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204|街溜子先驱与青春期中国: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

vol.204|街溜子先驱与青春期中国: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

2025/4/21
logo of podcast 咸柠七

咸柠七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老安
黄昱宁
Topics
@老安 : 我出版的《七乎乎的小词典》记录了我四十多年在中国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它没有固定的顺序,就像我的人生一样,是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的。书中用词典的形式记录下我想到的任何事情,这些事情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联系,而是按照拼音顺序排列的。我用中文写作时,尽量用简单直接的语言,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避免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饰。摄影和写作对我来说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摄影需要保持距离,而写作则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和互动。我选择旁观人生,认真从事摄影,这并非完全冷漠的旁观,而是带着一种疏离感的观察。在中国,我经历了外国人身份从优势到逐渐平等的变化,我更喜欢现在这种平等的相处方式。我运用中文的能力一直在变化,但还不能说完全打破了人们对外国人的期待。我将中国遇到的外国人比作猴子、狐狸和狗,来描述他们不同的形象和行为模式。北京和上海的文化氛围不同,这也会影响外国人融入当地生活的方式。对青春的怀旧,也包含了对那个时代特定社会环境的追忆。中国社会存在许多限制,但只要坚持,总能找到解决办法。我书中关于乞丐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尊严。我觉得意大利人和中国人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家庭观念、面子和人情世故。现在上海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意大利人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喜欢晒太阳、在河边休闲等。我喜欢保持一种舒服和享受的状态。我以前的工作状态是没有人管我,我可以远程办公,并且自己选择团队成员。我以前的工作让我接触到很多人和事,丰富了我的阅历。在意大利,很少有人学习中文,当时选择来中国学习中文不被很多人理解。意大利的环境变化不大,但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书中关于分期付款买车的故事,展现了当时中国金融观念的早期摸索阶段。80年代的中国,国营单位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由单位分配,没有私家车和私有财产的概念。80年代,上海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应该在上海读大学,去北京读大学被认为是去吃苦。80年代,上海比北京的生活条件更好,对外国人来说也更舒适。长期使用相机观察世界丰富了我的思想,它让我更容易注意到身边人看不到的东西。我更注重于当下的记录,而不是为了以后的回顾。现在很多人拍照主要是为了分享,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在干什么。我会沉湎于过去的回忆,看到一张已经忘记的照片,会陷入到普鲁斯特式的那种追忆之中。我更喜欢胶片摄影,因为它有神秘感和偶然性,而数码摄影太便利了。我担心未来科技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信息过载和注意力障碍。我更喜欢意大利的文学和电影,因为它讲故事的方法很好。我曾经向往美国和巴黎的文化,但现在我觉得世界各地都失去了主题和灯塔。我更注重于当下的记录,而不是为了以后的回顾。我更喜欢胶片摄影,因为它有神秘感和偶然性,而数码摄影太便利了。我担心未来科技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信息过载和注意力障碍。我更喜欢意大利的文学和电影,因为它讲故事的方法很好。我曾经向往美国和巴黎的文化,但现在我觉得世界各地都失去了主题和灯塔。 @黄昱宁 : 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编一本像《七乎乎的小词典》这样的小字典。《七乎乎的小词典》的视角非常特别,是站在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的外国人的角度。将中文翻译成西方语言,实际上是重写,而不是简单的翻译。一些优秀的中国作家因为语言风格等原因难以被翻译到国外,而一些语言风格更简洁的作家更容易被翻译和传播。老安的旁观并非完全冷漠,他与很多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并积极参与其中,但他的作品却呈现出一种疏离感。摄影通常需要保持距离,避免过多的情感互动。对青春的怀旧,也包含了对那个时代特定社会环境的追忆。现在年轻人虽然物质条件优越,却常常感到空虚和焦虑,而过去那种穷开心的状态却令人羡慕。现在中国年轻人生活在一个被精心设计的景观中,而非自然的状态。我更喜欢意大利的文学和电影,因为它讲故事的方法很好。我曾经向往美国和巴黎的文化,但现在我觉得世界各地都失去了主题和灯塔。现在很多年轻人拍照主要是为了分享,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在干什么。很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因为语言风格等原因难以被翻译到国外。文化输出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不能简单地将国内流行的文化元素直接推向国外市场。

