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209 侦探小说1900,推理与历史的对话(作家带我读推理·华斯比)

Vol.209 侦探小说1900,推理与历史的对话(作家带我读推理·华斯比)

2025/5/20
logo of podcast 银杏树下

银杏树下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华斯比
阿普
Topics
阿普:电影《唐人街探案1900》的上映,引发了我们对晚清民国侦探小说历史的兴趣,促成了这次与华斯比老师的深入对谈。这部电影巧妙地将侦探元素融入到晚清历史的背景中,引发了我们对那个时代侦探小说的想象。 华斯比: 《唐人街探案1900》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清末,并巧妙地融入了福尔摩斯等经典侦探小说元素,这种设定非常有趣。电影在推理层面可能表现一般,但对清末华人在美国的血泪史的刻画是值得肯定的。其中,白玄龄的角色具有历史原型,代表了当时一批资助孙中山的美国华人。电影将真实历史元素与虚构案件相结合,易于将观众带入清末的时代背景中,这使得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颇高。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电影《唐探1900》的成功之处,包括其对晚清历史的巧妙运用、演员阵容的惊喜以及对经典侦探角色的致敬。虽然推理层面略显不足,但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
  • 电影《唐探1900》将时间背景设定在晚清时期,巧妙地融合了历史元素和虚构的案件。
  • 影片中一些角色有历史原型,例如白轩灵和郑士良,增加了影片的历史厚度。
  • 电影在推理层面并非十分出色,但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一部成功的怀旧电影。

Shownotes Transcript

节目上线这一天正好是华老师的生日让我们一起祝华斯比老师生日快乐天天快乐

大家好,欢迎来到这期的银杏树下,我是普尔猫今天又是我们推理馆作家带我读推理系列那我们今天呢就请来了华斯比老师我们中国推理文学的首页人华老师呢是一位资深的推理文学的研究者也是出版人做了很多

关于推理的资料整理收集图书的策划出版这样的幕后工作华老师和大家打个招呼吧大家好听众朋友们好我是华斯比感谢富尔茅老师邀请我参加隐姓树下的节目录制很高兴能跟大家以声音的形式见面其实跟华老师

我是神交已久啊因为我读过好多书都是黄老师主编的推理方面的书但是后来呢突然发现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一个买书的群里哦 是的我就是在那个群里面买到了黄老师签名的一套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十一丛书那八本书

后来终于确认了认识以后当时我就说就邀请华老师来带我们读一读推理因为华老师学年底的时候特别忙所以我们一直到今天呢才有机会录制但是我觉得也是恰逢其实今年春节档的时候我们都看了一部电影《唐太一九零零》对

其实不管是华老师还是湛玉冰老师都是从这个侦探小说史特别是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就是我们中国的侦探小说推理小说的一段历史都从这个角度做了一些解读当时我就说那太好了看来我们这期节目是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黄老师我也是想跟您深入地了解一下就是您看《唐叹 1900》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受呢最早是在豆瓣上看到它出了这个电影的条目就是《唐叹 1900》就看到这个时间是那个晚清就想到它肯定是要做一个前传的一个系列

他那个三部曲之后他就想玩点新花样然后把这个时间背景给放到了清末这个时间这个时间 1900 年的话其实当时那个侦探小说已经传到中国来了就是 1896 年的时候梁启超他们不是搞了个食物报吗那个食物报上当时就开始翻译福尔摩斯的探案就第一篇

叫英包探看到密约案就是那个海军协定当时是应该是第一篇福尔摩斯故事被翻译进来当时是 1896 年对是晚清的时候他这个时间节点就 1900 这个节点其实福尔摩斯探故事已经进来了然后我看他这个电影里边还有福尔摩斯客串嘛就是开头在火车上就是刘浩然演的那个侦探秦福就是苏维福摩斯的助手嘛

我觉得就陈思诚这个电影还挺会玩梗的嘛就是他把福尔摩斯给拉过来了而且是到美国去破开灯手杰克这种案子就很有意思嘛就是侦探小说史上很经典的这些角色都在这个作品里边出现了就是很好玩其实您刚才也说到唐探他前面有三部曲嘛对就是我最开始看到唐探一的时候是特别惊喜的

之前应该是很久很久没有在华语电影里面看到这么本格的电影因为它一里面有好多诡计致敬经典的虽然我们看推理小说知道大概它这个诡计会是怎么设计但是它这么密集在一部电影里面而且串联的还是很丝滑的作为一个推理迷来说当时那个《唐太一》我后来还反复看过几遍

对我当时也特别喜欢唐探第一部因为我本身比较喜欢看喜剧嘛也喜欢推理小说最早以前看日本作家东川赌宅的那种幽默推理的小说什么推理要在晚餐后这个系列我当时就在想国内有没有作家也写这种类型的小说正好是当时唐探第一部出来了我一看

拍得太好了我感觉就是把搞笑喜剧元素和推理小说完美地结合的一部电影就是这个《唐人街探 1》在我的这个评价里面还是挺高的但是随着它后面继续拍就是二和三觉得这个本格的浓度是越来越稀释了后边他可能最追求的是这种侦探宇宙的这个世界观的一些拓展吧我觉得可能他忽略了作品本身推理性的这个

好看程度吧可能推理元素是有的比如说日本片的那个罗列了一些那个密室讲义但是整个拍的从推理层面其实第二部和第三部没有第一部那么精彩有可能被很多推理迷吐槽分数也不太高其实 1900 这部推理层面其实也没有啥

特别可说的地方可以不当推理来看我觉得他那种清末的那种华人在美国的那个血泪史表现的还是可选可点的就是当时不是说发哥演这个角色是因为最早胡金泉和吴宇森都想拍相关的这个电影然后最后都没拍成反而在这个电影里面演了这么一个角色我觉得也算是完成了一个心愿吧

对发哥他自己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当年胡金泉导演想拍《华工学类》时吴玉森导演就帮他筹资最后是他们各种奔波筹到了钱的这电影马上就要开拍了但是那个时候胡金泉导演就突然生病

等于是倒在了电影开机前所以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不管是对影迷还是对这些敬仰崇拜舞蹈的人吧所以这次我在电影里面看到发哥演那个白轩灵可以说是我最大的惊喜

因为有很多历史背景海华法案啊这些我们就可以不用展开了大家也都有所了解了但是它其实有很多细节最后白玄龄她说她回广东老家那个广东老家其实就是开平就是广东的桥乡就是有很多碉楼的那个地方

让子弹飞黄四野他们家那个取景就是在开平就是那一片而且他这个就是有历史原型的因为那边是桥乡嘛就是晚清就是这些革命军起义的时候美国的华人司徒美棠他们资助孙中山所以等于白旋林他是有这样一批历史原型吧我觉得他其实是一个代表嘛

而且他最后是说他落叶归根回广东因为刚好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就去了开平看到了那些碉楼还有这个桥桑当时这些故事所以在看 1900 的时候还挺有感触的

就包括他那里边有两个角色也是历史有原形的真实存在的那个人物就是白克演的那个革命党郑士良当时不是为孙中山去筹款吗然后还有魏翔演的那个魔术师基林福也是当时在美国特别火的一个中国魔术师对我原来不知道看了这个电影之后回去查了一下还挺有意思的就是那个时候我是觉得

他这个电影里边的真实的元素跟这个虚构的案子结合在一起然后这些人物的登场就很容易把人带到清末的那个时代反正就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觉得这个电影我还挺喜欢的

对因为这个电影我也二刷过第二次的时候就又看了很多的细节包括像那个秦福他最开始说他是刘美佑童嘛当然最后被揭穿啊其实应该是他的哥哥这个和历史也都是契合的就是在清末的时候清政府是派出了几批刘美佑童反正这个他在背景

做的还挺实在的就是跟那个历史的契合度还挺高的对就是推理层面可能推理迷去看觉得也还行就是柯南级别吧属于但我觉得整个故事背景再加上包括那个岳云鹏演的那个喊了一句救中国嘛也是挺爱国的就这个

这个片子应该是春节期间唯一还赚钱的那个片子不像其他大片都被那个哪吒二给称为炮灰了然后这个片子还算是口碑各方面票房还都可以的我是觉得可能唐太一的这个滤镜啊真是好使所以就一直到后面就是爱之啊他是唐太七六都会去看一下这次看 1900 刚才我们是说了好多我们对这部电影的感官但其实我当时看的时候

我马上就想到了华老师的书《中国侦探在旧金山》是吗这个名字放在他们那个片子里边也可以用对啊我说这不是华老师那本书吗当然故事不是一样的故事里面的侦探也不是同一个侦探但是我说怎么会这么巧刚好华老师编的这套书里面就有一本名字就叫《中国侦探在旧金山》我后来回来以后又把这本书重看了一下

