时钟
社会时钟好像总是在催着我们你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年纪你就该结婚了你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年纪你就该生孩子了如果你错过了你就掉队了你就落伍了
包括我们经常会看到会有一些杂志去评选什么 30 岁 30 人 35 岁 35 人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背后传递出来的一个东西就是你到了一个这样的年纪你就应该取得一个这样的成就这样社会意义上的社会成就社会意义上的优绩如果你没有拿到这个东西你就是慢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说单位时间的产出成为衡量个体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如果我们在一定的时间里面没有办法达到一个规定的目标那么就意味着你失败了你是一个 loser 而同时因为我们讲前面的个体化理论
这个失败的结局是需要个体去承担的所以我们铺垫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社会加速作者在这里面提出了三个维度我觉得这三个维度提的非常好第一个是效率化什么叫效率化就是说快
快这个东西在个体的竞争力当中会越来越多的被看中我们在今天快有了很多主观的道德上面的优越性比如说当我们说一个人做事情很快的时候我们意味着说他是一个很敏捷的人很敏锐的人他很高效他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他有了一种道德上面的优越性
而相反慢慢就意味着你效率很低你在现代社会当中缺乏竞争力甚至会觉得说你躺平了你自我放弃了所以你才慢所以这就是首先时间的效率化但是你要意识到说快一定好吗慢一定差吗不是这样的特别容易想到的一个例子就是关于外卖外卖起手我们说 25 分钟一定比 30 分钟好吗 30 分钟一定比 35 分钟好吗
如果放在 10 年前我们会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不言自明 25 分钟我 25 分钟就能够拿到这一餐肯定比 30 分钟好但是在今天我们会意识到说第一 25 分钟还是 30 分钟它可能不是由外卖棋手自己能够决定的它也很大程度上由餐厅出餐的时间所决定的
也是由整个算法在分配骑手配送的路线包括谁来去拿这一单能不能并单等等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一个餐厅如果出餐的速度如此之快那么大概率它是在使用预制菜的预制菜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 25 分钟一定比 30 分钟好这个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承担了巨大的成本包括骑手本身他自己的安全然后包括马路上面在街道上面其他人的共同的这种安全等等等等等等
我们今天会去反思说 25 分钟不一定比 30 分钟好快不一定比慢好作者说时间的效率化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压力它给人所带来的往往是一种跟不上趟的挫败感你看作者这明显就是一个北方人跟不上趟的挫败感好所以社会加速首先是效率化然后其次是单向度
作者说社会加速将人与社会的复杂性进行了简化将个体从社会关系和社会情境当中抽离出来放置在同一条向上进阶的道路当中人的发展就像是游戏当中的升级打怪而其背后隐藏的根本逻辑是单位时间内快速高效
持续不断地产出所以你说小镇做题家为什么总是在自我 PUA 因为我们过往的教育的体系这样的一套系统就是在持续不断地给你灌输这样一种单向度的思维比如说你六岁就要上小学如果你七岁才上学这个东西就有点晚了我们知道绝大部分的地区它规定是 8 月 31 号之前如果你年满六周岁那么这个小孩就可以入学了
如果你是 9 月份之后出生的孩子那么你就要晚一年入学所以我们会看到不管是在一些营销号里面还是在很多所谓的这种经验帖干货帖里面都会告诉你说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早一点上学你一定要保证他 8 月 31 号之前生下来他要是一个 8 月份的生日然后这样他就可以早一年入学
因为他早一年入学然后他每一步就能走得怎么样怎么样他就可以更早的念高中更早的念大学然后就可以有很多的年龄优势真的是这样吗年龄优势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以及说好我们进了小学之后然后我们就会持续不断的在这样的一种单向度的成就评价体系当中 15 岁你要念高中 18 岁你要念大学 22 岁你要念研究生最好你 24 岁或者 25 岁出来然后你工作个两三年你就结婚买房生孩子
在我们过往的整个教育系统当中在持续不断地给你灌输一种单向度的思维一个年龄对应一个成就如果你没有办法在对应的年龄达到那个成就你就落伍了你就跟不上趟了但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每个人都要按照这样的一个标准往上走吗为什么作者会说好像把人的发展简化成了一种游戏当中的升级打怪因为升级打怪是很简单的
它是有一个确定的唯一的标准的就是你不断的去升级你从 15 级变成 18 级变成 22 级变成 26 级但人的发展不是这样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这几年房价下跌是好事因为房价下跌打破了一种叙事你发现说你 25 岁买房其实可能未必是一个什么好事对吧你 25 岁买房然后 27 岁首付跌没了
真的是这样我也不是说在嘲笑任何人因为对我来讲基本上我买房的经历也差不多就是这样好这个是关于社会加速的另外一个维度对吧叫做人的单向度
第三个维度叫做非连续我们通俗的讲什么叫非连续我们先说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说如果大家对于体制内的整个晋升的路线稍微有所了解你大概就能够知道说如果我们希望在体制内有一个特别好的发展那么你一定要在某一个年龄之前到达某一个级别
比如说你 30 岁之前如果能够升到政科那么你 40 岁之前就有机会去竞争政处如果你 40 岁之前能够升到政处你 48 岁之前就能够去竞争政厅在大厂也是一样的如果你 35 岁之前能够晋升到管理岗能够带多大的团队那就意味着你接下来有什么什么什么样的发展
这个背后,除了我们刚刚讲的,你一听这个你又会联想到刚刚讲的单向度,你除了单向度这个点之外,你会意识到说,它让人感到深深的倦怠的点在于,一旦你达到了这样的一个成就之后,你的竞争者就变了。
你的竞争者都是在规定的时间里面达到了这个成就的人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你之前的人生你之前的成就就清零了你 30 岁升到政科之后你接下来的竞争者都是 30 岁升到政科的人这意味着你的当下
