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寸血河山】(18)1938,宜昌大撤退

【寸血河山】(18)1938,宜昌大撤退

2025/3/14
logo of podcast 馒头说·历史的温度

馒头说·历史的温度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历史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年份历史也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历史不仅有深度有厚度其实也有温度形式有态度做人有温度我是馒头大师欢迎来到历史的温度让我们读懂过去活好当下谈面未来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馒头说历史的温度我是馒头大师

这一期我们要回到一个很久没说的栏目了寸雪河山熟悉这个节目的都知道这是和抗日战争有关的一个栏目但今天要说的这一期和以往炮火连天的战场内容不同这是一场发生在抗日时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这场战争的重要程度可能超过很多场战役

诺兰有过一部电影叫《敦克尔克》拍的是二战期间英法联军在敦克尔克的一场大撤退之后呢我就写了这篇文章因为在二战期间的中国我们也有过一场伟大的撤退论困难程度其实在某些方面超过敦克尔克时间来到 1938 年 10 月 21 日湖北省武汉蒋介石收到了来自广州的电报

日军第 21 集团军已占领沙河突入广州市区广州沦陷此时从 6 月开始打响的武汉会战也已经进入了尾声在这场堪称是整个抗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中中国军队前后投入约 100 万人血战四个月让日军一战定乾坤的迷梦一岁再岁

但广州沦陷意味着越汉铁路已经被切断地处平汉铁路和越汉铁路交界处的武汉战略价值进一步降低更没有死守的价值了在南京保卫战之后蒋介石在雪的教训面前已经明白了一点保留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才能保留住和日本人在战场上博弈到最后一刻的筹码所以武汉必须放弃

事实上中国军队各路有序的撤退早就开始进行了不过武汉一失一座在它西面只有 300 公里路程的城市就立刻被顶到了日军兵锋的最前沿这座城市不算大却地处长江的咽喉是挡住日军侵入中国四川大后方的门户

更关键的是在华北华中和华东各大政府机关高校工厂向四川迁移的过程中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和集结地三万多待转移的人员将近十万吨转运过来的战略物资和大批工厂机器还都积压在这里等待转往四川而这座城市就是宜昌

一旦日军占领宜昌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1938 年 10 月 23 日湖北宜昌此时的宜昌城已经是一片混乱在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市中心各条街道上到处都挤满了各种从前方撤下来的公职人员高校教授学生难民以及身穿军装的军官和士兵

他们都在急切的等待着一个消息何时能上船走而在城外的江边密密麻麻堆放着从前方各地抢运撤回的各种物资和器材其中不少都是国家兵工工业重产业和轻产业的全部家当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的工业和经济的命脉而负责押运和看护他们的人也在急切的问一个问题何时能上船走

为什么一定要上船走其实道理很简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当时别说进四川的铁路连公路都很少绝大部分必须走长江水道而过了宜昌之后长江三峡航道滩多又浪急弯多且崎岖 1500 吨以上的轮船都不可能朔江而上所有大船只能在宜昌下船换乘才能顺利沿江进川

所以可想而知宜昌城内各个轮船公司的售票大厅在那些天里是怎样一个人生顶废因为一票难求人群中有焦急的有惶恐的当然也有愤怒的有押运器材的军官甚至拔出了手枪对着卖票人员怒吼要军法论处也就是在这一天在宜昌淮远路上的民生轮船公司接待大厅走进了一位 45 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嘈杂的景象,清了清嗓子,对大家喊道今天请大家都回去,每个人都回去,我们明天见,明天肯定会给大家满意的答复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嗓子,你是哪位啊?那位中年人做了自我介绍我叫卢作福,卢作福 1893 年出生于四川河县的一个普通小商贩家庭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卢作福小学毕业就辍学了但他非常刻苦自学了数学和英语他在 17 岁就加入了同盟会 23 岁当了成都群报的记者 26 岁就成了川报的总编辑 1925 年信奉孙中山先生名声主义的卢作福花上了自己全部积蓄挖家别人的赞助和借款凑了 8000 元购入了一条 70 吨的小客船成立了名声实业公司