我就发现好多巧合比如说第一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它就是发生在一个剧场里面对 戏院里面对 戏院就是一个中国戏院也是个编戏法的其实有点编戏法的故事跟那个金灵芙的场景有点像是的 就是一个大面活人白话是他们拍这电影的时候没来找您咨询一下吗没有 没有

中国侦探在旧金山这本书它是一个短篇集相当于它里边四个故事它这个背景应该是我看了一下是就是 1930 年代的旧金山因为这个小说是 40 年代写的这个作者乃凡他是谁至今没考证出来因为当时用乃凡这个笔名的人很多就当时整理的时候试着考证了一下但是也没考证出这个人是谁这里边故事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

开头还嘲讽了那个陈查理比格斯的《陈查理探案》当时在美国特别火拍的电影在中国民国的时候也上映过鲁迅先生都去看过陈查理的电影在这个小说里边他觉得陈查理的那个形象其实是比较

负面的华人的形象而他这个小说里边这个叫赵锡郎的这个侦探才应该是真正的海外这华人侦探的形象我觉得这个也蛮有意思的他跟一个美国作家的作品就产生了一点互动的还点评了一下挺好玩的而且他也借这个华人侦探赵锡郎其实通过他的眼睛也是能折射出来当时华人在美国社会里面

因为他还是少数族群嘛受到的一些不公平待遇吧比如说他虽然是差不多是警校第一名毕业啊但是呢去了以后也不受重用去破案呢因为是个华人的案子害去的美国警察没有什么作为然后才让他顶上去而且还不能露出他的真名

你如果是从推理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个故事也没有那么复杂其实基本上看到前面后面都能推断出来了但是就是因为他把这个视角放在了当时的旧金山现在来看的话它就不仅仅是一个侦探小说而是有很多你可以就是那种史料意味的东西在里面

对其实就是民国的侦探小说你现在看它很多什么就故事也简单可能看到开头你就知道凶手是谁了也没有什么复杂的轨迹和手法可能篇幅也比较短故事看下来可能就跟现在的这种复杂程度比根本是比不了的但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其实看的更多的可能是那个时代的里面的一些人物和一些事件可能就是说像您刚才说的这个史料价值可能更多一点觉得现在很多研究这个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的学者他可能更从那个文化史的这个角度然后从这种社会史的角度去用这个就是小说那个文本来作为一个材料的补充

反而可能对小说那个文本的探讨可能因为用张一斌老师的话说他觉得当时的那个文本很简单不复杂可讨论的空间很小研究的时候要不就把这个故事剧情复述一遍简单点评几句然后就结束了其实就是说这个文本本身的

可探讨研究的地方没有那么多所以很多学者就现在研究晚性民国的这个珍太尔说的这个学者他都把它作为一个文化史的材料来去使用那种比如说推理手法轨迹啊这方面可能就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多吧不像海外的这些

研究者比如欧美的和日本的他们研究他们早期作品的时候可能还会关注于推理的手法轨迹上面但可能中国大家觉得尤其是这种学院派的学者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像张一平老师说他是把

就侦探小说作为一种媒介去切入到当时那个社会上然后他去通过推理侦探小说去看当时社会的一些东西而不是推理小说本身是的 赵玉冰老师研究民国侦探小说去年还买过他的厚厚的两卷本《史论》《博士论文》这个真的可以当工具书

这个可以给江老师打个广告了他那个博士论文正式出版之前我是帮他做了一点资料核对的工作就是他那个附录不是列了二十几个当时的晚清民国的侦探作家作品的那个目录嘛就是包括创作的翻译的评论的

当时因为我手头资料还多一点系统的每个作家帮他核对了一下看看就是有没有遗漏的因为他当时可能写博士论文的时候这个资料是比较欠缺的就是可能没看到那么多资料然后我手头有一些资料再加上就是他这几年上海图书馆的这个全国报刊署里的数据库又更新了一些就原来可能他写博士论文的时候看不到可能现在能看到了然后又增补了一些数据库里面的资料反正我觉得他这个书就哪怕你是

不看他前面的那个正文的评论你看后边的那个附录就是作为一个史料性的这个资料也是很有价值的应该是目前为止对当时的作家的作品梳理应该目前是我看到的最全的了原来这个背后还是离不开华老师我就是做了一点微小工作我就提了点资料但是当时有一些资料就是我这边可能看到的也不是特别多然后他这个书出了之后我又发现了很多可以

增补的资料然后我跟张老师说你啥时候这个书再版的时候还可以增补资料哪怕你将来过几年之后你想出什么精装插图本就是因为我不是收了好多原版的那个侦探小说书吗可以那个封面都扫描做成了彩色图片然后我跟他说你如果这个书要再出的时候需要配图的时候我这边图片都可以提供给你那个封面图

当时这个书是作为那种学术出版然后学术出版它可能就是出版社有对书的版式的这个要求可能一般的是很少放插图的但是我觉得这样一本民国侦探小说史如果是加上一些图的话比如作家的那个照片小说的单英本的封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会更好

但是这个可能要将来再说反正现在他这个书里面是没有插图的基本上但是已经很不容易了就能出这么一本大后本的书对那套书我去年世界读书日的时候还推荐了这套书就是光是就是您说后面那些附录是特别珍贵的因为就是可以当工具书去查阅

是的我觉得特别想许个愿如果是真的能像您说的那样就出称一套我们中国的比如说民国小说史那个我现在脑海里面已经脑补到这个画面那它应该是一套书然后这种分卷那个体量应该是相当大的不管是按年代梳理还是说按作家或者是按题材类型现在战云兵老师那个书那两卷本那个厚度

就已经很可观了如果是再加上插图我觉得那个是更适合做成一套就是我想这个画面它应该是带含套的然后一整套

像那个日本作家他们写自己的这个推理史有一个叫中道和太郎的那个学者他就是出叫日本推理小说史吧他那个就是好几卷四卷那种大后本的那种就我们觉得我们国家这个推理史其实早期的这种你要是资料都挖一点的话其实内容也会很丰富只不过就是大家现在关注的比较好

然后再加上有一些早期的资料其实市面上已经很难看到了就是像我陶婉清的侦探小说包括创作的翻译的其实市面上已经很少见很少见了大部分都可能在图书馆里边然后你这普通人你到图书馆里边去看也很难看有的那些资料都没有电子化他一般人也不会给你借阅所以说

国内的读者如果想看早期的文庆民国的作品其实还是很难的他不像学者他可以用数据库下载电子版原刊普通读者的话他就想看都没地方看这个也是我当时整理中国近现代真正要时宜这个丛书的一个初衷就是说希望能够把早期的作品都挖掘挖掘然后让更多的读者去看到因为当时程晓青和孙小红两位先生是

民国侦探作家里面最有名的只有他们两个人就是在 49 年之后是出过就个人的那种单行本的作品集的其他作家的就基本没出过所以说我当时做这套时宜也是想着就是在他们之外多整理一些大家没见过的当时的有特色的作品可能现在看起来比较幼稚但这个作品可能在当时来说还是很受欢迎的而且是很有特色的

我自己不是因为比较喜欢喜剧吗这套书前八本两本是这种类型的一本就是第一季里边那个赵小狂的狐仙探案然后还有第二季里边朱秋靖的那个糊涂侦探案这两个都是比较偏搞笑的那种就是那种讽刺性的这种就是叫滑稽侦探这跟我个人爱好还是有关的

感觉就是一个民国版的唐探对差不多反正詹老师每回做活动就介绍这个滑稽侦探这个类型的时候都是用那个唐探做比喻就是说这个是民国版的唐人家谈就是这样一个对比我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啊就是为什么会关注到花老师整理的这套时宜呢就是特别惊喜

首先是说从这个书的题材我就是在网上刷那些书的资讯的时候看到的那本推荐的是刘半农侦探小说集这个十一从书的第一季里面的第四本对第四本对

当时我都惊呆了我也是一直读推理小说的我说刘半农刘半农我们一提起来都是这个新闻学棋手这个白话文这个叫我如何不想他也包括女字旁这个他也是刘半农先生他来创造发明的就是你想到刘半农先生这个名字马上想到的是这一系列

还有因为我在北京嘛有的时候我们去爬山刘半农先生的墓就在香山对我一直想去就是我前几年路过北京和在北京逗留的时候一直想去但是太远了感觉就自己去上可能一天都没有了

就一直想找人结伴去下回到北京我可以找你我们一块去拜夜一下没有问题没有问题这条路我熟可以的去香山的时候有的时候我还会特地去刘半农先生的墓前然后去拜夜一下包括那边还有梅兰芳先生他们的墓都在那边好的好的我一直想去我想说我们听到刘半农这个名字的时候那系列的标签就已经自动就蹦出来了

但是我从来没有把它和侦探小说联系在一起我说他还写过侦探小说吗那我一定要买来读一下然后我就先买了这一本买回来以后才发现原来它是一套丛书我就把其他几本也都买到了才开始系统的梳理因为每一本朱厚华老师都会写一篇编后记特别像前上学的时候那种辅导资料