总是被否定的因为这样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达成之后你的当下就被归零了那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会让大家觉得无所适从啊因为只有当下当下所有的这些东西它才是真实的以及说如果没有办法在当下着陆
当下只是给未来做准备那你就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悬浮感因为你的当下都被否定了你最真实的那些东西都已经被否定了所以为什么年轻人不得不卷我觉得作者在这本书里面用社会加速理论来谈到的时间的效率化时间的单向度时间的非连续这三点特别的好你会发现他解释了我们生活当中很多非常重要的问题
非常糟糕的体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体制内就是有很明确的刻度线或者说在社会评价意义上有很明确的刻度线你要快快本身就是有合法性的快本身就是有道德上的优越然后所有的人都要沿着这样的一条轨道同一条轨道去卷你卷到了一个东西之后这个东西本身的价值就被否定了你必须要朝着下一个目标再继续卷所以卷到最后所有的人都陷入到这种
深深的倦怠当中所以我觉得作者关于社会加速理论的讨论是非常的有意思他一方面会跟我们过往的很多思考很多讨论都能够联系的起来然后另外一方面又给了我们很多新的去阐释的维度好了
这个部分是一个比较总体性的讨论因为谈理论谈一些总体性的理论在这本书里面我觉得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子议题接下来我们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就围绕这两个子议题来展开一个是关于工作关于事业的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关于情感关于人际关系好吧然后我们就来到本期节目的第二个问题
在糖和卷之间当我们谈论上岸的时候年轻人期待的岸到底是什么呢在这里呢我想先引用一段这本书里面作者提到的一个田野材料我先说句题外话这本书的作者其实因为我们认识很多年嘛就是我知道他更擅长的研究其实是一些比如说关于算命啊
关于占卜关于命理当然他不是说作为一个命理家作为一个占卜师他不是这样的一个身份他是把这些活动作为一个研究的对象所以他的研究邢庭庭副教授他在去研究青年人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一点是什么就是他的田野材料大量的来自于年轻人在去算命的时候说给这些算命的师傅听的很
很多材料很多材料是通过这样的场景获取的你会意识到说在这样的一个很特殊的场景下面大家会谈论的很多问题第一它是很真实的因为我都去算命了我还有必要跟算命师傅说假话吗对吧它没有特别多的这种遮遮掩掩没有特别多的自我修饰它就是一个相对比较真实的天然材料然后与此同时另外一方面因为是在这样的一个很特殊的场景下面所以大家对于很多问题的表述会有一种超越性
会跟我们平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会更加的深入一点所以很多材料非常有意思当然你也知道的在国内现在的出版环境当中我们也不可能说
把这个信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比如说来去论证我这本书的田野材料很厉害跟别人都很不一样我们也不可能把这个点就真的写在这个行文当中写在书里面但大家知道了这个背景之后你会觉得这本书其实更有意思然后这里面有一段田野材料他是这么说的他说我觉得山岸这个词真的很有意思就好像是一个人在水里面在扑腾在挣扎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说这个水我不在水里挣扎在扑腾吗到底是江还是海到底是臭水沟还是烂泥塘但总归就是一个人在里面翻腾搏击无所依靠浑身丝透而至于岸上面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清晰的认识然后当我们终于竭尽全力上岸的时候
也不知道这个案到底是不是一个救命稻草只知道上去之后不管有没有所谓的光明有没有康庄大道有没有锦绣虔诚至少有了一个干干爽爽踏踏实实落脚的地方好这段话很有意思对吧大家可以吸频频我们以前说上案对吧考公考鞭考严其实都叫上案我们会有这种搭配考鞭上案考严上案
但你去看这两年其实大家基本上都只会说考工上岸也就是说考编跟考研已经不像考工那么能够给大家一种暗的感觉了我在 show notes 放了一张图这张图我觉得很值得大家看一看这张图是列出了最近 10 年从 2015 年到 2025 年国考的参加考试的情况
在这张图里面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每一年国考人数的变化差不多从 2015 年到 2021 年这个期间基本上每年参加国考的人数都是在 100 万左右个别年份稍微多一点少一点但基本上大的趋势没有很多的变化一直到 2021 年是 101.7 万人
到了 2025 年,也就是最新的一年,参加国考的人数是多少呢?是 258 万人。258 万人,如果我们跟 2021 年去比一比,2021 年是 101 万人嘛,那就是 2.5 倍。更重要的是,不管是 101 万人还是 258 万人,这个都是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这个不是报名人数。
如果我们从报名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之间的这个比值啊就是所谓的参考率来看的话到 2025 年最近的一次国考这个参考率已经达到了 86.7%什么概念呢就是 2023 年的时候虽然那个时候报名的人也多因为那个时候其实考工上岸已经变成了一种时代风潮了那个时候报名的人也多但实际参加考试的比例只有 78%
到现在变成 86%报名的人也变多了实际来参加考试的人也变多了所以通过这个数据你就会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在今天特别是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面考工
上岸真的变成了一种时代风潮变成了一种在年轻人当中优先级很高的一个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刚那段田野材料他说在竭尽全力上岸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个岸是不是救命稻草也不知道上去了之后有没有康庄大道有没有锦绣前程但至少有了一个干干爽爽踏踏实实落脚的地方那到底什么是岸呢
所谓的干干爽爽踏踏实实落脚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解读一下这段话在过去十年里面从 2015 年到 2025 年我们一直在追踪大学生年轻人
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我们做了很多的社会调查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在我们 2015 年第一次问的时候其实最开始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在问了 10 年之后我们发现这 10 年里面这个问题有很大的变化这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会问所有参加调查的大学生在你看来评价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有点忘了这个有没有在之前跟大家分享过或者说有没有跟大家分享过我们 2025 年最新的数据在这道题里面我们列出了很多评价因素比如说金钱舒适自由健康
