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年份历史也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历史不仅有深度有厚度其实也有温度行事有态度做人有温度我是馒头大师欢迎来到历史的温度让我们读懂过去活好当下谈面未来
大家好,欢迎来到馒头说历史的温度,我是馒头大师今天我们切换一个专辑,换到晚清风云说段关于学外语的事儿有一句话叫做诗疑长计以至疑但凡学过初中历史,大家都应该知道这句话但是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什么是疑,什么是长计,包括凭什么诗争论起来可热闹了
1860 年 10 月,公亲王易兴面对一封信陷入了苦恼这封信是英国专事额尔金的专职秘书巴夏里写的这个人原本是英国驻广州领事因为亚罗号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战局之中担任特使,结果被清朝政府扣押
此时面对兵临城下的英法联军孱弱的天朝军队已经是一溃再溃连咸丰皇帝都仓皇逃出北京去成德避难了只留下自己 27 岁的弟弟公亲王一新担任钦差便宜刑事大臣就负责一件事和洋人议和
一心和洋人打交道的经验不多但毕竟脑子活络想来想去就想让扣押在手里的这位巴夏里写信给英国人议和巴夏里一开始是坚决拒绝但耐不住一心后来好吃好喝的招待最终软了下来同意用中文给英国人写几封信比如有一封写的是公敌人甚明白中国相待议好暂缓攻城
那这封信呢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样才能让一新他们放心没有搞什么毛腻但问题是这封信一旁还写了几句英文这就让一新他们警惕性一下子提高了难道巴夏里是在用洋文传递什么秘密情报吗一新很想知道那几句英文写的是什么但无奈自从 1840 年国门被强行打开之后 20 年来朝堂上的中国官员们依旧无人能识英文
他们认为这种横写的鬼画符像横行的螃蟹一样所以称之为谢文是不歇于去学的那怎么办情急之下四处搜罗终于得知在天津的一个黄姓广东人懂英文赶紧招来仔细一辨认答案水落石出巴夏里的那几行谢文无非就是自己的英文签名而已还有英文年月日的落款
一心虽然松了口气却也深深为此懊恼和洋人打交道了那么久朝堂上下居然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人能认洋文为这几句年月日还一来一回耽误那么多时间太不值得了
其实早在 1858 年的中英天津条约第五十条里,英国人就下了最后通牒,表示请中国尽快派人学习英文,因为今后英国的文书都会用英语写,不再以汉文出现,并且明确指出,自今以后,欲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
人家本国的文书用本国的文字来表述你也不能说他不对思来想去一心决定要改变这个现状我们看不起洋人但毕竟还是要和他们打交道要和他们打交道那至少也要学学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吧
1861 年 1 月 13 日,龚清王一新领衔上奏,请求咸丰皇帝批准由官方培养一批通晓扬文的人才。理由是,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施其情性,预期各国情形必按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谋。1 月 20 日,咸丰皇帝批准了一新这个奏折。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京师同文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同文馆自成立开始就一直不是很顺首先是缺老师虽然咸丰皇帝在 1861 年 1 月就批准建校但因为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外国老师主要是朝廷觉得可靠可控的外国老师最终这件事一直拖到 1862 年的下半年才开学
老师有了学生也不好找按照一新等人的最初想法同文馆招生其实是面向满人特权阶层的只有八旗子弟才可以报名而且名额很少是要抢的但招生简章放出以后高阶层的满人根本不屑于让子弟报考同文馆后来慢慢放宽到了汉人子弟也可以报名也是应者寥寥
因为大家都认为学洋文是去学奇迹营巧正经人家的孩子都应该以考科举功名为正途去同文馆学习是件丢人的事甚至是耻辱最终同文馆好歹张罗开了学一开始只设立英语一科慢慢开始增添法文德文等科目教书的学员也开始多了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易兴等人发现了一个问题
如果只是以培养翻译人员为目标即便加上上海的广芳年馆和广州同文馆整个同文馆系培养的人才也远远满足不了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运动不仅仅需要的是语言人才还需要懂得西方的天文算法以及火器轮船机器制造技术的人才
