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者的使命》在内容上更具有逻辑性和可读性,能够准确概括两本书的核心内涵。
费希特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希特勒和黑格尔,尽管希特勒曲解了他的民族主义观点。
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服务于全人类,而非德意志民族本身,他的目标是德意志民族带领全世界人民。
费希特是黑格尔的启蒙者,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费希特的启发。
‘自在的人’是指去除所有附加条件后的人的最原本状态,是费希特哲学世界的基点。
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绝对完善,即理性自我与感性自我的统一。
关键在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文化是实现理性自我与感性自我统一的良药。
社会是发展和传播文化的前提条件,每个人通过社会分工实现天资的充分发展。
阶层是文化快速发展的前提,它通过社会分工使每个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最大化文化发展。
关键在于每个人都要有使命感,认识到自己的天资并充分发挥,以推动文化的发展。
学者是最具全局性和前瞻性的职业,他们的使命是发展科学和文化,保障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
费希特的哲学体系是在欧洲启蒙运动背景下构建的,他对人类的理性能力抱有乐观态度。
费希特的思想提醒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应选择理性的生活方式,通过教养完善自己。
发表于 1800 年
两部作品看似主题不同,但在内容上,《论学者的使命》这部作品涵盖了后一部作品的很多内容,并且也更具有逻辑性和可读性,所以我们读《论学者的使命》能够准确的概括和理解两本书的核心内涵。当然,如果你对后一部作品有兴趣,也欢迎你去阅读原书的后半部分。
这本书的作者费希特是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古典哲学家在 1794 年发表《论学者的使命》系列演讲时他的哲学代表作还没有面世但主要的思想已经构建完成
这一系列的演讲可以说是他哲学思想的第一次公开预演你可能会问菲希特这个名字现在已经很少出现了为什么我要花半个小时来听他的哲学思想呢有一个事啊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哲学思想曾经深刻影响了两个世界级的重要人物
一个是臭名昭著的法西斯主义者希特勒一个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极大称者黑格尔
咱们先来说说希特勒和菲希特的关系希特勒曾经声称他的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菲希特其他哲学家例如康德大多都是非常纯粹的书斋学者一心想用文字和逻辑来构造自己的哲学世界而菲希特却是一个十足的行动派他不仅要用文字来构造哲学世界还想用行动来落实它
那么他想的办法之一就是首先把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民族统一起来,再由德意志民族带领全世界人民。这个想法在这本书里就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因此菲希特也被认为是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不过他的民族主义服务的不是德意志民族本身,而是全人类,是一个远大的哲学目标。但希特勒却曲解了费希特的观点,他觉得费希特的意思就是德意志民族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必须要消灭犹太民族等其他劣等民族才能保证德意志民族的纯洁。
咱们再来说说黑格尔和费希特的关系,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而费希特正是黑格尔不可或缺的启蒙者。德国古典哲学是由康德开创的,他的目的在于整合之前松散的哲学体系,这个任务非常的艰巨,以至于过了 20 多年,才在黑格尔那里得以完成。
在黑格尔哲学以后,西方近代哲学才得以终结,走进了现代。如果没有黑格尔的哲学,整个现代西方的思想世界将面目全非。不过,黑格尔哲学不是光凭自己的努力空想出来的,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蒙者,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费希特。
费希特完美的继承了康德的哲学思想发现并且弥补了康德的漏洞才进一步的启发了黑格尔费希特衔接起了这两位大哲学家是成上起下的关键人物他确实非常值得你了解
除了影响过这两位历史重要人物,费希特的哲学尤其是这本书还有一个功能,想必你会很有共鸣,那就是可以帮助你重新审视自己。你可不要以为这本书只是讲学者的,这本书一共有五讲,在第四讲才开始谈学者,前三讲都在讲述自在的人的使命和社会的人的使命。
自在的人其实就是人最原本的样子就是单个的自然状态下的人没有物欲的裹挟没有人情世故的束缚当你只是你自己的时候你应该为什么而活呢这就是所谓的自在的人的使命这个使命啊永远都不能忘掉如果你忘掉了你就是在背离你作为人的身份
用再狠一点的话来说,你就没有了做人的资格,而社会的人是说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每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群体里面,要想实现自己人的使命,就必须要依靠其他人的帮助,也需要帮助其他人,这就是社会的人的使命。自在的人和社会的人这两个概念非常的重要,这里就先说这么多,我到后面还会为您详细的讲述。
