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2024/12/28
logo of podcast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 本书探讨了从人类学会用火到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说这段漫长时期内人类思想观念的演变。作者彼得·沃森以“灵魂”、“欧洲”、“实验”三个关键词概括了人类思想史的核心内容。 首先,关于“灵魂”,作者认为人类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探索贯穿始终,轴心时代以及此后多次“内心转向”都体现了对灵魂的追问,不同文明对灵魂的理解和追求方式各异,但都为人类思想进步提供了动力。 其次,关于“欧洲”,作者指出欧洲的崛起并非必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体性”的产生至关重要,它体现在宗教、艺术、文学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而欧洲独特的权力结构——教会与世俗国家权力之间的制衡——为个体性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最终孕育了现代文明。 最后,关于“实验”,作者强调了实验方法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实验方法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开始摆脱权威,以理性思维和实证精神探索世界,这为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总而言之,本书从“灵魂”、“欧洲”、“实验”三个角度,展现了人类思想观念的演变历程,以及不同文明在认识世界和自身方面的独特贡献。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灵魂概念在人类思想史中如此重要?

灵魂概念为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次的内心转向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承载了问心的传统。每当人类历史上产生重大的精神危机,总会有伟大的哲人、思想家站出来,主张回到内心,以前进的态度和自我克制,去探索人类内心应当秉持的最高道德原则。灵魂概念为人类思想观念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变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欧洲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是什么?

欧洲是公认的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其崛起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意外。欧洲社会在公元1050到1200年间发生了个体性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人的心理层面,重视人自身,把人自己作为目的,而不再看成是为了达到崇高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欧洲的特殊社会结构,包括教会和世俗国家的权力制衡,为个体权利以及独立商人阶级的成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实验方法在科学革命中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方法为科学革命注入了灵魂,意味着一种观念层面的转变。在实验方法诞生之前,人们想要了解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去问权威人士,而不是自己去寻找答案。实验方法的出现意味着求知者可以自己提出命题或假设,然后通过搜集资料和数据来验证。科学研究通过不断的质疑和修正错误来逼近正确,科学知识的每一次积累和进步都有着坚实的基础。

轴心时代对人类思想史的影响是什么?

轴心时代多元的思想成为人类观念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当时亚欧大陆上的几个主要文明,如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印度文明、华夏文明,在短短的300年里出现了一批大师级的思想家,为之后2000多年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着营养。这些思想家通过重新审视灵魂与内心,为人类思想观念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变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个体性产生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个体性产生使得欧洲社会开始重视人自身,把人自己作为目的,而不再看成是为了达到崇高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个人不再只是集体的一份子,个人的感情、性格、个体的快乐和悲伤不再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甚至需要抛弃的东西。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现代社会权力观的诞生,并为个体权利以及独立商人阶级的成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了思想史的三大核心问题:人与世界(认识物质世界)、人与人(人际关系)、人与内心(自我认知)。作者以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的“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来比喻这三个核心问题,引出本书的核心论点。
  • 思想史的核心问题是人与世界、人与人以及人与内心的关系
  • 作者用“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来概括这三个核心问题
  • 这三个问题贯穿了整部人类思想史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好,本期我来为您解读的是一本九十万字的《大捕头》书名叫做《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从名字来看这是一本历史书但这本书和我们平时读到的历史又不太一样它不太关心历史上帝王将相们的故事也不怎么关心国家兴衰的命运

这部特别的史书关心的是思想发展的历史是从古到今一代代的人类头脑里在想什么事情这些所思所想是因何而起的又是因何而变的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分钟里,我就带你一起走进这一代一代的人类大脑里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从人们最懂得生火做饭到十九世纪末,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说,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这个物种是怎么一步步长成现代人的模样,形成现代人独特的心灵世界的。

说起思想史,你也许以为能写出这么大步头的,八成是一位老学揪。实际上,这本书的作者彼得·沃森却曾经长期活跃在媒体行业,70 多岁的他当过记者和杂志主编,在很多赫赫有名的报纸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沃森早年的兴趣是拍卖行、艺术市场,后来又对考古学感兴趣,他其实很晚才专门的从事四项史的写作,这样的一种经历,让他的作品不太像学院派那样,纠缠于对史实和细节的考据,相反,沃森的作品一般都以恢弘的视野见长。