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卢作福展现了超一流的经营能力和魄力提出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率领民生公司完全统一了长江上游的航运将所有外国航运公司全部挤出了市场

在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民生公司已经拥有了 46 艘轮船总吨位接近 1.9 万吨成为中国内核航运最大的民营企业他自己也被称为中国船王但卢作福做航运的目的并不是发财他在成立民生公司的那天就提出了他的目标运输救国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1937 年的松湖会战期间民生公司的所有轮船都集中了起来在两个星期内将川军四个师和两个独立旅的数万官兵从四川运到了宜昌南京沦陷后卢作福临危受命担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他动用了自己手里的全部力量一起帮助政府从前线往后方运设备运物资运商员包括运出大批从故宫迁出的无价国宝

蒋介石曾经以抗战为名要求卢作福把民生公司的所有船只都交给军政部统一调配但卢作福通过多方面渠道化解了这次侵吞危机而他说的道理最终也让蒋介石挑不出毛病政府在内核航运方面并不比民营公司更有专业的协调和管理能力硬性摊派也不可能激发各个岗位参与人员的积极性最终如果耽误了抗战运输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更重要的是卢作福作为民生公司总经理拍板决定从宜昌撤退运往四川的物资和设备民生公司只按平时十分之一的价格收费公职人员半价收费儿童免费这其实等于卢作福自己在倒贴了光转运物资一项经测算就减少了 400 万元的利润但卢作福这么做一点也不让人意外因为他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就对全体民生公司的员工说过

国家的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民生公司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抗战所以在 10 月 23 日这天晚上卢作福召集了公司所有骨干通宵开会他先是做了表态也是下了死命令民生公司要不惜一切代价要把滞留在宜昌的人群和物资都转移到四川去

但包括卢作福在内大家都知道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长江是有枯水期的从 10 月 24 日起满打满算最多还有 40 天就将进入长江的枯水期了一旦进入枯水期长江上游的水位就会直线下降届时就算有神仙帮忙运送大型机器的船只也无法通航了

而事实上即便是在非苦水期一艘轮船从宜昌到重庆上行也就是逆流需要四天下行也就是顺流也需要两天往返一次需要六天而当时民生公司手里一共只有 22 条船以他们的运力哪怕再加上一些帮助要运走滞留宜昌的这些人和物资按常规也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怎么办

卢作福想来想去只能用上民生公司之前创造的三段式运输所谓三段式就是根据长江上游各航段的水流特点和轮船的载重和马力将整个航运路程分为三段宜昌到三斗坪为第一段三斗坪到万县是第二段万县到重庆是第三段

大部分的一般货物由轮船从宜昌运到三斗坪就卸货再由其他船只转运到万县再转运到重庆重要的物资和大型机器由马力族的公司大船直接从宜昌运到重庆此外从重庆出发的船在满载补充的冰原顺流而下去支援抗日战场

换句话说就是将民生公司的每一条轮船根据特点吃透用透然后精细化投入到长江上游的三段航道中将运力发挥到极限三段式运输法确立后大家心里有了一些底但卢作福知道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已经不可能再用平常的运作方式了

所以他还做出了如下规定第一他亲自挂帅在盘清各单位物资详细情况和人员情况后由他来决定轻重缓急谁先走谁后走哪家如果不服来催一律推迟装运第二夜晚码头装卸白天航道航行所有流程全部 7 成 24 小时进行

第三取消所有轮船卧铺票包括二等舱也一律只卖座票贵贱平等船铺一律坐人将人员运力至少提高一倍在所有措施和任务都布置下去后已经是 10 月 24 日的清晨了此时第一艘民生公司的轮船已经是安排妥当拉响了汽笛满载着货物和人群慢慢离港

从船舷栏杆处伸出了很多孩子的小手像在码头送行的人群挥舞告别他们是从前方被保护转移来的数百名抗战中的战争孤儿卢作福决定优先让这批孤儿第一批免费登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甚至唱起了学校里老师教他们的儿歌同音回荡码头上的大人们无不动容