总而言之呢这本书不仅是在讲学者的使命更是在讲人的使命即使啊不是学者你也有必要去了解这本书它可以使你收获一种哲学的视角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身份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而收获一种理智清醒的生活方式在一开始我就说过论学者的使命系列讲座是菲希特哲学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1794 年 32 岁的菲希特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获得了人生当中第一份体面的工作由于他完美解读了康德被耶拿大学聘为了老师负责主持康德哲学讲座 5 月他连着举办了无常讲座也就是这本书收录的内容接下来我将通过三个问题来带你了解这本书
菲希特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哲学世界呢这个哲学世界具体怎么搭建呢搭建完成以后怎样让这个哲学世界有效运转呢
咱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菲希特要建立的哲学世界,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绝对完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天资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克服矛盾,实现统一。我之前说过,菲希特哲学属于德国古典哲学,而古典哲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有很完善的体系,而体系则一定要从一个明确的基点开始发展。
在菲希特这里这个基点就是我在一开始就提到过的自在的人
自在的人和我们平常意义上理解的人不一样在菲希特看来人有两种状态最原本的人和处在日常生活里的人包括自己在内我们平时面对的人都是生活在日常的琐碎里面每个人被漂亮的衣服精致的餐食温暖的房屋纷繁的社会关系所包裹而人最本来的面目已经被这些日常琐碎遮蔽掉了
那么人最本来的面目是什么样的呢对菲希特来说最原本的人就是自在的人是人去除了身上所有附加的条件以后剩下的最本来的样子它是菲希特构建哲学世界的最根本的出发点你可以跟着菲希特来想象一下现在的你没有衣物的束缚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必须完成的学业和工作你会是什么样子呢
菲希特会告诉你这样的人一定是孤立的是离群所居的是不与任何其他人发生关系的接着菲希特又说即使是这样赤条条什么都摆脱了的人也不是了无牵挂什么都不想的他和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感受和思考世界所以自在的人就包括感性和理性两个属性感性的那部分负责感受
只能去感受外在世界没有任何主动性理性的那部分负责思考他可以认识并且改造外在世界按照这个标准自在的人在菲希特那里就被分成了理性自我和感性自我两个部分
厘清了自在的人这个概念以后,从这个极点出发,费希特确立了自己哲学世界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人必须成为自己。这话听起来有些废气,什么叫做人必须成为自己呢?简单解释就是,人应该是为了内在的自主尊严而活着,而不能是为了外在的附加的东西活着,否则就会被外在事物所困扰,反倒把最宝贵的内在世界给丢掉了。
作为康德的追随者菲希特非常赞成自己的偶像说过的一句话人是目的
这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人必须成为自己这个观点,就好像你是一粒种子,这个种子里蕴含了一棵植物在未来的可能性,就是变成一棵大树,但问题就在于这棵种子它并不必然成为大树,可能成长的过程当中被人砸了一下,或者它根本没有遇到合适的土壤,再或者它长大之后就被砍掉当柴烧了。
但是不管真实情况怎么样,它如果获得机会成长的话,应该成为一棵树,成为树就是这棵种子的使命。所以,按照这个道理,菲希特就认为,自在的人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理性自我必须与感性自我一致,那么这个哲学世界的目标就确定下来了,就是每个人自我的绝对统一,换句话说,就是在人身上能够实现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统一。
在确立了哲学世界的目标之后,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这个目标怎么落实呢?怎么搭建这个世界才是对的呢?菲希特发现,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文化为什么关键呢?因为它是实现理性自我和感性自我统一的良药,
我来帮你分析一下,首先,理性自我需要觉醒,人天生就有理性,但是问题就在于,不是每个人都能感知到自己的理性,理性是需要觉醒的,而且理性什么时候觉醒,能觉醒多少,根本没法保证。其次,感性自我根本不听理性自我指挥,感性自我是受客观世界决定的,外部世界给你什么刺激,就会条件反射一般的做出什么反应,
更麻烦的就是理性又不能直接的指导感情自我所以感情自我要和理性自我实现统一必须首先让理性自我觉醒让理性自我拥有改造外在世界的能力通过外在的世界从而影响到感情自我间接实现了两者的一致
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呢答案就是文化只有文化可以让人的理性觉醒也只有文化可以教给人用理性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所以如果想要实现每个人的绝对完善建成理想的哲学世界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想通这点之后呢费希特就开始着手搭建他的哲学世界了