早在 2001 年沃森的第一部红篇句志,也是他的代表作《二十世纪思想史》问世事,就在西方知识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许是受了那本书的鼓舞,之后他开始以一己之力向前追溯,把二十世纪之前的人类观念史也整个的做了一番梳理,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介绍的这本《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在具体的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请你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的思想和观念摆在你的面前,让你去挑选几项你认为最重要的,你会选择哪些呢?你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恐怕也是这本书的作者,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在决定梳理浩瀚的人类观念史的时候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十万年的物种史加上五千年的文明史,能算得上我们人类思想观念的可谓是好如烟海。从懂得生活、盖房子到粒子物理学,从国家民族观念到商品拜屋教,从最早的神灵信仰到共产主义学说,这些都绝对算得上是划时代的观念。当把这些思想观念摆在一起的时候,究竟哪个最重要呢?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的回答是这样的,在他看来,历史上的人类思想尽管繁杂,但不外乎两条主线,一条是外在的主线,他指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类思考和认识人类之外的世界的过程。

另一条则是内在的主线,指的是一代代人类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而人类对于内在世界的追寻又可以划分成两条支线,一条支线回答的是人类应该过怎样的道德生活问题,通俗来讲就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它包括了历史上思想家们对于政治和伦理问题所做的各种思考。

而另一条支线则是对自我的认识大致可以说是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终极回答以上两条主线和其中一条主线分出来的两条支线构成了思想史上的三个核心问题概括的说这三个问题探讨的分别是人与世界人与人以及人与内心这三点呢我们不妨套用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里的台词就是思想史是我们人类不断尝试

见天地见众生以及见自己的历程见天地是认识物质世界见众生是认识人与人的关系而见自己则是认识人的内心

那么人类是如何尝试见天地、见众生以及见自己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沃森总结了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整部思想史 90 万字的内容,这三个词分别就是灵魂、欧洲、实验。

乍一听啊你觉得很奇怪是吧但是在沃森看来灵魂欧洲实验这三个关键词却可以最大程度的包含人类历史上取得的多种思想成就尤其是这三个词是对刚才提出的那个三个核心问题的最合适的回答这么说啊可能有点抽象

接下来呢我就分别从灵魂欧洲实验这三个概念入手具体的来为您解释一下它们是怎么成为解锁整个人类思想史钥匙的我们首先来看沃森列出的第一个关键词灵魂

把灵魂概念列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听起来好像很不靠谱,但是如果把眼光放久远一些,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你也许就会发现,要说哪种观念能够持续而又深远的影响人类的精神世界,各种版本的灵魂概念绝对是数得着的。

其实啊,我们人类对于灵魂观念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这是因为作为人,我们这个物种有一个独特的本能,就是要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意义。当我们祖先最早演化出足够支撑我们思考的大脑的时候,同时也生出了对这个世界的诸多惊奇和诸多的困惑,尤其是针对生命本身的惊奇和困惑。

十万年前在东非大草原祖先们最早开始仰望星空时也许第一次感觉到了生命的不可思议于是他们发明出灵魂这个概念来解释生命现象后来也开始用它解释这个星球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灵魂概念几经演化成为世界上不同民族思考终极问题时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在作者沃森看来,灵魂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概念为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次的内心转向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所谓的内心转向,指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而深入的审视自己的内心。简单点儿来说,灵魂这个词承载的是一个问心的传统。

中国古代典籍大学里就讲,诚其意,正其心。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经常会问自己内心是怎么想的,与朋友谈心事往往还要触及灵魂。同样的道理,每当人类的历史上产生重大的精神危机,总会有伟大的哲人、思想家站出来,主张我们回到内心,以前进的态度和自我克制,

去看看什么才应当是人类内心应当秉持的最高道德原则思想史这本书里讲到人类历史上发生过至少七次触及灵魂的内心转向

其中第一次内心转向发生在公元前 70 几到公元前 40 几这段时期后来被 20 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亚斯贝尔斯称为是人类文明的周先时代当时亚欧大陆上的几个主要文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印度文明、华夏文明尽管在地理上彼此相隔

