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这里是木星 G 我是 Rio 我是 Chen
今天这期播客呢我们会来聊无聊主要分享的思路来源也是朱备贤老师的开始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有在看朱备贤老师的分享然后也非常推荐大家去阅读原文去看他的开始他在每个星期天也会有线上的一个课程的
直播分享如果感兴趣的话大家也可以参与
如果大家有听上上期播客也就是第 216 期高品质的快乐里面我们有讲到世间也就是我们受孕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快乐它是无常的它是有条件组合起来的然后我们还讲到另外一种更高品质的快乐是一种来自底层的平安的快乐如果我们一旦
依赖的并不是世间的快乐而是我们更底层的这种平安我们就不会无聊因为无聊的感觉并不是因为我们平安我们没有事情才产生的
无聊的感觉恰恰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当下我们不平安我们所以无聊朱贝贤老师说不是因为没事做所以无聊无聊其实是不随顺于平安是对眼前的状况存在抵抗所以无聊
我当时看到这个分享我觉得非常的打动我昨天你跟我说其实我们修行我们练习觉性我们不断地去觉知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也就是我们需要认得境界
我们需要认得我们此刻是在迷失的我此刻起的是称心我此刻起的是贪心或者我此刻陷入了调局我此刻陷入了昏沉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不认得所以没有办法知道我记得这也是我一开始非常感慨的地方有一天我们在试拉茶的时候
好像也就是那天跟阿江妮老师互动完我开始真正认得我迷失去想因为以前都是我以为我知道但其实那个我知道它也只是一种概念上的知道它其实还是迷失在想里面只是其中的一个想叫做我知道
然后那天在回到酒店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并不是不愿意醒来我们并不是不愿意觉知我们并不是不愿意待在这种平安的快乐里面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不认得
什么是平安的快乐或者我们不认得我们迷失去想我们才会不断地迷失去想包括这期播客包括接下来的播客可能我们会想分享的方向是更多地呈现出这些境界长什么样子不管是在上知识们的分享里面还是我们自己体验到的这种迷失的体验这种迷失的境界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五盖的境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的,我总是感慨,觉得修行好像像是重新在学习怎么样过这一生以前在学校学的更像是帮助我在这个社会上在实际的生活层面能够去有一些生活的能力比如说有一些工作的技能然后有一些基础的社交的能力我以前有一个困惑
就是我们原来一直会学很多人际关系的技巧比如说心理学比如说消费心理学好像很多门学科里面都有导向性的一些心理学的学派然后我当时在学校的时候我就在想原来人际关系是需要去学习这些技巧的原来沟通是有技巧的
原来情绪管理也是要有技巧的一直到有一年那一年我去澳洲去到了一个非常远的城市然后我在那个城市里面感受到了一种快乐而这种快乐
是人跟人相处之间来的那种轻松然后那一种没有特别的一种技巧在里面的感觉特别特别深的一种体验其实是不用技巧的那我又在学什么呢在这里我接触到的这一些人他们就是这么自然的生活并不是他们好像遇到我了之后变成了另一种样子他们其实生活在自己的生活里
而我去看的也就是他们非常普通的生活他们的心让我感受起来是放松的然后他们对待生活是真实的我发现其实技巧并不是一个必备的东西实际上可能跟我们所处的环境会有关系然后再到现在
想起之前的那个想法我会明白其实那一刻感受到的就是心的一种放松的感觉在那样的那种能量场域下面跟我可能过去的能量场域不一样因为过去我们很多都还不太知道心的放松是什么样子然后我们容易大家都是心有一点点紧的对
然后心紧到一定的程度当我们开始感觉到心难受心痛苦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此刻需要去做些什么来改变想起上一期你问我为什么那么的愿意舍其实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的心承受这种难受的标准那个叫欲值
特别的低只要我的心一难受我就特别想要从这个状态中离开也因此以前上班我们如果面对用户的时候其实我
特别特别的真诚虽然我很喜欢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哲学但是这些对我来说好像它都只是一种知识来帮助我更好的去理解这个社会能更好的去知道眼前这个人他为什么有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反应但是我如何去应对他很多时候他并不另外带着一层
