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126: 「迟早过年」· 像翻旧货一样读书

Episode 126: 「迟早过年」· 像翻旧货一样读书

2020/1/27
logo of podcast  迟早更新

迟早更新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任宁
主持《迟早更新》播客,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Topics
任宁在节目中回顾了十本人民文学杂志(1954-1965年),通过杂志的封面设计、纸张质量、文章内容等方面,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他重点分析了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两篇文章,以及这两篇文章发表前后引发的政治和文学争议。任宁认为,这两篇文章以及杂志本身,都反映了当时中国复杂的政治环境、文学创作中的教条主义和政治审查,以及知识分子在政治运动中的命运。他深入探讨了毛泽东的政治策略、双百方针和反右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对文学创作和知识分子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的解读,任宁试图展现五六十年代中国政治与文学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是 一则 来自 剪辑 室 的 强强 跟人 您 的 啰嗦 的 提醒。 今年春节 请 各位 减少 出行, 勤洗手, 去 公共场合 戴 好 口罩, 保护 好 自己。

与此同时 也要 避免 落入 另一个 极端, 不要 恐慌, 不要 成天 盯 着 疫情 的 数字 和 群 里 传 的 消息。 如果 有 医务 工作者 在 听 我们的 节目, 也 跟 你们 说 一声 谢谢。

大家好, 欢迎 收听 第 126 期 的 迟早 更新, 我是 任 宁。 今天 是 农历 大年初三, 这也是 我们的 埂子 春节 特别节目 迟早 过年 的 第四期。 我 再 例行 提醒 一下, 今年 我们 还有一个 小活动, 也就是 只要 在 新浪微博 上面 转发 并且 评论 迟早 更新 在 过年 期间 发 的 这个 节目, 微博 就有 机会 获得 我在 今年 的 第一期 迟早 过年 里面 从 伦敦 大英博物馆 带 回来的 这个 小小的 纪念品。

今天 的 节目 就像 标题 里面 说 的, 我 打算 来 翻 旧货。 也许 你 过年 回到 老家, 也会 想着 把 以前 的 一些 东西 整理, 看看 小时候 的 照片、 作业本、 课本、 玩具, 自己 跟 自己 叙叙旧。 那么 在 今天 这 期 节目 里面 要 翻 什么 旧货 呢? 是 一堆 人民文学 杂志, 出版日期 分别 是 1954年 11月、 1956年 9月、 1956年 10月、 1956年 11月、 1958年 8月、 1958年 9月、 1959年 5月、 1959年 8月、 1959年 10月和 1965年 8月。 那 为什么 把 这个 月份 报 了 一堆 呢? 这 等一下 你 就 知道 了。 在 今天 这 期 节目 里面, 我 打算 跟 各位 来 聊聊, 我 翻阅 这 十本 五六十年 前 的 老 杂志 的 观察 和 感受, 也 顺便 聊聊 在 这 过程 当中 也许 会 相关 的 书。

先来 简单 说说 人民文学 这本 杂志 也许 有人 跟 我 一样, 对 这本 杂志 是 听说过, 但是 不太 了解, 可能 也 从来 没有 翻过。 他们的 官网 上面 的 介绍 是 这样的。 人民文学 是 由 中国作家协会 主管、 中国 作家 出版 集团 主办 的 国家一级 文学期刊, 主要 刊登 小说、 散文诗歌 和 报告文学 等 纯文学 作品。 人民文学 创刊 于 1949年10月25日, 是 新中国 第一份 文学期刊。 毛泽东 曾 为 人民文学 创刊号 题词, 希望 有 更 多好 作品 出世。 这 当然 是 极度 简单 的 说法 了。 事实上, 人民文学 是 一本 少有 的 创刊 过 两次 的 刊物。 吴俊 写 过 一篇 文章, 人 标题 叫做 人民文学 的 创 堪 与 副刊, 他 来 介绍 这个 前后 的 一些 始末。

1966年 5 6月 间, 也就是 我 手头 这本 1965年 8月号 出版 后 不到 一年, 人民文学 就 被迫 自动 停刊 了。 那 什么 叫 又 被迫 又 自动 呢? 是 这样的, 1966年 的 2月到 4月之间, 我们 知道 有一个 很 重要 的 文件, 这个 面试 的 叫做 林彪 同志 委托 江青 同志 召开 的 部队 文艺工作 座谈会 纪要, 后来 就 简称 叫 纪要 了。 这个 文件 的 撰写, 是 由 陈伯达 和 张春桥。 经过 毛泽东 的 三次 亲自 修改, 这份 文件 由 林彪 转 中央军委 批准, 再 报 中共中央。 4月10号 获得 批准。 然后 此后, 在 逐步 的 下达 扩散, 然后 波及 到 全国。

3月20日, 毛泽东 在 政治局 常委 扩大 会上 讲话, 提出 文史哲 法经 学术 领域 要 搞 文化大革命。 吴俊 的 文章 是 这样 说 的, 在 这种 政治形势 下, 人民文学 受到 了 前所未有 的 高压, 一方面 是 组织 严重 瘫痪, 上级领导 部门 括号, 包括 中宣部、 作协 党组 括号 结束, 自身 不 保, 刊物 自身 的 编辑工作 已经 难以 正常 进行。 另一方面, 还需 应付 各种 批判 和 讨伐, 特别是 还得 被迫 前去 同 造反 的 学生 开会 对话。 同时, 刊物 内部 也 以 人心浮动 运动 之 势 正在 酝酿 成型。 因此, 置身于 如此 动乱 形势 之中, 刊物 实际上 已经 陷入 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 的 困境, 唯一 的 决定 和 可能 的 选择 只有 自动 停刊。 但是, 对于 这次 停刊, 任何 上级部门 和 领导 个人 都 没有 形成 成文 的 正式 文件 或 通知。