不仅仅是一星当时的这名总督左宗棠江苏巡抚李鸿章等见识过西洋科技的风江大力都纷纷来信催促能不能进一步加快洋务人才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 1866 年 12 月 11 日一星上奏请求在同文馆下再设天文算学馆理由是什么呢是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按照一星的设想天文算学馆的招生要进一步扩大范围满汉均可 30 岁以下正规科举出身五品官以下
一心预料到这个方案一出台就会引起各方面的不满所以他在 1867 年 1 月 28 日又上了一道奏折针对可能会出现的反对意见他归纳整理了三条逐一反驳就是反对意见还没来他就先打好预防针第一条是针对有人会觉得这是不是当务之急他指出中国谋求自强已经是迫在眉睫时间不等人怎么可能不急
第二条是针对有人可能会指责设中法而从西人为非就是舍弃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去学洋人的东西易兴称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就是这个还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增设天文算学馆就是要让我们的老祖宗的东西重新焕发活力
第三条是针对可能有人会觉得中国之人施法吸人为耻就是我们中国人怎么要去学洋人的东西呢易兴就指出天下最大的耻辱莫过于落后连日本都在积极学习西方难道只有中国人要不思政做吗三条煞费苦心的奏折呈上去易兴的心放下了不少在他看来如此这般增设天文算学馆的阻力就会小很多了
但是他还是太小看另一派的势力了一个叫张胜藻的人率先站出来反对张胜藻是当时山东道监察御史他在 3 月 5 日上路道奏折说天文算法已令青天间天文生习之制造工作已则成公部督将役习之
文如进尘不当崇尚技能施法一役若以自强而论则朝廷之强目如争济纲明政行严赏罚求贤养民恋兵筹享诸大端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很简单你要天文人才就让青天间的人去学便是了你要工匠就让工部派那些工匠杂役去学就是了我们科举出身的堂堂读书人怎么能学这些奇迹迎巧呢你真要自强不如从自身做起比如什么整计纲啊明正行啊演赏罚啊求贤养民啊等等等等
那虽然张圣早不是什么响当当的大人物但是他的这番言论是很得朝堂上下人心的
事实上自从同文馆成立以来各种怪里怪气的声音就没有停过光影射那个号称鬼子六的公亲王一星那个对联就出过好几幅比如有一幅对联上联是鬼迹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下联是君机无远略又家子弟败异类为师
还有一幅对联上门四个字孔门弟子下联四个字鬼谷先生不过呢张圣早的奏折能够获得满朝大臣们的暗暗点赞还因为他奏折上的另一句话那句话是朝廷命官必用科甲正徒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何必令其习为技巧专用制造轮船扬枪之离乎
什么意思啊就是朝廷命官肯定得用科举正经出身的人这些人是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怎么可以去学习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些人专门是用来制造轮船制造洋枪吗怎么有这样的道理呢
那这句话看上去似乎还是读书人不能去学那些下等记忆这些老套路但其实啊是针对天文算学馆的招生条件什么呢就是招生是把正统科举出生的读书人也列入了招生范围
其实啊公亲王一新当时给出这个招生条件原以为是对读书人的一个示好为什么 1860 年以后啊清朝四品到七品之间的官员后补等官的人数以千计啊一新觉得给这些寒窗苦读而无关可当的人一条新的晋升途径不是大好事吗但是这一政策也打破了中国传统科举的晋升之路
从小读四书五经的正经读书人现在还要去学西洋的科学知识在很多人看来这不是镀金而是贬值啊是投机取巧更关键的一点是通过同文馆体系晋升上来的新式人才势必会围绕一星形成一个新的官僚集团这将对旧有的科举出身的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那张胜藻的这道奏折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但慈禧太后当天的意见就回了过来她站在易兴这边她说天文算学为儒者所当之不得目为技巧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世习也张圣早的这次反对就被悄无声息地化解了
但一心心里很清楚张胜藻是不可能无缘无故走到前台的他背后肯定还有更大的势力果然一个能量比张胜藻大得多的人物很快出场了 3 月 20 日就在张胜藻上奏之后半个月温仁也上奏了温仁他的正式官方头衔主要有三个文渊阁大学士汉林院长院学士总理户部大臣
他的江湖头衔有一个道光以来一如宗然后他还有个头衔大家是非常看重的那就是帝师他是同治皇帝的老师这样一个人物站出来反对开设天文算学馆不可谓不中量级了温人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华夷之变
