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 欢迎收听本期的节目首先我来发布一则招募启事明天晚上 也就是 4 月 22 号的晚上我会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哲学老师黄静欧他的网名比较流行的是黄金狗一起来聊一聊一部我最喜欢的动画片《马南波杰克》聊聊这其中的亲密与丧失和那些无可救药的悲观的人生虚无感
如果大家在上海的话欢迎关注 show notes 里面的招募启示我们的地点在上海前台太古里的库布里克书店
本期节目当然也会录制成现场播客我们以后很多的现场录制会招募听友也欢迎大家保持持续的关注那么本期的两位嘉宾是老安和黄玉宁老安是一位屡居中国 40 多年的摄影师他在前些年出版的《少西》1981 到 1984 的中国辅一出版就
引起巨大的关注突然大家发现好像我们有一位这个隐藏的大师突然现世而最近呢他又出版了一本很可爱的小说叫《七乎乎的小词典》也是他这四十多年来的一些旅行随笔非常有洞见那么黄玉宁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翻译家和作家今天我就和两位来一起聊一聊文
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那些趣事以及一个该溜达先驱眼中的中国因为中国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有多么大当然照片里面看得也可能更明显而且我发表的都是特别早的最早的那一批所以变化肯定是非常大
但是后来组建的也是每一个时段都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情况
所以我自己也很难总结这些,我只能每一个写下来用词典的形式非常方便,随时想到了什么事我可以写下来,可以插在里面所以这本书没有什么顺序,你可以随便放到哪儿就可以了我是按照字母,按照拼音来排的,并不是按照时间或者什么别的因素
所以完全没头没尾大家可以用刷小红书的方式去读这本小红书我想问一个我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一个《气呼呼》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非常有精神这个其实是后家的嘛本来就是一个小词典然后有那个作家李静也就是写这个序的那个作家看完了以后这是很早以前好多年前那部分看完了以后真的感觉是从头到尾有点气呼呼的感觉
这个事后来我就正好上礼拜我有一个奥地利的一个姐们也是以前在国内待了很久的然后她带了她女儿她女儿才 18 岁然后我们俩就开始就跟她女儿说一下我们当年的那种状态那个时候我觉得外国人还是
特别享受优待就是整天我们可以干的事是一般我们在自己国家是不可能干的事然后受到的尊重各方面都是而且我们整天在抱怨虽然我们没那么好尽管还是整天在抱怨这个抱怨是也是属于那种气呼呼的那一类的就不是那么批判或者说恨没有这些因素就是说有稍微有点那种
就跟自己的习惯跟自己的那个一些理念稍微发现一些冲突然后你就觉得有点不舒服那种那种洋洋的感觉当然有的时候程度会不同有轻有重的
反正像李进觉得是从头到尾都有一点那感觉所以他就干脆都不加到题目上了我就读到一句话那时候累死我了这挺好玩的千千好好说你读这本书的感觉我这个书我拿到以后我应该说很快就翻完因为它那个文体很特别所以我刚才还跟那个中科的老板说我说我我看了以后第一个感觉就是特别
我自己也能给给自己编一个这样的小字典啊每个人都可以就特别特别好的一个问题
而且呢你们如果真的看了以后你就会发现它里面的词条和里面的内容其实它有的时候是会有一些反差的就是不是说你想象当中它里面比如是孩子它里面就纯粹就是跟你讲孩子是什么样的定义啊或者是哪个年代孩子是什么样不是的那么它有角度它的视角是非常特别的是站在一个在中国通了很多年的呃
又是一个老外而且老安对老外这个词这里面也有词条老外这个词有气不呼的说法的反正不太喜欢这个但是后来发现好像中国人又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老安是我们中国人的自己人的老外对吧还跟
老外里面还说好几句话他们说的那个那个女的说中国自己的老外中国自己老外那个时候有那个中国自己的可乐嘛记得对对对就你们这儿的那个对那个那个哇哈哈特别好玩就你别以为你们看到一个词就是你们想象中这个词的意思里面它有它就独一无二的这个视角因为确实想老安自己也说啊就是说在那个呃
也没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机会你说在在中国
80 年代初一直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然后又是一个发生变化如此急剧的这样一个地方你可能把人家几百年的这个过程一下子浓缩了这样一个变化因为我们的一半生就经历过给他这么一说我作为一个我在中国那么多年一直没有真正离开过的这么一个人我也发现很多我以前的那些记忆把我重新
我理了一下就画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本书特别有意思你用中文写的这些文字和后面就是说最后一个代后记后记其实是用意大利文写然后再翻译成中文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代后记里面就感觉文字是
复杂很多然后文艺很多书情很多就没什么气呼呼的感觉很深情对不对我其实很好奇不同的文字是不是你在写的时候就是确实是完全情绪上也会有不同因为
中文是可能...这个涉及到一个你非常熟悉的一个问题就是翻译翻译对翻译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翻译公司翻译公司的副主编然后那个翻译的语言不一样肯定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而且翻译的人不一样
翻译我那个戴河记的那个人他的语言他也是复旦毕业的哲学系的他的语言是非常那种知识分子的点缀了很多找一个最漂亮的词来表现一样的东西我我我可不是一个是能力所不及
另外一種也不想那麼做,因為那些字眼可能也不屬於我的文化背景所以我用的話可能也不自然,所以有點做作的感覺所以我就直接說事
我用意大利语可能就是用另外一种写法但是我要说我那一段意大利语的中文翻译也跟原文也不完全一样只能这么说所以你这个感觉是对的有双重的处理双重的加工对翻译肯定是比较重要的因素我又想起很多其实用梁栋元写作的一些作家我也有一些
非常直观的感受像昆德拉像纳伯科夫其实他们前后期用
纳科夫用俄语用英语那个昆德拉用捷克用法语写出来然后都翻译成中文还是感觉会有很大的不同其实这里头一定有一个比方词汇啊或者角度啊就产生变化以后有个非常奇妙的东西或者是那个 voice 就是那个口吻是是是但我觉得老安用中文写的那些中文非常好就是写的就是他会
它会相对简单的但是很白描白描但是因为可能就是因为你
并非母语所以他会有尽量简单的陌生的那种语言去把它在单位体积里面我觉得表达效率特别高的这样一中文词反而是我们因为中文在进了时间很长之后我会总是把话说复杂都会绕多绕一圈他把那多绕的圈全去掉了就直奔那个主题你们也是受中文教育嘛所以我那个是属于那个
因为那些事情发生的语境就是中文所以我用直接的发生那个事情的语境说白了就比较土的那种就来表现我用任何描述我用土是摄影嘛所以我也不太可能在写比如说那个地方有什么房子有什么树比如说是黄昏还是早晨还是又刚下雨了我这些我都忽略了我没写就说事而已
所以这个说事就是很直接就像跟一个朋友在酒吧里聊天或者说跟本地的那些因为我接触的在国内接触的人都很为安的包括从小马路的到部长都接触但有一般说话就是你这样说的没有讲任何文学元素就是来
用的更宝贵或者什么跟文学性的就我没有我就直接说然后其他的描述更细的我就留给我的身影嗯就在那里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这个我就很好奇那你就摄影的这种观看的眼光跟这个你
就是你要把它记下来的那个眼光的关系是什么嗯我就是不一样所以就需要用两种媒介来来反映因为呃摄影你就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嗯然后你毕竟是不要参与到那个事情里面你你也不属于他