比如说权力安定学识名声比如说成就感社会地位个人魅力美满家庭很多很多列出来然后大家去选你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评价这个人过得成不成功在十年的时间里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非常巨大的变化非常巨大的变化
我们刚刚说到的几个选项比如说成就感比如说社会地位比如说个人魅力比如说美满家庭这四个选项
选中的比例是大幅的下降什么意思就大家现在不在乎这个东西了你跟今天的年轻人说美满家庭很重要然后我们每天个人魅力很重要大家不在乎了所以为什么会有所谓的职场恶心穿搭就是大家不在乎说我呈现在别人面前是不是一个很 charming 是不是一个很 fancy 的样子我有没有个人魅力
大家不在意了美满家庭大家都不结婚了不生孩子大家更加的不在意那什么东西是这十年里面大家变得越来越在意的东西我们发现有四样是大家更在意的第一个叫做金钱
我们讲搞钱对吧第二个是舒适第三个是自由第四个是健康我们会能够从这个变化当中看到很多时代情绪或者说时代的关键词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搞钱比如说我们提到的上岸比如我们在播客里面大家经常会去聊的说人生不是轨道人生是旷野背后就是自由所以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年轻人当他们在谈论上岸的时候期待的到底是什么所谓的岸到底是什么
我们说期待的其实是有点钱同时也有点闲是舒适自由是健康这个东西是我们真正在讨论上岸的时候期待的东西而当我们去试图抵达彼岸的时候看上去考工或者说考鞭都囊括进来似乎是一个最有可能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路径所以考工也好考鞭也好其实
这些都不是岸本身这些顶多就是一座桥或者是一条船我们觉得说可以通过这样的一座桥我们走到对岸去或者通过这条船我们渡到对岸去但是问题就在于说这座桥这条船到底能不能把我们带到想去的地方呢有可能但也不一定我在和年轻人做访谈的过程当中其实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就是费了很大的辛苦费尽千辛万苦进到体制内进去之后觉得落差很大
钱少 事多 离家远然后有填不完的表 加不完的班很多福利待遇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原来以为可以享受到的很多福利待遇其实跟你这些后进去的年轻人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关系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其实究其根源还是我们刚刚说的你不能把桥本身当成岸把船本身当成岸
所以就是为什么这两年除了上岸很火之外我们说身心灵也很火我们说户外骑行徒步这些东西都很火这是躺平吗是说我们就躺倒不干了然后我们就工作都不干了我们自我放逐吗显然不是对吧这是内卷吗我们不卷工作我们开始卷健康
好像也不是,就是你很难把过去几年很火的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当中真正的觉得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积极的心理体验的这些东西放到内卷或者躺平这样的叙事框架当中。
反过来说我们就会意识到它不是内卷它也不是躺平它就是认真生活本身而所谓的认真生活在我看来就是追求一种最小单位的确定性最小单位的确定性比如说保持良好的睡眠比如说没有规律的运动的习惯比如说没有一个稳定的我们可以定期见面的这样的朋友圈子
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是暗什么是值得努力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就是暗这个就是值得努力的东西好了说到最小单位确定性我要揭晓一下这次跟营养工厂合作的新福利新机制前面卖了一个关子说第二次下单的老用户会有小礼物送给大家
那么这个礼物是什么营养工厂有一个积分商城里面有一款周边的商品是营养工厂的补剂盒一个盒子黑色的长方形然后里面有 7 个小格子对应的就是周一周二周三一直到周日每天一个小格子然后我每周我觉得最有确定性然后最有满足感的时刻就是我每个礼拜天的晚上
我会把下一周每天要吃的这个复合维生素啊鱼油啊辅眉 Q 食啊所有这些都准备好然后一个一个逐一的放到补给盒的这个每一个小格子里面然后呢就把这个盖子盖好的吧放在桌子上最显眼的地方或者我要出差我就装在包里带走充满了秩序感啊
这个就是最小单位的确定性然后这样的一种一周 7 天最小单位的确定性在过去的三个月的时间里面给我带来了身体跟情绪层面更大的确定性我前面说我会在 show notes 里面放一张照片拍的就是我自己的补记盒这个补记盒
现在免费送给大家如果你是第二次下单的老用户在确认收货之后找客服报清刀快马以及你的两笔订单的订单号营养工厂就会直接送一个补给盒给到大家我是真的觉得可以试一试因为这个就是很小的一个动作我所谓最小单位的确定性但是可能会给你带来很意外的惊喜
好了我们刚聊了上岸聊了最小单位的确定性然后关于努力关于工作关于事业这个话题我们聊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聊另外一个话题我们聊爱情聊情感第三个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恋爱脑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当风险管理成为了爱情甚至是人际交往的准则风险真的被管理掉了吗
这个话题我最近可能在节目里面聊的有点太多了就几乎每一期都在聊这个话题但是这一次这本书作者在这本书里面的观点还是有一些新鲜的东西的作者说很多年以前恋爱曾经是结果导向的恋爱被视为婚姻的准备以及婚姻的预热期在恋爱期间去培养感情目的是为了让婚姻更加的顺利更加的和谐
后来恋爱逐渐转变成过程导向当时的人们不再会认为说婚姻是恋爱的必然结果无论恋爱最终走向何方哪怕是带来了一些失望带来了一些伤害人们都会倾向于相信爱情是一段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旅程在爱情当中遇见了更好更成熟的自己但是
但是在今天我们似乎看到爱情又回到了结果导向跟过去不同的是对于恋爱结果更多的是顾虑带有很深的这种负面的情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们一旦把自己这种最深的最隐秘的感情交给了另外一个人就有可能会面对这种自我被打扰自我被破坏的这种窘境同时也赋予了对方伤害自己的权利