首先每个自在的人必须组成社会这是发展和传播文化的前提条件客观世界浩瀚无垠有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等等不同的领域每个人的天资又各有不同高矮胖瘦、美丑也都不一样对于单个的人来说在有限的生命里根本没有办法完全掌握关于客观世界的全部知识更谈不上用理性全面的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绝对统一
假如只是每个人各自为战,凭借自己有限的理性,一点点的去认识和改造无限的世界,除非长生不老,否则最后的结果一定就是每个人都累死了,收获极其有限。所以,人和人必须要组成社会,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施展自己的天分,发展出独特的文化,通过教化把自己获得的文化传达给其他人。
与此同时也接受别人的教化这样啊就能建立一个伟大的共同体实现人类的共同完善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其实啊就正在费希特描述的这样的社会里在当今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降临到社会上面对的就是高楼大厦和百有马路再也看不到没有经过开发的自然界我们看到的是在从事不同工作的人群正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开发自然界
供其他的成员使用许多本来应该由我们自己做的事情已经被完成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直接的改造自然界就可以享受非常愉快的生活了
我们单纯依靠社会已经拥有的成果就可以超越自己天资的局限实现比较全面的发展所以要发展文化必须要有社会这个条件今天的我们其实已经具备了其次这个社会必须要有阶层这是实现文化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这里说的阶层啊,可不是阶级,它是按照社会分工的不同给每个人做出一种平等的划分,在阶层社会里,人和人之间只有擅长领域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为什么只有实现分工,只有在阶层社会里文化才能实现快速的发展呢?
原因就在于每个人天资不同,你擅长抽象思维,他擅长形象思维,你身强力壮,他灵活巧妙,你数学 100 分,他语文 100 分,这些不同的天资都在说明,每个人只有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才能做到最好,文化只有在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现在社会分工非常的复杂,每一个人处在社会当中,都在努力的寻找符合自己天资的工作,可能一个人做学者很平庸,但是如果他烤面包很厉害,他就应该去做面包师,可能一个人踢足球不行,但是他画画就很好,他就应该去做一个画家,
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领域找到符合自己天资的工作,只有每个人充分发展自己的天资,相互给予,相互获得,社会才不至于停滞,否则只能离绝对完善这个目标越来越远。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菲希特哲学世界的目的就是绝对完善也建好了哲学世界的基础设施就是阶层社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让这个哲学世界运转起来而运转的关键就在于每个人都必须要有使命感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也是菲希特这场演讲的重点建议你不要离开仔细的收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目标我们有了基础设施也有了哲学世界可以开始运转了而有效运转的关键就在于人
人是不是能认识到自己的天资呢?是不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阶层呢?是不是愿意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天资创造优秀的文化呢?这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首先,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认识到自己的天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敢面对自己的天资。
有的人其实天生对艺术有敏锐的感知力,但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音乐或者是绘画,可能就只能在闭塞的乡村里生活一辈子。有的人其实擅长种地,擅长开车,但是可能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农民和司机收入不高,导致他们也就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天资。
其次即使认识到了自己的天资也不能保证这些人真能找到适合自己天资的阶层这个问题在当代的社会就非常的明显在当代社会里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多人的职业并不是完全由自己决定而是父母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者大学学的什么专业毕业就去做什么工作个人也很少去反抗
因为这个时代分工越来越细致,换工作的成本也是越来越高了。最后,即使认识到了自己的天资,也能找到适合自己天资的阶层。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发展自己的天资呢?现代社会压力那么大,类似佛系、小确幸等生活理念就开始流行了。