Deep Dive

《七乎乎的小词典》与无目的的人生:一次跨越四十年的中国观察

我与摄影家老安和作家翻译家黄昱宁的对话,围绕着老安新书《七乎乎的小词典》展开,探讨了无目的的人生、青春期的中国,以及文化交流的种种迷思。

老安的《七乎乎的小词典》并非一本传统的词典。 它以一种松散、随性的方式,记录了我四十年在中国生活的点滴感受。没有章节,没有主题,只有按照拼音排列的词条,每个词条都像是一块拼图碎片,拼凑出我眼中变幻莫测的中国图景。 我写作时力求简洁直接,如同与朋友闲聊,避免了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饰。这与我的摄影风格一脉相承:摄影需要保持距离,客观地记录;而写作则允许我更深入地参与和互动,表达更细腻的情感。

我选择旁观人生,并以此为视角认真从事摄影。 这并非冷冰冰的旁观,而是带着一种疏离感的观察,一种在参与与抽离之间微妙平衡的姿态。 在中国,我经历了外国人身份的转变,从最初的优待到如今的相对平等。这种转变也体现在书中,我将不同时期的外国人形象比作猴子、狐狸和狗,生动地展现了他们与中国社会互动的方式。北京和上海,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氛围,也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中国老外”。

对青春的怀旧,不仅仅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更是对那个时代独特社会环境的深刻反思。 书中关于旅行证、乞丐等词条,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种种限制与挑战,以及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尊严。 我与黄昱宁探讨了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以及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表达的差异。中文翻译成西方语言,往往需要“重写”,而非简单的字词转换。一些优秀的中国作家,因为语言风格等原因,难以被西方读者理解。

我与黄昱宁都对意大利文学和电影情有独钟,欣赏其讲故事的方式。 我们也谈到了对过去那种“穷开心”状态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年轻人普遍存在的焦虑的理解。 我们认为,当下许多年轻人生活在一个被精心设计的“景观”中,缺乏真实和自由。 我们也探讨了拍照和记录的方式,从胶片摄影的神秘感和偶然性,到数码摄影的便利性和信息过载,以及由此带来的注意力障碍等问题。 我们都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克制和自我设限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我们谈到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 黄昱宁指出,文化输出不能简单地将国内流行的文化元素推向国外,而应该更多地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并从“请进来”的角度思考“走出去”的策略。 这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更精细的策略。

我的中国经验,并非一个简单的成功故事,而是一段持续的探索和反思。 《七乎乎的小词典》正是这段探索的缩影,它记录的不只是我的见闻,更是对人生、对中国、对文化交流的持续思考。 它没有答案,只有不断追问。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节目与摄影家老安、作家翻译家黄昱宁一起聊聊无目的的人生和那个青春期的中国。

无论是摄影、视频还是写下的文字,老安都保持着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的松弛、好奇和开开放的状态。拒绝规条并死守独立,却在一个被视为相反的国度中如鱼得水达数十年之久。这固然与老安的品性与选择相关,同时也得益于他身处的巨变中的时代与环境……

【嘉宾】

老安

本名安德烈·卡瓦祖蒂(Andrea Cavazzuti),意大利图片及视频摄影家

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文系。1981年来华短期进修,次年留学复旦,上世纪七十年代涉足摄影。出版有摄影集《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黄昱宁

作家,翻译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译著《甜牙》《追日》《在切瑟尔海滩上》《崩溃》《庭院中的女人》《捕鼠器》等。著有随笔评论集《一个人的城堡》《假作真时》《小说的细节》等,中短篇小说集《八部半》《体面人生》等。

【你将会听到】

既然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鸽了

制作 曹福楼

配乐 崔健-假行僧

【活动招募】

对于80、90后来说,「初看只知剧中事,再看已是剧中人」这句话至少可以在一部作品上得到验证,它就是:《马男波杰克》。

2014年开播时我们还在大学校园中徜徉,我们觉得自己才不会像波杰克一样为情所困,陶德的一事无成也不可能是我们的人生状态,我们应该兼具卡洛琳公主的美貌和花生酱先生的财富,我们必定都有光明的未来。

He’s more horse than a man. Or he’s more man than a horse.

十年之后的今天,25-45岁的我们不再是不谙世事看动画片的懵懂观众,既往的人生经历让我们遍尝期待、误解、恐惧、尊重、服从、理解、接受、协力…

我们无力过,抱怨过,自暴自弃过…但终究还是一次次爬了起来,觉得自己还有救。

2025年,小马儿重出江湖!《我滴马呀》闪亮登场!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