这些的多多少少是我有自己的互动和参与所以我老讲一个故事就是我在初中的时候刚开始去洗胶卷和繁大我和一个同学是最热心的干这个事后来好多年以后我见到了这个同学我说你现在拍照片怎么样
我不拍了我说你为什么不拍他说因为我要体验生活他觉得这个一拍照片就没法融入真正的时候对对对所以这话对我来讲我永远不忘然后我就说我融入生活的时候我就不拍照片我就写东西写作相当于沉浸之后的一种复刻对因为我这里面特别着迷的就是文学这个词其实是讲的你这个少时的一些事然后他最后两句是说
我后来选择旁观人生开始认真的从事摄影当时我还根本不知道中国在什么地方好像一个正式开启的宣言一样
包括你后面这种旁观者的这种姿态的选择这个很迷人怎么形成的对我就是觉得挺奇妙的就是说那么小的一个篇幅里面而且往往注意一下他每个词条最后一句常常写的特别好就有那个脱口秀拍下那个 punch line 对 punch line 那个感觉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但是一举例子我就得戴眼镜这个老的就是这样然后关
关注有个词条那个很短他说上周我紧接着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在北大荒野所知青暗洋中心那是个精致魅院空房里面待了一天然后第二件事情就是在北京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展开幕是待了几个小时这两个句子造句就造得特别好一个几天一个几小时两个地方然后今天突然起来来个联想
就这么一个字条
但多好整个结构两个地方两个状态然后它的很神奇的用很简单的话把它联系在一起一个关注的一个不关注然后你仔细想想就特别对是不是那种隐藏在盔甲里的孤独我想我觉得哪怕是一个作家就是你真要找到那个视角
可能也没那么容易,可能还真需要一个特殊位置的人你要考虑真的有非常有名的那些人,不光是作家艺术家确实已经是他的社交,他的整个生活规律都变了你没法按照自己的想要的那种人对你的那种渴望,那种关注,那种追随,就是非常严重反过来那些人就真的没人理没人管
这里因为很多原因没写的太清楚那是一个知青的精神病院
都是以前知青很多到东北的然后有的是回家了没事了有的是一直找不到返乡然后留在那我就开始烦一点所以那个里面全是自亲像魔神一样对有点有点那种对就是大家那些名人和这些自亲都有一个知识的背景不是农民不是工人是知识分子是上过大学的人然后最后的命运
非常不一样,但是也多有一点,我这有很多有名的朋友,我感觉他们见到人有点空拒,这个人肯定要跟你要什么,跟你说,跟你表白,跟你表达,就一般人不是这样的,我见一个朋友就很正常平等,像那些人永远找不到一个平等关系,
老王对中国文艺青年做的一大贡献就是拍下了王小波的一段影像就是我这后面追溯才意识到就是就那种鲜活其实还是挺难得的所以我想问的就是说这种旁观是用什么样的姿态你自己有没有反省自审就是因为好像因为你并不是一个纯人的旁观者你交很多朋友你有很多的参与包括你有很多的态度它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这种旁观冷面旁观对但反正你就写出来的东西是带着某种疏离感的
当然各有不同,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关系有的是真的是哥们儿关系,跟自己以前本国的同学差不多有的可能是稍微当博一点,也不是那么深但是我不是说,还是有这种你的生活和你的反观的两种角色就是有的时候
一般搞摄影的人他们比较忌讳过多的用情感来跟你拍的东西对象来互动
就得保持一种是比较,说冷漠可能不好听,保持一个距离,你要融入对声了,当然也有各种各样,你要说南高的那个摄影,他完全是把自己暴露了,把所有自己干的事,好的坏的,暴露给观众看,像我这种声音就不是了。
所以这种是要求一个距离以前我跟一个朋友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摄影家经常出去一起拍
他不想跟人说话的,不想跟人认识,比如这个人是干嘛的,或者采访的,这是记者的事情,不是摄影艺术家的事。所以这个是另外,我是有点尊重,因为有的时候我还是喜欢投入到里边,产生一个比较亲密的感情,因为我觉得有朋友,有非常亲的人。
所以我不可能老挂下那个距离但是在事业里面可能就是更多的对那这里面我就想聊另一个话题就是说这个外国人这个身份在你所处的那个时段里面他是不是有一种对这也一直在变嘛刚来的时候是又是一种负担又是一种优势负担是因为在老要人围着你然后就是看着你你跟人说话他人就在很长时间在要反应因为到阶段也
就一只猫怎么说话了所以说有这这这那我们好像无法想象你说中国话真的很难想象就是说走在街上会有人围观视觉和听觉产生肌烈的矛盾说看的是一个东西听的是另外一个东西对你里面说这个视觉这笔生就快对对对声速非常慢然后就就那个时候是八几年就有点那个状态然后
到后来我不说可能 90 年代那个时候是很多那个欢迎外国人来投资然后又开始所引进很多所以我们的地位稍微升级了一点就觉得还是有用的虽然不太好但有用
到后来就越来越不新鲜了就是觉得反正是那么回事现在中国也想大了你们也也也就差不多了吧从外宾变成了老外对对对就老外就是定型了就是没有就没有外宾没有什么外国友人什么那种外国友人是跟老的人用的那种词语是从那个 50 年代来的那种对所以就对于不断在变对
反正你的形象是改变不了的那你的体感呢你觉得就中国人对外国人的这种感受让你更舒服了当然我现在觉得这样平等一点比较舒服吧虽然真的像我刚才说的那个时候有那么多的优势也是帮助了我那么多年可以在这混着也能有饭吃也能有事情干这是当然是
大程度靠我这种外国人的优势但是到了现在我觉得因为内容状态也比较累就是要比较平等一点就是就不那么紧张也不那么就是应该的就是说不可能老而归是内容状态这也是说明中国的中国有它的发展有它的进步嗯我也挺欢迎这样的一个异类是老老是比较
就是传奇来讲是比较不舒服的一个情况对吧你老是作为一个异类对因为我觉得这自我想象的问题比如前一阵子有那个从 tiktok 上跑到小红书上的就是中国网友管他叫那个 tiktok 难民嘛嗯就是很多这个国外
对国外的博主因为抗议 tiktok 中国的年轻网友表现出的那种好奇一会又看到有一个有猫说话了他说怎么从来没见过这么有活人感的外国人而且他还能跟我互动其实好像几代人对就是中国人从中国人的视角你看外国人的视角也在变化对
你想到 90 年代正好我们作为外宾的那段时间就是有很多人来投资来做项目然后有在这生活有生孩子孩子可能是在中国出生他们第一个接触的语言就是中文然后到了现在可能到了 20 30 岁这些人就完全是从语言来讲完全是中国人像很多在意大利的那个
中国人完全是意大利人而这样发言这些在八十年代初都没有意大利没有中国人这边也没有外国人所以这些你们接触的这种现象是后来发生的我小的时候我奶奶老给我讲一个故事就是说她有一次带我一个风和热力的午后带我出去散步一个老外摸了摸我的头
然后我奶奶觉得那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刻一定是你特别聪明特别喜欢你开光了对他老他老讲这个然后我就在想说那个时候老外可能在街上走真的是就神就女神对哈哈哈
我不说那次那么多人围着你,可惜那个时候我讲话不利索,可能讲什么故事人家还会信呢,还会记得这个事。那你运用中文的这个能力有没有什么变化?当然有变化。什么时候你会真正觉得说你可以完全打破他们的期待?最近就是还错了,也不能说完全了。
我这个是差别太大,回到刚才说的那个翻译的问题你要说法语翻译成英语或者西班牙语,这是另外一回事中文和西方的语言完全是两个体系所以你不是说翻译,你是重写,完全是重写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人家翻的挺好,但是跟原文是两回事
就是你得重写你没办法作为任何一个翻译家的无奈其实你永远无法触及到那个真所以我就觉得有点庆幸还好我翻译的那几位像麦克有些人说他不懂中文有的时候像他这样子他肯定会觉得你翻译的东西跟我不是一回事对他反正不懂中文我觉得我怎么说就对前天有人问于华说你觉得对那些外国翻译家翻译你的作品怎么样他说我看不懂
我看不懂我觉得很好如果单人看懂的问题就大了我觉得有的时候也会怎么说增色就比如说刘思新的作品其实刘雨昆他的整个翻译会帮他更适用于英文科幻读者的某种