据说, 这是 刊物 负责人 与 作协 党组 领导 协商 之下 做出 的 无奈 决定, 原本 想 只是 暂停 一时, 却 不料 却 会 一停 十年, 与 新中国 共生 的 人民文学 就这样 被迫 而 又 自动 地 消失 于 无声 无形之中 了。 停刊 时 的 主编 是 张天 毅, 副主编 是 李记。 对, 就是说 一本 杂志 拌 着 拌 着 就 没了, 不知道 当时 是 怎么 处理 那些 订阅 用户 的 问题 人民文学 的 名义上 的 第二次 创刊, 其实 也就是 副刊 了。

是 十年之后 的 1976年, 从 停刊 到 副刊 的 十年间, 也 正是 文革 从 开始 到 结束 的 十年。 1975年 秋天, 时任 文化部 部长 的 于 会 勇, 再 补充 一句, 他是 算是 四人帮 的 这个 派系 的 人。 然后 四人帮 倒台 以后, 于 会 勇 被 免去 一切 职务, 然后 被 逮捕 了。 后来 在 77年 自杀身亡。 中共中央 认定 他是 江青 反革命 集团 的 重要 骨干, 然后 撤销 党内外 一切 职务, 开除党籍。

这样 那 这个 渔 会友, 在 当时 递交 了 一份 关于 筹办 刊物 的 请示, 我 读 一下 这个 请示 原文。 国务院 根据 中央 负责同志 关于 创办 一个 全国性 文学刊物 的 指示, 文化部 党 的 核心 小组 经过 多次 讨论决定, 立即 筹办 新的 文学刊物, 已 定名 为 人民文学, 主要 刊登 文学作品 和 评论, 也 适当 的 登载 一些 戏剧、 电影文学 剧本 以及 其他 艺术 形式 的 作品, 对 全国 发行, 明年 1月创刊。 刊物 由 原水 拍、 严文井 等 同志 筹备。 现将 创办 全国性 文学刊物 的 方案 送上, 妥否, 请批示。

文化部 核心 小组 1975年9月6日, 这份 请示报告 以 文化部 的 名义 送到 了 中央政治局。 然后 9月8号, 张春桥 首先 看 了 这份 报告, 然后 批示 道, 你 原则同意。 然后 当时 在 主持 中央 工作 的 是 邓小平, 为什么 是 他 呢? 因为 75年 1月的 时候, 周恩来 就 因为 膀胱癌 住院 了, 然后 毛泽东 重新 启用 了 邓小平 来 主持 国务院 的 工作。 邓小平 就 做了 个 批示, 他的 批示 是 说 我 赞成。 后来 又说, 看来 现在 文化部 领导 办好 这个 刊物 不容易。 那 基于 我 刚才 说 的 这个 于 会 勇 的 背景, 大家 可以 杂 摸 一下 这 句 话 的 意思。 张志 桥 当然 也是 砸 不 出来 这个 意思 了。 然后 他 扣押 了 这个 批示, 扣押 了 一个多月。

在 10月15 号 又 批 的 说 此 件 在 我处 压 了 一些 时候, 本 想 面伤 实在 安排 不出 时间, 反而 误 了 时间, 请 你们 同 出版局 协商 先 办 起来。 然后 签名 之后, 又 补 了 一句, 说 代 商 可以 先 设在 出版局, 如果 不 方便 将来 再说。 那 为什么不 叫 副刊, 非要 去 创刊, 其实 明明 是 同样 的 名字, 对 吧? 同一 本 刊物 办 的 人 也是 同 一批 人, 据说 这是 四人帮 的 意思。 在 1976年 复刊 前, 其实 还有一个 插曲, 就是 在 72年 就 遵照 周恩来 有 个 指示, 叫 要 多出 好书, 要 恢复 全国 文艺性 刊物 的 这么 一个 指示。

经过 中央 批准 的 诗人 李记, 大家 还记得吗? 他在 停刊 的 时候 是 副主编, 李记 从 湖北 五七干校 调回 北京, 然后 来 筹备 这个 人民文学 的 副刊 工作。 但是 这次 复刊 最后 流产 了, 它的 直接原因 就是 它的 这个 正式 复刊 的 报告, 在 之后 的 两三年 里面 始终 没有 得到 中央 领导 的 批准。 那不 像是 这次 大 银行 的 创刊 9月6号 打的 报告, 9月8号 就 得到 批示, 没有 那么 快。 这 背后 的 原因, 据说 也是 四人帮, 然后 72年 筹备 一年 之后, 没有 进展, 筹备 班子 就 解散 了。 那 也 还有 句 后话, 就是 78年到80年, 李记 依然 还是 担任 了 人民文学 的 这个 主编。 副刊 以后 的 人民文学, 或者说 在 副刊 筹备 期间, 就 已经 是一个 政治 和 意识形态 的 一个 权利 的 博弈 场 了。 这 主要 体现 在 他的 这本 杂志 的 人事 和 建制 的 安排 上面。

在 人事 方面, 主编 是 由 文化部 副部长 袁水拍 担任, 副主编 就是 严 文景, 他是 人民文学出版社 的 负责人, 在 停牌 前 他 也 当 过 人民 选择 主编。 还有一个 是 李熙 凡, 李熙 凡 这个人 也 挺 有趣, 他 其实 研究 红楼梦 的, 因为 他的 红学 研究, 所以 就 受到 了 毛泽东 的 支持。 他是 个 就 那时候 有 个 说法 叫做 小人物, 但是 打 引号 的 就 小人物 了。 他在 那个 时候, 是 文学艺术 研究所 红楼梦 研究 小组 的 负责人, 已经 是 全国政协 委员 了。 然后 还有 一位 叫做 施 彦 平, 远水 拍 这个 日常工作 是 做 文化部 的 副部长。 然后 言 文锦 和 李希凡, 自己 也有 别的 工作 要 做, 所以 他们 两个 也 算是 兼职。 所以 专职 副主编 其实 只有 试验 平 一个人, 刊物 的 一些 日常 的 具体 的 工作 也是 他在 管。

