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琼瑶事件带来什么思考?为什么中国不允许安乐死?老龄化社会如何善终?vol.15

琼瑶事件带来什么思考?为什么中国不允许安乐死?老龄化社会如何善终?vol.15

2024/12/16
logo of podcast 菠萝因子

菠萝因子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李治中
郭艳汝
Topics
郭艳汝: 我从事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多年,在安乐死与ICU治疗之间,还有第三条路,即安宁疗护。追求无痛的治疗本身就具有医学价值。生命完整包含死亡,作为医生,不仅要医治疾病,更要关注患者的善终。我曾经历过许多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这促使我投身安宁疗护。安宁疗护与安乐死的区别在于,前者尊重生命自然进程,后者主动缩短生命。安乐死准入门槛很高,需要满足多项严苛条件,费用也不低。在中国推广安乐死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如何判断患者寻求安乐死的真实原因,以及如何保障患者的医疗自主权。在完善医疗自主权保障、提供充足安宁疗护服务、提高公众认知度等前提下,才能谨慎考虑引入安乐死。 琼瑶事件反映出中国社会在善终方面的困境。许多人面临着失能、长期卧床、插管等痛苦的死亡过程。我们应该关注如何提升死亡质量,让更多人能够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安宁疗护的推广普及至关重要,它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并帮助家庭更好地面对死亡。 我从麻醉科转向安宁疗护,并非因为收入低,而是因为我看到了许多患者在疾病晚期遭受的痛苦,以及医疗体系对他们的忽视。安宁疗护的工作虽然收入低,职业晋升困难,社会认知度也不高,但它能带给患者和家属真正的安慰和帮助,这让我找到了职业的价值和成就感。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父亲的感谢,他告诉我,因为我的帮助,他的孩子在临终前没有遭受太多痛苦,他的妻子也逐渐从悲痛中恢复过来,并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安宁疗护不仅关乎患者,更关乎整个家庭的未来。 李治中: 本期节目探讨生命与死亡,邀请郭艳汝主任分享其在安宁疗护领域的经验。琼瑶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善终困境的关注,也凸显出中国社会对死亡话题的忌讳。中国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和心理因素都导致人们回避死亡话题,这使得许多人在面临死亡时容易做出过度医疗等过激选择。安乐死与安宁疗护的区别在于,安乐死主动缩短生命,安宁疗护则尊重生命自然进程。安乐死在全球范围内争议较大,准入门槛很高,在中国推广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死亡质量,让更多人能够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安宁疗护的推广普及至关重要,它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并帮助家庭更好地面对死亡。中国在死亡质量排名中表现不佳,这与安宁疗护的供给不足、社会认知度低等因素有关。 推动安宁疗护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缺乏专业人才、收入低、职业晋升通道不畅、社会认知度低等。我们需要多方面努力,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安宁疗护,提升中国人民的死亡质量。

Deep Dive

Chapters
郭艳汝主任通过琼瑶事件探讨善终困境,强调社会对死亡的避讳以及财富未必能带来优质的临终关怀。
  • 琼瑶女士的选择反映了社会在临终关怀方面的不足。
  • 即使有经济资源,善终在中国依然是个难题。
  • 社会对死亡的避讳使得善终问题更加复杂。

Shownotes Transcript

当生命因无法逆转的疾病或衰老走向死亡,如何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安宁疗护和安乐死有什么区别?老龄化社会,我们面临怎样的“善终”困境?

今天的节目,我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郭艳汝主任,她从事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多年,我们不仅聊生命,更聊如何在生命旅程上做到“善终”。虽然聊的是死亡,但这期节目并不沉重,希望通过郭主任的专业视角,给大家一些温暖的思考,也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生命与死亡。

❤️什么是安宁疗护

02:44 琼瑶选择背后的善终困境

08:07 为什么中国人不敢谈死亡?

11:16 安乐死和安宁疗护有何不同?

12:44 为什么安乐死仍充满争议?

17:49 治疗与放弃治疗之间,还有第三条路

🍂从救死扶伤到送人善终

28:43 第一次接触安宁疗护:那名被抛弃的新生儿

30:28 我就想要不疼,这难道没有治疗价值吗?

32:54 从麻醉科转向安宁疗护,我为什么“往低处走”?

📈安宁疗护的现状与挑战

33:47 无法治愈的肿瘤晚期病人,消失在医疗体系中

39:17 排名倒数的中国死亡质量

41:04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安宁疗护工作者的职业困境

💌成就感不再来自手术刀

48:53“谢谢你很好地让我送走了父亲”我的第一份感谢

51:18“我们准备再要一个孩子”家庭的重生

01:04:15 让生命完整,医“生”也医“死”

致敬生命!

🎙️主播

  • 郭艳汝: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主任医师
  • 李治中(菠萝)🍍: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制作 | 小雨

🎵BGM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 John Denver

Melancholic Piano (Solo Piano C Major) - Jacory Brown

*郭主任注:

  • 20年前对于儿童实体瘤的认知还是有一定局限的,所以实习期间遇到的那个孩子当时的诊断可能有所偏差,现在回看,只能确定是恶性肿瘤,但是具体的肿瘤类型已经无从考证。
  • 关于2000年和2023年的预期生存寿命,访谈中说的数据可能不是很精确,是一个大致的记忆,表达的是一个人均寿命增长的趋势。
  • 对于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两处表述不精确的地方,请各位听众和专家多多包涵,关于生命教育、安乐死、安宁疗护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议题,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