对其实在从接受的层面上来说肯定有这个因素而且每个国家每个人处理的程度也很不一样像
中文转化成英文它的那个改编的幅度会更大或者外文或意大利文都可能就是这样但是外国外文到中文它也经过一个变化从那个临秦南的时代你就可以完全把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但是那个时候他考虑接受对吧相对来讲容易一点为什么容易因为中国人接触外国的东西文字多嗯
外国人看中国文学的这么一点点就是被翻译过的没有看原文的中国人很多看英文原文的对吧知识分子所以就没有那么大的距离但是还是很难就是
尤其是像我们以前有那次我跟陈丽莹聊的那个那次我们的达利奥佛达利奥福对诺贝尔奖我一大堆都觉得很纳闷我觉得他很好但不是作为文学的诺贝尔奖然后我居然发现他的瑞典的翻译家是非常优秀的可能他把他的文翻的对瑞典人来讲非常非常好比原文还好
所以他就只有这个因为毕竟罗宾翔是在瑞典办法的很多你想不到的小因素都会造成一个因为你翻译东西像比如说王朔王朔在国外不存在了因为他这东西没法翻译怎么翻都没味像那个余华就很容易翻像我们卡尔维诺卡尔维诺你什么语言翻都可以都很好所以他非常有名就很多我们有比卡尔维诺更优秀的作家是
没法出手只能在国内看所以现在有很多作家他本来就有写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所谓比较世界性的意识国际性的意识你能分得出很多有的作家是特别本土的你离开本土的很多符号甚至你离开这个时代的这个符号他就没办法你王朔不要说是对外国人你可能像我们这一代人是喜欢的不得了的但是
我都很难想象现代的我比方我女儿 00 后的她在看王朔那些符号她
不知道讲什么神圣都有南北的区别对对南北区别一个北京人跟一个广州人跟不一样对肯定也不一样所以这就是这一类还有像卡尔维诺就是蛮典型的例子甚至像波尔克斯像石黑英雄石黑英雄就非常石黑英雄他是自己完全不会演这件事情他会说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是从那个叫《长日将近》的时候他就有这个意识说我要我是写给世界人
意味着就是我要翻译传播是很容易被翻译他只是没有背我没有说到那么具体但是他说我的语言我要取消那种特别特别那种你受限的受限在一个地方他用传播对一种文化经验的对对对他是一个更朴实的东西那就更容易被翻译对
对,古边性的东西比较好发现。然后我特别好奇,里面有一篇就是讲到,就是说你对在中国的老外有几种老外,然后用动物作比喻,特别好玩,但是因为那短比较短嘛,没有完全展开,所以我特别想听猴子一样的老外,还有一个是狐狸,然后你把自己认为是狗狗那样的,所以……
因为有接触的在不同时段的那些老外的一些公共的形象比如说 90 年代有的大山所有的人都都知道我姐妹也是他的同学这个人可能是在班里面就是不太可爱的那种学霸老举手的那种
然后他是完全当时也是跟江昆学的嘛所以学得很好就是什么成语什么非常有力的这样点故但是完全是学中国人的那种说法
就是这种模范所以就更像那个驯动物的那种感觉因为驯动物你不贵了但有什么特色就算越像人也好造成了中国人民对加拿大人多少年的刻板印象对对对白旗员完了就是然后他就是那种那种范本而且我们不太接受
后来有一种是开始很多外国人来做生意的然后就是有种两脚滑的那个表现然后就是狐狸他们学中文学的很好但是他们可能
基本上很蔑视中国两套思维方式对对心里面觉得中国人有土有不聪明什么的全是否定的但是当然也不会做生意而且学的中文都特别会骗人家然后这个就说这个属于那个狐狸龙背景观就是油条
狗狗就是我这种人就是被接受的给党哥们儿没有什么危害没有什么防备对我来讲但是毕竟不是
不是一个物种哈哈哈而且也是比较有意的要保留一点自己这种就说跟你还是不太一样我们有自己的对我不是有意的就是我不是有意的要非要跟你那个去同意的对我没这个对但我之前看那个在回老北京我就就
理解一个事儿就是这个京派老外跟海派老外的区别就是说比如在上海的老外觉得说我可以在这直接讲外语讲英文讲法语就是我可以完全是一个国际化都市跟纽约伦敦巴黎没有区别
北京老外就说 你这帮傻叉 我都来北京了我肯定要去住胡同 然后穿军大衣 骑车这种区别明显吗因为你觉得在北京的那种你感受到中国和今天我们在上海看到的所谓洋气那种差别是什么特别有 当然有 但是尤其是以前以前上海也有那样的 也穿军大衣的很难想象现在上海就完全不一样
北京可能还有那样的就是因为就那个氛围嘛那个城市觉得最好玩的也是在古厅里面跟跟本地人有玩喝酒啊什么的你不可能穿那个西装革履在那儿就不太舒服了
两个地方是不一样别说外国人中国人也不一样我是听说他们说如果想好好学中文外国人应该去北京他因为当地人不会说刻意要跟你讲外文是让你就是说你就得融入那个环境但是在上海的这个外国人不太容易学中文因为他上海人讲英文上海人会跟你讲英文上海外国人有问题
对然后这个他因为自成圈子嘛上海的那些所谓法租界什么的那个外国人圈子也特别就好像中国人可能在国外的还是街里那样一个圈子他比较难出去跟当地的人做交流可能是不是也有点北京是个真正的沙拉碗啊
上海真的有可能完全过一个外国生活在这有条件北京这个条件有但是不像上海那么完整那么完美而且上海话也是影响像一个外国人肯定学普通话比较普及
我最早不是在上海吗我记得我一到北京我就嘶嘶嘶嘶说话什么呀就南北疆这个也不利不利荣辱其实上海人好像也没那么爱瞎聊天的就北京你随便一个人
你两个小时从出租司机的在韩州你出租司机不说话的他有种后现代的那种精神上的这种消气跟你讲政治什么都懂跟你讲什么中南海发生什么都知道你在上海很多的这一代
很少对那种闲聊比较少一些其实后面我就很想聊一个话题就是青春嘛就是我就读这本书有一种因为刚才我们在聊两位老师就是说不自觉的进入到某种怀旧的调调就很迷人但是我其实觉得怀旧本身也是对青春的追忆或者说就是一种感受就是因为你刚才说的时候我觉得好像那是两个时代了就现在的这个不管北京还是上海不管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好像
那股劲儿是不太容易找得到这里面有一篇就是旅行证这一篇就是那时候那还是一个老外在国内旅行要开证其实要信什么到哪都要信
就跟你们去国外访问然后他最后一段我觉得很迷人他说在三亚我们在那住了一周吃海鲜摘椰子游泳晒太阳从此我知道了我有戏中国有戏那是 1983 年的春节我就想知道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你有戏为什么中国就有戏我也滑下来了这句刚刚开始真正的比较深刻的了解中国的运行方式那个时候觉得对我们来讲都是不可思议的你怎么你不能坐过车你不能去一个地方你还得省钱你还得有一个介绍信才能买个票然后海南根本不让去海南好像是不开放那个时候有开放有不开放的
其实不开放的更多然后我用各种手段就到了那本来是学校带我们去成都去看什么什么兔子草堂然后我找个借口我说我们就回去我们就绕一下然后自己买票然后就是到了那个海口到海口就不让去三亚三亚是不开放的就只有军人在三亚没有别的没有什么接待的那个事实
更没有外国作为对外的那个所以怎么办呢我想到海口在三点才能琢磨怎么办我几次去那个办公室看能不能开一个旅行证就不开了那现在怎么办后来知道早上六点多有一个大巴是开到三亚的那个时候需要七八个小时到三亚的
然后六点就天开黑了我说试试吧我去那儿就拿护照就一个人抢小针剑那个然后刚刚裤子翻了半天看不懂看不明白觉得也没什么错但也挑不了什么毛病然后就上去了
上学了,然后一开,车一开,我就发现车里面有七八个外国人,现在都是坐在那儿,拿一个什么草帽什么的,都盖上,就看不见,有很多人,在睡觉什么的,我不知道是谁,后来一到外面,出去排口试,天也亮了一点,所有的人就看出来,那个时候觉得,哎呀,弱势重负了,终于出来了,
結果有一個德國女孩子突然想到她把護照落在賓館裡那個時候外國人就可以跟司機說我落了護照司機就回去了
你说现在可能马上一个交铁你说你忘了一个东西拿交铁回去那个时候还能想象那时候外国人的需求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 觉得不回去可能会出大事我就扔回去我说我们好不容易出来了我又回去那个宾馆是中旅中国旅行社所以去那儿不就是
自投融然后我们又要干草帽幸亏那个女孩回来放弃了去沙阳然后下了车就不用等了我现在还好然后就开到沙阳