然后 这个 试验品 是 属于 文化部 的, 它的 编制 属于 文化部 在 建制 方面 筹备 和 复刊 初期 的 这个 人民文学。 它 她 婆婆 很多 就 他 属于 一个 双重 或者 多重 上级部门 领导 的 一个 单位。 具体来说, 就是 它的 编辑部 是在 人民文学出版社 的对 吧? 我们 知道 严 文景, 他是 管 人民文学出版社 的那 出版社 归谁 管 呢? 归 国家 出版局 管。 但是 这个 出版局 不想 让 这个 编辑部 设在 出版局, 所以 就 扔 到了 这个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不过 这本 刊物 的 出版 和 发行 倒是 由 出版社 来 承担 的。 然后 文化部 就 负责 刊物 的 方针政策。 所以 人民文学 在 出版、 编辑、 发行, 然后 政治 领导 的 各方面 都 形成了 一个 交叉 的 或者 双重领导 的 这么 一个 格局。

出版局 和 文化部, 我们 知道 一般来说 双重领导 都 不是 什么 好的 现象, 对 吧? 他 会 搞得 很 复杂。 然后 更 复杂 的 是, 在 它 复刊 之后 的 首期 之前, 中国 经历 了 文革 末期 由 毛泽东 发起 的 最后一次 大规模 的 政治运动, 叫做 批 邓 反击 右倾 翻案风。 邓小平 为 扭转 文革 以来 的 混乱 局面 的 努力, 又被 全面 否定 了。 然后 全国 刚刚 趋于稳定, 然后 又 再度 的 陷入 了 混乱。 就在 这样的 情况下, 1976年1月20 号, 人民文学 出了 复刊 以后 的 首期 杂志。 然后 同年 76年 的 9月9日, 毛泽东 逝世。 我们 知道 不到 一个月 之后, 10月6号 华国锋 和 叶剑英 就 达到 了 四人帮。 然后 人民文学 从此 进入 了 一个 相对 自由 开放 的 一个 时间。

人民文学 作为 新中国 的 一个 顶级 的 文学刊物, 有人 管 它 叫 文学 的 国 堪, 他 可以 说是 见证 了 并且 推动 了 新中国 的 文学 发展。 在 上面 发表 的 重要 的 作品, 要 挖掘 的 新 作家 多 的 数 也 数 不 过来。 基本上 我们 知道 的 现在 中国大陆 这些 作家 或多或少 都会 跟 他 发生关系。 这点 等一下 再说。

我 先来 聊 一 聊 跟 文学 以外 的 一些 东西, 反正 这 对 旧货 有 一些 观察。 我 手头 这 十本 把 它们 按照 时间 顺序 排好 的话, 从打 引号 的 这个 硬件 这个 角度 也能 看到 这个 变化。 比方说 你看 封面设计, 十本 杂志 有 5种风格。 比方说 的 这个 54年 11月, 最早 的 这本 它是 左 开 的, 也就是 你 翻 书页 的 时候 还是 往右 翻 的, 文字 也都 是 竖排 的。 比方说 从 1958年 8月这本 开始, 人民文学 四个字 从 郭沫若 的 这个 书法 变成 了 宋体字。 然后 到了 五六年, 这本 又 变成 了 毛泽东 的 书法, 那 封面 也 变成 了 这个 四 色彩 印, 以前 都是 这个 单色 的。 然后 再 比如 59年 的这 几期, 纸张 和 印刷 质量 显著 低于 其他。 基本 我 一点 都不 夸张 的 说, 简直 就 跟 以前 就上 厕所 用 的 这个 草纸 一样。

就让 我 想到 博 一博 在 一本书 里面, 他 自己 写 的 叫 若干 重大 决策 与 事件 的 回顾。 他 有过 一段 关于 大跃进 时期 的 一个 记述。 1959年5月28日, 小平 同志 在 听取 我 和 富春 同志 汇报 时, 特别 提醒 我们 要 注意 轻工业 产品 的 质量 问题, 说 我国 轻工业 产品质量 高 的 声誉 在 国际 上 几个 月 就 垮下来 了。 现在 生产 的 纸 跟 战争 时期 的 纸 差不多, 那 我 以前 不知道 原来 战争 时期 的 纸 是 如此 之 差。 那 翻开 了 再 看看, 更加 有趣 了。

我们 可以 随便 再举 些 例子, 1954年 11月, 这本 竖 排版 的 里面 有 一篇 林 淡 秋鞋 的 文章 叫 裸体舞 与 悲剧。 我 其实 还 不如, 我想 50年代 居然 有 这样的 小说 题材 都 可以 公开 发表, 还是 在 这个 人民文学 上面, 感觉 特别的 开放, 结果 一看 是 一篇 类似 时评 的 文章, 他在 批判 美帝国主义, 打印 好的 保卫 台湾, 文字 非常 有 那个 时代 的 特点, 我 来 读 一小段。 除非 被迫, 美国佬 是 不会 滚回去 的, 他们 硬 要 武装 这个, 保卫 那个, 忙 的 真是 满头大汗。 为什么? 为了 他们 制造 国际 紧张局势 以便 侵略 的 战略 要求。 而 当 他们的 战略 观点 认为 必要 的 时候, 他们 索性 撕掉 所有 伪装 和 假面, 一丝不挂 地 跳起 裸体舞 来。 保卫 台湾 的 叫嚣 便是 裸体舞 的 舞曲, 原来是 这么个 裸体舞, 那 作为 文学 杂志 是 发表 了 一篇 时事评论 的。 这个 情况 在 其他 脚本 里面 都 没有 出现。

