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钧新作《河边的错误》,16mm胶片拍摄,为什么对不上焦?又为什么剧作如此高深?
---本期主播---
五色全味、Mallory
---Timeline---
00:47) 《河边的错误》悬念的设置,是否在模仿《杀人回忆》
05:07) 电影与原著之间的差别在哪里,《燃烧》是一个成功案例
08:25) 电影的麦高芬,《河边的错误》里的麦高芬为什么不奏效
13:01) 魏书钧为什么总在玩迷影梗?为什么总有一种文艺青年的耽溺?
17:03) 电影用胶片拍摄,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对焦对不上的情况?
21:47) 全片中梦境那一段最佳
24:27) 空间的设置,电影与原著的不同
27:50) 电影中那些角色的口音问题,以及角色的塑造问题
32:08) 曾美慧孜的妻子角色,电影中的女性角色
39:22) 电影在剧情的推动上还有哪些问题,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和人物
45:49) 这部电影有什么优点,音乐、音效、美术
50:18) 电影营造的故作高深是因为电影稚嫩
56:45) 推荐环节:钟孟红《我不在这里,就在往哪里的路上》 纪录片《阴阳相成》
59:15) 片尾曲 "who by fire" Leonard Cohen
本期节目由上顶楼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