而站在不远处的卢作福更是热泪盈眶中国的未来从来不会也不可能断绝一场期限只有 40 天的生死大转移就这样开始了晚上在一场的码头上民生公司的各种蹦船起重机吊机都已经准备就绪检修人员码头工人和乘客也都随时待命

一艘船靠近各项工作立刻有条不紊地展开装货卸货检修下船和登船汽笛声机器的轰鸣声混杂着码头工人有力的劳动耗子通宵打工

白天在长江上游的各个航道上民生公司的 22 艘轮船外加两艘其他的中国船只还有一千多艘民生公司花钱征用的木船满载物资和人员来回穿梭有时候还要规避上空日记的轰炸炮火声马达声夹杂着千副拉船式低横的船工耗子不绝于啊回忆这段岁月卢作夫曾写道

这一年我没有做生意我们上前线去了我们在前线冲锋我们再同敌人拼命再回到宜昌的第一天他就把自己宿舍的床单撕了下来在上面写了两行字悬挂了出来上面写着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勿忘国家大难

而在那 40 天里卢作福就住在民生公司宜昌分公司的二楼守着一台 24 小时不间断发报的发报机所有的电文他都亲自一一审阅和批示这样才能了解到整个物资转运的最真实情况

为了避免日基轰炸造成损失卢作福在长江上游各航段增设了多个码头购置了大批泵船和起重机等装卸设备还雇佣了数千名千夫帮助船只通过难以航行的航段而卢作福可以亏待自己却绝不亏待他的员工

从转运开始卢作福就做出规定凡是跑从宜昌到三斗坪这段最危险航段的员工因为有日记轰炸他们的工资一律提高到平时的三倍跑三斗坪到万县的员工工资一律提高到两倍每到傍晚乃至深夜卢作福总要亲自去各个码头视察了解到这一刻有哪些物资正在被哪些船装运掌握第一手资料

站在码头边看到忙碌的景象他曾经有过一段真实的记录他写道每晨一舱总得开出五只六只七只轮船下午总得有几只轮船回来当轮船刚要抵达码头的时候舱口盖子早已揭开窗门早已拉开起重机的长臂早已举起两岸的器材早已装在泊船上拖头已靠近泊船

轮船刚抛了锚,舶船即已被拖到轮船边,开始紧张装货了。两岸照耀着下货的灯光,船上照耀着装货的灯光,彻底印在江上。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地歌唱,拖头往来的汽笛不断地鸣叫,轮船上起重机的牙齿不断地呼号。在卢作福看来,这些声音不是简单的声音,

他写道配合成了一支极其悲壮的交响曲显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 1938 年 12 月底长江枯水期如约而至而此时卢作福的民生公司已经如约完成了那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 万多人员 9 万多吨物资基本上已经全部转运完毕

在一舱撤走最后一批物资的那一夜卢作福一个人来到了码头一夜之间原本喧闹的一舱码头安静了下来而曾经堆积如山的货物也已经不见踪影看到人财两空的码头卢作福是感到欣慰的而他也知道自己的使命并没有结束

资料显示截止到宜昌沦现前卢作福指挥他的民生公司运送部队商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 150 余万人货物达到了 100 余万吨

其中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医院等单位的旅客有 6.4 万人含大夏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以及航空机械学校、中央陆军学校、国立戏剧学院等数十所院校的师生

而那些被转运的专家和工人以及所属的物资和机器隶属的部分单位包括兵工署 22 厂 23 厂 24 厂 25 厂精灵兵工厂兵工署陕西厂兵工署河南巩县分厂兵工署河南汴州厂香桂兵工厂南昌飞机厂宜昌航空厂航委会无线电厂航委会安庆站扬州航空站钢铁千件委员会上海钢厂大兴钢铁厂

周恒顺机器厂天元电化厂新明机器厂中福煤矿大城纺织厂武汉被俘厂武汉制泥厂武汉沙厂等等等等卢作福不仅帮助转运还帮助重建河南的中福煤矿公司从玉北撤到宜昌后无力再转运民生公司投入一切力量将他们的设备器材和人员运到了重庆与北北天府煤矿公司合并