很多人只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和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的简单生活主动放弃了发展自己的天资避开公共生活这些例子都非常的常见
但是想想,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这个样子生活,哲学世界即使不能说是瘫痪,也只能说是勉强维持运行,更别说实现哲学世界的目的了,那怎么办呢?菲希特就说,使命感,只能靠使命感,每个人必须要意识到自己身为人的使命,意识到自己身处阶层的使命,以使命感作为驱动力,才能实现整个哲学世界的有效运转。
人的使命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开始我们提到的自在的人的目的,也就是理性的自我和感性自我的统一。换句话说,就是自己决定自己怎样生活。从你离开母体开始,你的成长就是自己的理性和感性逐步统一的一个过程。你接受教育,参加劳动,和别人交往,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人的使命,而不是被。
当然人的使命的实现必须要在阶层里才能实现所以每个人也必须对自己身处的阶层有一种使命感如果你是一个程序员你的使命就是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资研发更多的程序
如果你是一个厨师,你的使命就应该是研发更多的美食,如果你是个艺术家,你的使命就应该是创作更好的作品,当然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在为了文化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改变。
实现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的统一。在这么多的使命里,费希特格外重视学者的使命,因为在他看来,学者是最具全局性、最直接、文化打交道的群体。与其他的阶层不同,学者工作的对象就是文化,他们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类理性的全部可能性,研究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边界。
学者也最具有全局性,他们站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高度,研究人类社会当前所处的阶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学者是最具前瞻性的一个职业,他的使命是保障整个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保障每个人的天资得到平等并且持续的发展。
在菲希特看来学者的重要地位是其他任何阶层都不能替代的学者应该把发展科学和文化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帮助人们摆脱愚昧的状态学者要把自己获得的知识真正用于造福社会不能顾名钓誉把知识变成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手段学者应该成为他的时代道德最好的人言传身教从而提高整个人类的道德风尚
总结到这里啊论学者的使命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就为您讲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总结一下论学者的使命系列讲座是作为费希特哲学思想的第一次公开预演这场系列讲座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世界
这个哲学世界以自在的人为基点,把人的绝对完善作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费希特把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作为关键,以使命作为驱动力,构建了一个每个人天资都得到充分发展的阶层社会。
菲希特哲学体系的构建是在欧洲启蒙运动大背景下对人类的理性能力抱有乐观心态的情况下完成的他相信人类不仅可以实现在自然上的进步也可以实现社会生活上的进步最终就实现人本身在精神上的完满也就是人的绝对统一
菲希特 200 多年前的著作固然不能直接为我们所用但是大致了解了一些他的论证和基本观点对我们了解他艰深的哲学体系了解他的民族主义思想都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更为重要的就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给我们如何生活指出了一条理性的方向我们要清楚自己作为人在这个世界可以选择堕落下流也可以选择佛系生活这是个
个体的选择问题但是为了一个更好的社会其实每个人都应该竭力的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通过教养来完善自己在学习费希特哲学思想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费希特身上学习他坚韧不拔的品格他是哲学家更是革命者
在耶拿大学任教的五年之中,他一直饱受来自于封建王国的各种指控,最终失去了在耶拿大学的教授职位,学术生涯步履艰难。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学术观点,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立场和处事态度,因为他坚信这才是符合理性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