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我来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名字叫做西达多西达多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赫尔曼黑赛的作品写于 1921 年距今已经有 100 多年了这
这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有一件事总在轮回那就是战争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每场战争爆发后全世界都会掀起一股黑赛热一战二战越南战争爆发后青年们都会纷纷的打开黑赛的作品开始阅读希望在喧嚣的乱世当中从他的作品中找到关于人生的答案
我们今天讲的《西达多》是一本小书,只有七万多字,中文版也只有一百多页,可能是黑赛最薄的一本小说,但它在一个世纪的精神史中却是很重要的存在,它的文化反射弧非常长,出版四十年后,在心灵觉醒的一代嬉皮士当中找到了知音。
成为垮调派作家亨利米勒的最爱摇滚乐队和传奇摇滚人物尼克·德里克的灵感来源
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大学生们人手一策如今的中国也常有作家和读者坦言自己曾在最迷茫的时刻反复阅读了它 20 多遍总之啊它是一本启迪人们找到自我的心灵之书你也许知道西达多这个名字跟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有关没错释迦摩尼本名乔达摩
习达多乔达摩是姓习达多是名关于释迦摩尼出家成佛的传说你可能也有所耳闻相传他是印度的一个婆罗门的王子养尊处优被保护的太好了竟不知人间有生老病死一天呢他走出城门方才看到人生实相众生劫苦震撼不已于是抛弃了一切走向了
苦修之路,参透人生,终于成佛了。不过你可别以为这本西达多写的就是释迦摩尼的故事,别忘了它是小说,在这本书里黑塞虚构了一个叫西达多的求道者,讲述了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求道成佛的过程。
在这本书里,西达多走了一条与历史传说当中的释迦摩尼不同的路,一条艰难曲折不满荆棘的险路。现实当中,佛教理论为世界提供了一套解释,为的是让众生从轮回之苦当中解脱。小说里,西达多的思想最终超出了佛教的范畴,走向了世界精神的整合。接下来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为您讲讲西达多的故事。
这个特立独行的求道者一生的探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是选择出世的青年抛弃一切尽于苦行第二阶段他是选择入世的中年人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又再次抛弃了一切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第三阶段他是一无所有的老人在河边做了船夫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安宁顿悟成佛
现在就让我们从头开始跟随希达多出世入世寻找自己成为自己希达多出生在古印度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婆罗门是印度最高种姓也就是最高级别的贵族使命就是侍奉神明负责祭祀希达多很完美他俊美强壮优雅智慧有强烈的使命感崇高的思想强大的意志
他求知若渴,终日与好友修习辩论,学习参禅和冥想,思考人生的终结问题。他是父母眼中的骄傲,朋友眼中的珍宝。所有人都觉得他的人生毫无悬念,他将成为伟大的贤士和僧侣,婆罗门当中的王。
但是悬念就来了,西达多并不快乐,他已经掌握了父亲和其他普罗门智者传授给他的思想,但他仍然感到精神空乏,灵魂不安。
他遭遇了一个思想上的难题,那就是关于阿特曼的问题。什么是阿特曼呢?这个词有好几个意思,比如自我和宇宙的本质。自我和宇宙本质用同一个词指代,就像咱们中国的天人合一,也接近荣格所说的自性,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讲到。