但是三亚觉得很成功但是三亚只有一个地方可以住是那个路回头的那个就是什么就类似用印冰管就是给领导开的冰管就是没有旅游者去那根本不让住说你们得回去这住不了我咋回去呢也没有车了就只有一天一半
然后我们就去散散步然后到夜里再偷偷的往里走我们知道有一个我们认识的人已经住下来就找那个人我们觉得反正这一夜能过夜里三点敲门八个人拿手电筒进去你们以为你们就对了我们我说你们赶紧回去我说三点回去更不可能人家突然意识到这个确实不可能
然后实在没办法呢就找那个经理然后找那个科防部给我们开了一个小别墅我们在那住了十天更爽就舒服了就天天给送什么椰子然后就有海鲜啊什么所以我觉得中国虽然有那么多限制那么多不能干的事确实也有你要坚持一下也能办所以哈哈哈哈
所以我觉得我有戏,中国这样下去也会越来越有戏了。我很好理解了,这是非常中国的这些人拆拿。对,中国怎样,包括现在,你说现在那么多县,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说,那得绕一下,想办法,减一下,加一点,总有一点办法,如果你不能早放弃,早放弃就没办法。
当国际友人也不容易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不容易我们的形象也比较是一个问题那个时候我们有些日本同学他们可爽啊他们有穿一个军服或者什么到处跑的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什么人脸识别也没有什么
就是说明认真啊都没有就这样你长得差不多像就行了种族是个问题我听过一个笑话就说有一个那个有哥们他就是
欧美的嘛然后说他这个特别喜欢俄罗斯文化他就这个学俄语住在俄国每天就是什么托尔斯泰对吧然后然后但是依然被认为是个外国人他就非常生气就说为什么我就融入你们的文化了我这么懂你你们还是不接纳我然后俄国人说不好意思我们这没黑人就是就是这个确实因为我有时候在欧洲我被当成韩国人我一开始有点不舒服就比如我在等车来一个 korea
后来我意识到了他们跟我说在欧洲的朋友说他只要认为你打扮的稍微比较精致他就认为你是然后你是个亚洲脸你就是个韩国人嗯这也是一种就是我们对一一族之间的一种一种想象啊
然后我觉得还有一篇我特别打动的就是这个乞丐这一篇这篇让我读出了一种悲伤尤其是看着这两个这个小插图而且特别搞笑的是这个还是粗心的插画家把他们的身高搞反了就这篇这这篇故事也可以让老安讲一下就是他为什么他反复要要说这种状态就是因为包括我看你的摄影集里面那个少西那个摄影机里面整个的那个
1980 年代初的中国尤其是还不是说城市的人很多是这种小地方的人他的那种神情那种专注我是觉得他是有种神性在的他不像我们现代人有那么多的欲望有那么多烦恼他就蛮单纯的虽然日子很苦穿的也挺破破烂烂的有尊严的这话也补充一点像这种人包括很多的所谓
前一段时间叫低端人口就普通的老百姓嘛他的脑子里没有那么明确的两个标准比如说你对外国人怎么样对中国人怎么样这个我有很深的体会在这方面我的人是又有文化又有地位他就有一套
对付外国人的有一套对付中国人的但是你下去的话可能文化不那么我住在北京的那个农村自己盖房子也是有非常深的体会那个时候也是这些人就没有一套对付你的所以把你还是当一个人就是我们那个时候最追求的人家把我们当一个人也不是说一个洋人一个老外一个洋鬼一个什么就一个人普通的一个人然后你
你就交流嘛所以
就是可以产生那种很自然的那种关系其实这两个人挺逗的就当本身的挺特别像那种电影里面的那种就是一个高一个瘦瘦高高的一个矮胖胖的然后等待够多对然后对对对特别像那两个人然后每天他们假装其中一个假装是缺腿然后拿一个第二天换一个人因为他就挺累的然后就一人一个然后特别可爱的然后就开始跟我老鼠的尊重我
他就用这个词给我买啤酒就 respect 对我看他进一个小卖部里出来拿一罐啤酒非要让我喝我给他什么都不要我给他钱都不要我给他买东西都不要但是一种自尊我其实也特别琢磨尊重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是对对象是因为觉得你是外国人要招待你一下我还真不知道
对,整个就像一本小说的感觉或者他们挺异类的,觉得你可能也是个异类也许异类了也许,这是一个解释我真不知道,因为我对他没任何贡献本来最开始他是伸手的那个时候我们还在里面,他在玻璃外面后来真正的一接触,他再也没跟我要什么,反而给我什么
这种我觉得这种层面的人有的是挺可爱的就是他的那个人生观他也能接悟还是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对我就看你最后写你说你准备最后要走了你要准备给他 50 块钱然后他拒绝了我塞到了他兜里他也非要还给我不可我就问了一句为什么他说我太尊重你了
其实我也能理解他做到那一步呢最后说 50 块钱多俗啊那个意思就是说你一开始我不要后来你要给我大了我要接受了那不显得好像我图这个吗对对本来就是就是朋友嘛就当那个时候已经完全是一个啊
那说到这个我就又想验证一个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偏见吧算是就是我一直觉得我也有几个意大利朋友我一直觉得好像意大利人跟中国人有些相似性亲缘相似就比如说关于家庭啊抱着面子啊人情的世故的这些东西
你有这种感觉吗有反正都属于那种非常古老的文明然后也经过了一些残残然后在上个世纪初尤其是属于一种比较弱势的状态
所以这种可能这些乞丐也是体现这种就是你觉得你的背景是很辉煌的所以你不是一个要求你什么东西的虽然你是没钱没地位什么都没有但是我还是不求你我说还是有宗严对吧那种宗严是都有的然后一个是家庭观念就是那大家族当然有好的有坏的一面像我们可以说当然就是最最最最能体现大家族的那种那种关系
还有以食为天中国人等天就想着吃
在吃午饭已经想得完蛋了吃什么所以这些都是共同的但是表达方式是不一样所以经常也不会觉得像中国人一接触也不会觉得有那么相似因为就表达方式不一样意大利人的那种那种享乐那种就是乐天派尤其是南边的这个好像我觉得跟中国人的某种东西还不是特别一样但是我听你刚才说的现在上海的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像意大利人
出去晒太阳什么河边什么对但他们其实也是怎么说心智生产力我上次去看孟菲斯就是意大利的一个设计流派我看他们的工作坊时我觉得很迷人就是人家就每天喝酒
然后就是聚会聚会的过程中一帮人就各种头脑风暴就开始搞主张嘛搞流派它是一个聚起来的一个由头然后最后导出了一个生产性活动但这个就和我们现在这个主流的呃
这个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很不一样我们是先得有一个生产性活动然后还逼你出创意出产能就像比如我们在的这个园区这完全就是功能的地方嘛我说这个就是咱们的那个对于标准的人的想象嘛就是你看你需要工作对吧你工作的时候你得来点绿色你得放松一下提高一下你的工作效率然后你还得喝点咖啡提提神然后你还得有消费的
然后给你制造一点新的这个生活的 bubble 就是整体上拼一个盘子这就是我们现在可以复刻的一个城市图景对我觉得你应该是很满足了对有点就像一个楚门的世界就你活在里面就是你怎么还觉得哪不对劲呢然后你还随时可以
直播出去他那个整个都这些很景观后面那个 BGM 什么都很特都很合适对因为就很巧嘛我就前两天就在这个位置我们跟一个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就聊说这个职场焦虑就是说说为什么你还有焦虑呢就是一切都这么的看
看着都很 OK 了呀然后物质也很好了呀而且非常进步了在焦虑什么呢我就回头我就在琢磨说因为它是个假的呀它是个图景啊它是个楚门的世界对吧你但凡你是一个全息的人你怎么会愿意活在一个造的景观里呢你肯定想要出去演一下嗯是是是没有安全感所以当然我觉得它是
不管他做什么他觉得还是得保持一种很舒服的状态一种享受的状态嗯就所以我再看有一条说那个那个吃苦嗯就吃苦人在中国在中国用的很普遍的一个词的在当年年里吃苦不是什么好事对对就是没有那么大的饱益就是现在年年后说是不要没苦硬吃对所以他们就说包括很多我以前在公司
就是很典型的人家基本上午来得晚然后先喝杯咖啡然后聊一下天已经到中国吃饭下午吃晚饭还得歇会儿然后聊聊天
基本上是下午三四點就開始幹活了然後就加班,我們自己還挺偉大,還加班就是非常普遍的一個行程,因為需要達到一定的那個