或者说它并不会让我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所以我能够在工作的时候依然做我自己和生活中是一模一样的自己这一点也让我有一点幸运可以比较好的保护了我新的状态让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有力量因为以前我们被教导我们必须要有这样那样的技巧我们才能够过好这一生
所以因此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使用它们然后对很多周边的人会产生一种护盾因为我们觉得对方也在用着相同的技巧总是没有办法完全地信任别人从我自己从小生长起来的环境和我自己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就像我们上一期聊到的我们很多时候会陷入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当中而不是真正去解决问题我们用很多很多问题横更在了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的那种感觉是一样的有时候我觉得这些技巧反而弄巧成拙这些技巧反而变成了解决问题的阻碍跟枷锁因为我们需要先去信任别人
我们需要先跟别人的心连接我们才可能真正的去把某一件事沟通好某一件进程推进好那么如果当我们使用这些技巧的时候我们像是有一点在添油加醋我们自己放上了一块石头对方也放上了一块石头然后我们又要费劲把各自的石头拿掉
但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不放上来呢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包括我们现在修行至少我们自己和我们自己身边的人都活在一种心不需要化妆的状态很久了而这种轻松感心的柔软它确实能够让我们更好的
气入修行能让我们更好的稳定在觉知里面我们常常在播客里聊起的关心它是一种很简单的方式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难就是我们难惯了习惯了去学习这些方式的时候感觉它总是会有比较复杂的方法
当我们说如其所示的知道那么这个知道好像里面包含着很多个步骤好像需要很高的技巧我才能够知道实际上就是一种平常的知道就像我们知道这里放着一个苹果那样的知道其实是我们平常被教导知道的太多了知道的方法和形式也太多了知道的内容也太多了现在
反而是一个舍的状态我们知道的那么少像一开始的样子对 无聊这个话题和之前快乐那一期是一样的它实际上也不分修行还是生活对我们来说都是会遇到的一个现象一个状况 一种境界然后无聊在生活当中它可能会带给我们新的一种空虚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一种寂寞的感觉
我总是觉得无聊像是一种分离当出现无聊感的时候我很想回归但是我有一点像走不到回家的路的那种感觉我像是迷路了迷在了我的心门之外那我们对无聊感的感觉不一样
我脑袋里面的无聊感就很像之前我看到的不管是文章里描写的还是电视剧里面上演的那种画面丈夫跟妻子都回家了但是他们之间也没有什么沟通坐在沙发上各自玩着手机手机里面其实没有特别重要的消息要回复也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新闻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情
可能他们打开朋友圈已经滑到了上次看到这里,但他们依然会重新再滑一遍,要不然就打开小红书,放下手机的时候,看到对方还在玩手机,又拿起手机。
然后时间就这样流逝过去的这种感觉放在我自己身上的话我好像过去这么久以来如果说我在逃避无聊或者对峙无聊的方式其实很简单一个就是听一个就是读
我常常就把自己送去听听音乐送去听播客要么就把自己送到眼睛送到眼根去读读书去读文章所以那个时候的我感觉并不像是一种心找不着家的感觉
因为我的心好像从来没有一个家更像是一种叮咬感就像身上哪里痒了我要去挠一下的那种感觉就像我现在很口渴了突然然后我想要去喝一口水我需要顺手抓起什么东西
所以我总是顺手抓起了播客或者顺手拿起书就会比较安心就好像是喝到了水抹上了丁药膏现在感觉自己在描述起来特别像一个饮头饭了的人
虽然前面我们俩感觉不一样但是到了定摇感这里我们俩感觉是一样的我是觉得内心会有一种毛毛的感觉好像比较想尽快地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脱离现在的这种状态然后对我来说我最想做的就是走出去就是离开当下的这个环境换一个环境因为内心会有一种憋闷的感觉有一种喘不过气有一种想要活
活动起来好像心马上要被闷住了要缺氧了要透透气对就很像我们刚刚所说的因为不平安因为不随顺于平安然后我们对眼前的状况不满意存在一种抵抗我们想要逃离当下的这种感觉当我一开始在看善知识们的分享的时候