这家公司后来供应了重庆一半以上的燃料从长洲搬出的大城纺织厂因为时间仓促只搬出了织布机在卢作福的牵线帮助下与重庆北辈的三峡染织厂合并后来成为后方最大的纺织厂还有上海的大兴炼钢厂汉口的周恒顺机器厂转运后经营困难卢作福都是在危难时刻给他们注资让他们后来成为重要的工业企业

而民生公司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仅在 40 天的一场大撤退中民生公司就有 116 名员工牺牲 61 人受伤致残被炸沉船只 16 艘被摧毁和毁坏的码头厂房仓库以及各种机器设备更是不计其数卢作福对遇难和致残的员工都做了高额的赔偿和妥善的安置

事实上即便在炮火连天的转运过程中民生公司对转运货物发生的遗失和损坏也都会进行协商做出赔偿但卢作夫毕竟也是一个企业家他也要对公司的股东和员工负责 1942 年 4 月 8 日卢作夫在民生航运公司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当众哭了出来说自己对不起公司的全体职工和股东

他的好友黄延培也在现场听到后当场挥毫写的是为抗战而亏本公司对得起国家即股东对得起国家中华复兴之日就是公司复兴之日黄延培确实说的没错那些由民生公司协助抢运入川的人才和物资是当时贫弱的中国谨慎的一口元气

尤其是那些很快又建立起来的兵工炼钢工矿企业很快就恢复了生产之后每月生产手榴弹 30 万发迫击炮弹 7 万发炸弹 6000 颗子弹数百万发军用十字稿 20 万把这些都成为了中国人能够坚持抗战到底取得最后胜利的有力保障和后盾而日本方面也在检讨武汉会战得失时发出感慨

说假定昭和 13 年也就是 1938 年在攻占武汉的作战同时就攻占宜昌其战略价值就更大了当时的著名记者徐莹曾这样形容中国宜昌大撤退的紧张程度与英国在敦克尔克的撤退没什么两样或者我们比他们还要艰苦些因为无论从人员的组织素质还是设备条件中国都要差很多

中国的指挥官也不是什么军事将领而是一位从来没有从事过战争的实业家好下面进入馒头说时间 1978 年 32 岁的卢晓荣收到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是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

旧汉风干路的万千学子都挤破头的想要考进大学而卢晓荣在 1965 年和 1972 年两次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原因只有一个家庭出身不好因为她是卢作孚的孙女卢作孚的结局其实很让人唏嘘

建国后因为民生公司出现了财政危机和员工腐败现象关键是卢作福本人在三反五反运动中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一生爱惜自己民生的他感到无法接受他说我一生没有土地没有私人投资私人没有银行往来没有回扣没有受礼物最终卢作福选择了服用安眠药自尽去世时只有 59 岁

他的一言是把他在民生公司的所有股份都上交国家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卢佐夫的孙女卢晓荣后来两次报考大学都因为是反动资本家的后代而被拒绝在第三次填写志愿的时候他硬着头皮如实填写了自己的家庭出身一开始根本就不敢填写好的大学但最终录取卢晓荣的是华东师范大学这是当时非常好的学校

他后来回忆当时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的感受只用了四个字灵魂出窍录取他的是华东师大的教授吴夺他后来告诉卢小荣他是在看到卢小荣的家庭出身的时候才知道她是卢作孚的孙女卢小荣的高考成绩肯定是达标的但当时敢录取她是要冒一定风险的而吴夺之所以如此坚定也是有原因的吴夺对卢小荣说

当年抗战时期我曾坐你爷爷的船去四川避难我很佩服你爷爷的勇气很崇拜他事实上受过卢作孚恩泽的又岂止是吴夺一个人又岂止是个人 1980 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中是这样写的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008 年占地 5000 平方米的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在宜昌滨江公园开放 2012 年占地 3300 平方米的卢作福纪念馆在重庆北贝区开放直到那场撤退直到卢作福的人也开始慢慢多了起来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每当我们民族面临危险的时候总有一批勇敢的人会站出来不惜一切代价的不惜一切代价的站在最前面而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而言最起码能做到的是不要忘记这些英雄们勿忘卢作福好今天的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