一个心理状态才能真正的工作就不论马上就滴漏工作这个不知道也可能是一个一个一个毛病但我很神奇的说我发现你其实是以前是有工作的是上过上过班的人对我以为你一直是个该留的有一段时间今天还来了一个同事好像是发现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了才把那工作给给
我又是一个那个时候老外能享受特别特殊的那种情况因为我那个公司以前没有在家的任何机构我是第一个
谁管不了我这是我唯一的我能接受上班的状态是没人管我然后我 remote 手下的人是我自己找的所以也都非常优秀的就这种状态我可以而且我我觉得对一个习惯文学和摄影的人这种工作是让你接触很多你一般的人接触不了的你进到一个什么钢铁厂或者你认识一些那个
政府部长这些人生活里面不可能接触到工厂里面我也会跟工人聊天我也会拍照片
所以我觉得非常丰富了我对中国的了解而且包括对人的了解就那个工作也不只是为了有个收入其实它就是对当然他工作本身的目的是有收入但是我在送便我就干了很多别的事因为现在就有一种很流行的光线就是说我就上班挣钱然后我就是有点像在服役就是服完苦役我等待我心脉释放那一天我就自由了我就可以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我
我不想用摄影那个时候也不可能用摄影来谋生
也不要用写作来谋生因为现在我觉得压力太大了就是不自由了然后也能接很多你不爱做的活什么的所以我觉得还是用完全跟这些没关系的一种方式来挣钱钱差不多了我就自由的做我爱做的事情当然那个时候是可能现在可能不太可能那这个是个主流的价值观吗就那时候的意大利年轻人我打不上主流
好像里面也写到当时学中文来中国在意大利好多人也不理解觉得这能养活自己吗对 没人学中文所以觉得你死了一条路肯定是
肯定也找不到工作绳子都去不了中国那个七八年我刚才学的时候根本去不了对七八年那是什么环境啊就没办法上回我去温州一个活动就是他们很神奇他们就公布说八十年代的时候温州就是放那个意大利的电视因为当时有很多他们去打工温州因为意大利是非常对啊对啊世界对那我才想说这种非常有趣的你们过来然后是一种状态他们过去然后可能他们想的就是要回来
这种差别特别像德勒兹说游牧,有的人出发是为了再住下,有的人住下是为了再出发他们就是为了挣钱而已,所以他们就疯狂往回寄钱也没有什么文化方面的文化沟通的目的,而且都是那个地区的人这个时候不一样,但是那个时候 78 年 80 年没有,在这里没有中国人
那个时候意大利不是一个移民国家现在变成了一个移民国家那个时候全是意大利人所以当然对于我们学中国也不利你没法跟一个中国人说话
现在就完全不一样,现在意大利的环境没变,建筑还那样,像我老家那些房子一模一样,就跟走个电影里面,但是人不一样,马路上的中国人,巴基斯坦人,什么黑人,什么人都有,就意大利人很少了,而且都一般坐轮椅,还有外国人飞的。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他乡变做故乡所以现在很多的政党是抓这个事我说我们就反对移民什么的包括川普也是那个白人现在处于一种弱势状态
这个变化很大,但意大利可能是他的命就是这样我想起十六世纪的十五世纪的那些油画就像威尼斯什么的跟现在威尼斯是一模一样的一点没变,就人不一样你看都穿着十六世纪的那些衣服了就是环境老不变,人老在变中国是人不变,环境大变
我说起那个因为刚才说怀旧嘛我当时看了我自己都没想到但是说这个角度真的是对外国人来说有我们当时想了想出来就是说买车反而买车那个说可以分期付款然后我那句话那发出来在最后的时候这个
这个前面讲的好好的就是这个你想怎么分期都行啊然后最后车可以开走吗就不能开走因为你得把钱全部付完你分多少期都行你得付完了以后你才能把车开走就是半分之一带两千你付完两千再给你房子装吧就这个这个真是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那个角度确实就是说当时中国什么都是从无到有那个这种金融观念啊都是都是
摸着石头过河,主要在摸石头。当时一看我都看惊呆了。那个时候,那对话完全是一个瞎子跟一个盲人说话,因为我也不懂那些东西,我突然想起这个词,分歧不好,人家也分歧,随便你夫亲的再给你。
所以那个时候,你想都是单位,都是国营的,那个时候北汽就是国营的嘛,所有的人都是在一个单位里面,没有私家社会,连个地户都没有,80 年代也没有个地户,都是拿工资的,福利啊,房子也是分配的,工作也是分配的,大学毕业也是分配的,所以你有什么金融,什么分期付款,没有买房,谁买房的,谁买车的,
没有买吃买房子的事后来当初大酒店最大的事就是买吃买房很快那个时候的北京会更好玩一点怎么说呢现在回到那个时候我也不愿意我觉得
你啥都没有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
看完那个考证我觉得天哪那当时也太辛苦了他想连个比如说有一段要说什么北京去天津买那个火车票他非要知道那个时候火车票到底多少钱打击不进然后查资料什么就特别疯狂的要记得特别特别如实的这个反正是他的风格但是那个时候确实另外一个世界所以你要拼记忆确实也很难你要详细那个时候包括我自己
但是我要回到那个时候,我觉得谁再强了,谁都不会愿意回到那个时候。北京就是那么白菜土豆,晚上八点啥都关门了,什么都没有。我觉得现在已经太习惯了这种舒服的生活。感谢抖音。白菜那个是以前我,因为我是上海人,一直在上海长大。
我那个时候读大学的时候就是说考大学的时候那个概念啊跟现在绝对不一样就是现在大家什么 985 啊北清啊那都是这样的上海那个时候觉得你上海所有家长都认为你就应该在上海的大学不管什么大学都是好的你
你如果去北京那就是天天吃白菜的时候不拿这个来恐吓就树边是吧对就而且实际上它那个考分也是考分你你这个北京那个在上海这边招生考分普遍是低的北京嗯
那个时候分数线肯定还不如我们我读的上海外围大学那个分数线就是这样一个状况就是所有上海而且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分配的问题那时候还是处在一个就是说什么国统一分配的很有可能所有的家长都认为你如果在读了北京大学你就必须留放在北京你本来只要吃四年白菜你就可能要吃四十年就很可怕这个事情就
我从小被收到教育生这很可怕因为到了冬天你只能吃白菜低效率的白菜上海人不适应到北京做那个时候更不适应对
但是上海也不一样,但是生活比较,我觉得我们在上海的旅行人,都是被所有旅行人羡慕,因为他们在北京确实活的没有我们这儿舒服,然后神圣那一年开始分配到沈阳、了大,然后有武汉的,哎哟都可苦了,现在都没事,但是那个时候在武汉真的很苦,
上海市总是最好的一个环境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讲还是有一点点就有像一点阳气嘛那个时候也有没有现在那么那么明显的也有前两天那讨论话题就是说这个虚无是不是一种
真正的痛苦就现在这些年轻人就觉得自己可难受了就是这个干啥啥没劲但是其实大家啃老也饿不死但是想起以前那种穷开心的状态就觉得就很羡慕你知道吗就是这个就挺吊诡的就是就刚才说那个羡慕穷开心就那个刚才说那个无所事事感意义感要追求意义感但没有意义感对对对
那时候不追求意义感,几个人在一起,其实也没什么事干,讨论到底去干嘛,那个时候有点阳光灿烂的日子,现在没事干就吃鸡来一盘,我觉得你再怀念你也没法重演那个,是,是,就是,
因为你实际上不是那个状态,因为那个状态带有很多其他的,比如说你是穷的背景,然后你什么都没有,没有娱乐什么,你会想自己创造一些,然后自己改变自己的生命,所谓的那个说翻身嘛。
你已经都有了,你要怎么回去,就变成演戏了,我觉得也不太可能。我刚才跟她聊的是那种当年的空闲的时间,你什么事没有,也没有任何刺激,因为现在手机也是个刺激,不断有信息,那个时候也没有手机,连电视基本没什么节目,可能几个哥们在那儿,
干嘛去哪儿无目的无计划我实际想象的很多想干的事都干不了然后就是在那很无聊的这个无聊你当中你会有很多的想法你的脑子可以很自由的就是飘扬飞扬且没有一个人冲过来说你这个废柴大家不会去来对对对
所以现在脑子的信息都有点拥堵了什么时候随时随刻都有事情就没有这个贡献的状态我觉得我不知道从心理学从医学来讲会长期的带来什么样的副作用肯定有影响会造成注意力障碍对 注意力障碍肯定我看我的孩子身上已经能看得出来
