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2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2

2025/6/27
logo of podcast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主持人:性别认同并非简单的生理区分,而是一个从生理到社会逐步演变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天的遗传因素和激素水平,以及后天的教养和成长环境,都会影响性别认同的形成。在幼年时期,性别认同与外表的关联并不稳定,这种关联是随着进入社会以后不断强化的。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性别认同障碍。例如,单亲家庭中缺少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子女成长后可能表现出跨性别的特征。因此,理解性别认同需要综合考虑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了性别认同的形成过程,从生理因素(激素水平)到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文化环境),解释了性别认同障碍的成因。
  • 性别认同是一个从生理到社会的逐步演变过程
  • 先天遗传、激素水平、后天教养和成长环境都会影响性别认同
  • 性别认同障碍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例如出生前激素水平异常或后天教养环境异常

Shownotes Transcript

下面呢我们将进入人的青少年和成年时期这是毕生发展心理学当中人的心智全面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心理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又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呢我们接着来为您解读博客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第二部分怎样用毕生发展心理学思维来理解和解决成年人生活当中的常见问题

在上半部分我们讲到了人的性格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人的道德感是后天形成的跟后天教育有关早期的依恋发展会塑造人成长以后的安全感分离焦虑是早期依恋的典型表现

当孩子长大会慢慢的淡化父母要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被关注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馈另外魔幻思维是人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这个阶段叫做前运算阶段人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还不够成熟

之前提到过毕生发展心理学是把人的一生作为考察对象的他研究的是从人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所以在上一期介绍儿童阶段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这一期将进入人的青少年时期并慢慢的过渡到

在这个阶段也就是人逐渐的社会化的阶段这个过程啊会出现哪些新的问题呢比如人的性别认同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人在成年后选择职业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爱情是怎么从最初的激情到长期的陪伴等等常见的问题

本期的音频我分别会从性别认同职业选择情感和自我认同四个方面来为您讲一讲怎样用毕生发展心理学思维理解和解决成年人生活当中的常见问题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的来说咱们先来看第一个观点性别认同是一个从生理到社会逐步演变的过程你可能会觉得性别嘛非常简单人生进来不就分男孩女孩吗

实际上还真没这么简单进一步来说如果单纯的只谈性别它是一个生物学上的问题但如果说到性别认同可就是一个心理学甚至是社会学上的问题男人为什么认为自己是男人呢女人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女人呢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不认同自己的性别想要实施变性手术呢从毕生发展心理学角度看都有深刻的原因

动物实验表明出生前服用雄性激素会让更多的哺乳动物增加攻击性并抑制母性的哺育行为在人身上也有类似的体现比如婴儿期男孩通常比女孩主动性更强女孩比男孩更敏感善于观察自己的情绪成年以后女人往往比男人有更强的语言能力男人则是空间感和逻辑思考能力更突出

不过这些并不能成为性别认同的唯一因素在一些文化里比如说泰国的一些家庭男孩从小就被当成女孩培养他长大以后就会体现出了更多女性化的特征甚至在心理上也认为自己就是女儿身

而夏威夷的一些原住民也有两婚人的概念他们认为人身体里同时生活着男女两个灵魂只不过有时候男人的灵魂出窍就表现为男人女人的灵魂出窍就表现为女人毕生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幼年时期就形成了一些性别角色的概念但这些观念还不够稳定比如说六岁以前孩子看大人给布娃娃换上了另一种性别的服装

就认为布娃娃的性别变了这个时候啊她还没有把性别和外表建立起稳定性的关联只是简单的认为性别和外表有关这种关联是随着人的成长慢慢塑造出来的这其中既包括了父母老师同伴也包括整个社会的大环境

比如在很小的时候男孩拿到的玩具通常就是汽车变形金刚女孩拿到的通常就是芭比娃娃漂亮的小衣服等等父母也会有意识的强调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因此经过类似家庭教育的孩子走到一起就形成了性别隔离也就是说男女之间就已经不只是单纯生理上的区别在社会交往上也形成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现象