但都像是约好了似的,在短短的 300 年里出现了一批大师级的思想家,并且一直为之后 2000 多年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着营养,比如在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由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哲学传统延绵至今。

以至于 19 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怀特还曾断言说,2000 多年的哲学史都是对柏拉图的注解。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先知们确立了旧约的经典地位,这种以圣书、启示为核心的教义模式被后来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完全继承过去。一神教信仰于是就成为当今世界传播最广泛的信仰观念。

在恒河流域,乔达摩西达多在菩提树下悟出了解脱的方法,佛教从此就诞生,随后影响了南亚、东亚以及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在荒河流域,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大地上,也正在经历着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争名,儒家学说后来就成为包括朝鲜、日本、越南在内的整个东亚文明共同的伦理规范。

在沃森看来对于内心的深入思考成就了轴心时代的各个文明只不过对于通往灵魂之路不同的文明给出了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有的主张通过宗教的方式比如希伯来文明主张通过信仰上帝来获得灵魂的救赎印度文明主张通过冥想和修行来摆脱永恒的轮回也有的主张通过世俗的方式比如

古希腊文明认为人的最高道德理想是去过城邦中的公共生活因为只有城邦才代表最高程度的善而我们中华文明则是把内心的归宿建立在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上把扮演好家庭和社会的角色作为人生应当努力的方向

同样的,在寻找灵魂的道路上,有的文明更加依赖理性的力量,比如古希腊的先者们主张美德及知识,用思辨的方法回答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印度的佛教也类似,认为人生的痛苦源于我们的感官和欲望遮蔽了我们的心灵,而逻辑思辨则成为我们认识真理、通向解脱的重要途径。

但有的文明却更加依赖情感比如希伯来思想传统就认为只有通过热烈而虔诚的信仰投入我们全部的感情甚至整个身心我们才可能拥抱终极意义上的真理同样是侧重情感中国古代的儒士们则把道德观念建立在血缘这种自然感情的基础上主张法乎情 止乎理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情感是所有社会和政治学说的出发点

作为第一次内心转向的成果,轴心时代多元的思想成为人类观念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在这之后,每当社会体制僵化,思想禁锢的时候,总会有人像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们那样站出来,通过重新审视灵魂与内心,为人类思想观念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变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作者看来,12 世纪天主教会设立了忏悔制度,14 世纪的文艺复兴,16 世纪的新教改革,17 世纪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直到 18 世纪末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一次次的思想事件都是典型的内心转向。而 19 世纪末,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学说,是尝试运用科学方法认识内心世界而进行的最后一次转向。

历史上每一次的内心转向具体思想和主张虽然都各不相同但从形式上它们都是通过诉诸内心来反抗既有的僵化的和不公正的秩序

不论这个内心深处的东西是叫上帝、灵魂、自我还是叫无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灵魂这样一个古老的概念又是常新的,一切的知识、思想和观念只有回到人的内在才具有最坚实的说服力。因此,诉诸灵魂总是能够为我们社会的改变提供最强有力的依据,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灵魂概念成为了永不过时的思想武器。

到这里呢作者推荐的第一个关键词灵魂我就为您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关键词欧洲

如果说把灵魂当作是一种举足轻重的思想,尚且存在争议,那么欧洲作为一个地理名词,离思想俩字好像就更远了。但是作者彼得沃森却坚持认为,欧洲这个词指的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位置,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其实是跟欧洲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是有关的。

在我们今天看来,欧洲是公认的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但欧洲的崛起在世界历史上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意外,属于秘制世界。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别的地方诞生了现代文明呢?要知道,古代文明的核心区域可是在小亚细亚、中东、印度和中国。

在这些区域诞生了我们前面谈到的周新时代的各种思想,对于欧洲来说,只有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和意大利可以算在这个区域里。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内陆,尤其是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北欧地区,长期以来被看作是与文明绝缘的化白之地。但是从 14、15 世纪开始,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从那时起,具有影响力的新思想开始主要出现在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方世界。与此同时,那些曾经无比辉煌的古代文明,却好像集体被下了降头一样停滞不前,被欧洲超越,然后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其实,欧洲最终胜出成为孕育现代文明的子宫,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偶然。