很有趣对吧这个观察三期的变化以前是结果导向的后来是过程导向现在好像又变成结果导向
如果我们换一个表达方式我们说什么是一段失败的情感经历放在以前以结果为导向的时候一段失败的情感经历就是说我们谈了恋爱但是没结婚或者说我们结婚了之后又离婚了这就是一段失败的情感经历那如果放在稍微晚近一点的时候什么是一段失败的情感经历那就是没有所谓的失败因为这些都是体验
其实这个总结我真的觉得蛮准因为这个想法跟我自己的观点就很接近大家可能在很多期节目当中都听到过我是一个体验派的到了最晚近的时候到了现在对于年轻人来说什么是失败的感情经历跟结不结婚没有关系而是说如果你在感情当中失去了自我
那这就是一段失败的情感经历我们会看到很多的流行语都跟这样的一个观点有关系比如我们说恋爱脑比如我们说煤气灯效应比如我们说 NPD 各种各样这些其实背后都指向说如果你在感情当中被控制了那这就是一段失败的情感经历但是问题在于
问题在于我们抛开那些相对来说会更极端的一些案例这里面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抱着一个观念叫做在感情当中失去了自我那么就失败了这样的一个观念去投入到一段感情当中的时候它会有个悖论叫做你可能永远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投入
因为你永远会在想说我告诉他这么多我内心很隐秘的东西会不会反过来伤害我会不会变成将来他背叛我给我带来更大伤害的一些资本如果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投入其实我们就永远没有办法知道一段关系到底可以走到哪里
作者说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如果一个人把过多的精力放置在了爱情上或者认为爱情是个人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在两个人的相处过程当中就必然会让渡个人的自由如果不孤独的代价是委屈自己那么爱情所带来的束缚所带来的消耗就会远远大于爱情的乐趣尤其是一旦有人为了爱情放弃了利益或者阻碍了个人的发展恋爱脑就会被夸大为自由意志的沉沦
这背后有一个总体性的假设就是爱情不值得心动的感觉真情的流露不再被认为是情感的觉醒而是荷尔蒙作祟的产物所以对于爱情不能抱有太高的期待也不应该过多的付出哪怕是身处恋爱关系当中也应该保持理智和警醒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很多他在访谈当中遇到的年轻人告诉他的关于恋爱的一些观点比如说谈恋爱的时候要用脑多过于用心要掌握主动权就不要主动给对方发信息不要轻易地展示自己的情绪和弱点女人要会拿捏男人要反拿捏作者总结到说恋爱脑意味着失去理智和尊严是追求自我价值道路上的绊脚石
在利益得失都量化计算的时代恋爱脑显得是如此的格格不入而遭到否定和批判关于恋爱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以及你会发现说一旦我们细细地去讨论说到底什么是恋爱脑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恋爱脑的行为你又会发现说这其实是个很模糊的叙事比如说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听听看你觉得这个算不算恋爱脑
比如说异地恋 你觉得异地恋算不算恋爱呢比如说在我念大学的那个时候 在校园里面还是会有很多关于异地恋的故事大家会说异地恋很不容易 两个人可能会在朋友圈会晒出说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异地恋然后这些车票 机票 就很多票根存在一起 对吧大家可能都看到过这种
但你换个角度来说异地恋其实恋爱的性价比很低同样是这些钱同样是这些时间如果你们不是异地你们就不需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在交通上面在形成的往返上面如果我们仅仅是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说仅仅是从效率的角度上来说异地恋它就是一个恋爱脑的行为它就是很大程度上牺牲了自己本来所能够达到的那种更好的生活状态好
这是一个例子我们再来看比如说两个人一起出国这算不算恋爱呢我们把这个例子稍微展开讲一下比如说一对情侣当中一个人想出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一直都打算是去出国念书另一个人呢其实他更倾向于在国内保研这很正常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案例对吧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准备保研的那个人为了两个人能够继续在一起为了这段关系能够继续走下去他放弃了保研的名额选择一起申请然后为了两个人不要异地恋对吧又申请同一个学校
或者说申请在同一个城市的学校最后比如说他们俩成功的一起出国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算不算是一个恋爱脑呢如果这个故事没结束如果这个故事是说本来放弃保研然后出国的那个人跟着他的情侣跟着他的伴侣到了国外之后发展的反而更好了发展的特别好拿到了一个硅谷的特别好的工作那个收入水平呢是他在国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拿到的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当初放弃保研跟着自己的伴侣一起出国还算恋爱脑吗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对情侣或者是一对夫妻他们俩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工作不管他们处于什么原因反正就是这样的一个设定了现在一个是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另外一个是在新一线或者二线三线这样的一个城市
好,现在假如这对情侣当中的一个人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跟着另外一个跟着他的伴侣回到了这个二线城市三线城市。
请问这是恋爱脑吗这时候假如我们说回到了这个二线三线城市之后家里给了两套房给安排了很好的工作比他在大城市生活的时候轻松太多了而且收入呢其实没有少太多特别是每个月能存下来的钱更多了请问这还是恋爱脑吗
所以你会发现当我们再去评价一个人评价一个事儿到底是不是恋爱脑的时候我们判断的标准并不是你有没有为了爱情付出判断的标准实际上变成了说你为了爱情付出之后得到的这个东西在社会评价的意义上在金钱的意义上在社会地位的意义上它到底是不是一个更大的优劲作者说
爱情在当代青年的价值序列当中的位置不断的后移年轻人对于恋爱的态度也趋于消极在他们的评价体系当中爱情的不可预测性很强投入产出比很低干扰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如果在恋爱当中的付出都打了水漂不能得到对等的回报甚至是被扎了那么不如干脆不要进入这样的关系