就是奉宜人为师是求宜役之末就是不管怎么样不能去学洋人的那些东西不然呢就掉身价了温人在奏折里明确指出说天文算学惟异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就是你学这些西方人的天文算法哎呀能获得的东西一点点损失可就大了
他还有一句话更是博得了满堂守旧派的喝彩什么话呢他说立国之道上礼义不上权谋根本之徒在人心不在记忆这种话你看听上去道理肯定是对的呀在人心不在记忆当然那怎么在人心不在记忆怎么个评判怎么个衡量呢没有标准
但是呢,渥仁的地位是远高于张胜藻所以慈禧看到奏折后当即就召渥仁入宫面议听取他对天文算学馆的意见听完之后把渥仁的意见又转给了一心领先的总理衙门同样,出于对渥仁地位的忌惮一心等人也不敢怠慢在 4 月 6 日回了一封很长的奏折再次阐述了中国目前面临的危机之深而西洋的那些东西绝非什么一意之末
为了保险起见一心还把曾国藩李鸿章等支持杨沃的大臣们的奏章一并整理成交意思是这绝非是我一家之言慈禧同样把总理衙门的奏章交给了温人并表示各都府都可以穿越第一轮的较量就此结束温人很快又在 4 月 21 日发起了第二轮攻击再次上奏反对增设天文算学馆
我人第二轮的反对并没有什么新鲜的观点提出来依旧认为啊学习西洋记忆会扰乱科假正途的体系还有人心如果不能百分之百确保成功不如缓行他还提了一句叫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彩旁求必有惊奇数者何必失事一任啥意思啊就是我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众多好
就算你真的要学天文算学难道我们自己没人了吗难道我们自己没有老师吗何必去像洋鬼子去学呢这封奏折一上终于给一星他们抓到了一个绝好的反击点
总理衙门立刻上奏大致的意思就是哎呀这个意见提的太好了既然渥仁大人您这么说您肯定知道我们国家哪里有天文算学的人才那么就请您找个地方重新开个馆专门教授您找的那些人我们的国家前途有救了呀
看到自己被顶到杠头上窝人立刻嘴软了说义中并无金与天文算学之人不敢忘报啥意思啊我也不知道国内金与天文算学的人到底在哪儿我也不敢乱推荐啊而慈禧的态度这个时候已经很明确了支持开办通文馆但事已至此原本建区平静的水面又被投进了一颗小狮子
这颗小石子名字叫杨廷熙 1867 年 5 月天下大旱按照惯例皇帝要广开沿路允许各地官员上书提意见杨廷熙是个候选的直立州之州他就是借了这个机会写了一封奏折上来就把这次天下大旱和增设天文算学馆按戳戳扯上了一些联系
然后说自己有十条大不解总结下来基本上是这样的意思洋人一直侵略我们我们现在却要向这个仇敌去学习不耻不拱待天之仇而羞不至心羞之事为什么要望大耻而物于小耻呢
我们现在如果去拜洋人为师洋人万一给我们喂迷药把我们的忠义之气全消解了那怎么办呢那些洋人交出来的中国人肯定是和洋人沆瀣一气会成为他们的代理人如果以后和洋人们一起联合起来造反那怎么办呢要说天文和算学一直是我们中国最厉害
从尧舜时代开始到现在我们的那些太玄动极潜虚的原理我们的周壁算经等等欺世西洋的那些轮船机器可以比的我们中国几千年来从来不搞轮船机器疆土不是一代比一代大的吗康熙也不准西洋轮船靠岸他们不也是乖乖遵命的吗为什么我们现在就吓破胆子了呢
至于解决办法不在于什么天文算学不在于搞什么机器轮船而是要解决内部贪污腐败皇帝要兢兢业业大臣们都不消极代工上下亲民这不就是谋求自强了吗为什么要去学西洋的东西呢另外宋代蔡京等人残害中梁把人关进去的地方就叫同文馆狱现在同文馆和他同名请求取消这个机构
杨廷熙这条奏折洋洋洒洒写了五千个字而且在上奏之前让家里准备好了一口棺材可以说这是准备做一次死剑这个奏折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无论见识还是逻辑其实都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但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且得到了很多的赞扬连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权也称赞这个杨廷熙是有胆有识
不过这份奏折毕竟也只是一颗小石子除了最初泛起了一些涟漪之外后来就没了动静因为慈禧对这份奏折的回复意见很快就下来了九个字概括就是挠挠数千言甚属荒谬就是你乌啰里啰嗦说了几千个字荒谬啊事实上在这次同文馆之争中一直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慈禧的态度
虽然那时候的慈禧刚刚经历心由政变而垂帘听政不久不能像后来那样完全说一不二但基本上还是大权在握的当然这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她总体要和支持自己上位的重要同盟公亲王一心保持步调一致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慈禧一开始在表面上是试图保持中立的但渐渐还是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支持一心