那么希达多遭遇的是什么难题呢就是他的自我和宇宙的本质没有在思想上达到统一天人没能合一这其实很正常因为希达多还是个什么都没经历过的贵族青年话说啊希达多每天都在思考阿特曼的问题那么很自然他不满意
他不满足于眼前铺好的那条十方神明的路了,他注定要成为一个叛逆者,走上一条自己的路。这一天就来了,一天,三位朝圣的沙门经过西达多所在的城市,当晚,西达多就对自己的好朋友宣布说,自己明天一早就要跟着沙门走了,去做。
好朋友叫乔文达也是婆罗门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形影不离有共同的理想他是西达多的追随者相信西达多会成为神而自己是他一生的朋友侍卫和朋友
总之啊,西达多和乔文达是一堆镜像,就像唐吉赫德和他的随从桑丘。乔文达听到西达多要出家,大惊失色,但他也明白,西达多是要走一条自己的路了,于是他只能跟他一起出发。西达多成了沙门,在竹林当中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每天只进食一次,而且是生食,身上只系一条遮羞布,
披一件斗篷去城里画园的时候他看到贵族商贩君侯看到有人出生有人死亡有人衰老有人病痛有人相爱也有人出卖色相他想一切欲望幸福和优美都是虚幻的众生皆苦生活就是折磨你看啊到这里小说里的西达多跟历史传说当中的释迦摩尼的故事还是一样的但是接下来呢就再也不一样了
希达多跟沙门修炼的是克己,也就是弃绝自我,压制欲望,方法一,禅定,也就是扼杀自己的感官,练习减缓呼吸,到呼吸近乎停止,减缓心跳,到心跳近乎停止。
然后练习从自我当中出离,融入天地之中,比如看到苍物飞越竹林,它的灵魂就要变成苍物,飞越森林山巒,吃鲜肉,忍饥饿,挨命,死去。
看到死去的狐狼他的灵魂就钻进狐狼的尸身腐烂被老鹰吃掉化为骨架归于尘土方法二受苦通过自愿受苦学会战胜疼痛饥渴与疲惫通过
通过这两种方法,西达多学会了科技,但他发现这并不是究竟之法,因为就算千百次的起绝自我,他总是会回到我之中,承受轮回之苦。他对乔文达说,在沙门这里学的东西不过是逃避自我而已,他并不能将人从生命的虚无与痛苦当中解脱出来,这是暂时的麻醉,这样下去并不能成为智者,也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他感到,
怀疑又厌倦如此苦修道第三年一个传闻传遍了全国说一个叫乔达摩的人现世了他就是世尊佛陀一位得道之人他已经让悟盘涅摆脱了轮回之苦目前正在设卫成讲法弟子众多这一回是乔文达动了心他对西大多说咱们得去亲眼看看亲耳听闻这位佛陀宣法呀
西达多说我还以为你想一直做沙门呢原来你也想走一条新路啊就这样西达多和乔文达告别了沙门再次上路了他们来到社会城见到了世尊佛陀乔达摩在小说当中乔达摩的出场是非常动人的
他宁静的面旁无悲无喜又仿佛从内心绽放轻柔的微笑他的面旁不太低垂的眼帘垂下的手臂乃至每根手指都流露出平和与完善
有一句描述尤其重要,说佛陀无欲满足,无所模仿,佛陀不需要模仿任何人,就已经成为了他自己,这不正是所有求知者、求道者、梦寐以求的至高境界吗?
那天,西达多和乔文达聆听了始尊亲口宣发,讲经结束后,一些朝圣者走上前去,皈依了乔达摩,乔文达也在其中,但西达多却没有皈依,乔文达不解,说你难道不想走上解脱之路吗,你还在犹豫等待吗?
希达多郑重地说,乔文达,我的朋友,你已经听平自己的心声,选择了自己的路,愿你寻得解脱,但我,明天,我将离开你。乔文达痛哭起来,他不断地追问希达多,是否在佛陀的法义中发现了什么瑕疵,但希达多却总是回答说,没有瑕疵,第二天他离开了乔文达。
希达多沉思着走进林中,在路上他遇见了乔达摩,说了一段动人的话,他说,师尊,请原谅我冒昧跟您说这番话,我觉得您的法意堪称完美,您将世界解释为一套充满因果的永恒的链条,世界在你的法意中是如此清晰,你的法意无可辩驳,完美无瑕,不过这一切也并非真的完美无瑕,它有一个漏洞,
那就是你是通过自己一生的探索、升官、禅修、认知、彻悟而得到的而不是通过法义事实上没有人能通过法义得到解脱如果我皈依了你我担心我只是表面的获得安宁和解脱因此我要继续我的求道之路并非去寻找更好的法义而是为了摆脱所有的圣险所有的法义独自去实现我的目标或者
去幻灭这时候佛陀对喜达多说你很聪明但要提防不要太过聪明说吧佛陀缓缓离开他的目光和神秘的微笑卷刻进喜达多的心里这是一个得道者的目光和微笑喜达多想只有潜入自己最深处的人才能有这样诚挚的目光但愿我也有这样的目光和微笑毫无疑问我也将潜入自己最深处探寻
