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82 陈嘉映《走出唯一真理观》:一本让你更开阔的书

182 陈嘉映《走出唯一真理观》:一本让你更开阔的书

2024/11/22
logo of podcast 不止读书

不止读书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魏小和
Topics
魏小和:本期节目分享陈嘉映的《走出唯一真理观》,探讨唯一真理与相对主义、平民时代个人处境、洗脑与教育、读书等问题。陈嘉映的哲学讲解深入浅出,贴近生活,易于普通读者理解。书中观点具有启发性,例如如何避免相对主义的陷阱,在平民时代找到个人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区分洗脑和教育等。 魏小和还总结了陈嘉映的个人经历和学术发展历程,从文革时期自学到出国留学,再到回国后的学术贡献,以及思想上从唯一真理观到多元视角的转变。他强调陈嘉映的哲学思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反对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如何避免相对主义的陷阱,并找到个人价值和意义,也是书中探讨的重点。 魏小和还谈到文字时代正在落幕,阅读方式和意义也在发生变化,并分享了读书的好处,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他认为好书能够提升个人视野,带来启发和能量,并推荐了陈嘉映的其他书籍,例如《何为良好生活》等。 陈嘉映:(根据书中内容推断)在《走出唯一真理观》中,陈嘉映批判了唯一真理观,主张多元视角,认为真理并非唯一,而是相对的。他探讨了在平民时代,个人如何保持独立思考,避免被同质化,并找到自身价值和意义。他区分了洗脑和教育,指出洗脑依赖于信息控制和暴力手段,而教育则鼓励独立思考和多元视角。他还谈到了读书的意义,认为读书并非仅仅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与伟大的思想家进行对话,提升自我修养。他认为文字时代正在落幕,但文字和阅读仍具有重要价值。他强调,在没有共识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共存和对话,也是现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他鼓励读者在阅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真理和价值观,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对话中。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陈嘉映认为放弃唯一真理观并不意味着坠入相对主义?

陈嘉映认为,放弃唯一真理观并不等同于相对主义,因为相对主义是绝对主义的变种。他强调,对话中人们不断调整视角,而不是固守单一观点,这种互动可以消除相对主义。真正的信念和行动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虚幻的。

在平民时代,个人如何自处?

在平民时代,崇高和差异被取消,所有人都落在一个平面上。陈嘉映认为,良好生活的存在是因为有人向上看,如果大家都平视或向下看,就无所谓良好生活了。他建议,即使时代产生的作品不怎么样,也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创作应该源于内心的愿望。

洗脑和教育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洗脑涉及灌输、查禁和暴力支持,而教育则允许信息自由流动和比较。洗脑通过隔绝其他信息和强权支持来实现,而教育则鼓励自主学习和思考。

为什么陈嘉映认为文字时代正在落幕?

陈嘉映认为,文字时代正在落幕是因为图像时代的到来和平民化的普及。文字不再是获取和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和写作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但文字和阅读仍将存在,只是不再像过去那样占据主导地位。

陈嘉映如何看待读书的意义?

陈嘉映认为,读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而是通过阅读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培育自己的心智。读书需要寂寞,通过与伟大心灵的交流,人们可以超脱日常琐事,获得反思和提升。

陈嘉映的早年经历如何影响他的思想?

陈嘉映在少年时期经历了文革和插队,这段经历使他对哲学和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求。他在乡下读书,学习了多种语言和学科,这些经历让他逐渐离开了唯一真理的想法,转向更开放和多元的思考方式。

陈嘉映如何看待对话与共识的关系?

陈嘉映认为,对话并不一定要达成共识,甚至不认为社会在方方面面都有共识是好事。他强调,如何在缺乏共识的基础上共存和对话才是关键,法律是保障对话的底线,但还需要其他力量来促进真正的对话。

Chapters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陈嘉映及其著作《走出唯一真理观》。从作者魏小和的阅读体验出发,阐述了陈嘉映的哲学思想的独特之处——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并介绍了陈嘉映的生平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其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 介绍了陈嘉映的著作《走出唯一真理观》
  • 阐述了陈嘉映哲学思想的特点: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实际
  • 概述了陈嘉映的生平经历及其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期节目来分享陈嘉映老师的《走出唯一真理观》。这本书读得很开心,读完有一种开阔之感。你会听到:1、如何不坠入相对主义?2、平民时代,个人如何自处?3、洗脑和教育有什么区别?4、关于读书以及文字时代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