尤其是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可能看龙博帕莫尊者啊看朱贝贤老师看阿赞耀老师的分享比较多在看到无聊其实是一种称心的时候有一种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一种头上被敲了一下的那种感觉
对,那什么是称心呢?像朱贝贤老师说的,无聊其实是对于我们当下的一种状况存在抵抗而称心就是对对象的排斥、抗拒、逃避跟打压阿赞耀老师有分享说,称心不一定是很强烈的一种愤怒或者嫉妒
一些很细微的厌倦感也是一种称心当我们没有办法接受当下的这个身心的状态我们对当下是一种想要逃离或者拒绝或者不满意的状态它就是一种称心它就是一种无聊
比如我们在排队的时候觉得怎么这么的慢或者我们在打开软件它有一个 loading 的过程怎么还没有出来或者我们到了某一个地方手机信号不好我们连接网络觉得好差我们在等一单外卖半天送不过来或者我们没事情做工作啊不忙孩子也不需要我坐在那边突然感觉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
觉得很闷觉得要去找点什么事情来做来填补这一刻的空白诸如此类的这种感觉它就是一种无聊的症状而这种无聊因为我们不满足于当下的状况我们产生了这种称心这种抵抗这种厌离这种厌烦因此我们想要
逃离当下的状态很快看到了这里有一个词叫想要所以我们产生出了一种贪心而这种贪心它给我们带来了一种预期是我要换一种状态我要去到我更满意的状态但是有时候我们会
没有办法跳出去比如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来电话或者这个时候又发生了另一件事然后我们当时的预期可能是去看某一部剧或者去打卡某一个地方然后因此这个预期产生了冲突我没有办法出门了或者我出门了到了这个地方发现它不如我的预期一点也不好玩到了这边还是很无聊因此我们又产生了
那就是贪心和称心贪心和称心
去连接他们的是我们的那个知觉我们去抓取了这个欲望抓取了这个想要抓取了这个诚心对 但一开始我们并不觉得是我们在抓取我们会觉得是有一个外界的原因导致我的无聊产生或者是因为这个环境如此的无聊所以导致我这么样的无聊我记得在朱贝贤老师的开示里面有一位贤友
有问他一个问题说明明在我日常生活中我平常的经验里就是经常会无聊经常会有一种匮乏的感觉这种感觉只要我去找朋友找到了朋友大家一起吃吃喝喝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他说那种无聊感马上就消失了
马上就排解掉了所以这个不就证明了无聊、匮乏它是外界的原因因为没有朋友陪我聊天没有朋友陪我一起玩乐所以我才会无聊所以我才会匮乏那怎么能够说这个无聊感它是内在产生的呢?我想起这个问题很对应你刚才的这个回答如果我是这个嫌疑我就会问你那为什么
你说这个无聊感是我自己去抓取的呢
明明我只要有朋友只要有剧看这个无聊感就可以被我排解掉我以前跟这个咸友的想法是一样的我在用的解决方案也是一样的发现他会换着环境换着地方换着不同的情景依旧会出现同时在我们现在修行之后我也会发现当我真正的去了解无聊的这种感觉的时候他反而
出现的情景比以前要少得太多了我以前的生活当中大多数时间都会感觉到无聊感觉到一种孤单感孤独感没有归属的感觉所以我也一直想要找找你玩一直想要有空就去大自然里面放放空然后想着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要出去旅行去外面看一看去外面走一走
因为我总是觉得这些方式是可以帮助我去排解掉这种无聊的感觉但是我也有一个很长时间的困惑就是为什么它会一再地反复地出现对啊这个话题跟我们上一期聊高品质的快乐它是一样的我们在开头说
无聊并不是因为平安没有事它才出现恰恰相反无聊是因为不平安无聊是因为内心没有这种富足感没有这种平安的快乐因此它会想要去寻找快乐它会对当下不满意它会对当下存在抵抗然后如果我们去解决无聊的方式是透过更多的
想要透过更多的反抗更多的逃离然后我们对于这种贪心对于这种称心的解决方案如果是我们更多的去满足它更多的去寻找刺激当我们用欲望去喂养欲望的时候我们会喂养出来的就是欲望
它就像一个洞一个巨大的黑色的洞我们怎么样填就好像也都填不满
假如我们一直不知道无聊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那我们其实从来也没有真正能够走进过无聊我们只是迷失在无聊的这个境界里面对,所以我们需要去了解无聊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它是怎么来的那我这里借朱备贤老师的一个分享来说什么是无聊他说从一个角度来讲
无聊感它是一种欲贪欲贪的意思呢就是内心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影头
这个影头它不断地在寻觅着娱乐然后对过去已经发生的娱乐我们是有怀念的或有想念对于未来还没有发生的娱乐我们是想象的期盼的迫不及待的想要跑过去的那对于当前的娱乐我们是在享受中我们是静淫在其中我们是对它敞开双臂的拥抱着