华老师在这里面会详细地写比如说刘班农先生他和推理小说的渊源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在哪里刊载还有通过这个编后季我才知道华老师就做了多少工作有一些是需要您自己赤巨资去购买一些原版的图书杂志有一些是像您说的去专门的那种学术的网站上去下载资料

他要出版成书嘛那还要做一些整理的工作啊比如原来是助拍繁体的我们现在肯定要变成横拍简体嘛还有标点符号啊之前可能会有一些错字漏字等等等等就是这些编辑的工作我当时在想

每一本都是这样经历过来的那现在在我面前的这八本书其实都是凝结了华老师非常多的心血所以今天我觉得也是能有这个机会去感谢华老师可能就是您这些付出虽然说可能从您来说也是兴趣驱动的但是我觉得最后这个成果是汇集了我们普通读者

反正我当时的想法是这样子让这个书能够更为大众读者所阅读和接受那你可能除了最基础的整理可能要做一些注释因为它有一些用到的江浙的方言北方人是不懂的你可能南方的江浙这一带就是无语上海话这种读者会懂但是你可能要为了照顾全国的读者我当时也是查了一些字典比如说

有个什么上海话大词典里边有一些注释是抄的字典上的还有一些可能是当时的风俗什么的比如说刘半农先生这个里边会提到一些所谓侠写小说里面会出现的那种妓院的那种场景然后里边会有些那些词汇这些可能也是当时的读者是知道的但现在当代读者可能不知道做了一些这种注释还有一些是地名它变化了比如说上海的一些路名原来叫什么现在叫什么

还有一些就是中国侦探罗师傅那个他不是清末的吗他清末的里边有一些苏州的那个县又变成府啊什么就这些改变然后当时也是查了一些地理方面的资料做了一些注释当时那个区域划分行政区域划分是改变的清末是什么样民国什么样都在变化就跟现在又不一样所以觉得为了让读者更了解当时的那个情况所以说查了一些字典啊资料做了一些注释还有就是像刘半农

那个侦探养殊集他里边因为他不是当年参与过翻译福尔摩斯探案吗那个书里边收录了他写的几篇福尔摩斯的那个同人小说对戏访的那个他里边还提到了一些当时的福尔摩斯小说的译名跟现在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是把他提到的每一篇都做了注释就是说这个片名提到这个故事当时是在就是当时中华数据在 1916 年出过

一套叫《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收录了当时能见到的 44 篇福尔摩斯故事所以全集是比较全的因为当时是出了 12 本它每一篇是出自在哪一本书里边就对应的现在我们通常翻译的那个名字是什么就做了一些这样的注释前四本里边可能注释最多的是刘半农这本我大概记得注了 300 条注释

对因为它里边有很多文言小说很多词汇是我们现在完全不用的但当时的那个人是写文言文还是会用的还有一些生僻词根本就不认识那个字怎么念我还加了拼音就把那个生僻词后面还括号还加了拼音我就是觉得我要尽量的降低读者阅读的这个门槛在我这个整理编辑工作当中把能解决掉的问题就是省去

读者自己查字典的浪费这个时间我就把这个工作做了这样的话就是你看不懂的你基本上看演出室就能差不多就知道了

也是花了很多心血吧就是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些注释的工作当然可能也有一些注释可能个人学识的问题可能还有一些熟漏错漏什么的就希望看的时候能够出来确实有一些比较专业的读者在看了之后给指出了一些错误反正我也是挺开心的因为就起码大家看了有错误是另一回事大家看了

发现错误了我还蛮高兴的就起码比你这个书出了之后完全没有反馈要好所以说我是有正反馈和负反馈我是都

接受的但是很多复返会吧可能就是因为他觉得那个故事就太早了嘛就很简单就可能不好玩不有趣给了个比较低的评价这个我也可以理解反正反正我目的就是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当时的这个作品然后可能他会更全面的了解我们中国这个推理小说的一个发展吧这个是我当时的一个初衷

刚才华老师已经说了很多编这套书点点滴滴的不容易啊辛苦啊有一些是我能想到的比如说像你说这种家住室啊等等啊可能你一说我们就能 get 到的还有一些我真的是看你的编后记我才知道哦原来还有这些问题比如说就是那个胡贤探案那本吗编后记你说好不容易把原来这些小说都收集到了

有网友就跟你说这华西他案里面太太奶奶是的侦探怎么好像和另外一个人的家庭间的侦探好像他俩是一篇呢

华老师又去找了网友提到的这一篇又去侦探世界杂志上面找到这篇小说再去做比对发现原来就是同一篇只不过就是他发表在杂志上的时候和他最后结构出版的时候这个篇目名字被编辑改了可能编辑觉得改一下名字会更好

像这样的又要去做一番梳理那就是原来在杂志上登的是什么名字包括笔名可能也会换啊就是你在杂志上可能是一个笔名到出版的时候又换了一个这样的一个对照我一看哇这个又是 12 个案子每一个案子然后都要做一番对比郝老师也忍不住吐槽说编辑一时改名爽学者日后考证忙

对这个是这样子编后记里面我提到我当时入民国侦探小说这个就是买民国书这个坑当时是一本赵条狂编的叫《华记探奇》吧

我当时买了这书之后因为我当时最开始不是喜欢幽默推理小说吗然后就通过这个入了坑当时买的资料都是滑稽侦探这个小说然后买了这个书之后我发现每一篇的这个作者都没标那个名字那这个到底是谁写的这也讲不清楚只知道后边这个编辑是赵条狂

当时拍照发到微博上了然后有个微博网友他跟我说说你这里边拍照的某一篇和我在侦探世界那个杂志上看的某一篇内容感觉很像然后我就去找了一下我一对我发现

是同一篇然后我就陆陆续续地把这本合集里边收录的这个篇目都对了一遍发现都是在侦探世界杂志登过的他们又是把它摘录出来编了一本合集是谁编的呢就是赵条黄编的这个名字估计也是赵条黄改的然后发现这个合集里边一共 12 篇故事有 4 篇就是胡仙探案的这个故事那个名字全改掉了

我这才知道除了他之前在杂志发表这个情况他其实还把自己的作品抽出来四篇跟别的作品混到一个合集里边然后把那个名字全改掉了这个你如果不去考证的话单看那个名字你会以为是不同的作品其实是同一部作品在反清民国的时候这个现象其实是很普遍的比如说先在杂志上或者报纸上连载发表在收合集的时候可能因为

销售的这个情况然后他可能会去改名字就是为了卖的更好就改一个更有噱头的名字还有就是说可能同一本单行本他可能过几年再版他就把名字改掉了其实如果是光看名字的话你以为是不同的书但其实可能是同一本书这样的话就需要你把几个版本你都找到然后去对比你才能确认它到底是不同的书还是同样的书这个其实也是为我们后来做考证带来了一些困难吧

本来去收集史料做这种爬书就够辛苦了还有这种没有困难制造困难的刚才华老师聊着聊着我就听出了东北口音就听到了家乡的声音觉得很亲切华老师我这样也是东北人嘛对我其实也挺好奇的就是

您刚才说了入民国小说收藏的坑啊是从《狐贤探案》开始但是在之前呢你是怎么对推理小说甚至是您后来这个就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啊专业的来做推理的工作这个是一个什么契机呢

其实我最早看的推理小说并不太多就是小时候我表弟就我跟他一块看那个福尔摩斯坦和柯南嘛然后那个时候其实还不是特别喜欢推理小说然后当时可能是更偏科幻小说中学的时候最早看那个威斯理系列就尼况先生的那个威斯理后来是看科幻世界嘛上大学之后

05 年到 09 年读的大学本科嘛那段时间正好是 06 年推理杂志创刊嘛

我那所大学的时间就是看那种类型小说的杂志特别多比如说像什么科幻世界奇幻世界什么九州幻想然后胆小鬼悬疑志什么推理推理世界每个月大概看七八种那个类型小说的期刊然后那个时候是对推理更感兴趣了因为以前可能是主要看科幻的比较多后来就转向到推理了其实当时一直是想做点研究的工作然后发现

搞科幻研究的人特别多我就说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反而是研究推理的感觉没有那么多后来就更关注推理小说了大学时期可能看悬疑推理小说比较多然后也写书评写书评之后就跟一些作者比较熟悉了像石晨老师什么的最开始我都是杂志上看他的小说后来工作之后就做编辑之后

去找他约稿啊什么的才跟他有联系的然后一点点的又很多人都变成朋友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因为我当时理工科嘛我是学的化工在大学的时候就是看书写书评然后一直就觉得后来学着学着我感觉我好像更喜欢做这种编辑出版工作就愿意做那个文字工作所以大学毕业之后我这个专业工作一天都没干过去做出版了最开始是因为也不是这个科班出身大的出版公司什么的也不好进我最开始刚毕业的时候是