嗯这个完全不一样是一个新的现象但是你回不去了你怎么回去了然后我还有一个文学上的问题啊我自己个人虽然我是学英语的但是我其实还除英语之外的文学其实我还蛮喜欢意大利的文学也好尤其电影啊什么这种这种这个因为他故事讲的特别好他跟那个欧洲的就是说其他的尤其像法国他说后来从
二十世纪开始他就是法国新小说嘛他就把那个文学实验啊推到很那个极致的地步但是故事不好看但是意大利一直保持着一个很好的讲故事的团规从那个时日谈开始后面那个我一直觉得意大利讲尤其像家庭关系啊什么的你没大障碍看这个故事然后讲故事的方法也很好
但是我也注意到因为后面那个后期里面讲到自己的这个就是那篇比较正经的那篇里面他讲到自己的这个以前受文学上的一些影响里面提到几个名字都是像凯维亚克呀美国对对
巴斯勒啊什么这种就是说没有提到意大利自己本土的这个位置所以我也挺好奇的我们也是处央美外就先回过特兰看你本土的这些对那个时候我们向往的你现在知道本土本土也看过也看过卡尔维诺也看过嘎达什么的这些都是很优秀的但是作为我们的一个向往的东西还是跟看美国或者巴黎什么那些
觉得挺神秘的然后生活完全不一样完全翻开了意大利还是偏主教啊什么传统啊什么也比较穷所以觉得生活而且我们生活在一个小的城市啥也看不到啥也没有看那些地方觉得整天就是接触这种这种很优秀的人看各种节目或者说开车从纽约开到旧金山在路上对在路上就看那些
而且那个时候我也喜欢爵士音乐,一边看在路上,一边听爵士音乐,我就往前去创造了自己的一个小世界。所以就向往那个,后来我们就逃家,逃家不要去巴黎。巴黎就看那什么米勒啊,什么比加索,那些人在巴黎混的,全是伟人。
文化氛圍就是渴望這種東西所以
所以意大利的东西虽然喜欢但是不是我们的那个理想文化自信其实跟中国人那个 90 年代八九十年代诡计都差不多都也是全球化席卷都看在乎前两天略下去是吗朋友圈说了一句就是要感谢当年就是他炸了之后把我们都就炸到我们身上了微笑爆炸对吧是是
就是他有种错位感就可能比如这个东西在他自己的文化脉络上已经已经已经要过时了或者说已经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东西但咱们是一一股脑的接触了这一切对不就也反映一些实际的这个历史的那个呃是真实因为你要说
三十一二三十年代肯定是巴黎所有的艺术家就是都向往巴黎到了六七十年代肯定是纽约肯定是美国现在都不知道是哪现在现在是大家失去主题了失去灯塔了没有那么有魅力的东西了
上次那个读者都问就是怎么看现成文学这是一种回归对现在在网上的那些还有像短剧那些我们课都来不及补已经放弃治疗了我们聊了一会儿然后也跟在座的朋友们你们可以闲聊答案我想问一下就是说您
这样机是你的玩具,也是你观察世界的一个视角。长期使用相机观察世界给你带来思维上怎么样的一个改变?我觉得它丰富了我的思想,也不是改变了我的思想。就是因为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
你的照片是在一张纸有线的四方的里面放你的一种体会或者理解
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就是对观察人和社会的可能我是无意识的,但是有时候我发现比如我身边的人,很多东西都是看不到的对我来讲是很容易看到的,就是因为有这种锻炼才前但是我没觉得我花功夫,就是自然而然我就会注意到后来拍视频就更这样了
你不仅是要观察外面的事情,你还要叙述它,你还要理解它,然后也得用人家的那些讲话、采访什么各种,所以就变成一个就是跟现实一个非常有互动性的一种关系,你平时如果你不拍照片也不拍视频,可能
跟它不会发生那么多关系对比如说你看现在从你最早比如说一次成像都慢慢的有了不断换相机到现在比如说 iPhone 一次成像我都没做过我是想要结果就直接没买我就想说我自己是气呼呼的
给我买一个矫卷的傻瓜机我本来要一个薄力来的一次成像我特别迷这个机器就不买了我说你这个太紧了你得买一个磁机锻炼我从那时候就起哭了老老人辛苦关于这个手机我也其实以前也拿个相机不知道是拍而且挺有仪式感的就是说今天下午这段路或者这段时间它就是用来采风的或者说留给偶然性的
那现在是每天都是偶然现在你手机里面的照片好像就是它就缺乏了某种那种宁神的那种状态就是我拍完再也不会就看第二遍那种东西上次是那个什么《完美的日子》那个电影嘛问文德斯我们就线上联系就问文德斯说你怎么看手机摄影那文德斯就把他的手机掏出来他说我去年拍了五万张照片
就是我也一样都不知道拍什么了对就不知道没办法因为你根本那么海量的数据的时候你其实没办法你对它还有什么特别我觉得那个时候最有魅力的是你拍完了以后你不知道拍的怎么样你还觉得洗了以后洗了以后你还是不知道拍的什么样你看那个底片真的没点然后又是反的
然后又得翻大然后有选择的翻大你才知道终于知道你咋子拍了什么然后有这种神秘感是听听听不能太便利这个时候张娟你还很有可能因为一些偶然的全爆光就全部爆废对你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感觉是灭顶的那种感觉但是他确实回过头来想你就记住这个事情这个你那些本来应该变成照片但实际上没有变成了
死在照片上那个但是你记住那一刻你那一刻没有变成照片的那个东西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且你觉得肯定是最好的肯定是最好的但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你是哪个机会你都抓住你都拍下来了但是你真的不会去看戏尔比哪个哪一刻都没记住那天我跟一个我的同学他就是就我们这代人里啊算是非常为国家做贡献就已经生孩子了嗯
然后我就我就突然意识到就是真的我觉得绝对是那个以后得发良病证给他先进家庭就是说我突然遇上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小孩就是从生下来现在三岁了那个影像资料已经是海量的了一天拍好几个视频然后一堆照片甚至他用他就是还发在社交媒体上我就在想呢如果这一代 20 后了他他长大了之后他的那种自我意识的构建其实他完全可以用用 AI 建模嗯
就把他的影像资料给用起来就是跟我们这种时候还谈回忆还谈这种但很可能就是他根压根就懒得去做这件事他会因为你太排量不行不行
我不知道别人的我看我的孩子对他们小时候的照片一点不感兴趣就是这个问题看都不想看我们的那么几个黑白的我好珍惜啊我就放在那一个影集啊我反复看我以前小时候自己的照片当然不是现在没那么变态了就是再早一点的时候现在人这个事也不干了
因为你经过观看之后你其实进入了记忆我其实不用再去翻那照片我也知道我大概白日照是什么样子就那一张因为没有家庭相册就是很有限的体量然后每年被翻好几遍对啊你现在的其实你可能一去拍一下你可能就是上百张多少的你结果就是一秒钟的记录是不是就是还是得某种程度上的克制或者说自我设限没有用没有用的一些
你不拍别人拍你就接一人
那个时候还有一些比如拍长包裹的你根本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你只有洗了以后你才知道因为当时跟你肉眼看的是不一样的那你现在怎么拍的你用手机我手机拍的跟大家一样我也没想拿这些照片干什么有的时候就是跟朋友分享就没别的了后来我还是拍视频比较多但视频不用手机我用一个专业的设备
好像接下来还要再出个摄影机的是吧就是这个就是因为就是也是以前的照相机但那个就到 84 嘛 84 对后面也有就是少西之后反正手机之前还有还有好多这个对对对后来也是后来是彩色的然后而且用大幅的相机也也用小的呢也用大幅的相机所以稍微有点不一样而且是北方的多一些嗯那那个少西基本上都在南方嗯
后来是北京而且那个时候可以开车去拍照片绍西那个时候就坐火车走路没有自己私家的可能性
后来我就那次分机付款买的车我就可以到处跑拍照片这个小词典后面也会再出我觉得后面你的摄影机跟你的笔记会形成一种互文大家开始解谜你说你看这个车也许是那年这个位置上发生了一个什么事对对对是这样所以后来分机付款还是所有的全款付了再买的吗那当然
因为他就到那句结束了我的钱已经准备好了我知道多少钱因为那个时候一种车就是车型就一个价格就一个没得善良我觉得不过瘾我第一次买车嘛然后我就想买点福建这什么都没有我说后面一个雨刷也没有就只有灰色蓝色完了就
我觉得很不过瘾我都花那么多钱买一个吃啥也不缺然后我突然想到分析服管的事就想当点便宜就是那个意思但你说的那种就是 90 年代就是在中国有个车像意大利 50 年代那种让我想到那个贝育明贝育明很小十几岁的时候跑到美国去说我们太这样了人生理想就是赶紧有辆车车代表着自由自由有一定的地位