那这些动作这种惯性这种对于娱乐的依赖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欲贪
而这样的欲摊当它被发动的时候如果我们当前没有一个适当的可以让我们分心的所在让我们能够纵欲的所在那这个没有被宣泄的没有被完成的欲摊它就会形成无聊感一般人对无聊感的理解是因为没有足够好玩的东西所以无聊而在佛法上的讲法是实际上无聊感的造成
它的主要的因素并不是外在有没有好玩的东西那只是一个促因真正根本的原因是
我们内在已经发动起了欲摊无聊感它并不是一个中性的感觉它是一种灼烧一种苦受一种不舒服的状态它不是一个消极的状态它恰恰是因为我们内在有一个积极的动作而产生的这个动作叫做欲摊它准备要发动了它已经发动了然后这个欲摊它
他在没有管控没有被觉知没有被远离没有被化解没有被弱化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就会不断不断地去形成一种无聊感这段朱背贤老师的描述跟定义就也很像之前体验到的无聊就是一种叮咬那是一种我们心好像很痒想要去挠一挠抓一抓的这种感觉所以朱背贤老师也说如果
如果我们有欲贪那这种无聊感它是很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生活里面的而且很多时候它是以相对微细的方式呈现的所以我们可能没有觉察到比如我们内心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它是感觉到无聊跟乏味的但是
这种稍纵即逝的感觉可能因为我们立刻的分心我们立刻的注意力沉浸在眼前的某一些吸引我们的境界里面所以那个稍纵即逝的无聊感它几乎立刻得到缓解而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看到我们自己的心它实际上是长时间的高频率的被
被无聊感所占据所入侵的就像朱贝贤老师分享的
很重要的是当我们感受到自己在这个无聊感里面被叮咬的时候其实那种叮咬感就是在提醒我们我现在无聊了当我们知道无聊它是怎么样在内心产生作用的就是我们更了解它跟更看到它的一步基础在修行之后我也发现很多在佛学角度层面讲到的东西它是非常生活的
因为无聊对我们来说是太常见的一种现象我们在下一次无聊再出现的时候再产生的时候我们只要多看几次多观察几次我们就会发现好像讲的这个过程真的是这样的对啊我们可能拿起手机打开这一期播客的起因就是因为无聊
就是因为内心对于当下眼前的这个境界有一种抵抗内心没有一种足够的平安因此想要逃离想要改变所以我们可能打开了手机打开了播客甚至于我们在听播客的这个过程当中无聊感还是会不断地出现不断地叮咬我们的内心有时候也会外化成一根烟一杯酒来化解
当我们没有办法可能离开这个环境可能没有办法去做更多有趣的事情的时候或者外化成一场聚会一次加班一次忙碌的体验所以总结一下这个无聊感产生的一个缘起
其实一开始是因为痴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名所以我们误解了什么是真实我们以为我们是真实的我们是真实存在的然后我们误解了什么是快乐
我们误以为快乐就是不断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断地去对这些刺激去产生回应而对这些刺激的回应就等于我们在活着而我们体验到的空白的当下它等于是一种没有意义不值得去过的生活
然后所有的快乐它都是来自于一种囤积一种收集等等我们有很多对于真实对于快乐的误解对于我们的身心状态的误解也因此我们没有看到这个身心底层的一种欲摊的发动就是在每一刻的当下
我们所说的起心动念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心动了所以我们的念头产生了因此我们会出现一种对过去的娱乐一种怀念或者对未来的一种娱乐的向往一种期盼或者对于当下的一种娱乐的沉浸和迷失我们会不断地在这种状态里面去循环也就是之前我们聊到的可爱的三种状态
欲爱、有爱跟无有爱也就是我很想要一样东西想得到它然后得到它我想长时间地保有它或者我不喜欢它了我希望它消失其实它就是一种贪心跟称心的循环
其实这种无聊感的来源就是我们内心不断生起的这种欲贪它的一种表现形式然后我们几乎是立刻会得到一种苦受这种苦受的状态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无聊或者匮乏感坐立不安烦躁毛毛的刺刺的或者我们在那里发呆
然后我们针对这个苦受产生的反应就是我们可能会玩手机我们可能会去吃东西打开冰箱我们可能会去看看窗外我们会有很多的反应去逃离这个当下或者去改变这个当下
而这些反应其实它又强化了我们的欲摊我们又让这个欲摊发动形成更多的欲摊或者称心这样的一个习惯模式得到了一个加强得到了一个习惯回路的加深所以这整一个车轮就转起来了然后朱备贤老师有另外一个描述无聊的方式我也很喜欢他说无聊就是我们的内心断线了
断线的意思就是他没有办法获得一种无时不在的饱足感无时不在的幸福感无时不在的自足
所以如果我们跟这个东西断线了也就是我们有了匮乏感这个匮乏的感觉它就会触发我们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前面说的会怀念以前好玩的东西去过的地方或者我们又开始想象期盼未来会产生的好玩的地方好玩的东西有趣的人我们会