在一家保险公司做后勤就是做那种写新闻稿啊什么的因为当时不是愿意写书评吗就想做新闻稿就做点文字工作什么的然后后来是当时那个悬疑作家蔡迅他在上海开了一个

文化公司嘛做那个悬疑杂志然后我当时就去他那了是从那个时间开始跟更多的推理悬疑的小说的这个作者建立联系开始做这方面的出版工作吧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怎么转到民国的呢这个就可能要涉及到一些会有一些吐槽了就是当时

我也给一些国内的悬疑作家会写书评有些朋友送书了之后你可能会看完了写个书评帮着吹一吹生意互吹但是有些读者他会觉得你可能是因为出于朋友的关系你这个书评可能不太客观有吹捧之嫌就是说因为跟身边朋友也好就是还健在的这个人当交成朋友之后你可能有些批评的话就不太好说了这样的话就导致

普通读者会觉得你的这个评价可能有欠缺这样的话我就觉得

既然凭活人的小说大家会有这种顾虑那我就去点评去世的人的作品这个大家不会说你是有什么那个人情关系了所以说后来就转向转到民国这块了好多年不怎么写当代小说的出品了我也不是说给民国作品写一些很高深的点评就像詹老师这种就是站在理论高度去点评其实也不是我现在做的其实主要还是最基础的

史料的挖掘和整理工作点评的工作可能等我这边基础的工作就是收集的资料更多了之后可以让后面的学者去再进行一些点评工作所以说我现在还是属于一个

挖掘工嘛就是这种最基础的铺路的工作先把资料找出来具体这个作品到底价值几何到底它是作者在中国推理小说史上能占什么地位这个就可以留给后边人去评价我这边就先主要是把资料找出来就整理出来我是这样一个想法

我画老师我觉得太谦虚了因为我是知道您不光是编书啊做出品就是您为推理我觉得是做了很多包括您还创立过推理小说奖您个人做这个奖项其实也都是为了推动我们国推原创小说这块的鼓励的工作其实出品也好或者说去点评也好也是文学批评的一种嘛

国推整个现在还是在整个类型文学里面其实都是非常小众的一块本来人就不多但凡是说对这块有所了解或者是有所关心的话那人就这么多一拉二去肯定就会成为熟人这个时候就有一些这个微妙之处吧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实我记得石生老师说过

其实现在国推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文学批评上的关注因为现在作者已经是有一批大家也都在写都在创作但是这种文学批评其实还是需要的就是在整个这样一个生态里面它就是缺了一环很重要的吧

所以沈老师在做民营馆书店的榜单已经做了两届了他特地设立了一个非虚构类其实也是为了就让大家看到在整个推理文学里面除了推理小说就这种虚构类型的小说以外那其实还是有这种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然后包括一些非虚构的案件的技术

等等这个也是一块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刚才说这么多华小师对民国小说的梳理

我还有一个挺好奇的就是因为很多是来自您自己的收藏嘛是的那您都是怎么去收藏的因为我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说最开始对这个滑稽侦探吧感兴趣的时候其实你还不太了解旧书收藏这一块啊说孔夫子旧书网都不太用还是托朋友去帮忙去买

过程也比较曲折但是现在应该已经是熟练掌握这些什么旧书的购买啊拍卖啊这一套流程了吧

对我现在好晚清民国的侦探要说的话就基本上是孔夫子吧因为孔夫子他就是全国的旧书你都能搜到嘛不局限于某一地这样的话就比较方便而且他可以检索目的性特别强嘛就你想搜什么你输入关键词就能那个搜出来其实孔夫子我最早是这样子就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其实是用过孔夫子但那个时候因为比较穷嘛也没什么钱

因为网上交易就很不放心当时也是孔夫子刚建立我记得是零几年零五年零六年那个时候需要是给对方到银行汇款然后对方先收到款才会给你寄出但是你会不会把钱汇过去他就不给你寄出了会不会遇到骗子这种情况然后我当时其实在大学的时候

用过孔夫子买过书但是我当时是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他不是可以选城市吗然后我当时是选了同城的就是找到同城的店家我给他留言说我想买你这本书可不可以线下交易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约定一个地方过去然后我把钱给他他把书给我应该是买了两次书都是这种线下交易当时我记得是买的是

陈顺辰先生的书当时陈顺辰先生不是有一些侦探小说是老的版本国内出过的吗然后当时也是市面上都买不到了就当时是在孔夫子买的印象里边只买过两本就用的这种线下交易的那个方式统成的后来就很长一段时间就没用过孔夫子

民国书这块因为平时的那个网站你是买不到的嘛你像淘宝什么的这个根本就淘不到嘛后来才想起孔夫子然后又去孔夫子搜才发现孔夫子确实有很多民国的书但是我后来搜很多销售记录和拍卖记录的时候我发现有很多很好的书如果我早些年就去淘的话会很便宜现在已经很贵了而且很多书已经淘不到了

就会有这个遗憾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就是说我如果是大学那个时候就开始刚有孔夫子的时候就去逃民国这个侦探小说的话可能会逃到很多物美价廉便宜的有很多书可能当时几十块钱现在可能几百上千了都有可能也很可惜但是我现在还是想我能够尽我的力量

很容易的很脆弱的

而且民国的很多书都是用的那种图纸就纸特别差而且一刷的油墨也不清楚过了几十年之后它那个墨都掉色了就很多字都看不清了所以说跟那个古籍比因为那个纸寿千年嘛我们古籍很多纸都特别好

所以说还能保存很久但是很多民国书它是那种现代工艺很多氧化了变脆了变黄了很容易就损坏了所以说如果现在再不抢救的话可能有些作品可能就永远都看不到了出于这个情况当时就想那我就尽我的所能多抢救些东西来吧也可能有一些个人的这个占有欲私欲在作祟也会有一些书也会想这个书要是我能拥有收藏该多好

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其实你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那套时宜就八本书这里面我看有一些就是已经附上了插图我刚才说第一次看到这个书首先是被书名吸引嘛就是这个刘半农侦探小说集然后就是第一眼就是被这个封面就这个设计

就每一本书啊其实都是用了当时报刊上面就是发表的时候的那个样子有文字就这种竖排的有插图好像就捧着当年的那个老报刊的那个感觉

而且呢就是那个封面一眼看过去它这个色彩啊就是红蓝搭配老报刊的那个是做底嘛是蓝色的字书名是红字这个书就是有设计感的那种怀旧啊

历史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这套书就是放在案头就会有一种知道这个是有一些历史的痕迹的这种感觉对当时这套书我们这个封面也很

纠结这个封面应该怎么设计既想体现出晚清民国的那种风貌然后又不想做得太旧就是做成那种给人是旧熟的这个感觉就是既新又旧的感觉吧然后旧的感觉我们想的是用那个民国的

老报纸的那种风格就是竖版排版配书里边出现的这个插图这样子的话就会有一种民国的报纸的这个感觉吧然后那个新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那个就是红色的大书名压到上面可能就会比较醒目字体也不是那种很老的那个我们当时也想过如果是用那种毛笔字因为民国的很多书不都是毛笔字写的书名吗

但是想的话如果是用仿照那种风格的话就可能会觉得这个书很老后来就想就是用一些比较现代的字体吧直接在这个图上把这个字压到这个图上就很大很醒目当时的话可能也有一些当代的这个感觉我后来就是那个赵条峰先生的长孙还在之前跟他见了一个面就当时把那个《狐贤探案》这个书送给他然后他就对这个

封面评价特别高因为他本身是搞那种艺术的戏剧的他很有鉴赏眼光他说你这个书看着就很有感觉就是既新又旧的这个感觉很有特色听到专业人士的这个评价我也很开心反正就这套书的封面应该是读者反馈最好的大家都说这套封面很有感觉所以说我们也觉得这套书的封面就是这个书的特色吧

这套书就真的是一本面子和里子都在所以这套书我自己是很喜欢的所以这八本书我都买了而且它那个第一集出的时候我其实已经把四本都买齐了后来我在书群里面看到说华老师这边要推出签名本是一到八册八本都可以签名然后我又买了这全套的八册

感谢普尔摩老师支持这套书拿到手里后哎呀 华老师特别认真每一本书都有上款而且有提前都很用心的都提了一句话我当时我说哎呀 给华老师增加工作量了提到这套书的签名可以讲个小故事就是当时是这样子

我先加了子安老师的微信后来有一天他跑来跟我说说有一个卖书的群群主说想采购这套书做签名说他不认识我子安老师说能不能把我微信推给他就签个线后来就加了胡老师嘛

没想到会记这么多书当时应该是八本书嘛他后来记了相当于四八三百二十本书当时他给我发那个签名的名单里面其实有很多只签个名字就可以了我在想我既然名字都签了我就至少写一句话吧我找了个周末的时间就给他签了我觉得感觉像被罚签名一样签了好久

发写一百遍写字感觉那个字都不会写了都感觉那个字都变形了拆那个塑封要拆三百多个那个塑封堆起来堆到地上已经像一座小山一样了然后我当时那个周末我感觉我什么都没干就在拆塑封然后签名搞得超级累就痛平快乐这属于