据统计在六岁左右孩子和同性别的伙伴在一起玩的时间比和异性伙伴在一起玩的时间要高出了三倍这样啊之前的性别意识就逐渐的被浅化了比如当男孩玩娃娃女孩玩汽车就可能招来同伴的

这样性别认同就慢慢形成了

不过这种最终的性别认同也不是绝对的通过刚才的分析啊你可以看到性别认同是一个从自然到社会的完整过程这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后来的性别认同障碍比如说

一个人在出生之前体内的激素的水平就是和其他胎儿不一样或者在后天的教养环境中孩子经常被当作另一个性别打扮等等最常见的就是在一些单亲家庭当中如果这个家庭长期的缺少父亲或者是母亲的角色子女成长以后很多时候也往往会体现出一些跨性别的特征比如女孩子表现的大大咧咧做事鲁莽而男孩子心思细腻多愁善感

这就是今天我们来讲的第一个观点性别认同是一个从生理层面到社会层面逐步演变的过程人的性别认同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天的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后天的教养和成长环境都会影响性别认同的形成在人的早期还不能

同一性

同一性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人把跟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和别人不一样的自我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呢说白了呀其实就是三个字我是谁

在处理我是谁这件事上毕生发展心理学提出了同一性构建的问题他所关注的可不是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出生这样的表象而是涉及了你在人生发展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比如说性格理想

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并且这个维度啊不止于现在它还包括了你的过去和未来你是靠什么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的可以说这里的同一性构建是把考察的视野放到了整个宇宙当中来寻找那个唯一的你为什么同一性构建这么重要呢往深了说啊它是一个人生存意义的哲学问题作为通俗化理解这也是人获得幸福生活的关键

如果一个人对我是谁的问题长期搞不清他就很容易出现做事情浅尝者止漫无目的甚至消极处事等等不良状况这么说啊可不是危言耸听根据统计研究就发现同一性不稳定的人群遇到事情通常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们不

那么既然统一性构建这么重要它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就是说人随着成长本身就能够做出一定的自我调节比如说人在少年时会用一些人格特质来描述自己比方说聪明有才干贪玩等等但这个时候呢由于思维的局限还不能把

这些特质整合起来形成对自己的完整判断他们会经常搞不清我到底是聪明呢还是贪玩呢用成人的视角看这俩明明就不矛盾嘛可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这偏偏就是他们经常困惑的

并且随着社交圈的扩大和老师同学家长小伙伴等等不同人的相处表现出的状态啊也不一样这个时候呢这种困惑还会加深他们会经常因为哪个是真正的我而感到矛盾

不过这种矛盾通常在进入成年以后就得到了化解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人开始学会分情况讨论比如一个人可能会说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很健谈因为他们喜欢听我说话但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很沉默因为他们老是不认真听我说话你看啊健谈和沉默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特质但这个时候人已经能够根据对象的不同来分情况进行看待了

还是刚才的那个问题哪个是真正的我呢应该说两个都是只不过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而已就这样理念信念价值观这些元素经过一系列恰当的整合人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评价系统这个系统

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词汇同时也包括了将要做什么遇到挫折该怎么办等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有了这些之后人才能够从从容的应对今后的更多困难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在很多研究中就发现在家庭环境当中孩子如果和父母关系过于紧密往往会造成同一性构建困难因为一旦父母的意见长期占据主导用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取代他们自己的探索就会延缓孩子同一性构建的过程

比如父母经常说你就是这样的人什么什么事啊就应该怎么办这些都会打断人本来应该有的自然探索的过程所以统一性构建是一种整合能力但在整合之前要先形成多维度的标准才能从不同方面去认识自我

那作为父母要在保持亲密关系的同时给孩子一些自由度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作为学校的老师也要在适当的时候多组织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鼓励从不同的价值观去理解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开放的氛围里真正的找到我是谁这就是今天给您讲的第二个观点同一性构建是人幸福的关键同一性是心理学的专业术语简单理解就是我是谁

