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名雨:最近我的会计同事总是因为吃饭时头部大量出汗而感到困扰,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效果。根据《中医古籍医学入门》记载,胃里有热,吃饭后会加重热性,导致头部大量出汗。而脾虚的人,因为气虚不能固摄体内的精液,也会从毛孔往外溢出。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穴、内庭穴、复溜穴以及头维穴来改善。脾胃虚弱就像堤坝漏水,气虚无法固摄津液,导致手脚容易出汗。胃里有积热,就像炉火太旺,食物消化时产生的热气向上蒸腾,把体内的汗液和津液逼出毛孔,形成大汗淋漓。因此,需要一方面养胃补气,另一方面要清除胃热。足三里穴可以健脾益气,加固毛孔,让脾胃重新掌控水液的开关。内庭穴可以清胃火,就像灭火器一样,能够迅速降火,尤其适用于胃里灼热、口干口苦、吃饭时头部汗如雨下的情况。腹溜穴可以滋阴沥水,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无论是脾虚漏出的汗还是胃热蒸出的汗,都能使其重新归位。头维穴可以调胃,解决胃热导致的头部多汗问题,就像头顶的散热风扇,能把热气往下吸引,疏导上行的热。我还分享了一个案例,我的学员通过梳头改善了吃饭时满头大汗的情况。总之,只要找对穴位,顺应身体的规律,就能解决困扰已久的问题。
冯名雨:针对脾胃问题和多汗症状,我推荐艾灸疗法。首先,足三里穴位于膝盖骨外侧凹陷往下三寸,是胃经的要穴,能够健脾益气,对于脾虚导致的手脚多汗有很好的效果。气可以控制血液和汗液,当脾胃虚弱时,气不足以控制精液外泄,艾灸此穴可以加固毛孔。其次,内庭穴位于脚背第二和第三脚趾的缝隙处,是胃经的荥穴,可以清胃火,特别是在感觉胃里灼热、口干口苦时,按揉此穴会有明显的酸胀感,或者涂抹艾草精油并重按也有助于倾泻胃火。然后,腹溜穴位于太溪穴网上两寸的位置,是肾经的经穴,能够滋阴沥水,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无论是脾虚还是胃热引起的出汗,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最后,头维穴位于额角往上0.5寸,属于胃经,能够调胃,解决胃热导致的头部多汗问题,就像头顶的散热风扇一样,帮助疏导热气。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