真的是每一本那个比如说糊涂侦探集天哪就是难得糊涂啊对双雄斗志记双雄斗志记也特别有意思它是张碧无先生写的但是呢里面是让大侦探霍桑和另外一位就是这个罗平两个人斗志

他现在同人小说因为张碧无是陈小青的朋友他现在写了一个陈小青的货仓探的长篇的同人故事

这个还有个事就是后期里面写了就是当时他是想让那个货仓失败的是因为很多货仓的读者当时在杂志连载的主编是周寿娟先生女读者据说是给周寿娟写信说这个故事把货仓写得太蠢了我们强烈反对后来作者迫于这个舆论压力就把结尾改了然后

写成霍桑把罗平那个反派那个侠盗给抓起来了结尾给改了一个故事就有点像当年坎德奥尔把福尔摩斯写死了读者要求福尔摩斯复活有点差不多特别好玩民国侦探界的一个饭圈世界对就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那种类似于这种粉丝文化同人粉丝这种文化了就很好玩

对为什么我觉得我特别喜欢看编后记就是因为有很多这种延展的史料之前因为我们也做过一期和罗平有关的节目吧其实是做那个鲁邦三世我听了我听了那期拍就各国其实都在戏坊

就像福尔摩斯一样好像每个国家都会说这是我国的福尔摩斯大侦探霍桑大家就会说这是我们中国的福尔摩斯亚森罗平也是一样就是鲁平好像就是成了我们中国的罗平这样一个代表但是我看华老师整理的资料

我才发现原来这个亚森罗平就在我们中国他有无数个同人化身对就是这个侠盗鲁平只是其中一个就是孙老洪先生的侠盗鲁平但其实还有像张碧无先生就是写双胸斗志里面他也有一个罗平罗平对这个就特别有意思而且还有刘半农先生写的福尔摩斯就很多戏坊之作嘛

去年吧不是还专门出了一本就是福尔摩斯中国奇遇记就是福尔摩斯在中国大家各种对福尔摩斯的致敬有时候我就觉得可能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当年一百多年前原来我们当时整个华文推理华文侦探小说这一块也是曾经那么热闹过

是的因为当时就像你刚才说的我和詹老师去年编的那个福尔摩斯中国奇异剧就当时收录了从清末到民国几十年的时间里边中国作家写的福尔摩斯来中国破案的这个故事里边很多很好玩的故事可能它侦探推理性没有那么强但是它里边

会写到很多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对当时社会进行了一些批判和讽刺就是他们当时的想法是通过一个外国大侦探的这个眼睛来看中国看中国社会的一些种种弊端然后进行抨击和批判导致福尔摩斯出手来反观当时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就这样一个写法所以说当时还是很受欢迎的对这套书还有一个读法啊

大家记得石晨老师他写民国三部曲第一部呢叫《侦探往事》

他就让这些民国大侦探搞了一个我们中国就是民国大侦探对侦探宇宙我们民国大侦探复联对侦探往事里面就让这些大侦探逐一登场基本上都能在华老师编的这套书里面看到他们则有李飞李飞就是一位书生侦探

有霍刚也出来了有侦探胡贤胡贤也在里面还有叶黄夫妇对那个华人探长叶志雄和他的夫人黄雪薇他们逐一登场嘛所以呢在石山老师的侦探往事里面这两个人当时还是原来不认识在石山老师的侦探里面他们两个是因为案子才相识

他那个背景也有就是以这几个侦探为原型民国那个小说里边叶黄夫妇是 40 年代才出现的他那故事背景应该是四五年之后了石老师这个侦探往事小说里边他是改到了 30 年代他改成是法族界的华人警探做了一个改编人物那个原型是用民国作家的这个侦探形象

他根据他小时候这个需要进行了一些身份和一些特点改编其实就是像前辈致敬可能也有一些就是名字上也有一些字的改变就是可能怕有一些涉及到版权的什么东西有一些可能还没公版用那个名字的话可能会

有一些版权上的问题所以说他做了一些名字的改变其实这里面可以提的是那个他里面用了霍桑霍桑的名字他改成了霍森陈晓清先生发的第一篇霍桑探案是 1916 年在新闻报复刊快活灵当时搞了一个叫灯光人影的侦探小说真文所有的小说名字都叫灯光人影当时陈晓清先生也参与了投稿他是发出来的第一篇

这里边有一个侦探文员一案吧就是陈晓清先生他当时说我最开始写的是霍森然后被排版工排错了或者是编辑改成霍桑后来他将错就错就使用霍桑其实我们后来查了当时新闻报那个报纸发现当时报纸上印的就是霍森

但是后来就变成了货仓怎么变成货仓呢其实这个事没有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能表明到底是谁改的怎么改的反正现在通过这个报纸实物证明陈晓清先生他在 30 年代的这个回忆是错误的因为可能

当时那个小说是 16 年发表的他回忆的时候已经是在三几年了过了十几年将近 20 年这个记忆可能出现了偏差但是就是说他这个名字是怎么变的也没有一个定论是谁改的是怎么改变的然后我跟石山老师说说你如果想用霍桑这个角色因为那个霍桑探案他还没公版嘛

怕有一些版权纠纷的话那你就其实可以用霍森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也是曾经霍桑用过的名字然后他就用了这个霍森就是这么有一个典故您刚才说的这一段这个就是做藏书好剧这些老师们一个特别严谨的习惯就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就类似同样的这个场景我们另外一位主播小薇老师因为她也是藏书家嘛她就说过一个几乎一样的就是当时我们做刘以畅先生那一期的时候当时也是说有一些资料说好像刘先生当时见过张爱玲张爱玲投稿吧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场景说也是出自于他们的回忆但是小薇老师就指出来说

后来通过史料的还原就发现并不存在这样的一段疆域就是因为哪怕是当事人他的记忆多年之后也会模糊他可能就记串了这个就是需要通过这些资料书里面报刊杂志等等这些确凿的史料证据去梳理去还原你才可能会发现就是哪怕是当事人的记忆都会出现偏差

关于霍森和霍桑这篇小说发表的时间其实前面一直是错的霍桑他的第一篇《灯光人影》这个发表时间有好几种说法比如说有人说是 1911 年有人说 1913 年还有那个苏州大学的教授他去研究通俗文学的权威他的那个文章里边写的是 1914 年所以后人很多文章都沿用了他 1914 年这个说法但其实

是 1916 年而且它是分了三期连载的从 1916 年底跨越到 1917 年初是分了三次连载我最早看到这个真实的资料是一个日本学者叫池田智慧老师关西大学的教授是做中国

现当代的作品的研究的他当时是一篇论文就讨论的是当时新闻报上灯光人影这个真文的一些情况我是在他那篇论文上看到的他明确指出了这篇发表的时间和到底这篇刊登的时候写的是霍森还是霍桑然后确实是霍森其实这些年做研究一直很关注日本学者的考证的一些成果

近现代的这些小说的考证的一些比如说有些这种笛本的考证其实很多工作都是日本学者在做有一些日本学者他是对中国民国晚清的小说感兴趣的因为他们本身又懂汉语又懂日语然后他们可能会从那个日文资料里边去寻找发现有一些笛本小说是从那个日译本转译过来的就是说他们做了大量的这种工作其实我还是对他们很敬佩的

这几年也认识了一些相关的学者也做了一些交流反正我是觉得他们的工作其实是国内的学者应该关注的只要是你做这一块就清末民国小说研究的人是应该持续关注他们的研究的但可能国内的很多人不太关注我作为一个学院之外的二把刀的研究者反正我还是挺关注的

华老师又谦虚了我还记得就是在中国侦探罗师傅这本里面因为这个可以说是非常早的我们一直都说民国侦探小说这本是在晚清就出来了对 1909 年在图画日报上连载了 154 期没结束就不了之了

对这本里面也是有大量的插图啊就哪怕真的就是你看看图都会是很享受的在这个编后戏里面华老师呢就对写这本书他的署名当然是一个笔名了叫南风亭长这个笔名都很像我们现在的网名对然后就考证这个南风亭长到底是谁华老师在里面就

写了很多就是对这个笔名的考据爬输了大量的资料就说这个南风挺长在哪些报刊上被零星的提到过但是呢虽然被提到过比如说在紫罗兰上面

对当时那个朱毅一个作家评论家他提到但是他把名字写错了是的他说南庭庭长撰的这个罗斯福但是实际上南庭庭长呢他又是另外两位作家的共用的笔名

虽然是疑似之差但是是两个不同的作者然后又继续去找发现在一个震灾一眼名单里面出现了南风停罩但是是不是同一个人这个你又得考证对不好说

对也不好说那从这个南风厅长呢又去找发现有一篇提到的侦探小说就是他在书里面等于是做中作了提到的另外一篇小说叫玫瑰贼那这个是有署名的那又去找这位作者

考证呢说发现这位作者他整个的经历履历好像又隐隐约约的和罗师傅里面写到的很多场景啊你是有暗合的比如说故事里面有很多和官场有关的场景那这个人呢他出身在官宦世家等等就是你好像又有一些蛛丝马迹上的联系

