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返乡十二年,他在桑与菊之间寻找人生自留地 | 食日谈 Vol.18

返乡十二年,他在桑与菊之间寻找人生自留地 | 食日谈 Vol.18

2023/4/25
logo of podcast 食日谈

食日谈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期节目里,食日谈主播来到了浙江桐乡,跟着返乡青年于建刚去拜访他出生、长大又回归的村庄,去看村里最后一亩杭白菊及背后的生物多样性和江南文化,还有他家养蚕缫丝做蚕丝被的现场,刚刚腌下的榨菜…… 作为一位江南农家子弟,于建刚考上了大学,进入了知名外企从事广告行业,这一切似乎都通往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为什么他会选择和爱人返乡,从事生态农业? 于建刚也属于返乡青年中的“异类”,他认为养蚕缫丝、采菊晾茶这些农事,就是为了“表明自己是谁”。他也说,在新的一波返乡青年眼中,乡村的价值被其他“更大的声浪”盖过了。那么他如何看待自己和其他返乡青年的区别?他所坚持的价值究竟包括什么? 最近,因为土地承包和道路的拓宽,于建刚的家庭农场也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未来他又有什么规划,能找到他理想中乡村生活的新出路吗?当农业文化逐渐成为艺术家的题材时,于建刚又在计划什么新鲜的尝试? 以往总是以文字出现的于建刚,这次将在播客中讲述返乡后的观察与思考。 嘉宾介绍:** #本期嘉宾 于建刚:在江南的丝绸村庄正河浜出生、长大,2008年大学毕业,在北京从事品牌咨询的工作。因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2011年辞职,成为小毛驴农场实习生;随后,又在广西与越南交界的壮族村寨从事乡村建设的志愿工作。返乡后与妻子梅玉惠成立“梅和鱼”,从事精细工艺蚕丝被的生产与手艺传承,希望活化农桑非遗,创造新的传统。他同时也是播客“团力结构”的主播之一“鱼缸”。 #本期主播 天乐: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作为一个“伏帝魔”(潜伏在帝都的魔都人),最大的乡愁是小时候居住的街区和青少年时期常吃的饮食店被网红化了,于是每次返乡都很愁。 王昊:食通社编辑。在于建刚家的厨房里感觉回到了熟悉的外婆家。 时间轴** 0:51) 还有很多人在乡下居住,没空心化的乡村生活怎么样? 02:04) 乡下人“进城”的执念从哪儿来:搬进距离家乡1公里之外的公寓楼也算是“进城” 05:27) 现场音:庙里的老人家声声念佛音 06:04) 返乡青年回乡受到的的“熟人社会”压力,从小到大都被要求“去城市获得成功” 08:11) 从在北京上海做广告人,到回乡养蚕缫丝,于建刚怎么就走上了逆流人生? 13:31) 坐绿皮车“城五乡二”往返通勤的一年,靠写日记调整自我 15:07) 突然萌生的“用传统方式做蚕丝被”的想法,为于建刚的返乡找到了新的支点 18:38) 现场音:一起去“看看”梅和鱼的桑树 25:03) 将家乡的农业跟文化结合协同发展:从蚕丝被到杭白菊和榨菜 26:25) 返乡青年里独特的选择:“做这些东西就是为了表明我是谁。” 35:47) 小规模的家庭农场能养活自己吗?为什么比起“半农半X”,于建刚更愿意叫自己“打零工的农民”?最近,因为土地承包和道路的拓宽,于建刚的家庭农场也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困难 38:10) 保留农业传统,申请世界遗产,只是一种当代人参观博物馆式的快闪体验吗?当农业文化逐渐成为艺术家的题材时,于建刚又在计划什么新鲜的尝试? 45:30) 返乡概念流行,让“乡村”变得复杂,背后有没有名不符实的炒作? 50:31) “乡村是我的自留地”:让城市的归城市,乡村的归乡村

于建刚和妻子梅玉惠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就有了“梅和鱼”这个品牌。

生物多样性的传统农桑,由远及近:桑林、玉米、水稻、棉花、杭白菊。

在低低的桑树间套种榨菜,这在嘉兴已有90多年历史,并形成了著名的斜桥榨菜产区。

当地人会在即将结茧时把蚕放在竹条、秸秆等扎成的堆上,俗称“上山”。

“梅和鱼”坚持用传统的手工技法制作蚕丝被。种桑、养蚕、晒丝、做丝绵、织被。梅和鱼小两口边学边做。

在养蚕之外,“梅和鱼”还在坚持对桐乡市花“杭白菊”的生态化种植。因为缺乏经济价值,大户承包,村民已经普遍放弃种植,这已是村里的最后一亩杭白菊。

去年于建刚还曾经尝试直播自己的养蚕过程。对他来说,农事本身或许就是返乡的意义。 相关阅读:** 于建刚担纲的友台播客“团力结构”) 了解更多“梅和鱼”,请搜索同名公众号 村里最后一亩杭白菊) 150年前,中国传统智慧拯救了疫情下的欧洲) 返乡十二载,土地有神灵) 我的母亲是个农民) 最狂野的返乡梦想是在江南荒芜的河里划桨|小农故事集) 创作团队:** 节目片头、片尾:岜农 统筹 :晓晶 制作:小葡萄 编辑:王昊 封面:万琳 #关于「食日谈」 听众群:添加「食通社」小助手食通君(微信号:foodthinkcn),加入听众讨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