同一性构建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随着成长本身能做的就是一定有能做出一定的自我调节人在少年时会用一些人格特质来描述自己但由于思维局限还不能把这些特质整合起来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人学会分情况讨论形成评价系统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一些自由鼓励从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去尝试探索

下面来给您讲第三个观点职业选择是人社会性人格的完善从家庭学校到工作岗位是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最终的职业选择上会达到一个小高峰这个时候人开始全面的接触社会思考未来人格会得到不断的丰富按照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人的

如果

如果你问一个孩子长大了以后想做什么呢他们可能会说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想当艺术家不过啊这还很难说是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很多持续多年的心理学实验当中通过追踪调查的数据显示人在幼年时期说的长大要做什么和今后从事的实际职业几乎啊没什么关系

但是到了 11 到 16 岁左右人进入了青少年期这个时候他们说的话往往就靠谱多了一方面是因为接触到的信息更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的心智慢慢成熟开始思考今后的人生方向这个时候对职业的考察就开始融入了兴趣因素比如说有的人就说今后我想做医生那他几年以后还真有可能就做了医生在

20 岁前后人基本上全面的就进入社会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考也更趋于平衡他们会逐渐的缩小职业的选择范围把兴趣性格和现实经济因素进行权衡

因为人的性格有不同类型,在考虑今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时,很多人会基于性格对一些职业产生偏好,比如说对一些进取性人格,勇于冒险相对强势,你让他非常的安逸在一个地方做机械重复的工作,他可能真的就坐不住。那反过来呢,对安定型的人,从事那种波动性较大的行业,比如说销售,他就会觉得压力太大,而最终选择更换职业。

很多老人可能就会说年轻人心浮气躁不踏实工作但实际上从早期的初步就业到中期离职再重新调整方向同样是对人格的完善几十年前之所以各种职业相对稳定是因为在当时无论可选的范围和自由度都没那么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行业不断涌现年轻人可选的更多这种磨合也就越来越频繁的出现

根据一项统计调查工作两到三年时往往是人职业发展最不稳定的区间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年轻人基本能够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这份工作无论是继续的坚持下去还是换下一份工作这都是对自身的探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调整以后人就会慢慢的

继续完善自身的社会性人格他们需要知道怎样做好本职工作怎样和同事相处怎样跟领导打交道等等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增加成年人开始形成更全面的自我评估比如在一些组织里怀有很高抱负的年轻人必须经常的下调自己的期望因为他们会逐步的认识到职场的结构是金字塔形状的高层管理的岗位毕竟只占少数

必须平衡最终诉求和现实的关系才能保证心理上的安定也能让目标感更强

在一项针对美国电信公司的调查当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晋升机会较多的男性把重心转向家庭的年龄往往比那些晋升机会少的男性更晚一些因为对于后者来说反正也上不上去了那倒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享受生活这是他们在工作之外形成的另外的一种平衡

这就是今天给您讲的第三个观点,职业选择是对人社会性人格的完善,从家庭、学校到工作岗位,是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从早期的幻想到后来的现实,和信息获取和认知能力都是有关的。人会基于性格对一些职业产生偏好,会通过初步就业,了解真实喜好之后再重新调整方向,这些都是对人格的完善。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调整以后人就会慢慢的安顿下来继续的完善自身的社会性人格下面给您讲的第四个观点从激情到陪伴的转变是爱情的正常状态除了工作感情生活会严重的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其中爱情可能占比最重

对毕生发展心理学来讲无论是怎样的爱情他们最终都会遵循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从激情到陪伴的转变在爱情刚刚开始的阶段巨大的性戏也是非常强烈的这个时候尽管人存在理智但往往爱恋的欲望会占据主导对正处在恋爱阶段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对方怎么看怎么好但慢慢的