我们觉得好像隐隐约约说那他是不是就是这个人啊有这么多的佐证但是华老师在这篇里面最后还是非常严谨的说那这些其实都是推测如果考证一个笔名的真实身份如果没有作者本人的字数或者是亲信之人的旁证那他就是没有办法证实的这个很难实锤就是我写了这么多我觉得其实也是

废话吧就是写了好多我的一些猜测和一些材料但是只是提供了一个推测的一个可能性到底是不是因为你这个没有实锤的铁证就是说他自己承认过或者是别人说过这个人就是他很难确证所以说只能是一种猜想吧因为我觉得国内好像这种猜想就是相关的其实还挺多的我们只是

觉得可能是但到底是不是我们没法定论就你现在这现有的这个证据不足以支撑他比如说我这里边写到就是说这个人可能懂英语他里边提到了一些英文译名但这种英文也有可能他是问了朋友他朋友告诉他的这个也有可能你说的这个说法只是最大的可能性的一种但是不一定就是这种可能性会有这样一个情况刚才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

通过这个点点滴滴大家可以了解华老师在整理这套书的时候付出的辛苦是一方面但是这个非常严谨的太多反正我是特别感动的读每一篇编后记会觉得收获很多因为里面有很多延展的资料另外就是特别感动

每次我读每一篇好像又是一位老师对我又说了一遍要严谨啊然后一定要认真啊我现在觉得我这个相对来说客观严谨的态度还是

日本学者的受了他们的那个影响就尤其是日本的那个清末小说研究的那个泰斗吧就是尊本兆雄先生他不是之前送了我一本书吗就当时那个在福尔摩斯中国奇迹里边收了一个署名主梦生的写的一个滑稽侦探的故事也是福尔摩斯的一个仿作那本书是他送给我我最开始入这个坑的时候是想

整理国内的这个滑稽侦探小说其中福尔摩斯仿作其实是一重要的一大类然后当时搜集资料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本书国内我查了好多地方都没有然后孔夫子也搜了聊天记录和拍卖记录里面都没有这个书然后我当时在想这个书是不是没有这个书

后来是在尊本赵雍先生的一篇文章里他提到了这个书而且拍了那个书的封面和插图然后我才知道这个书确实是存在的当时给他写了那个邮件就问这本书能不能拍照我想求一个那个电子版然后他当时给我回的是这个书因为是晚清的嘛 190 几年左右的那个书很旧了就不适合复制这种电子版后来他就只拍了一个封面和版权页发给我

就是过了好多年之后就我编的这套书前四本出了之后我给他寄了一套过去应该是在这个给他寄书的这个前后脚这个当口吧突然他联系我说可以把这本书送给我我当时受不受惊因为我当时跟他求这个书的时候说是希望把这个书整理出来能够让中国读者看到嘛后来就一直是因为这个书

看不到嘛后来我这套书出了之后他把这个书送给我了然后我当时也跟他承诺说我一定要把这个书整理出来只不过这个书它虽然是一本书但它那个字数只有不到两万字就是当时晚清的很多小说都是那种小薄册子就是字数很少我在想这个书要整理出来的话我用什么渠道公开呢后来正好是张一彬老师说要编一本福尔摩斯仿作的这个书我说正好这一篇可以收录进来

而且里边它有石敷像那种绣像插图可以把它扫描好插进去就这样这本书终于是顺利地跟读者见面了我也算没有食言我当初跟他说了要把这个整理出来做到了我觉得我也问心无愧了也非常感谢他把这本书就是他觉得这个书我是可以值得托付之人把这本书托付给我了我也很开心很感激他我听到的时候特别感动

我自己是喜欢买书喜欢看书的我才知道这个分量有多重就能把自己的藏书送人我觉得这是特别不容易的因为一个是说会特别舍不得除非是你真的特别认可对方然后觉得那这本书可能送给他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吧特别感动这个是爱书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我在猜想他为什么会把这个书送给我当时跟那个詹老师做活动的时候也聊了个人的想法当时想的是我最开始开始做民国这个系列的时候当时我不是在豆瓣和微博发了一个计划吗计划说是我要开启叫民国催理十一的计划

列了好多想做的事当时尊本先生还把我这个计划截图发到他的那个清末小说研究会的那个网站上说中国有一个叫华斯比的人想整理民国那个侦探小说做了一个预告反正就是他帮我宣传了一下他肯定是知道我想干这个事

他想送我书的时候可能是就是看到我这个书就是我曾经说要搞这个事儿搞成了起码就先出了四本这个书他可能觉得我还算一个靠谱的人吧就是说的事儿确实是做了不是那种就光说不干的

这个是一点然后还有就是当时是通过一个日本一个叫上元湘的学者他帮我中间牵线的他帮我联系的他当时跟我发邮件就是当时尊本先生要把这个书送给我的时候是上元湘老师他发的邮件跟我说的这个事他跟我说尊本先生身体不太好因为他年龄也很大了身体不是很好他说他想把这个书送给我然后问我要一下我的那个通讯方式

我就在想可能这个书对于尊本先生来说他以前已经写文章研究过了可能这个书放在他那里现在价值也不大了但对我来说我是想把这个书整理出来可能对我和中国的读者来说这个价值可能更大一点我在想就是有没有一点像那个托孤的就这本书可能是他的孩子然后他可能有点托孤的那个感觉然后就说这个书放到我手里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吧来询问我然后把书送给我然后我当时也特别

激动真的太感动了收到上原老师这个邮件的时候真的是喜极而泣真的都快哭了就是这个书一本清末的原版的书可能是孤本了因为我基本其他地方都没看到他这样就随随便便就送给我了我觉得我是很受宠若惊的

刚才我们说了很多都是关于华老师在民国推理小说收藏啊整理啊这方面其实华老师也在做国推的编辑出版工作啊比如说《弥托邦》系列相当于是木刻这个我也是从牧神文化嘛出品我就一直在追

还有一个让我特别觉得有心之处啊就整个《弥托邦》现在因为已经出了好几本了出到第四集了吧哦对每一集都会有一个专题比如说第四集我特别喜欢它是一个我们中国的历史推理本来我们都说觉得可能历史推理应该是我们国推的一个

重点发力的方向有那么丰富的历史在历史的缝隙当中插进去做一些解读历史之谜可以玩出各种各样的花来比如说像马伯雍老师他就特别擅长这个领域每期都有一个主题啊密室啊等等包括也把一些设定系引入进来但整个《弥托邦》的最初的起点就是第一本它的主题是中国女侦探

这里面有各位推理作者就是以女侦探为主角写的小说但这里面我觉得特别宝贵的就是最后特别收录了战云斌老师的一个也是一个研究型的那个考据

就是晚清民国侦探小说中的女侦探我是通过这一篇我才知道原来第一位中国的女侦探她是一位笔名叫吕霞的作者她写的但其实最后经过考证这位作者就是后来的史学大家吕斯敏先生是的

这个我当时也很震惊虽然吕希安上年轻的时候也写过侦探小说还是女侦探就很神奇是的是的所以在也能够看出女性在整个推理侦探小说史当中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对我当时看的时候觉得我们国内的当时的这个女侦探形象其实感觉比国外还要多国外我们知道的现在的女侦探可能最熟悉的就是那个马珀小姐其他的好像你说哪个女侦探形象特别突出大家好像没有什么印象但中国当时赵一斌老师这个书里面其实提到了好多女侦探的这个形象所以在当时可能

还是一个潮流吧算就是说大家还愿意写这种女侦探的故事当时还看到一个新闻报纸上发的一个新闻是政府想召集女侦探去办案子当时就是说有一些拆白党上海那个拆白党勾引两家妇女干些坏事但有些场所男侦探男人不太好进的一个地方当时政府要召集一些女性去做这种侦探去进这种场合去刺探去调查

这个还挺有意思可能跟这个侦探形象跟我们这个《褚梨小说》里边的这个女侦探形象不太一样但是说明看书那个时候还是就有一些工作还是需要一些女侦探去做的这里面也有女性假到黄鹰对 女妃的黄鹰角色对对对这些后来也都出现在了石晨老师的《民国三部曲》系列里面对

这个是《弥托邦》系列推荐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因为确实是一个另一种视角《木克》嘛它都是短篇但是因为有这样不同的主题其实也是可以看到我们国推更多的类型和方向今年特别惊喜的就是华尔士这边您开始出小开本就那个文库本了

对文库本当时是这样想法就是因为现在我们发现大家好像阅读那种大布头作品的那个能力在下降就很多人他本来也不怎么读书然后你让他读那种十几万字二十万字的那种大布头他很难看进去然后我们想的就是说因为现在也流行了一些就其他的类型采用小开本的这种形式比如说我记得那个读库读库这些年一直就是也在做一些小开本的书嘛