会非常积极地去寻觅着眼前能够让我们分心,能够让我们排解掉这个匮乏感的活动,也因此我们会去进一步地来探讨,那我们怎么样具体地面对这种无聊感。
如果我们不以一种分心逃避抵抗的这种方式那朱贝贤老师的答案也非常的轻松就是我们帮助自己的心接上线就像原来的线断了我们现在把它接上而这个接上线的意思就像我们插上了电源他说
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特别相应的特别容易上手的电源的来源只要不是跟玉摊有关联的只要不是会增生玉摊的只要不会自害害人的只要不会形成影头的那在初期阶段它都可以成为一种玉摊的替代品它都是相对品质高一些的快乐
而这些养分它可以是我们到大自然里面去感受这些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轻松感那这个养分它也可以是我们简单的觉知我们的呼吸那这个养分它也可以是我们觉知着自己此刻正在放松的身体那这些养分它的规则都是它是可以跟缠纳相应的
它是可以让我们当前的心不需要马上钻进欲界里面去寻找食物的而这里面需要注意的点就是第一个整个过程其实它是轻松的它是简单的我们不必要把这个
这个门槛设得太高也不必要把目标设得太过遥远那样很容易用力去紧盯自己然后另外不需要刻意去制造出一种高强度的喜乐感而是轻轻松松地去觉知去听
体验去感受然后我们也给眼前的现在这种汲取养分的方式一种进步的空间一种改变的可能刚才分享的这个有进步的空间的我的理解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只是暂时的一种替代的方式
或者我现在在做的只是其中的一步那个不是最终的一步我们在思想上面会非常清晰地明白这条道路它是还有后续的对这个街上店员其实是像我们之前聊高品质的快乐是一样的我们可能要有一些更高品质的快乐来替代前面这些可能会产生欲摊的快乐就像我们现在肚子饿了我可以选择去吃快餐我
我可以选择去吃更健康更具有营养或者更符合我当下身心需要的这样的一个食物所以第一阶段其实就是让我们由可能不那么适合自己的食物或者会增强自己的饮头让自己更加的产生无聊这样的食物转向那些有可能会趋向于相对平安状态这样的一些食物
当我们在想要用一种替代方式去暂时性的过渡我们目前心没有力量的这样一种状态的时候第一我们内心是要非常清楚的我现在是在用一个替代疗法然后我用替代疗法是因为我现在心暂时没有力量所以有一个台阶有一个过渡像是我们把心暂时性的先放到了一个东西上面只是说我们要怎么样去善巧的选择我要把它放在哪里
这个就像我们的心是自己的小孩然后我们因为现在自己没有家所以我们要把小孩寄养到别人家里那这个时候你会选择谁比如说我要选择把小朋友寄送到数学老师家里顺便他可以学学数学还是说把小朋友寄送到游乐场去他可以在游乐场里面去玩耍还是我把他寄送到篮球俱乐部他可以在里面学学篮球我们
我们是可以有这样的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会继续去加强我们内心这个小孩他以后某一种惯性的增强对然后我们也要非常清楚把新这个孩子送到那个家里面在培养什么
我到底待在那个里面心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它是更迷失的更享受欲摊的还是说它开始慢慢变得轻松了然后慢慢开始觉得有一点力量了对所以朱贝贤老师说当我们去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面对无聊的时候我们看我们是否在进步
那就是看我们是不是增加了自己跟浴摊之间的距离如果我们跟浴摊的距离还太近不够远的话即使我们在重新的面对无聊我们在不断的给它选择一些更高品质的寄养的地方但是我们还是会隐约能够感觉到那个无聊感那个浴摊它隔着一层膜在跟我们招手它在呼唤我们
我们内心可能会有一个部分还是痒痒的身体里面还是有一部分是躁动的感觉到我们可能随时随地的只要那个玉摊的诱惑力再增强一点我们就马上会靠过去了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那是因为我们跟玉摊之间的距离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努力那我们在这个努力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我们的努力的过程它本身是轻松的
它本身并不是压抑的我们新的状态在远离玉摊的过程中是更加的自在的是更加的平安的并且是不复杂的我们不需要做很多很多额外增加的动作来达到跟玉摊之间的远离恰恰相反我们是透过做更少的动作来达到这样的状态所以当我们这样子去精进的时候我们很有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