亲密关系被贴上了不安全的标签,标签之下首先是对于付出和获得的计算,然后是对于匹配度的全面衡量,再接下来还有迟疑,还有戒备,挑剔和捍卫。于是,对于爱情下意识的疏离更像是一种风险控制,不开始就不会有结束,先拒绝就不会被拒绝。
绩效主义的观念渐渐渗透到了情感生活当中生活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年轻人为了积累与风险对抗的资源和能力将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了更能够带来确定性和增加安全感的事物当中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当中不知疲倦地奔波忙碌
面对不确定性较强的情感问题的时候他们进行了理性的计算认为过多的投入到底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于是降低了情感投入的热情不得不面对情感缺失的状态前面讲了一些关于恋爱脑的反思不是鼓励大家去成为一个恋爱脑也不是鼓励大家我就要在感情当中无休止的去付出而是说我仅仅是提供一种
可能会跟现在你经常听到的叙事不太一样的说法也仅仅是供大家参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想法这样的一些观点其实跟我自己在访谈当中遇到的案例有很大的关系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也是我在访谈当中遇到的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非常的光鲜名校毕业然后做金融收入也很高
然后我们在聊天的过程当中他很多次都表达出了这种觉得生活很没意思自己的生活当中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自己也没有很多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很多的朋友除了工作收入这些东西可以拿来去炫耀好像是一种社交货币之外就是他想不出他的生活里面还有任何可以跟别人去分享的东西他自己的原话是说我觉得我把自己活成了一份简历
很典型我遇到过很多人很多的年轻人从社会评价意义上都非常的优秀然后他们可能都表达了类似这样的情感然后我们就去聊我们就去聊说具体在生活当中你现在每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你的周末怎么过然后你平时下班之后怎么过我会明显的能够感觉到在他叙述各种各样事情的过程当中在他实际去做各种各样事情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产出
是他非常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比如说我今天要去参加一个饭局我一定要有个明确的目标这饭局里面我之所以去参加这个饭局是因为我知道这个饭局里面有一些行业里面的人有一些大佬 OG 我想要去认识他们
比如说我这周末我要去参加一个飞盘比如说我有个飞盘的一个俱乐部大家周末要在一起玩一玩娱乐一下或者说我周末要去徒步到江州户周边去做一个一天的或者两天的徒步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出篇出了篇之后要能发朋友圈能发小红书这些构图配色都要好如果我们今天去玩飞盘或者我们说去踢球吧
对吧去踢球踢下来之后没有铲除没能出片它可能就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好像差了点什么东西我会觉得说生活是需要一些冗余的所谓的冗余就是你要乐于接受你要很享受那些没有所谓铲除的事情比如说我们今天周末去玩飞盘或者我们去徒步或者我们说去踢球或者说我们去喝酒去吃饭
如果他最后没有变成一个朋友圈的九宫格他没有变成一个小红书你也没有在这个饭局当中认识行业里面的大佬然后你也没有他就是朋友之间很久没见了大家一起聊聊天然后度过一个愉快的三个小时毫无意义的三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你能不能接受你能不能享受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会觉得生活很无聊你之所以会觉得自己把自己活成了一份简历是因为在生活当中没有任何的冗余你每一件事情都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然后你每一件事情都要求自己一定要有铲除如果这件事情没有一个社会评价意义上的铲除你就没有任何动力去做这件事情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为了享受这件事情本身于是乎人于是乎情感
就消失掉了亲密关系当中也是一样的就是当你用一个风险控制的思维去思考情感去思考亲密关系的时候你会发现最终的结果就是情感没有了人在这件事情当中消失掉了
而作者在这本书里面是怎么说的呢?作者把这种现象总结为情感的对象化。作者说,情感对象化的核心是不再将情感作为人的整体性的组成部分来对待,情感的发生不再追求时间、空间、场景的全面介入。情感是有边界的,是可控的,也是从日常生活当中抽离出来的。
首先情感是有边界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什么是搭子文化就是找搭子我们以前的状态是什么我跟你是好朋友你说周末要去看一个展
我呢可能也没有那么喜欢去看展啊但是我觉得跟你一起嘛也挺开心的然后呢就去呗那可能我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去了之后可能会很喜欢也可能没那么喜欢都有可能但 anyway 因为我跟你是好朋友那我觉得我们一起去做什么都是可以的
但是当我们将情感本身对象化了之后每一个人他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就会非常明确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边界我们对于情感的诉求也会更加的简单更加的精准比如说我们是饭搭子我们是排搭子我们是电影搭子或者我们是什么考研搭子考工搭子那就是说我们你和我我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
边界存在的犯大阿子的边界就在于我们要一起去吃饭我们吃完这顿饭之后你说你能不能再陪我散个步我们一起溜达溜达我们或者说一起去看个电影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个原教制主义的大阿子对吧
他就越界了那一旦越界了之后这个关系如果深入了说你原来只是饭搭子后来又变成了牌搭子又变成了电影搭子然后后面又变成什么考工搭子关系的深入必然会伴随着关系的复杂化
这样一来这种清晰的简单的精准的原则就会被破坏所以很多搭子之所以分开就是因为我觉得说它越界了我们的关系变得复杂了他开始跟我说一些他自己在情感在生活日常当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了我觉得很大的负担这个违背了我当初想要找一个搭子的初心所以情感是有边界的
