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29我们不必独自承受生活,哀伤与哀伤也可以互相照亮

129我们不必独自承受生活,哀伤与哀伤也可以互相照亮

2025/4/6
logo of podcast 不可思议Bookish

不可思议Bookish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叶子
阿瓜
Topics
阿瓜:我因失去至亲而隐藏伤痛,害怕成为负面情绪的制造者,也害怕被反复追问。经历至亲离世后,我像个隐形的残疾人,隐藏伤痛,装作一切正常。 “节哀顺变”对经历丧亲之痛的人来说过于轻巧,无法抚慰深入骨髓的哀伤。丧亲之痛如同心里的八级地震,余震不断,在人生各个时刻被触发。 我曾执着于寻找“为什么”的答案,试图用好运来抵消不幸,但最终接受了命运的不确定性。我后悔没有及时回家陪伴父亲,也后悔在事业上过于强势,没有给自己留下喘息的空间。我并不想用“成长”来形容我的转变,因为我不认为苦难是获得成长的必要条件。 父亲去世后,我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人生没有意义。我曾用自残的方式来惩罚自己,现在则更加强大。 我感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知道我的想法很正常,也让我知道如何更好地帮助自己和他人。 共情很难,因为别人只能知道你很痛,但不知道你有多痛。 叶子:这本书的出版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作者和编辑都付出了很多心血。作者最初的研究方向并非哀伤,而是长者研究,她因为个人经历而转向了哀伤研究。 作者在招募访谈对象时,一开始很担心招募不到人,但最终有191人报名。我是参与访谈的44人之一,当时我的状态很糟糕。 这本书的出版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一个朋友的父亲去世,让我更加意识到哀伤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作者在整理录音时,因为多次忍不住哭泣而需要停下来休息。作者希望能够通过哀伤辅导帮助更多的人。 李昀鋆(基于书中内容):丧亲的年轻子女会背负着污名化的身份,感到被排斥和不被理解。丧亲的污名化是将社会加上的污名内化为身份认同。 我深切期盼我们的社会有一天不会再谈死色变,不会再漠视正在哀伤的年轻人,而是能够真正看见并承认他们的伤痛,不会污名化他们的哀伤倾诉和丧亲身份。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是一期「清明节特别节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想分享一本特殊的书籍《与哀伤共处》,这本书是写给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的。 这本书的作者李昀鋆**,她的母亲因为患病离开了她,之后她将年轻子女丧亲的哀伤作为她博士论文的主题,进行了研究,这本书也是基于昀鋆的博士论文编辑而成的。 在博士论文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44位丧亲的年轻子女参与了访谈,昀鋆说非常感谢参与这44位年轻子女,愿意信任她,向一个外人袒露心底最真实的脆弱,用温暖的响应和鼓励,让她看到了叙事过程中带来了改变的力量。她深切企盼我们的社会有一天不会再谈死色变,不会再漠视正在哀伤的年轻人,而是能够真正看见并承认他们的伤痛,不会污名化他们的哀伤倾诉和丧亲身份。 今天,作为一位同样失去父亲的女儿,也非常感谢《与哀伤共处》,让处于哀伤中的我,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也不奇怪。 我们不必独自承受生活,哀伤与哀伤也可以互相照亮。** 「本期嘉宾」** 《与哀伤共处》特约编辑 / 一位失去母亲的女儿 叶子 「本期内容」** 02:01 思考死亡:未知生,焉知死? 04:17 “节哀顺变这个词语对我们来说实在太过于轻巧了。” 08:32 丧亲就像生命中只出现一次的代码,但它会在我的余生不断触发** 12:52 原有生命叙事的坍塌:我觉得老天不公平** 17:10 重新修订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被增能”** 21:26 我所拥有的并非都是理所当然的** 30:02 正面面对哀伤,拒绝丧亲“污名化”** 34:18 你并不孤单,我并不孤单** 38:36 《与哀伤共处》出版背后的故事** 「加入听友群」** 请vx搜索添加bookish01,更多听友活动等你来与我们共同解锁!** �悄悄话/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