我们就在想要不要推理小说也试一下因为推理小说也有一些公司也在会把这个开本变小因为它有些作品可能字数没有那么多你如果硬称一本大就是 32 开的书的话可能会很薄就不好看这样的话如果把开本做小的话它可能厚度还是稍微厚一点这样的话也比较好看而且小开本的话你放在小包包里面可能还比较方便携带吧你坐地铁通勤的时候阅读也比较方便

后来不是出了一本接龙小说吗叫那个职场女孩的受难是石成老师他们几个作家写的一个接龙的侦探小说其实最开始策划文库本系列第一本是这个书但是因为这个接龙需要一个人写完第二个人再写这样的话这个创作周期就会很长基本给每人一个月的时间这样的话这个创作周期就五个月它不像你那种短篇集比如说五个人同时写一个月就写好了

所以说这个书虽然是策划的第一本但它是基本是后面才出来的

当时做这套书因为是有个当代的接龙然后我之前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民国的时候当时那些作家比如说程咬青陆丹安赵条狂他们也写过接龙小说叫极锦小说也做过一些侦探接龙的尝试然后当时跟主编商量说都要出一本当代的接龙了要不要就也配套出一本民国的接龙就让大家读者有个古今对照的比较

这样就一拍即合了也做了一本民国的叫《一百年接了个龙》这个名字是我们主编想的是因为选的六篇民国的接龙侦探小说最早的一篇发表在 1920 年

到现在也过了一百年了嘛所以就一百年基勒格隆就是从这本接龙小说到这个师神老师他们这本接龙小说相当于是一个传承所以就取了一个这样一百年基勒格隆这个名字挺搞笑的一个名字但其实是带有一种传承的这个含义吧这套书我们是希望

做一些多元化的创作比如说像无名之猫那篇就是里边是每一篇带点猫的元素和主题我就说这个就给我写了嘛还有叫多元素的那个就是叫奇物质的那个是另外一种玩法给十个常见的日常的元素让作者从这个元素里边选五到六个作为构建推理故事的关键要素然后进行创作这个玩法也还行吧也

也还挺好玩的我觉得我们当时想法是希望用这个文库本多玩出一点花样来吧就是能够尝试一些推理小说创作的多元化的这个写作方式所以才策划了这一套也是想呢文库本价钱如果便宜的话是不是卖的能好一点反正看吧最后这个销量怎么样还很难说现在读书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也能听得出来啊黄老师

为了国推真的是想尽了办法这套文库本我觉得还有一些惊喜之处啊

除了《玩法》之外它基本上是集合了现在国推作家里面中间力量吧基本上都会在这里面见到包括那个《弥托邦》《木格》也是比如说像《职场女孩的受难》这本里面五位作家骆岳华老师石成老师陆秋茶姐姐王嘉俊老师易伯爵所以他们都是

自己都有很多独立作品的然后在这里面做接龙《奇物志》这本里面也是青科老师之前也是写过很多

无名之猫吉丁老师在里面也是有他的作品的还有曼森老师曼森老师特别有意思我去年刚在读酷生鲜上面然后还读到了曼森老师的一篇叫细节里的硬汉他就专门写了一位冷硬派的作家通过他的作品抽丝剥茧介绍了这位作家以及他作品的很多特点就是

一位推理作家去写他喜欢的推理作家这个角度和思路以及就是那种深度那篇我也特别喜欢所以为什么我做这个作家带我读推理系列就是因为

我们普通读者喜欢读是一方面这个是比较感性的但是呢有老师就是能带着我们读就是从专业的角度不管是从创作的角度还是说从学术的角度还是像华老师这样从很多这种考证啊研究的角度这个是特别受益的

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也是跟着华老师又上了一堂课我也是希望通过 Premal 老师这个节目多宣传宣传我们民国这套书吧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对国产推理小说感兴趣的读者也多了解了解我们

好创期的前辈的一些作品能够让你更全面了解侦探小说这个类型在中国从无到有的这个过程吧这个侦探小说是舶来品嘛在当时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来到中国的然后一点点生根发芽一直壮大到今天虽然我们今天也没怎么壮大可能还是个畸形也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其实我们有一些

前辈为了让这个类型在我们中国本土化呀然后一点点那个发展还是做了一定的贡献还是有一定的作品产出的虽然你现在看起来可能比较幼稚但可能在当时来说还是很有新意的就是也希望读者能够看待当时的作品的时候也宽容一点就不要用现在的这个

眼光去看因为你用现在眼光看的话很多古早的作品其实都不太行但我们要把这个作品放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要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的一些作家和读者的一些想法这样去看的话可能这些作品你就能发现它比较独特的地方和有趣的地方我觉得只要一个作品能够有有趣的地方吸引到你我觉得这个作品就是成功的

当然当然而且我觉得是能读出不同的意味出来就是我们总要知道我们自己的根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自己的这棵树是怎么长起来的就像唐探 1900 最后片尾的时候白客就跟他们俩二位就组成唐人街神探吧对秦福嘛就问阿贵说你姓什么来着哎呀他说我忘问了

情夫就说那你就姓唐吧就是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如果是从历史的角度或者说从追根溯源的角度我觉得这条书都是值得去关注的而且这条书真的非常有设计感

因为每次我们请老师来不能白来一趟就还是要留下你们宝贵的个人的这种阅读经验就能不能为我们推荐一下您心目当中作为我们喜欢推理的读者一份必读书单

因为我今天聊的也是民国的和一些国产的作品吧我就推荐国产作品吧就是国外作品就是有些大佬已经推荐了我觉得国产作品我这些年还是看过一些不错的作品可以给大家推荐推荐可能太好了可能会偏向我个人的一些喜好吧

像之前做历史推理就是《弥作邦》第四本故事新编这个系列的时候我当时在想因为我是个人也比较喜欢历史再加上比较喜欢推理考证所以就可能对这类型比较感兴趣就很早年看过一个历史推理一直是我觉得

我很喜欢的一个就是那个野文标野文标就是那个清明上头图清明上头图密码的作者但是我推荐的不是他这本是他在清明上头图密码之前写过一本叫人皮论语人皮论语对后来那个读客再版的时候好像叫论语密码这本书我是很喜欢的一个他是以汉武帝时期然后司马迁写那个史记为线索的一个理智推理嗯

这里面我多说几句啊就是野文彪老师的清明上河图密码我也很推荐但是大家一定要去看原著那个剧我觉得就和书没什么太大关系了但是我为什么推荐这部呢是因为他那个清明上河图密码六本实在是太多了一般读者你可能看两本就看不下去了可能会有这个情况

我真的是一年一本等着它出就是一直是一路追下来了所以我对这套书也是比较有感情的对 但是说如果只看一本的话从体量上来说《论语密码》这本我觉得就还好它字数不太多这本我也读过历史推理里面我也觉得野文彪老师他是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这一部我觉得还有点武侠的那个感觉很有意思

要让我选他最好的一部作品我觉得这个比《青梦上的毒》《密码》还好看就尤其看到最后结尾的时候看哭了就是悲剧那个结尾我哭得一塌糊涂最后好的那这是一本再推荐一本跟民国有关的那就是史辰老师的《侠盗的遗产》哦

这个已经被大家推过好多次了石神老师就是从那个文笔故事架构来说再加上那些民国的背景就可读性很强的一部作品就是可以不当本格推理看但是当时代小说当时代推理什么看也是可以的对其实这个我也展开说两句了节目里面黄老师也说过

推荐熟人或者朋友的作品有的时候是要担一些风险的可能会被说那可能就是因为你们是朋友啊但是我觉得恰恰就是内举不必亲嘛好的作品就是应该让更多人读到对就是侠盗遗产它的那个利益也是一个爱国的利益嘛唐太 1900 很像

就整个作品的完成度包括因为石城老师的时候我是看过很多一路看下来到辖道的遗产是一位作家他整个到了一个成熟期是的还有一个是那个霍彦云老师的就他那本《凶宅》我很喜欢

早期作品也不算早吧曹树岭之前的那个长篇他最新的不是那个空城记吗空城记之前是曹树岭曹树岭之前是这个凶宅这个凶宅我觉得它是那种国产训学的

代表作就是它里面不是讲了跟凶宅有关的古代笔记里面的这个知识我觉得它是这个劝学这个东西和它的轨迹结合是很紧密的不是那种很多劝学就是纯抄资料的那种跟它的故事情节设计是没关系的它这本书里面的那个劝学我觉得是跟轨迹是相关的

为什么我说他是霍言云老师早期作品呢因为他都是真相推理师系列的真相推理师是一个阶段对霍言云老师来说这个有点像一个作家的青春期但是

扫书岭一出慧恩老师已经是带着一代宗室的气质回来了因为这个中间这段时间他做了很多其他的尝试嘛其实中间这段是有一段空窗期的到扫书岭回来的时候有一种整个脱胎换骨接下来控成记那就是一座高山