前面说了,希拉多跟随沙门苦熊了三年,学会了弃绝自我,如今她面对乔达摩,忽然就觉醒了,又找回了她的自我,她想,我终日思考宇宙真理阿特曼,却在这条路上迷失了自己,这个世界上我最不了解的就是我的自我,而自我就是阿特曼,所以她要去城市里寻找她的自我,活出她的自我。
小说的上半部到这里就结束了,这部分的希达多走过了从思考自我到弃绝自我,再到回归自我、探求自我的路,这是一条成为自己的路,一条注定艰难的荆棘之路。青年的希达多一直在求师问道,当他见识过佛陀乔达摩,也就是求道者的巅峰,他为世界提供了一套完美的解释:
从而超越了众生但西达多仍然心存疑惑选择继续做一个求道者
这是因为他悟到了我们任何一个求知者都会遇到的悖论那就是智慧是无法传授的能传授的只是知识要获得佛陀那种圆融通达无所模仿的智慧只能亲自去经历一切探索一切当然佛陀的忠告不要太过聪明也是对的年轻的求知者带着出生牛犊的狂妄去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很可能是要一百土地的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二部分内容。抛弃了信仰和导师的希达多,就像一个重新出生的人一样,以前他根本不在乎现实世界,正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今,他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新境界,他像新生儿那样打量这个世界,世间的一切都
她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当然她也必然要去一一品尝俗世的一切,比如说爱玉,美色,金钱,权力。西达多过了条河进了城,从没品尝过爱玉的她首先就被美色洗液。她对名妓加莫拉一见钟情,决定向这个美丽的女人学习爱玉的艺术,她的求爱自然遭到了加莫拉的嘲笑,
加莫拉说你只是个沙门啊你得腰缠万贯穿上名贵的衣服鞋子戴上礼物来见我才行啊他给西达多介绍了一个叫加莫什瓦尼的人是城中最富有的商人于是西达多开始跟服商学习做生意
我们知道,西达多聪明博学,在俗世生活中,他也是一点就通,对他来说,俗世里的一切都像是游戏,只要学会规则就行,内容他并不记挂于心。就这样,西达多很快就拥有了财富,但他只是为了让加莫拉开心。
对获取财富本身并没有任何热情,加莫拉教会了他关于爱欲的一切,他时常所求无度,跌入情欲的深渊,他沉湎于爱欲的技巧,却并不懂得爱是什么,因为加莫拉也不懂得。
这个阶段的西达多欠严于世俗的世界学习欲望与金钱的知识他生活劳作享乐但他还有一颗出家人的灵魂依然是个生活的旁观者他从来没有忘记佛陀乔达摩
他对加莫拉说,世上大多数的人都像落叶在风中飘摇,最后归于尘土,而极少数的人却像天边的星,沿着内心的律法和轨道运行,没有风可以动摇它。我就认识这样一位功德圆满的觉醒者,他就是世尊佛陀乔达摩。
每天有上千的信徒听他讲法但这些信徒却如同落叶内心没有自己的教义和律法不过乔达多再清醒也毕竟是一个凡人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已经十分富有却也差点变成了一片的落叶他时常彻夜狂欢酗酒赌博加莫拉早已爱上他他却终日与舞女循环作乐总之中年希达多
活出了他的自我一个富人一个浪子希达多活成了自己曾经最厌恶的人他的脸上写满欲求无度和深深的厌倦富人的灵魂病侵袭着他他为自己感到悲哀他知道多年来他如此努力的想要成为一个世人但由于心里一直怀有求道者的崇高目标这导致他比那些贫穷不幸的世人更加贫穷不幸
他明白世俗世界的游戏必须结束了当天夜里他离开加莫拉出了城不久加莫拉发现自己怀了西大都的孩子
被抛弃的痛苦让他想到西达多说过的圣贤乔达摩于是他皈依了佛门咱们接着来说西达多他痛恨自己的罪孽来到河边想要自杀跳进河水前的一刻忽然传来了一个神圣的声音正是他青年时代日夜念诵的安他意识到自己还有使命没有完成灵魂苏醒了这里啊咱们解释一下
"N"是印度梵文的根本音,世界就是从这个音中变化出来的。再次觉醒后的西大多在河边睡着了,醒来时发现一个僧人坐在对面,他很快认出这正是自己昔日的好友乔文达。乔文达说,他看到有人在树下昏睡,担心会被野兽攻击,就坐下来守护他。不过,乔文达并没有认出
因为西达多穿着华美的衣服,长着一张纵欲并充满厌倦的有钱人的脸。乔文达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西达多的自我。看着乔文达这面镜子,西达多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有了新的领悟。他想,我走了一条怎样古怪曲折的路啊,不过这条路也十分美好。