同时情感是可控的我们其实跟刚刚说的搭子的越界就差不多的一件事为什么我们对于搭子的越界会反应比较剧烈我们就会觉得说你一旦越界了你就开始我们会变成一个更加长期的关系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会有了交集这种长期的全面的情感投入大家
会觉得风险很大而且没有兴趣最好的关系就是说我最好可以随时抽身出来我不会觉得很有丧失感我不会觉得说这段关系要结束了好难过好不希望它结束我不会被这个情绪所左右所以可以随时抽身不至于失控的情感才是理性的
然后第三个方面关于情感的对象化叫做情感是从日常生活当中抽离出来的这个也很好理解我们经常会说现在的年轻人是线下射孔线上射牛当我们跟一个符号去对话的时候当我们跟一个微信上面的 ID 跟一个对话框去对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全面的情感丰沛的情感全部都传递和表达出来但是一旦当我们在线下
当我们去面对一个真实的人具体的人完整的人的时候我们往往就没有办法再去表达了
因为一个对话框一个微信 ID 一个存在在日常生活之外的仅仅存在在线上的这样的一个我去投射情感的对象它是很难真的反过来对我的日常生活对我那些具体的言行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的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完成一些情感的交流但另外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去规避这种线下的更深
更大程度的情感介入带来的这种负担跟风险而为什么我们说这种情感对象化不好实际上当我们将一个人对象化了之后他就不再是一个人了他就变成了一个物他变成了某一个标签他变成了某一种功能所有的这些都会导致说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人如果你把其他人都不当成人的时候你自己最终也就会变成一份行走的简历
所以我们前面讲那个案例,我觉得那个案例是挺典型的,我不是说在批评说他有多么的不好,他是一个很糟糕的人,不是的,今天大家走到这一步变成一个行走的简历,是有很多结构性的因素,会有很多时代的因素在这里面,这个过去的节目里面讲很多,我今天不想再重复了,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
可能很重要的一个改变的契机是我们要允许自己没有产出我们要允许这个情感本身它是没有边界的这个情感本身是不可控的这个情感本身是全面的介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的
好第三个问题关于情感关于亲密关系我们聊到这也聊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来到本期节目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讲内卷或者躺平当我们试图在这两种叙事当中做一个二选一的选择的时候这个叙事本身的陷阱在哪里而二选一这件事情的陷阱又在哪里
最近一段时间我会有一个越来越强的感受我会觉得很多人都被叙事困住了我们说上岸是一种叙事但是上了岸真的就可以一辈子安稳吗就是我们当我们很相信上岸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我们潜意识里面就觉得说我们只要上了岸后面所有的事情都一定会发生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前面讲恋爱脑恋爱脑也是一种叙事到底什么才算是恋爱脑呢
什么才算是在爱情当中失去了自我呢在多大程度上失去了自我之后我就要突然警醒说我是不是恋爱脑了我一定要抽身而出这样的一些叙事其实在今天它当然有它的价值它会让很多人能够警醒能够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困境但它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它会反过来束缚住我们很多具体的生活的时间所以回到这本书
内卷或者躺平 45 度青年我们说内卷内卷也是一种叙事
什么算是内卷呢比如说比如说昨天面积发了一期 10 个小时的节目这算不算是内卷我觉得不算我觉得这就是因为老钱他就喜欢这个东西比如说我作为一个主播我看到这个 10 个小时的节目之后我第一反应不是觉得哇他怎么这么卷他可真讨厌我是觉得说哇他是真热爱这个东西就人如果不是热爱到一个极致的情况下他是很难做出一些极致的行为来的
所以我一直会觉得说我们今天讲反内卷反内卷是什么东西反内卷不是普通人用来互相监督的不是普通人用来说你太卷了你就是卷王你很讨厌不是的
反内卷是用来推动社会改变的如果你喜欢一个东西你去投入这有什么问题呢我现在遇到的很多年轻人会问我说我今天出入职场我其实挺喜欢我的工作的就是我还没有到傅老师你说的那个对工作曲昧然后觉得很多东西都没有价值我觉得我这工作挺好的我挺想多努力干一干的然后我挺想
去精进自己的很多技能的但是我又很怕别人说我是卷王我很怕显得自己小镇做题家我很怕说我是不是已经陷入了一种陷阱当中我觉得这就没有必要了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被叙事所困住了就你喜欢去投入这能有什么错呢
我们以前是很崇拜那种不要刻意努力的成功我们还会去区分什么所谓的学霸跟学神对吧大家可能也都会听到过一些类似的说法就说学霸这个其实还不是
最厉害的那种就学霸还是靠自己的努力靠卷卷出来的真正厉害的是学神对吧人家都不用卷人家就可以很优雅的成功如果我们今天反内卷这样的一种叙事最后变成了说所有的人你都必须要很优雅的成功你必须不是靠刻意的努力来成功的那你说这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以及躺平
同样也是一种叙事很多时候年轻人不是要躺平年轻人只是觉得太累了希望躺下休息一下我躺一躺我不是说我就不起来了然后这个时候有人就跳出来说你不能躺平年轻人要奋斗躺平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你也觉得很无语对吧就是我咋了我就躺平了我干啥了我就躺平了我不就是按时下班吗怎么就躺平了
所以内卷也好躺平也好我是觉得任何一个流行语它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一定是在很大程度上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情绪它一定会确实能够抓住很多这个时代当中很重要的部分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
任何一个宏大的结论放到任何一个个体身上它都是不完全适用的甚至是完全不适用的所以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你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判断说我是不是太卷了我是不是太躺了没有必要你不要被这样的一种叙事所困住你不要逼着自己去做这样的一个二选一没有的不存在的我们说我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啊