然后 1956年 11月 号 里面, 因为 当时 这个 苏伊士运河 危机, 翻开 来 就是 一个 增 页, 写 着 我们 支持 埃及, 很大 的 这个 毛笔字 写 着。 然后 下面 是 矛盾 的 文章, 我们 全力支持 埃及 人民 的 正义斗争。 反过来 是 冯雪峰 的 我的 抗议 与 希望, 然后 再 是 坦 威 的 这个 尝试, 致 埃及 一点。 其他 还有 1958年 8月号 叫做 群众 创作 特辑。

然后 这个 编辑 的话 里面 说, 文艺 为 少数人 所 占有 的 时代 已经 一去不复返了, 广大 劳动人民 占有 和 享受 文学艺术 的 时代 已经 来到 了。 那 这种 说法 如果你 是在 互联网内容 平台 工作 的, 你 应该 不 陌生 对 吧? 就是 ugc 抖 音、 快手, 对 吧, 然后 里面 还有 一段话, 我们 还 必须 向 读者 说明 一件事, 正当 我们 编好 这 期 刊物 就要 复印 的 时候, 从 广播 里 传来 了 令人兴奋 的 伊拉克共和国 诞生 的 消息。 接着 美英 帝国主义 出兵 黎巴嫩 和 约旦, 中东 的 形势 突然 紧张 起来。 这几天 支持 阿拉伯 人民 的 正义斗争、 反对 美英 帝国主义 侵略 行为 的 呼声 响遍 全世界, 我国 6亿人民 都 投入 了 这一 斗争 的 热潮。 我们 想 通过 我们的 编辑工作 为 这一 斗争 投入 一份 力量, 但 在 这 期 刊物 上 发表文章 已经 来不及 了。 为了 弥补 这一 缺憾, 我们 随 这 期 刊物 印发 了 阿拉伯 兄弟, 我们 支持 你的 专业, 希望 读者 注意 阅读, 让 我们 高呼 支持 阿拉伯 人民 的 正义斗争。

美英 侵略军 从 中东 滚出去, 那 看看 现在 的 中东 局势, 看看 伊朗、 伊拉克 跟 美国 的 关系, 看看 中美关系, 也是 挺 令人 感叹 的。 一方面 时过境迁, 一方面 很多 东西 五六十年 过去了 还是 老样子。 可能 你 会 问, 为什么 我 手头 有 这 十本 老 杂志 旧 杂志 呢? 其实 我只想 买 特定 的 一起 的, 但是 那个 卖家 他 只 肯 十本 打包 一起 卖, 然后 我看 反正 也不 贵, 就 十本 一起买 了。 我想 买的 是 1956年 9月号 这 一本。 想 买 这 一本 是因为 两篇 文章 当中, 一篇 是 小说, 作者 是 王蒙, 标题 叫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小说 的 主题 情节 其实 不 复杂。 洪 子 诚 在 中国当代文学 史 里面 说, 他 像 丁玲 在 延安时期 写 的 这个 在 医院 中 都是 特定人物 到了 一个 新的 场景 里面 的。 处理 这个 理想 和 事实 之间 的 一个 巨大 的 裂痕。 用 这样的 办法 来 揭示 社会矛盾, 然后 用 徐子东 在 看 理想 20世纪 中国 小说 节目 里面 的 说法 这 篇 小说 是 那个 时代 的 官场现形记, 还是 简单 介绍 一下 这个 故事情节 小说 主角 叫做 林镇, 原来是 在 一个 小学 里 工作, 后来 被 调调 进 区委 组织部, 对 为 党 的 工作 做 贡献 充满 期待。 但是 后来 发现 区委 组织部 第一副 部长 刘 士 武 和 工厂 建党 组组长。 然后 后来 就 当上 组织部 副部长 的 韩 长新, 以及 麻袋 厂 厂长 黄兴 全 的 工作 存在 严重 的 官僚主义 问题。 在在 组织部 有 一位 姐姐 一般 的 女性, 她的 同事 叫 赵慧 文, 跟 她 很 有 共同语言。

林正 出于 理想主义, 不能容忍 党的领导 机关 有 缺点, 就 鼓励 麻袋 厂 的 下级 员工 向 北京日报 去 爆料, 去 寻求 媒体 曝光, 并且 在 区委 常委会 上面 进行了 尖锐 的 发言。 然后 小说 最后 临阵 敲响 了 区委书记 周闰 祥 的 大门, 期待 通过 更高 的 上级 来 纠正 组织部 的 缺点。 很多人 认为 这 篇 小说 有 自传 色彩, 因为 发表 的 时候, 王蒙 的 年纪 跟 林政 差不多, 22岁。 虽然 年轻, 但是 其实 王蒙 的 政治工作 资历 不 短, 他 14岁不到 就 加入 了 党 的 地下组织, 16岁就 进入 这个 新民主主义 青年团, 也就是 共青团 的 前身。 然后 小说 发表 的 时候, 他 已经 是 北京市 东四 区 的 团委 副书记 了, 这 篇 小说 这个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其实 是 王蒙 在写 青春之歌, 他的 这个 长篇小说 的 处女作 的 时候 的 一个 休整 的, 或者说 调剂 制作。 他在 有 一篇 文章 里面 说, 他 就 喜欢 这个 写写 那个 写写, 就 互相 调整 一下。 但是 这个 短片 对他 一生 的 改变 比 任何 作品 带来 的 大。 主要 的 原因 是 毛泽东 的 关注 和 支持。

刚才 说 了 这 篇文章 是在 1956年 9月的 人民文学 上面 发表。 然后 到 后 一年, 1957年 的 一月, 解放 部、 总政治部、 文化部 的 陈其 通陈、 亚丁、 马 寒冰、 鲁 勒 四个人 联名 在 人民日报 上面 发表 了 我们 对 目前 文艺工作 的 几点 意见。 然后 二月, 在 文汇报 上面 有 一篇 李希凡 写 的 凭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都 对 这 篇文章 提出了 批判 和 攻击。 然后 紧接着 的 第二个 月, 在 57年 的 2月27日, 毛泽东 在 最高 国务会议 上面 提到 了 王蒙, 说 这个 王蒙 正在 被 大军 围剿, 然后 他 亲自 表示 说 我要 为 王蒙 解围。 我 手上 这本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是 花城出版社 在 2009年 的 版本。