甚至带有运气的成分沃森在《思想史》这本书里特别注意到了欧洲社会在公元 1050 到 1200 年间发生的一些不起眼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发生在社会现实的层面而是发生在人的心理层面他把这种变化叫做个体性产生认为他最能解释为什么欧洲会崛起

所谓的个体性是与集体性相对来说的,在现代思想诞生之前,大部分的思想家在想问题的时候都习惯于为人类设定一个更高的小目标,认为人不能只做自己,而是要去服务于某种更为崇高的目的,这种目的或者是上帝,或者是罗格斯,也就是古希腊人所说的规律、天道,或者是亲情与社会责任。

但是 11 世纪中叶开始,欧洲社会在宗教、艺术、文学、生活等领域开始出现了另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把原本处在边缘地带的个人概念拉到了舞台的中央,它开始重视人自身,把人自己作为目的,而不再看成是为了达到崇高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个人不再只是集体的一份子个人的感情性格个体的快乐和悲伤不再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甚至需要抛弃的东西

在这一时期,天主教在不道的过程中开始强调认识自我对于信仰的重要性,在艺术领域,人物的肖像化流行起来,并且宗教化里原本高冷的圣人们也露出了世俗的表情。在文学领域,用第一人称写成的文学作品逐渐增多,并且出现了以描述男女感情为主题的爱情文学。

而在社会生活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私密房间自传通信集也开始大量出现在作者看来个体性的产生是同欧洲城市的发展土地所有权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城市的发展让律师文书教师等职业开始慢慢壮大人们的生计有了更多的选择

土地继承方面的长子继承制度是长子之外的人口不得不离开原有的地方另谋生路,在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流动,但是除了这些具体原因以外,个体性之所以能够稳步的发展起来,其实还得益于欧洲特殊的社会结构。

如果说对于个体的重视直接导致了现代社会权力观的诞生那么让个体权力得以维系的则是权力得到了有效的制约欧洲社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权力结构是双头的有两个权力来源分别是教会和世俗国家这两者的首领也就是教皇和国王虽然为争夺谁是老大斗争了近千年但最终谁也没吃掉谁

而欧洲的世俗国家有长期处在分裂状态很少有国家能够征服整个欧洲因此在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权力平衡这一切使得欧洲不像政教合一的中东或者是皇权独揽的中国那样长期处在权力一家独大的局面里

各种权力之间的相互牵制给个体权力以及独立商人阶级的成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因为既然哪家权力说了都不算那么大家都得乖乖的遵守法律和契约谁也不能仗着权势胡来

以保障个体权利为基石的现代社会就这样慢慢孕育了出来拿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起来现代文明仿佛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就是不想选择高度发达的亚欧大陆核心区域而是悄悄的跑到了欧洲这个文明的边缘地带安家但其实呢这不是任性而是因为娇贵如果说人类文明本身是脆弱的

那么千呼万唤使出来的现代文明就更加脆弱它只有在权力的缝隙当中才能生长出来而当时的世界上只有欧洲碰巧有适合现代文明生根发芽的水土能够为现代文明提供足够呼吸的空间和足够的营养在欧洲崛起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力量不能忽视这就是思想史这本书提到的第三个关键词实验

欧洲社会不仅孕育了现代文明所需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它还塑造了改变整个物质世界的力量这就是以实验为标志的自然科学在当代科学技术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当代的世界也是一个以科学

实证和理性为标志的世界然而这一切最早是怎么开始的呢在沃森看来这恐怕要追溯到大约公元 1275 到 1325 年的半个世纪

在这段时间里大量的创新在欧洲境内产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比如机械钟表开始出现欧洲人对于时间的计量开始精确化在数学领域阿拉伯数字的到来加速了数学的进步在绘画领域出现了透视法借助于近大远小的几何几何透视现象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在音乐领域