比如说我是一个天津人其实很多人意识不到我是一个天津人因为你对天津人有很多刻板印象你觉得说天津人北方口音应该很重然后天津人应该会说相声所以天津人做的播客应该听起来就像是在听相声天津人天生都应该很乐观但是这几个描述可能跟我实际的情况都不太一样所以我会讲说任何一个宏大的结论放到一个个体身上可能不完全适用或者完全不适用
回到这本书内卷或者躺平我们要意识到说绝大多数人既不是内卷的也不是躺平的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的情绪总是会被这样的叙事所塑造被这样的叙事所牵动比如说我为什么会不开心呢
因为我觉得这个时代真的是太卷了,因为我觉得我周围的大环境真的是太卷了,或者有人说,哦,这个时代很糟糕,这个时代没有机会了,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躺平,我会反复地说人不要被叙事所困住,是因为叙事本身并不提供任何关于具体生活的答案,
表面上看我们好像找到了一个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无论说这个答案是内卷是时代红利的消失是消失的 30 年你都要意识到说
这个答案它就只是一个叙事,它只是一个讲故事的方式,它并没有办法告诉你说,然后呢?然后我应该去做什么呢?我不开心,我觉得很卷,我只是知道了很卷,或者我说时代红利消失了,然后呢?一样的,躺平也是一种叙事,当然有人会说躺平不一样,躺平是有具体的行动策略的,躺平就是不结婚,不生孩子,OK,好,没问题,然后呢?你要知道,
年轻人今天本来也没结婚本来也没生孩子所以你如果说躺平就是不结婚不生孩子对于当下的生活其实是没有改变的你还是没有办法去回答说我到底要如何度过自己当下的生活呢所以内卷也好躺平也好本身不提供任何具体的答案反过来说我们也没有必要去争论到底是内卷还是躺平也没有必要被这样的叙事去牵动我们的情绪
昨天我看了一下评论区有一期节目也是讲书应该是讲焦虑的一代那本书然后那期节目最后是有一长一长段的聊天跟大家聊聊天不是平时那么严肃的表达然后有一位听友在评论区留言说很喜欢聊天的部分然后希望以后可以多聊所以这一期节目的结尾我们再来聊聊天
也是顺着我们刚刚讲到的叙事也好具体生活的解法我接下来不想讲太多理论的部分了我们来聊聊天如果你是一个老听友你可能会有个感觉就是青刀快马我们这个播客
到现在 2025 年过了将近一半了你去听 2025 年的节目其实跟 2024 年的节目在主题上在内容上可能会有一些微妙的差异在 24 年我们有很多期的节目是在聊比如说工作的倦怠比如说意义感的消解比如说我们要去批判所谓的
全情投入比如说我们讲了很多日本对吧我们要摸着日本过河然后通过这种平成年代的年轻人他们所经历的就业冰河期去理解我们当下的生活这是我们 24 年讲了很多的主题但你会发现今年 2025 年我聊这些话题很少就是几乎没有哪一期节目再像 24 年一样专门就是去聊上面的某一个话题或者说
我不想也不愿意只是停留在揭示那些个人没有办法左右的这种结构性困境了为什么原因很多但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自己也需要回答我自己每天在问我自己的那个问题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那些不可见的那些结构性的困境看到了那些冰山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然后呢
然后我应该做些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坦白的讲我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听友在评论区留言指点江山对吧激扬文字啊
人说国家的政策应该如何或者说你讲了这么多困境对吧你倒是提出你的政策建议我觉得这真的挺无聊的就是我为什么要给你提一个政策建议呢这不很奇怪吗就是这个提建议的对象也很奇怪然后整个的这个想法我觉得都很奇怪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就是普通人我跟你讲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在于改革再分配
在于提高初次分配的比例在于提高普通人的工资性收入的比例我跟你讲这些有任何的意义吗我觉得这个东西根本就不是我想做的内容啊我跟一群大家同样对美好生活有追求的这样的一些听友我们看到了结构性困境之后我给出的解法是提高初次分配的比例这不是很奇怪吗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营养工厂其实是我给自己的回答之一我们看到了困境我看到了困境然后我再尝试去摆脱这种困境比如说我其实有比较严重的睡眠问题特别是我在辞职之前在上班的时候经常加班其实很严重我可能到家已经晚上 10 点 11 点然后还要继续再去工作可能等到我真的
躺到床上去都已经 1 点钟 2 点钟 甚至更晚你可能还要放空一会儿 对吧 你可能还要刷刷手机 这都很正常我当时是真的睡眠状况非常糟糕而且即便你睡的时间是足够的 睡眠的质量也很差就是你经常会半梦半醒嘛 然后你睡也很难受 起来也很难受然后你心脏就会不舒服 然后白天精力又很差 又觉得很容易累 情绪波动又很大
大量的时间都在一种情绪低落什么都不想干然后什么都干不动这样的一个状态里面所以我当时确实是想要去改变的我在知道说这个东西不是我的问题不是说因为我不够努力之后我的改变其实有很多我们除了说 OK 你要调整作息你要保持运动习惯你要摆脱手机等等这些当然都是有用的但除了这些你需要一些外部的支持
朋友是你的外部支持营养补给也是你的外部支持我是会觉得说生活是没有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就是没有任何的一本书或者是一套方法论或者说一个什么所谓的政策建议能够一口气解决我们生活当中遭遇的各种各样具体的困境甚至是说一揽子解决方案这样的一个想法本身就是在否定具体的生活
你要去多尝试啊因为谁也不知道到底哪一个尝试是那个扣动扳机的 trigger 也许你会发现你睡眠好起来了精神好起来了然后心情就好起来了很多你原来觉得很烦的事可能就不会再牵动你的情绪了所以你会发现今年青刀快马的很多节目最后其实是落脚到一些具体的生活方式或者说一些具体在生活当中我们真的可以去操作的真的可以去实践的一些可能的解法
你当然可以说你最终变成了一个美好生活方式博主但我还是那句话这就是一个叙事我是不会被这种叙事所牵动情绪的因为我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过的我觉得这很好这期节目到这还没有结束我还要给大家分享一个最后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
我上个礼拜上个礼拜的时候跟这本书的作者邢婷婷老师我们吃饭我前面说了嘛就是她的这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其实是研究占卜啊研究算命啊等等这些东西她很厉害我虽然说这是她的研究内容这是她的研究对象但其实她本身自己也很厉害她跟我讲她有一次到香港去见一个师傅