除了 小说 之外, 还 收录 了 王濛 的 一些 创作 团, 以及 崔健 飞 的 一篇 文章, 叫做 毛泽东 舞坛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的 节选。 然后 崔健 飞 总结 了 几个 毛泽东 谈 这 篇 小说 的 特点。 第一 是 弹 的 次数 多, 谈 了 至少 五次。 第二 谈 的 比较 密集, 1956年 小说 发表, 然后 从 1957年 2月开始, 五次 谈论 集中 在 两个月 内。 三 是 谈 的 语气 比较 重, 动感情。 有 一次 还 因为 当时 人民文学 副主编 秦 兆阳 的 修改 而 大为 震怒, 说 他 缺德 什么的。 然后 第四 是 把 这 篇 小说 跟 政治 行动 和 文艺 方针 结合起来。

我们 知道 这是 毛泽东 的 习惯, 而且 当时 正在 这个 整风运动 当中。 官僚主义, 是 反对 的 对象 之一, 而 这 篇 小说 恰恰 就是 反对 官僚主义 的那 最后 一点, 是 谈论 的 场合 的 规格 非常 高。 比方说 刚才 说 的 这个 最高 国务会议, 还有 像 全国 宣传工作 会议 这样的 这个 重大 会议 上面, 他 都 提到 了 这 篇 小说, 都 提到 了 王盟。 因此 这 篇 作品 在 1956年 年底 到 1957年 初, 在 文 当时 的 文艺界 引发 了 非常 热烈 的 讨论。

张 光年 也就是 当时 文艺报 的 主编, 他 回忆说 说 毛泽东 曾经 要 当时 的 中宣部 常务 副部长 周洋 给 王蒙 传话, 让 他 告诉 王濛 说, 第一 是 你好, 你 反对 官僚主义。 第二 是你 有 片面性, 你的 反面人物 写 得 好, 正面人物 弱。 的确, 我也 觉得 也许 是因为 临阵 这个 角色 的 驱动力 主要是 来自于 理想主义, 所以 就 比较 容易 虚。 而 那些 反面人物, 比方说 像 这个 组织部 第一副 部长 刘树 武, 可能 因为 王蒙 自己 日常工作 和 生活 的 积累, 这个 人是 写 的 比较 实 的。 比如 有一天 晚上, 赵慧 文 邀请 林政 去 她 家里 聊聊, 赵慧 文说 刘 世武 有 一句 口头禅, 就 那么 回事儿。

她 看透 了 一切, 以为 一切 就 那么 回事儿。 按 她 自己的 说法, 他 知道 什么 是 是什么 是非, 还 知道 是 一定 战神 飞, 又 知道 是不是 一下子 战神 飞, 他 什么 都 知道, 什么 都 见过。 党 的 工作 给 人的 经验 本来 很多, 于是 他 不再 操心, 不再爱, 也 不再 恨, 他 取笑 缺陷 仅仅 是 取笑, 欣赏 成绩 仅仅 是 欣赏, 他 蛮 有把握 地 应付 一切, 再也 不需要 虔诚 的 学习 什么。 除了 拼音文字 之类 的 具体 知识, 一旦 他 认为 条件成熟 需要 干 一期, 他 一把把 事情 抓 在 手里, 教育 这个 处理 那个, 俨然 是 一切 人的 上司。 凭 他的 经验 和 智慧, 他 当然 可以 做好 一些 事, 于是 他 更加 自信。

这样 充满 细节 的 到位 描写, 没有 大量 的 实际 观察 是 很 难得 出的。 顺便 说一句, 我 看到 这 段家 里面 的 这个 对话 的 细节 的 时候, 我 不知道为什么 想起 了 迷途 运动。 虽然 小说 里 对 林正 和 赵慧 文 之间 就 似乎 有 一些 淡淡的 特殊 好感 的 这种 描写, 但 你 管 它 叫 深厚 的 革命 友谊 也好, 管 它 叫 知己 的 认同 也好, 反正 就 没有 明确 的 爱情 的 层面。 我在 看 的 时候 就在 想, 果然 时代 不一样 了。 现在 换 了 我, 我 肯定 不敢 去, 因为 这种 事情 一 去就 说不清楚, 对 吧? 你 想 就 放在 现在 就 绝对 是 会 是一个 非常暧昧 的 场景。

一个 女性 邀请 男同事 晚上 单独 去 他 家里 坐坐, 然后 表达 的 很 清楚, 说 我 老公 今晚 不 回来了, 又 一起 听 音乐, 一起 吐槽 别的 同事, 赵慧 文 坐在 床上, 弹钢琴 一样的 弹 自己的 腿, 又 把手 放在 胸前, 又 露出 了 湿润 的 牙齿 微笑。 然后 忽然 推门 出去 了, 把 林镇 一个人 留在 屋子里, 小说 里 写 的 林志 闻到 了 肥皂 的 香气, 我 还 以为 怎么 洗起 澡 来了, 结果 是 赵慧 文 不知道 从 哪里 拿了 一锅煮 熟 的 这个 B 记 来 吃。 那是 马蹄, 难道 是用 肥皂 在 洗 笔记? 我不知道。 总之 两个人 一 晚上 就是 很 单纯 的 在 聊 工作, 听 音乐、 吃 笔记, 完全 没有 罗曼蒂克 的 内容。 临阵 离开 召唤 玩家 之后, 用力 的 呼吸 着 春夜 的 清香 之 气, 一股 温暖 的 泉水 从 心头 涌 了 上来。 这 股 温暖 的 泉水 也许 有 很小 一部分 跟 情感 有关, 但是 绝大多数 是 由于 工作 带来 的 焦虑 和 自我 怀疑, 被 缓解 了 以后 带来 的 放松。