因为他从小就知道,淫乐与财富不是善,但也只有亲自去体验,才能真正的知道这一点。他觉得只有亲自经历彻底的堕落,才能杀死作为富人和浪子的那个自我,重新找到心中的阿特曼。这时,他不再自我憎恨,心中充满了喜悦,就这样他进入了修行的新阶段。
西达多爱上了那条河,决定留在河边生活,当年他离开佛陀进入俗世生活的起点就是从这条河开始的,当时百度他的传福说,自己时常聆听河水的声音,跟这条河学会了很多东西,那就是一切都会重来,所以当西达多没钱给他,他说你还会再来的,下次吧。
渡河在这里明显就是个象征就是渡你到智慧的彼岸去的意思
果然这一次,西达多再次遇到了那个船夫,距离上一次过河已经过了二十多年,这次西达多还是身无分文,他于是脱下华美的袍子送给了船夫,这时船夫认出了西达多,两人如同老友重逢,西达多说起这二十多年的经历,说到深夜,船夫专注的倾听,不做任何评判。
最后,西达多说:"你是我见过的最懂得倾听的人,这是莫达的美德,我要向你学习。"船夫却说:"我是跟河水学会倾听的,你也应该跟他学。"这个船夫很有意思,必须多说几句,他名叫瓦苏迪瓦,也是个得道者,类似于扫地僧,他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倾听河水悟道了,但他不善言辞,说不出来,我们常说言传身教,
如果说世人敬仰的世尊佛陀乔达摩是擅长言传的导师那么这个传夫马苏迪瓦就是一位擅长神教的导师几十年来他没有任何有体系的教义却一直在点化众生渡千万人过河也就是渡千万人到智慧的彼岸去这和佛陀的宣法授业是殊途同归的其实啊传夫点拨人的方式很像中国的禅宗
咱们说回到西达多,他跟随船夫成了一个百度人,过上了脚踏实地的生活,他学会了聆听河水,学会了聆听世间万物,以为自己掌握了聆听的艺术,但是他又再次遇到了考验。
首先是他遇到了前去朝拜佛陀的加莫拉结果加莫拉不幸被毒蛇咬伤死去了然后是他知道了自己还有个儿子前面说了跟加莫拉在一起的时候西达多并不懂得爱他不爱任何人如今他懂了对儿子怀着强烈的爱意但儿子却不爱他甚至憎恨他这是因为西达多希望儿子走一条好的路跟他一起修行倾听河水
但儿子却坚持要走一条坏的路,追求世俗的享乐。儿子成了西达多最大的软肋,他理智上知道的一切都无法身体力行,他理智上明白儿子也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才能真正懂得善恶,但他就是不忍心看他犯错,不舍得放手。后来儿子还是逃走了,西达多痛苦万分,他的
这一次他在凡人的痛苦当中悟到了,他再次倾听河水,这一回他听出了他人的痛苦,他看到自己出家后父亲的失望和孤苦,看到自己的儿子面对俗世诱惑的胶着,明白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前人的错后人仍然会再犯。
每个人都有不可避免的给他人带来创伤这次他真正从心里明白了众生皆苦于是他不再舔尸自己的伤口开始悲悯众生希达多从河水中听到了整体和统一的声音他明白并不存在对立的二元一切都圆融的交汇在一起正如河流他听到河水当中永恒的安宁对河水来说时间并不存在只有当下
而生活也是一条河就像这条河水永恒又长新因此轮回并非佛家所说是苦难的重复而是一次次的新生
此时,西达多的自我融入统一之中,天人合一,圆融完满。这时,他的导师瓦苏迪瓦说:"我一直在等着一刻,现在让我走吧,祝福你,西达多,说吧便进入林中,从此引顿。小说的最后一节又回到了乔文达,他垂垂老矣,一生遵循教义规则,受人敬重,
并没有误导他听说有位渡河的船夫是个圣贤便去拜访结果遇到年迈的西达多这一次乔文达又没有认出自己的朋友上次见面西达多还是个在河边昏睡的有钱人这次见面却成了衣衫蓝绿的船夫乔文达听西达多讲完他一生的冒险问了一个问题
说这么多年你可有自己的学说呢可有直言你的信仰或者是学问呢西达多回答说年轻时我就怀疑背离了种种学说和老师但从那以后我有过很多老师比如一个美貌的名记一个富商几个赌徒比如曾在河边守护我的你不过我学到最多的是这条河和温泉
传夫瓦苏迪瓦他是个质朴的人但他对人生的理解却跟佛陀乔达摩一样深他是完人是圣人而佛陀乔达摩其他都认为他的伟大也不在他的法义和思想中而在他的生命中
希达多说的话乔文达并不能理解,但他知道自己的老朋友已经得到,而自己却依然痛苦。临别时,乔文达希望希达多再讲几句话,帮他证悟,这时希达多让乔文达亲吻自己的额头。