短时间内或者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道理那朱贝贤老师说这个道理就是当我们以前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必须要接上线我们才能够排解掉无聊感排解掉匮乏感但是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越来越明白新的本质我们越来越会知道其实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把力气
花在或者耗费在街上线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是停止那个造成无聊感的动作这样就可以了那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做停止那个
那个造成无聊感的动作是我们去明白实际上无聊感就是我们内心某一种动作所造成的这个动作包括了我们对于眼前这个状况的抵抗不满足挑毛病抱怨不对它随顺所以我们的欲摊没有被管控
内在的冲动寻觅饥渴不断的会形成无聊感那这个过程会让我们发现到只要我们的心它不陷入到欲摊的一个缘起恋的模式那这个心它本来其实就是知足的就是快乐的我们之所以不知足不快乐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之前做的太多了
那这些做太多的动作就包括我们在制造出无聊感的那些欲贪的动作所以当我们想要再做多一些的事情来去除掉这种无聊感的时候其实我们会意识到这些又是在增加动作而不是减少动作我理解的话就是其实当我们有觉知的时候当我们回过神来发现哦原来我现在很无聊我是处在了一个无聊的状态当中的时候
我们前面其实已经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动作了所以我们现在并不是去产生更多的动作而是更多的去随顺更多的去放下更多的去觉知更多的去看见之前产生的这个链路以及接下来它会产生的链路而不去制造额外更多的动作
对,我在练习的时候一直都是这样的一个路径第一个是我了解无聊是一种称然后我了解称的现象是什么你帮我复习一下在无聊这个语境里面称心其实它就是我们对当下眼前这个状态的抵抗不满意
所以在称里面有两个关键的现象第一种是抵抗或者逃离或者是不满意这种在我们自己的心理状态上面都是可以觉知得到的
然后另外一个无聊会有一种我们两个人感受下来像是叮咬感的一种感觉坐立难安想要离开现在的环境对现在的这种现状是不满意的希望能够有一个外部的更快乐的东西来满足我目前的这种不舒适的状态其实这是无聊的一种反应现象其实
当我们有看到这样的现象的时候我马上知道我处于一种无聊的状态里面另外有一个概念我们也要明白无聊是没有办法被消除的其实我们现在在做的这些事情并不是在清除一种无聊我并不是在抵抗无聊因为如果我抵抗无聊就又回到了尘里面
所以我们在做这些动作如果本身它是在喂养在加强这样的一种行为其实我们走不出这个无聊这也是我们在练习的时候需要去了解的一个原则就是我们要很清晰地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对其实不管是中道还是我们所说的四圣地都是应用
应用在我们的每一次修行里面应用在我们的每一次起心动念里面应用在我们每一次应对痛苦应对欲望应对贪心的这个应对方式里面而不是说整个人生或者我们的整个生生世世它是一种苦极灭道而是每一次的苦我此刻内心生起来的对当下的这种不满意这种状态它其实就是苦
那它的急是什么它的沉阴是什么我们会看到是由于玉坛的发动是由于玉坛发动了我们不知道所以它现在已经开始形成了一种无聊感然后我们再想要去排解它在排解它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形成了更多的玉坛和称心
那再往前那为什么这个玉摊能够发动是因为我们的无明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身跟心的实相我们不知道这个心它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见了这个苦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苦极那我们的灭其实它就是一种我们不再依赖这些外部刺激的一种平安所说的一种不依赖的快乐甚至是不依赖快乐的快乐的这种状态
而我们通向这种状态的道路也就是枯极灭道的道其实它就是一种方法
我们刚才说怎么面对无聊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它其实是中道它并不是去打压也不是去放纵而是透过一种轻松的觉知一种当下的正念一种满足一种禅定来达到我们所说的这个灭的状态所以其实每一次的修行
它都是一次枯极灭道而每一次我们应对的方式它都可以是中道或者非中道而无聊它其实就是一个修行的入口当我们觉察到无聊升起的那一刻就是我们可以去训练觉知的时候
然后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出一个稳定的心暂时可以寄养的家庭来帮助我们不仅仅是面对无聊可能还有生活当中很多的其他当我们心失去力量的时候感觉被拉到这边又拉到那里的时候我们就时时刻刻能够有一个家至少是暂时性的我们知道