林政 这个 角色 用 我们 现在 的话 来说 叫 有点 中 二, 也许 是 跟 青春之歌 同时 写 的 关系。 因为 青春之歌 是 写 女中学生, 林正 单纯 天真, 情感 充沛。 其实 在 这点 上面, 其实 跟 王蒙 本人 有点像。

在 2006年 写 的 这个 王蒙 自传 第一部 叫 半生 多事 里面, 七十多岁 的 王蒙 还能 以 非常 充沛 的 感情 写下 密集 的 排比句, 我的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他是 我的 另 一套 应该 叫做 星宇 的 符码, 他是 我的情书, 给 所有 我爱的 和 爱我的人。 他是 我的 留言, 有一天 没有我 了, 留言 还在 这么 一 想, 已经 使 我 热泪 如 注。 它是 我 哼唱 的 一首 歌曲, 它是 我 微醺 中的 一次 告白。 它是 我 点燃 灯火 时 看到 绿草 发芽 或者 山桃 开花 时 许下 的 愿, 它是 我 献给 生活 的 一朵小花, 它是 我 对 自己、 对 青春、 对 不如意 事 常常 有的 人生 的 一些 安慰。 他 又是 对于 伟大的 时代、 伟大的 新中国, 伟大的 机遇 与 伟大的 世界, 对于 大地 和 山河 将领, 对于 日月 和 星辰, 对于 万物 与 生命 的 一种 感恩, 当然 不无 自得, 不 飘飘然。 他是 我的 问号、 惊叹号 和 逗点。 一个 自以为是 天之骄子 的 年轻人, 一个 被 历史 所 娇宠 的 天选 人才、 少年 意气 的 共产党员, 才 会有 这样的 倾吐, 这样的 诗篇, 这样的 袒露 心扉, 这样的 心灵 絮语, 或者 硬着头皮 说 出来 吧, 这样的 文学 撒娇。

这 篇 小说 最 开始 的 题目 叫做 组织部, 来了 一个 年轻人。 发表 的 时候 被 秦 朝阳 改成 叫做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然后 收入 建国以来 的 短篇小说 写 的 时候, 把 原 题 的 这个 一字 给 去掉, 然后 正式 改成 了 叫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用 许子东 在 20世纪 中国 小说 里面 的话 说法,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主语 是 组织部, 讨论 的 是 政治工作。 而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主语 是 青年人, 那 话题 就 变成 是 青年 成长。 我 逐 断 对比 了 花城出版社 2009年 的 版本 和 人民文学 1956年 发表 的 这个 版本, 发现 最大 的 差异 在 结尾, 也许 是 为了 与 题目 的 修改 做 配套, 这个 秦 兆阳 他 当时 是 人民文学 的 副主编, 他 加 了。

几 大段 关于 青年 爱情 心灵感悟 的 这些 描写, 以及 在 文章 有些 别的 地方 做了 一些 软化 处理。 但是 毛泽东 的 意见 是 希望 主人公 林正 可以 更加 坚强有力, 所以 刚才 提 了, 他 跟 周扬 说 王蒙 写 正面人物 很弱, 所以 这就 产生 了 一个 问题。 我 来 举 个 例子, 小说 里面 有 一段 写 刘 世武 跟 林正 来 谈, 说 这个 公安局长 参加 常 区委 常委会 的 时候 经常 打瞌睡, 然后 抱怨 工作 不太好 做。 林 震 的 反应 比较 激烈 啊, 我 先 读一读 王濛 投稿 时候 的 这个 原文。 您 不对, 林镇 大声说, 他 像 本人 受 了 侮辱 一样。 真 奇怪。 我们的 组织部长 看不见 壮丽 的 视野, 而 只 看见 某某 在 打瞌睡。 也许 您 也 瞌睡 了 吧, 您 看不起 我们的生活, 生活 也 不会 原谅 您。 林 震 怒气冲冲 的 说完, 跑 出了 办公室。 然后 当时 秦 兆阳 就 改成 了 您 不对, 林镇 大声说, 他 像 本人 受 了 侮辱 一样 难以忍耐, 真 奇怪, 省略号 他 说不下去 了。

然后 再 后来 王猛 自己 修改 的 版本 里面, 就 这 段 就 变成 了 您 不对, 林镇 大声说, 他 像 本人 受 了 侮辱 一样 难以忍耐。 您 看不见 壮丽 的 视野, 只 看见 某某 在 打瞌睡。 省略号 难道 你 也 打瞌睡 了? 那 可以 明显 的 看到, 秦 朝阳 修改 的 这个 版本 里面, 他 帮 林 震 把 火气 压下去 了, 因为 他是 主持 发稿 的 副主 约, 所以 之前 对 王盟 小说 的 批判 也会 涉及到 他。 然后 后来 毛泽东 保护 知识 这 篇 小说, 他 也 算是 什么 与有荣焉, 多少 沾 点 光。 但是, 因为他 对 小时候 做了 不符合 毛泽东 意见 的 修改, 反而 给他 吸引 了 更多 的 批判 火力。 这一次 的 修改, 以及 发表 在 同一 本 1956年 9月号 人民文学 上面 的 这个 现实主义 广阔 的 道路 这 篇 论文, 直接 导致 秦 朝阳 被 批判 打成 了 右派。 那 现实主义 广阔 的 道路 这 篇 论文, 也是 刚才 说 的 买 这 本文 人民文学, 我想看 两篇 文章, 这是 另外 的 一篇。