這師父世外高人高深莫測你要見他不容易的他會給你一個測試然後就讓他下面的人給邢老師說給你幾個八字
你批一批你如果批的对你就通过这测试你就能见到这个师傅所以我是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他水平很高然后我前面也提到了这本书的天眼材料很多都是年轻人去算命的过程当中说给算命的师傅听的当然算命在这里是个广义的概念可能是塔罗可能是八字可能是紫薇斗书任何东西然后我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
在你看到的这么多田野材料当中年轻人最经常问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他说其实说到底两件事一个呢是事业一个呢是爱情
你看对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期节目里面第二个问题跟第三个问题一个聊事业一个聊爱情而且大家问的问题其实会比我想象当中的更加具体比如说我到底该不该换工作我该不该跳槽我该不该换一个行业我该不该换一个城市比如说我现在的这段感情
还能不能走得下去比如说我现在遇到了一些很现实的选择我有两个谈得还不错的对象他们一个的条件是这样一个条件是那样你说我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呢我问了邢老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确实是一直横跟在我心头的我问他说你说人的命真的是算出来的吗
邢老师说其实不是的很多人在来算命之前他心里是有想法的甚至是有答案的在算命的这个过程当中来访者我们就用这个词来访者其实也会不断地去叙述叙述他自己遇到的困境你能够从他的叙述当中就知道他心里到底倾向于哪一个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人的命真的是算出来的吗可能不是的或者说大概率不是的
大概率他只是在那个时间点需要有一个外部的声音告诉他你去选吧那个是对的你的想法是没问题的去做吧他可能只是需要这样的一个声音告诉他大家如果还记得我们前面聊旅见旅仙那期节目的内容那期节目我也挺喜欢的因为那期节目里面有很多非常实用的可以在具体生活当中去实操的建议
那里面有引用一个实验的结论就告诉你说如果你现在有两个选项你可以选择改变或者也可以选择不改变以及你在这两个选项之间可能已经纠结了很长时间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那你就选择去变因为变化本身就可以给你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我相信很多听过那期节目的老听友都还记得这个结论啊
所以大家可以再联系一下我们刚刚说的关于算命的这个点人的命真的是算出来的吗
人确实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叙事观念想法这种东西对于我们人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可能在很多期节目当中都在反复地去试图分享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不要被叙事困住我们不要沉浸在某一种叙事所营造的这种情绪当中因为任何一种情绪它都是很笼统的它都是很模糊的它都是没有办法给
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的具体的生活以任何实在的建议的
而真正你要去打破眼前的迷雾你要冲出这个迷雾包裹的森林能做的就是去尝试去过具体的生活如果你感觉到自己被困住了那就去找一个外部的力量去推自己一把可能是算个塔罗可能是算个命盘也可能是跟朋友出去去过一个逃离城市逃离手机的这样的一个长周末
也可能是把自己每天最重要的目标从努力工作力争上游做一个职场卷王变成每天喝够两升水每周攒够 300 分钟的运动时间或者说每个礼拜记得吧这个补给盒里面的七个小格子咱都吃了只要把这些事完成了那就是度过了认真生活的一周
我觉得这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的建议可能反过来反而是能够帮助我们去冲破这些叙事以及这些叙事所营造的那些情绪好了这个节目的内容到这里就差不多了然后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营养工厂 EndoAge 对本期节目的支持然后最后这点时间我还是要介绍一下营养工厂因为有的听友可能还是第一次听到
营养工厂保健品行业的小米每一款产品其实都还是很能打的比如说我自己吃最多的鱼油 95%的纯度并且有国际鱼油标准 IFOS 的五星认证同样品质的鱼油可能市面上你吃一个月你去看一些竞品要两三百块钱然后营养工厂一个月只要 69 块钱同样的价格没有这么好的品质同样的品质它没有这么低的价格
除了节目里面我反复提到的鱼油 辅煤 Q10 这些基本款夏天马上也要到了 如果你打算抓住机会 我想再瘦一波减脂 控糖 也可以看一下营养工厂的 AKK 瘦子菌可以刺激身体里面的 GLP-1 分泌这个机制跟最近两年很火的四美格鲁泰其实是很类似的
顶级的学术期刊 Nature 有一个子刊叫 Nature Medicine 上面有一个实验是人体的临床实验就指出说 AKK 菌对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减重减脂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营养工厂的小程序的用户评价里面你也可以看到很多用户的使用反馈对于调节食欲改善腹部肥胖都会有帮助
除了这些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健康的需求比如说脱发比如说皮肤的暗沉皱纹他们家都有对应的补给包括最近风很大的麦角留音姜黄素等等这些都可以找到大部分也都是一个月两位数的价格
感兴趣的听友可以在 show notes 点击链接或者是微信扫描营养工厂的海报进入官方小程序他们家是只在微信小程序有售然后记得一定要从 show notes 点那个链接进去或者是一定要扫 show notes 里面的那个海报扫码跳转这样才能够追踪到大家的订单这个才好给大家送那个补给盒
除此之外新人下单依然会有 10 块钱的优惠注册会员还可以再减 5 块钱然后下单的时候记得如果你备注了青刀快马四个字还会有双倍的积分这个积分挺好积分可以换优惠券也可以换一些营养工厂的周边产品最后我们再重复一下这次的福利机制
下单以后记得把订单号发到评论区我们会抽两位听友给大家免单任意产品一瓶无论你买什么都给你免单一瓶如果你是第二次下单的老用户在确认收货之后找客服报案号清刀快马以及你的两笔订单号营养工厂还会送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补给盒给到大家
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样了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