我记得有时候一个朋友一个画家他突然买了一个宝马开始赚钱了我自从有了宝马什么小区我都能进去以前打一个小区要看证件宝马就马上就开门给你敬礼
那个时候确实有车是有区别的我开始开车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私家车 89 年我那个时候是租的车不是北京第一租车租赁公司没有人就没有私有车的概念我记得你那里面讲就是说你那个家乡故乡那个也是什么缠法拉利的地方是吗对对对
但是也是中国人不知道法拉利你说法拉利意大利非亚特 126P 多丢脸
我现在三十几岁奔驰了然后我去考二十几岁的时候考古赛博考古的时候我没有感觉到什么痛苦或者我们没有感觉到太多的那种遗憾大于我的快乐我反正我感觉快乐更多一些我说我幸好当时记录我觉得有那么种心态的差别就是说你这个记录我们不管是说拍照还是什么就是说它是为了当下还是为了之后
如果你是为了当下其实你拍不拍或者你怎么记录都可以有的人比如写诗或者说他画画或者他就冥想他就感受但如果你说是为了以后一个什么东西那这个东西他就被工具化了我就老想起那个帕特森那个那个电影里面有个特别好的情节就是他公交司机写诗嘛他每天乏味枯燥循环的生活但是他就在里面捕捉一些微小的诗意但是最后他的本子被他的狗拳咬烂了嗯
但他觉得那一刻特别失忆就像胶卷也许完全曝光他觉得说 ok 我当下的那些日常的瞬间我是沉浸的捕捉过了所以其实得意忘形这些都不要了也无所谓其实你要说摄影的功能就是会有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像你说你说一种强行的一种方式你一直在拍而且拍很多然后你也会再去看
当然你要考虑,你说到老的时候你可能会有几千万个照片,这个任务很重。反正除了这之外,就是一种方式。以前的摄影也有人像我刚才提到的南高林,他就是要记录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们以前就更多的是想看那个,
你看到的世界变成一个照片里面是什么样的就是换一种维度并不是为了记忆并不是为了跑完机或者为了回顾不是那个意思因为拍的很多跟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关的东西就不是自己干的事像你说以前老东什么的不是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世界你要看这个世界你容易看和在一张纸上体现的有什么区别
或者会变成什么样会提升到什么水平上我又误解了这不一样的目的我现在特别想体验一种不为了呈现而过的生活他除了当下之外没有任何目的像童年的状态
但是现在这个刻意的去营造甚至是他人一直在表演自己嘛现在有自拍然后有把自己想的有做视频然后马上就跟别人分享然后需要一个反馈然后这反馈必须是很多你像以前你有一个好朋友他喜欢你的照片你也很高兴
现在没有一百以上的喜欢就不行了就有一个赞就好可怜但你这个赞以前要是一个活人的赞也挺重要尤其老师或者你尊重的人所以现在就变成一个数量的那个
就包括你这个几十万照片我就说我提醒你你再过一些年就是几百万几千万你还在最后也得交 AI 给你处理一下上次我是去那个张建江故居嘛就民国年间的这些人他们的那些交往就是互赠照片
然后他那个地方有一面墙就是展示对吧黄星送孙中山的照片孙中山送张一亮的照片对那个是这样对然后后面还提一个十五极强的一种仪式感一个留留念心我小时候跟那种什么我就是比方小说在一个什么小学里后来转了学然后
后面还会写信,还会有护证照片镜照环节照片一下洗一半都洗几张的可能后面必定提示啊怎么也会写两句话呀这种提示,贴邮票,洗个什么邮这样子现在很快就
那时候是对物质物品有一种怎么说尊重有一种对这是另外一个现代非常大的区别就是物质不值钱就东西不值钱的你别说照片有票包括家居因为就是产量过剩的那个年代我觉得最近还发生一些搬家或者在这里装修真的里面以前觉得一个柜子一个床一个
有价值现在毫无价值就是没人要你要给别人你看自己付钱才能这样给你带走就是这种物质的那个失去价值的这个事情是非常严重的现在所以完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可是对物品的那种那种关系对食物的关系就是我们做纸质书的人最有感觉了哎我就很痛苦因为这个纸书怎么
搬家这个书又沉,搬家我现在发现算了一笔账,这个最大的花销是搬书。然后那你这书你扔,你又不舍得扔,你看完了上面有你的笔记。对对我有在扔。但是你留着吧,太占地方太沉。这书也是问题,我觉得我从 70 年代有一些书比如说带到中国,带到复旦,然后复旦完了以后又带回意大利了,然后去香港工作,带到香港,然后到北京,又到来又北京了。
后来发现这书都搬来搬去好多年了我没看 我看了一下我也不想看我说老婆画的都要有费我天
但是我觉得这个书不带不行像你带了个神龛一样你不带不舒服神龛越来越重我还是帮你上来艾克不是老在说这个事吗你书一万你都没看你干嘛呢那我随时我是想看一句的那一本我有我没有对吧因为在电子版还是不太一样你这看了就拿来看
你才能把又搜然后就找那个文件有找那也不知道是另外一种也许将来会习惯这种过程他这个像这个科技啊你不会看到对我得找他这种科技造成那种非常非常敌托邦的那种感觉嗯我前两天去某国产大品牌的手机活动他们说出了一个阅读手机嗯这个手机呢有个超先进的功能就是你可以 ai 识别你的眼球活动就当你的眼球落在这一页的阅读的最后一行字的时候你往上翻一个白眼他
他啪给你翻页了我当时听到那个他那个产品经理就特别自豪的说我也在翻白眼我说我要的就是我看书的时候我能动动手要不然我跟植物人有什么区别我手也不用动这种工具主义的这种思维他们不理解那个那个繁复繁琐的那种乐趣是什么太标准了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就
有时候我看电子书我不知道莫名其妙的可能放到另外一页我不知道我碰了什么我就不小心然后又回不去了我又紧张了我觉得特别不喜欢这个感觉而且就是那种什么电脑突然卡死然后你搜的文件就消失了的那种虚无感对还有这种或者手机里发给谁的图片我说我要去看就过期了对这种消失的东西我有时候还会叫人家先
那不就暴露了当时没看吗我 70 年代末 80 年的底片都好好的在那没有消失的没有过期的都 50 年了一个都不会丢那个旧物可能有一些离散磨损但是如果不出现大的变动它至少可以有据可循但是如果你比如说电子的东西它就是一旦它是一个很虚无的事情
你不知道往哪里去捞我旧物的我有时候哪怕这东西丢了我还一直想着我原来是放在一个什么盒子对对对盒子的形状我还记得
就哪怕真的找不到但是就我一直记得对对对对那一个硬盘你不知道这个东西不知道你丢了什么现在干脆硬盘放在什么云上面对对云云跟我我特别怕那个云云是永不消失但现在做数据的在讨论就是说要有抹除自己的抹除自己数据的这个权利删除权对啊
你想你所有的一切如果你的隐私安全没有保护好的话那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我还有一个问题是拍很多的素材什么视频底片倒没事我自己去那一些比如说 8 毫米超 8DV 高清又放到硬盘里面就很多东西过了些年你没法读你说你现在拿一个 5 寸的软盘你能读得了吗你找谁能读
包括 3.5 就是像小软盘你现在都堵不了了然后有那个敲八的袋子基本上没有机器能堵这些机器全坏了谁不给你修就完了没有了就你好好在手里的东西没法看这个
这个东西挺可怕的,我现在有一百多张硬盘都是什么四个 D 六个 D 的,里面多少东西,哪天这些硬盘的机器不兼容了,你插不了,这真会有那么一天,因为你现在像那些软区什么的,现在都没有了,包括 DVD 现在,有的时候也很难能读一个 DVD,所以这个东西我觉得有一种,
不完全感觉我的底片 50 年在啥事儿没有其实这挺像文化的一个隐喻大家总觉得说比如新媒体来了是把老的东西都搬上来所谓迭代就是说你是一个框然后你不断的心平装旧旧但有的时候你捣来捣去你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就像一个消逝了一个这也挺伯格斯的一个现象
然后宝贝非常喜欢这些散话那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日常的记录?就是您更注重于当下的记录还是说你希望这样的一款信能帮助你去做以后的回顾?