怎么样能够熟悉地回到那里让我们的心慢慢地去培养出自己的力量对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家要不然这个孩子在外面流浪在外面寄养久了他终究是会累的他终究是会孤独的他终究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的家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记得回到自己的身心我们要记得有一个自己真正的家可以让他安心对然后我们自己的家在培养的时候呢就像这两天我们小杨罗村子里大家在造房子造房子的阿姨他们自己家房子拆掉了要进行重建他们就租了一个临时的家那个家是一个集装箱改造的放在了我们村里面的广场上面
看到叔叔阿姨在那边慢慢地把家里面的家具都搬出来临时就住在那里
在这个时候他们虽然本来的家正在重建但是因为有了一个临时的固定的住的场所所以他们会觉得生活改变了但是依旧觉得稳定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家还在建等到家建完了我就可以搬回去了那我们在给自己的心建一个自己的家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一种感觉一方面我们要知道
他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并不是我现在开始建一下子就能够建完的第二个他需要我们去练习心待在临时的家里面我们知道这是临时的家我们依旧觉得安定跟安心但是我们回过头来去建造我们自己内心家的时候我们也知道这是必要的对
然后这个家它一定是在我们的这个身心范畴里面的它不是建立在外界的如果我们给自己建一个家这个家是在工作上这个家是在别人对我的认可上
或者这个家是在孩子身上在伴侣身上在父母身上那这个家其实它并不是我们自己的家这个家它依然是不稳定的这个家它就像杨宁老师说的建在了虚空里这个家没有办法真正的被我们所受用它还是会崩塌的在建立家的方式上面我们在练习的是有两种也是龙泊帕默尊者分享的
我们所说的安家其实按照龙波帕默尊者的指导就是四念处四念处它也叫四念住住就是安住住所的住所以我们可以选用身、受、心、法这四种方式来安一个自己的家然后我们自己在练习的更多的可能是身念处和心念处身念处就是之前我们
我们在播客中也常常分享的像观呼吸我们会有早上的一个固定形式的练习其实做这个固定形式的练习是安家的其中一小个部分可能如果说一天是百分百的话我觉得早上的固定形式练习占到了 20%到 30%左右剩下的 70%到 80%还是在生活当中的也就是如果我要把呼吸作为我新的家那么我
我在静坐的时候我用的是它我在生活中也用的是它并不是我静坐结束了我好像生活当中就把呼吸扔掉了我生活当中就不会时时回到呼吸一样的静坐只是帮助我更专注地在练习关呼吸等到关呼吸的静坐结束了在生活中我可能现在跟你录播客你在说话的时候我就
我就可以回到呼吸可能我现在说话的时候我不能回到呼吸但我会知道什么时候是回来了
什么时候是真正回来了对包括当我去练习心迷思去想的时候那当我静坐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我在随顺呼吸那我的重点就是心迷思去想了知道心迷思去想了知道然后这个也不意味着我静坐结束了以后我就不再去注意它不再去关注它了
反而是因为这个静坐有一小段的时间我们可以闭上眼睛也就是我们关闭掉了我们的最大的一个干扰源我们的视觉
然后这个时候我们的环境大部分情况也是相对安静的所以我们有这样的一个能力发动我们所有的能量去专注地记得这个境界迷失去想去不断地品味这个境界迷失去想然后等到我们回到生活中我们是因为刚才的这个努力我们更加认得什么是迷失去想我们更加建立了一个不断认出迷失去想的这样的一个动作也因此这个惯性
渗透到了生活里所以当我们一起做饭洗碗的时候有一个惯性看到自己迷失去想了这个动作怎么那么熟悉是迷失去想了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然后慢慢慢慢的就像是一砖一瓦一砖一瓦的它会慢慢垒起我们的家是的
尤其像官绳其实不管是用绳的哪一个部分来作为我们自己的这个家也叫夜处我们都要注意一个原则就是不要把心牢牢地锁在上面
如果心是需要被我们绑在上面它是不舒服的它不会喜欢这样的家对所以我们在分享阿江沃伊老师的修行之路的时候当时龙博帕默尊者就有跟他说过一句话他说家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可以走的家是自由的而如果我们把自己困在里面那这个又怎么能称之为家呢对所以
回到朱贝贤老师刚才分享的我们放下制造出无聊感的那些动作那些造作我们就会越来越接近我们自己内心本来就是的自足本来就是的饱足本来就是的幸福所以一切不关乎于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要追逐什么我们要建造什么而是关乎于我们能够放下什么我们能够