从 1958年 1月到 7月, 作协 连续 召开 了 秦朝 陽 批判 会长 达 半年 之 久, 然后 还 印 了 三本 秦 兆阳 言论 作为 批判 材料。 这场 大 批判, 以 作协 党组 副书记 刘 白宇 在 作协 党组 扩大会议 上面 做 总结性 的 发言, 叫 秦 兆阳 的 破产 而 告 落幕。 这 篇 讲稿 发表 在 1958年 9月号 的 这个 人民文学 上面, 也 在 我的 十本 里面。 1958年4月12日 下午, 作协 党组 开会 做出 决定, 把 秦 兆阳 捕 化为 资产阶级 右派分子。 59年 还 出版 了 一本 批判 秦 兆阳 的 文章 汇编, 叫做 现实主义 还是 修正主义。 直到 79年 3月, 秦 兆阳 的 邮票 问题 彻底 改正 以后, 他 才 得以 重返 阔别 了 20年 的 北京。

秦 朝阳 这 篇 现实主义 广阔 的 道路, 作者 署名 是 何止 啊。 在 文章 的 最 开头, 他说 在 学术 问题 的 研究 上, 有 意见 应该说 出来, 如果 说错 了, 可以 衬托出 别人 正确 的 意见 来。 只要 多少 有一点 道理, 就可以 起到 抛砖引玉 的 作用, 这就是我 写 这 篇文章 时 的 心情。 现在 我们 来看, 这 当然 是 对的 了。 但是 在 当时, 哪怕 有了 这个 就说 了 这些, 哪怕 有了 这么 一个, 但是 依然 没有 让 他 免于 个人 被 批判 的 命运。

为什么 这 篇文章 会 引起 这么 大 的 争议 和 批判 呢? 主要 是因为 他 反对 教条主义。 也许 你 会 想, 他一个人 反对 教条主义 能 出 什么 错 呢? 就 这个 词 本身 就 听 上去 就是 错的, 对 吧? 是 这样的, 就 他 觉得 秦 兆 恩 觉得 当时 的 文学 主流 的 这个 流派 比方说 周洋 他 过于 强调 倾向性, 过于 强调 正直 和 歌颂。 那 这 篇文章 里 你说 这 样子 就 必然 会 走向 公式化 和 概念化。 他 是 想 以 文学 的 现实主义 问题 为 中心, 来 谈一谈 教条主义 对于 我们的 束缚。 在 创作 上 秦 朝阳 举 了 一些 例子, 这 说明 当时 的 教条主义 束缚 很 严重, 比如说 这个 不应该 写 过去 的 题材, 不应该 写 知识分子, 不应该 以 资本家 或者 地主 富农 作为 主要 人物, 这个 富农 可能 姓 刁, 对 吧, 然后 这个 正面人物 可能 很 可能 姓 洪, 就 类似 这种。

比方说 写 了 落后 党员, 就是 歪曲 共产党员 的 形象, 而且 新建 人物 呢, 就 不能 有 缺点, 生活 呢, 就是 要 分清 这个 主次 矛盾 啊 之类 的, 洋洋洒洒 的 列举 了 一大堆。 然后 在 文艺 目的 和 文艺 目的 的 实现 上面, 这是 重点 了。 秦 兆阳 说, 首先 必须 考虑到 文学艺术 为 政治 服务 和 为人民服务 应该 是一个 长远性 的 总的 要求, 那就 不能 眼光 短浅 的 只顾 眼前 的 政治宣传 的 任务, 只 满足 于 一些 在 当时 能够 起 一定 宣传 作用 的 作品。 其次, 必须 考虑到 如何 充分发挥 文学艺术 的 特点, 不要 简单 的 把 文学艺术 当作 某种 概念 的 传声筒, 而 应该 考虑到 它 首先 必须 是 艺术 的、 真实的, 然后 它 才是 文学艺术, 才能 更好 的 起到 文学 这一 武器 的 作用。 寄 货 是 一篇杂文, 一段 古书, 一篇 特写, 也 不要忘记 了 它的 文艺性。 此外, 必须 要 考虑到 各种 文学 形式 的 性能, 必须 考虑到 各个 作家 本身 的 条件, 不应该 对 每一个 作家 和 每 一种 文学 形式 做 同样 的 要求。 必须 要 尽可能 发挥 而 不是 妨碍 各个 作家 独特 的 创造性, 必须 少 用 行政命令 的 方式 对 文学创作 进行 干涉。

虽然 都说 文责自负, 但是 在写 这 篇文章 之前, 秦 朝阳 其实 征求 过 很多人, 包括 人民文学 的 同事 领导, 以及 他们的 指导 单位 作协 跟 这个 中宣部 领导 的 意见。 涂 光 全 的 50年 文坛 亲历记 里面 写 过 相关 的 这个 经过。 就是 毛泽东 在 1956年 提出 双百方针, 要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然后 作协 跟 人民文学 要 率先 表态。 陈 朝阳 觉得 说 要 提 一个 像样 的 学术 问题, 他 开会 的 时候 他 就说 关于 文学创作 问题, 我 多年来 积累 的 一些 想法, 想 写 却 不敢。 秦朝 海航 的 破产 那 篇 讲稿 的 作者, 也就是 当时 作协 党委副书记 刘 白宇, 就 很高兴 的 跟 他说, 就行, 写 出来 给 大家 看一看。 然后 中宣部 文艺 处处长 林默涵 也 说, 重大 政策 出台 了, 作协 不能 没有声音, 没有 反应, 这 是对 主席 的 态度 问题。

虽然 领导 同意, 但是 秦少阳 还是 很 小心, 觉得 要 慎之又慎。 于是 人民文学 的 编委 在 何其芳 家 里面, 何其芳 也是 编委 之一, 在 他 家里 开会 展开 了 一个 非常 热烈 的 讨论。 秦 兆阳 说 了 他的 看法, 然后 何其芳 就说 文艺 为 政治 服务 问题 解决 不好, 对 贯彻 双百方针 非常 不利。 言 文锦 说, 艺术 规律 问题、 现实主义 问题 很 值得 思考 研究, 其他 编委 也都 符合。 顺便 提 一句, 在那 本 有 秦 兆阳 的 破产 的那 本 58年 九月 号 的 人民文学 里面, 也有 一篇 文章 是 闫 文静 写 的 批判 刘 冰焰 和 秦 朝阳 的 文章。

