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龍:今天主要讨论中东的乱局,特别是伊朗和以色列之间脆弱的和平状态。我们关注各方在没有正式协议的情况下,如何执行某种形式的和平共识。
楊永明:
首先,我认为以色列在此次冲突中暴露了其军事上的弱点,特别是面对导弹袭击时的脆弱性。虽然他们自认为强大,但实际情况显示,他们对伊朗的军事实力有所低估。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可能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美国的支持,双方的信任关系似乎出现了裂痕。加沙战争如果没有美国的弹药支持,根本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局面。
其次,伊朗虽然长期受到国际制裁,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对较弱,但其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以及潜在的军事能力,仍然对以色列构成威胁。伊朗的导弹技术在此次冲突中得到了验证,这使得以色列更加感到不安。
再者,美国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也值得关注。虽然美国自认为通过军事行动赢得了面子,但实际上,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并未完全摧毁目标,伊朗的核能力仍然存在。此外,美国国内对参与海外战争的支持度也在下降,这使得美国在制定中东政策时面临更大的压力。
最后,我认为伊朗在此次冲突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务实态度,接受了停火协议。这主要是因为伊朗面临着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长期受到制裁使得伊朗经济疲惫,而国内对政府的合法性也存在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与美国和以色列继续对抗并不符合伊朗的根本利益。因此,伊朗选择暂时缓和局势,将重心放在国内发展上。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