停止做些什么其实这个跟我们所说的建一个自己的家它是不冲突的建造家的这个过程其实慢慢慢慢的会发现它让我们做得更少了它让我们更安住了一旦我能够觉知到我迷失去想的时候其实我们减少了后面一大部分我们迷失到想里面去的那些造作
而是我们能够更多地安住于这份觉知对当我们的心自己体验到了不同层次的这种快乐这种平安以及当它有一个临时性的家也好有一个真正自己的家也好它会自己做出选择的因为那种感觉会让它自己做出一个最适合的选择
是的那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今天的一个转化的路径也就是一开始我们观察到了自己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可能是心有一点被叮咬的感觉称之为无聊或者匮乏或者空白然后我们感受到了自己想逃离我们的抗拒我们的不满意然后这个时候我们会产生一定的见解就是对于这个状态的理解如果是
正见的话我们会了解到其实无聊感并不是没有事情做无聊感是一种欲贪的发动没有得到排解和满足所形成的一种感觉其实它是一种我们想要而不可得这样的状态它里面包含了我们的称心我们的贪心也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见解我们知道并且认得无聊的这个境界所以我们会开始听
停止继续制造无聊的这些造作这些造作也包括了我们的抱怨我们的不满足我们的对抗我们的分心我们的迷失那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断线了我们就去接线那这个接上线的这个电源我们是可以选择的它可以是一些能够滋养我们的电源比如我们刚才所说到的呼吸我们也可以一念佛陀
我们可以去练习磁性我们也可以觉知身体我们也可以觉知心我们也可以到自然界里面去等等但同时我们在滋养这个当下的过程当中也知道这个滋养的养分它是可以被挖掘的它是可以继续进步的它是有空间的同时我们滋养的这个过程本身它就是轻松的它就是快乐的它就是快乐的
我们刚才有一个比喻是这种滋养和寻找店员就像我们把自己的心这个孩子寄养在了别人的家里那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也要在自己的身心建起一个我们自己的家那建造这个家的方法就是我们去练习四念住身受心法
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慢慢慢慢地自然会有喜乐会升起我们自然会有更高品质的快乐我们会有一定的禅定或者安住我们慢慢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造作越少我们越快乐我们其实不需要快乐也可以快乐那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播客分享的内容
其实说到无聊我们常常会以为那是生活没有东西给我们了但其实无聊并不是外面没有东西而是我们自己心里面想要了当我们无聊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它并不是一种中性的状态无聊其实是一种被欲摊卡住的苦它是我们想要怀念想要期待的那颗心
它发动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它就会转变成一种无聊一种烦躁一种苦的状态所以修行并不是说我们找一个办法来填补这个无聊而是慢慢地放下造作看到这个无聊生起的链路然后我们就是不断地回到自己我们不断地回到觉知
虽然这期播客我们是在分享无聊我们也聊到了晨星然后也分享了无聊的一个发生的链路但是通用的实际上我们在看自己生活当中的其他的一些现象也都是类似的一个路径总体来说
我们看到我们到底是想向外抓取还是我们在向内探索对然后如果我们无聊了也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此刻我对当下我是不是内心想要抓取些什么或者想要逃离些什么对那我们这期播客就录到这里
感恩善知识们的分享也感谢你跟我一起录制这期播客谢谢你帮我们整理这些内容感恩大家的收听祝福大家天天平常再见拜拜
i wanna go as a riverboss as a trough of waterwe learn to live mindfullyto be there for each otherall friends in the stream of spirit
啊
I wanna go as the river, not as a drop of waterSuffering as we surrenderI wanna go as the river, not as a drop of waterWe learn to live mindfully, to be there for each other
我们的朋友和心灵都很清晰我们能看到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在水中我们
中文字幕:CaptionC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