就 凭 本报 内部消息, 本报 内部消息 是个 小说, 作者 是 刘冰 雁, 他 算是 秦 朝阳 力 捧出来 的 一个 作者。 那 说 回 这个 事儿 哈那 看到 大家 都 想到 一块儿 去了, 秦少阳 就 信心倍增。 他 先 写 了 一个 草稿, 给 跟 他 一样 是 这 人民文学 掾 副主编 的 这个 格洛 看, 然后 反复 修改 之后, 又 送给 了 周扬 和 刘 白宇 去 看。 然后 这 两个人 看完 还 回来了, 但是 没有 发表 赞成 或者 反对 的 意见。 然后 到了 7 8月份, 秦 朝阳 又 改 了 两个月, 包括 在 这个 两个月 里面, 应该 也 改 了 王濛 那 篇 小说 了。 在 九月份 他 把 这 篇文章 跟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一起 发表 在 人民文学 上面。

但是, 紧接着 这个 双百 政策, 紧接着 这个 百花齐放、 百家 齐鸣 的, 就是 反 右派 的 运动。 在 1956年 和 57年 上半年 响应 双百方针 而 又 明 又 放 的 那些 知识分子 呢, 多半 被 打成 了 右派。 毛泽东 在 文汇报 的 资产阶级 方向 应当 批判 这 篇文章 里面 说, 有人说 这是 阴谋, 我们 说 这是 阳谋。 因为 事先 告诉 了 敌人, 牛鬼蛇神 只要 让 他们 出笼 才 好 歼灭 他们, 毒草 就要 让 他们 出土 才 便于 铲 掉。 那 事实证明 啊, 双百方针 是一种 引蛇出洞 的 手段。 毛泽东 就说 过, 其 目的 是 让 魑魅魍魉、 牛蛇 鬼神, 大鸣大放, 让 毒草 大 涨 特 涨, 以便 使 人民 看见, 大吃一惊, 原来 世界上 还有 这些 东西, 以便 动手 歼灭 这些 丑类。

后来 王蒙 也 被 划成 右派, 跟 秦 朝阳 一样, 人生 中有 20年 没有 写作。 虽然 他 曾经 被 毛泽东 解 过 围, 但是 我 觉得 或许 那时候 是 引蛇出洞 的 这个 时期, 就 这个 解围 本身 动作 也是 阳谋 的 一部分。 后来 90年代 的 时候, 有人 问 王蒙, 说 毛泽东 保护 了 你, 那 为什么 后来 要把 你 把 打成 右派 呢? 然后 王濛 的 回答 是 三个字, 很 简单, 不知道。

我 手头 这本 1956年 9月号 人民文学 的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这个 文章 里面 几乎 所有 跟 爱情 有关的 段落 都 被 人 用 红 笔划 出来 了。 然后 文末 还 用 红笔 写 了 字, 1957年3月23 号, 于小 水, 那 不知道 是 姓 于 名 小水 的 人, 还是 说 这本 小说 是在 一个 叫 小水 的 地方 读 的。 看 这个 字迹, 像是 年轻人 在 有 一段 林正 因为 赵慧 文的 一番话 而 感到 茫然 而 失落 的 这个 文字 前面, 他 画 了 一个圈, 好像 意思 是 就 标注 一个 重点。 那段 文字 说, 生活 有时候 带来 某种 情绪 的 波流, 使人 激动, 也 使人 困扰, 然后 波流 流过去, 没有 一点 痕迹, 真的 没有 痕迹 吗? 他 留下 对于 相逢 者 的 纯洁 和 美好的记忆, 然 淡淡 却 难忘。 那 不知道 划线 的 人 是不是 于此 心有戚戚焉, 或者说 刚才 是 失恋了 如果 划线 的 时候, 他 跟 林正 年纪 差不多, 是个 20岁出头 的 青年人。 现在 他 已经 是 八十多岁 的 老人 了。 组织部 新来 的 年轻人 后面 有 一篇 小说 标题 就是 爱情, 但是 他 没有用 红笔 划线, 不知道 他 有没有 去 读。

好了, 今天 就 聊到 这里。 您 刚刚 收听 的 是 迟早 更新 的 第 126 期。 这是 一档 探讨 科技 商业 设计 和 生活 之间 的 混沌 关系 的 博客 节目, 也是 风险 基金 one ventures 关于 热情、 趣味 和 好奇心 的 音频 记录。 我们 鼓励 您 与 我们 进行 交流, 我们的 新浪微博 I D 是 迟早 更新, 记得 去 评论 和 转发。 电子邮箱 是 and brace at where one stop com。 如果 您 想要 访问 迟早 更新 的 网站, 可以在 浏览器 地址栏 输入 邮箱 的 后缀, 在 网页 导航栏 中 就可以 找到 迟早 更新 的 网站链接 了。

我们 为 每 一期 节目 都 准备 了 延伸 阅读, 希望 您 善加利用。 您 可以在 各 大 音频 平台 和 泛 用 性 的 播客 客户端 搜索 迟早 更新 进行 订阅 收听。 而且 我们 现在 有一个 微信 小 程序, 只要 在 微信 里面 搜索 迟早 更新 播客 六个 字, 就 可以在 微信 里面 获得 更好 的 收听 和 分享 的 体验。 如果 您 喜欢 这 档 节目, 同时 也 欢迎您 收听 我 跟 real 搭档 的 播客, 提前 怀旧。 我们 希望 通过 迟早 更新, 让 熟悉 的 事物 变得 新鲜, 让 新鲜 的 事物 变得 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