这书本身也是回顾,因为基本上我写的时候都不是在当下写的,有个别的事,但是大部分都是在之后,神之之后好多好多年写的,所以还是有一个,本身就是一个回顾。你要是拍东西,就还是回到我前面说的那个话,你拍视本身是让你有某一种对生活和对你感受的东西的一种态度。
拍和不拍是不一样的像我说的我那个哥们说我不拍照片因为我要体验生活他觉得这个相机是他对体验生活的一个障碍所以他要完全融入生活就不要拍了然后完全靠自己的记忆感受因为你记得你的感受是拍不下来的
但是你可以记下来的所以变成一个常态像他说的他一直在拍那就可以你这种方式嘛不是唯一的可能是适合他的一种方式有的人是不适合但是当下我觉得
现在还有很多人拍照片主要是为了分享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在干什么他看了一个特别好的东西他希望别人也知道他看了一个特别好的东西不发朋友圈为什么要拍照对有的时候还找得到也是个问题因为你有那么大量的东西就是你记得你拍了那么多东西你还得去找他呢
所以说别人我不知道就是一个活法的你会不会沉眠于过去比如说有的时候看到一张你已经可能忘记的照片然后陷入到普鲁斯特式的那种追忆之中有啊有啊这肯定有周宝光我这个影集里面因为《白衣岛巴斯》的那些胶卷有一些是早期就印出来了因为底片那个时候的声音的好妙处是你你不放大你根本不知道你拍了什么你光看一个小的底片你
大概的有感觉但是你也不知道是像个什么时间胶囊对比如说是谁在里面你看不出来然后所以我有一些我犯大过的
就是存在了其他都是不存在对我来讲而且都隔了四十多年我再去扫描你要说是别人拍的我也认可我根本不记得我在哪我是什么地方所以就产生了很多的差距比如说我那个书里面有很多读者给我写信你写的这个苏州这是武西啊我家然后还附上证据然后就去拍那个大
我说行行行,后来我加映的时候我都改了,因为不想引起什么愤怒啊,所以到这个地步了,所以那个时候确实有点很惊奇啊,我看了这些照片,哇,真有意思,但是肯定是我拍的,就是好有可能的。
现在手机就不太可能,因为马上就看一个成像的嘛。对对对,我那个没有,底片没有,我费劲了,有的时候就里面找什么字,有一个什么闪电的标白,写的地名什么的,我就知道在哪了,如果没有就没有了,没办法了。他刚才提到这位插画师,这个卢岳,你其实里面写了他。对。
然后就你说的就是这个世界公民我其实对这个概念一度也很着迷但是后来我也不知道这次在说什么这帮人是帮什么样的人你觉得就是在你的这个你虽然是中国人或者外国人就是不那么明确的都是说
他完全可以跟我一个波兰人跟一个非洲人就是完全他们他们的助教是他们自己的兴趣他们自己的爱好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画画也好或者他根本不分你什么民族什么的我不知道他们这些人就是就没有成见的人嗯
就包括我刚才说的一些很多老百姓没有两个标准对待外国人和中国人或者对待这个文化跟那个文化他就会很自然的就到底你怎么样你说什么我才评价你我并不是我事先有一套东西了然后我就强加于你你说什么没用因为我已经把你框架到那里面去了
那些人都没有像有一些中大陆阿诚的弟弟我们在住村里面我们自己盖房子在基地在北京经常有跟村里开会跟农民 书记什么的然后大陆有一次说
我觉得你这种人是共产党最不喜欢的就因为在那儿人家根本不把我当一个异类的完全变成了他们的一员所以那个时候还是希望有一些希望保持这个距离所以我觉得世界公民是这种没有距离感的一些人他们很容易接受外面的东西新鲜的东西
所以你说他们是稀有的物种是未来的物种是唯一具备可持续性的物种对呀因为现在世界都混合了你到底全是中国人就是这些人都不怕这个不怕没有会有什么文化差异的不知道什么意思文化差异的
也挺可愛的 雖然這種人他是個天才的畫畫 但是他沒有任何胸心有辦展覽成名 可能是因為他父母是非常有名的藝術家所以家裏面這個名氣不是一個新鮮事可能是這個因素 所以他生活得很瀟灑
其实特别好玩,我出了一个影集的时候,有的人说这个影集的照片一般,但是里面的蚊子挺有意思的。然后出来这个东西,这是蚊子一般,插图非常好。我说这样一埋了就行了。特别像笔稿时候的假方。
你 93 年就认识了他就住 10 年在泰尔斯在中国我住在泰尔斯在加里我跟他的感受完全是相反的但是完全是一样的这还是媒体的作用很大因为你没去过他只看媒体的报道最不同的时段有一段时间把中国说得特好他就说你在中国也很好然后过一段时间他就可怜你在中国干嘛对
对中国人你像以前你要七八十年代说外国基本上全是坏的中国人觉得说人家说你们哪有我身上好危险但这绝对是进步了这个去中心化之后这个社交媒体就是你啥都能看见现在太多的来源这个信息的丰富国外有一点那个国外现在说中国有点像中国 70 年代说外国那种劲儿全是否定全是那个
所以就當你是那種世界人真是浮面,完全浮面現在
很精彩啊我把你家里的故事也都讲掉了现在帮你所有的人出一个小字典昨天那个孔雅蕾都想写一个我们老辈说一个词就是要什么中国文化走出去走出去我有时候被说太多了走哪去啊人家为什么要来
让你接受你呢然后我有次在那个一个国际班级上我看一对特别可爱的一对那个外国家庭三个爸爸妈妈孩子全在看书然后我就想他看什么书我抽进去看三体
一人拿一本我说太有意思了我说这个就是走出去当然说你这个东西得足够有吸引力他其实也不太 care 你是不是一个什么中国作家写的当然这个会被咱们宣传成一个说这个可能是我们的重要的什么什么项目但是这个他跟文化接收的那个逻辑是不一样的这可能黄老师更有感触就是我们有的时候很用力的东西未必有效果但是有很多这种你想不到的真正这种什么人类共通的东西反而很
很容易被接受这个又是一个很漫长的话题因为我们文艺文社其实主要是对这个方向但是我一直跟别人也会说如果走出去的那个工作啊多看一看逆向的看一看请进来是怎么进去你就可以知道因为实际上我们
选择选题啊购买版权啊我们不可能是以对方的意图作为第一标准我们一定是根据我们的人的需求我们对本土的了解来选择世界的这个出书的反过来如果我们往外推的时候你也可以想看一下人家需要什么
人家更能接受什么,多用那个请进来的思维逆向的去看走出去,可能会有效的多。现在很多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嘛,它有各种不同的走出去的东西,还是可能想的比较简单。还有那个国外的朋友跟我说了最多的就是关于中国的就是米哈游,原神那个游戏,爱玩 2,对陈蜜。
而不是什么我们要讲的中国的网络文学其实好像走出去还挺有效的其实不是靠你什么这样推出去其实这个年代还是包装很重要你说你再说三体有电视剧有中国电视剧有美国版的电视剧然后书然后就是
连接起来这些就变成一个事了很多人去买这个书像那个油画说的那个说活着怎么卖那么好当然前面有那个张艺谋的活着得了那个威尼斯的那个金石奖然后那个电影在国内都不能放然后然后才变成了那个油画的活着那本书的那个大成功的一个来源然后就是有这些东西就是
包装是很多的,你不是说我觉得这个东西好,我会推出去,像他说的,这个完全没有用。而且你家那么多限制,也是不利的吧,因为有些东西,说国内也不能接受,你也不拿出去。但国外没事,你可以拿出去,对吧。这是好多年的问题,也是一直的一个问题。
所以所謂的軟勢力還是很難推進的如果你看現在今年老人就是六十然後二十多歲就跑到中國來假如說你闊綠兒也是二十多歲然後
突然决定要跑去中飞的然后在那儿过来生活了三十多年,嫁了一个黑人,然后带回来几个……三十多年以后的事我不管你会不会觉得希望你自己的孩子去重复或者说再走一个像你这样出国的路,无目的无计划
还有什么无主题的生活吗这个他现在已经是无目的无计划这个是不用担心但是他去非洲去哪儿我也不希望我也不是不希望我觉得就是完全随其自然只要做人好比较独立什么这些黑人我没有什么特别的那个
我们就一辈子在听爵士的那个黑人音乐现在看足球全是黑的现在是寻根是不是你说中国看足球你说黑人你不喜欢你足球没得看了我觉得这个特别适合中国的家长听很多有了孩子的是要把自己的某些执念投掷到孩子身上那不可能完全从开始就失败
就是一定失败因为你的真念比人家的空居和人家的那个恶梦我觉得很好我看到今天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就觉得说也许是因为我特别的屁就是特别的这个在过一种就是很游牧特别行特别不靠谱的但我看到很多这种先驱的吧哈哈哈哈
我说不行,我要有文化自信,我们也许可以追求这样的人生。你说这个,我挺佩服我妈,对她来讲也不容易。孩子,也独生子,跑了也不见了,没了。她觉得我做的事可以,没问题。她很有安全感,她也给了你安全感。
中国现在最喜欢讨论的话题就是原生家庭不不 这是很重要的其实我越来越觉得它的作用非常大你要有人是老阻碍你或者说老批判你的选择
就批判你的选择本身不是批判你的态度你可以做任何事情你做的好 你做的认真就是你要批判这一点是可以的但是批判这个事情本身我不喜欢足球你不能踢足球我不喜欢你去中国你可以去非洲 不能去中国这个就是太霸道了所以我这个肯定家庭的作用非常大你觉得有一个母亲的支持
非常大的安全感给你一个非常大的安全感你不知不觉的你做的事情来对比一下你妈会怎么想这是我不让你们反正我觉得是不知不觉就会这样如果你知道得到那种认可你就会大胆的去说妈或者爸爸反正我没爸爸我就妈妈了我和你一人双脚我有的双腿有的千山和万水
我要所有的所有要恨要爱上我你就别后悔成为一天我要原则告白我不想留在夜里不能有人跟随我要从哪我还要我要认为我是我我只想看到
Zither Harp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