音乐祭谱法也发展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日后的无限谱

而就在这一时期,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十字率飞快的增长,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思想层面的事实,那就是欧洲各地的生活都变得越来越定量化,同时也越来越能够定量化,一种所谓的计算气氛进入了欧洲人的生活里,可不要小瞧了这种变化,这种改变的核心是欧洲社会开始从一个定性思考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定量思考的社会,

而在定量基础上的数目字管理成为后来所有现代国家在管理社会事务时必须要掌握的思维

如果说社会生活的定量化为科学的诞生提供了土壤那么以实验方法为代表的科学思维则为科学革命注入了灵魂我们知道在科学的组成基因里既有从古希腊哲学家那里继承来的数理传统也就是用归纳和演绎得到知识的方法也有来自基督教的信仰传统即通过观察和记录自然来领悟上帝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内在秩序

但是除了这些之外,科学思维的诞生还意味着一种观念层面的转变。在实验方法诞生之前,当人们想要去了解一些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去问牧师、长老这样的权威人士,而不是自己去寻找答案。而实验方法的出现意味着求知者可以自己提出一个命题或者是假设,然后通过搜集资料和数据来看看自己想的对不对。

而其他人也可以通过指出前一个人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实验数据的代表性问题对照组的选取问题逻辑推理是否严密等来质疑他的结论

这就意味着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开始有了客观的评判标准由于科学研究是通过不断的质疑和修正错误来不断的逼近正确这意味着科学知识的每一次积累和进步都有着坚实的基础通过实验的方法科学的大厦就这样一砖一瓦的建立起来了在我们今天自然科学的大厦已经高耸入云不可撼动了

但是为这座大厦打下牢固地基的不外乎观察归纳演绎这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而实验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它的最大意义是告诉我们不必遵从什么权威每个人都有机会洞悉大自然的秘密只要我们能够按照理性程序的引导去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在人科学研究的结论只服从于观察的事实以及推理的逻辑

而不是上帝或者是哪个君主的意志

如果你对科学史有所了解那接下来的故事相信你已经很熟悉了从戈巴尼 1543 年出版天体运行论到牛顿 1687 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科学革命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欧洲的神权社会轰然倒塌而在旧欧洲废墟上成长起来了一个由科学知识武装的新欧洲最终引领了整个世界

我们一开始就谈到思想史是我们人类不断尝试见天地见众生以及见自己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物质世界认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认识人的内心在作者看来经过这几千年的发展和演进

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人类的道德生活包括对于如何安排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思想同样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人类对自身和内心世界的认识依旧是人类知识最大的失败也是人类试图探究的领域当中最不成功的部分而由于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功不可没这也就让人们开始思考

能不能把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运用到研究社会现象以及研究人的内心上呢于是 19 世纪中叶以后探究人与人关系的社会科学开始慢慢的发展起来 19 世纪末弗洛伊德开创了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方法来把握人类的内心世界直到今天依然有像认知科学这样的领域在做类似的尝试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在某个人工智能那里得到解答人类内心之谜的

总结说到这这本思想史的内容我们就聊的差不多了最后我们一起简单的总结一下

我们按照作者彼得沃森选择的三个关键词,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概括了几千年来人类在思想领域取得的成就。首先,我们说到了灵魂。灵魂概念源于人类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从轴心时代开始,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进步,都是同一次次触及灵魂的内心转向有关的。

其次我们说到了欧洲欧洲概念源于人类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近代欧洲社会对于个体性的强调以及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最基本的伦理和政治规范最后我们说到了实验

实验概念源于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以实验方法为代表的理性思维,以及其反抗权威的革命性意义,为自然科学知识的持续积累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 世纪英国有个哲学家叫克林伍德,他曾经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一切历史都是思维。

就像在这本《思想史》里作者自己说的,

这是一部没有帝王将将掠去军事战役帝国征服停战协约的历史几千年来人类经历过无数的刀光剑影王朝更迭跟强大的帝国和伟大的君主相比思想生活无疑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毁灭或者是丢弃

但是当所有的帝国都已经灰飞烟灭,所有的英雄都化为枯骨,你就会发现,也许只有那些伟大的观念沉淀了下来,依然在历史的深处闪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