霍言云老师今年要出新作了我特别期待我也期待我觉得今年的这个原创推理因为那个石老师重生灾事件也快出了嘛马上就出了对陈居系列的完结作大结局这个我也比较期待然后霍言云老师新书也比较期待我觉得今年原创推理这块可能会有一些不错的作品出现今年应该是个大年对因为会有很多新作出来是的

我推荐可能都比较是我的口味的

我再推荐一个香港作家的就不推荐陈浩基陈浩基因为都比较熟悉陈浩基的作品的质量大家都是知道的香港有一个作家叫莫里斯莫文蔚的亲哥哥他写过一个叫《神探福尔自摩斯》这个书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它相当于是个福尔摩斯的同人小说就是那个魔改福尔摩斯故事然后把它背景搬到了那个晚清的香港把福尔摩斯和华盛都变成了中国

中国人他这个系列已经出了繁体版出到第三本了简体版只出了第一本就叫那个神探福尔兹摩斯然后选了六个故事就是根据福尔摩斯的那个原著小说改编的故事我觉得这个书有意思的地方是中国画得非常好是的我看一个读者的评价就是那个读者他觉得他这个书的这个感觉就有点像高罗佩写大藤迪公安的这个

一个外国的故事变成了一个中国本土的故事的一个画用的转变写得非常精彩里边还有一些武侠小说这种感觉我是蛮喜欢的然后它里边有些人物其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它这个故事其实比柯南道尔这个原著更丰满了就里边一些动机和一些历史事件的结合是很巧妙的我个人也很推荐这本书

而且那个这个就这部小说里的福尔摩斯啊然后他不是那个福尔自摩斯吗对他是湘南奇人就按他的设定啊他是我亲老乡他是他就说原籍奉天福中就是今天的沈阳和平区可以的沈阳老乡

因为他在晚清嘛华生取的是声管迪肖的声受伤是在伊犁战争受的枪伤里面很多细节跟福尔摩斯援助对照的细节他做了中国化的处理很精彩第二部我没看完但是看到那个评论说第二部里面最后一个故事是就是最后一案的故事就是福尔摩斯跟那个莫里亚帝追瀑布的故事他在那个地点选的是长麦山的瀑布

就是很中国化的一些场景的转移听您这么说的话我忽然有一个想法就看看咱们有没有可能后面推进一下就是关于福尔摩斯和中国这个话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深挖一下

因为福尔摩斯本身你看刘真老师然后对福尔摩斯是有很多研究的是的已经约了刘真老师给我们讲一讲就是带我们读一读福尔摩斯但是还有一帮就是福尔摩斯和中国比如唐碳对吧咱们其实只是点了一下就是他也是用了这样的一个壳嘛这个可以找湛玉冰老师聊我觉得湛玉冰老师应该比较熟悉下回约西湛玉冰老师

是 张一冰老师他之前在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开了一个专栏叫福尔摩斯连环画画是那个说话的话就是借福尔摩斯这个切入点写了福尔摩斯来中国之后中国这个侦探小说的一百年一些就代表性的作品有代表性跟福尔摩斯有关的这个东西比如说那个连环画民国时期我发现了有很多画连环画的人画过福尔摩斯的同人的连环画

我还逃到了那个基本还有在当时写了一些福尔摩斯的伪作它署名是什么柯南道尔新作其实是中国人自己写的故事只不过当时柯南道尔没有新作了中国人写了一个同人小说然后挂羊头卖狗肉说是柯南道尔的新作有这样的情况就当时福尔摩斯这个文化现象在中国一百年有趣的是詹老师这个专栏说今年也要出书了

那太期待了那我们就能不能隔空邀请一下先就是请张老师张老师这个书出了之后可以找他来做一期也介绍一下这个书然后也是面临聊一聊福尔摩斯和中国的这个故事

张老师要出这个书的时候也问我这个名字叫啥然后我后来跟他商量了一下我也帮他提了点建议后来这本书的那个名字叫福尔摩斯中国变形记就跟那个奇遇记是对照的一个有意思有意思觉得可以我先相当于帮你跟张老师预约一下可以把他叫过来感谢聊一期他的书好呀好呀你看

华老师今天真是没有白来我们的听友然后也是要感谢华老师啊你看奉送了一期这么精彩的节目然后还帮我们预约了接下来可能有重磅嘉宾张老师啊对我们期待一下可以让张老师过来聊聊看对来给我们讲授一下然后呢然后原创的小说我就到这些吧然后我其实还想推荐几本评论类的书研究的书

就今天我们聊的民国这八本书你如果看完了觉得还想更深入的了解一下那其实可以看战老师的那两本书他有两本就是除了他的博士论文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个两个大后本可能一般读者就是看不完就是说他体量太厚了他没法一次性看完的话其实可以推荐他的那个另一本书他的另一本书

《现代与正义》《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研究》这本书其实是脱胎于他的那本博士论文他博士论文是按照一定的体系写的但是他那本书里边

把有一些就像专题性的那个文章给他拿出来然后写的那种像那个论文集一样的形式但是里面语言还是很通俗易懂的就普通读者也是可以看的这本书因为体量比较小嘛就只有 200 多页你就当文章一篇一篇看相当于入门的一个研究的读物吧我觉得还是可以看的

其实这本书里面张老师是就是每一篇啊都和我们整个不光是国推也是和世界的推理史都能接上轨比如说像侦探小说女王的两次来华他是以 20 世纪 40 年代和 80 年代阿加沙他的小说汉译做的一些梳理

对 郑老师这个书作为一个入门的比较深入的了解晚清民国侦探养殊的一些情况这个还是可以看的郑老师推荐两本这个是必推的吧再推荐一本吧威燕老师也是我的一个朋友她是香港的一个学者她写过一个叫福尔摩斯来中国来中国对 这本书

这个应该也是他的博士论文后来是北大出版社出任一个专著他这个我可以念一下我当时给他这本书写的一个短评就是说本书并非以作家作品论形式写成而是以晚清侦探小说翻译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对典型的文本的分析阐述了侦探小说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传播与接受情况

《清末民初》作为新小说之一的侦探小说对公案小说进行了改造在中国得以初步本土化 1920 年代到 1940 年代被划归为民国旧派的侦探小说以程晓清的《货仓探案》和孙了红的《侠盗鲁平奇案》为代表

不断进行着现代性的追求总的来说本书的这两部分都是以现代性为主线贯穿的自己当时读下来的话我觉得第一部分那个晚清时期侦探小说翻译创作对我的启发更大一点因为我可能对民国的相对来说熟悉一点但是对晚清的没有那么熟悉然后看完这个书之后因为魏亚老师就是有一些当时的翻译侦探小说的一些文本进行了

原著和一本的比较然后发现了翻译的一些情况我觉得还是对我来说很有启发的然后这本书其实也可以推荐给就是对晚清民国侦探小说和翻译侦探小说的感兴趣的读者来看一看

我发现邝老师推荐的这几本都是我的案头工具书对这几本我觉得就是詹老师这两本加威亚老师这本其实是最近这几年国内的这个学者研究这方面的比较有成果的著作吧好评也比较多就相对来说是系统一点的研究我就推荐这几部吧都是很有分量的就很厚重的书

以前经常跟石老师聊就说因为国内的现在研究这方面的学者也不太多国内的这个推理小说史和引进的国外写的比如世界推理小说史日本推理小说史什么这种也不太多虽然最近几年渐渐的多起来了但是整体上来说跟日本欧美比还是差很多

也很高兴能看到最近几年有一些国内的学者尝试着去这方面的写作然后加上一些海外的好的这种作品不断地被翻译引进到国内能够让大众读者看到推理小说在世界范围和中国范围是怎么发展变化的就希望

能够有更多的普通读者去关注推理小说了解推理小说的发展的那个历史这样的话可能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之后在读小说之后可能会有一些更好的体验和一些评价就所以说也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学术著作出版和引进吧今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期啊

像华老师这样带着研究资料整理这样的亲身体验做了分享那这个信息量和中间我们能够获取的知识和能量是格外不同的

我最朴素的一个心愿吧一个是希望华老师编的书能够被更多人看到俗称大卖谢谢谢谢另外一个就是我个人的愿望呢就是希望华老师能再来常来关于推理关于这些藏书资料的收集整理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可以挖掘包括我也有很多想向华老师请教的

好的,普尔摩老师你如果后面有一些,如果会找人聊一些谈书收藏啊什么的这种话题,我也是感兴趣的。好的啊。也可以教我。

好的那我们今天这期节目就先到这里如果您喜欢推理欢迎您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那我们也特别期待您在评论区能和我们交流不管是您看花老师编的书还是关于国推关于民国推理小说都期待在评论区我们能够展开更多的交流感谢您的收看

感謝大家 拜拜拜拜 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