这种激情之爱的强度就会减弱逐步的让位给介于爱情和亲情之间的亲密关系过渡到陪伴状态你

你可能就会觉得这是不是就代表感情变淡了呢实际情况啊恰恰不是这样如果换一个角度把人类的爱情啊放在整个生物进化的大视野下看其实啊激情只是个副产品而陪伴才是占据主导的比方说在史前时代人和自然界各种的天体做斗争当时的男女啊在一起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繁衍后代照顾后代在对外狩猎和对内家务方面分工协作

但是想一想如果单纯为了这么实用的目的未免太单调了又怎么能高效的组织起男女搭配的共同体呢这个时候最原始的激情就进化出来了性的吸引作为了一种强大的动力把男女两性结合在一起也让本来相对松散的人类组织可以形成一个个有序分工的小团体人类种群的繁衍和补育后代的能力也就因此大大增强了

再然后呢随着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个早期进化痕迹就被保留下来了到了现代社会虽然早已经过了刀根火种的时代但两性仍然会被性的吸引所左右只不过这个时候加入了更多的理智因素所以无论是史前时代还是当代陪伴的爱都注定会占据绝大多数的时间也就是说激情转变为陪伴不是感情变淡而是自然规律

根据一份心理学调查报告显示在结婚一段时间以后夫妻双方热恋的感觉就会逐步的减少这已经是一个客观现象这个时候如果采取消极行为就会导致对婚姻的不满甚至就是离婚但对于沟通比较好的夫妻他们会说比以前更相爱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诀窍就是建设性的解决冲突比如说直接表达期望和诉求耐心倾听澄清问题互相妥协

而在另一项的跟踪调查中心理学家就发现成年人和伴侣的关系会受到童年亲子关系记忆的影响一般早期依恋阶段发展顺利的人在成年以后也能够很好的度过这个从激情到陪伴的阶段而那些在依恋阶段存在障碍的成年人在感觉到激情慢慢消退时也会表现出较强的受挫感

那么既然知道了激情早晚会转为陪伴该怎样处理好这种转变呢作者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说为两人的关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安排好两个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在适当的时候表达爱让对方可以感受到你奉献的态度也鼓励伴侣做出反馈在伴侣感到悲伤的时候给他多一些陪伴在情感上给予支持

这就是这部分给您讲的第四个观点从激情到陪伴的转变是爱情的正常状态爱情刚刚开始阶段性吸引非常的强烈但慢慢的激情之爱就会减弱逐步的过渡到陪伴状态但这并不代表着感情变淡了因为从生物进化的视野看陪伴才是常态所以要顺利度过这种转变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在情感上给予彼此支持

总结这就是第二部分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第一性别认同是一个从自然到社会的过程人的性别认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天的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后天的教养和成长环境都会影响性别认同的形成在人的早期还不能把性别和外表建立起稳定的关联这种关联是随着进入社会以后不断强化的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性别认同障碍第二,同一性构建是人幸福的关键同一性是心理学专业的术语简单理解就是我是谁同一性构建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随着成长本身能做出一定自我调节

人在少年时会用一些人格特质来描述自己但由于思维局限还不能把这些特质整合起来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人学会分情况讨论形成评价系统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一些自由鼓励从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去尝试探索

第三职业选择是对人社会性人格的完善从家庭学校到工作岗位是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从早期的幻想到后来的现实和信息获取及认知能力有关人会基于性格对一些职业产生偏好会通过初步就业了解真实喜好之后再重新调整方向这些都是对人格的完善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调整以后人会慢慢的安顿下来继续完善自身的社会性人格第四从激情到陪伴的转变是爱情的正常状态爱情刚刚开始的阶段性吸引非常强烈但慢慢的激情之爱就会减弱逐步过渡到陪伴状态但这并不代表着感情变淡了因为从生物进化的视野看陪伴

才是常态所以要顺利度过这种转变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在最后的一部分音频中我们将进入人的中年老年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将面临身心的衰老中年危机甚至死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待这些问题毕生发展心理学又是怎么看的呢我们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