这其中颇为值得玩味的一点就是 3 月 20 日对窝人的奏折事实上慈禧在张圣早上奏的时候就已经明确表示了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误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世袭但当窝人站出来以后因为他的体量太大慈禧必须谨慎对待所以他不仅立刻召见了窝人听取他的意见并且把他的奏折交给了总理衙门
这个看上去是在踢皮球的行为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给总理衙门一个答辩的机会在总理衙门的第一份反驳上来之后慈禧除了公开之外还多了一个动作让各都府都去穿越这无形之中就是一个表态果然心灵神会的异性在第二轮反击中的言辞明显就更加激烈并且直接抓住了窝人关于什么天下之大不患无才的那个漏洞
在窝人讨饶说自己也没什么人可以推荐之后事情本来可以结束了慈禧却不依不饶还是要求窝人要随时留心人才一旦有人才你就要社管教习以收实效这基本上就是等于在揶揄人了这还不算慈禧还任命窝人为总理衙门行走参与到同文馆天文算学馆的日常管理中去
这不仅仅是要窝人去当异星的下属更可以视为故意在羞辱他要他去干自己反对的事情结果窝人再三请辞都没有获得批准最终只能假装说从马上摔了下来没有办法去上班勉强慈禧让他过关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说慈禧所有的决策出发点都是源于她和异星的攻守同盟
事实上在 1867 年前后这对疏扫之间已经有了一些猜忌和隔阂远非当初那样铁板一块了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慈禧确实也有敲打守旧派的想法毕竟她比他们还是要看得远一些以及慈禧也看到了曾国藩李鸿章等一干封疆大吏迫切希望推进洋务的诉求所以也必须要有所回应
可以说同文馆之争最后是得到慈禧的强力之之后才推行下去的但是最终的效果却不如人意天文算学馆的第一次招生考试一共只来了 98 个人考试当天有 26 个人缺考最终只来了 72 个人就算这 72 个人也绝非异星之前所想的都是科举正途之人大多数都是考科举无望来碰碰运气的
那渥人的势力虽然败了一阵却得到了更多人的无声支持在不少省份正规科举出生的人报名参加天文算学馆的可谓是屈指可数甚至是没有一个人去报名有的省的同乡会甚至下命令不允许会内有人去考试不然就开除而有的就算去报考了也不好意思向别人承认
最终 72 个人里勉强录取了 30 个人半年后淘汰了 20 个人只剩下了 10 个人一心等人最后商议啊所幸还是把这 10 个人并入原先同文馆学外语的八旗子弟中去吧当年争一时争来的天文算学馆最终还是名存实亡了好下面进入馒头说时间
我一直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你没有遭遇阻力就不能称之为改革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当一个时代发生变化而催生改革的时候内部产生的阻力一般是由两类人构成的第一类人是真看不见他受限于见识和格局确实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些什么不认为未来会发生怎么样的大变化也不觉得那种变化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他是发自内心觉得原来一切都挺好的不要变我觉得杨廷熙就是这样的人那第二类人是装看不见这类人其实也多少知道未来的走向大致是什么样子的心底里也知道确实是需要发生改变的这样的人往往比真看不见的人要多还多不少至于那为什么要装看不见这又可以分成两种人第一种人触动了他的利益嘛
改革的最大难点之一就是要懂蛋糕懂利益这种人并非不想改但他预见到了改革的结果属于他的蛋糕会被切出去所以他反对改革第二种人是触发了他的恐惧他也知道改革是好的但他也知道自己不具备在改革后能够继续享受良好生活的技能这是一种本领恐慌也可以说是一种路径依赖
他知道走出这片沙漠确实是有一块绿洲的但他已经习惯了沙漠的生活所以不如头一钻不闻不问就当个鸵鸟吧这些都是改革中遭遇的正常现象我开头就说了如果不遭遇阻力算什么改革所以我们说要进行一场改革需要的不仅仅是魄力和勇气还需要智慧和手腕因为要克服阻力甚至还要把阻力转化为动力
同时在改革中认识自身的缺点吸取外界的经验和长处为自己所用确实也没有那么简单什么是我们缺的什么是我们要学的什么是不适合我们的什么是本来就有弊端和漏洞的这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辨析去论证去执行但这都是改革的必经之路真正伟大的改革和发展从来就不是一条轻松之路当然这个过程里可能有一类人还是轻松的
他们不和你讨论孰优孰劣不和你分析如何辩证看待如何取长不短而是双眼一闭只有我们的是真的别人的都是假的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唯识遇到这种人无论他是真性还是别有用心的希望你相信都不用怪笑笑就行了最多说一句对对对反正永乐大典礼都有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