乔文达十分惊讶,但照做了,那一刻奇迹发生了,一瞬间乔文达看到了西达多在悟道时看到的一切,他看到众生组成的河流,看到万物,看到轮回,看到诸神,看到一切爱恨,死灭重生,这一切都蕴藏在西达多的脸上,那是一张将成者、存在者和过往者的脸。
而西达多的微笑这是佛陀乔达摩的微笑,一个圆成者的微笑,此时乔文达顿悟了。咱们解释一下,乔文达走的路已经证明了言传的无用,他再求西达多用语言来帮他证悟自然是不可能的,于是西达多用身教的方法帮乔文达实现了顿悟,而让乔文达顿悟的魔法其实是西达多的爱,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佛陀没有教授过的,
但希达多说,佛陀是懂得爱的。故事到这里,咱们就讲完了,咱们来回顾一下,在这本书里,黑塞巧妙地把释迦摩尼的名字拆分成了两个人,一个叫希达多,一个叫乔达摩。希达多是一个求道者,未成者,乔达摩是一个得道者,成就者。希达多的一生就是走向乔达摩的一生,最终他成了自己。
西达多总共觉醒了五次,第一次他离开了婆罗门家庭去当了沙门,第二次他离开了沙门去追随佛陀,第三次他离开佛陀去寻找自我,第四次他离开浪子和妇人西达多。
想要杀死自己第五次他跟船夫学会了倾听河水终于达成走向了圣贤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关于求知求真的哲学只不过不是充满理念和逻辑的哲学而是一种生命哲学
最后我想再来说说书外的求道者的故事其实黑塞笔下的希达多就是他自己黑塞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基督教传教士常年在印度传教黑塞小时候上的也是教会学校他本来也是要当神父的但他以自杀相威胁离开了这条父辈安排好的路走上了一条自己的路他博览全书将印度教、基督教
佛教、老庄、尼采、舒本华的哲学等等融于一炉在创作当中呈现出了一种可称为世界精神的独特面相这条路注定是非常孤独的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前面的部分都写得很流畅,但是写到最后误道的部分,他担惊竭虑,遭遇了精神崩溃。幸运的就是,他遇到了一个与他极为相似的灵魂——心理学家——荣格。荣格跟黑赛年龄相仿,经历也极为相似,他背弃了自己的师父弗洛伊德,走上了一条自己的路,他也将百家学说、世界精神、
贡也一卢也曾经在探索的路上精神崩溃后来他成为了一个成就者医治受伤的灵魂渡千万人到彼岸去荣格就像是黑赛比下两位已经悟到了的圣贤佛陀乔达摩和船夫瓦苏提瓦
他的点拨医治了黑赛的灵魂帮他悟道让他得以完成这本书以及后来所有的作品最终就获得了诺奖成了文学领域的成就者得道者前面咱们说过黑赛笔下希达多思索和探求的
阿特曼其实很接近荣格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自性在荣格的学说当中自我分为了 AGO 和 Safe 通俗的来说呢 AGO 就是小我 Safe 就是天人合一的大我也就是自性
自性是人格的整合状态,意味着人格的终极完善。这本书当中,西达多最初想要了解的是自性的奥秘,他从佛陀的微笑那里感知到的就是圆融合一的塞浮——自性。但要走向自性,必须要先了解自我——Ego。所以,他在沙门那里学习弃绝的就是 Ego。当他在世俗中沉溺时,他活出来的那个浪人和妇人是他的 Ego。
他想要儿子跟随自己的道路的也是他的 A 狗最终呢他又弃绝了这个 A 狗跟随船夫倾听河流领悟到融合了过去在未来弥合了二元对立的概念取消了时间和踏过之坟的自信总结这本书咱们就聊到这里总的来说呢西达多讲了两件事一是求知的境界问题西达多最后悟道
智慧是无法言传的,圣贤之言对求道者来说可能只是空洞的废话,你以为你明白的道理,其实你并不明白,只能亲身的去经历体会才能真明白,获得真智慧。正所谓,古人学问无一利,少壮功夫劳使成,纸上得来,终决浅,决之此事,要功行。
第二个就是关于自我或者说人生境界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黑赛和荣格相遇了所谓认识自己常为自己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人要从小我走向大我,也就是自信,达到人格的完善。总之啊,无论求知还是做人,在这本书里都是同一件事,都是一条布满了经济的显路,但是没有任何人能替你走完这条路,你只能自己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